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文言文整理 2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归纳大全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知识归纳一、文言文通假字归纳中考通假字归纳例句本字 通假字 解释项为之强 《童趣》 强 僵 僵硬 不亦说乎 《论语》 说 悦 高兴 诲女知之乎 !《论语》女 汝 你 是知也 《论语》 知 智 聪明 一切乌有 《山市》 乌 无 没有七 裁如星点 《山市》裁 才 年 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 不 否 级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 攀 牵 贤于材人远矣。
《伤仲永》材 才 才能 对镜帖花黄帖 贴 粘贴 出门看火伴。
《木兰诗》 火 伙 伙伴满坐寂然 《口技》 止有剩骨。
《狼》 坐 止 座 只 宾客 只有 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 要 邀 邀请 诎其右臂《核舟记》诎 屈 弯曲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简 拣 挑选 八 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 横 与竖相对 年 舟首尾长约八分又奇 《核舟记》 又 有 连接整数和零数 级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 父 男子美称 上 册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与 举 选拔八 年 其真无马邪《马说》邪 耶 吗 级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食 饲 喂养 下 言和而色夷 《送东阳马生序》 夷 怡 和善愉快册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 肢 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 被 披 穿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属 嘱 嘱托,嘱咐 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具俱都 矜、寡、孤、独 《大道之行也》矜 鳏 老而无妻的人 荡胸生曾云《望岳》 曾 层 略无阙处《三峡》阙 缺 中断 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 转 啭 鸟叫声 窥谷忘返 《与朱元思书》 反 返 返回 才美不外见 《马说》 见 现 表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材 才 才能恶能无纪。
《满井游记》纪记记载发闾左戍渔阳《陈涉世家》適谪被流放为天下唱《陈涉世家》唱倡首发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已已经九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披穿年秦王不说《唐雎不辱使命》说悦高兴级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错措置上册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仓苍青色九年故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患避躲避级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辨分辨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德感激二、古今异义归纳初中文言文古今词总汇例句实词古义今义七秋毫纤细的羽毛比喻最细微的事物年明察秋毫《童趣》级明察形容眼力极好比喻为人精明,任何问题都看得很清楚秋毫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伸伸张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以必得裨补阙漏《出师表》阙缺缺点公输盘不说《公输》说悦高兴子墨子九距之《公输》距拒阻挡公输盘诎《公输》诎屈理屈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圉御抵挡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叛背叛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增增加困于心, 横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横不顺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忍韧使坚韧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弼辅佐册乡为身死而不受。
初中生必背文言文人教版

初中生必背文言文人教版文言文是指由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我爱网今《孟子》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初中学生必背文言文(80篇之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战,战必胜矣。
”【译文】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初中生必背文言文人教版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
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初中人教版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初中人教版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以下是初中人教版文言文知识点汇总的一部分:
一、文言实词
1. 通假字
(1)公输班不说(通“悦”,高兴)
(2)子墨子九距之(通“拒”,抵御)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4)公输班诎(通“屈”,屈服)
2. 词类活用
(1)吾义固不杀人(名词用作动词,坚守道义)
(2)公输班不可,我活万家之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3)夫子何命焉为(动词用作名词,指“命令”、“指示”)
二、文言虚词
1. 之
(1)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2)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3)此为何若人(代词,译为“何等”、“什么样的”)
2. 以
(1)将以攻宋(介词,用)
(2)以牒为械(介词,把)
3. 而
(1)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连词,表并列关系)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1. 子墨子闻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3.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定语后置句,“者”是定后置的标志)
4. 昔者宋人钓而后得鱼。
(省略句,“钓”后面省略了“于水”)
5. 鱼不远游(《鱼我所欲也》中也有此句,表明鱼的习性是喜欢在近处活动,“远”应该是“远离”之意)(省略句,“远”后面省略了“于水”)。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汇总目录七年级上册5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咏雪陈太丘与友期10 《论语》十二则20 虽有嘉肴《礼记》25 河中石兽30 *寓言四则(选二)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七年级下册伤仲永王安石木兰诗孙权劝学口技林嗣环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狼蒲松龄八年级上册21 桃花源记陶渊明22 短文两篇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23 *核舟记(魏学洢)24 *大道之行也(《礼记》)26 三峡(郦道元)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28 *观潮 (周密)29 *湖心亭看雪(张岱)八年级下册21 与朱元思书吴均22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23 *马说韩愈24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26 小石潭记柳宗元27 岳阳楼记范仲淹28 醉翁亭记欧阳修29 *满井游记袁宏道九年级上册21 陈涉世家司马迁22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23 *隆中对陈寿24 *出师表诸葛亮九年级下册17 公输《墨子》18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9 鱼我所欲也《孟子》20 *《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21 曹刿论战《左传》22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23 *愚公移山《列子》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初中生必背文言文人教版

初中生必背文言文人教版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文言文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言文不仅代表着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与智慧,更是我们汉语学习的重要内容。
在中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背诵一些重要的文言文篇章,让学生在练习文言文中逐渐提高汉字提示、语言组织、思维表达能力。
今天本文将介绍几篇适合初中生背诵的文言文篇章。
一、《论语·学而》《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讲述了孔子的言论与行为。
其中,学而篇是其开篇第一篇,阐述了孔子对于教育思想与人生态度的重要见解。
下面是篇章的文字: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庄子·逍遥游》《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讲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与生活态度。
其中《逍遥游》一章,代表了庄子关于人生的境界和人生的意义的重要思想。
下面是篇章的文字:南海之帝,北海之帝,西海之帝,东海之帝。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以中为主,可以得天下。
不以中为主,虽得四海,其何以为益?三、《史记·滑稽列传》《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讲述了中国古代历史从夏朝到汉朝的历史进程。
其中《滑稽列传》是其最为有趣的一部分,描写了诸多滑稽有趣的故事,让人忍俊不禁。
下面是其中的一段:从齐鲁之间,至于中山之下,遇路人,问:‘居何处?’应曰:‘俺姓任。
’问:‘名叫什么?’应曰:‘全了。
’问:‘全什么?’应曰:‘全脱了。
’四、《红楼梦·长恨歌》《红楼梦》是中国有名的古典小说之一,讲述了贾宝玉一家的故事,插入了大量的诗词歌赋。
其中《长恨歌》一章,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感情故事,流传广泛,并被多次改编成歌曲、电影等媒介。
下面是其中的一段: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以上是几篇初中生必背的文言文篇章,学生们可以通过背诵文言文,不仅可以提高字语的认知和表达能力,也能了解古代的文化,同时也会从中获得一个好的奠基。
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二)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集锦(二)(六)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注释:①管仲、隰(xǐ)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
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
③不难:不惜,不耻。
1.“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2分)A.老马之智可用也: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
C.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
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
: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不耻向老马、老蚁学习。
(六)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1.B 2.B(七)项籍者,下相人也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
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有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1.用/给下面文字加划分节奏停顿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2.解释加点词语。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古代文化,也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主要包含了许多经典的文言文篇章,本文将介绍其中的一些代表性作品。
篇章一:《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梁惠王上》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文言文。
它以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为主要内容,表达了孟子关于“仁政”的思想观点。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四世纪的中国时代。
梁惠王问孟子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
孟子回答说,统治者必须以仁政为基础,关心民众的生活和福祉,并且用善良和公正来治理国家。
他还强调了君臣之间的互相尊重和合作。
通过这篇文言文,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思想家的治国理念,也能体会到孟子对于仁政的高度重视。
篇章二:《史记·陈涉世家》《史记·陈涉世家》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另一篇经典文言文。
它讲述了楚汉之争时期陈胜和吴广领导农民起义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三世纪的中国时代。
陈胜和吴广是两位贫苦农民,他们看到了贵族统治的不公和苦民之苦,决定带领农民起义反抗暴政。
他们号召农民加入起义,最终成功推翻了统治者,并建立了一个短暂但有意义的政权。
通过阅读这篇文言文,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也能体会到陈胜和吴广对于人民利益的关心和勇气。
篇章三:《论语·雍也》《论语·雍也》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
它记载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与弟子雍也的对话,展现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五世纪的中国时代。
雍也问孔子如何做一位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回答说,一个人应该努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还教育弟子要追求真理,尊重他人,以及遵守礼仪、尚德修身。
通过阅读这篇文言文,学生们能够了解到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念,也能够体会到他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和重视。
人教版初中课内文言文(1-2)年级

1年级上册:1.《论语》十二章【作者】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朝代】先秦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诫子书【作者】诸葛亮【朝代】三国时期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人教版初中语文通假字通假字本字意思原文例句出处1.强通“僵”僵硬项为之强《童趣》2.说通“悦”愉快、高兴不亦说乎《〈论语〉十则》3.女同“汝”你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4.知通“智”聪明不知为不知《〈论语〉十则》5.见通“现”出现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6.乌同“无”没有一切乌有《山市》7.裁同“才”仅仅裁如星点《山市》8.不通“否”是否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9.扳通“攀”牵、引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10.材通“才”才能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11.帖通“贴粘贴、贴上对镜帖花黄《木兰诗》12.火通“伙”伙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13.邪通“耶”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14.知通“智”智慧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15.为通“谓”说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16.涂通“途”道卿今当涂掌事《孙权劝学》17.止通“只”只止有剩骨《狼》18.坐通“座”座位满坐寂然《口技》19.要通“邀”邀请便要还家《桃花源记》20.具通“俱”详细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21.诎通“屈”弯曲诎右臂支船《核舟记》22.甫通“父”男子美称虞山王毅书远甫刻《核舟记》23.衡同“横”与“竖”相对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24.简通“拣”挑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25.有同“又”又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6.与通“举”推举、选拔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27.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矜、寡、孤、独《大道之行也》28.曾通“层”层叠荡胸生曾云《望岳》29.阙通“缺”缺口、中断略无阙处《三峡》30.转通“啭”鸟鸣声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31.反通“返”返回、回去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32.食通“饲”喂养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33.见通“现”显露、表现才美不外见《马说》34.材通“才”才能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35.邪通“耶”吗其真无马邪《马说》36.支通“肢”肢体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37.被通“披”穿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38.食通“饲”给饭吃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39.具通“俱”全、都百废具兴《岳阳楼记》40.属通“嘱”嘱咐、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41.竦通“耸”高山岛竦峙《观沧海》42.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43.直同“值”价钱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44.览同“揽”摘取遇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45.亡同“无”无最喜小儿亡赖《清平乐-村居》46.適通“谪”远调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47.唱通“倡”倡导为天下唱《陈涉世家》48.以通“已”已经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49.被通“披”穿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50.指同“旨”意图卜者知其指意《陈涉世家》51.说通“悦”高兴秦王不说《唐睢不辱使命》52.与通“欤”吗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睢不辱使命》53.错通“措”放置故不错意也《唐睢不辱使命》54.仓通“苍”青色仓鹰击于地上《唐睢不辱使命》55.信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56.已通“以”以自董卓已来《隆中对》57.简通“拣”挑选是以先帝简拔以《出师表》58.阙通“缺”缺点、不足必能裨补阙漏《出师表》59.说通“悦”高兴公输盘不说《公输》60.距通“拒”抵挡子墨子九距之《公输》61.圉通“御”抵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62.诎通“屈”折服公输盘诎《公输》63.畔通“叛”背叛亲戚畔之《孟子两章》64.曾通“增”增长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两章》65.衡通“横”梗塞困于心,衡于虑《孟子两章》66.拂通“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孟子两章》67.辟通“避”躲避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68.辩通“辨”辨别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69.得与通“德”通“欤”感激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70.乡通“向”从前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71.徧通“遍”遍及、普遍小惠未徧《曹刿论战》72.有通“又”又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73.孰通“熟”仔细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74.反通“返”往返始一反焉《愚公移山》75.惠通“慧”聪明汝之不惠《愚公移山》76.亡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77.厝通“措”放置一厝朔东《愚公移山》(二)文言文古今异义汇总七年级上古今异义例字例句古义今义危唯危楼一座高危险盗必将有盗盗贼强盗期与友期行约定日期;居居十日经过居住委相委而去舍弃委托去去后乃至离开到往十九死者十九十分之九数词文义与儿女讲论文义诗文文章的意思儿女与儿女讲论文义子侄辈儿子和女儿七年级下古今异义例字例句古义今义文理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文科和理科稍稍稍稍宾客其父渐渐稍微众人泯然众人矣常人多数人先人从先人还家死去的父亲古人闻不闻机杼声听到用鼻子闻去旦辞爷娘去离开从一地到另一地八年级上古今异义例字例句古义今义穷欲穷其林走到尽头贫穷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属于鲜美芳草鲜美鲜艳美丽(味道)新鲜美味才才通人仅才交通阡陌交通交错相通邮电、运输事业的总称外人悉如外人桃源以外的世人指没有亲友关系的人并并怡然自乐都并且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男子的配偶绝境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走投无路的地方无论无论魏晋更不用说不管不足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必要,不值得(数量等)不够扶便扶向路沿着用手支持使人、物或自己不倒馨惟吾德馨品德高尚香气因罔不因势象形顺着因为比其两膝相比者靠近比较属神情与苏黄不属相似属于曾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竟然曾经归女有归女子出嫁回来乱盗窃乱贼而不作造反混乱走老翁逾墙走逃跑行走二二男新战死两个数词,二新二男新战死刚刚与“旧”相反裙出入无完裙泛指衣服裙子请请从吏夜归请允许我请(对方)自自非亭午夜分如果自己或或王命急宣如有或者虽虽乘奔御风即使虽然良良多趣味的确、实在好三猿鸣三声泪沾裳几(不是确数)三(确数)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但是闲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有闲情逸致的人没有事情要做的人既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以后既然望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农历十五日看仅仅如银线几乎仅仅拿余拿一小船撑用手握住或抓取单车单车欲问边一辆车自行车的俗称河长河落日圆黄河泛指河流无时拄杖无时夜叩门没有一定的时间今多与“无刻”连用,表示时时八年级下古今异义例字例句古义今义许一百许里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应允,或者,可能戾鸢飞戾天者至,到达罪过,乖张经纶经纶世务者筹划,治理造造饮辄尽往、到创造,制造赞赞曰传记结尾处评论性文字“赞美”、“夸赞走录毕,走送之跑行走汤媵人持汤沃灌热水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虚伪的,不真实的趋尝趋白里外奔,快走表趋向隶隶而从者,崔氏二小青年,后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微微斯人没有细小气象气象万千景象大气的状态和现象披风柔梢披风在风中开散披在肩上的没有袖子的外衣九年级上古今异义例字例句古义今义往往..卒中往往..语到处时常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会商议指管理财务的人员亡.今亡.亦死逃亡死会.会.天大雨适逢会面比.比.至陈等到比较身.将军身.被坚执锐亲身,亲自身体虽然..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这样表转折关系的连词长者..以君为长者..德行高尚的人年岁高的人,长辈是.非若是.也这样,如此常用作判断词直.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不弯曲谢.长跪而谢.之道歉感谢,凋落休.休.祲降于天古吉祥常用作休息易.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容易,简单徒.徒.以有先生只徒弟至于..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到达关联词,表示另提一件事猖蹶..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失败凶狠而放肆于是..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从此连词,表承接关系顾.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照顾凡.凡.三往总共平凡孤.孤.不度德量力自称孤单可以..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把许可.可怜..可怜..白发生可惜,值得惋惜值得怜悯所以..此殆天所以..资将军用来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所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的原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开张..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商店等开始营业痛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和遗憾深切地憎恨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微,见识短浅(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感激..臣不胜受恩感激..感动激奋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时指四季中的秋季义.引喻失义.适宜,恰当正义,意义否.陟罚臧否.恶,坏,批评表示否定猥.猥.自枉屈有降低身份之意卑鄙下流庶.庶.竭驽钝希望,期望众多晓畅..晓畅..军事精通,熟练通顺偏私..不宜偏私..偏袒和私心照顾私情布衣..臣本布衣..平民用布做的衣服谨慎..先帝知臣谨慎..严谨而慎重小心慎重涕.临表涕.零眼泪鼻涕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效果效.不效.则治臣之罪实现效果九年级下古今异义例字例句古义今义所以..吾知所以..距子矣用什么(方法)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虽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虽是这样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池.池.非不深也护城河水塘委.委.而去之放弃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办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指在一定疆界内的地方发.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分发举.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举用,被选拔往上托,往上伸士.管夷吾举于士.狱官士兵征.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验走远路豆.一豆.羹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用的器皿豆子间.又何间.焉参与中间,空间或时间鄙.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粗俗专.弗敢专.也独自专有专心,专一忠.忠.之所属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忠诚狱.小大之狱.诉讼案件、罪案监禁罪犯的地方情.虽不能察,必以情.实情感情再.一鼓作气,再.而衰两次,第二次又一次可以..可以..一战可以凭借表许可或可能牺牲..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为正义事业献身或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讽.邹忌讽.齐王纳谏规劝讽刺窥.窥.镜照,看偷看明日..明日..,徐公来第二天明天地方..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地点刺.能面刺.寡人之过批评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谤讥..谤讥..于市朝指责议论诽谤嘲讽私.臣之妻私.臣偏爱自私莫.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一个不,不要左右..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国君身边的近臣表范围,大约方.方.七百里方圆四方形曾.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何苦..何苦..而不平何愁,哪怕用反问语气表示不值得惩.惩.山北之塞苦于处罚右.道阻且右.弯曲指方位,与“左”相对(三)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一、之1、用作代词(1)常用于代指人或事或物,相当于“他(她、它)们”、“它”、“这” 等。
一般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
例句:1、问所从来,俱答之。
《桃花源记》——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2、操蛇之神闻之。
《愚公移山》——代事,指愚公移山,可译作“这件事”3、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代物,指狼,相当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