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利模式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关于盈利模式的综述

关于盈利模式的综述

关于盈利模式的综述关于盈利模式的综述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世界经济发展也进⼊到了新的⾼速发展的时期。

现代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为⾃⾝的⽣存和发展不断的变⾰和创新。

此时,旧有企业盈利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改⾰,寻找出适应新环境和企业⾃⾝,并提⾼企业核⼼竞争⼒的新的盈利模式已经受到企业和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盈利模式理论发展概述盈利模式的理论解释最早来⾃奥地利裔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A-熊彼特(Joseph Alois,1942)①。

熊彼特早在1939年就指出:“价格和产出的竞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来⾃新商业、新技术、新供应源和新的公司商业模式的竞争”。

熊彼特这种思想潮流的基础是:⽣产⼒的改善是经常性的,⽽不是暂时性的,因此,企业⾯临的⾰新压⼒也是经常性的。

国际战略研究协会的Linder和Cantrell认为,盈利模式是创造价值组织的核⼼逻辑,认为盈利模式是⼀个通过⼀系列业务过程创造价值的商业系统②。

还有⼀部分研究者从盈利模式的主要元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度出发,来界定盈利模式。

欧洲学者Paul. Timmers就是⼀个典型代表,他把盈利模式定义为⼀个集合了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体系结构,包括了对于不同商业活动参与者以及他们所扮演的⾓⾊的描述,以及对于每个参与者能带来的潜在收益和收⼊源的描述。

它包含三个要素:(1)商务参与者的状态及其作⽤;(2)企业在商务运作中获得的利益和收⼊来源;(3)企业在商务模式中创造和体现的价值③。

欧洲学者Elliot则侧重于贸易关系和成本、收⼊流。

他的定义如下:盈利模式详细说明了⼀个商业实体中不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每个参与者的成本和收益。

所有的盈利模式都试图解决⼀个简单的⽅程:利润=收⼊-成本④。

北卡州⽴⼤学知名教授从⽹络经济学的⾓度阐述了盈利模式的概念,认为盈利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是指做⽣意的⽅法,是⼀个公司赖以⽣存的模式—⼀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

网络游戏运营与盈利文献综述

网络游戏运营与盈利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关于网络游戏运营和盈利模式的文献综述本文是从产业链出发了解国内网络游戏的产业链结构,了解产业链的类型。

阐述国内外在网络游戏的研究发展,撰写关于网络游戏运营和盈利模式的文献综述。

1产业链的相关综述1。

1产业链的定义产业链的思想最早产生在17世纪,由西方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生产一种完全制造品所必要的劳动,也往往分由许多劳动者担任”.这种产业链只是认为企业通过生产和销售把外面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运送给零售商和用户的过程。

所以最早期的产业链思想都主要集中认为是企业内部的活动,并且将目光都放在了的是企业内部资源利用上。

后来马歇尔在前人的研究上认为,应该把分工扩展到企业与企业之间而非只注重内部。

强调了企业之间协作的重要性,这是产业链理论的真正起源。

[1]赫希曼(1958)在《经济发展战略》这本书中从企业的产业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角度论述了产业链的关联理论。

它的主要内容是产业关联链中一定存在一个与其前向产业和后向产业在投入产出关系中关联系数最高的产业,这个产业的发展对其前、后向产业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2]何里汉(Houlihan,1988)认为产业链是一种物流,即产业链是从供应商开始,经过生产者最后到消费者的物流活动。

史蒂文斯(Stevens,1989)在前人的理论研究上将产业链看作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消费者连接起来的一个大整体,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穿插了物流和信息流。

他认为的产业链不在仅仅是一个产品链,而是一个范围更宽广的信息链和功能链,重视了信息的地位,认为信息与产品同等重要,在整个产业链中已经有了信息的反馈过程。

这就是所谓的信息型.哈里森(Harrison,1993)在价值网络的概念上,提出了产业链应该是将采购的原材料,转化为中间产品和成品,然后将最终成品出售给用户的全方面功能网络.他让我们认识到不再是传统的产业链,而应该将目标放到产业链产生价值贡献的功能。

盈利能力的国外文献综述

盈利能力的国外文献综述

盈利能力的国外文献综述
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盈利能力。

本文综述了国外关于盈利能力的研究,包括其定义、测量方法、影响因素和管理策略等方面。

首先,盈利能力被定义为企业在特定时期内所获得的净利润或利润率。

这一概念通常被用来衡量企业获得经济利益的能力。

其次,盈利能力的测量方法包括利润率、ROE、ROI等指标。


润率是企业的净利润与总收入之比,ROE是企业净利润与股东权益之比,ROI是企业净利润与总资产之比。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其盈利能力的状况,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影响盈利能力的因素包括市场竞争、成本控制、营销策略、资本结构等。

企业需要通过不断优化这些因素来提高其盈利能力。

最后,管理策略是提高盈利能力的关键。

这包括制定合理的财务计划、设定有挑战性但可实现的利润目标、优化营销策略、控制成本等。

同时,企业还需要注重员工培训和创新,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总之,盈利能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合理的测量和管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提高盈利能力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 1 -。

网上商城的盈利模式与分析文献综述

网上商城的盈利模式与分析文献综述

网上商城的盈利模式与分析文献综述一前言部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网上商城作为一种新兴的零售模式在市场中风靡开来。

网上商城发展迅速,打破了传统市场格局,使传统企业倍感压力。

但是在网上商城发展迅速的今天,网上商城系统的开发和运作,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已经十分成熟。

但是,无论是何种商业模式都有遇到发展瓶颈的可能。

归根结底,作为电子商务模式一种的网上商城模式,也需要迎接它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挑战。

号称新兴产业的电商也没有逃出传统商业模式所经历的种种问题,从各个网上商城之间不断挑起的价格战,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网上商城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寻找一个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盈利模式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网上商城的盈利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所存在的问题。

从而进一步提升网上商城的盈利水平。

二主体部分1网上商城的发展史网上商城近年来发展迅猛,例如2011年中国网上商城交易规模延续着2010年高速增长的态势,并且网上商城用户规模稳步增长,进一步带动网上商城市场的快速发展。

2011年中国网上商城市场交易规模已经接近8000亿,达7735.6亿元,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3%。

到了2012年中国网上商城市场交易规模已经达到了13040.0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66.2%,在社会消费品总零售额的占比已然达到了6.2%。

从季度数据来看,2012受“双11”、“双12”等促销活动的影响,中国网上商城市场交易规模已高达4239.4亿元,同比增长了80.0%,环比增长32.4%。

到了2013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8851亿元,较2012年增长42.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04%。

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之所以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长。

由此观之。

中国网上商城市场从2012年后开始逐渐进入成熟期。

未来几年,随着传统企业大规模进入电商行业,中国西部省份及中东部三四线城市的网购潜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加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促使移动网购日益便捷,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整体依然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盈利能力文献综述

盈利能力文献综述

盈利能力文献综述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关于真实盈余管理的文献综述I■关于真实盈余管理的文献综述姜中强dE京物资学院101149)[摘要]随着2002年美国萨班斯法案的颁布和2007年企业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真实盈余管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关于真实盈余管理的国内外研究内容进行整理,以期能对国内学者对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真实盈余管理,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F2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09—0098一叭一引言有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盈余管理一直是财会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门话题。

盈余管理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一直是盈余管理研究的主流,但1、研究内容的进一步展开比如企业管理层是否存在向下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审计师能否识别真实盈余管理等等。

2、计量模型的进一步完善。

计量模型不同,得到的研究结果不同。

3、未来国内的研究展望。

中国特有的制度背景和市场环境为国内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首先,结合中国特有的制度背景和政策因素拓展国外现有研究。

其次,基于中国特有的制度背景和市场环境寻找研究空白。

随着2002年美国萨班斯法案的颁布和2007年企业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人们的视线开始从应计盈余管理逐渐转向真实盈余管理。

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内容主要有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真实盈余管理的计量、真实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等几个方面。

二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Healy、Dechow&Sloan和Bensetal认为真实盈余管理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是代理问题,该行为以牺牲股东权益来换取管理层利益,Dechow、Sloan和Bensetal同时认为外部的监督和控制能够减少此类行为的发生。

Bhojraj&Libby认为真实盈余管理是一参考文献【1】李斌,张俊瑞.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研究一以费用操控为例叫.华东经济管理,2009:71—76.[2]李增福,曾庆意,魏下海.债务契约、控制人性质与盈余管理【J】.经济评论2011:88-96.种迫于外部市场压力导致的不得已行为,不是代理问题。

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

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

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于物质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物质的通货膨胀,全球的经济危机,越来越多的企业难以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下生存下去。

特别对于奶制品而言,在经历08 年三聚氰胺事件过后,人民将购买的目光转向了国外奶制品,对于国产奶制品持相当怀疑的态度,从而导致中国很多奶制品企业都处于倒闭的边缘。

盈利能力与质量的分析作为利润表分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企业获得利润最直观的表现。

在中国奶制品企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不仅对自己的产品越来越重视,同时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视也逐渐加大。

怎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获利的能力是各大企业所研究的重点。

而盈利能力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无疑是提高净利润。

本文通过结合伊利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其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采取正确的盈利能力模式,对于伊利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伊利公司、盈利能力、盈利质量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的企业无不把利润、竞争、创新与盈利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上,并且给予极大的重视,都希望在对市场发展和竞争对手预测的基础上拟定自己相应的对策,力图使自己在盈利能力上高人一等,并且使企业更加的强大,获得成长和胜利,而这些问都可以归结为企业的盈利能力。

一、盈利能力与盈利质量概述彭新亮(2008)在《北方经贸》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指标浅析中说道: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发展趋势的综合反映,是投资者了解公司、决定投资行为的最全面、往往也是最可靠的第一首资料,而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是财务分析的核心指标。

刘淑蓉(2007)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研究》中指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一直是个很敏感的话题,它如同一把双刃剑,因为它不仅联系着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同时还关系到其他关系人的利益,因此如何正确评价企业的盈利水平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目前用来评价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指标主要有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

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国内研究综述

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国内研究综述

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国内研究综述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以及消费者的购物方式的改变,电子商务盈利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和创新。

本文分别从传统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社交电子商务、区块链电子商务等多个角度综述了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

通过阐述各种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电子商务;盈利模式;传统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社交电子商务;区块链电子商务正文:一、传统电子商务盈利模式传统电子商务主要包括B2B(企业对企业)、B2C(企业对消费者)、C2C(消费者对消费者)等模式。

B2B模式通过搭建一个数字化的交易平台来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业务交流,平台的盈利模式多为收取交易佣金或平台使用费等方式。

B2C模式则是通过平台向消费者提供各类商品或服务,并利用广告、直播、营销等手段进行推广,收取销售佣金或充值手续费等形式进行盈利。

C2C模式则是通过在线市场或拍卖平台来帮助消费者之间进行交易,平台收取交易佣金或店铺租金等方式来盈利,例如淘宝网等。

二、移动电子商务盈利模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电子商务逐渐成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细分领域。

移动电子商务主要通过APP应用来搭建一个可获得商品、服务等一系列电子商务体验的平台。

移动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多样,如广告收入、购买数量提成、开通VIP会员等服务等方式。

如滴滴打车APP通过竞价广告获取广告收入,而美团外卖则通过加入平台的商户向商户提供 promotion 和折扣,商户向平台缴纳一定的服务费等方式盈利。

三、社交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社交电子商务主要由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相互交融而来。

社交电商在其中融入了社交与商业双重因素,让人们在社交平台上购买,销售和交流产品。

社交电商的盈利模式通常以社交媒体营销和用户购买为主,其中主流的盈利模式有产品购买抽成、广告推荐费、社交电商平台购物返利等。

亲子购物社交电商平台“雀巢好评网”等为例,雀巢好评网通过优质的家长群体、商品评价标准等提高用户粘性,从而实现收益。

《企业盈利模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300字》

《企业盈利模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300字》

企业盈利模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盈利模式的第一个概念是在1980年代的Timmers P(1998)中定义的,当时Timmers P(1998)认为公司盈利模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Michael Rappa (2004)的观点是,盈利模式是可以为公司带来利益的一种方法和模型。

确定公司在行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盈利模式越具有竞争力,它将在行业价值链中更具竞争力、条件更好。

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尔德(Alexander Osterwalder)和伊夫皮格诺(Yves Pigneu)(2002)认为,获利能力模型是公司对利益相关者网络做出贡献的价值,利益相关者网络可以创造,营销和传播利益相关者网络,从而产生可盈利且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鲍勃(Bob,2000)认为,如果一家公司希望拥有良好的盈利模式,则必须证明两点。

一是盈利模式能否指导和确保公司取得稳定的剩余利润;二是盈利模式能否指导和确保公司取得稳定的盈余利润。

第二个是能否合理,及时地更新和完善收益模型。

根据之前的两个标准,提出了关于盈利模式定位的研究,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关注客户选择,如何获得价值,战略控制和业务范围。

Joan Nan(2002)分析了公司利润的来源,产生和生产,并提出公司的盈利模式是一种业务结构或一种称为业务模型的系统方法,可以帮助公司在生产和业务活动中更有效地获利。

Allan and Christopher(2002)提出公司的盈利模式是一种方法,公司使用这种方法来合理地建立和使用其自身的资源。

这样,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比竞争公司更大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获利。

Yae S Rob,William P Andrew (2002年)提出了与餐饮业盈利模式有关的区域特许经营权讨论的理论。

他们认为,加盟商与地区加盟商达成协议,允许地区加盟商在支付加盟费的前提下使用加盟商;同时,由于地区加盟商的完全授权,加盟商也失去了对整个加盟体系的控制权在特定的特许经营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硕士研究生文献综述报告
一、引言
一个企业能否寻找到一套优秀、成熟的赢利模式,往往是这个企业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

因此,赢利模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短缺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初期经历了要素驱动、能力驱动之后,到了充分竞争的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便要由赢利模式来决定。

实际上,当今成功企业的战略,其根本已经不再是公司本身,甚至不再是整个行业,而是企业的整个价值创造系统,也就是企业的赢利模式。

二、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以2003年为界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3之前的这个阶段称其为开创性阶段;之后的阶段为综合性阶段。

在开创性阶段,人们普遍以概念研究为重点,采用归纳逻辑思维方法从大量案例研究中总结规律,归纳出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分类方法、变革路径、评估方法。

在综合性阶段,人们对于概念的研究普遍采用“博采众长”的方法,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按照主客观要求进行整合,得出自己的概念定义;对赢利模式的构成、表述、演化、评估多数采取演绎的逻辑思维方式进行研究,在人们比较普遍接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特定领域或特定现象得出特定的结论。

本文的阶段划分当然不是绝对的,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给出的一个大概的描述。

1、代表性学者著作简介
表1:企业设计要素
资料来源: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等著,凌晓东等译,发现利润区【M】.北京:中心出版社,2003.13.页
表2 :赢利模式构成要素代表性观点[10,11]
3、赢利模式的分类研究综述
分类研究是赢利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多数文献中关于赢利模式分类的描述是非结构性的,这使得很难准确识别和区分具体的商业模式,也很难评价每个商业模式所需要的资源和基础设施。

并且,这些赢利模式分类研究一般都没有提供一个框架使得
商业模式之间可以互相比较。

Hawkins[12]认为,目前有关商业模式的文献缺乏分类和框架的系统性研究,有关商业模式的分类很不严格。

表3:商业模式分类表
三、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2004年以前国内的相关研究和国际上相比差距还特别大。

但几年来一批国内学者研究出了大量成果,改变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研究肤浅、零散的状况,为后来者的研究提供了一批学术价值高、实践指导性强、可供借鉴的专著和论文。

虽然限于条件制约,这批成果可能还存在这样那样的有待改进之处,但这完全符合事物认识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由于本领域的研究尚属学科前沿,完整的、得到学术界普遍公认的理论体系尚未建立起来。

赢利模式来自企业界的实践,其理论仍是一个有待开发的研究领域。

就是从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来看,在各方面都完全经得起理论界和赢利实践考验的也很罕见。

应该说,现在我国学术界对于赢利模式的研究和几年前相比与国际上的差距已经大大地缩小了。

国内关于赢利模式的研究从研究对象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分析、归纳、总结[16’29];一类是立足于本土企业的实践,借鉴国内外已有理论对实践活动进行分析。

从研究成果的属性来看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纯学术研究;一类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

四、小结
赢利模式至少具有三个共同的特点:独特性、难以模仿、脚踏实地。

总之,成功的赢利模式是基于顾客需求、优化企业内部运作、体现竞争优势的独特模式。

这种独特性表现在它怎样界定顾客、界定客户需求和偏好、界定竞争者、界定产品和服务、界定业务内容,以吸引客户并创造利润。

也正是因为它的独特所以难以模仿,并且建立模式的过程要脚踏实地的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