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八年级下册地理东北地区习题+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6.1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公开课课件(附习题及答案)

黑龙江
长白山
大兴安岭
东北地区乡村冬季景观
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气 候
(1)东北地区1月、7月平均气温值大体介于什么 范围?与中国其他地方相比,东北地区的1月平均气温 有什么特点?
特
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大体介于-28 ℃~-8 ℃之间,
征 7月平均气温大体介于18 ℃~24 ℃之间。
东北地区的1月平均气温明显偏低。
气 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任务。
候
特 哈尔滨 征
A
长春
B
大连
C
(1)将上述三个城市按1月平均气温从高到低排列。 C、B、A
(2)年降水量最大的城市是哪一个? C城市 (3)判断A、B、C所代表的城市,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气 一、气候类型
候
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
特 二、气候特征
中国一面临海,三面靠陆,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海岸线漫长,海域广阔,有利于海洋事业的发展及同海外 各国的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陆上交通便利, 通过中亚可到达西亚、南亚及欧洲,有利于发展国际贸易。
蒙古深居内陆,是一个内陆国,不临海,在一定程度 上限制了该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日本 中国
蒙古
海陆位置
征
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东北
地区降水较多,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地
表积雪时间长。
三、气候差异
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
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明显;降水量自西向东有减少的
趋势。
阅读
东北地区的森林
东北地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光照充足,有利 于植物的生长,典型植被有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 阔叶林以及草甸草原等。
人教版八下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同步练习题(解析卷)

人教版八下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同步练习(解析卷)一、单选题1.我国东北地区的房屋多有两层窗户,房内或以炕代床,或有地炉、火墙,主要原因是()A. 东北地区冬季风沙大B. 东北地区夏季炎热多雨C. 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D. 东北地区降水少【答案】C【解析】略2.下面关于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 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B. 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C. 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D. 人多地少,农作物单产高【答案】D【解析】东北平原成为商品粮基地主要原因: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农业科技水平高。
同时,地广人稀,农作物单产和商品率比较高。
故选:D。
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有:充足的水源,便利的交通,光照充足,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地形平坦,农业基础好,劳动力丰富.东北平原由东北角的三江平原、北部的松嫩平原和南部的辽河平原组成.该题主要考查我国东北平原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要认真分析.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读东北三省部分资源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
3.东北三省重工业发达,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市场B. 森林资源C. 科技D. 矿产资源4.下列工业,不宜在东北三省发展的是( )A. 机械制造B. 石油化工C. 家具制造D. 甘蔗制糖【答案】【小题1】D【小题2】D【解析】本题考查东北地区重工业发达的影响因素。
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便利的交通运输,较好的工业基础,独特的发展历程,使东北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丰富的矿产资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东北地区的工业。
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
依托丰富的煤铁资源,东北地区重点发展钢铁、机械、汽车、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AB正确;东北地区有我国最大的原始林区,木材资源丰富,因此可以适当发展家具制造业,C正确;甘蔗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糖料作物,因此甘蔗制糖业不适合在东北地区发展,甜菜是东北地区大面积种植的糖料作物,可以发展甜菜制糖业,D错误。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同步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同步练习【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综合题1.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山脉①的名称是()A. 太行山________B. 长白山脉________C. 小兴安岭________D. 大兴安岭2. 图中②所处地形区属于()A. 寒温带________B. 中温带________C. 暖温带________D. 亚热带3. 图中③所处地形区属于()A. 湿润地区________B. 半湿润地区________C. 半干旱地区________D. 干旱地区二、选择题2. 读东北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东北平原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是()A. 小麦种植面积占绝对优势________B. 从北向南大致分布着小麦、玉米、水稻C. 从东向西依次分布着小麦、玉米、水稻________D. 粮食作物品种单一2. 甲地和乙地的畜牧业类型分别是()A. 农耕区畜牧业、牧区畜牧业________B. 农耕区畜牧业、农耕区畜牧业C. 牧区畜牧业、牧区畜牧业________D. 牧区畜牧业、农耕区畜牧业3.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下列地区的工农业布局符合因地制宜思想的是()A. 甲地—石油工业________B. 乙地—种植业________C. 丙地—林业________D. 丁地—渔业2. 下列对东北地区描述,正确的是()A. 被称为高原湿地________B. “红土地”广布C. 是干旱的宝地________D.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4. 结合下图说明辽中南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是()①煤、铁、石油资源丰富②交通运输便利________③人口稀少,农产品丰富④科技力量雄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5. 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地位()A.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________B.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C. 我国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________D. 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6. 下图是我国辽宁省部分地区城市产业结构分布图,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A. 沈阳的机械工业比食品工业比重大________B. 阜新的主导产业与资源密切相关C. 图中所有城市都是综合性的工业城市________D. 交通为该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7. 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
+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练习题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一、选择题(2022·黑龙江大庆二模)1.下列词语中,一般不是用来形容东北三省的是()A.林海雪原 B.北大仓 C.千沟万壑 D.白山黑水(2022·黑龙江哈尔滨模拟预测)2.关于东北地区的描述错误的是()A.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B.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林区C.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资源丰富D.有大庆油田(2022·山东济南二模)读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分布图,完成3~4题。
3.图中信息表达正确的是()A.A山以东以畜牧业为主B.B平原气候冷湿,不适合发展种植业C.与济南相比,哈尔滨寒假时间长,因为该地区冬季寒冷漫长D.漠河是我国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4.读图中数据信息,表达正确的是()A.受纬度位置影响,漠河雪期比沈阳短B.受纬度位置影响,最大积雪厚度由南向北增加C.受纬度位置影响延吉与长春最大积雪厚度差异大D.地形是影响东北三省各地雪期长短的主要因素(2022·四川乐山模拟预测)中国东北稻米一年只生产一季,依靠肥沃的黑土地和松花江等优质水源灌溉,成为中国最优质的大米。
左图为“东北地区图”,右图为“哈尔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完成5~7题。
5.下列省区不在东北地区的是()A.福建省B.黑龙江省C.吉林省D.辽宁省6.东北大米一年只产一季,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水源C.气候D.土壤7.东北大米品质优良,利于该地水稻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①生长期光照时间长②灌溉水源优质③肥沃的黑土④全年水热条件良好⑤山区面积广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2022·内蒙古兴安盟中考)我国幅员辽阔,地形类型多样,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甲所示的地形区是()A.内蒙古高原B.华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D.东北平原9.关于图中阴影地区的描述错误的是()A.该地区依托丰富的煤、铁等资源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B.20世纪90年代,因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等,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C.该地区河网密布,水运发达D.该地区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2022·北京中考)东北虎和东北豹是世界珍稀濒危动物,是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标志。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北方地区测试题含答案

第六章《北方地区》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关于北京城市职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全国的政治中心B.全国的经济中心C.全国的文化中心2.我国东北三省是指()A.河北省、山东省、湖北省B.湖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山东省C.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D.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3.下列关于北京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太行山、燕山、华北平原的结合部B.位于黄海以西,华北平原中部C.位于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南D.位于渤海以北,东北平原南部4.以黄河为界且位于黄土高原的省区是()A.山西山东B.河北河南C.陕西山西D.内蒙古陕西5.今天人们又开始有计划地将“北大仓”逐步变成“北大荒”,有关其说法错误的是()A.湿地、野生动物等构成了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B.湿地在维护和优化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C.退耕还湿地是对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D.湿地作为特殊的自然景观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6.下列关于北方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降水量多在800mm左右B.为半湿润、半干旱温带季风气候C.冬季少雨,常出现冬旱D. 7、8月降水集中,易出现洪涝灾害7.为使北京达到作为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的要求,北京市不应该()A.发展旅游业B.发展房地产C.发展高科技产业D.发展钢铁等产业8.下列地区关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东北平原一一春小麦华北平原一一冬小麦9.东北平原一一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一一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C.东北平原一一中温带华北平原一一暖温带D.东北平原一一半湿润地区华北平原一一湿润地区10元宵节赏灯、猜灯谜、放孔明灯是中华传统节日习俗,下图为2019年元宵节赏灯指数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今年故宫上演“紫禁城上元之夜”元宵节文化活动。
这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第一次在晚间免费对公众开放,也是600岁的紫禁城古建筑群第一次在晚间被大规模点亮。
(完整版)八年级东北地区练习题

东北地区练习题1.关于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位于中国的东北部 B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C西面与蒙古接壤 D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战略地位重要2.东北三省的地形以()为主 A.山地和丘陵 B.山地和平原 C.高原和平原 D.平原和盆地3.关于黑龙江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位置最偏北的省B.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C.黑土广布,土壤肥沃D.气候干燥,冬季寒冷,夏季凉爽4.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山水相连,共同穿过两省的山脉和河流是( )A.长白山和黑龙江B.大兴安岭山地和松花江C.长白山和松花江D.大兴安岭山地和黑龙江5.读沿45°N东北地区地形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东部是丘陵 B地势特点是东高西低C东北地区地处暖温带 D自东向西地形类型依次是山地—平原—山地。
6.位于东北地区半环状三带内部的地形是()A平原 B高原 C丘陵 D山地7.南国大地已是春花吐艳、莺啼燕语时,东北还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造成差异的主导因素()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8.东北地区的中学生寒假时间较长,主要原因是()A学生喜欢放长假 B寒假时间长可以充分休息,利于健康C这里冬季寒冷漫长 D这里夏季降水较多9.东北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粮食增产的途径是大幅度增加耕地B.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C.本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差D.东北区农业结构较完整,农、林、牧、渔业俱全10.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宜农荒地多B. 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C.土壤肥沃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11..三江平原属于干湿地区的中()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12.哈大高铁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是()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内蒙古高原13.不属于东北地区发展工业的主要条件的是()A.资源丰富 B.交通便利 C.科技力量雄厚 D.重工业基础好14.下列城市与其主要工业部门的连线,正确的是( )A.大庆——机械工业B.长春——汽车工业C.鞍山——石油工业D.大连——煤炭工业15.东北三省工业发展滞缓的原因有()A.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业B.经济发展的重心转向商品粮基地的建设C.资源日趋枯竭、产业结构单一、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等D.加大对房地产的开发16.2013年7月17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2012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进展情况和201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区域 位置与分布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练习含答案

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达标练习必做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三次大的移民潮,分别是“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大规模的移民,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
读图,完成第1~3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闯关东”的主要出发地是()。
A.冀、鲁两省B.鲁、豫两省C.晋、鲁两省D.冀、豫两省2.大量的人口迁至东北,主要原因是当时东北地区()。
A.地广人稀,土壤肥沃B.森林资源丰富C.交通便利D.矿产资源丰富3.“闯关东”是“闯”而不是“走”的原因是当时的清朝政府把东北地区看成是“龙兴之地”,严禁汉族人进入,建立清朝的少数民族是()。
A.满族B.蒙古族C.朝鲜族D.鄂伦春族读下面东北地区地形和部分铁路、城市分布图,完成第4~6题。
4.对比两图可知,东北地区的铁路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A.平原B.高原C.山地D.丘陵5.在哈尔滨,通过铁路,最容易买到哪个国家的商品?()A.日本B.朝鲜C.韩国D.俄罗斯6.从哈尔滨出发,沿滨洲线,地势的变化是()。
A.从低到高B.从高到低C.出发地和目的地高,中间低D.出发地和目的地低,中间高读下面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完成第7~9题。
7.东北地区人口分布最稠密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
A.黑龙江省B.吉林省C.辽宁省D.三个省一样稠密8.下列因素与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关系不大的是()。
A.纬度位置B.地形C.经济发展状况D.环境优美9.位于黑龙江省的我国著名的人口界线起点城市是()。
A.漠河B.黑河C.腾冲D.哈尔滨长春是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这里建有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
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长春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
A.辽宁省B.吉林省C.黑龙江省D.山东省11.据此可以看出东北地区()。
A.汽车制造是该区的主要产业B.轻工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轻工业生产基地C.是一个轻、重工业都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基地D.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读图,完成第12~13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练习附答案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山脉东侧地形区的突出特征是()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C.地势平坦,一望无际D.崎岖不平,多山间小盆地2.关于图中②省的说法,正确的是()A.简称哈,行政中心是哈尔滨B.冬季寒冷漫长C.与哈萨克斯坦隔江相望D.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读东北三省年降水量图,回答3~5题。
3. D处年降水量丰富的原因是( )A. 地形与海陆位置B. 植被覆盖率C. 纬度位置D. 冬季风4. D到E,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 )A. 越来越多B. 越来越少C. 忽多忽少D. 不能确定5. 东北三省气候湿润除了降水较多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 )A. 蒸发旺盛B. 蒸发弱C. 森林多D. 冬季积雪多下图是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6~7题。
6.四地对应的地形区,正确的是( )A.甲一黄土高原B.乙一太行山C.丙一华北平原D.丁一长白山7.乙地区的积温比丙地区低,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季风环流C.地形因素D.海陆位置8. 读我国东北地区地形、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山脉是________,是我国________高原和________平原的分界线。
(2)②平原地形________,土壤肥沃,是我国的重要农业区,主要属于________气候。
(3)根据图中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特点,分析本区域降水分布有什么规律?影响降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我国夏季多吹东南风,这样的地形分布与南面向海的特点对气候形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东北地区夏季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9. 读东北三省河流封冻等日数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总体看,东北三省河流封冻日数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地区
考点自测夯实基础
1、东北地区北邻(国家),东邻(国家),西接(省级行政区),隔海和海与山半岛相望,位于五带中的带。
2、东北地区属于气候,冬季,夏季。
自南向北,东北地区跨我国温度带中的带、带和寒温带;降水集中在季,降水量自东向西。
3、东北地区和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发达地区人口稠密;相比之下,地形人口偏少。
4、城市主要集中在地区,特别是、滨洲--滨绥线沿线地区。
5、工业基地是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链接中考,冲刺名校
(2011·福州)读图5,回答1~2题。
1.我国东北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A.棉花B.甘蔗
C.小麦D.水稻
2.该区域农作物熟制是()
A.一年三熟B.一年两熟C.两年三熟D.一年一熟
(2011·恩施)下面是我国甲乙两工业基地图(比例尺不同),据此回答3~4题。
甲乙
3.下列关于甲、乙两工业基地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两工业基地的河流均属外流河
B.当乙工业基地进入雨季时,甲工业基地正值伏旱
C.甲、乙两工业基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水稻、冬小麦
D.两工业基地居民的食用肉、奶、蛋等产品主要来自农耕区畜牧业
4.甲、乙两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 )
①两地都具有沿海、沿铁路的便利交通②两地的能源都十分丰富
③两地加工制造业都靠近原料产地④两地城市、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大
⑤两地均位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带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④⑤
5.下列农作物与其主要分布地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甘蔗——东北平原B.小麦——南部沿海地区
C.青稞——青藏高原D.油菜——黑龙江、吉林
6.东北地区跨了我国温度带中的()
A.亚热带、热带、暖温带
B.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
C.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
D.高原气候区
7.有关东北农业发展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雨热不同期
B .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
C .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
D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二、综合题
8、钢铁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可以带动造船、汽车、机械等
相关产业,但它又受到原料、交通、市场等因素的影响。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A 是________海,B 位于__________省,属于
我国的_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
⑵D 是__________市,它是著名的机械工业城市。
⑶C 是__________市,是东北重要的港口城市。
⑷读图分析该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点)。
9、读“我国主要种植业区与非主要种植业区分布图”,结合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⑴图中A 线是我国主要种植业区与非种植业区分界线,该线大体与_________(填字母)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A 、200
B 、400
C 、800
D 、1600
⑵我国主要种植业区与非主要种植业区相比,人口密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图中①③④三地中,适宜发展种植业的是
______________,请从地形、土壤、气候三方面分析其发展
种植业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C B D
考点自测答案:
1、俄罗斯朝鲜内蒙古自治区渤海黄海北温带
2、温带季风气候寒冷漫长温暖短暂暖温带中温带夏季递减
3、中部南部交通运输山区
4、交通干线沿线哈大线
5、辽中南(东北重工业)
[中考答案]
1-5:CDCDC 6-7:BD
8、⑴B ⑵大⑶④平原广阔,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
9、⑴渤海辽宁省辽中南工业基地⑵沈阳⑶大连⑷矿产资源(煤、铁、石油)丰富;海陆交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