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洪水水文风险的变化及其与退田还湖的关系
《2024年鄱阳湖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研究》范文

《鄱阳湖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研究》篇一一、引言鄱阳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西省北部,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地。
其独特的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不仅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还对区域乃至全国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鄱阳湖的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为保护和合理利用鄱阳湖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二、鄱阳湖水环境特征(一)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鄱阳湖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显著,雨量充沛。
其独特的气候条件为湖泊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二)水文特征鄱阳湖的水文特征主要表现为水位变化大、水质清澈。
湖泊的水位受季节性气候变化影响显著,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此外,湖泊的流域面积广阔,河流众多,水系发达。
(三)生物多样性鄱阳湖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多种鱼类、鸟类和其他水生生物。
其中,以候鸟越冬和繁殖为主要特点的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球享有盛名。
三、鄱阳湖的演化趋势(一)水位变化趋势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鄱阳湖的水位呈现出显著的变化趋势。
一方面,全球气候变化导致降雨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湖泊的水位;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如水资源开发利用、流域污染等也导致湖泊水位发生波动。
(二)水体污染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鄱阳湖面临着严峻的水体污染问题。
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等。
这些污染源导致湖泊水质恶化,严重威胁着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保护与修复趋势针对鄱阳湖的生态环境问题,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生态保护与修复。
主要包括加强湖泊水体监测与治理、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大湿地保护力度等措施。
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湖泊生态环境,促进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鄱阳湖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鄱阳湖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地,其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泊面临着水位变化、水体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为保护和合理利用鄱阳湖水资源,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湖泊水体监测与治理、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大湿地保护力度等。
《2024年鄱阳湖湿地演变、保护及管理研究》范文

《鄱阳湖湿地演变、保护及管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鄱阳湖,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其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水资源调控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鄱阳湖湿地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旨在研究鄱阳湖湿地的演变历程、当前面临的保护与管理问题,并就未来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二、鄱阳湖湿地演变历程鄱阳湖湿地历经数千年的自然演变与人类活动影响,其湿地类型、面积及生态环境均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自然演变受气候变迁、地质运动及水文条件的影响,鄱阳湖湿地的面积与类型呈现出动态变化。
历史上,鄱阳湖区域经历了多次洪水与干旱的交替,使得湿地生态系统在自然选择与演替中逐渐形成现今的格局。
(二)人类活动影响随着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对鄱阳湖湿地的影响日益显著。
一方面,过度开发、污染排放等导致湿地生态环境恶化;另一方面,水利工程、围垦造田等人类活动改变了湿地的自然状态。
三、鄱阳湖湿地保护现状及问题(一)保护现状目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鄱阳湖湿地的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设立了自然保护区与湿地公园等,以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
(二)存在问题尽管如此,鄱阳湖湿地保护仍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问题依然严峻;其次,湿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如过度捕捞、非法采砂等;最后,湿地保护与管理机制尚不完善,跨区域、跨部门的协调合作有待加强。
四、鄱阳湖湿地管理研究(一)完善管理机制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湿地管理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实现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
同时,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湿地的违法行为。
(二)科学规划与管理制定科学的湿地保护规划,明确湿地保护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与保障措施。
加强湿地资源的监测与评估,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推广生态友好的开发利用方式,促进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鄱阳湖洪水水位变化趋势的计算与分析

鄱阳湖洪水水位变化趋势的计算与分析
闵骞
【期刊名称】《水资源研究》
【年(卷),期】2002(023)003
【摘要】根据鄱阳湖洪水成因与影响机制,建立一个包括历年入湖流量过程的还原、湖泊容积的改变、出湖流量的变化等可变因素在内的洪水水位过程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鄱阳湖1952-2000年历次洪水在不同年代水文环境下的最高水位;对不同年代年最高水位系列进行频率分析,得到不同年代鄱阳湖洪水水位变化的特征值;对比表明,鄱阳湖洪水的水位呈显著抬高趋势;从不同角度探讨鄱阳湖洪水水位抬高的原因在和估计退田还湖对洪水水位的影响。
【总页数】3页(P37-39)
【作者】闵骞
【作者单位】江西省水利厅鄱阳湖水文分局,江西星子332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22
【相关文献】
1.近40年鄱阳湖水位变化趋势 [J], 闵骞;汪泽培
2.鄱阳湖洪水位频率变化的计算与分析 [J], 闵骞
3.鄱阳湖高水还湖对水位影响的计算与分析 [J], 闵骞
4.鄱阳湖围、退垦对洪水位影响的计算与分析 [J], 闵骞
5.鄱阳湖水位变化趋势性对人类活动响应分析 [J], 赵军凯; 李立现; 李九发; 赵瑞哲; 刘新圣; 杨静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鄱阳湖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研究

鄱阳湖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研究鄱阳湖水环境特征及演化趋势研究引言:鄱阳湖位于中国江西省境内,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湖泊自然保护区、东南亚重要湿地及国际重要湿地。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其成为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系统和旅游景点。
然而,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鄱阳湖水环境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本文旨在研究鄱阳湖水环境的特征及演化趋势,以期为湖泊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一、鄱阳湖水环境特征1. 湖泊形态特征:鄱阳湖为江西省最大的淡水湖泊,总面积约为3,355平方千米。
其主要由湖区、河湖交汇区、河道区和三大湖岸带组成。
湖区分为东部浅滩区、南部浅水区、西部浅滩区和北部深水区,其中东部浅滩区最为庞大,面积约占湖区总面积的60%以上。
2. 水体水质特征:鄱阳湖水体呈碱性,pH值一般在7.5~8.2之间。
总溶解固体量较低,约为100mg/L左右。
湖泊富含氨氮、亚硝酸氮和硝酸氮等营养物质,其中氮的总含量较高,表明湖泊水体处于较为富营养的状态。
同时,湖泊中悬浮物的含量较高,一般在15mg/L以上。
3. 水域生物特征:鄱阳湖水域是一个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鱼类资源,包括鲢鱼、鳙鱼、鲮鱼等。
同时,湖泊还是众多候鸟的栖息地,每年冬季都会有大量的候鸟迁徙至此。
此外,湖泊中还有许多常见的湖泊浮游生物,如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等。
二、鄱阳湖水环境演化趋势1. 水位变化:鄱阳湖的水位变化往往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泊的水位呈现出明显的波动。
尤其是干旱时期,鄱阳湖的水位往往较低,甚至干涸。
这种水位变化对湖泊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2. 水质变化: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鄱阳湖的水质也逐渐恶化。
陆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等温室气体排放等因素,导致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加剧。
高浓度的氮磷等养分物质对湖泊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了极大威胁。
鄱阳湖水位变化.

但无论是年最高水位、年最低水位,还是年 平均水位,进入21世纪以来均呈下降趋势,相对 于55年的总体(直线)趋势而言,以年最高水位 的下降最剧烈,其次是年最低水位,年平均水位 的下降相对较为平缓。值得注意的是,近20年来 星子站最高、最低、平均水位均呈显著下降变化 趋势,大洪水明显减少、严重枯水明显增多,水 情朝偏枯方向快速发展。近9年(2000~2008年) 来鄱阳湖枯水位有下降且维持时间延长的趋势, 尤其是自2003年以来,鄱阳湖枯水位连创新低, 枯水期不断延长。
与全流域特大干旱年的1963年、1978年相比 较,2005年来水基本属平水年,但该年星子站出 现低于9m枯水位的持续天数比1963年还长;同样 2006年来水属偏枯年份,但该年出现低于10m枯水 位的持续时间长达94天,比1963年、1978年相应 10m枯水位持续的时间延长数倍;2007年鄱阳湖再 次出现严重枯水,星子站年最低水位较2006年更 低,尤其是鄱阳湖都昌以上南部湖区,出现了自 1950年以来的最低水位。枯水位偏低且持续时间 长,将引起湖泊水面及水体减少,河汊湖滩过早 干枯、硬化,导致湿地面积减少,影响湿地生态 系统功能,威胁水生动植物(如鱼类、水生植物 等)的生长与生存环境,并严重影响湖区水环境 质量与供用水安全。1Biblioteka 1资料与方法1.1.1资料
资料简介
采用鄱阳湖1959—2009年日入湖总水量序列资 料,经过统计分析,分别得到年入湖总水量序列和 月入湖总水量序列和 1月—3 月和4月—6 月和7 月—9 月和10 月—12 月,4个季节入湖总水量序列。 为了反映年入湖总水量的总体趋势,应用 MannKendal秩相关检验和5点滑动平均对其变化趋势进行 分析。为研究方便,对基本资料进行距平处理,然 后对相应的距平值进行莫莱( Morlet) 连续小波变 换,分析鄱阳湖入湖总水量的周期规律。
新时代鄱阳湖区生态防洪若干问题思考

2021年1月水利水电快报EWKH1第42卷第1期引用格式:许继军,吴志广.新时代鄱阳湖K生态防洪若干问题思考[J].水利水电快报,2021,42(丨):43_48.新时代鄱阳湖区生态防洪若干问题思考奸M f1,其4疒2(1.长江科学院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10;2.长江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10)摘要: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水文气象条件,鄱阳湖区历来洪涝灾害频繁近几十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高水位洪水发生频次显著增加,2020年更是发生了超历史洪水,湖区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承受着巨大成胁。
阐述了鄱阳湖区洪涝灾害情况,解析了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剖析了鄱阳湖区现状防洪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短板按照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出了鄱阳湖区生态防洪思路和对策建议,通过优化蓄滞洪区空间布局、创新圩垸生态防洪模式等措施,可保障今后鄱阳湖安澜、百姓安居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关键词:生态防洪;圩垸;蓄滞洪区;鄱阳湖区中图法分类号:TV87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0081(2021 >01-0043 -061概述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游南岸,是长 江流域最大的通江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泊。
鄱阳湖主要汇集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 等五河来水,经调蓄后从湖口汇人长江干流,属于 过水型、吞吐型、季节性湖泊[1]。
鄱阳湖流域面积 16.22万km2,其中江西省境内面积15.67万km2,占整个鄱阳湖水系的96.6%,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94%W。
流域内水系发达,河流纵横,湖泊水库星罗 棋布,形成了完整的鄱阳湖水系[3]。
鄱阳湖流域降雨量丰沛,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 为1 500~ 1 900 mm,其中信江、饶河两流域东部降 水量较多,鄱阳湖区降水量较少[4]。
鄱阳湖水系年 均径流量约1 432亿m3,约占长江大通流量的17.5%;流域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汛期4 ~ 9月约占 全年的75%,其中主汛期4 ~ 6月占50%以上[5]。
鄱阳湖水位变化特征及河湖相转化规律探究

鄱阳湖水位变化特征及河湖相转化规律探究李子龙;莫淑红;万晓明;沈冰【摘要】According to hydrological monitoring data of hydrologic station represented by Poyang Lake , the construction and running time of Three Gorges Project is a dividing point to analyze Poyang Lake 's annual highest , lowest, and average water levels.Meanwhile, the average water level for many years and that of many months are also parts of this analysis , and the difference of transformation between rivers and lakes and its phase transformation rule are also included .By doing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and comparison ,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t the time when Three Gorges Project was finished water level character of Poyang Lake as well as its transformation between rivers and lakes changedobviously .Therefore , to maintain Poyang Lake's normal water level , this essay suggests that the storage drainage way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should be improved , and the lake water from other five rivers should be treated coordinately .%基于鄱阳湖代表水文站的水位监测资料,以三峡工程修建运行时间为分界点,分析鄱阳湖的年最高水位、年最低水位、年平均水位,多年平均水位、逐月平均水位及河湖相转换的前后差异及其变化规律。
鄱阳湖水位变化

1.4 季节入湖总水量变化特征
1.4.1 1—3 月入湖总水量变化特征 鄱阳湖 1959—2009 年 1—3 月入湖总水量 年代距平见表 2. 从表中可以看出,20 世纪 80、90 年代入湖总水量距平为正,说 明其间入湖总水量偏多,但是距平百分率只有 0.08%和0.030%,表明入湖总水量接近 正常值,增长趋势缓和。虽然,20 世纪 60、70 年代和 21 世纪初入湖总水量距平 为负,说明其间入湖总水量偏少,并且目前处于湖总水量偏少时期。 但是,从它们 的距平百分率看,入湖总水量接近正常值。
但无论是年最高水位、年最低水位,还是年 平均水位,进入21世纪以来均呈下降趋势,相对 于55年的总体(直线)趋势而言,以年最高水位 的下降最剧烈,其次是年最低水位,年平均水位 的下降相对较为平缓。值得注意的是,近20年来 星子站最高、最低、平均水位均呈显著下降变化 趋势,大洪水明显减少、严重枯水明显增多,水 情朝偏枯方向快速发展。近9年(2000~2008年) 来鄱阳湖枯水位有下降且维持时间延长的趋势, 尤其是自2003年以来,鄱阳湖枯水位连创新低, 枯水期不断延长。
1.1资料与方法
1.1.1资料
资料简介
采用鄱阳湖1959—2009年日入湖总水量序列资 料,经过统计分析,分别得到年入湖总水量序列和 月入湖总水量序列和 1月—3 月和4月—6 月和7 月—9 月和10 月—12 月,4个季节入湖总水量序列。 为了反映年入湖总水量的总体趋势,应用 MannKendal秩相关检验和5点滑动平均对其变化趋势进行 分析。为研究方便,对基本资料进行距平处理,然 后对相应的距平值进行莫莱( Morlet) 连续小波变 换,分析鄱阳湖入湖总水量的周期规律。
1.4.2 4—6 月入湖总水量变化特征 由表 2 可以得出,20 世纪 70、90 年代入湖 总水量距平为正,说明其间入湖总水量偏多,而 20 世纪 60、80 年代和 21 世纪初入湖 总水量距平为负,说明其间入湖总水量偏少,且目前处于入湖总水量偏少期; 但是它们的 距平百分比都很小,表明入湖总水量与正常值相接近. 1.4.3 7—9 月入湖总水量变化特征 由表 2 可知,20 世纪 60—80 年代入湖总水 量距平为负,说明其间入湖总水量偏少,20 世纪末和 21 世纪初入湖总水量距平为正, 说明其间入湖总水量偏多,且目前处于入湖总水量偏多期; 除 20 世纪 60 年代和 90 年 代的距平百分比相对较大,其它年代距平百分比绝对值仅为 0.07%,都基本上接近正常 值. 1.4.4 10—12 月入湖总水量变化特征 由表 2 可知,20 世纪 60 年代的入湖总水 量距平为负,说明其间入湖总水量偏少,其它年代的入湖总水量距平值均为正,说明其间 入湖总水量偏多,目前处于入湖总水量偏多期; 距平百分率较小,表明入湖总水量接近正 常值,但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入湖总水量年代距平百分比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 旱 职 权 与 责 任 ,水 源 工 程 建 设 与水 源 工 程 管
理 ,抗 旱 投 入 ,抗 旱 权 利 与 义 务 等 。
通过采取上 述 的工程 措 施 和非 工程 措 施 ,
使 抗 旱 减 灾 工 作 逐 步 实 现 “ 化 ” 即 :水 源 五 ,
16 、 17 、1 8 、 19 9 5 9 6 9 4 9 2年 地 形 量 测 结 果 ( 高 程 ~容 积 关 系 ) 分 别 代 表 2 0世 纪 5 、6 、7 、 0 0 0
8 、9 O o年 代 的湖 盆 容 积 ( 高 程 ~容 积 关 系 ) 或 的 办 法 反 映 出来 ;长 江 顶 托 作 用 的 变 化 对 出湖
江 淮 丘 陵 区要 继 续 组 织 实 施 “ 树 种 上 ,把 水 把 留 住 ” 工 程 ,加 强 水 土 保 持 ,涵 养 水 源 。 沿 江 、沿 淮 要 逐 步 退 耕 还 湖 ,增 强 湖 泊 蓄水 和 湿 地 面 积 ,皖 南 、皖西 山 区 要 逐 步 退 耕 还林 、还 草 ,搞 好 水 土 保 持 ,建 设 生 态 水 利 。
实属罕见 。
年代 为 1 .4米 ( 昌水 位 站 ,下 同 ) 0年 85 都 ,6 代 为 1 .8米 ,7 83 O年 代 为 1 .3米 ,8 89 0年 代 为 1 .O米 ,9 91 0年 代 则 达 2 .1米 ;9 06 0年 代 与 5 、6 0 0年 代 相 比 , 年 最 高 水 位 分 别 平 均 偏 高
19 、19 、19 9 6 9 8 9 9年 ) ;尤 其 是 年 最 高 水 位 超 过 2 1米 的 年 份 ,5 O、8 年 代 分 别 有 1年 0 (9 4年 ;18 15 9 3年 ) ,而 9 0年 代 则 出 现 了 4年 (9 5 9 6 9 8 9 9年 ) 鄱 阳 湖 洪 水 位 1 9 、19 、1 9 、1 9 。 抬 升 速 度 之 快 、幅 度 之 大 ,在 全 国大 江 大 湖 中
参考 。
情 测 报 和 抗 旱 指 挥 系 统 ,科 学 统 计 与 评 定 旱情 旱 灾 。 进 一 步 研 究 和 推 广 节 水 新 技 术 、 新 设 备 ,真 正 做 到 节 水增 效 。 ( )加 强 水 污 染 防 治 ,建 设 生 态 水 利 六 解 决 我 省 干 旱 缺 水 问题 ,必 须 将 防治 水 污 染 和治 理 水 土 流 失 结 合 起 来 ,保 护 好 水 环 境 。 要 实 现 水 污染 防 治 从 末 端 治 理 为主 向源 头 控 制
和监 管 。 把 水 资 源保 护 与 加 强 生 态 建 设 有 机 结
合 起 来 ,淮 北 保 护 水 质 ,保 护 人 民身 体 健 康 的 原 则 。抗 旱 立
法 的 主 要 内 容 应 函 盖 :抗 旱 规 划 和 抗 旱 预 案 ,
为 主 的 战 略 转 移 ,加 强 对 污 染 排 放 单 位 的审 核
与 调 度 方 案 ,更 需 要 抗 旱 法 规 从 宏 观 上 保 障抗 旱工 作顺 利 进 行 。 抗 旱 立 法 应 遵 循 以下 原 则 :
体 现 “ 生 活 ,后 生 产 ;先 节 水 ,后 调 水 ;先 先
维普资讯
鄱 阳 湖 洪 水 水 文 风 险 的 变 化 及 其 与 退 田 还 湖 的 关 系
闵 骞
( 西省 水 利 厅 鄱 阳 湖水 文 分 局 ) 江
近 5 O年 来 , 鄱 阳 湖 洪 水 位 呈 显 著 的 升 高
趋 势 ,例 如 年 最 高水 位 1 O年 平 均 值 2 o世 纪 5 O
流 量 过 程 的 影 响 , 可 通 过 15 9 0~15 、 16 9 9 9 0~
16 9 9、 1 70 ~ 1 9、 1 0 ~ 1 8 9 97 98 9 9、 1 0 ~ 1 9 99 99
所 谓 洪 水 水 文 风 险 ,是 指 洪 水 对 经 济 社 会
地 表 ,后 地 下 ” 的 原 则 ; 有 利 于 节 约 、开 发 、 利 用 水 资 源 的 原 则 ;水 源 工 程 统 一规 划 、统 一 调 度 ,分 级 管 理 的 原则 ;行 政 首 长 负 责 制 和 分 级 分 部 门 负 责 的原 则 ;抗 旱 社 会 效 益 与 经 济 效 益 相 统 一 , 注 重 经 济 效 益 的原 则 ;防 治 污 染 ,
工 程 网络 化 、种 植 结 构 节 水 化 、用 水 管 理 规 范
化 、水 源调 度 科 学 化 、抗 旱 服 务 社 会 化 。
27
抗 旱 与 防 汛 一 样 ,不 仅 需 要 可操 作 的规 章
维普资讯
一
、
鄱 阳 湖 洪 水 水 文 风 险 因 子 的 选 用
( 9 2 16 年 ; 1 7 、 1 7 年 ; 1 8 18 16 、 99 93 9 7 9 0、 9 3 年) 而 9 , 0年 代则 有 6年 ( 9 2 19 、 19 、 19 、 9 3 9 5
从 洪水 水 文 风 险 角 度 ,探 讨 鄱 阳 湖 洪 水 位 在 近
5 O年 内 的 变 化 情 况 ,分 析 退 田 还 湖 对 不 同 风 险 水 平 下 的鄱 阳 湖 洪 水 位 的影 响 ,供 有 关 人 员
2C 米 和 22 .7 r .3米 。 高 水 位 年 份 明 显 增 多 ,如
本文根 据笔 者通 过大 量计 算 获得 的成 果 ,
年最 高 水 位 超 过 2 0米 的 年 份 ,5 O年 代 只 有 1 年 ( 9 4 年 ) 6 、 7 、 8 年 代 都 为 2 年 15 o O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