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I)卷
重庆市江津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初2024级初三上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吴国创造了千年辉煌历史。
下列吴文化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铜矿炼铜B.玉器打磨C.粮食酿酒D.黏土烧瓷2.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像珍惜自己的血液一样珍惜每一滴水。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B.城市污水不必经过净化处理就能排放C.水资源是丰富的,不用考虑节约用水D.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包括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水方法3.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B. C. D.A.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监控氧气的流速D.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4.下面是某同学“化学笔记”的摘录,其中不正确的是()A.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B.化学家们可以创造新的元素,但不能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C.原子核外电子在排布时,能量高的在外层,能量低的在内层。
D.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铟、锑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5.铟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1A.铟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49B.铟原子的核外电子分5层排布C.铟原子容易失去电子成为阴离子D.三氧化二铟的化学式为In2O36.“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2A.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B.从宏观组成分析: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元素C.从社会价值分析:该反应若广泛应用,能够减少大气中的CO 2D.从表示方法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7.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列对①Ne ②Mg ③Mg 2+④H 2O 2所示化学符号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④都表示一个分子B.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C.③中的数字“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D.④表示H 2O 2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8.如图3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示意图,其中a 、b 、c 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
精品解析: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份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2023年2023—2024学年杨家坪中学教育集团第一次定时作业(初中)九年级(上)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各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3.作图(包括作辅助线)请一律用黑色签字笔完成;4.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试题卷学生保管好,以备老师评讲时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是A. 粮食酿酒B. 纺纱织布C. 烧制瓷器D. 火药爆炸【答案】B【解析】【详解】A、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纺纱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烧制瓷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火药应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2. 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拉瓦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B. 门捷列夫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C. 道尔顿确定了空气的组成D. 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答案】D【解析】【详解】A、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不符合题意;B、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不符合题意;C、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了空气的成分,得出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不符合题意;D、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符合题意。
故选D。
3. 小明想要知道妈妈的金色项链是否由金制成,小红提出“可以用火烧一下”,就“用火烧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探究中的A. 设计实验B. 猜想假设C. 进行实验D. 解释与结论【答案】C【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
【详解】“用火烧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故选C。
4. 下列实验的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 熄灭酒精灯B. 加热液体C. 倾倒液体D. 手拿滴管【答案】A【解析】【分析】A、根据熄灭酒精灯的方法解答;B、根据加热试管内液体的注意事项解答;C、根据往试管内倾倒液体时,瓶口紧挨着试管口,瓶塞要倒放解答;D、根据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的使用注意解答。
广东省深圳市深圳高级中学(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深圳高级中学(集团)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初三年级化学(学科)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1-12题,共20分,第Ⅱ卷为13-16题,共30分。
全卷共计50分。
考试时间为4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班级、考场和座位号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2B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非选择题,答题不能超出题目指定区域。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本卷共计20 分)一、选择题I(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5分,共计12分)1.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集月壤样品之旅。
下列探月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点火起航B.箭器分离C.月背着陆D.采集月壤2.以下是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 )A.B.C.D.3.正确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滴管取液体B.氧气的验满C .过滤泥水D.取用固体粉末4.“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物体受热时膨胀,所以分子的体积变大B.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所以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定是分子C.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D.有氧气参与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所以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5.下列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A .Al 3+的结构示意图:B. 2O :表示两个氧原子C .一个硫离子:S +2D.构成氯化钠的微粒:Na +和Cl ﹣6.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可将CO 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B .“ ”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C .参加反应的H 2和CO 2的分子个数比为4:1D .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种类、数目改变7.5G 通信技术是近期社会发展的一大科技亮点,其芯片是由氮化镓(GaN )等材料制成。
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H-1 C-12 Zn-65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1.2022年10月12日15:45“天宫课堂”第三课时正式开讲,中国航天员进行太空授课,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是A.太空转身B.水球成像实验C.宇航员的呼吸D.无线电波通讯2.新疆棉绒长、品质好,是不少知名服装品牌的原材料之一。
服装面料成分多样,我们经常通过燃烧能产生气味的方法来判断面料的成分,这是利用棉的A.化学性质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D.物理变化3.“绿色化学”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
2022年绵阳市在整顿雨衣雨伞市场活动中,查获了一批伪劣产品,并进行了“绿色销毁”。
以下做法属于“绿色销毁”的是A.泼上汽油焚烧B.倾倒入大海中C.深埋于土中D.碾压粉碎后回收再利用4.最近环保部发出通知,要求74个城市将PM2.5纳入强制监测范畴并向市民公布监测结果。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空气质量监测内容的是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可吸入颗粒物D.二氧化氮5.在初中校园的学生洗手间内应该粘贴的图标是A.B.C.D.6.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木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7.钛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在航天事业中可制成飞船的“外衣”。
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钛的元素符号为TiB.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钛原子的质子数是22D.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8.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A.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B.酒精挥发——酒精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C.氧化汞受热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D.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Fe2+和Fe3+都属于铁元素,但在化合物中显示不同化合价C.KMnO4和K2MnO4中有相同的原子团D.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10.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2023-2024学年重庆市渝中区巴蜀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2023-2024学年重庆市渝中区巴蜀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天工开物》中描述的下列情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烧草成灰B.石块粉碎C.南方挖煤D.斩竹漂塘2.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和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B.水体有自净能力,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D.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以防腐C.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随便使用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B.验证质量A.取用锌粒守恒定律C.量取液体D.滴加液体4.化学标识的认识非常重要。
有毒物质应该贴的警示标识是A.B.C.D.5.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是必备的化学素养,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光,生成黑色固体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三层,外焰最明亮6.重庆LNBS中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只要将它与自来水连接,便可以除去水中的部分杂质得到直饮水。
某品牌直饮水机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活性炭的吸附过程是物理变化B.滤膜可除去水中所有可溶性杂质D.最终得到的直饮水不是纯净物C.紫外光照射的作用是杀死部分细菌和微生物7.金秋八月的LNBS校园桂花飘香,其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之间有间隔8.区别下列物质所用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氮气与二氧化碳一闻气味B.高锰酸钾与氯酸钾一颜色C.过氧化氢溶液与水一红砖粉末D.空气与氧气一带火星的木条9.饮“铁”可能会引起缺铁性贫血,人体应合理摄入适量的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补“铁”指的是补充铁元素B.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铁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D.某种补铁口服液中含有硫酸亚铁,其化学式为FeSO 310.甲烷硫化氢催化重整新路线可高效制氢,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 2 O B.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之比为1:2C.反应生成的丙、丁的质量之比为1:4 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11.X、Y、Z、W四种元素的质子数如图所际。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A4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A4版)(时间: 60分钟分数: 100分)班级: 姓名: 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 每题2分, 共40分)1.下列物质的性质,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颜色B. 密度C. 挥发性D. 可燃性2.某同学根据铜锈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引起金属铜锈蚀的因素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应该有二氧化碳。
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下列实验中的()A. 甲和乙B. 甲和丁C. 乙和丁D. 丙和丁3.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蜡烛的燃烧B.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D. 磁悬浮列车中液氮制冷4.生活中常接触到的“加铁酱油”“含氟牙膏”中的铁、氟是指()A. 单质B. 元素C. 原子D. 分子5.云吞面是我国南方的一种小吃, 俗称“碱水面”, 因其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碱水”(呈碱性的物质)而略带涩味。
为减少涩味, 在吃云吞面时, 最好蘸点下列哪种物质()A. 食醋B. 花生油C. 食盐D. 白酒6.现将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 A和B发生化学反应, 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 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A. 1:1B. 2:1C. 4:1D. 5:17、“苛性钠、烧碱、纯碱、火碱”四种俗称中所代表的物质只有()A. 1种B. 2种C. 3种D. 4种8、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 其中不正确的是()A.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可分, 原子也可分D. 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9、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 需要3.2g氧气, 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该化合物的质量为3.0gB. 该化合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 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 4: 1D. 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10、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 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A. 丁一定是化合物B. 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C. 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D. 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11、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 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
重庆市南开中学 2022-2023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重庆市南开中学 2022-2023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1.日新月异,变化之学,即为化学。
以下过程中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绢布刺绣B.碾碎胆矾C.烧结陶瓷D.高压锅爆炸2.他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贞献,这位杰出的科学家是A.屠呦呦B.张青莲C.侯德榜D.拉瓦锡3.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与构成水的微粒种类相同的是A.铁B.金刚石C.液氮D.硫酸铜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B.连接装置C.倾倒液体D.验满氧气5.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支持燃烧,常作为宇宙航行器中的燃料B.高原反应是因为高原地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低于 21%C.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有:SO 2、NO 2、CO、O 3、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等D.由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常用作霓虹灯中的填充气体6.下列对一些实验现象原因的描述分析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实验时,发现最终进水量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 1/5,可能是弹黄夹一直未关闭B.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炸裂,可能是因为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白光现象持续时间很短,可能是伸入缓慢造成的D.铁丝燃烧实验时,没有看到“火星四射”可能是忘在瓶底加细沙(或水)7.已知 CO、CO2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同,则它们具有相同的A.质量B.分子个数C.碳原子质量D.氧原子个数8.在-157 ℃超低温环境下,水也能形成蜂蜜般粘稠状液态,即“高密度液态水”;但在一定环境下水又可以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
下列天于“高密度液态水”和“热冰”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表明水的化学性质与温度有关B.两者混合体为新型混合物C.“热冰”状态时,分了暂时停止运动D.两者的化学性质和普通水相同9.正确使用和理解化学用语是重爱的学科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 2 S:“2”表示一个该分子中含有 1 个氢分子B.Fe 2+:表示一个铁离子带 2 个单位正电荷C.O 3:“3”表示一个臭氧分子中含有 3 个氧原子D.2He:表示 2 个氦元素10.所有微粒都有相应的反物质粒子。
武珞路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九年级化学试卷(word版)

武珞路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理化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1-35.5K-39Mn-55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古代典箱《齐民要术》中记载了用小麦制作酒曲的工艺,该工艺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淘洗小麦B.磨碎小麦C.小麦发酵D.压成曲饼2.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读取液体体积C.检验O2是否集满D.加热液体3.现对下列9种物质进行分类:①氧气;②人体呼出的气体;③液氮;④空气中0.03%的稀有气体;⑤二氧化碳;⑥洁净的空气;⑦氧化铁;⑧水银;⑨冰水混合物。
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A.混合物:②④⑥B.单质:①③⑧C.含有氧分子的物质有:①②⑤⑥D.氧化物:⑤⑦⑨4.木炭燃烧实验如下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现象是木炭发白光B.②中操作是将木炭由上到下缓慢伸入底部C.③可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D.对比①②可证明氧气浓度越大,木炭燃烧越剧烈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氩气由氢原子构成;②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元素;③N(NO2)3属于氧化物,其一个分子中氮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为2:3④长江水经过沉降、过滤和灭菌操作可得到纯净的水;⑤因为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改变,所以分子种类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⑥Na2PO3F中F为-1价,P为+3价A.①②⑤B.③⑤C.①③⑥D.②④⑧6.甲烷(CH4)和二氧化碳在Al2O3的催化下可以制取气态化工原料,如图是其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该气态化工原料的主要成分是H2和COB.反应前后Al2O3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C.参加反应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质量比为4:11D.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保持不变7.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物质a b c d反应前的2851015质量/g反应后的x y2020质量/gA.a一定是反应物B.反应生成c与d的质量比为2:1C.x+y=18D.x的取值范围一定是0≤x≤288.化学小组的同学受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的《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再一次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剩余的饭菜变馊B.冰受热时融化为水
C.冬天的窗户上生成霜花D.未及时盖上灯帽的酒精内的酒精变少
2 .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只有带电的原子才叫离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3 . 正确的化学用语是()
A.两个氯分子:2Cl B.氧化铝:AlO
C.60个碳原子:C60D.硫酸亚铁:FeSO4
4 . 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
据此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A.气态时密度比空气大B.沸点较低,容易气化C.不支持燃烧D.无色液体
5 . 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明矾溶液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B.稀释是一种净化水的好方法
C.水汽化时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6 . 下图是表示某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氧气的是()
A.B.C.D.
7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种元素只能组成同一种物质
B.桂花开放使得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河水、湖水等天然水经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就得到澄清的纯水
D.汽油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汽油与油污发生了乳化作用
8 .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①④属于同种元素B.②③电子层数相同
C.①②属于原子D.③④属于阳离子
9 . 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①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②无论是吸入的空气还是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气体都是氮气③门捷列夫主持测定了多个相对原子质量④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⑤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10 . 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后,生成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A.镁B.硫C.碳D.磷
二、填空题
11 . (1)完成下列反应的表达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①红磷除去空气中的氧气:___________,属于____(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②点燃镁条:____________________,先用砂纸把表面灰色的氧化膜磨净,镁条露出_________色的金属光泽,
为防止烧坏桌面,桌面应垫上____________。
(2)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___________(填字母)的量筒。
A.5mL B.10mL C.100mL
12 . 现有下列物质:①氧气②氮气③碳④铜⑤硫⑥镁⑦水⑧二氧化碳⑨高锰酸钾⑩食盐水。
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
(用序号填空)
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3 . (1)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氮元素____;②3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
③镁离子____;④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____;
(2)如图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____(填序号);
②图中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
14 . 请根据提供的材料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1)照明弹燃烧会发出耀眼白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种暗红色固体燃烧后产生大量白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4)澄清石灰水敞口放在空气中变质因为。
(5)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因为。
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三、实验题
15 . 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能用到的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室选取气体的发生装置要考虑_____, 实验室要获得一瓶干燥的氧气可选用的制取装置为_____(填字母)。
(2)写出高锰酸钾分解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
高锰酸钾是由_____(填微粒符号)构成的。
(3)某同学进行该实验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 (填字母)
a.未检查装置气密性即向大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固体
b.当导管口有连续气泡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c.集气瓶中氧气收集满后,先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再将其移出水面
d.气体收集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4)实验室也可用双氧水制氧气。
某同学为研究MnO2粉末用量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做了以下实验:采用不同质量的MnO2粉末做催化剂,每次均用30mL 10%的双氧水(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测定收集500mL氧气所用的时间,结果如表:
序号123456789
MnO2用量/g0.10.20.30.40.50.60.70.80.9
所用时间/s1786322222
①写出上述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
②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四、计算题
16 . 已知: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已知每克葡萄糖分解时产生的热量为17KJ。
请回答:
(1)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2)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3)某人若输入两瓶如图所示的葡萄糖注射液,可补充能量_____kJ。
(4)若把20%的葡萄糖溶液稀释成5%的溶液100g,需加水_______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