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

合集下载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第一章:复习酸和碱的基本概念1.1 复习酸的概念: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1.2 复习碱的概念: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1.3 复习酸碱的化学性质:酸碱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盐等物质的反应。

第二章:复习酸的化学性质2.1 复习酸与金属的反应:酸与金属反应盐和氢气。

2.2 复习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盐和水。

2.3 复习酸与盐的反应:酸与盐反应新酸和新盐。

第三章:复习碱的化学性质3.1 复习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盐和水。

3.2 复习碱与盐的反应:碱与盐反应新碱和新盐。

3.3 复习碱与酸的反应:碱与酸反应盐和水。

第四章:复习酸碱指示剂4.1 复习酸碱指示剂的定义:酸碱指示剂是一种能够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发生颜色变化的物质。

4.2 复习酸碱指示剂的分类:无色的酸碱指示剂和彩色的酸碱指示剂。

4.3 复习酸碱指示剂的应用:酸碱指示剂在实验室、医疗、食品等方面的应用。

第五章:复习酸碱的中和反应5.1 复习中和反应的概念:酸与碱作用盐和水的反应。

5.2 复习中和反应的判断:根据物是否为盐和水来判断酸碱反应是否为中和反应。

5.3 复习中和反应的应用:中和反应在环境保护、医药、农业等方面的应用。

第六章:复习酸碱溶液的pH值6.1 复习pH值的概念:pH值是用来表示溶液酸碱程度的数值,其范围通常在0到14之间。

6.2 复习pH值的计算方法:通过氢离子浓度([H+])来计算pH值,pH = -log[H+]。

6.3 复习酸碱溶液的pH值与酸碱性的关系:pH值越小,溶液越酸;pH值越大,溶液越碱;pH值为7时,溶液为中性。

第七章:复习酸碱滴定7.1 复习滴定的概念:滴定是一种实验方法,通过向待测溶液中加入一种已知浓度的溶液(滴定剂)来确定待测溶液的浓度。

7.2 复习滴定的类型: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络合滴定等。

7.3 复习滴定的仪器和操作:滴定管、锥形瓶、指示剂等仪器的使用,以及滴定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酸(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酸(复习课)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此题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5.查阅资料,了解酸在环境保护、工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并撰写一篇短文,分享你的发现。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环保意识。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化学素养。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有疑问,可随时与同学、老师交流,共同进步。
2.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实验和问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实验探究,培养实验技能: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酸的性质和反应规律。
4.合作学习,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我将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点:
1.以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酸的性质和用途,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2.强化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3.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教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常见酸的性质、用途的基础上,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感受化学的魅力。
3.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关于酸的性质的实验方案,要求操作简便、现象明显。下节课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常见的酸和碱 复习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 复习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苏打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识别酸和碱的方法,进一步熟悉酸和碱的化学性质;2、明确中和反应能发生就是H+和OH—两种微粒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从微粒的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

3、渗透比较、概括、归纳、对比等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

4、通过开放性的探究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5、关注知识与化学的联系,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1、应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反思、总结,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2、用微粒的观点理解复分解反应和中和反应。

3、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仪器及药品】水槽试管试管架烧杯玻璃棒苏打粉酚酞试液石蕊试液pH试纸红色的石蕊试纸蓝色的石蕊试纸【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播放苏打水的视频广告,然后展示百度上关于苏打的介绍、厨房里“苏打粉”的妙用等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苏打这种物质为载体,引出课题:常见的酸和碱复习。

教学环节1:实验探究——苏打水为什么能排酸毒?利用给出的药品,运用本章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复习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分析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发现问题----猜想假设----应用知识----实验验证----解决问题核心环节是:应用知识。

应用本章获得的知识,解决具体的生活中的问题。

应用知识常用的方法:1、理解课本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2、以课本实验为出发点,灵活变通,改进创新。

3、比较、猜想、类比、迁移是不错的复习方法。

4、借助化学实验手段,学会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和猜想,解决新的实际问题。

设计本环节的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未知的知识,形成实验观。

教学环节2:从离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苏打粉与稀盐酸的反应。

复习中和反应的概念,然后分析中和反应离子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苏打粉与稀盐酸的化学反应。

拓展提升:离子相互反应,能生成气体、沉淀或水的时候,不能共存。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
b.通过图表、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梳理酸碱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c.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2.教学过程设想:
a.导入新课:以生活实例导入,如柠檬为什么酸?肥皂水为什么能去油污?激发学生对酸碱性质的好奇心。
b.知识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合作讨论等方式,掌握酸碱的化学性质和中和反应原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系统化认识。
2.教学内容:
(1)回顾酸碱的定义、化学式、酸碱指示剂等基本知识。
(2)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及实际应用。
3.教学目标:
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长期记忆,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
五、作业布置
4.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酸碱知识的应用价值认识不足,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3.教学目标:
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酸碱性质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PPT、实物展示等方式,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讲授酸碱的定义、化学式、酸碱指示剂等基本知识。
2.教学内容:
(1)酸碱的定义: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问题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第一章:复习酸和碱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回顾酸和碱的定义及特性。

2. 掌握酸和碱的分类及常见例子。

教学内容:1. 酸和碱的定义。

2. 酸和碱的特性。

3. 酸和碱的分类。

4. 常见酸和碱的例子。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酸和碱的定义及特性。

2. 通过示例讲解酸和碱的分类及常见例子。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酸和碱的理解。

第二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2.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教学内容:1.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2.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演示酸碱中和反应。

2. 引导学生理解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第三章:酸碱指示剂教学目标:1. 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原理。

2. 掌握常用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教学内容:1.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原理。

2. 常用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教学活动:1. 介绍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和原理。

2. 进行实验,观察常用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规律。

第四章: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教学目标:1.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学会使用酸碱中和反应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 使用酸碱中和反应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活动:1. 介绍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如清洁剂、药物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使用酸碱中和反应解决问题。

3. 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第五章:复习总结教学目标:1. 巩固所学知识。

2.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进行总结。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化学性质、酸碱指示剂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

3. 学生分享各自的总结,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常见的酸和碱,区分酸和碱2.掌握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掌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掌握酸的通性、碱的通性5.掌握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定义、实质6.掌握溶液酸碱性及强弱的判断方法教学重难点:1.浓盐酸、浓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及其应用;2.掌握酸的通性、碱的通性3.掌握复分解反应书写4.掌握溶液酸碱性及强弱的判断方法教法学法: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联系生活实际、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同时引导学生认识从个与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以及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流程(一)、课本复习,知识储备学生课前查阅课本、自主复习。

(二)、明确目标,提出任务教师:本节课我们一起复习第二单元《常见的酸和碱》,首先了解一下本节的复习目标。

学生朗读,做到心中有数。

(三)、问题引领,探究合作教师:我们常见的酸有常见的碱有根据自己的课前复习,填写下列表格。

要求:默背填写(学困生对照课本填写)1.认识常见的酸和碱学生自主填写,巡视情况,发现疑点,点拨补充,学生交流①浓盐酸有挥发性,所以打开试剂瓶会出现现象②浓硫酸溶于水时,放热,所以稀释操作的要点是③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用手触摸,溶液溅到皮肤上应进行的处理④为何归为酸归为碱练习:1、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的酸.请你填写下列酸的化学式;人的胃液里含有,食醋里含有3%~5%的,汽水里含有.2、下列试剂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点拨补充:①性质决定用途:可做干燥剂的是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变质利用的是碱的那条通性教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酸、碱各自的化学通性2.酸、碱的化学性质师生共同小结酸、碱的通性及根本原因点拨:其中涉及的反应基本类型有各自对应的性质是请同学们根据序号写出各自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两位同学进行板演)师生共同评价小结:①中单质铁与稀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是+2价的亚铁盐②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③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相互交换成分后的H2CO3不稳定要写成H2O+CO2↑④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是由沉淀、气体、水的生成。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了解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2)能够运用酸和碱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3)能够进行简单的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并正确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对实验安全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性。

二、教学内容1. 酸和碱的定义及特点(1)酸的定义及特点: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具有酸味、腐蚀性和氧化性;(2)碱的定义及特点: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具有苦味、腐蚀性和还原性。

2. 酸碱的分类及性质(1)强酸和弱酸:强酸在水中完全电离,如盐酸、硫酸等;弱酸在水中部分电离,如醋酸、碳酸等;(2)强碱和弱碱:强碱在水中完全电离,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弱碱在水中部分电离,如氨水、氢氧化铝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酸和碱的定义及特点;(2)酸碱的分类及性质;(3)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1)酸碱电离的原理和计算;(2)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酸和碱的定义及特点,酸碱的分类及性质;(2)实验法: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3)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分享实验观察结果和心得体会。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酸和碱的图片、实验视频等;(2)实验器材:准备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所需的试剂和仪器;(3)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酸和碱的定义及特点,酸碱的分类及性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酸碱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酸和碱的定义及特点: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酸和碱的图片,讲解酸和碱的定义及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第一章:复习酸和碱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回顾酸和碱的定义及特点。

2. 掌握酸和碱的分类及常见实例。

教学内容:1. 酸和碱的定义: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2. 酸和碱的特点:酸具有酸味、腐蚀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碱具有苦味、腐蚀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

3. 酸和碱的分类:酸分为有机酸和无机酸,有机酸如醋酸、柠檬酸等;无机酸如盐酸、硫酸等。

碱分为有机碱和无机碱,有机碱如氨水、酒精等;无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带领学生复习酸和碱的基本概念。

2. 学生通过举例说明常见的酸和碱。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酸和碱的特点和分类。

练习题:1. 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A. 醋酸B. 氢氧化钠C. 硫酸D. 氨水第二章:复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 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包括酸碱中和反应、酸碱指示剂的变色等。

教学内容:1.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例如:HCl + NaOH →NaCl + H2O。

2. 酸碱指示剂:能够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发生颜色变化的物质,如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等。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PPT或板书,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例子。

2. 学生进行酸碱中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介绍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和常见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4. 学生进行酸碱指示剂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练习题:1. 下列物质中,能够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是:()A. 醋酸B. 氢氧化钠C. 硫酸D. 氨水第三章:复习酸和碱的溶液浓度教学目标:1. 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掌握酸和碱的溶液浓度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 溶液浓度的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体积与溶液总质量或总体积之比。

2. 酸和碱的溶液浓度计算方法:利用酸碱滴定实验,通过滴定曲线求算溶液浓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酸碱盐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对酸、碱性质的复习,进一步掌握各类物质的性质。

⑵.巩固有关重要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某些化学反应的规律。

学会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某些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学会运用酸、碱、盐溶解性表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⑶.运用各类物质的性质及相互关系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实验设计与实验基本操作能力。

情感与态度: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讨论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教学重点】:①物质的分类。

②酸碱物质的相似性。

【教学难点】:综合利用本章知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常见的酸有、、;常见的碱有、、;
2、金属活动顺序表。

3、常见的五种白色沉淀、、、、;一种红褐色沉淀;一种蓝色沉淀 .
4、氢氧化钠俗名、、;溶于水热;密封保存的原
因 .
5、氢氧化钙俗名、;碳酸钠俗名、;碳酸氢钠俗名 .
二、典型例题:
【活动与探究一】酸、碱的化学性质
例1、对于稀硫酸而言,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

常温下,10%的稀硫酸的pH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的稀硫酸的pH。

如果要使稀硫酸的pH升高,则可采取:
(1)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有;
(2)有化学反应发生的方法(要求各种方法所选的物质类别不同)有、
、。

归纳:酸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具有这些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追问:碱溶液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具有这些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例2、小华同学做中和反应实验时,为确定硫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刚好完全反应,他取出一定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小亮认为小华的结论不准确,他认为除了“恰好完全中和”外还有第二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

(3)请你另外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活动与探究二】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某些置换反应能否发生,正确书写金属跟酸、金属跟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1) Mg+ H
2SO
4
(2) Fe + HCl
(3) Ag+H
2SO
4
(稀) (4) Fe + CuSO
4
(5) Cu+AgCl (6) Ag + Cu(NO
3) 2
【归纳】置换反应能否发生的条件。

【活动与探究三】运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正确书写有关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判断下列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能发生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1) Na
2CO
3
+ HCl ;
(2) Ca(OH)
2+ HNO
3

(3) NaCl+Ca(OH)
2

(4) Ca(OH)
2+ Na
2
CO
3

【归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例3、现有氧化铁、铁粉、一氧化碳、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等六种物质,在常温下两两反应,最多能发生几个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三、基础题:
1、过量的铁粉与稀盐反应,实验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成浅绿
色。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反应后溶液中含有Cl-、、、(填粒子符号)
(3)从资料中得知:溶液的颜色通常是由溶液中的粒子决定的。

由此你认为该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是由表现出来的,验证方案或事实是。

2、某铁制品表面有铁锈可用除去。

3、(1)西瓜适宜生长的pH为6-7的土壤中。

请设计实验某块土地是否适宜种
西瓜,简述实验操作步骤。

(2)若测得该块土地的pH为5,为利于种植西瓜,应选用哪种物质改良该块土地的土壤?
4、许多植物的果实和花瓣中含有色素。

现提取几种植物的果实或花瓣的汁液,用稀酸、稀碱和水逐一检验,现象记录如下表。

(1) 上述植物的汁液不能用来区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
是 、 。

(填植物的名称)
(2) 手工制做一朵玫瑰花,用PH =12的某种溶液浸泡后晾干,用所提取的玫
瑰花的汁液均匀地涂在纸玫瑰花上,纸花会变成 色。

(3) 与实验中常用的指示剂石蕊的变色原理相似的是 。

(填植物名称) 四、能力提高题:
1、由于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因此小
亮同学认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不反应。

小丽同学不同意小亮同学的观点,认为能反应。

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验证小丽的观点。

(1)〔提出假设〕NaOH 溶液与CO 2反应。

(2)〔实验验证〕 (3)〔总结与反思〕实验证明NaOH 溶液与CO 2反应。

暴露在空气中的NaOH 容易变质,其化学方程式 。

所以NaOH 应 保存。

五、修定意见: 六、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