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物理学第三章第三节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说课稿

《汽化和液化》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地位与特点:(1)“水的沸腾”实验在初中物理探究实验中是非常重要的。
(2)汽化和液化现象与生活及自然界中的很多物理现象紧密相关,能较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通过本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众多方面的能力和品质。
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了解蒸发现象,知道蒸发制冷。
(2)过程与方法:观察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培养学生爱劳动、爱父母、爱生活和爱祖国的热情、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3.重点与难点:(1)重点是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2)难点是观察现象与收集数据,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4.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保温瓶(热水)、烧杯、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纸盖、温度计、停表(钟表)(演示实验1用);讲课仪、硬纸板、酒精若干、棉签若干(学生体验活动、演示实验2用)。
二、说学情1.经过上一节《熔化和凝固》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描点作图能力。
2.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新课的学习起到很大的知识迁移作用。
三、说教法学法教法与学法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自主探究学习为主。
1.演示法:演示法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探究物理奥秘,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讲授法:利用实验现象,结合理论讲解。
4.问题法:通过设置疑问、实验探究、问题讨论、得出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案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主备人:孔祥超副备人:王东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2.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3. 了解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4.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知道什么是沸点;5.能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液体沸腾的图象,能根据液体沸腾的图象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
6.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并会运用该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养成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的实验技能、科学探究的初步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2.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的教育,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探究沸腾现象产生的条件及沸腾现象的特征。
难点:探究沸腾现象产生的条件及沸腾现象的特征。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教师用:铁架台、铁夹、石棉网、水、烧瓶、玻璃片、胶头滴管、棉花、火柴、冰镇可乐一瓶、常温可乐一瓶、小镜子、注射器、乙醚、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酒精、胶头滴管、塑料袋、水槽、热水、烧杯、水、酒精灯、棉签、铁架台、铁夹、石棉网、温度计、硬纸板(中间有让温度计插入的小孔)、火柴、小镜子。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想想做做】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热水中。
你会看到什么变化?2. 从热水中取出塑料袋再放入盛冷水的水槽中, 你又看到什么变化?同学们,你能解释这些变化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汽化和液化。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欲望。
)动手做一做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教师出示的问题。
分组实验并观察酒精状态的变化:酒精不见了,变成了气态的酒精蒸气。
大气物理学

Td Td 0 h 123(Td Td 0 )(m) 2 (0.98 0.17) 10
注意:有时误差很大。
第三节 大气中的湿绝热过程
定义:大气中有相变发生的绝热过程
一、两种极端情况
1、可逆湿绝热过程
水汽相变所产生的水成物不脱离原气块,始终跟随气块上升或 下降,所释放的潜热也全部保留在气块内部。
g dT dz c pd
∴近似为
dT g d 9.8 /1004 0.98K /100m dz c pd
三、位温
1、定义
气块经过干绝热过程气压变为1000hPa时, 气块所具有的温度。用θ表示,其定义式为
1000 T p
在精度要求不高的计算中常用kd代k计算θ。
1、坐标系
x T , y ln p
2、基本线条 等温线、等压线、等θ线(干绝热线)、 等qs线(等饱和比湿线)、等Θse线(假绝热线)。
等温线:平行于纵坐标的一组等间距(黄色)直线,每隔 1 ℃ 一条线,每隔 10 ℃ 标出温度 数值,其中大字体为摄氏温度 ( ℃ ) ,小字体为绝对温度( K )。 等压线:平行于横坐标的一组(黄色)直线,从 1050 百帕到 200 百帕之间,每隔 10 百帕一 条线,图左右两侧每隔 100 百帕标出气压数值。 干绝热线:即等位温线,是一组近似于直线的对数曲线,自图右下方向左上方倾斜的黄色实 线,线上每隔 10 ℃ 标出位温( q )数值。当气压值低于 200 百帕时,位温使用括号内数值。
• 对位温定义式求对数,
将x = T, y = ln(1000/p) 代入上式得,
1000 ln ln T k ln p
山东省枣庄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教案

某某省枣庄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汽化和液化的概念2、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3、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蒸发过程中吸热4、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5、会查沸点表6、通过观察实验知道液化过程放热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会比较的研究方法2、通过对水的沸腾现象的探究,体会探究学习的方法3、通过观察实验知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物理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2、通过对探究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记录,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在探究过程通过对沸腾前、后气泡的观察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品质4、通过交流使学生产生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蒸发过程中吸热2、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教学难点】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实验准备】蒸发皿、小瓶液化气、一茶杯冷水、一茶杯开水、毛玻璃2个、一瓶酒精、两只相同的温度计、棉球、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共分12组)、两块相同的铁片、水、酒精、滴管、小扇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是在液体表面上进行的汽化现象,它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1、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的表面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2、液体蒸发时需要从周围物体吸收热量,从而使自己及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必须满足的条件:1、液体必须达到一定温度(沸点)2、需要吸热物理学中,把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沸点是不同的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发生液化的条件:降低气体的温度;压缩气体的体积;两者兼用气体液化时要吸热【教学反思】如何引导学生从复杂的物理现象中发现并找出产生现象的原因和规律,保持并不断提高他们参与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与热情,使学生爱上物理课,是我始终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大气 第3章 除尘技术基础

38
如果某种粉尘的粒径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 则无论是质量分布、粒径分布,还是表面分布:
他们的几何标准差бg相同; 频率密度分布曲线形状相同; 累积频率分布曲线在对数概率坐标图中为相互平行的 直线,只是沿粒径坐标移动了一个常量距离。
39
若用MMD表示质量中位直径,NMD表示个数中位直
值有关。
36
对这 数也 正是 态检 分验 布粉 的尘 一粒 种径 简分 便布 方 法是 。否 符 合
d15.9 d50 d84.1
37
对于对数正态分布,几何标准差的计算:
d 84.1 d 50 d 84.1 1 / 2 g ( ) d 50 d15.9 d15.9
几何标准差总是бg≥1。当бg=1时,则称为单分
dp dp
( %)
22
最常用的有算术平均直径、中位直径、众径及几
何平均直径等。
23
三、平均粒径
平均粒径
几何平均直径 众径
算术平均直径 中位直径
24
1、算术平均直径 d L
所有颗粒直径之和与颗粒总粒数之比。
dL
式中
nd n
i i
i
ni——以di为中值的粒径间隔内的颗粒粒数;
∑nidi——颗粒群总长度; ∑ni——颗粒总粒数。
3
(1)定向直径dF (Feret直径)
为各颗粒在投影图中同一方向上的最大投影长度。
图4-1 用显微镜法观测颗粒直径的三种方法
4
(2)定向面积等分直径dM (Martin直径):
为各颗粒在投影图上按同一方向将颗粒投影面积二 等分的线段长度
图4-1 用显微镜法观测颗粒直径的三种方法
新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3章第3节天气系统 教学课件

[小提醒]锋面一定位于低压槽,而不是高压脊。 低压槽两侧大气运动方向相对,冷暖气团会相遇;高压脊两侧大气 运动方向背离,不会发生冷暖气团的相遇。
【名 师 助 学】 想一想1: 暖气团一定比冷气团温度高 吗? 【答案】冷暖气团是相对的, 暖气团的温度不一定比冷气团的温 度高。如图所示。
小技巧: 气旋、反气旋不同方位风向的判断方法
(1)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判断:如图所 示为北半球一气旋,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 偏转30°~45°,即为风向。东侧为东南风,西侧为西 北风,南侧为西南风,北侧为东北风。
(2)用“左右手定则”判断气流方向。 ①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右手。
某气旋在欧洲大陆自西向东匀速移动,气旋中心经过巴黎。如图示 意气旋中心经过巴黎前后当地的气压变化情况,在此期间巴黎仅在7日 出现降水现象。据此完成第3~4题。
3.受该天气系统控制,巴黎4日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4.7日巴黎出现降水的原因是
A.温度较高
B.湿度较大
C.出现上升气流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三节 与天气 1.气团:指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温度、 湿度等物理性质相对均匀的 _大__团__空__气_。
2.锋的结构 (1)锋面:b __冷__气__团__和a _暖__气__团___相遇后中间的交界面。 (2)锋线:锋面与 ___地__面___相交的线。 (3)锋: __锋__面____和 __锋__线____的统称。
垂直气流
上升
下沉
向中心□27 ___辐__合___,北半球 向四周□29 __辐__散____,北半球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3节汽化与液化第一部分: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①蒸发A、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B、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C、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②沸腾A、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B、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C、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D、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①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②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③作用:液化放热。
二、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难点:1、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对液化的理解。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蒸发、沸腾异同比较表项目蒸发沸腾不同点1、任何温度下;2、缓慢的;3、只在液体表面;4、液体蒸发时要吸热,温度上升。
1、在一定的温度(沸点)下;2、剧烈的;3、在液体表面和内部;4、液体沸腾时要吸热,温度不变。
相同点1、都是汽化现象;2、都要吸热。
水的沸腾水在沸腾前水在沸腾后气泡由大变小由小变大温度逐渐升高保持不变声音大小四、知识拓展电冰箱的制冷过程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
液态的氟利昂经过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在这里汽化、吸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
之后,生成的蒸汽又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在这里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来的热通过冰箱壁上的管子放出。
氟利昂这样循环流动,相当于热的“搬运工”,冰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向当地的温度。
第二部分:相关中考题及解析1、(2012•肇庆)如图所示,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开酒精灯,下列说法:①用注射器往瓶内打气,水继续沸腾;②用注射器往瓶内打气,水停止沸腾;③用注射器往瓶外抽气,水继续沸腾;④用注射器往瓶外抽气,水停止沸腾,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1)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液体温度达到沸点,液体继续吸热,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2)液体的沸点与气体的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液体沸点越高,压强越小,液体沸点越低,减小压强液体沸点降低。
第三章第三节牛顿第三定律

第三章第三节 牛顿第三定律1、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的两类基本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解决这类题目,一般是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物体的初始条件,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运动情况,即求出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速度及运动轨迹。
过程如下:(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解决这类题目,一般是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进而求出物体所受的其他外力。
过程如下:2、正交分解法在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应用所谓正交分解法是指把一个矢量分解在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的方法。
正交分解法是一种常用的矢量运算方法。
其实质是将复杂的矢量运算转化为简单的代数运算,从而简洁方便地解答问题。
正交分解法是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最基本方法,物体在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作用时,一般都用正交分解法。
表示方法⎩⎨⎧=+++==+++=y y 3y 2y 1y x x 3x 2x 1x ma F F F F maF F F F注意:为减少矢量的分解,建立坐标系时,确定x 轴正方向有两种基本方法。
(1)分解力而不分解加速度分解力而不分解加速度,通常以加速度a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将物体所受的各个力分解在x 轴和y 轴上,分别求得x 轴和y 轴上的合力y x F F 和。
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各个方向上的力分别产生各自的加速度,得方程组:.0F ,ma F y x == (2)分解加速度而不分解力若物体受几个互相垂直的力作用,应用牛顿定律求解时,若分解的力太多,比较繁琐,所以在建立直角坐标系时,可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使尽可能多的力位于两坐标轴上,分解加速度a 得到y x a a 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方程组.ma F maF y y x ⎩⎨⎧==说明:①在建立正交坐标系时,不管选取哪个方向为x 轴正方向,所得的最后结果都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
M 1 2 2 G R c r 2
等重力位势面 是回转椭球面
1 2 2 Q dr d R 0 2 ( L) ( L)
Z
z
0
gdz
( gpm) z ( gpm)
几何高度、位势高度及在纬度 40 处的重力 重力 g( m / s 2 ) 9.802 9.798 几何高度 z(km) 位势高度 H(gpm) 0 1 0 1
9.771
9.741
10
20
9.986
19.941
9.710
9.620
30
60
29.864
重力随纬度和距地心的远近而变化
:地理纬度
a1 2.59 10 3 a2 3.14 10 7 m 1
重力变化的范围是千分之几
g45,0 1 a1 cos2 1 a2 z 9.8(m / s )
2
二、重力位势
保守力:作功只与质点的前、后位置有关, 而与运动路径无关的力;或质点沿任一闭合路径 运动一周,做功都为零的力:
(r ) g dr
r0
r
且
g
(r0 ) 0 r0 :是零势能参考点
重力的方向和重力位势升度的方向相反
等位势面: 位势相等的各点组成的曲面为等位势面。
* M r 2 g g Q G 2 ( ) R r r
(r ) g dr
r0
r
海平面(大地水准面)是等位势面, 定义为0位势面. 等位势面间的距离不相等,赤道大于极地,高空大于低空。
2 1
g
重力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
重力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1 2
引入重力位势的目的:
大气中常用的等压面坐标系中的方程用位势 比用高度方便 重力位势是大气能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重力
g gk
重力位势 (r )
r
r0
r g dr gk (dxi dyj dzk ) r0 z z
( z ) gdz d
z0 z0
重力位势只是高度的函数,且有
( z0 ) 0
第三章 大气压力
内容
第一节
大气静力学方程和气压高度公式
大气模式 气压-位势高度分布 标准大气 气压的时空分布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重力 重力位势 (新概念?) 位势高度、位势米 (新概念) 以位势米表示的压高公式
一、重力
定义: 惯性离心力与万有 引力的合力。
势
称 (r ) 为质点在 r 处的势能。 取 r0 处势能为0 ( (r ) 0) ,则 r 处势能为:
r0
0
的函数,满足
r
F保 dr [ (r ) (r0 )]
(r ) F保 dr
r r0
d F dr
r0
d dx dy dz x y z
dr dxi dyj dzk
d dr
i j k x y z
重力势能(重力位势):
——受重力作用的质点在空间某一点的重力势能等于质点 从零势能参考点移到该点的过程中重力所作的功的负值。
——受保守力作用的质点在空间某一点的势能等于质点从 零势能参考点移到该点的过程中保守力所作的功的负值。
势能与保守力之间的关系:
势能——空间的函数,其梯度等于力。 能以此式表达的力称为“保守力” 。
F保
r
r0
r F保 dr [ (r ) (r0 )] d
59.449
四、用重力位势表示的静力 平衡方程
d gdz g0 dZ
d dp
( g0 9.8)
dp gdz g0dZ d
* g g Q M r 2 G 2 ( ) R r r
重力的方向并非指向地心
Q
* g
g
重力的大小:
由于重力和地心引力之间的夹角 很小,所以重力的大小可以近似 地等于地心引力的大小减去惯性 离心力在地心引力反方向上的分 量的大小:
M g G 2 2 r cos cos r M G 2 2 r cos2 r
或
r
r0
F保 dr [ (r ) (r0 )]
( L)
F保 dr 0
此两式是等价的
保守力场:如果质点在某个空间内任何位置,都 受到一个大小和方向完全确定的保守力的作用, 称这部分空间中存在着保守力场。 重力场、引力场
势能(potential energy): (r ) 是位置(空间)
取 Z0 0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gdz
0
z
——高度 z 处的位势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气团从海面抬 升到这一高度重力所做的功
重力位势的单位?
焦耳/千克( J/kg )
( z ) gdz
0
z
( J / kg)
引入
Z ( gpm) 9.8
无量纲数
1位势米(gpm)=9.8焦耳/千克(J/kg)
(geopotential meter)
用位势米表示的位势称为位势高度(Z)。 由Bjerknes引入 大气 海洋
注意:
位势米是重力位势的单位,是能量单位
位势高度的大小与几何高度相近:
9.8 高度和位势高度之间的区别有时可以很大, 比如,1000位势米面在极地是1017.40 m ,在赤道是1022.78 m ,二者相差 5.38 m.
若在等几何高度面上来研究空气运动,必须 考虑重力的切向分力的作用。而在等位势面上 研究空气运动,由于重力与等位势面垂直,就 没有重力切向分力的影响。这样就使我们在处 理问题时比较简单,这也就是我们引出重力位 势的目的。 所以等位势面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平面。
三、位势米
取局地坐标系: 坐标原点取在局地,x、y、z 轴分别由局地指 向东、局地指向北、垂直于局地指向上(等位势面 的法线方向),三个方向的单位向量分别是 i 、j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