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变革文献综述
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献对比研究

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的文献综述【摘要】动态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企业的需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商业模和战略的动态变化成为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
而在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方面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如何,这是本文的关注重点。
本文从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纷繁复杂的研究框架中选取了现阶段更受关注的四点——管理者认知在战略中的作用、商业模式转型、战略转型的驱动因素以及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作为论述重点,对国内外的研究做出梳理【关键词】管理者认知商业模式战略转型多元化一.管理者认知在战略中的作用尚航标、李卫宁和蓝海林(2013)给管理认知做出了如下定义:管理认知是企业战略决策者在进行战略决策时所用到的一种知识结构。
管理认知通过提供信息搜寻功能、信息解释功能和行动逻辑功能来影响企业战略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绩效并决定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在过去的20年中,管理者和组织认知(MOC,managerial and organizational cognition)在战略管理研究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Walsh,1995;Huff,2005;杨迤等,2007;Kaplan,2011)。
SuchetaNadkarni and Pamelas.Barr(2008)将管理认知划分为注意焦点(attention focus)和环境—战略因果逻辑(environment-strategy casual logics)。
其中注意焦点是指高层管理者对他们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主观认知程度,这些认知受一个(或多个)领域的观念的支配,而忽视其他领域。
Daft and Weick (1984)认为关于环境与战略之间因果关系有两种不同的逻辑方式,一种是环境驱动模式(environment-driven)所代表的确定逻辑(deterministic logics),一种是解释驱动模式(interpretation-driven)所代表的前摄逻辑(proactive logics)。
商业模式变革文献综述

商业模式变文献综述1.商业模式的概念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各界的高度认可与重视。
众多企业在有效利用商业模式的情况下,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但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还是不够系统、完善。
一般定义: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
对于商业模式的真正含义,理论界没有形成统一的权威解释。
笔者将对商业模式的四个角度对其概念进行综述。
经济(盈利)角度:经济类的定义仅仅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的经济模式,其本质内涵为企业获取利润的逻辑。
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收入来源、定价方法、成本结构、最优产量等。
许多研究者都从这个角度对商业模式进行了概念界定和本质阐述。
Stewart 等 ( 2000 ) 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能够获得并且保持其收益流的逻辑陈述。
Rappa ( 2000 ) 则认为商业模式的最根本内涵是企业为了自我维持,也就是赚取利润而经营商业的方法,从而清楚地说明企业如何在价值链 ( 价值系统) 上进行定位,从而获取利润。
Hawkins ( 2001) 把商业模式看作是企业与其产品/ 服务之间的商务关系,一种构造各种成本和收入流的方式,通过创造收入来使企业得以生存。
Af uah 等 ( 2001 ) 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获取并使用资源,为顾客创造比竞争对手更多的价值以赚取利润的方法。
商业模式详细说明了企业目前的利润获取方式、未来的长期获利规划,以及能够持续优于竞争对手和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
运营角度:运营类定义把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的运营结构,重点在于说明企业通过何种内部流程和基本构造设计来创造价值。
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产品/ 服务的交付方式、管理流程、资源流、知识管理和后勤流等。
互联网时代电商平台商业模式创新文献综述

26互联网时代电商平台商业模式创新文献综述杨心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摘要: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创新的研究已成为近几年财务金融、市场营销、公司治理等方面热点,研究主要体现在商业模式创新的种类与对财务的绩效影响方面,这些问题的研究仍有待深入。
本文认为,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创新需要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与商业模式的要素进行分析。
电商平台在互联网时代如何防范创新的商业模式对财务绩效带来的风险,如何应对风险将成为电商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的最新方向。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财务绩效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0968.2022.01.0071 引言“互联网”引领了经济发展的新风向,改变了经济运行的轨迹,传统“蜗行牛步”的信息传输速度已被“逐电追风”的“互联网速度”所取代。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典型的技术驱动型时代,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掌握互联网时代发展规律,顺应潮流,迎接未来挑战的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互联网的出现也催生了大量的创新,这些创新既有技术上的创新,更有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加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交通受阻,导致电商平台原本所采用的商业模式难以满足当前时代发展的最基本需求,使得商业模式的创新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电商平台的商业模式属于较新的领域,难免在研究方法与方向上存在盲点与不足。
为此,本文通过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与商业模式内容,梳理近期国内学者的文献,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理清电商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类型,把握目前的研究进程,凝练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希望能对电商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有所帮助。
2 互联网时代推动电商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特征2.1 数据获取的便捷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用户获取数据与信息不再“遥不可及”,大数据检索的网站与电子化APP中皆可迅速准确获取所需数据与信息。
商业模式创新_国外文献综述及分析框架构建

2011/04总第408期商业研究COMMERCIAL RESEARCH文章编号:1001-148X (2011)04-0084-06商业模式创新:国外文献综述及分析框架构建项国鹏1,周鹏杰2(1.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杭州310035;2.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杭州310018)摘要:商业模式创新是商业模式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从国外学者对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文献看,这一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但大都缺乏后续研究支持。
应从商业模式创新动力、商业模式创新途径、商业模式创新实施、商业模式创新阻力等几个方面对商业模式创新研究进行总结,据此提出商业模式创新的初步分析框架。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动力;创新途径;创新实施;创新阻力中图分类号:F272.3文献标识码:A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Theoretical Review and Construction of Analytic FrameworkXIANG Guo -peng 1,ZHOU Peng -jie 2(1.Center for Studies of Modern Business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35,China ;2.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China )Abstract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BMI )is a hot issue in the field of business model research.From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f foreign scholars ,we can see that they have gotten many important results ,but most of them lack following -up research support.We should sum up BMI from some aspects like the forces of BMI ,the approaches of BMI ,the imple-mentation of BMI and the resistance of BMI ,on this basis ,to put forward a preliminary analysis framework of BMI.Key words :business model ;forces of BMI ;approaches of BMI ;implementation of BMI ;resistance of BMI收稿日期:2010-10-29作者简介:项国鹏(1975-),男,浙江富阳人,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周鹏杰(1986-),男,河南安阳人,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
电子商务文献综述

电子商务文献综述电子商务(E-commerce)指的是通过以互联网为平台,利用电子设备进行商务活动的一种商业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商业模式、市场格局以及消费者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将从电子商务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电子商务的定义及分类电子商务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电子、数字化方式完成商务活动的过程。
它涵盖了电子支付、在线购物、在线拍卖、电子票务等多种商务形式。
电子商务可分为B2C、B2B、C2C、C2B等多种类型。
B2C(Business to Consumer)是指企业与个人之间进行的在线交易。
这种模式下,企业通过网站或电商平台向消费者销售商品或服务,如淘宝、天猫等。
B2B(Business to Business)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
这种模式下,企业通过自己的网站或电商平台,为其他企业提供商品或服务,如阿里巴巴等。
C2C(Consumer to Consumer)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的在线交易。
这种模式下,个人之间通过电商平台进行二手交易或个体经营活动,如闲鱼、京东二手等。
C2B(Consumer to Business)是指个人向企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电子商务模式。
这种模式下,个人通过网上平台向企业提供内容创作、设计等服务,如携程旅游、美团外卖等。
二、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电子商务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
最早的电子商务交易是通过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进行的,主要用于企业间的数据传输和订单处理。
1995年,亚马逊成立,标志着电子商务进入了以消费者为导向的阶段。
此后,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电子支付、电子商城、电商平台等相继兴起。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电子商务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
三、电子商务的影响1. 商业模式的变革:电子商务打破了传统实体商店的局限,使得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面向全球市场,降低运营成本。
【新零售企业的发展策略国内外文献综述2200字】

新零售企业的发展策略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文献综述国外学者皮拉·金认为互动数字技术的状态正在迅速发展,并极大地改变了客户的购物方式。
这一趋势加剧了对研究时尚零售中采用的最新交互式数字技术工具的需求。
作为回应,她的目的是研究时尚零售商在在线和离线零售形式中采用新的交互式数字技术,包括新的混合环境,以及其在提供新的体验质量方面的结果,这些质量有助于与客户互动。
她首先回顾文献,然后提出研究问题。
接下来是对这些命题的探索性证实,这些命题来自案例研究的结果,这些案例研究研究了六家领先的时尚零售商实施的新互动数字技术。
在实体到点击,点击到实体零售中实施的各种数字技术工具为客户提供了各种体验品质,使他们能够共同创造产品,参与情感驱动的耸人听闻和个性化的购物体验以及虚拟无缝购物,所有这些都源于为提高客户参与度而实施的交互式数字技术。
原创性/价值这项研究考察了互动数字技术在上述时尚零售环境中的实施情况。
本文通过采用以客户为中心的视角并评估技术为顾客在购物中的互动质量提供的优势做出了原创性贡献,这与传统的以公司为中心的视角不同,后者将技术视为创新零售商运营的一种方式。
国外企业家伊恩·芒特讲述了乔希·科恩从一个垂死的家庭坚果店如何演变成一个蓬勃发展的网络零销商的历程以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式。
朱国安的文献认为在数字营销模式的背景下,传统零售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营销的竞争优势正在消失。
因此,他在数字营销模式的基础上,对零售精准营销策略进行了全面探索和分析。
首先简要分析了中国零售业发展过程中的困境,详细规划了零售行业精准营销的实施措施,最后从营销中的客户细分、市场篮定位和针对性客户营销三个方面,通过实际的精准营销应用,分析了数字营销模式下的零售精准营销策略。
贝克·诺伯特和大卫·瑞格尔认为商业专家热情地预测了一个无缝的零售世界,客户可以随时随地跨渠道购物。
这种类型的多渠道零售通常被称为全渠道零售。
电商行业发展文献资料

电商行业发展文献资料电商行业发展文献资料一、引言电子商务(Ecommerce)是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电商行业逐渐成为各国经济的新引擎,促进了国际贸易的繁荣和创新的进步。
本文将从全球电商行业发展趋势、电商的颠覆性影响、电商平台的战略规划以及电商行业面临的挑战进行文献综述和总结。
二、电商行业发展趋势1. 全球电商市场规模扩大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报告,全球电商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预计到2023年,全球电商交易额将达到30万亿美元。
亚太地区是全球电商市场最快增长的地区,其中中国的电商市场规模位居世界首位。
2. 移动电商的兴起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推动了移动电商的兴起。
通过手机应用和移动网页,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购物和支付。
移动电商已经成为电商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3. 社交电商的崛起社交电商是指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商品销售的商业模式。
社交电商结合了社交网络和电商平台的优势,通过社交分享和社交推荐来扩大销售渠道和提高销售效果。
4. 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境电商成为电商行业的一个重要方向。
消费者可以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购买国外商品,而企业可以通过跨境电商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全球化销售。
三、电商的颠覆性影响电商的发展对传统零售业产生了颠覆性影响。
以下几个方面是电商颠覆性影响的主要体现:1. 零售渠道变革传统零售业主要依靠实体店面进行销售,而电商通过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快速的购物方式。
电商平台的兴起使得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购买商品,覆盖范围更广,便利性更高。
2. 供应链重构电商的兴起使得供应链发生了重大变革。
传统供应链主要以批发商、经销商、零售商为核心,而电商直接连接了消费者和生产商,大大缩短了供应链环节,提高了商品流通效率。
3. 商业模式创新电商行业通过引入新的商业模式,如C2C、B2C、O2O等,极大地丰富了消费者的购物选择。
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商平台进行二手交易、个人商店经营、在线购物等多种购物方式,满足了不同消费需求。
数字出版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数字出版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字出版成为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
数字出版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阅读习惯,也对传统出版产业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综述数字出版相关文献,从技术、商业模式和市场等多个角度探讨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1. 技术方面数字出版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例如数字化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
Baker(2010)研究了数字化技术在数字出版中的应用,指出它能够提高出版效率和降低成本,并且为读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对数字出版的发展也起到了关键作用,Shih(2012)研究了云计算技术在数字出版中的应用前景,强调了云计算技术在降低传统出版商门槛和开发数字出版新模式方面的重要作用。
2. 商业模式方面数字出版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如自助出版、订阅制和数字化图书馆等。
自助出版是数字出版中的一种新模式,作者可以直接将作品发布到数字平台上(Jenkins,2006)。
订阅制是数字出版的另一种商业模式,Napoli(2011)研究了订阅制在数字出版中的应用,强调了它对出版商收入稳定和用户获得稳定资源的重要性。
数字化图书馆是数字出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数字化技术和网络平台为读者提供了便捷的阅读途径(Besser,1997)。
3. 市场方面数字出版对出版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
数字化的出版物可以迅速传播和获取,扩大了读者的范围和市场规模(Lepore,2014)。
数字出版的兴起改变了传统出版商的市场地位,同时也促进了自助出版等新兴出版模式的发展(Dawson,2007)。
市场的变化将进一步推动数字出版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形成一个更加开放和多元的出版生态系统。
综上所述,数字出版在技术、商业模式和市场等方面都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新兴商业模式的出现以及市场的变化,都为数字出版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阅读习惯的转变,数字出版领域仍将面临着更多的变革和创新,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和多元化的文化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模式变文献综述1.商业模式的概念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各界的高度认可与重视。
众多企业在有效利用商业模式的情况下,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但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还是不够系统、完善。
一般定义: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
对于商业模式的真正含义,理论界没有形成统一的权威解释。
笔者将对商业模式的四个角度对其概念进行综述。
经济(盈利)角度:经济类的定义仅仅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的经济模式,其本质内涵为企业获取利润的逻辑。
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收入来源、定价方法、成本结构、最优产量等。
许多研究者都从这个角度对商业模式进行了概念界定和本质阐述。
Stewart 等 ( 2000 ) 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能够获得并且保持其收益流的逻辑陈述。
Rappa ( 2000 ) 则认为商业模式的最根本内涵是企业为了自我维持,也就是赚取利润而经营商业的方法,从而清楚地说明企业如何在价值链 ( 价值系统) 上进行定位,从而获取利润。
Hawkins ( 2001) 把商业模式看作是企业与其产品/ 服务之间的商务关系,一种构造各种成本和收入流的方式,通过创造收入来使企业得以生存。
Af uah 等 ( 2001 ) 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获取并使用资源,为顾客创造比竞争对手更多的价值以赚取利润的方法。
商业模式详细说明了企业目前的利润获取方式、未来的长期获利规划,以及能够持续优于竞争对手和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
运营角度:运营类定义把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的运营结构,重点在于说明企业通过何种内部流程和基本构造设计来创造价值。
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产品/ 服务的交付方式、管理流程、资源流、知识管理和后勤流等。
也有许多研究者从这个角度对商业模式进行了概念界定和本质阐述。
Timmers 将商业模式定义为表示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架构,内容包含对不同商业参与主体(business actors) 及其作用、潜在利益和获利来源的描述。
Mahadevan 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与商业伙伴及买方之间价值流(value stream) 、收入流(revenuestream) 和物流(logistic stream) 的特定组合。
Applegate 把商业模式说成是对复杂商业现实的简化。
通过这种简化,商业模式可用来分析商业活动的结构、结构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商业活动响应现实世界的方式。
Amit 等把商业模式看作是一种利用商业机会创造价值的交易内容、结构和治理架构。
他们描述了由公司、供应商、候补者和客户组成的网络运作方式。
战略角度:战略类定义把商业模式描述为对不同企业战略方向的总体考察,涉及市场主张、组织行为、增长机会、竞争优势和可持续性等。
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利益相关者识别、价值创造、差异化、愿景、价值、网络和联盟等。
目前来看,国外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大部分属于这个范畴。
KMLab 顾问公司(2000) 将商业模式定义为关于企业如何在市场上创造价值的描述,内容包括企业的产品、服务、形象与配销的特定组合,还包括用以完成工作的人员与作业基础建设的基本组织。
Linder 等(2000) 认为商业模式是组织或者商业系统创造价值的逻辑。
Weill 等(2001) 把商业模式定义为对企业的顾客、合作伙伴与供货商间关系与角色的描述,目的在于辨认主要产品、信息和资金的流向以及参与主体能获得的主要利益。
DubossonOTorbay 等(2002) 认为,商业模式是对企业及其伙伴网络为获得可持续的收入流,创造目标顾客群体架构、营销、传递价值和关系资本的描述。
整合角度:整合角度定义把商业模式说成是对企业商业系统如何很好运行的本质描述,是对企业经济模式、运营结构和战略方向的整合和提升。
采取整合类定义的研究者认为,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必须是独一无二和无法模仿的。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超越过去那种对商业模式的简单认识。
商业模式不应当仅仅是对企业经济模式和运营结构的简单描述,也不应该是企业不同战略的简单加总,而是要超越这些孤立和片面的描述,从整体上和经济逻辑、运营结构与战略方向三者之间的协同关系上说明企业商业系统运行的本质。
国外研究者已经尝试从这个视角来探讨商业模式。
Morris 等(2003) 在考察众多商业模式定义的基础上,给商业模式下了一个整合定义:商业模式是一种简单的陈述,旨在说明企业如何对战略方向、运营结构和经济逻辑等方面一系列具有内部关联性的变量进行定位和整合,以便在特定的市场上建立竞争优势。
Osterwalder 等(2005) 在对众多概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并在去除了一些他认为不应包括在内的因素以后指出,商业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许多构成要素及其关系之上、用来说明特定企业商业逻辑的概念性工具,商业模式可用来说明企业如何通过创造顾客价值、建立内部结构,以及与伙伴形成网络关系来开拓市场、传递价值、创造关系资本、获得利润并维持现金流。
国内学者,罗珉、曾涛和周思伟(2005)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供应链伙伴、员工、股东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商业模式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①任何组织的商业模式都隐含有一个假设成立的前提条件,如经营环境的延续性,市场和需求属性在某个时期的相对稳定性以及竞争态势等等,这些条件构成了商业模式存在的合理性。
②商业模式是一个结构或体系,包括组织内部结构和组织与外界要素的关系结构这些结构的各组成部分存在内在联系,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模式的各种运动。
③商业模式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创新或变革,是使组织能够获得长期优势的制度结构的连续体。
袁新龙和吴清烈(2005)认为,商业模式可以概括为一个系统,它由不同部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及其互动机制组成。
它是指企业能为客户提供价值,同时企业和其他参与者又能分享利益的有机体系;它包括产品及服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结构,包括对不同商业参与者及其角色的描述,还包括不同商业参与者收益及其分配的划分。
综上所述,商业模式的内涵非常广泛,但结合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商业模式涉及到一系列的运营活动。
第二、商业模式核心内容是客户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获取。
第三、商业模式描述的是构成要素之间的一个架构。
从整个理论的研究重点可以看出,商业模式内涵,由初期从企业自身出发关注产品、营销、利润和流程,逐渐转向关注价值提供乃至市场细分市、目标价值主张等。
2、商业模式变革相关研究在任何行业中,竞争不断加剧是长期的趋势,再加上追随者的不断跟进模仿,企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所以企业需要对自身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变革,而对自身商业模式是变革的重点,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
笔者对相关文献的整合,商业模式的变革分为6种不同视角。
在战略规划视角的研究者(WÊlfle,2000; Knecht 等,2002;Leem 等,2005) 看来,商业模式对于企业与战略有着类似的功能,因此也可以采用类似于战略规划的方法进行商业模式变革。
Knecht 等(2002)认为,企业在实施商业模式变革时必须重点考虑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应当为顾客创造什么价值;二是企业应当如何实现这些价值。
商业模式变革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应当包括四个步骤:一是环境分析,即分析外部因素的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二是组织现状分析,确定企业的核心能力;三是价值提升,即进行商业模式设计,描述组织角色;四是实施变革,即从旧的商业模式转变为新的商业模式。
另外,WÊ lfle (2000) 还将SWOT 分析引入商业模式变革研究,作为分析外部环境和组织现状的工具。
笔者认为,这种研究视角的优点在于比较简单、明了,较容易被企业接受使用。
但是,其缺点在于这种商业模式变革方法基于对企业未来环境的预测。
在许多行业中,企业面临的是一个不连续变化的外部环境,如果采取这种方法进行商业模式变革,那么就会影响商业模式变革的动态性和适应性。
在层层递进视角的研究者(Morris 等,2003) 看来,商业模式变革就是企业逐步深化对自身的商业逻辑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和调整自己的商业模式。
具体而言,商业模式变革就是从基础层(foundation level) 商业模式向专有层(proprietary level) 商业模式和规则层( rules level) 商业模式逐步递进的过程。
基础层商业模式是指企业创造价值的基本逻辑,主要回答产品、市场、能力、战略、经济逻辑、目标等方面的问题。
专有层商业模式主要是指企业根据创造价值的基本逻辑来确定应当实施的战略。
基础层商业模式可能很容易被模仿,但专有层商业模式因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很难被模仿。
规则层商业模式主要是指企业一系列的运作规则,以保证基础层商业模式和专有层商业模式能够在企业的战略行动中得到反映,是商业模式变革的直接作用因素笔者认为,这种研究视角的优点在于从人的认识过程来考察商业模式变革,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但缺点在于没有进一步讨论从基础层商业模式向专有层商业模式和规则层商业模式递进的方式,因此对企业来讲,更多是一种思路启发,而缺乏具体指导意义。
知识管理视角的研究者(Malhot ra,2000; Pet rovic等,2001;Osterwalder,2004) 认为,商业模式的功能就是帮助企业显现、确定、分析、储存和传播关于价值创造逻辑方面的知识,因此商业模式变革也可以看作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
Osterwalder (2004) 认为,企业商业模式变革可以分三步走:一是对商业模式进行显化,并对商业模式的不同部分进行描述,即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二是对商业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形成新的商业创意,即将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三是对商业创意进行整合,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即将隐性知识再转化为显性知识。
企业在商业模式变革中应当积极采用各种信息管理工具,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人的作用。
商业模式变革与改变管理者心智模式(mental model) 的能力有关,因此有必要将双环学习(doubleOloop learning) 引入心智模式,通过整体、广泛、长期和动态的观察来重新设计商业模式。
笔者认为,这种研究视角的优点在于充分强调了商业模式变革中人的因素和企业家精神的作用,使商业模式变革研究与创业理论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而缺点在于泛化了商业模式变革研究,使之与企业战略变革和其他管理活动混为一谈,因此对企业实践活动的指导性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