2011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19 《熟悉而陌生的力》
“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一)

10、端午节赛龙舟时,全体划桨 手在指挥的统一号令下有节奏地 齐力向后划水,龙舟快速前进,那 么使龙舟、人和桨一起前进的力 的施力物体是 ( D ) A、龙舟 B、人 C、船桨 D、水
课后练习
1、画出下列力的示意图:
①用100N的力水平向右拉小车; ②用200N的力竖直向上提水桶; ③书对桌面30N的压力; ④用30N的力斜向右上方拉小车; ⑤用40N的力沿斜面向上拉小车; ⑥用与水平面成30°角的、60N的力斜向右上方拉 小车。
课堂练习
4、关于弹簧测力计,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使用时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而不能倾斜; B、力的作用很小时不产生形变; C、使用时为了避免弹簧、指针与外壳摩擦,受力 方向应沿弹簧的轴线方向;
D、在力的作用下,能发生形变的物体都可以用来
做弹簧测力计。
课堂练习
5、某弹簧测力计的秤钩上挂一物体后,它 的示数为3N,若将弹簧测力计倒过来,将物体挂 在吊环上,手提秤钩,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A ) • A大于3N • C等于3N B小于3N D无法确定
2、 如图所示,将一根薄钢条下端固定,分别 用不同的力去推它,F1=F3=F4>F2,使之发生如 图所示的形变,现分别用(b)、(c)、(d) 三图与(a)图对照分析,其中: (a)(b)图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图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d)图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 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孤立的一个 物体不会出现力的作用,且受力物体存在时,一定 施力物体 存在。 有___________ 2.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甲、乙两个物 体之间产生力时,甲对乙物体有作用力的同时,乙 对甲物体也有力的作用,这一对力互称为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____________________ ,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和练习ppt课件

B
A
B
c
用扳手拧螺母的时候,手 握在把的末端A点比握在把 的中间B点,易于把螺母拧 .力的作用点紧。 也能够影响它的作用效果。
4.力的三要素(即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的三个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注意:认识一个力要从这三方面来 了解,判断两个力是否相同也要从 这三方面来考察,两个力相等通常 指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和两个力相 同是不同的。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的因素有哪些?
a.力的大小能够影响力 的作用效果。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在排球运动中,一传手用力 主攻手用力向下扣球,球就 向上托球,球就向上运动。 改变运动方向,急速下落。
Hale Waihona Puke b.力的方向能够影响它的作用效果。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A
推门的时候,推力作用在离门 轴较远的A点,比作用在离门 轴较近的B点,易于把门推开。
跟踪练习
1. 用手将弹簧拉长,弹簧受力,力 改变物体的形状 。 的效果是_______________ 2. 用力推桌子,桌子动起来,力的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 3. 玻璃杯落在地上,杯子给地一个 力,同时杯子也会破碎,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F
F
力的作用点的确定
(一)物体只受到一个力作用的时候,力的作 用点的确定。 1.重力、浮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规则 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2.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推力的作 用点: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接触面中心。 (二)物体同时受到两个以上力作用时,力的 作用点的确定。 当物体同时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几个 力的作用点通常都视为在物体的重心。
《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ppt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也可以将两个力合成一个 合力。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定则。
力的图示法
通过力的图示法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方向、作用点和大小。 力的图示法通常使用直角坐标系进行表示。
力的应用总结与展望
生活中常见的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力,如走路时脚 底受到的摩擦力、推箱子时箱子受到的推力、吊灯受到的拉 力等。
运动状态改变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大小、方向和加速度 等。运动状态的改变取决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力的分类和性质总结
按照作用效果分类
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可以将力分为推力、拉力、压力、支持力、摩擦力和重 力等。
按照性质分类
根据力的本质,可以将力分为万有引力、电磁力和弹性力等。
力的计算和图示总结
展望未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力的认识和应用也越来越深入 。未来,人们将继续探索新的物理现象和规律,发现更多的 应用领域,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THANKS
力的示意图
用简单的图形表示一个力的作用点和方向。通常使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其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04
力的应用
固定支撑力和压力
总结词
支撑力和压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它们遵循牛顿第三定律。
详细描述
支撑力和压力是指物体在接触面上受到的垂直作用力。支撑 力垂直向上,压力垂直向下。它们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两个 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摩擦力
物体表面相互接触时,由于表面粗糙不平而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空气阻力
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与空气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教案

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课)教学内容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弹力的概念,重力的概念和汁算公式,滑动摩擦力大小决定因素,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系统整理力的有关基本概念,基本方向,基本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提高学生应用力的基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加强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将所学知识与原有知识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和能力。
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汇报所学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提纲整理知识(让学生在课外整理,在课堂上汇报整理结果)。
1.什么是力?力的单位?力的大小用什么测量?2.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影响力作用效果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画力的示意图?4.什么是弹力?5.什么是重力?物体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有什么关系?重力的方向?重力的作用点?6.摩擦力是怎么产生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的摩擦?学生讨论、汇报,教师纠错、归纳、总结。
二、师生活动1.手提书包时,手对书包有方向的作用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同时书包对手有方向的作用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学生根据力的相互作用原理,得出正确答案是:竖直向上,手,书包;竖直向下,书包,手。
2.一个质量为40kg的人站在质量为60kg的水平放置的木板上、这人受到的重力多大?方向怎样?学生练习后,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解题思路:解题时首先确定研究对象是人,接着由已知人的质量可求重力G=mg=40kg9.8N/kg=392N。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3.某同学用160N的力推质量为40kg的车,推力方向与水平成30‘夹角,斜向下方,画出小车受到的推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一学生上黑板作图,其余学生画在练习本上,教师讲解作力示意图的方法:(1)用长方形表示小车;(2)力的作用点画在小车上;(3)确定力的方向;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推力与水平面成30*夹角斜向下;(4)用线段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熟悉而陌生的力

初中熟悉而陌生的力教材教法分析一.教材地位《熟悉而陌生的力》是现行教材初中八年级第五章的内容,是八年级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光学作为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其原理相对简单,但其基本理论涉及到生活、生产;运用范围很广。
因此,学习本章知识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的(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力是如何产生的3、知道力的组成,比较不同的力的效果;二、过程与方法1、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构建科学的物理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一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复习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力的测量难点:力的测量四、教材特点1、.本章图片丰富,给学生第一手的感性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2、.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基本流程有着初步的认识,为学生进行光学实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3、课本没有使用简练概括的数学语言,而是使用定性的文字语言和图像来叙述物理规律和现象,使学生容易接受与理解。
4.探究和实验贯穿全章,有利于学生从现象中认识、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本章内容从简单到复杂,节与节之间联系紧密,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
6.本章始终贯穿“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
五、教法建议1、给学生机会,让学生举更多生活中有关光的例子,并对这些例子进行分析,让学校了解万物的奇妙,提升学生的兴趣。
2、学生刚开始学光的折射反射,还有在水中的折射难以理解的情况下,要多加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接受。
3、让学生根据书本上的阅读知识,比如海市蜃楼、彩虹等等例子,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熟悉而陌生的力说课

《熟悉而陌生的力》单元复习课说课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1)地位与作用:使用的是沪科版教材,上的是八年级第五单元,这个单元是力学的起始单元和基础单元,学生学好与否将会直接影响第六、七、八等单元乃至高中物理的学习,更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信心。
“熟悉而陌生的力”,是生活中也时时离不开的力学规律和现象,正因为它在生活和实践的应用很广泛,所以本单元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单元之一,也是教学的难点单元。
(2)内容: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四大部分。
2、教法:学案导学,先学后教。
3、学法:自学检验,实战练兵、实验验证。
二、教学程序设计:1、目的:复习巩固本课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分析力学规律的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并调动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交流合作能力,自学能力。
2、思路:本着学生能学会的老师一定不讲的原则,学生按照学案设置的复习提纲、知识版块,让学生课前先自己复习应会的基础知识;由于本节是复习课,虽然学习过,但已经大量遗忘,单纯复习基础知识会感到乏味,没有兴趣;通过老师的实验提问,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用实验操作巩固基础知识,变枯燥的讲基础知识为快乐的操作和对话讨论,变以往的老师问学生的被动回答为生与生的对话,学生操作,学生发现问题,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深刻。
例如:第一,重力是重点,为了加深对重力的理解,我在课堂提问的设计中,把提问方式由诸如什么是重力?方向怎样?改成,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手中的物理书重力是多少?等提问方式;在课堂中让学生动手测试,学生非常感兴趣,测量过程中,有的学生书不知道怎样放到弹簧秤上面,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同学们测得的数据不同,还分析出自己书包了书皮,书内有卷子等,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实现了重、难点的突破。
达到了难点突破的目的;并要求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几个同学操作过程中的不足,同时复习了另一个重点——弹簧秤的使用方法。
《熟悉而陌生的力》单元复习

《熟悉而陌生的力》单元复习1.物理观念:(1)能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2)通过常见事例或课堂演示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科学思维:认识在探究过程中“控制变量”的意义和方法。
3.科学探究:激起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自然界物理学原理的兴趣,能够乐于观察、勇于实验,体会实验在探索物理规律中的作用和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渗透以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乐于参与科学实践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增强学生与同伴协同、合作的能力。
重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难点:受力分析一、画知识结构图对照复习目标,回顾本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自主梳理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
二、考点梳理考点1 力及力的作用效果1.《流浪地球》电影中描述到了木星。
木星质量比地球大得多,木星对地球的引力大小为F1,地球对木星的引力大小为F2,则F1与F2的大小关系为(C) A.F1<F2 B.F1>F2C.F1=F2 D.无法确定2.如图所示,打网球时,击球瞬间网球迅速被压扁并反弹出去,这说明力既可以改变物体的__形状__又可以改变物体的__运动状态__;在球被压扁的同时球拍的拉线也弯曲了,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相互__的。
考点2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3.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弹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有一物体从弹簧的正上方落下,和弹簧接触后向下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受到的弹力(A)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4.如图甲所示,弹簧的一端挂在墙上,一人用4N的力F拉另一端,弹簧伸长了5cm;如图乙所示,两个人分别拉该弹簧的两端,弹簧也伸长了5cm,则每个人的力F分别为(C)A.4N 0 B.0 4NC.4N 4N D.8N 8N考点3 重力5.如图所示,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这是由于(D)A.它的里面有自动升降的装置B.它的重心是变化的C.“不倒翁”的重量较小D.“不倒翁”重心较低,不易倾倒6.“一方有难,八方支援”,2020年武汉牵动了各方人士的心。
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教案

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并掌握力的基本概念,包括力的定义、单位、分类等。
2. 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3. 让学生掌握力的计算公式和换算关系。
4. 培养学生运用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定义与单位:回顾力的概念,强调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位为牛顿(N)。
2. 力的分类:讲解按性质分类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和按效果分类的力(拉力、压力、推力等)。
3. 力的作用效果:强调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4. 力的计算公式和换算关系:回顾力的计算公式F=ma,介绍牛顿与千克力、磅力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力的基本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和计算公式。
2. 难点:力的分类和力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回顾和思考力的相关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解决力的计算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以一个生活中的力的例子(如提书包)引发学生对力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复习力的基本概念:提问学生力的定义、单位,让学生回答,并进行讲解。
3. 复习力的分类:让学生列举已学过的力的分类,并进行补充和讲解。
4. 复习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描述力的作用效果。
5. 复习力的计算公式和换算关系:让学生回顾力的计算公式,并进行换算练习。
6. 案例分析:给出一个力的计算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问题。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力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力的计算和应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课后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和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拓展1. 力的合成与分解: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让学生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熟悉而陌生的力》一:知识点梳理1、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间的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都叫做力的作用。
要产生力,必须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力也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物体间里的作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另一种是物体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间的吸引、排斥等。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对这个物体施加力。
换句话说,产生力的物体,即是施礼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力的描述:(1)力的三要素: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系,所以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要说明或描述一个力时,必须指明这个力的三要素。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来表示。
1N的力大约是我们用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3)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来表示力的方向,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做力的示意图。
3、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
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弹簧、刻度盘、指针组成的。
工作原理:弹簧在一定的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伸长的长度跟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因此弹簧测力计刻度盘上刻度线的分布是均匀的。
正确使用方法:(1)使用时首先要看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2)认清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以便读书快速准确。
(3)测力前要观察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如果没有对齐,先要校零。
(4)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5)使用时,最好轻轻地拉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在外壳上。
(6)读书时,指针靠近哪条刻度线就取哪条刻度线的值。
4、弹力:弹性: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特性叫做弹性。
物体在弹性范围内发生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塑性: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形变,变形之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这类物体发生的形变叫非弹性形变。
弹力: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弹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力,我们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等均属于弹力。
5、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重力的三要素:①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比值用g来表示,g=9.8N/kg重力的计算公式:G=mg②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是指和物体所在处的水平面垂直向下的方向)③重力的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物体的重心和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质地均匀、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如一个金属环的重心在圆环所在圆的圆心上.6、摩擦力:(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用f来表示)(2)摩擦力的分类:A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B 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C 静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将要运动而未运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彼此离开。
二:重点、难点突破1、正确理解力的感念:例1: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物体就一定存在力的作用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产生力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解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物体不一定存在力的作用,故选项A错;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了力,乙物体同时对甲物体施加力,故B是正确的;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可能产生力的作用,不相互接触时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如物体间的吸引力、排斥力不相互接触也可以产生,故C是错误的;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是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可能只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故D是错误的。
答案:B小练习:1、如图,电灯静止不动,则灯受到的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A、天花板B、地球C、电线D、灯罩2、脚踢球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脚是施力物体,所以不受力的作用B、脚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C、脚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球D、脚踢足球的力和球对脚的作用力同时发生答案:1、C 2、A2、重力:例2、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向上抛出的排球在上升过程中不受重力作用C、空中飞行的蜜蜂不受重力作用D、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解析: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故B和C选项是错误的;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在圆环所在圆的圆心上,故A选项错误;重力是地球对地球附近的物体施加的力,其施力物体是地球,故D 选项正确。
答案:D小练习:1、.建筑工地上,砖工师傅常用重垂线检查墙砌得是否________,其原理是根据_______________。
2、打出去的篮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的力是(不计空气阻力)()A.手对球的推力 B.重力C.不受力 D.手对球的推力和重力答案:1、竖直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B3、摩擦力:例3、|下列做法属于减小摩擦的是()A.冬天,在结冰的马路上撒一些细砂以方便路人的行走B.在生锈的自行车轴上滴一些油,骑车就会感觉轻松一些C.当汽车后轮陷入泥坑打滑时,司机会就近寻找石块等物垫在车轮下D.体操运动员进行双杠表演前,在手上涂抹滑石粉以防止人从杠上滑落解析:冬天在结冰的路上撒一些细沙,目的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行人脚底跟地面的摩擦,防止摩擦力太小,行人容易滑倒。
在生锈的车轴上滴一些油,使车轴间的接触面彼此分开,来减小摩擦。
车轮打滑时是因为摩擦太小,因而应想办法来增大摩擦,运动员手上涂抹滑石粉是为了增大手和双杠间的摩擦的。
答案:B小练习:1、知识价值的体现之一是它可以让我们避免许多可以避免的事故。
在以下安全提示中与摩擦力知识有关的是()A.车未停稳,请勿下车 B.在地铁车站站台上候车的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C.雨天路滑,驾驶员小心驾驶 D.不要在太阳光下看书2、关于摩擦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总是有害的B、摩擦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C、摩擦的利大于弊D、有害摩擦是可以设法减小的答案:1、C 2\、 D三:综合训练一:填空题:1、在跳板跳水这一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改变了跳板的__________,后者主要改变了运动员的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用大小、方向均相同的力推门,推力作用在A 点比B 点更容易把门推开,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乐场里的碰碰车是孩子们喜欢玩的,当两辆车对碰时,都会向后运动,这既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又说明力的作用可以_____________。
4、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力,这种________________的力叫做弹力。
我们通常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实质就是弹力。
5、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________,其比值是它定值约等于_______,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
6、把足球踢向空中,足球上升的过程中,受到_____个力的作用,这个力是_____力,力的方向是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_。
7、磁悬浮列车是一种用电磁力量使列车“浮”起来,再通过牵引力使列车开动的车辆,它利用磁悬浮使列车脱离与钢轨的接触,从而可以使摩擦________而极大地提高行驶速度,矿泉水的瓶盖都制成凸凹不平的条纹,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方便打开。
8、在弹性限度内,一根长8cm 的弹簧受到1N 的拉力,弹簧伸长2cm ,若拉力为3N ,弹簧的长度为________cm 。
9、两人同时用4N 的力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则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N ,若将此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用8N 的力拉它,则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N 。
10、图12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 。
1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 和接触面的 有关。
右图所示的气垫船利用压缩气体在接触面间形成一层气垫,从而使 摩擦明显 (选填:增大或减小)。
二|选择题:1、小明双手两手沿水平方向向边拉弹簧,左、右手所用的力都是20N ,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第18题A、0NB、20NC、10ND、40N2、弹簧测力计的钩上分别挂了几个物体,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0N时,这个物体可能是( )A、一袋方便面B、一根大头钉C、一张课桌D、一只鸡3、如果没有重力,就不会出现下列哪个现象()A.河水不能流动 B.杯中的水倒不进嘴里C.人一跳起来就会离开地球 D.人无法握住鸡蛋4、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它受到的力是( )A、只有重力B、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C、重力和它对桌面的支持力D、重力、支持力和压力5、关于9.8N/kg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正确的是( )A、9.8N等于1kgB、9.8kg等于1NC、质量是9.8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ND、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6、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9.6N,则它的质量为( )A、2kgB、19.6kgC、1.2kgD、1kg7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A.小明用力将足球踢了出去B.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C.人坐在软沙发上,沙发凹了下去D.篮球撞击篮板上被弹了回去8、下列做法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A.锁生锈不好打开时,将少量食油注入锁孔后,就容易打开了B.拉链拉不动时,可在拉链上抹一点石蜡,就容易拉了C.搬运笨重货箱时,可在地上铺几根圆木,就容易推动了D.汽车失事的马路上流满了润滑油,可在路面上撒些沙子或木渣子,就更安全了9、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它们之间一定有摩擦力B.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C.物体质量越大,受到的摩擦力越大D.摩擦力都是有害的10、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重100N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0N,则物体所受桌面的摩擦力是()A.50N B.100N C.0N D.75N三:作图题1、重为10N的木块静止在斜面上,在图9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这个重力.2、一木块在外力作用下沿水平木板向右匀速运动(如图11),用示意图表示木块所受的牵引力、摩擦力和重力.四:实验题1、某实验小组探究橡皮筋所受拉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实验测得一根橡皮筋的有关数据如下表,并发现再次重复实验数据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