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常见微生物课件
合集下载
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课件

细胞壁,酒精将细胞脱色,细胞无色,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第48页,幻灯片共190页
2 细胞质膜
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
磷脂分子
非极性尾
极性头
第49页,幻灯片共190页
第50页,幻灯片共190页
第51页,幻灯片共190页
细胞膜的生理功能:
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运送、交换; 维持细胞内正常的渗透压;
螺旋菌 最少
第6页,幻灯片共190页
第7页,幻灯片共190页
(1)单球菌
分裂后的细胞分散而单独 存在的球菌.
如尿素微球菌(Micrococcus ureae)
单球菌
第8页,幻灯片共190页
(2)双球菌
分裂后两个球菌成对排列的为
双球菌.
如肺炎双球菌 (Diplococcus pneumoniae)
第66页,幻灯片共190页
芽孢
芽孢囊
第67页,幻灯片共190页
第68页,幻灯片共190页
第69页,幻灯片共190页
能形成芽孢的细菌种类
在杆菌中能形成芽孢的种类较多,在球菌 和螺旋菌中只有少数菌种可形成芽孢。
产生芽孢的几个属:
▪芽孢杆菌属
第56页,幻灯片共190页
第57页,幻灯片共190页
3.鞭毛的着生方式
第58页,幻灯片共190页
2 荚膜:
根据糖被的形状和厚度的不同,将荚膜分为四类:
(大)荚膜:粘液状物质具有一定外形,相对稳定地附着
在细胞壁外,厚度:>0.2µm。 微荚膜:粘液状物质较薄,厚度:<0.2µm,与细胞表面
牢固结合。
拟核,无核膜、核仁
DNA
1条
核糖体
70S(细胞器中)
细胞分裂
第48页,幻灯片共190页
2 细胞质膜
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
磷脂分子
非极性尾
极性头
第49页,幻灯片共190页
第50页,幻灯片共190页
第51页,幻灯片共190页
细胞膜的生理功能:
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运送、交换; 维持细胞内正常的渗透压;
螺旋菌 最少
第6页,幻灯片共190页
第7页,幻灯片共190页
(1)单球菌
分裂后的细胞分散而单独 存在的球菌.
如尿素微球菌(Micrococcus ureae)
单球菌
第8页,幻灯片共190页
(2)双球菌
分裂后两个球菌成对排列的为
双球菌.
如肺炎双球菌 (Diplococcus pneumoniae)
第66页,幻灯片共190页
芽孢
芽孢囊
第67页,幻灯片共190页
第68页,幻灯片共190页
第69页,幻灯片共190页
能形成芽孢的细菌种类
在杆菌中能形成芽孢的种类较多,在球菌 和螺旋菌中只有少数菌种可形成芽孢。
产生芽孢的几个属:
▪芽孢杆菌属
第56页,幻灯片共190页
第57页,幻灯片共190页
3.鞭毛的着生方式
第58页,幻灯片共190页
2 荚膜:
根据糖被的形状和厚度的不同,将荚膜分为四类:
(大)荚膜:粘液状物质具有一定外形,相对稳定地附着
在细胞壁外,厚度:>0.2µm。 微荚膜:粘液状物质较薄,厚度:<0.2µm,与细胞表面
牢固结合。
拟核,无核膜、核仁
DNA
1条
核糖体
70S(细胞器中)
细胞分裂
食品中常见微生物ppt课件

pH值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不同种 类的微生物对pH值的适应性不同,一般分为嗜酸菌 、嗜碱菌和中性菌三类。
碱性环境也能抑制一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但相对 于酸性环境而言,碱性环境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较弱 。在食品加工中,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等也可用于调 节pH值,以控制微生物的生长。
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微生物生长影响
真菌
黄曲霉
在霉变的食品中常见,如花生、 玉米等,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具有
强致癌性。
青霉
污染食品后产生青霉素,对人体 有一定毒性,可引起过敏反应。
曲霉
广泛分布于空气、土壤和食品中 ,可产生多种有毒代谢产物。
病毒
诺如病毒
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等传播,引起 急性胃肠炎,表现为恶心、呕吐、腹 泻等。
轮状病毒
冠状病毒
会发生变质。
高温能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是食品保藏中常用的方法。高温处理 后的食品中,仍可能存在一些耐热的芽 孢杆菌等微生物,需要在加工过程中严
格控制。
湿度对微生物生长影响
湿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 分活度,即食品中水分的有效性。
在干燥的环境中,微生物的生长会受到抑制,因为干燥会使细胞脱水, 导致代谢紊乱甚至死亡。因此,降低食品的水分活度是抑制微生物生长 的有效方法之一。
行业标准和规范
各行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标准 和规范,如乳制品、肉制品等行业标准。
06 食品中微生物控 制策略与实践
原料采购和验收环节控制
严格筛选供应商
01
选择具有良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信誉的供应商,确保原料质
量。
原料验收标准
02
制定明确的原料验收标准,包括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等,确
食品微生物检验课件PPT

和安全性。
报告撰写
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撰写食品 微生物检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等部分。
结果沟通与反馈
及时将检验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 企业,为食品安全监管和企业生产 提供依据和建议。
05
食品微生物检验案例分析
案例一:乳制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
总结词
乳制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是食品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案例,涉及乳制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
微生物种类与特点
细菌
常见的食品污染菌,如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可导致食品腐败和食物
中毒。
霉菌
部分霉菌可产生霉菌毒 素,影响食品安全和人
体健康。
酵母菌
部分酵母菌可引起食品 发酵和变质。
病毒
如肠道病毒、轮状病毒 等,可通过食品传播,
引发疾病。
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和应用
重要性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 传播。
详细描述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容易在乳制品中滋生。检测沙门氏菌的方法包括传统的培养法和现代的免 疫学、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检测过程中,应关注乳制品的采集、运输、储存和实验室处理等环节,确保检测结果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案例二:蔬菜中大肠杆菌的检测
总结词
蔬菜中大肠杆菌的检测是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又一重要案例,强调食品安全和蔬菜加工过程的控制。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环境要求
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确保 无菌操作,避免微生物污染。
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设备校准
定期对实验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 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操作规范
遵循标准的实验操作流程,确保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报告撰写
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撰写食品 微生物检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等部分。
结果沟通与反馈
及时将检验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 企业,为食品安全监管和企业生产 提供依据和建议。
05
食品微生物检验案例分析
案例一:乳制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
总结词
乳制品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是食品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案例,涉及乳制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
微生物种类与特点
细菌
常见的食品污染菌,如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可导致食品腐败和食物
中毒。
霉菌
部分霉菌可产生霉菌毒 素,影响食品安全和人
体健康。
酵母菌
部分酵母菌可引起食品 发酵和变质。
病毒
如肠道病毒、轮状病毒 等,可通过食品传播,
引发疾病。
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和应用
重要性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 传播。
详细描述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容易在乳制品中滋生。检测沙门氏菌的方法包括传统的培养法和现代的免 疫学、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检测过程中,应关注乳制品的采集、运输、储存和实验室处理等环节,确保检测结果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案例二:蔬菜中大肠杆菌的检测
总结词
蔬菜中大肠杆菌的检测是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又一重要案例,强调食品安全和蔬菜加工过程的控制。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实验环境要求
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确保 无菌操作,避免微生物污染。
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设备校准
定期对实验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 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操作规范
遵循标准的实验操作流程,确保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类群.ppt

根霉常引起馒头、面包、米饭、 甘薯等淀粉质食品和潮湿的粮食发 霉变质,或引起水果蔬菜腐烂。
3.曲霉属
曲霉属在分类学上属于 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 孢目—丛梗孢科。
曲霉具有发达的有隔膜 菌丝,分生孢子梗顶端膨 大成为顶囊,在顶囊表面 以辐射状长出一层或两层 小梗(初生小梗与次生小 梗)在小梗上着生成串的 球形分生孢子。
青霉的菌落在基质上局限性生长呈 地毯状,颜色有绿色、黄绿色、灰绿 色、蓝色或蓝绿色等。
目前已发现几百种青霉,其中产 黄青霉、点青霉等是生产青霉素的重 要菌种;展青霉用于生产灰黄霉素, 治疗人的真菌性皮肤病。
青霉是食品重要的变质菌,耐低温和干燥。某些青霉在 冷藏肉的结缔组织和脂肪层上生长繁殖。柑橘、苹果、葡 萄与梨上的青绿色、蓝色或蓝绿色的斑点常由青霉引起。 有些青霉能产生毒素如:岛青霉浸染大米后产生“黄变米” 毒素。
目前,国内外将双歧杆菌较多应用 于各种微生态制剂、酸奶、奶粉及冰淇 淋的生产中。双歧杆菌的活菌制剂产品 主要以酸奶和保健饮品的形式出现。
常用的生产菌种有:两歧双歧杆菌, 长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短双歧杆 菌和婴儿双歧杆菌。
太子奶生产车间
(完)
一、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
这一类群细菌包括假单胞菌属,醋酸杆菌科的醋酸杆菌属
和葡萄糖酸杆菌属,盐杆菌科的盐杆菌属和盐球菌属,以及
产碱杆菌属和黄杆菌属。
绿脓假单胞菌
假单胞菌属
荧光假单胞菌 恶臭假单胞菌
革
醋酸杆菌属
生黑色腐败假单胞菌
兰 氏
醋酸杆菌科
葡萄糖酸杆菌属
生红色腐败假单胞菌 波萝软腐病假单胞菌
阴
性 需 氧 杆
第三节 食品中常见的乳酸细菌
乳酸细菌并不是微生物学上 的名称,而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 糖类产生乳酸的细菌统称。
3.曲霉属
曲霉属在分类学上属于 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 孢目—丛梗孢科。
曲霉具有发达的有隔膜 菌丝,分生孢子梗顶端膨 大成为顶囊,在顶囊表面 以辐射状长出一层或两层 小梗(初生小梗与次生小 梗)在小梗上着生成串的 球形分生孢子。
青霉的菌落在基质上局限性生长呈 地毯状,颜色有绿色、黄绿色、灰绿 色、蓝色或蓝绿色等。
目前已发现几百种青霉,其中产 黄青霉、点青霉等是生产青霉素的重 要菌种;展青霉用于生产灰黄霉素, 治疗人的真菌性皮肤病。
青霉是食品重要的变质菌,耐低温和干燥。某些青霉在 冷藏肉的结缔组织和脂肪层上生长繁殖。柑橘、苹果、葡 萄与梨上的青绿色、蓝色或蓝绿色的斑点常由青霉引起。 有些青霉能产生毒素如:岛青霉浸染大米后产生“黄变米” 毒素。
目前,国内外将双歧杆菌较多应用 于各种微生态制剂、酸奶、奶粉及冰淇 淋的生产中。双歧杆菌的活菌制剂产品 主要以酸奶和保健饮品的形式出现。
常用的生产菌种有:两歧双歧杆菌, 长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短双歧杆 菌和婴儿双歧杆菌。
太子奶生产车间
(完)
一、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
这一类群细菌包括假单胞菌属,醋酸杆菌科的醋酸杆菌属
和葡萄糖酸杆菌属,盐杆菌科的盐杆菌属和盐球菌属,以及
产碱杆菌属和黄杆菌属。
绿脓假单胞菌
假单胞菌属
荧光假单胞菌 恶臭假单胞菌
革
醋酸杆菌属
生黑色腐败假单胞菌
兰 氏
醋酸杆菌科
葡萄糖酸杆菌属
生红色腐败假单胞菌 波萝软腐病假单胞菌
阴
性 需 氧 杆
第三节 食品中常见的乳酸细菌
乳酸细菌并不是微生物学上 的名称,而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 糖类产生乳酸的细菌统称。
《食品中的微生物》PPT课件

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建立科学的预警指标体系,包括微生物种类、数量、毒性等指标, 对食品中微生物风险进行及时预警。
预警信息发布
通过官方渠道及时发布食品微生物风险预警信息,提醒消费者注意 食品安全。
案例分析:某品牌牛奶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
评估背景
介绍该品牌牛奶的生产工艺、 销售情况以及在市场上发现的
问题等。
热处理
采用高温短时或低温长时的热处理方式,有效杀灭食品中的微生 物,同时保持食品的营养和风味。
冷加工技术
利用冷藏、冷冻等冷加工技术,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延长食 品的保质期。
发酵技术
利用有益微生物进行发酵处理,产生抗菌物质和风味物质,提高食 品的卫生质量和口感。
包装和储存过程控制
包装材料选择
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避免包装材料对 食品造成二次污染。
微生物分类
根据形态和结构,微生物可分为 细菌、真菌、病毒等几大类。
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种类
01
02
03
细菌
如乳酸菌、大肠杆菌等, 广泛存在于食品中,对食 品发酵和腐败有重要影响 。
真菌
如酵母菌、霉菌等,可引 起食品发酵或霉变。
病毒
虽然不直接在食品中生长 ,但可通过食品传播,对 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微生物在食品中作用
《食品中的微生物》PPT 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食品中微生物概述 • 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来源及危害 • 食品中微生物检测方法与标准 • 食品中微生物控制技术与策略 • 食品中微生物风险评估与预警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食品中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 单、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 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总 称。
建立科学的预警指标体系,包括微生物种类、数量、毒性等指标, 对食品中微生物风险进行及时预警。
预警信息发布
通过官方渠道及时发布食品微生物风险预警信息,提醒消费者注意 食品安全。
案例分析:某品牌牛奶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
评估背景
介绍该品牌牛奶的生产工艺、 销售情况以及在市场上发现的
问题等。
热处理
采用高温短时或低温长时的热处理方式,有效杀灭食品中的微生 物,同时保持食品的营养和风味。
冷加工技术
利用冷藏、冷冻等冷加工技术,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延长食 品的保质期。
发酵技术
利用有益微生物进行发酵处理,产生抗菌物质和风味物质,提高食 品的卫生质量和口感。
包装和储存过程控制
包装材料选择
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避免包装材料对 食品造成二次污染。
微生物分类
根据形态和结构,微生物可分为 细菌、真菌、病毒等几大类。
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种类
01
02
03
细菌
如乳酸菌、大肠杆菌等, 广泛存在于食品中,对食 品发酵和腐败有重要影响 。
真菌
如酵母菌、霉菌等,可引 起食品发酵或霉变。
病毒
虽然不直接在食品中生长 ,但可通过食品传播,对 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微生物在食品中作用
《食品中的微生物》PPT 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食品中微生物概述 • 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来源及危害 • 食品中微生物检测方法与标准 • 食品中微生物控制技术与策略 • 食品中微生物风险评估与预警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食品中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 单、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 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总 称。
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类群PPT

发酵
某些有益微生物可用于食品发酵, 如乳酸菌、酵母菌等,通过发酵过 程可生产出各种发酵食品,如酸奶、 面包、酒类等。
食品风味改善
微生物在食品中可产生各种酶,如 蛋白酶、脂肪酶等,这些酶可促进 食品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水解,产生 特有的风味和口感。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01 02
益生菌开发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益生菌作为一种有益微生物,在食品工 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益生菌可促进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等,对 人类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生物防腐
微生物可用于生产天然防腐剂,如乳酸菌、酵母菌等,这些天然防腐剂 可替代化学防腐剂,提高食品安全性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03
生物转化
微生物可用于生物转化,将植物或动物原料转化为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
或食品添加剂,如将植物原料转化为食用色素、将动物原料转化为胶原
蛋白等。
THANKS
感谢观看
青霉菌能够产生青霉素等有毒代谢产 物,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毛霉菌
毛霉菌是一种常见的霉菌类群,在食品 中主要出现在面包、糕点等食品中。
毛霉菌能够产生毛霉毒素等有毒代谢产 毛霉菌的生存条件是温暖、潮湿的环境,
物,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需要特别
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以防止毛霉菌的
生长和繁殖。
酵母菌
酵母菌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能够大量繁殖,产 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酿 酒、面包制作等食品工业中。
酵母菌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类群,在食品中主要起到 发酵作用。
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需要控制酵母菌的生长条 件,避免过度繁殖导致食品变质等问题。
04
食品中常见的病毒类群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ppt课件

分类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 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显微藻 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作用
物质循环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分解者 的角色,通过分解有机物将其转 化为无机物,从而完成自然界的
物质循环。
维持生态平衡
微生物通过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 ,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促进植物生长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是微生物生长的基础。微生物需要摄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脂肪等营养物质进行生长和繁殖。
水分活度
水分活度是指食品中水分的可利用程度。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活度,过 高或过低的水分活度都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04
CATALOGUE
食品中微生物引起变质现象及 危害
发酵现象
酒精发酵
在厌氧条件下,酵母菌将 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 化碳,导致食品变质。
呕吐等症状。
02
弓形虫
存在于未煮熟的肉类、未经处理的奶制品等食品中,可引起弓形虫病,
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03
注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微生物种类和危害程度可能因不同地区和不同
食品而有所差异。在制作ppt课件时,请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数据进行
详细阐述。
03
CATALOGUE
微生物在食品中生长条件及影 响因素
检测技术不够成熟
目前食品中微生物检测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检测 灵敏度不高、特异性不强等,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食品安 全监管要求。
防控措施不到位
尽管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但在微 生物防控方面仍然存在漏洞和不足,如部分企业自律意识 不强、监管部门执法力度不够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检测技术不断创新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 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显微藻 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作用
物质循环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分解者 的角色,通过分解有机物将其转 化为无机物,从而完成自然界的
物质循环。
维持生态平衡
微生物通过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 ,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促进植物生长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是微生物生长的基础。微生物需要摄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 脂肪等营养物质进行生长和繁殖。
水分活度
水分活度是指食品中水分的可利用程度。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活度,过 高或过低的水分活度都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04
CATALOGUE
食品中微生物引起变质现象及 危害
发酵现象
酒精发酵
在厌氧条件下,酵母菌将 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 化碳,导致食品变质。
呕吐等症状。
02
弓形虫
存在于未煮熟的肉类、未经处理的奶制品等食品中,可引起弓形虫病,
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03
注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微生物种类和危害程度可能因不同地区和不同
食品而有所差异。在制作ppt课件时,请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数据进行
详细阐述。
03
CATALOGUE
微生物在食品中生长条件及影 响因素
检测技术不够成熟
目前食品中微生物检测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检测 灵敏度不高、特异性不强等,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食品安 全监管要求。
防控措施不到位
尽管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但在微 生物防控方面仍然存在漏洞和不足,如部分企业自律意识 不强、监管部门执法力度不够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检测技术不断创新
食品中的微生物精品PPT课件

乳制品中的乳酸细菌类群
链球菌属
形态特征 细胞呈球形或卵圆形,成对或成链排列。革 兰氏染色阳性,无芽孢,一般不运动,不产生色素。
链球菌属的代表种
① 嗜热链球菌。细胞呈长链球状。其特征是:在高温条件 下产酸,低于20℃不产酸。最适生长温度40~45℃,耐 热性强,能耐65~68℃,常作为发酵乳、干酪的生产菌。
双歧杆菌酸奶的生产有两种不同工艺:
① 共同发酵法生产工艺
原料乳 ↓
标准化 ↓
调配←(蔗糖10%+葡萄糖2%) ↓
均质(15~20MPa) ↓
杀菌(115℃,8min) ↓
冷却(38~40℃) ↓
适量维生素C→接种←(双歧杆菌6%、嗜 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39℃,6h)
• 前两种: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嗜热链球菌在酸奶中 是______关系? 嗜热链球菌启动乳酸发酵过程,先进行产酸,为德氏 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反过来,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产生的一些代谢物质有利于嗜热 链球菌的生长,比如游离氨基酸等等。
• 后两种:不是必须含有,它们是益生菌,促进人体健康。
注:⑤★——灭菌作用: a、杀灭微生物、特别病原M; b、破坏阻碍乳酸菌生长的物质; c、除去O2及-SH,有利于乳酸菌生长; d、使乳清蛋白变性,改善硬度和粘度; d、使乳中的酶失活,有利于单一乳酸菌生长;
⑩★——冷藏和后熟作用: a、抑制酸度继续上升; b、防止乳清析出; c、形成较好的组织状态; d、有利于香味物质的形成;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第七章
微生物在食品制造中的应用
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一、利用微生物的菌体和内容物
例如:酵母菌的应用,菌体蛋白、维生素、核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污染源:
生产用水:净化消毒,例:畜禽宰后沙门 氏检出率高于宰前牲畜粪便中的检出率。
空气:灰尘、水沫、痰液、鼻涕、唾液, 大水滴浮游30m,小水滴可停留4-6h;
人及动物:皮肤、衣帽、头发;鼠、蝇、蟑 螂
用具及杂物:原料包装容器、运输工具、 生产加工设备、成品包装材料或容器。
最低
最适
最高
举例
嗜冷菌 嗜温菌
-10~5 10~20
10~20 10~20
25~30 37~40
25~30 40~45 40~45
水和冷藏 中的细菌 腐生菌
病原菌
嗜热菌 25~45 50~55 70~80 堆肥中的 细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特性: 个体微小:一般球菌直径0.5-1um; 分布广、种类多:几亿到数十亿/g肥沃土壤; 繁殖快:20m繁殖一代,一昼夜即72代; 易变异、易培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意义
➢了解微生物: ➢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特性、污染源、
最适生长条件、预防措施。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特性:大肠杆菌对热的抵抗力较其他肠道 杆菌强,55℃经60分钟或60℃加热15分钟 仍有部分细菌存活。 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 在温度较低的粪便中存活更久。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意义:世界性卫生问题,美国疾病控制中 心报道,其肠毒素的感染占第二位,仅次 于大肠杆菌。美国33%,加拿大45%,我 国也很多。
➢特性:37℃,中性环境生长最快,有高度 耐盐性(10-15%),潜在危险,可以产生 肠毒素(50%-70%)。肠毒素可耐100℃ 煮沸30m不被破坏,所以熟食加工厂从原料 到加工的各环节都不能检出金黄色葡萄球 菌。9%醋酸或7.5%乳酸15m内可杀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M测试片上菌落总数
不同细菌适宜的生长温度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菌类
生长温度(℃)
➢预防措施: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人员卫生:70-75%酒精每15m消毒手与工 器具;
辅料、香辛料控制:蛋白质-通风干燥处; 各类淀粉、盐、糖无杂质;香辛料粉状细 度在60目以上,灭菌后再加;
环境卫生:水定期消毒、空气二氧化氯喷 雾或熏蒸、地面每班清洗消毒;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 菌落总数
➢定义:菌落总数常指37℃培养48h,需氧,
一定PH和营养条件下每克(固体食品)或 每毫升(液体食品)或每平方厘米面积 (操作案面、手及工器具)上的菌落总数。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卫生意义:作为粪便污染的指标;作为肠 道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指标菌。
➢污染源:主要来源于人畜的粪便,大肠菌 群越多,表明样品受粪便污染的程度越大, 也就是受肠道中病原菌随粪便侵入食品的 可能性越大。
➢预防措施:入厕后要洗手消毒才能进车间。
五、金黄色葡萄球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卫生学意义:
作为食品被污染程度(清洁程度)的标志: 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用来预测食品的耐存性:即利用食品中细 菌总数作为评定食品腐败变质(新鲜度) 的指标。
➢食品环境中微生物的抑制、杀灭、防止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干热:火烧、烘烤 湿热灭菌:水煮、巴氏消毒、高压蒸汽 干燥:粮食、脱水蔬菜 辐射:紫外、放射性同位素 超声波 微波 化学杀菌剂和消毒剂 过滤除菌
包装及灭菌:出炉后置冷却间,中心温度降至 室温再包装,尽快灭菌;二次杀菌时确保食物 内部达88℃保持15m;成品灭菌后快速冷却,
及时入成品库。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四、大肠菌群
大肠杆菌扫描电镜照片 大肠杆菌透射电镜照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重要环节卫生控制:
原料肉解冻:及时去外包装并清理;解冻时, 室温≤10℃,挑拣后无杂骨、淤血、淋巴、污 物、血肉、病变等。
斩拌等环节:腌制间温度;料馅存放温度不超 过10℃,放置不超过2h,随斩随灌,半成品及 时入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M测试片上金黄色葡萄球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病原菌:可感染人和动物皮肤损伤处,引 起化脓性炎症,会引起毒素型食物中毒, 主要症状为急性胃肠炎(恶心、呕吐、腹 泻)
大肠杆菌平板图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大肠杆菌微菌落照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照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M测试片上大肠杆菌和大肠菌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主要内容
➢微生物基本知识: ➢目的和意义: ➢食品中常见微生物及其特性:
一、微生物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定义:一群个体微小,肉眼看不到或很难看清 其个体的生物,需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 大几百倍或几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