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效益文献综述
工业微观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与分析

济效益的 评价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各行各业, 这就使得在如何建
立一套科学完备的指标体系以客观地评价不同行业、不同 所有制 形式以及规模的企业经济效益间题上难以取得一致的意见。微观 经济效益评价一直是统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本文试图以此为出 发点,通过研究探讨提出一套 自己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 并以当前的经济体制为基本环境,力争使这套指标体系科学、有 效、能较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正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经济效益的正确评价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 从下一节 开始我们从企业角度来研究探讨经济效益问题。
b e t t e r t h a n b e f o r e , b u t i t s t i l l a t a l o w l e v e l
, e s p e c i a l l y e n t e r p r i s e b e n e f i t . I t n e e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t i f i c wo r k e r s d o g r e a t e f f o r t s t o ma k e t h e w h o l e s o c i e t y p u t e n t e r p r i s e b e n e f i t a s t h e k e y p r o b l e m. A s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 t a t i s t i c s t a f f , w e s h o u l d s t u d y e c o n o mi c b e n e f i t i n o r d e r t o s y n t h e t i c a l a p p r a i s e a n d a n a l y s i s t h e s t a t u s o f e n t e r p r i s e b e n e f i t , t h e n p r o v i d e r e l i a b l e a n d o v e r a l l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a l y s i s me t h o d s .
工业行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评价_以唐山市为例

文章编号:1000-8462(2003)01-0106-07工业行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评价———以唐山市为例①李文君1,刘铁庄2(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北京 100101;2.唐山师范学院,中国河北唐山 063000)摘 要:以重工业城市唐山市工业生产规模显著增加、“三废”排放量达到高峰值的1997年的数据为基础,本着环境的外部成本内部化的思想,在当年工业各行业的增加值中去除掉治理环境污染的预算费用,用所得值除以工业增加值,得到各个行业的工业综合效益指数,对照各行业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和万元产值“三废”排放量的变化,分四种类型分析了各工业行业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工业综合效益指数;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工业行业综合效益;唐山市中图分类号:F403.8;X22文献标识码:A 自18世纪中叶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满足了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为人类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伴随着的是对资源日益扩大的开发利用及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废弃物的不断排放[1]。
唐山市作为我国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其工业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并发挥了其在京津唐地区乃至全国的能源基地的重要作用,但同时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恶化问题。
因此,有必要以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分析各工业部门的综合效益,以保证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城市的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本文对唐山市的工业行业从经济和环境效益两方面进行了比较和评价。
1 指标的选定和评价方法本着环境的外部成本内部化的思想,在工业各行业的增加值中去掉该年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预算,用所得值除以工业增加值,得到各工业行业的综合效益指数,对照各行业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和万元产值“三废”排放量的变化,分析各工业行业的综合效益。
主要数据为1997年值,该年唐山市工业发展规模显著加大,“三废”排放量出现高峰值。
工业经济发展与企业效益

工业经济发展与企业效益工业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制造业、建筑业、采矿业、电力、燃气和水供应等行业的总和,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工业经济的发展对于企业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业经济的重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全球工业经济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有竞争力的工业经济不仅能加强国家综合实力,还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工业经济的发展对于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体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推动城乡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升工业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进而牢固树立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成为每个国家共同的目标。
在中国,工业经济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工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尤其是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工业制造的大国,在制造业领域已经跻身世界前列。
二、工业经济的发展对企业效益的影响工业经济的发展对企业效益的影响显而易见。
以制造业为例,由于工业经济的发展,制造业企业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和产量也都得以提高。
同时,企业可以通过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工业经济的发展还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即使企业定位不在工业领域,但仍可以从工业经济的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比如,可以通过建立合作关系、提供高技术的产品或服务、为工业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等方式,为自身提供更多的商机和业务。
三、企业如何与工业经济发展相结合提高效益作为企业家和企业的决策者,应认识到工业经济发展与企业效益的密切关系,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让自身与工业经济发展相结合,提高企业的效益。
(一)积极求变,开拓新市场在工业经济逐步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必须利用信息技术、科学技术以及现代管理方法等先进手段,发现新的市场机会、开辟新的业务,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最大化地实现企业效益。
(二)靠前管理,推动质量提高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产品质量已经成为企业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企业必须实行靠前管理,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利用先进的质量技术、先进的检测设备和完善的质量控制手段,保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效益。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论文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论文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企业想要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注重经济效益。
为了全面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就对此做一个探讨。
一、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概念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是一个系统性的、全面性的考量工业企业在经济效益方面的各个方面的方法。
综合评价是一种组合分析的方法,它可以全面评估企业在经济效益方面的表现,包括利润、销售额、成本、资产利润率等多个指标,并将这些指标进行综合汇总,形成综合评价结果。
通过这种方法,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调整经营策略,实现增长和盈利的目标。
二、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意义1.更好地掌握企业运营状况。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过程可以让企业从多个角度了解企业在经济效益方面的表现,从而更好地评估企业的运营状况,及时调整经营战略。
2.提高企业的质量和效益。
通过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企业可以从多个层面评估自身的经济效益,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重要参考。
3.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经过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企业能够找到自身不足之处,并制定合理的改进方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方法1.指标体系的构建。
综合评价所需要的指标体系要与企业的经营目标、战略和市场定位相一致。
指标体系不应过度宽泛或单一,而应科学、合理地选取关键指标。
2.数据搜集与分析。
建立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后,需要搜集企业在各个指标上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找出经济效益的问题和短板。
3.指标的权重分配。
不同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重要程度不同,需要对各项指标的权重进行分配,以准确反映企业在经济效益方面的状态。
4.评价结果的解释和分析。
评价结果的解释和分析是综合评价结果的重要环节,只有经过评价结果的分析和解释,企业才能深入理解自身经济效益的优劣及内在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工业经济效益分析

我国工业经济效益分析摘要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支柱。
工业经济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因此提高工业经济效益,成了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由产、供、销多个环节的人力、物力、财力多种因素所构成的复杂运动过程,经济效益的表现形式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
由于从不同计算经济效益指标不能直接加总,还必须采用适当方法,把反映工业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各因素的经济效益指标综合起来,对工业经济效益状况做出总的评价。
对我国工业企业效益的综合评价,可以促进我国工业企业正确处理速度、比例和效益的关系,有利于发现工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提出进一步提高我国工业经济效益的措施,促进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工业经济效益;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对策研究Our country industry economy benefit analysisAbstractThe industry i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ortant component, is a national development prop. Industry economy benefit quality, immediate influence economy development, therefore raises the industry economy benefit, has become in an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ortant question. Industrial enterprise's production and operating activities are one compound movement process which by the production and sale many link's manpower, the physical resource, financial resource many kinds of factors constitutes, economic efficiency's manifestation also inevitably is many and varied. Because from the different computation economic efficiency target cannot the direct footing, but must use the suitable method, reflection industrial production operative activity various links, various factors' economic efficiency target synthesizes, makes the total appraisal to the industry economy benefit condition. To our country Industrial enterprise benefit's quality synthetic evaluation, may promote our country Industrial enterprise correct processing speed, the proportion and the benefit relations, is advantageous in the discovery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the operative activity weak link, analyzes reason which it forms, proposed that further raises our country industry economy benefit the measure, promotes our country industry economy development.Key words:industrial economic efficiency; cluster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目录论文总页数:21页1 引言 (5)1.1 选题背景 (5)1.2 对经济效益的认识 (5)1.2.1 经济效益的涵义 (5)1.2.2 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 (5)1.2.3 经济效益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 (5)1.2.4 经济效益可以分为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 (6)1.3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6)2 反映工业经济效益的指标 (6)3 研究方法 (7)3.1 聚类分析 (7)3.2 因子分析 (8)4 主要分析结果 (9)4.1不同地区工业经济效益分析 (9)4.1.1 分析过程 (9)4.1.2 结论分析 (11)4.2 不同行业工业经济效益分析 (11)4.2.1 聚类分析 (11)4.2.2 因子分析 (12)4.2.3 结论分析 (17)5 提高我国经济效益的对策研究 (18)5.1 我国工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18)5.1.1 大中型企业的龙头作用不够突出 (18)5.1.2 各地区工业经济效益发展不平衡 (18)5.1.3 各行业工业经济效益发展不平衡 (18)5.2 提高我国工业经济效益的基本对策 (18)5.2.1 制定灵活的经济体制,优化发展环境 (18)5.2.2 提高工业企业的规模效益和联合效益 (18)5.2.3 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19)5.2.4 提高产品创新能力 (19)5.2.5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19)结论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情况说明

1.企业经济效益的标准主要有哪些从企业角度讲,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能够带动上游供应商及下游客户分销商等整个供应链的经济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从社会角度讲,一个大环境的状态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深远的影响。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企业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盈利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用公式表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C+V+M)/C+V其中C代表消耗原材料价值;V代表工人工资;M代表利润。
切忌只根据一个因素就来判断经济效益的高低。
它始终是两个因素的比例关系。
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利润企业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利润是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
可见,利润是一个绝对数,而经济效益是一个相对数企业利润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
只有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利润才是经济效益的提高。
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利润总量,一个是生产成本。
企业利润增加,并不一定表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在这里存在三种可能的情况:如果利润增长幅度大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这说明经济效益提高了;如果是同比增长,则经济效益不变;如果利润增长幅度低于生产成本的增长幅度,则说明经济效益降低了。
劳动生产率发展速度如果企业经济效益高,意味着它获得的经济利益相对就多,这有利于增强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因此,企业经济效益高,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速度。
但是,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不一定高。
如果经济发展速度快,而劳动产品有用程度不高,或者劳动消耗大,则经济效益并不好。
如果发展速度快,有用劳动成果大,劳动消耗小,则经济效益就好。
新型工业化科技含量高与经济效益好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有着深刻的统一性。
新型工业化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要求,实际上就是要求工业化生产应充分运用高科技,同时又尽可能减少对原材料与能源的消耗,以达到工业产品品质的高智能化和经济效益的高水平的统一。
工业经济效益统计论文

工业经济效益统计论文随着现代化工业的飞速发展,工业经济效益的统计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工业经济效益统计可以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并且也可以帮助政府进行产业政策的制定,推动工业升级和发展。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工业经济效益统计的重要性、方法和实践应用。
首先,工业经济效益统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的核心指标之一,统计工业经济效益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产品的生产成本、销售利润以及供应链的效率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对企业未来的规划和决策非常重要,也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结构,降低成本。
其次,工业经济效益统计的方法也千姿百态。
其最核心的任务是测算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统计:1. 行业分析法:通过分析所处行业的特点,市场前景等因素,对企业的盈利程度进行估计。
2. 成本法:成本法主要是以企业的生产成本来计算企业的利润。
3. 市场需求法:市场需求法主要是通过市场调查和对市场需求的研究来计算企业利润。
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和内部经营状况,有助于总结经验和提出改进方案,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最后,在实践应用中,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相关方法,进行合理的统计工作。
工业经济效益的统计应当紧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注重效率和科学性,推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除此之外,政府也可以通过对工业经济效益的统计,推进成本降低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落实,促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工业经济效益统计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实践应用可以为企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统计过程中要遵循科学、合理、公正的原则,尽可能地减少误差和主观性,以求真、实、准确地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服务经济发展大局。
多元论文我国工业经济效益作因子分析文档

对我国工业经济效益作因子分析摘要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2010中国工业经济效益第一个数据进行分析,试说明我国各地区国有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情况,以期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利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从多个与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相关的指标中筛选几个有代表性的指标,对我国各省(市)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因子分析法就是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相关阵或协方差阵),探求观测数据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假想变量来表示其基本的数据结构。
这几个假想变量能够反映原来众多变量的主要信息,在保证信息损失尽可能少的前提下,经线性变换对指标进行聚集,并舍弃一部分信息,从而使高维的指标数据得到最佳的简化,并可以根据因子得分对样本进行评价和分类。
原始变量是可观测的显在变量,而假想变量是不可观测的潜在变量,称为因子。
三、私营工业企业在各行业中经济效益的实证分析1.评价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为了科学而全面的评价我国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关键词:因子分析;工业企业ON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OUR COUNTRYINDUSTRY AS FACTOR ANALYSISABSTRACTThis paper uses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o our country 2010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 benefits to the first data analysis, tries to illustrate each area in our country state-owned industrial enterprise economic benefits. Using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of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using SPSS statistical analysis software, from a plurality of industrial business economic benefits related indicators in the screening of several representative inde x, on China's provinces or city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we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Two, factor analysi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method of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by studying the numerous variables between the internal dependencies ( correlation matrix or covariance matrix ), explore the observational data of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the use of a few hypothetical variables to represent its basic data structures. This several hypothetical variables can reflect the original variable information, to ensure the information loss as little as possible under the premise, through linear transform for index aggregation, and give a portion of the information, so that the high dimensional data to get the best simplified, and can according to the factor score for evalu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The original variables are observed in the variables, and the imaginary variable is unobserved latent variables, called factor. Three, the private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various industrie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1to evaluate the economic benefit index system for scientific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China economic benefits.Key words:factor analysis;industry enterprise目录1 问题提出.......................................... .. (1)2 因子分析............ ................ ................ ................... . (2)2.1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 . (2)2.2 因子分析的适用条件........... ....................... (2)2.3 主成分分析知识............... ....................... (2)2.4 系统聚类分析................................................................................ (3)2.5 因子分析.......................................................... .. (3)2.6 因子分析步骤 (4)2.61 数据标准化 (4)2.62 计算因子载荷阵 (4)3 模型求解 (5)3.1 主成分分析法 (5)3.2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对................................................................ . (8)参考文献...................................... .. (13)1 问题提出在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局势,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脚步加快,全国范围内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也日益明显,因此分析我国各地区的经济效益发展状况就显得十分必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经济效益评价的国内外综述
经济效益,通常是指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取得的有效成果相应的劳动占用和消耗的比较,简言之,即从事经济活动的投入与产出的比值。
其基本思想主要是投入产出法。
工业经济效益考核全面性,决定了其考核方法的综合性,主要是对经济效益的多项指标综合评价。
基本方法---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主观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综合指数法、效益——费用法、功效系数法;客观评价法主要包括:多元统计分析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嫡值法、因子分析法。
国外研究综述
(1)工业空间集聚体理论
早期较有影响力的主要有Hoover的效益分级理论,Perroux的生长级理论以及Isard的工业群落研究。
Hoover认为工业活动和城市的定位取决于三大要素:地方特有的自然资源基础;地方相对集聚分布的产业经济以及交通与通讯的成本。
工业空间集聚体的集聚效益可分为规模经济内部效益(internalretumstoSeale)、定为经济 (loealisationeeonomies)、城市化经济(urbanisationeconomics)。
规模经济内部效益是指单企业因为规模经营而产生的经济增长效益。
定位经济是指一个或多个工业企业集中分布而产生的集约化互助发展关系所带来的经济增长。
城市化经济从空间制度上更为扩大,是从城市产业经济区域划分聚类分析业经济发展角度,组织发展某一项获多项相对优势产业而形成的空间集聚效益。
(2) Patricial E.Beeson&Steven Husted(1989)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对美国各州1959-1972年的制造业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原因。
(3) Bell and Pavitt从熊彼特创新模式来考察现实经济中不同工业行业的创新类型,他以企业为基础,把产业分为供应商主导、规模密集、信息密集、科学为基础、专有供应商等5种创新模式,藉此通过技术变革的部门模式研究,来解释技术积累过程与产业发展的国家模式相联的两个重要特性之间的关系。
(4) Bauer(1990)使用美国航空业的数据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相对前沿的技术效率变化以及规模经济性改善等因素。
(5) Bannistter&Stolp(1995)研究了墨西哥不同区域的制造业效率,揭示了区域规模、城市经济与技术效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国内研究综述
近几年来,国内很多学者对工业经济经济效益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
(1)王应明,徐南荣发表的《用TOPSIS 法综合评价工业经济效益》中,描述了TOPSIS法的优点和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多目标决策分析中的TOPSIS 法来对各年的工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排序.该方法应用较为灵活和方便、对样本量和分析者均无任何特别要求。
TOPSIS法是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中常用的一种决策方法, 其优点是能对各决策方案进行排序比较, 用其来评价工业经济效益时可对各年度的综合经济效益进行排序。
(2)任保平, 洪银兴发表的《新型工业化中经济效益提高的途径:一种产业链视角的分析》中,经济效益的提高是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内涵, 而产业链的整合是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的关键。
从产业链视角来看, 我国传统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引进外资而形成的制造业的特征是:产业层次低, 缺乏核心技术, 附加值低, 形成了高产出、低效益的现象。
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 要提高工业经济效益, 就必须进行产业链整合, 为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产业链基础, 使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向产业利润的上游转化, 加快新型工业化的进程, 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3)周一星,杨齐发表的《中国城市工业经济效益的多因素分析》中,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发展方针和城市发展战略应该以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目标。
在探讨我国城市工业产出水平与城市规模的关系中发现: 随着城市规模的提高, 城市工业经济效益有上升的总趋势, 但城市的工业产出水平和城市规模之间只是一种相关性不强的弱旧关关系, 影响城市经济效益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这就进一步提出中国的城市工业经济效益在宏观上究竟受哪些因素影响的问题。
(4)宋晓杰在发表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与分析》中,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
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等十个经济效益指标进行了因子分析,并将这十个指标归结为盈利、销售、运营、发展等多个因子。
最后,根据每个因子得分情况将所有地区归为六类,进而做出综合评价。
(5)张二勋、姚静发表的《中国工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采用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方法,选择了反映地区工业企业平均规模、技术水平、投入产出效率以及所有制结构等7个经济指标,以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为地域单元,搜集整理了29个地域单元样本1996年的数据资料,建构了一个29x7维的数据表。
对中国的29个地域单元1996年人均工业产值和所有制结构状况进行分析。
文章把中国工业发展划分为5个类型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所有制结构对区域工业发展水平的影响。
文章最后用聚类法将工业发展按空间划分为五类,第1类:上海市和广东省;第2类是东部沿海省份;第3类是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第4类是内地中部和南部的大部分省区;第5类是内地的中西部偏远省份。
(6)马茜桦发表的《秩和比法在评价工业经济效益研究中的应用》中,秩和比法是系统工程中多目标决策分析中一种决策技术。
本文通过实例阐明了秩和比法在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中的具体应用, 并对秩和比法的编秩方法进行了改进, 同时引进权重系数, 从而使秩和比法的评价结论更为科学和合理。
认为秩利比法具有全面客观、科学合理、准确简便等特点, 是一种较好的综合评价方法, 在经济领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7)刘忠群、黄书权发表的《空间相互作用对中国地区工业集聚的影响分析》提出:工业部门是集聚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部门。
文章以中国1997一200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空间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对中国地区工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文章用各省1997一2003年的工业产值占该年份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衡量工业在一该地区的集聚水平,同时还有以下指标:①消费者购买力。
②固定资产投入③劳动力供给④人力资本存量⑤技术创新能力⑥交通区位⑦开放度⑧政府支持⑨行业规模,对中国地区工业水平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区工业集聚水平存在着明显的负向空间依赖性,除了传统影响因素之外,区域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显著影响工业的地区集聚。
(8)黄磺在发表的《中国工业绩效和工业趋动力的研究》中,运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于2002年和2004年出版的《工业发展报告2002.2003))和《工业
发展报告2004))。
以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基本构成单位,对各地区工业绩效和工业驱动力进行基准评价,构建中国各地区间的工业绩效和工业驱动力指标体系。
最后分析对比了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各地区的工业发展情况。
(9)刘靖宇、张宪平发表了《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测度与分解》,文章利用泰尔指数,对2005年的中国区域经济差距进行了测度和分解,将中国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大区域。
通过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整体变动情况,以及四大区域内部及四大区域间差距对总差距贡献率的变动情况,以期为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带来一些政策上的启示。
文章提出今后一段时间将是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最主要贡献力量,这将可以极大改善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整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