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房价的文献综述
房地产 文献综述 评

中国房价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文献综述一、前言自1998年启动以货币化为导向的房地产分配体制改革以来,房地产业获得了迅速发展,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
然而随着商品房价格的不断上涨,房价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高房价也已经成为房地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1998年第一季度,我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2124.352元/平方米,而2010年第一季度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5192.918元/平方米,上涨幅度高达144.45%。
房价增长过快的趋势,不仅极大地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是整个国民经济继续平稳发展的一个不稳定因素,房价问题己经成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重要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对于房地产业如何发展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关注房地产业的发展以及价格走势。
研究房地产的价格走势规律有其现实的实践意义,理论的发展对于产业的实际发展也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同时,作为房地产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变量,房地产价格的研究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国外有关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理论研究已有近三百年历史。
17世纪末,威廉·佩第第一次提出级差地租的概念,并初步阐述了级差地租、土地价格等问题。
此后至19世纪初的一百多年间,亚当·斯密(A.Smith)、大卫·李嘉图(D.Ricardo)、马克思等人分别对土地经济问题、住房问题进行了各自的研究,形成了现代资本主义土地经济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土地经济理论。
上述理论均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早期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前英格兰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Goodhart、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Cecchetti、美国经济学家Frank·Smets和Joseph·Carson等为代表的很多学者认为: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相关,货币政策应对资产价格的波动做出反应。
Carey(1990)主要分析了短期内房地产市场供给固定时,房地产市场周期的循环过程。
文献摘要整理 中国城市房价的走势判断

中国城市房价的走势判断5000字1.近年来我国城市房价的迅速上涨和国内消费不足是宏观经济的两个焦点"房价上涨是否抑制了国民消费?我们建立了一个基于生命周期的动态模型,综合了人口年龄结构!市场摩擦!收入和房价预期等因素"通过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我们发现,如果房价能够永久增长,那么家庭资产增值会促进国民消费的增长,即/财富效应0"但是由于房价上涨无法永久持续,家庭为了购房和偿还贷款压缩消费,从而造成/房奴效应0"利用中国城市人口结构数据,我们进一步发现,由于在现实中房价的迅速上涨具有不可持续性,国民消费因而受到明显抑制。
2.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反映的是有当地户籍并有住房的城市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与城市人均实际住房面积的概念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对我国24 个主要大中城市实际人均住房面积的估算结果明显小于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而且不同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利用估算结果进一步估计各城市的房价相对泡沫指数,结果表明一些城市相对于其他城市存在较高的房价泡沫。
我国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对住房的刚性需求仍然强劲,房地产业还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对已经出现较大房价泡沫的城市,应防止其局部风险向全局风险转化,而对于房价泡沫程度不高的城市,应支持居民的合理住房需求。
3.本文使用1980-2009年23个OECD国家的住房市场数据,考察了住房房产税对房价的影响。
研究发现:第一,房产税对房价具有显著负向作用,但过去30年23个OECD国家房产税率的均值为2.61%。
这表明,尽管房产税能有效降低房价,但地方政府不大可能通过大幅提高房产税率来实现。
因此,房产税对房价的抑制作用具有局限性。
第二,预期比房产税对房价影响更大。
因此,改变房价增长预期、抑制投机的政策比房产税更有效。
第三,长期利率的回归系数不仅小于房产税,而且符号为正。
因此,房产税政策比利率政策更有效。
【文献综述】我国高房价的危害、成因及对策分析

文献综述经济学我国高房价的危害、成因及对策分析(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我国对于房地产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的研究文献有李春吉,孟晓宏等人利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将历年房价用曲线拟合趋势相,再用ARMA模型处理随机项。
对于在对新政策下发后上海房价的走势进行重新预测。
以及高波,毛丰付等人利用历年房价,开发面积,贷款额等各项数据,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结构和价格影响因素进行的实证分析。
研究表明,在国内,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对投资成本的预期是影响房价变化的基本因素。
由于房地产价值量大,使得房地产开发商和购买者都离不开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的态度也促进了房价的上涨。
此外开发商囤积土地,炒房者大量投资房地产,是房产泡沫产生的主要原因。
复旦大学的谢百三教授就房价泡沫形成的问题做了研究,他认为目前我国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泡沫经济,原因是我国部分城市房地产在最近几年出现了投资和圈地热潮促使房价非理性上涨,导致商品房的空置率居高不下。
当大量需要住房的居民没有能力购房,供需关系就不平衡了,大规模推高房价的资产保值投资行为是无法实现其保值功能的。
王家庭,张换兆等人运用案例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中国房地产泡沫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
他们认为中国房地产业存在泡沫,但这种泡沫并非全国性的,而是地区性的。
国外:国外的房地产市场化程度比我国高,市场化的时间也比较早。
房价问题的重要性及敏感性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根据国外的《经济展望报告》杂志,外国人推测中国的房价是必然要降的,他们的主要依据是研究的数据报告。
2010年7月,渣打银行、野村证券公布了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调研的报告。
渣打银行在调研中统计到,自新政出台以来,他们监测的上海、北京、深圳等14个城市住房成交量,以四周移动平均值计算下降了约60%,其中,北京降了70%,深圳降了57%,上海降了28%,中小城市中,海口交易量下降95%,杭州、大连降了90%。
他们认为中国新政的出台就是为了打压房价。
影响房价变化的因素的文献综述

上海商品住宅价格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的文献综述一、引言住宅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改变了土地政策,使得我国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投资过热,导致商品住宅的价格处于飞速上涨。
这已经影响到了我国人民的正常生活和城市的发展。
现在又很多人可能工作一辈子都买不起一套房子。
我国的房地产是从上世纪80带起步的,后来的十年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直到1998年,我国颁布了关于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家开始取消福利分房,实行货币分房的住房制度,也就渐渐形成了三大类住宅。
使我国的住宅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自2002年起,我国的房价一直处于上涨状态。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房地产价格上涨幅度为甚,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他的房价大幅度上涨引起了各方关注。
以此为背景,我们对该领域内某些专业人士的观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梳理他们的理论逻辑,力求从另一方面去理解房价涨的真实原因,从而提出一些建议,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等。
所以此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很值得深究。
此篇文献综述第一部分是研究该课题的意义和目的,第二部分是部分温馨啊对国外房价变化的研究,主要是房价上涨的原因分析。
第三部分则是国内文献对我国住宅价格上涨的研究,以及所采用的各种方法。
第四部分是笔者阅读相关文献后的个人对房价上涨影响因素的想法。
二、国外房价研究现状在商品住宅市场和商品住宅价格方面的研究,外国起步比较早,因此他们的研究可能相对而言更为成熟。
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注重研究方法的创新,突破了定性分析和纯粹的理论推理,他们运用不同的统计模型进行分析。
从而得到具体化的研究结论。
国外最早研究住宅价格影响因素的文章可以追溯到19世纪,Alonso,Mills和Muth采用均衡分析法,对土地价格和房价的关系作出了分析。
Olsen和Multh还得到了住宅需求方程的一般形式,从他们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住房的需求量和家庭收入,住宅价格,其他商品价格和服务以及贾爱婷偏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房地产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房地产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房地产是现代城市化的重要产业之一,也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壮大的。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展,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房地产行业的研究,包括房价预测、房地产波动、房地产政策、房地产市场竞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房价预测房价预测一直是房地产市场中的热门话题之一,相关的研究也有很多。
据统计,从1985年至今,全球有300多个城市的房价都在飙升,其中有些城市的房价涨幅甚至超过了400%。
这对于购房人来说,无疑是信息的混乱和选择的困难。
针对房价预测问题,许多学者采用了时间序列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方法进行研究。
近年来,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房价预测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例如,李希维等(2019)使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郑州市房价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强的稳定性,可为房地产市场的预测和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房地产波动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是普遍存在的,这种波动不仅影响着购房者的心理,也会对整个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波动进行研究,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些学者采用杠杆效应的概念,建立了房价与房屋市场波动之间的关系模型。
例如,韩懿芳等(2017)研究了杠杆作用下中国房屋价格波动的非线性关系,发现中国房屋市场波动主要是来自于经济周期、市场供求、政策调控等方面。
三、房地产政策房地产政策是房地产市场中的重要一环,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政策制定,直接影响着房价的波动情况。
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制定与修改,应当着重考虑到市场的供求关系,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协调及房地产行业本身的特点。
近年来,一些学者从政策制定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各种房地产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包括完税政策、购房补贴、利率政策、限购和限售政策等。
例如,杜群等(2018)针对限购政策对房价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限购政策的实施确实可以有效控制房价,但同时也会对市场供求结构和市场价格的透明度产生影响。
房价对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

房价对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的影响:一个文献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价的波动对人力资本存量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很多城市的房价快速上涨,使得年轻人无法负担高昂的住房成本,导致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如何平衡房价上涨与人力资本存量的关系,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探讨房价对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的影响,分析房价变动对人才流动的影响机制,为政府制定合理的房地产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文献综述探讨房价对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的影响,分析房价上涨、下降和波动对人力资本存量的具体影响机制,揭示影响因素,总结房价对人力资本存量的影响规律,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启示和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房价与人力资本存量之间的关系,为政府决策和市场参与者提供参考,推动城市发展和人力资本的有效配置。
2. 正文2.1 房价与人力资本存量的关系房价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高房价代表着该地区经济繁荣,低房价则可能反映经济萧条。
而人力资本存量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它包括人口素质、教育水平、技能等。
那么,房价与人力资本存量之间究竟存在怎样密切的关系呢?高房价通常会吸引更多的人口聚集到该地区,这些人口往往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
他们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
与此高房价也会刺激人们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以赚取更高的收入以支付房屋贷款或租金,从而提高整体的人力资本水平。
低房价则可能导致人口外流和人才流失,尤其是那些具有高学历和技能的人才更容易选择离开。
这将导致人力资本存量的减少,对当地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房价与人力资本存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高房价可能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而低房价则可能削弱人力资本的质量,影响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深入研究房价与人力资本存量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的机理,指导政策制定和实践。
最热门关于房价的论文参考文献精选4篇

最热门关于房价的论文参考文献精选4篇最受欢迎的房价论文中有4篇参考文献2021房价论文参考1:[1]田秋生,朱晖。
对我国房价的探讨[J]。
南方财经,2021,11:39-46。
[2]吴卫平,张远,刘乃泉。
房价与女性劳动力参与决策——来自CHNS数据的证据[J]。
经济趋势,2021,11:57-67。
[3]唐云,梁若冰。
限购为什么不能控制房价——来自婚姻市场的解释[J]。
经济趋势,2021,11:45-56。
[4]邹瑾。
人口老龄化与房价波动的区域差异[J]。
经济经纬,2021,01:94-99。
[5]杨。
基于房价收入比计算的农村人口分化研究[J]。
江汉学术,2021,01:74-80。
[6]韩永超,陈淳,沈浩静。
基于特征价格模型的重庆轨道交通对沿线房价的影响研究——以三号线为例[J]。
每月价格杂志,2021,01:6-10。
[7]孙波、罗志坤。
引用该论文王志平,王志平,王志平.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108-113。
[8]贾培龙,李勇,邵-。
房价预期对消费和购房意愿影响的实证分析[J]。
江苏商报,2021,01:13-16。
[9]牛秉铎,尹。
成都,一个房价慢的城市,在房价暴涨中何去何从[J]。
人力资源管理,2021,01:262-263。
[10]、彭。
土地供应向中西部倾斜如何推高房价——基于空间德宾模型的实证分析[J]。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1,01:14-24。
[11]李凯。
引用该论文王志平,王志平,王志平.四川水泥,2021,0133323。
[12]傅佳,侯小洁。
引用该论文王志平,王志平,王志平.企业技术开发,2021,01:121-122 125。
[13]、彭。
土地供给不匹配、房价上涨与半城市化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2021,12:18-27。
[14]许,褚二明。
房价波动、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协调[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21,0:62-69。
[15]曾海健,赵佳雯。
关于房价的文献综述

关于房地产价格波动因素的文献综述前言房地产价格是指房地产市场上供需双方所形成的价格。
房地产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产品周期长、供应缺乏弹性、涉及的产业链长,同时对金融的依赖性高、受政策的影响大,因此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就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的快速上涨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金融的安全。
房价上涨过快不仅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发展和金融的安全,更关系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成本。
在这个背景下,笔者尝试对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力求从另一个侧面去理解房价上涨,进而理解我国房价上涨的实质。
一、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的房地产市场化进程进行的比较早,同时市场化程度也比较高。
房价问题的重要性和房地产价格的敏感性吸引了大量学者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从国外研究文献来看,对房地产价格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成均衡房地产价格的动力因素和供需因素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方面。
(一)需求因素对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影响。
早期的研究主要认为,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影响因素有两大方面:一是经济水平的提高;二是城市人口的增长。
Gabriel,Mattey和Wascher(1999)运用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加利福尼亚州最大的两个城市近些年来住宅价格的变化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巨大净人口迁移是近几十年来加利福尼亚州住宅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反过来,经济机会的变化又驱使净人口迁移的变动,这和州水平的失业率差异是一致的。
随着经济学家们对消费理论的深入研究,收入被很有意义地划分为暂时收入和长期收入,Geoffrcy Meen(2002)通过对英国、美国住宅价格的时间序列分析发现,无论是暂时性收入还是长久性收入,对房价的弹性都很大,尤其是在美国对于供给弹性欠佳的市场上,长期收入的弹性更高。
房地产具有消费品和投资品的双重特性,因此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投资者的预期对房价也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二)供给因素对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房地产价格波动因素的文献综述前言房地产价格是指房地产市场上供需双方所形成的价格。
房地产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产品周期长、供应缺乏弹性、涉及的产业链长,同时对金融的依赖性高、受政策的影响大,因此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就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的快速上涨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金融的安全。
房价上涨过快不仅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发展和金融的安全,更关系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成本。
在这个背景下,笔者尝试对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力求从另一个侧面去理解房价上涨,进而理解我国房价上涨的实质。
一、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的房地产市场化进程进行的比较早,同时市场化程度也比较高。
房价问题的重要性和房地产价格的敏感性吸引了大量学者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从国外研究文献来看,对房地产价格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成均衡房地产价格的动力因素和供需因素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方面。
(一)需求因素对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影响。
早期的研究主要认为,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影响因素有两大方面:一是经济水平的提高;二是城市人口的增长。
Gabriel,Mattey和Wascher(1999)运用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加利福尼亚州最大的两个城市近些年来住宅价格的变化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巨大净人口迁移是近几十年来加利福尼亚州住宅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反过来,经济机会的变化又驱使净人口迁移的变动,这和州水平的失业率差异是一致的。
随着经济学家们对消费理论的深入研究,收入被很有意义地划分为暂时收入和长期收入,Geoffrcy Meen(2002)通过对英国、美国住宅价格的时间序列分析发现,无论是暂时性收入还是长久性收入,对房价的弹性都很大,尤其是在美国对于供给弹性欠佳的市场上,长期收入的弹性更高。
房地产具有消费品和投资品的双重特性,因此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投资者的预期对房价也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二)供给因素对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影响。
作为供给成本之一的土地价格,对房价的影响一直是房地产价格波动的研究热点。
一方面土地作为房地产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房价;另一方面土地的稀缺性和固定性导致房地产产品的不完全竞争性,从而影响着房价。
Peng 和Wheaton(1994)利用香港1965-1990年的数据对土地供给约束的溢出效应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土地供给变化对地价、住宅价格和住宅供给都有较大影响。
他们认为,土地的供给不足使住宅供给总量下降,再加上消费者预期未来土地更加稀缺和住宅租金上涨,最终导致了土地价格和住宅价格同时上涨。
关于住宅租金和住宅价格的关系,经Wheaton(1999)的扩展形成了著名的“存量-流量”模型。
该模型说明提供住宅服务的房地产物业市场与提供住宅存量的房地产资产市场,如何通过租金、价格、新建数量以及住宅存量的变动而向均衡调整。
在住宅市场中,住宅短期供给是无弹性的,住宅需求由租金和其他变量(如收入、人口)决定。
短期中,住宅市场的功能在于调节租金水平,以使供给与需求相等。
住宅物业市场与住宅资产市场有以下两处连接,一是在住宅物业市场上决定的租金水平是决定住宅资产市场的主要因素,租金水平的改变会迅速影响购买住宅作为资产的需求;二是当新建住宅增加而使资产供给增加时,不仅会使资产的价格下跌,还会引起住宅物业市场中的租金水平下跌。
二、国内研究现状我国房地产市场相对国外来说,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发展形势比较复杂。
国内学术界围绕房地产价格波动,除了借鉴相应的价格模型针对供给和需求因素对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之外,更多结合近年来中央针对房地产进行宏观调控政策效应进行研究评述。
(一)需求因素对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影响。
在房地产价格决定因素方面,国内学者的争议较少,普遍认为房地产短期内缺乏弹性,所以市场需求是决定住房价格的主要因素。
但是研究的对象不同,各因素对房价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
姚先国和黄炜华(2001)进行了“地价与房价的关系”研究,他们认为地价与房价有关联,但并非线性关系,即使地价上涨,房价也并不一定随之上涨。
只有其他成本都呈刚性再无下降空间,而开发商已到了无利可图的地步,地价的上升才会全部反映的房价上,成为房价上涨的直接原因。
现有房价取决于居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房价上涨主要是由于需求推动而非成本推动。
建设部课题组(2004)分析得出,我国房价上涨的直接原因是地价上涨以及房地产供给结构的变动,更深层次原因是消费者的预期改变。
李春吉、孟晓宏(2005)的实证分析认为,人均可支配收入、投资成本和预期是房价上升的重要原因。
(二)供给因素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土地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的关系一直是争议的焦点,很多学者认为土地出让方式的改变虽然推动地价的上涨,但那只是市场低价的释放,地价并非影响房价的决定因素。
在微观层面上,高波,毛丰付(2003)以1999-2002年土地季度价格指数和房地产季度价格指数为样本,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回归分析,对房价与地价间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长期内房价走势决定地价走势、短期内两者存在相互影响的结论。
赵克诚、刘卫东(2006)认为,随着土地级别的下降,地价对房价的影响程度逐步降低。
(三)金融对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影响。
房地产的特征之一就是价值量大,这一特性决定了房地产的开发和销售都离不开金融信贷的支持。
柴强(2005)认为,利率上升对房价有着很大的影响。
从成本的角度来看,利率上升会增加房地产开发的投资利息,从而使房价上涨;从需求的角度来看,由于现在购买住房普遍采用按揭付款,利率上升减少房地产有效需求,从而房价下降。
同样,王家庭、张换兆(2006)通过回顾近年来的利率调整变动状况,分析利率变动对房地产供给市场、需求市场以及土地市场的影响,得出利率的变动对房价的调控有明显的效果。
赵海成(2004)跟踪研究了我国货币汇率与房地产关系,认为许多城市房价收入比达到或超过警戒线的原因有:(1)人民币升值预期,国际游资涌入房地产市场。
外汇储备大量增加,使得人民币投放量大量增长,通货膨胀压力增大,投资于房地产的资金增多,房价暴涨。
(2)开发商囤积土地,合谋抬高房价。
(3)各地炒房族借机投资房地产。
(4)经营城市土地的概念,让政府从土地开发成本中谋求到额外的城市发展财力。
这种财力助推了政府基础建设、形象工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加大了征地、拆迁的行为,创造了大量的强制性消费需求。
周京奎(2005)选用了货币供给量及股价作为解释变量,用大台北地区的季度数据分析房地产价格和货币供给量、股票价格的协整关系,说明了房地产价格与货币供应量呈正比关系,与股票价格呈反比关系。
同时,他还对房地产价格传导机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提出来了“货币-信用-资产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政府制定正确的货币政策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段忠东、曾令华、黄泽先(2007)对我国房地产价格和银行信贷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互为因果关系。
(四)宏观调控对房价的调控研究。
近几年,国内学者对于房地产调控的研究比较多。
肖元真、江德钧(2006)等介绍了日本、美国、俄罗斯和新加坡等国的房地产发展和政府对房价上涨采取的相关调控政策,为我国房地产调控提供了一些参考和借鉴。
廖俊平(2005)认为,宏观调控应当走出不断出台新政策、新规定的误区,而把重点放到政策的落实和执行上,加强对现有政策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行政手段应该主要用来规范和引导市场健康发展,而不应成为价格调控的依靠力量。
梁云芳、高铁梅(2006)分析了造成各地区房价波动差异的原因,研究认为,房地产调控政策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三、总结纵观对房地产市场的研究,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微观的房地产投资研究及房地产企业营销等方面,而对于宏观的房地产价格波动的研究还并不多见。
另外,对房地产价格的研究主要是定性方面的研究,在定量方面的研究还并不普遍,国外对于住房价格影响因素的研究要早于我国,并且很重视定量研究和实例研究,这些为国内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中文文献:[1]姚先国,黄炜华.地价与房价的关系[J].中国土地,2001(9):33-35[2]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怎样认识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J].中国房地信息,2004(12):[3]李春吉,孟晓宏.中国房地产市场结构和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5(6):48-56[4]高波,毛丰付.房价与地价关系的实证检验:1999-2002[J].产业经济研究(双月刊)[J],2003(3):19-24[5]赵克诚,刘卫东.论住宅地价占房价的合理比例——以宁波市区为例[J].技术经济,2006(7):97-101[6]柴强.影响房价的几个理论问题.城市开发[J],2005(5):8-9[7]王家庭,张换兆.利率变动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54-59[8]赵海成.我国货币汇率与房地产关系跟踪研究[J].东岳丛论,2004(6):59-63[9]周京奎.房地产价格波动与投机行为——对中国14 城市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5(7):19-24.[10]段忠东,曾令华,黄泽先.房地产价格波动与银行信贷增长的实证研究[J].金融论坛,2007(2):40-45[11]肖元真,江德钧,黄劲生.世界各国调控房地产业的做法与启示[J].北方经济,2006(9):29-31[12]廖俊平.当前房价宏观调控的误区[J].城市开发,2005(6):45[13]梁云芳,高铁梅.我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波动成因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6(8):76-82毛越工商管理二班20080027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