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3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oc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Word版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1955年,《人民日报》社论说:“不少的美术家为了强调人民生活中的光明和快乐,显然把生活简单地美化了,使生活过多地成为节日的天真的狂欢,而对于人民在争取美好生活过程中坚决斗争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却很少加以有力的表现。
”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A.艺术家深入理解“双百”方针B.党强调文艺要宣扬社会建设精神C.科学和文学领域呈现繁荣景象D.“左”倾错误严重摧残文艺发展【答案】B2.1956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这一方针A.是团结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纽带B.基本得到了长期持续贯彻C.反映了无为而治、放任自由D.保证了艺术学术持续繁荣【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双百”方针有利于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是团结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纽带,故A项正确;“文革”时期,“双百”方针遭到破坏,故B、D两项错误;“双百”方针是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并不是放任自由,故C项错误。
3.1956年初,有位在中国讲学的苏联学者向中国陪同人员谈到他不同意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中关于孙中山世界观的论点,有人提议把这一事件通报给苏联驻华大使尤金。
毛泽东坚决不同意这样做,并于1956年2月就此事给有关中央领导写信批复。
该事件反映出A.当时毛泽东提倡“百家争鸣”B.毛泽东思想的地位遭到了某些质疑C.新中国文艺界政治色彩较浓D.建国之初的民众并未赞同百家争鸣【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材料中毛泽东允许苏联学者在孙中山世界观的论点上与他有不同见解,体现了学术上自由争论的思想,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学术思想而不是文艺界,故C项错误;“有人提议”并不代表民众并未赞同百家争鸣,故D项错误。
4.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之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作一番思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精品课件

“双百方针”的恢复取得的成果:
概 括 总 结
1.中国文艺争奇斗艳,呈现 出一片繁荣景象; 2.学术、科技领域不断创新 和发展; 3.一度被撤销的社会学、伦理 学等学科相继恢复,并发展了 新的学科; 4.1996年开展至今的“三下乡” 活动将文化、科技、卫生送到 全国农村。
通过对“双百”方 针的学习,我们应该从 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2.下列对“双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 ) A.是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4月的中共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的。 B.毛泽东曾多次阐述这个方针,并强 调必须实行这个方针。 C.它是一个基本性的暂时性的方针。 D.中宣部部长曾代表中央作关于“双百” 方针的报告。
3.1956年,向自然科学家、 社会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 们系统地阐述党中央“双百” 方针的是( B ) A .陶铸 B .陆定一 C .贺敬之 D .秦牧
作用
大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题材 小说 散文 诗歌
1956年,“双百”方针 提出后,人们的眼界开阔了, 思想活跃了,涌现出一大批 人们喜闻乐见的作品。 作品 作者 《青春之歌》 郭沫若
贺敬之 杨朔 《雷锋之歌》
《蔡文姬》
《荔枝蜜》
话剧
杨沫
(二)、曲折发展
①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的影响
②受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革”的影 原因: 响破坏: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把学术 争论说成阶级斗争,不同的学说观点被看作 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①一些正确的作品被当成错误的批判 表现: ②作者大都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受 到伤害
红灯记
智取威虎山
图 中 样 板 戏 反 映 了 什 么 问 题 ?
沙家浜
奇袭白虎团
(三)文艺的春天 1.1979年5月至7月,《人民日报》 以《批透极“左”路线,贯彻“双 百”方针 》为题连续发表多篇评 论员文章; 2.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 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京召开,邓小 平强调要继续坚持“双百”方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小说《青春之歌》风靡一时,讲述了一个曲折的故事:
九·一八事变前,女学生林道静因反抗地主家庭逼婚,投 海自杀,被大学生余永泽所救,随后二人结了婚。婚后林 道静遇到共产党员卢嘉川,随后她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一 二·九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二、遭遇曲折
一九五七年,毛泽 东错误地发动将斗 争矛头直指知识分 子的反右派斗争及 其扩大化,直接违 背了双百方针,使 知识分子长期以来 受到歧视,压抑和 迫害马寅初受到批 判即是一个典型例 子。
11、严凤英 著名黄梅戏演员 1968.4.8 服安眠药死于医院,死后 被解剖,在体内找发报机。 12、老舍 著名作家 1966.8.24 跳北京太平湖溺死 13、储安平 前光明日报总编、大右派 1966?67? 传跳海自杀或 被红卫兵打死 14、李翠贞 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 1966 开煤气自杀 15、沈知白 音乐理论家 1968 自杀 16、傅雷 著名翻译家 1966.9.3 与妻子朱梅馥上吊自杀 17、金仲华 老报人、上海市副市长 1968.4.3 在书房上吊自杀 18、陈梦家 新月派诗人、考古学家 1966.9.3 自杀 19、叶以群 文艺理论家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作协副主席等 1966.8.2 跳楼身亡 20、李立三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1967.6.21 服毒身亡
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 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 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 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 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 意见。 ——毛泽东
请思考这段话反映了党决不向专以力 压服,不以理 说服的那种批 判者们投降!
这位马寅初姓马,又是马年马月马日马时出生, 俗称“五马”齐全,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人教版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 (共44张PPT)

老舍,1966 年8月24日在 北京太平湖 投湖自尽
吴晗北京市副 市长、历史学 家,1969年10 月11日被狱中 自杀,死前头 发被拔光
邓拓 人民日报总编辑、杂文家 1966.5.17 服毒致死 翦伯赞 历史学家 1968.12.18 与妻子服安眠药致死 李立三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1967.6.21 服毒身亡 储安平 前光明日报总编、大右派 1966?67? 传跳海自杀 或被红卫兵打死
人教版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课 件 (共44张PPT)
国际因素:
5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云谲波诡,苏联和东欧发生
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特别是1956年2 月苏共第二十次
代表大会的召开,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在世界范
围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进一步坚定了中国决策者们冲破
苏联模式的决心,加快了寻找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人教版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课 件 (共44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课 件 (共44张PPT)
二、曲折的年代
——“双百”方针贯彻受挫
1.原因: (1)根本:“左”倾错误影响,阶级斗争扩大化(如 反右斗争扩大化、“文革”), (2)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甚至阶级斗争,许多 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双百”方针受到破坏
历史必修三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中国电影终于迎来真正意义上的辉煌时期,两岸三地的 电影创作齐头并进,几乎每个年度都有传世佳作产生。 焦裕禄、周恩来、霸王别姬、阮玲玉、三毛从军记、喜 宴、大话西游、活着、九香、大辫子的诱惑、红河谷、 离开雷锋的日子、背起爸爸上学、甲方乙方、那山那人 那狗、我的父亲母亲
题材的开拓和风格各异的影片让观众有了选择的可能,尊 重艺术创作规律,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让整个世界 重新审视中国电影,而随着对外文化事业的开展,电影的 输出输入的开展让中国观众看到了《苔丝》、《望乡》、 《德克萨斯巴黎》、《悲惨世界》等优秀世界电影。
文革中部分名人自杀死亡名单
11.严凤英 著名黄梅戏演员 1968.4.8 服安眠药死于医 院,死后被解剖,在体内找发报机 12.老 舍 著名作家 1966.8.24 跳北京太平湖溺死 13.储安平 前光明日报总编、大右派 1966?67? 传跳 海自杀或被红卫兵打死 14.李翠贞 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 1966 开煤气自杀 15.沈知白 音乐理论家 1968 自杀 16.傅 雷 著名翻译家 1966.9.3 与妻子朱梅馥上吊自杀 17.金仲华 老报人、上海市副市长 1968.4.3 在书房上 吊自杀 18.陈梦家 新月派诗人、考古学家 1966.9.3 自杀 19.叶以群 文艺理论家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作协副主席 等 1966.8.2 跳楼身亡 20.李立三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1967.6.21 服毒身亡
摩尔根学派
建国初 接受者被认为 是唯心主义的
李森科学派
建国初
接受者被认为 是唯物主义的
1956年8月全国遗 传学座谈会在青岛召 开,明确表示不赞成把 摩尔根的观点说成是 唯心论,宣布全部摘 掉过去强加给摩尔根 学派遗传学的各种政 治帽子.
建国之初中国也 采取独尊李森科学派 而贬损禁止摩尔根学 派的态度。 著名植物学家胡先 辅在《植物分类学简编》 中批评了李森科,竟遭 到政治批判。
人教历史必修三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精品课件精品文档33页

芭蕾舞剧《白毛女》
京剧《智取威虎山》
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剧照
京剧《红灯记》
京剧《海港》
京剧《沙家浜》
“八亿人民八京个剧《戏奇袭”白虎团》
交响乐《沙家浜》
八个样板戏
京剧:《红灯记》《沙家浜》 《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交响乐:《沙家浜》
3.(2019•广东文综) 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D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阅3读)下吸列取材料了:中国历史上学术与文化发展经验,符合社 19会56主年4义月社28会日,科毛学泽文东化在发政展治的局扩客大观会规议律上,作是总结建发设言新。中他国说:
历史剧
老舍
《茶馆》
散文
杨朔
《蔡文姬》
话剧
杨沫
《荔枝蜜》
电影作品: 《五朵金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红日》《北国江南》…
话 剧 茶 馆 剧 照
《
蔡
郭 沫
文 姬
若
》
剧
照
1956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巴金等文艺界著 名人士
电影《五朵金花》剧照
1957年 周恩来观看著 名戏剧家梅兰芳演出后, 与演员亲切交谈
话剧《关汉卿》剧照
1959年,在国庆十周年电影 展览中,共展出35部影片, 新中国的电影创作步入了一 个辉煌时期,被称为“难忘 的1959年”。
课堂演练
B 1 .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双百”方针是在
A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精选全文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3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这是1957年周总理观看戏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的留影。那时,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科学文化工作中,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得到贯彻,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呈现出繁荣景象。
这种文艺界的春天是怎样出现的呢?
春天来临——“双百”方针的提出
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为什么要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呢?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材料一: 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从上面的材料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
学术领域的争论 易于被上升到政 治领域进行讨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材料三: 1956年1月14日至20日,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代表党中央郑重宣布:知识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陆定一在会上说:“学术问题、艺术问题、技术问题应该放手发动党内外知识分子进行讨论,放手让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应该容许不同学派的存在和新的学派的树立,他们之间可以互相批评,但批评时绝不要盖大帽子。”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及目的
背景建设社会主义)
背景二
意识形态领域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易于把学术矛盾上升为政治矛盾)
背景三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的召开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件 (共24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第20课《百花齐 放百家 争鸣》 课件 (共24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第20课《百花齐 放百家 争鸣》 课件 (共24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第20课《百花齐 放百家 争鸣》 课件 (共24张PPT)
②作者大都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 受到伤害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第20课《百花齐 放百家 争鸣》 课件 (共24张PPT)
①许多新素材、主题得以开拓 文 学 领 域:
②采用多样化的体裁和表现手法
③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作家与作品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第20课《百花齐 放百家 争鸣》 课件 (共24张PPT)
(历史剧、话剧、小说)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第20课《百花齐 放百家 争鸣》 课件 (共24张PPT)
《蔡文姬》剧照(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第20课《百花齐 放百家 争鸣》 课件 (共24张PPT)
2.过程
1951年4月,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 齐放,推陈出新。”
“百家争鸣”是1953年,当时,中国历史问题研究 委员会主任向毛泽东请示历史研究工作的方针,毛泽东提 出要“百家争鸣”。
“双百”方针的正式提出是在1956年4月28日的中共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在会上讲话时说:“‘百 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 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5月26日,陆 定一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每个人都 “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 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保留自己的意 见的自由”。
人教版必修三历史第第20课《百花齐 放百家 争鸣》 课件 (共24张PPT)
第20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导与练【重点讲解】利用表格简要分析“双百”方针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教训【难点分析】“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内涵及其影响1.背景三大改造完成后,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党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来建设伟大的国家。
引导回顾: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所以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
为适应这种探索的需要,中共中央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提出了一些变革措施,为此针对文艺、科学领域,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这个方针,是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的。
1951年4月,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据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的陆定一回忆,1956年2月毛泽东主持的一次中央会议上,他汇报了学术领域的教条主义表现,会议决定对科学采取“百家争鸣”的方针。
4月25日,毛泽东作了主题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论十大关系》报告。
在随后的讨论中,陆定一发言再次谈到学术、艺术、技术性质的问题“要让它自由”。
陈伯达则回顾了1953年中国历史研究委员会成立时,因郭沫若和范文澜在中国历史分期问题上有不同观点,他向毛泽东请示工作方针,毛泽东说了“百家争鸣”四个字。
鉴于毛泽东早在1951年为中国戏曲研究院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题词,陈伯达在发言中提出“在文化上、科学上,恐怕基本上要提出这样两个口号贯彻,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了“双百”方针。
他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又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两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他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
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就是社会科学,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宣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党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这次讲话经整理补充后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题,于6月19日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
同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党对科学文化工作基本性的长期性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3.内涵及其现实意义(1)内涵:“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学术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具体地说,“双百”方针的内涵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学术领域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
“双百”方针不仅是文学领域的一项长期方针,也是科学学术领域长期方针。
(2)现实意义:①“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③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
④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4.“双百”方针的影响“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第一,在学术领域:第一个贯彻“百家争鸣”方针的会议,是生物学领域中的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
“双百”方针的提出使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起来了,自由讨论的风气浓厚了。
第二,在文学艺术领域:带来了和谐宽松的创作氛围,文学艺术界的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以不同的风格,生动地描绘了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各方面的创作成就都很突出,硕果累累。
【易混知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在背景、内涵和意义方面的不同1.背景不同(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
随着奴隶制的瓦解,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为挽回统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主张。
同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随着地主阶级实力的增强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对于如何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百家争鸣”提出的背景: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②有些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伤害了一部分知识分子。
③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肯定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内涵不同(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各学派就其思想和政治主张进行宣传,如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政”。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指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并不涉及治国主张等政治思想。
3.意义不同(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意义体现在: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的意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学法导航】1.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具有必要性;“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基本性、长期性的方针,对发展我国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学习,学会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2.“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的文艺经历了什么变化,分析或探究变化的原因;比较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和两千年前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3.阅读课文,从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来分析“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背景,认识到这个政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中国国情。
4.通过对春天的信息──“双百”方针提出的过程和基本内涵的了解;对春天的硕果展示与历史的经验教训进行对比分析,对发展我国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小资料】八个样板戏“八个样板戏”指的是五部现代京剧、两部现代芭蕾舞剧、一台交响音乐。
五部京剧指的是《红灯记》、《沙家浜》、《海港》、《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两部芭蕾舞剧指的是《红色娘子军》、《白毛女》;还有一部就是交响音乐《沙家浜》。
样板戏的内容,主要是歌颂革命英雄主义,样板戏最大的特色就是三突出和十六字诀。
样板戏的三突出: 《智取威虎山》第一场结尾《亮相》的片段,从舞台上人物的排列可以清楚地看出后排的战友烘托了参谋长,参谋长统领的一组又烘托了前排的杨子荣一组,在杨子荣一组里其战友又烘托了挥手示意的杨子荣。
这就是样板戏的三突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样板戏的十六字诀:敌远我近、敌暗我明、敌小我大、敌俯我仰。
《红色娘子军》中,英雄人物洪常青牺牲前的场景,照例都打着红光,但是为了遵循敌暗我明的原则,不让匪徒的脸上有明亮的灯光所以就在匪徒们的脸上全都涂了黑粉。
“样板戏”不仅在整体上追求精益求精,而且在细节上一丝不苟,有京剧评论家认为,样板戏是中国京剧艺术的巅峰之作,因为这些戏在当年是集中了一大批中国最优秀的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这些样板戏比较好地体现了革新与继承的原则,既博取各家之长,又不失掉京剧、芭蕾的特色,成功地创作出表现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剧,丰富和发展了古老的传统艺术和外来的西洋艺术。
“样板戏”固然是“文革”时期被政治利用的畸形文化产物,但它对京剧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也正因这些努力,样板戏较好地解决了古老艺术表现现实、贴近社会与时代的问题,大大争取了观众。
八个样板戏,是中国京剧现代戏的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历经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八个样板戏,仍然在各地被清唱和被戏迷热捧。
【热点追踪】2011年度人民文学奖揭晓2011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11月3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颁奖典礼,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张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何建明,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等出席颁奖典礼。
经过陈建功、徐坤等评委的认真讨论,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最终评选出12篇作品。
此次评奖依照以前的惯例,评委会由3名作家、3名批评家和3名读者、媒体和出版界人士组成,评奖的范围是2010年11月到2011年10月间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的小说、散文、诗歌和非虚构作品。
今年长篇小说奖得主分别是方方(《武昌城》)和海飞(《向延安》),这两部长篇都被文学界认为是年内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
在中短篇、诗歌和散文获奖作者中既有台湾中生代最重要的小说家骆以军,也有实力派诗人路也、年轻有为的王十月、李浩,还有“80后”标志人物蒋峰,这充分体现了当前华语文学创作力量的多样性。
【同步训练】在“双百”方针的指导下,中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曾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但也出现过偏差。
回答1~4题。
1.“双百”方针提出的根本目的是A.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B.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C.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让各种思想自由辩论2.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5部电影,其中大部分为1959年拍摄的,被称为“难忘的1959年”。
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双百”方针的提出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D.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3.右图是1957年周恩来总理观看绍剧《闹天宫》后,怀抱小演员小六龄童的留影。
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
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三大改造的完成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推动D.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4.爷爷讲:在那段日子里,在电影院只能看到《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样板戏,哪像你们现在看美国大片,看韩剧。
“那段日子”是指A.过渡时期 B.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C.“文革”十年 D.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时期5.下列关于我国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科学和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双百”方针的提出②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③广大科技和文艺工作者的努力④政治运动的开展和“文革”的进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争奇斗艳,学术、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发展,科学文化领域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