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生态系统与其稳定性

合集下载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清单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清单

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范围: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

3、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构成。

4、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5、生态系统的类型①自然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②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为第四营养级。

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

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逆转,且具有单向性。

2、食物网:食物网是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在食物网中,同一生物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以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①输入: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②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③转化:光能 有机物中化学能 热能(如蚯蚓、蜣螂、秃鹰等)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分(必要)④散失:途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形式:热能2、流经某营养级的能量输入和输出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3、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意义:①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能量利用率;②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生态系统与其稳定性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生态系统与其稳定性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最活跃的 物质循环中 成分 的关键成分
联系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
“桥梁”,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以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
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生态系统与其稳定性高三生物一轮复 习
【特例与误区分析】
误区类型
特例
细菌都是分解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
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是自养型,属于生产者; 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腐生细菌和霉菌属于 分解者
菇、白蚁、蠕虫、蜘蛛和老鼠均以这棵朽木为生。这些生
物构成了一个
B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结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与其稳定性高三生物一轮复 习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比较 项目
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组成 内容
阳光、热能、空 气、水分、无机 盐等
①绿色植物 ②化能自养型微生物 (如硝化细菌), ③光合细菌和蓝藻
绝大多数动物和寄 营腐生生活的微 生生活和共生生活 生物及腐食性的 的各种生物(如菟 动物(如蚯蚓、蜣 丝子、大豆根瘤菌) 螂)
作用
为生物提供物质 和能量,是生物 群落赖以生存和 发展的基础
秃鹫、蚯蚓、蜣螂、原生动物等以动植物残 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生产者都是绿色植 蓝藻、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

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
植物都是生产者
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营自养生活的生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营腐 生生活的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腐生生物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1)信息的种类(根据生态系统中传递信息的载体不同分)①物理信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动植物的形态、体色等。

来源:无机环境或生物本身联系生活:短日照植物黄麻(开花需要短日照),黄麻是为了收获茎秆剥取纤维用于纺织麻袋,若将黄麻北移到山东种植,开花会推迟或不开花,产量提高。

(我国位于北半球,越往北每天日照时间越长)②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动植物体内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具有挥发性)——信息素,如植物有机酸、生物碱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性外激素等。

注意:无机环境可发出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如一些营养物质发出的化学信息(如臭味吸引蜣螂)③行为信息:动物通过特殊表现或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体现为行为信息。

如蜜蜂跳舞、鸟类的“求偶炫耀”、乌贼喷墨等。

【重在行为、较特殊】(2)信息的来源:生物或无机环境(3)信息的方向: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也有单向,并且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4)信息的范围:种群内部个体和个体之间,种群和种群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即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区别:生存斗争类型→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类型→不同种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注意:多细胞生物体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是个体内的信息传递,不属于生态系统功能中的信息传递】归纳:信息可在哪些层次进行传递?细胞内部各部分之间、个体的细胞与细胞、种群内的个体与个体、不同种群之间、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延伸:①生态系统中各种信息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②所有的信息最终都是经由基因和酶的作用,并以激素和神经系统为中介在生物中体现出来的③信息传递的过程:信源(信息产生)→信道(信息传递)→信宿(信息接收),阻碍其中任一环节均不能实现信息传递④判断生态系统信息类型的方法(1)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的感觉器官,如皮肤、耳朵、眼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等感受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

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专题8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专题8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444314专题8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生产者:通过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中组成成分消费者:加快物质循环、植物的传粉、种子的传播结构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营养结构(、)生态系统进行、的渠道功能:【真题演练】1、“葛(葛藤)之覃兮,施与中谷(山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节选自《诗经·葛覃》)。

诗句中描写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A.黄鸟种群 B.生物群落C.自然生态系统 D.农业生态系统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3、辽宁省盘锦市的蛤蜊岗是由河流入海冲积而成的具有潮间带特征的水下钱滩,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滩涂贝类的重要产地之一,其中的底栖动物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科研人员利用样方法对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底栖动物主要包括滤食性的双壳类、碎屑食性的多毛类和肉食性的虾蟹类等。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本次调查的采样地点应选择底栖动物集中分布的区域B.底栖动物中既有消费者,又有分解者C.蛤蜊岗所有的底栖动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D.蛤蜊岗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基石)二、能量流动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和的过程2、过程3、特点①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在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

②易错点1、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在一段较长时期内没有能量(太阳能或化学能)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一轮复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轮复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2)逐级递减 原因:①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包括未被下一营养级 生物利用的部分。
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4. 能量传递效率
本营养级的同化量
1)公式:传递效率=
未利用 (t·km-2·y-1)
分解者分解 (t·km-2·y-1)
呼吸量 (t·km-2·y-1)

1.42
0.42
0.19
0.81


15.00
11.94
39.31

3 825.37
1 986.70
547.00
1 224.00

23 804.42
3 252.00
2 877.00
13 850.05
A.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为23 804.42 t·km-2·y-1
B.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16%
C
C.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66.25 t·km-2·y-1
D.该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该生态系统的正
常功能
6.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营养结构,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

散失 —
形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过程:自身呼吸作用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等。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一营养级
1.各营养级能量流动
关注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 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粪便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之 间的关系
第二营养级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能量模型图的拆分

高三一轮复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共86页文档

高三一轮复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共86页文档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86
高三一轮复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高三 一轮复习 课件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三  一轮复习  课件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
(1)呼吸作用中热能散失 (2)生产者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消耗 (3)残枝败叶带走的能量 (4)储存于植物体中的有机物的能量。(有 可能被初级消费者吃掉)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摄入”和“同化” 如何理解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上一个营养级未散失的能量是否能全部传 递到下一个营养级?为什么?
•捕食不彻底:当动物体在捕食猎物时,由于相 互之间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捕食者能够捕食到 猎物,但不可能将其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捕食。 •摄食不彻底:当动物捕食成功后,在取食对方 时,也不可能将对方的所有有机物全部吃下。 •消化不彻底:当动物将食物摄取到消化道中之 后,也不可能将其中的全部营养都能吸收。

食物链
蝗虫 青蛙 蛇 老鹰
例: 绿色植物 第一营养级 ② 食物链
第二营养级 (初级消费者) 兔
绿色植物
昆虫
食虫鸟

老鹰
青蛙 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 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输入 传递 转化 散失
流入生态系统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转移方向:
(1)呼吸作用散失
(2)残枝败叶带走的能量 (3)储存于植物体中的有机物的能量。(有 可能被初级消费者吃掉)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食物链;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②分解者有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如何解决“温室效应” ?
1、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提高能效。
2、开发新的洁净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3、大面积植树造林,降低空气中CO2含量。
比较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互关系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 一、生态系统定义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件(新教材人教版苏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件(新教材人教版苏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我国引入紫茎泽兰的专食性天敌——泽兰实蝇来防治紫茎泽兰。泽兰 实蝇也是一种外来生物,对这种方法,你怎么看? 提示 引入泽兰实蝇,通过天敌的制约可以达到控制紫茎泽兰疯长蔓延 的效果。但泽兰实蝇也是一种外来生物,也有可能在引入地造成生物入 侵,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所以引入泽兰实蝇一定要谨慎,并做好严密 监控、适时防治等工作。

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
1.(2021·湖南,4)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 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食草动物进入早期,其种群数量增长大致
呈“J”形曲线
√B.图中点a的纵坐标值代表食草动物的环境容
纳量 C.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与植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D.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拓展 提升科学思维
1.为保证生态缸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使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生态 系统稳定,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角度思考,生态缸中必须具备哪些成分? 提示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 2.为什么生态缸要留有约1/5的空间? 提示 储备一定量的空气供生态缸中各种生物呼吸作用利用。 3.衡量生态缸稳定性时,可通过什么来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提示 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
农田生态系统中需要施加氮肥,不是因为氮元素不能循环,而是因为 农田生态系统中氮元素的输出大于输入,B错误;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C正确;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平衡的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保 持相对稳定,D错误。
2.(2023·江苏南通高三期末)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历史上曾是树木葱 茏的皇家猎苑,后来由于人类的活动退化为荒原。1962年林业部在塞罕 坝组建林场,对塞罕坝进行了生态修复。起初他们种植了单一的人工林, 结果出现了严重的病虫害,后来不断探索实践,用了50多年的时间才把 昔日荒凉的塞罕坝魔法般地变成“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 的海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