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路实验五

合集下载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报告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报告篇一:实验五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实验五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2.研究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电阻—电感性负载及反电势负载时的工作。

3.熟悉mcL—05锯齿波触发电路的工作。

二.实验线路及原理参见图4-7。

三.实验内容1.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负载。

2.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电感性负载。

3.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给反电势负载。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1.mcL系列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mcL—18组件(适合mcL—Ⅱ)或mcL—31组件(适合mcL—Ⅲ)。

3.mcL—33组件或mcL—53组件(适合mcL—Ⅱ、Ⅲ、Ⅴ)4.mcL—05组件或mcL—05A组件5.meL—03三相可调电阻器或自配滑线变阻器。

6.meL—02三相芯式变压器。

7.双踪示波器8.万用表五.注意事项1.本实验中触发可控硅的脉冲来自mcL-05挂箱,故mcL-33(或mcL-53,以下同)的内部脉冲需断x1插座相连的扁平带需拆除,以免造成误触发。

2.电阻Rp的调节需注意。

若电阻过小,会出现电流过大造成过流保护动作(熔断丝烧断,或仪表告警);若电阻过大,则可能流过可控硅的电流小于其维持电流,造成可控硅时断时续。

3.电感的值可根据需要选择,需防止过大的电感造成可控硅不能导通。

4.mcL-05面板的锯齿波触发脉冲需导线连到mcL-33面板,应注意连线不可接错,否则易造成损坏可控硅。

同时,需要注意同步电压的相位,若出现可控硅移相范围太小(正常范围约30°~180°),可尝试改变同步电压极性。

5.逆变(: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报告)变压器采用meL-02三相芯式变压器,原边为220V,中压绕组为110V,低压绕组不用。

6.示波器的两根地线由于同外壳相连,必须注意需接等电位,否则易造成短路事故。

直流斩波电路性能研究实验报告

直流斩波电路性能研究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直流斩波电路性能研究实验报告篇一:电力电子实验报告直流斩波电路的性能研究实验五直流斩波电路的性能研究(六种典型线路)一、实验目的(1)熟悉直流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

(2)熟悉各种直流斩波电路的组成及其工作特点。

(3)了解pwm控制与驱动电路的原理及其常用的集成芯片。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三、实验线路及原理1、主电路①、降压斩波电路(buckchopper)降压斩波电路(buckchopper)的原理图及工作波形如图4-12所示。

图中V为全控型器件,选用IgbT。

D为续流二极管。

由图4-12b中V的栅极电压波形uge可知,当V处于通态时,电源ui向负载供电,uD=ui。

当V处于断态时,负载电流经二极管D续流,电压uD近似为零,至一个周期T结束,再驱动V导通,重复上一周期的过程。

负载电压的平均值为:uo式中ton为V处于通态的时间,toff为V处于断态的时间,T为开关周期,α为导通占空比,简称占空比或导通比(α=ton/T)。

由此可知,输出到负载的电压平均值uo最大为ui,若减小占空比α,则uo随之减小,由于输出电压低于输入电压,故称该电路为降压斩波电路。

tontuionu??auiton?toffTiuicegugetTtofft+L1c1+uo-uDuouiVuD-tt-(b)波形图图4-12降压斩波电路的原理图及波形(boostchopper)(boostchopper)的原理图及工作波形如图4-13所示。

电路也使用一个全控型器件V。

由图4-13b中V的栅极电压波形uge可知,当V处于通态时,电源ui向电感L1充电,充电电流基本恒定为I1,同时电容c1上的电压向负载供电,因c1值很大,基本保持输出电压uo为105恒值。

设V处于通态的时间为ton,此阶段电感L1上积蓄的能量为uiI1ton。

当V处于断态时ui和L1共同向电容c1充电,并向负载提供能量。

设V处于断态的时间为toff,则在此期间电感L1释放的能量为(uo-ui)I1ton。

电子电路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和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

2.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如示波器、万用表等。

3. 提高电路设计、调试和故障排除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 示波器2. 万用表3. 面包板4. 电源5. 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电子元件6. 电路原理图三、实验原理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种电路:1. 放大电路:利用三极管放大信号的原理,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放大。

2. 滤波电路:利用电容、电感等元件的特性,对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3. 振荡电路:利用正反馈原理,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

四、实验步骤1. 搭建放大电路:(1)根据电路原理图,在面包板上搭建放大电路。

(2)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

(3)调整电路参数,观察对输出信号的影响。

2. 搭建滤波电路:(1)根据电路原理图,在面包板上搭建滤波电路。

(2)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

(3)调整电路参数,观察对输出信号的影响。

3. 搭建振荡电路:(1)根据电路原理图,在面包板上搭建振荡电路。

(2)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

(3)调整电路参数,观察对输出信号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放大电路:(1)输入信号为正弦波,输出信号为放大后的正弦波。

(2)通过调整电路参数,可以实现不同倍数的放大。

(3)放大电路具有非线性失真现象,需要通过合适的电路设计来减小。

2. 滤波电路:(1)输入信号为含有多种频率成分的复合信号,输出信号为经过滤波后的信号。

(2)通过调整电路参数,可以实现不同频率的滤波效果。

(3)滤波电路对信号有一定的延迟,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优化。

3. 振荡电路:(1)输出信号为稳定的正弦波。

(2)通过调整电路参数,可以实现不同频率的振荡。

(3)振荡电路对电路参数的稳定性要求较高,需要保证电路元件的精度。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熟悉了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了电路设计、调试和故障排除的能力。

实验五 三人表决器实验报告

实验五    三人表决器实验报告
四.实验散件清单
名称
规格
数量
电阻
470
5
轻触开关
6*6*5
3
IC座
14p
1
4-2输入与非门
CD4011
1
IC座
14P
1
2-4输入与非门
CD4012
1
独石电容
104
1
发光二极管
3mm红发红
1
接线座
2P
1
PCB板
35*50mm
1
五.实验电路图
六.实验总结
二.项目要求
1.判断引脚的正确位置,理解数字电路的原理,掌握操作5v
三.工作原理
本电路采用4-2输入与非门CD4011和2-4输入与非门CD4012组成,控制a,b,c三个按键中的一个,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表决事件,按下表示同意,否则不同意。若表决通过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电气工程系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五:三人表决电路的设计和电路实现
一.实验目的
通过操作掌握电烙铁的使用,正确理解数字电路的要求;能知道与门,非门,或门的含义,了解芯片的每个引脚是什么门电路;做到真正了解门电路的含义。

浙大版电工电子学实验报告05单管电压放大电路

浙大版电工电子学实验报告05单管电压放大电路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电工电子学实验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单管电压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学习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了解元件参数对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的影响。

2.掌握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指标的测试方法。

3.进一步熟悉双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及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1.电子实验箱(含电路板)2.双踪示波器3.信号发生器4.交流毫伏表5.直流稳压电源6.万用表三、实验内容1.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和测量调节R P ,使I C =2mA(可通过测量U C 来确定I C ,当I C =2mA 时,U C =U CC -R C I C =15-3.3×2=8.4V),测出U C 、U B 、U E ,计算出表7-1图7-1 实验电路图7-2 输入、输出电阻测量原理图2.电压放大倍数A u、输入电阻r i、输出电阻r0的测量。

将信号发生器的正弦波信号送入放大电路输入端S,正弦信号的频率为1kHz,并使u i的有效值U i约为10mV。

用示波器同时观察输入、输出信号波形。

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出不接R L时的U S、U i、U O’和介入R L时的U S、U i、U O(两种情况的U i值必须相同),记入表7-2。

根据测得的U、U、U’、U计算出A、r、r等指标。

表7-23.静态工作点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保持U i(约为10mV)不变的情况下,调节R P,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分别测出不同静态工作点所对应的输出电压值U O(接入R L),记入表7-3,计算电压放大倍数A u。

(为使U i稳定,可在H点与地之间接入分压电阻,即可将实验板中H点与K点之间用导线连接起来)。

表7-34.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在放大电路中,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放大电路是否能正常工作。

当静态工作电流I C过小或过大时,在输入信号幅度很小时输出波形失真不明显,但当输入信号幅度较大时,输出波形会出现较大失真。

实验五 比例求和运算电路

实验五 比例求和运算电路
表3.5.4
Ui1/V Ui2/V U0/V
反相加法测试数据
0.3 0.2 -0.3 0.2
4.减法器电路 实验电路如图3.4.5所示,按表3.4.4要求测量并记录数据。 表3.5.5 减法器测试数据
Ui1/V Ui2/V U0/V 1 0.5 2 1.8 0.2 -0.2
五 、实验报告要求 1. 总结本实验中五种运算电路的特点及性能。 2. 分析理论值与实验结果误差的原因。
实验五
比例求和运算电路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用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组成比例、求和电路的特点与性 能。 2. 学会上述电路的测试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集成运算放大器是高增益的直接耦合放大器。在它的输 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加上不同的反馈网络,就可以实现不同的 电路功能。如可实现放大功能及加、减、微分、积分、等模 拟运算功能及其它非线性变换功能。 理想运放在线性运用时具有以下重要特性: (1)理想运放的同相和反相输入端电流近似为零,即I+≈I- ≈0 (2)理想运放线性放大时,两输入端电压近似相等,U+≈U-。
(注意:带负载电路调整Ui;随时换量程。)
100K 10K 15 10K RP 100K -12V
反相比例电路接线图
+12V
V
表 3.5.1 反相比例测试数据
直流输入电压Ui / V 输出 电压 U0 /V 理论值/V 测量值/V 误差 0.1 0.2 0.3 0.4
2. 同相比例放大电路 电路如图3.5.2所示。按表3.5.2进行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Ui/R1 =-U0/Rf
图3.4.5 减法器
三.实验设备
1.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台 1套 2. 数字万用表 1块
8 7 6 5 2 - - μ A741 3 1 1 2 3 4 + 7

电子电工实验报告5交流参数的测量

电子电工实验报告5交流参数的测量

电工电子实验报告交流参数的测量一、 实验目的1.掌握双路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2.了解常用电子仪表本身误差对测试的影响。

3.初步掌握电工电子实验箱的使用方法。

4.学会用数字示波器测量各种电参数并记录示波器波形。

二、 主要仪器设备及软件硬件:数字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电工电子综合实验箱,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交流毫伏表,笔记本电脑软件:NI Multisim 14三、 实验原理(或设计过程)时间参数:周期T ,频率f =1/ T ,正脉宽τ,占空比θ = τ/T电压参数:正峰值UP ,负峰值U-P ,峰峰值UPP ,平均值U (平均值亦称作直流分量)对称于横坐标的正弦波:最大值Um=UP瞬时值u(t) 有效值直流偏置:将一个周期信号叠加一个直流电压的过程称为直流偏置。

直流偏置的结果是使周期信号在坐标系中上移或下移。

直流偏置的结果改变了周期信号的平均值电平的概念:电平是电学理论中又一常用的计量方法。

将电路中某点功率(或电压,或电流)与某一基准值的比值的对数关系称为电平,以分贝(dB)来表示。

由于选取基准值的不同,电平又有绝对电平和相对电平之分。

1.以某一阻抗上获得1mW 功率为基准值的电平称为绝对电平。

2.相对电平就是用分贝(dB)来表示两功率的相对大小。

四、 实验电路图1. 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实验(1)()sin()m u t U t ωϕ=+U =(2)2.数字双踪示波器实验(1)(2)(3)(4)3.信号发生器、数字示波器综合练习实验(1)(2)五、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1.(1)调整直流稳压电源左路输出,使表头指示到表5.1所列的电压值位置,再1.(2)按图连接好实验电路,令U1=2V,用数字万用表测量U2电压值,填写在表中。

2.(1).按前图连接电路,调整直流稳压电源使表头指示为5V。

示波器的垂直挡位设为2V/格。

(2).按图连接电路,示波器垂直挡位为5V/格。

实验5指导书 一阶电路的研究(电子)

实验5指导书 一阶电路的研究(电子)

一阶电路的研究一、实验目的1.研究RC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规律和特点。

2.学习一阶电路时间常数的测量方法,了解电路参数对时间常数的影响。

二、实验预习1.打印实验指导书,预习实验的内容,了解本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

2.计算各表中要求的参数理论值,写出计算过程。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1、电路实验箱。

2、信号源,示波器。

四、实验原理1.RC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RC 一阶电路零状态响应,即零初始状态响应,就是在零初始状态下,在初始时刻由施加于电路的输入所产生的响应。

RC 一阶电路如图1所示,开关S 在“1”的位置,uC =0,处于零状态,当开关S 合向“2”的位置时,电源通过R 向电容C 充电,uC (t)称为零状态响应,τtU U u -S S c e -=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当uC 上升到S 632.0U 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时间常数τ,RC τ=。

2.RC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一阶RC 电路在没有输入信号的情况下,由电容元件的初始状态u C (0)所产生的电路响应,称为零输入响应。

在图1中,开关S 在“2”的位置电路稳定后,再合向“1”的位置时,电容C 通过R 放电,uC (t )称为零输入响应,τtU u -S c e =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当uC 下降到S 368.0U 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时间常数τ,RC τ=。

U s 0.632U 图2 零状态响应U s0.368U s 图3 零输入响应U s u c 图1 一阶电路3.测量RC 一阶电路时间常数τ图4 方波激励信号 图5 响应信号图1电路的上述暂态过程很难观察,为了用普通示波器观察电路的暂态过程,需采用图4所示的周期性方波uS 作为电路的激励信号,方波信号的周期为T ,只要满足τ52≥T,便可在示波器的荧光屏上形成稳定的响应波形。

电阻R 、电容C 串联与方波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用双踪示波器观察电容电压uC ,便可观察到稳定的指数曲线,如图5所示,在荧光屏上测得电容电压最大值(div)a Cm =U ,取(div)0.632a b =,与指数曲线交点对应时间t 轴的x点,则根据时间t 轴比例尺(扫描时间()div s t /),该电路的时间常数)/((div)x div s t ⨯=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感器
0.2A
37.32V
2.28W
0.305
|Z|=186.6 XL=177.681
L=0.44V
0.22W
0.014
Xc=377.2
C=8.443μF
电阻器电阻实际值R=51Ω,测量值为50.833Ω,误差为0.32%。
电感器电感实际值L=0.6H,测量值为0.5655H,误差为5.75%。
电容的阻抗为:Z=jXC=-j(1/ωC)
电感线圈的阻抗为:Z=r+jXL=r+jωL=|Z|∠
电阻器、电容器、电感线圈的参数可用交流电桥等一起测出,若手头没有这些设备,可大减一个简单的交流电路,通过测阻抗算出元件参数值。
1.三表法
利用交流电流表、交流电压表、相位表(或功率表)测量元件参数称为三表法、这种方法最直接,计算简便。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元件阻抗为:
任务一:三表法测元件参数
步1-1.按图1接线,图中被测元件为51Ω电阻,从元件箱(一)EEL-51中选用51Ω(51Ω/8W,且注意选该电阻一定要使用交流转换接头),调节交流电压器使电流表读数为0.3A,记录电压表、功率相位表读数于表1中。
步1-2.将被测元件换为电感线圈(将互感线圈的2、3端连接,即顺串成一个线圈,参数大约为r=57Ω、L=0.6H),调节调压器使电流表读数为0.2A,记录其余表读数。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路与电子学
实验项目名称:交流电路元件参数的测定
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俞航
报告人:学号:班级:03
实验时间:2012/5/30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12/5/30
教务部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正确掌握交流数字仪表(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和自耦调压器的用法。
电感器内等效电阻r=57Ω,测量值为56.913Ω,误差为0.15%。
电容器电容实际值C=7.97μF,测量值为8.443μF,误差为5.93%。
任务二:
电压相量图如图所示:
表2
被测线圈
电流I
电压U
电压U1
电压U2
从测量值计算元件参数
两个线圈顺串
0.2A
47.82V
19.86V
37.41V
r=60ΩωL=176.45
3.一表法
只用一个交流电压表测量元件参数的方法称为一表法,其原理与二表法相同,不同的是辅助测量电阻R的阻值应预先已知,这样电路中电流 可求,可省去一个电流表。此法有更强的实用性。
三、实验过程及内容:
实验器材:
1.自耦性交流调压器
2.交流电流表
3.交流电压表
4.元件(一)EEL-51、元件箱(二)EEL-52、电感线圈。
步1-3.将被测元件换为7.97μF(4.3+2.2+1+0.47)电容从元件箱(二)EEL-52中选用,调节调压器使电流表读数为0.2A,记录其余表读数。
根据测量值元件参数。
任务二:二表法测电感线圈参数
步2-1.按图2接线,辅助测量电阻从元件箱(一)选为100Ω(100Ω/5W),北侧线圈为互感器两个线圈的顺接串联(与步1-2相同),调节调压器使电流表读数0.2A,测量各电压记录于表2中。
3.读数时,没有等显示稳定时直接读取。
指导教师批阅意见: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备注:
注:1、报告内的项目或内容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和补充。
2、教师批改学生实验报告时间应在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时间后10日内。
对于电阻
对于电容
对于电感
由已知的电源角频率ω,可进一步确定元件参数。
2.二表法
若手头上没有相位表或功率表,也可只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元件参数,这种方法称为二表法。由于电阻器和电容器可看作理想元件,已知其阻抗为0或者90度,故用二表法测其参数不会有什么困难。
二表法测电感线圈参数如图2所示。途中的电阻R是一个辅助测量元件。由图2课件,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有 ,而 ,其中 和 为假想电压,分别代表线圈中等效电阻r和电感L的端电压。各电压相量关系如图3所示,忧郁U、U1、U2可由电路中测的,故途中小三角△aob的各边长已知,再利用三角形的有关公式(或准确地画出图3,由图3直接量的)求出bc边和ac边的长度,即电压Ur和UL可求。最后,由式 及已知的电源角频率ω可求得线圈的参数。
2.加深对交流电路元件特性的了解。
3.掌握交流电路元件参数的实验测定方法。
二、方法、步骤:
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线圈是工程上经常使用的基本援建。在工作频率不高的条件下,电阻器、电容器可视为理想电阻和理想电容。一般电感线圈存在较大电阻,不可忽略,故可用一理想电感和理想电阻的串联作为电路模型。
电阻的阻抗为:Z=R
步2-2.仅用互感器的第一个线圈作为被测线圈(参数大约为r=28Ω、L=0.15H),其余同步2-1。
根据测量值画出电压相量图,算出两个被测线圈的参数。
数据处理分析:
任务一:
表1
被测元件
电流I
电压U
功率P(W1)
cos (λ1)
从测量值计算元件
电阻器
0.3A
15.25V
4.53W
0.990
R=50.833Ω
一个线圈电感实际值L=0.15H,测量值为0.14H,误差为6.67%。
实验结论:
在误差范围允许内,可使用交流电压表,电流表及功率表测量正确交流电路参数,三表法。
产生误差原因:
1.使用完毕后,没有首先将旋转手柄再次逆时针旋转至零位,直接接上其他元件进行测量。
2.调节旋转手柄时候,没有缓慢顺时针旋转,而是一下子转到较大电压,使电路元件无法支撑而烧掉。
L=0.556H
一个线圈
0.2A
27.10V
19.70V
10.63V
r=29.60ΩωL=44.114
L=0.140H
两个线圈顺串等效电阻实际值r=57Ω,测量值r=60Ω,误差为5.26%。
两个线圈顺串电感实际值L=0.6H,测量值L=0.556H,误差为7.33%。
一个线圈等效电阻实际值r=28Ω,测量值为29.60Ω,误差为5.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