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物理总复习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课后练习(6)
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10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讲)(含解析)

专题10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会分析实际问题.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会区分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意义(1)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3.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2)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误区提醒 1.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误认为惯性消失了.2.速度越大,误认为惯性越大.3.误认为惯性和惯性定律是一回事.二、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个物体施加了力.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与应用1.明确了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惯性,即物体总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2.揭示了力的本质牛顿第一定律对力的本质进行了定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3.揭示了不受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实际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物体受外力但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其运动效果跟不受外力作用时相同,物体都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重点归纳★1、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1)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的大小无关.(2)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则反映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几点说明(1)明确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所具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即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2)揭示力的本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理想化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的状态,而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形是不存在的.在实际情况中,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零,与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表现是相同的.3、用惯性解释运动现象的思路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与惯性相关的运动现象,如人乘车时的前倾后仰、跑步时的跌跟头、用铁锤钉钉子等,运用惯性知识解释这些现象的思路是:(1)明确要研究的是哪个物体或物体的哪一部分,它原来处于什么运动状态.(2)确定外力作用在此物体的什么位置,物体在此位置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由于惯性的原因,物体上没受力的部分保持原运动状态.(4)物体的不同部分运动状态不同,引起了惯性现象的出现.(5)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①物体的惯性总是以保持“原状”或反抗“改变”两种形式表现出来.②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典型案例★(多选)关于惯性的大小,下列说法哪个是不对的:()A.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在阻力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大的不容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B.上面两个物体既然质量相同,那么惯性就一定相同;C.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比维持这个物体做匀速运动所需的力大,所以静止的物体惯性大;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答案】ACD2【名师点睛】此题是考查对惯性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物体的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其他都无关.而经常出错的是认为惯性与物体的速度有关。
高考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网络:第1单元 牛顿运动三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内容):(1)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用力来维持(2)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即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改变,必须施加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力的概念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t v a ∆∆=,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不能说“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速度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惯性的概念惯性: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应注意以下三点:(1)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跟物体的受力无关,跟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则惯性大,其运动状态难以改变(3)外力作用于物体上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但不能认为克服了物体的惯性3.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理想化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
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 =0时的特例。
4、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
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即通过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
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例1】在一艘匀速向北行驶的轮船甲板上,一运动员做立定跳远,若向各个方向都用相同的力,则 ( )A .向北跳最远B .向南跳最远C .向东向西跳一样远,但没有向南跳远D .无论向哪个方向都一样远【例2】某人用力推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使小车开始运动,此后改用较小的力就可以维持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 )A .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B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C .力是使物体速度发生改变的原因D .力是使物体惯性改变的原因【例3】如图中的甲图所示,重球系于线DC下端,重球下再系一根同样的线BA,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线的A端慢慢增加拉力,结果CD线拉断B.在线的A端慢慢增加拉力,结果AB线拉断C.在线的A端突然猛力一拉,结果AB线拉断D.在线的A端突然猛力一拉,结果CD线拉断二、牛顿第三定律(12个字——等值、反向、共线同时、同性、两体、)1.区分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共同点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讲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课时作业

第一讲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A组·基础题]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牛顿第一定律只是反映惯性大小的,因此也叫惯性定律C.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因此,物体在不受力时才有惯性D.牛顿第一定律既揭示了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原因,又揭示了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解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故选项C错;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选项A错;牛顿第一定律还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选项D正确;牛顿第一定律并不能反映物体惯性的大小,故选项B错.答案:D2.(2017·山东枣庄八中期中)在“鸟巢欢乐冰雪季"期间,花样滑冰中的男运动员托举着女运动员一起滑行,对于此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男运动员稳稳地托举着女运动员一起滑行,所以男运动员对女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女运动员受到的重力B.男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和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女运动员对男运动员的压力与冰面对男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男运动员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解析:男运动员稳稳地托举着女运动员一起滑行,在水平面内运动,竖直方向没有加速度,所以男运动员对女运动员的支持力等于女运动员受到的重力,故A错误.男运动员除了受到重力、冰面对他的支持力外,还受到女运动员对他的压力,三个力平衡,故B错误.女运动员对男运动员的压力与男运动员对女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C错误.男运动员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D正确.答案:D3.如图所示,物块P与木板Q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木板Q对物块P的支持力的反作用力是( )A.物块P受到的重力B.地面对木板Q的弹力C.物块P对木板Q的压力D.地球对木板Q的吸引力解析: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Q对P的支持力的反作用力是P对Q的压力,选项C正确.答案:C4.(2017·江西上饶横峰中学月考)有人设计了一种交通工具,在平板车上装了一个电风扇,风扇运转时吹出的风全部打到竖直固定在小车中间的风帆上,靠风帆受力而向前运动,如图所示.对于这种设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动B.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种设计不能使小车运动C.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动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解析:风扇向前吹出风时,风扇也受到风给的反作用力,方向向后,同时风给风帆一个向前的力;也就是说小车受到风帆给的一个向前的力,还有风扇给的一个向后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风帆和风扇都是小车的一部分,所以小车受到的合力为零,小车不能运动,所以可以通过牛顿第三定律来说明,故选B。
江苏启东2018届高考物理总复习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课后练习2

牛顿第三定律课后练习(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究竟哪一个力是作用力,哪一个力是反作用力是任意的2.在滑冰场上,甲、乙两小孩分别坐在滑冰板上,原来静止不动,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已知甲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这是由于( )A.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力小于乙推甲的力B.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时间小于乙推甲的时间C.在刚分开时,甲的初速度大于乙的初速度D.在分开后,甲的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的加速度的大小3.一辆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一个人用力水平推车,但车仍然静止,表明()A.推力越大,静摩擦力越小B.推力越大,静摩擦力越大,推力与静摩擦力平衡C.推力大小变化时,静摩擦力大小不变D.推力小于静摩擦力4.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探索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伽利略发现的规律有()A.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相互吸引力C.忽略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D.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5.机车A拉着车厢B向右行驶,用FAB和FBA分别表示A对B、B对A的作用力大小,用F阻表示行驶时B受到的阻力大小,则()A.当A拉着B匀速行驶时,F AB=F BA,F AB=F阻B.当A拉着B加速行驶时,F AB>F BA,F AB>F阻C.当A拉着B加速行驶时,F AB=F BA,F AB>F阻D.当A拉着B加速行驶时,F AB>F BA,F AB=F阻6.鸡蛋掉在石头上,鸡蛋碎了,关于鸡蛋和石头间的相互作用力,正确的说法是()A.石头对鸡蛋的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力B.石头对鸡蛋的力小于鸡蛋对石头的力C.石头对鸡蛋的力等于鸡蛋对石头的力D.无法确定7.“以卵击石”的结果是鸡蛋破碎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鸡蛋对石头的力小于石头对鸡蛋的力B.鸡蛋对石头的力与石头对鸡蛋的力大小相等C.鸡蛋对石头的力大于石头对鸡蛋的力D.鸡蛋对石头的力就是石头对鸡蛋的力8.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和书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和书受到的重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书受到的重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9.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是因为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B.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了过来,在这个过程中,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C.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当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时,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10.关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B.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C.它们大小不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D.它们大小不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参考答案:1.答案: D解析: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相互作用的一对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且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但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不一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选项A、B、C都是错误的,只有D正确.2.答案: C解析:作用力、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时间相等,故A、B错;对两小孩分开后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所以a=μg,因为两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故加速度相同,D错;分开后,甲、乙都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下,由2ax=v2,x甲>x乙,v甲>v乙,C对.3.答案: B解析:汽车在水平方向受推力和静摩擦力平衡,静摩擦力随推力的增大而增大,直到汽车开始运动为止.故B正确,A、C、D错误4.答案: AC解析: A、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发现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 正确.B.伽利略没有发现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相互吸引力的规律.故B错误.C.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发现了忽略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的规律.故C正确.D.伽利略没有发现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规律.故D错误5.答案: AC解析: F AB与F BA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无论是什么运动情况,总有F AB=F BA;加速时F AB >F阻。
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三章 1 第1节 牛顿第一、第三定律练习(含解析)

牛顿第一、第三定律1.(2018·4月浙江选考)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笛卡尔D.牛顿解析:选B.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说法,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如图所示,冰壶在冰面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很小,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我们可以说冰壶有较强的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这里所指的“本领”是冰壶的惯性,则惯性的大小取决于( )A.冰壶的速度B.冰壶的质量C.冰壶受到的推力D.冰壶受到的阻力解析:选B.一个物体惯性的大小,与其运动状态、受力情况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衡量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因素是质量,故B正确.3.(2019·绍兴检测)就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角度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这表明强弩的惯性减小了B.射出枪膛的子弹在运动相当长一段距离后连一件棉衣也穿不透,这表明它的惯性变小了C.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这会改变它的惯性D.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控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通过调控人和车的惯性达到转弯的目的解析:选C.“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是由于速度减小了,不是由于惯性减小了,弩的惯性没有发生变化,故A错误;惯性与运动时间无关,故B错误;摘下或加挂车厢,会使列车的质量减小或增大,惯性发生变化,故C正确;摩托车转弯时,身体稍微向里倾斜是改变其受力情况,惯性与力无关,故D错误.4.(2019·舟山高二月考)跳伞是一项勇敢者的游戏,如图所示,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对人的吸引力和人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B.人受到的重力和气流对人向上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对气流向下的力是同一个力D.人对气流向下的力和气流对人向上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解析:选D.地球对人的吸引力和人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人的重力和气流对人的作用力都作用在人上,不可能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对气流向下的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可能是同一个力,A、B、C错误;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人对气流向下的力和气流对人向上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正确.5.如图所示,用细线将A物体悬挂在顶板上,B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有一劲度系数为100 N/m的轻质弹簧,此时弹簧伸长了2 cm.已知A、B两物体的重力分别是3 N和5 N.则细线的拉力及B对地面的压力分别是( )A.8 N和0 N B.5 N和7 NC.5 N和3 N D.7 N和7 N解析:选C.对A由平衡条件得F T-G A-kx=0,解得F T=G A+kx=3 N+100×0.02 N=5 N,对B由平衡条件得kx+F N-G B=0,解得F N=G B-kx=5 N-100×0.02 N=3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B对地面的压力是3 N,故选项C正确.【课后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2019·湖州质检)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车系安全带可防止由于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B.子弹飞出枪膛后,因惯性受到向前的力而继续飞行C.飞机起飞时飞得越来越快,说明它的惯性越来越大D.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比光滑水平面上难推动,说明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惯性大答案:A2.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慢慢停止下来答案:A3.下列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B.物体相互作用时,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C.马能将车拉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D.鸡蛋碰石头时,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是相等的答案:D4.(2019·浙江十校联考)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时尚代步工具.当人驾驶平衡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车匀速行驶时,相对于平衡车上的人,是运动的B.平衡车的重力与地面对平衡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平衡车在加速过程中也是平衡的D.关闭电机,平衡车还会继续行驶一段路程是由于惯性解析:选D.本题考查了惯性、受力分析以及对一对平衡力的理解.以人为参考系,车是静止的,A错误;平衡车竖直方向还有人对其压力,所以B错误;平衡状态为物体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错误.5.如图所示,狗拉着雪橇在雪道上行驶,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 )A.若加速前进,狗拉雪橇的力大于雪橇拉狗的力B.若匀速前进,狗拉雪橇的力与雪橇拉狗的力平衡C.若减速前进,狗拉雪橇的力小于雪橇拉狗的力D.狗拉雪橇的力与雪橇拉狗的力大小始终相等解析:选D.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与运动状态无关,因作用对象不同,效果不能抵消,故不能平衡或求合力,则D项正确.6.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70.0 kg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 kg的建筑材料以0.5 m/s2的加速度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10 m/s2)( )A.510 N B.490 NC.890 N D.910 N解析:选B.设绳子对物体的拉力为F1则F1-mg=maF1=m(g+a)=210 N绳子对人的拉力F2=F1=210 N人处于静止,则地面对人的支持力F N=Mg-F2=490 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人对地面的压力F N′=F N=490 N,故B项正确.7.(2019·嘉兴月考)如图所示,滑板运动员沿水平地面向前滑行,在横杆前相对于滑板竖直向上起跳,人与滑板分离,分别从横杆的上、下通过,忽略人和滑板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则运动员( )A.起跳时脚对滑板的作用力斜向后B.在空中水平方向先加速后减速C.越过杆后落在滑板的后方D.越过杆后仍落在滑板上起跳的位置解析:选D.相对滑板竖直向上起跳时,脚对滑板的作用力竖直向下,选项A错误;分离后,由于惯性,滑板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员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越过杆后落在滑板上起跳的位置,选项B、C错误,选项D正确.8.一列以速度v匀速行驶的列车内有一水平桌面,桌面上的A处有一小球.若车厢内的旅客突然发现(俯视图)小球沿如图所示的虚线从A点运动到B点,则由此可以判断列车的运行情况是( )A.减速行驶,向北转弯B.减速行驶,向南转弯C.加速行驶,向南转弯D.加速行驶,向北转弯解析:选B.小球具有惯性,相对于列车向前运动,故列车在减速,相对于列车向北运动,故列车向南转弯,B正确.9.(2019·浙江联考)如图所示,一个楔形物体M放在固定的粗糙斜面上,M上表面水平且光滑,下表面粗糙,在其上表面上放一光滑小球m,楔形物体由静止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A.沿斜面方向的直线B.竖直向下的直线C.无规则的曲线D.抛物线解析:选B.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小球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均沿竖直方向,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状态不变,又因楔形物体由静止释放,故小球在水平方向上无运动,只沿竖直方向向下做直线运动.故B正确.10.(2019·浙江黄岩质检)如图所示是一种汽车安全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当汽车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摆锤竖直悬挂,锁棒水平,棘轮可以自由转动,安全带能被拉动.当汽车突然刹车时,摆锤由于惯性绕轴摆动,使得锁棒锁定棘轮的转动,安全带不能被拉动.若摆锤从图中实线位置摆到虚线位置,汽车的可能运动方向和运动状态是( )A.向左行驶、突然刹车B.向右行驶、突然刹车C.向左行驶、匀速直线运动D.向右行驶、匀速直线运动解析:选B.简化模型如图所示,当小球在虚线位置时,小球、车具有向左的加速度,车的运动情况可能为:向左加速行驶或向右减速行驶,A错误,B正确;当车匀速运动时,无论向哪个方向运动,小球均处于竖直位置不摆动,C、D错误.二、非选择题11.(2019·丽水质检)如图所示,在台秤上放半杯水,台秤的示数G′=50 N,另用挂在支架上的弹簧秤悬挂一边长a=10 cm的正方体金属块,金属块的密度ρ=3×103 kg/m3.当弹簧秤下的金属块平稳地浸入水中的深度b=4cm时,弹簧秤和台秤的示数分别为多少?(水的密度ρ水=103kg/m3,g取10m/s2)解析:由于金属块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弹簧秤的示数减小.浮力的反作用力作用于水,从而使台秤的示数增大.金属块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因金属块静止,根据受力平衡,有F T=G-F浮又因G=ρa3g=30 NF浮=ρ水gV排=ρ水ga2b=4 N故F T=30 N-4 N=26 N,即弹簧秤的示数为26 N台秤的示数由于浮力的反作用力增加了F′=4 N所以台秤的示数为F N=G′+F′=54 N.答案:26 N 54 N12.如图所示,物块的质量m=30 kg,细绳一端与物块相连,另一端绕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当质量为M=50 kg的人用T=100 N的力竖直向下拉绳子时,滑轮左侧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3°,物块在水平面上保持静止.(已知sin 53°=0.8,cos 53°=0.6,g取10 m/s2),求:(1)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2)物块对地面的弹力大小和摩擦力大小;(3)细绳对滑轮的压力大小和方向.解析:(1)人受重力、拉力和支持力,根据平衡条件,有:F N=Mg-T=500 N-100 N=400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 N′=-F N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400 N.(2)物块受力如图所示,设地面对物块的弹力大小为N,地面对物块的摩擦力大小为f,由共点力平衡条件,竖直方向上有:N+T sin 53°-mg=0代入数据得:N=220 N水平方向上有:f=T cos 53°=60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N′=-N,f′=-f物块对地面的弹力大小为220 N,摩擦力大小为60 N.(3)细绳对滑轮的压力等于两边绳子拉力的合力,即:F=(T cos 53°)2+(T+T sin 53°)2代入数据得:F=6010 N≈190 N方向:与竖直方向成18.5°斜向左下方.答案:(1)400 N (2)220 N 60 N(3)190 N 方向与竖直方向成18.5°,斜向左下方。
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10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练)(含解析)

专题10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1.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减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答案】A【名师点睛】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阻力越小则上升的高度越大,伽利略通过上述实验推理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会一直运动下去.要想分清哪些是可靠事实,哪些是科学推论要抓住其关键的特征,即是否是真实的客观存在,这一点至关重要,这也是本题不易判断之处;伽利略的结论并不是最终牛顿所得出的牛顿第一定律,因此,在确定最后一空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2.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越大的物体,它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B.同一物体运动时的惯性大于静止时的惯性C.“嫦娥一号”卫星在地球上的惯性与它绕月球飞行时的惯性相同(燃料消耗忽略不计)D.各种机床和发电机的底座做得很笨重,并用螺丝固定在地面上,目的是增大惯性.【答案】B【解析】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越大的物体,它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A正确;质量不变惯性不变,与运动状态无关,只与质量有关,故B错误;“嫦娥一号”卫星在地球上的惯性与它绕月球飞行时的惯性相同(燃料消耗忽略不计),因为质量不变,C正确;各种机床和发电机的底座做得很笨重,并用螺丝固定在地面上,目的是增大惯性,使其静止的状态不易改变,D正确。
【名师点睛】惯性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性质,它描述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不能和生活中的习惯等混在一起.解答此题要注意:一切物体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只有在受力将要改变运动状态时才体现出来。
2018届高考物理总复习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课后练习(8)

牛顿第三定律课后练习(8)1.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相互作用时,先有作用力而后才有反作用力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它们的合力为零C.弹力的反作用力一定是弹力。
D.马能将车拉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2.汽车拉着拖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能拉着拖车向前运动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拖车对汽车的拉力B.汽车先对拖车施加拉力,然后才产生拖车对汽车的拉力C.匀速前进时,汽车对拖车的拉力等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加速前进时,汽车向前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D.加速前进时,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地面对拖车的摩擦阻力;汽车加速是因为地面对汽车向前的作用力(牵引力)大于拖车对它的拉力3.弹簧拉着木块在竖直平面内匀速下降,弹簧拉木块的力与木块拉弹簧的力是()A.一对平衡力B.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C.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D.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4.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快速运动的物体难以静止,说明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是因为大人对小孩的拉力大于小孩对大人的拉力C.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体的重力和桌面受到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体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5.一小球用一细绳悬挂于天花板上,以下四种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所受的重力和细绳对它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小球对细绳的拉力就是小球所受的重力C.小球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地球上D.小球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细绳上6.在水平地面上有一人用水平力推箱子,但没有推动.其根本原因是()A.箱太重B.推力总小于摩擦力C.箱子所受摩擦力与推力相抵消D.推力总小于最大静摩擦力7.马拉车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2018届高考物理总复习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课后练习12

牛顿第一定律课后练习(1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在任何参考系下都成立C.牛顿第一定律可以通过实验证明D.牛顿第一定律涉及两个重要概念:力与惯性2.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说明了( )A.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静止B.要物体静止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运动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3.航天器正在远离星球的太空中航行,若航天器内的一个宇航员将一个铅球推向另一个宇航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铅球碰到宇航员后,宇航员不觉得痛B.铅球碰到宇航员后,会对宇航员造成伤害C.铅球推出后作匀速直线运动D.太空中宇航员拿着铅球不觉得费力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因此是不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的B.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C.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零时,它的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一定都发生改变D.蹦床运动员在空中的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5.卫星、飞船等宇宙空间飞行器,都是由火箭发射到太空的.下面关于飞船与火箭起飞的情形,叙述正确的是( )A.火箭尾部向下喷气,喷出的气体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上的推力B.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飞行的动力C.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空气,火箭虽然向下喷气,但也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D.飞船进入运行轨道之后,与地球之间不再存在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6.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仅在静止和匀速运动时才具有惯性B.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基础,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C.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惯性越大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7.下面是摘自上个世纪美国报纸上的一篇文章:阿波罗登月火箭在脱离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与在家中上小学的儿子汤姆通话.宇航员:“汤姆,我们现在已关闭了火箭上所有的发动机,正向月球飞去.”汤姆:“你们关闭了所有的发动机,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呢?”宇航员犹豫了半天,说:“我想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吧.”若不计天体对火箭的引力,由上述材料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汤姆问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D.宇航员答话的真实意思是火箭正在依靠惯性飞行8.在水平直线行驶的火车车厢内,如果你想判断火车是在做加速运动、匀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请说说你的设计方案(主要指出具体做法及判断依据)9.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不变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B.当物体速度为零时,所受的合外力必定为零C.当物体的运动轨迹发生弯曲时,一定有外力作用D.在空中匀速下落的降落伞,是因为受重力作用的缘故10.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惯性定律和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D.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参考答案:1.答案: AD解析:2.答案: C解析:3.答案: BCD4.答案: AD解析:不受力的实验只能是理想实验,是无任何实验误差的思维实验,严格来说“不受力”的条件真实实验不能满足,只能靠思维的逻辑推理去把握,故牛顿第一定律是不可以通过实验直接得以验证的,A正确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它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即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错误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零时,它的运动速度一定发生改变,可能是大小变化,也可能是方向变化,也可能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C错误蹦床运动员在空中的上升和下落过程中加速度向下,都处于失重状态,D正确所以选AD5.答案: AD解析:火箭升空时,其尾部向下喷气,火箭箭体与被喷出的气体是一对相互作用的物体,火箭向下喷气时,喷出的气体同时对火箭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即为火箭上升的推力,此动力并不是由周围的空气对火箭的反作用力提供的,因而与是否飞出大气层,是否在空气中飞行无关,因而B、C选项错误,A项正确;当飞船进入轨道后,飞船与地球之间依然存在着相互吸引力,即地球吸引飞船,飞船也吸引地球,这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D项正确6.答案: C.解析: A、一节物体在任何状态下均有惯性,故A错误;B.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出来的科学理论,而不能直接通过实验得出的,故B错误;C.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故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故C正确;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是因为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小,但质量不变,故惯性不变;故D错误;故选:C.7.答案: B解析: A、汤姆说:“你们关闭了所有推动机,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动火箭向前运动?”,想表达的真实意思是“火箭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故A正确.BCD、由题意知,宇航员说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动飞船向前运动,真实意思是根据伽利略的理论,“火箭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火箭正在依靠惯性飞行”,而不是伽俐略用力推动着火箭向前运动,故B错误,CD正确8.答案:用一细线系一重物悬挂在火车车厢的天花板上,观察重物与火车相对静止时细线的方向.若细线是竖直的说明是匀速;若细线向后偏,可知重物合力向前,具有向前的加速度,说明加速;若细线向前偏,可知重物合力向后,具有向后的加速度,说明减速.解析:设计方案如下:用一细线系一重物悬挂在火车车厢的天花板上,观察重物与火车相对静止时细线的方向.若细线是竖直的说明是匀速;若细线向后偏,可知重物合力向前,具有向前的加速度,说明加速;若细线向前偏,可知重物合力向后,具有向后的加速度,说明减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一定律课后练习(6)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静止
C.要物体静止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运动
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______.
3.“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观点的提出者是( )
A.亚里士多德 B.牛顿 C.伽利略 D.安培
4.物理学中有很多研究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首先采用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
B.如果电场线与等势面不垂直,那么电场强度就有一个沿着等势面的分量,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就要做功,这里用的逻辑方法是归纳法
C.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时可以用传感器连在计算机上直接显示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图像法
D.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以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在物体受力一定的情况下,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
5.重50N的物体受到10N水平向右拉力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当拉力突然撤去时,物体由于继续向前运动,此时它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N
6.最早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科学的研究,否定了亚里士多德错误论断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牛顿
C.开普勒
D.胡克
7.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若所受的一切外力都突然消失,则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该物体将()
A.立即静止B.改做匀速直线运动
C.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改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8.伽利略在研究工作中开科学实验之先河,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基础,下列关于伽利略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伽利略对理想斜面实验的研究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C.伽利略为了进一步通过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首先建立了描述运动所需要的概念,诸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等
D.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运用了逻辑推理、猜想和假说与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用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验证了小球的运动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9.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
10.下面的例子中可以用惯性定律来解释的是()
A.站在匀速前进的船上的人向上跳起后仍然落在船上原处
B.沿着任何方向抛出的石子,最后都落在地面上
C.飞机必须在飞到目标正上方之前投弹,才能击中目标
D.人从行驶的车上跳到地面很容易摔倒
参考答案:
1.答案: D
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使物体发生运动的原因,B、C错误.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将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A错误,D正确.
2.答案: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状态惯性定律
解析:
3.答案: A
4.答案: CD
解析:伽利略首先采用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选项A错误;如果电场线与等势面不垂直,那么电场强度就有一个沿着等势面的分量,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就要做功,这里用的逻辑方法是反证法,选项B错误;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时可以用传感器连在计算机上直接显示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图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以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在物体受力一定的情况下,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选项CD 正确。
5.答案:惯性;10
解析:(1)物体在水平面上匀速向右运动时,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都是40N.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F和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f,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大小为10N.
(2)撤去拉力后,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右运动.此时物体继续运动,物体还受地面的摩擦力,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不变,还是10N 6.答案: A
解析:伽利略最早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科学的研究,否定了亚里士多德错误论,故BCD错误,A正确.
7.答案: B
解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以前是运动的,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切外力消失,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A、C、D错误
8.答案: D
解析: A、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奠定了基础.故AB正确;
C.伽利略为了进一步通过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首先建立了描述运动所需要的概念,诸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等.故C正确;
D.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运用了逻辑推理、猜想和假说与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用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验证了小球的运动速度与位移的平方成正比.故D错误.
9.答案: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
解析: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10.答案: 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