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一》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香菱学诗原文赏析

香菱学诗原文赏析

香菱学诗原文赏析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但联系香菱的一生遭际来看,这个插曲的描写是作者颇具匠心的安排。

以下是香菱学诗原文赏析,欢迎阅读。

一、教的极致在《红楼梦》这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中,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的主要性格,但在《香菱学诗》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位学识渊博、热情大方、具有诗人气质的好老师。

(一)好为人师。

当香菱求教于她时,她不像宝钗那样囿于礼节规矩而推托,反而饶有兴致地承担起老师的责任。

她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

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乐为人师,当仁不让,主动、率真、自信,溢于言表。

(二)善于鼓励。

她首先鼓励香菱树立信心:学诗是“什么难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有了自信心,香菱自然上了劲,从而有信心有兴趣学下去。

(三)精通教艺。

林黛玉简单明确地提出了作诗的要领,使香菱打消了不少顾虑,很快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她讲述“课程”提纲挈领,高屋建瓴,道规律,明要旨,生动形象,深入浅出,使香菱懂得了“取法乎上”的重要性。

她在教学中积极引导香菱循序渐进,要重视积累和感悟。

林黛玉安排的三个单元的教程:注重基础,全面落实,重视诵读和感悟,正是后人归纳的学习境界三层次。

(四)提倡自学。

不仅如此,林黛玉在教学中更强调自学,重视读写说听的综合训练;强调实践和探究,重视能力的培养。

她深谙教学的原理,能做到及时检查反馈、交流讨论、订正总结,从而全面提高成绩。

当香菱写出第一首诗时,林黛玉及时点拨“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当香菱拿来第二首诗作时,林黛玉虽然深感婉惜“自然算难为他了”,但还是实事求是,严格要求“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直至她最后写出新巧而有意趣的佳作来。

二、学的境界做学问如香菱者,恐怕并不多见。

她聪颖灵秀,求师心切,至诚至纯,不但好学乐学,而且善学苦学,终以自己的努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一)乐学。

[曹雪芹红楼梦诗词]曹雪芹自己写的诗词

[曹雪芹红楼梦诗词]曹雪芹自己写的诗词

[曹雪芹红楼梦诗词]曹雪芹自己写的诗词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曹雪芹自己写的诗词,欢迎阅读。

菱荇鹅儿水清代:曹雪芹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香菱咏月·其二清代:曹雪芹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咏红梅花得“花”字清代:曹雪芹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香菱咏月·其一清代:曹雪芹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五美吟·西施清代:曹雪芹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西边上浣纱。

螃蟹咏清代:曹雪芹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菊梦清代:曹雪芹篱畔秋酣一觉清,与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相关阅读:曹雪芹简介】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

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与朋友救济为生。

浅谈香菱的咏月诗

浅谈香菱的咏月诗

浅谈香菱的咏月诗作者:不详从诗词来看,《红楼梦》里的诗有其独特之处。

不仅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各式各样,而且能与吟咏者的气质、生活态度、所咏之物相暗合,使之适合人物各自的个性、修养、特点,具有鲜明的个性化,一看便知出自谁人之手。

第四十八回中,“慕雅女雅集苦吟诗”写香菱学诗,是曹雪芹别具一格的艺术创新。

他借具有独特身份和处境的香菱之口,把自己论诗、写诗的体会故事化,描写了初学写诗者在不同阶段中的写作真貌,更流露了作者对香菱的满腔同情。

因此,细读香菱的咏月诗,别有一番意趣。

命运不济、身世悲惨的香菱,原为乡宦小姐,后沦为奴隶,做了薛蟠之侍妾。

她在大观园中的地位低于小姐而高于丫头。

她渴望过贵族阶级的精神生活,因此“慕雅女雅集”,偶遇进园的机会,就一心一意跟黛玉学起诗来。

对黛玉给她出的咏月之题,她如痴如呆地琢磨,“苦吟”以求佳句。

好不容易作出一首,却措词不雅,一看便知出自初学者之手。

这是由于香菱初学写诗,看的诗又少,打不开思路,只注意追求词句的华丽,而忘了黛玉说的“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

香菱是初学写诗者,还不懂得咏物诗的特点是“情附物上,意在言外”。

咏物诗若不能寄情寓兴,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香菱的咏月诗,说来说去只表达了“月亮很亮”这个意思,当然不是首好诗了。

然而香菱作诗失败后并不气馁,再苦索佳句,写出第二首。

这首诗不像第一首那样笨拙了,能以花香、夜露来烘托,诗意也放开了些,但又显得过于穿凿、比附,落得正统派的宝钗说她的诗“句句是月色”。

曹雪芹安排香菱学诗至此,还让诗意停留在表皮上,人物的思想境界还没有进入角色,以此来烘托第三首诗的成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香菱扫兴之后,仍不肯丢手,“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经过反复的摸索,终于找到了作诗的门径,“苦吟”成功。

第三首诗别开生面,情景并茂,耐人寻味。

首句“精华欲掩料应难”,起得很有势头,恰似一轮明月破云而出,将自己才华终难埋没,学诗必能成功的自信心含蓄地传出。

红楼诗词《咏月诗一首(香菱)》原文及鉴赏

红楼诗词《咏月诗一首(香菱)》原文及鉴赏

红楼诗词《咏月诗一首(香菱)》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红楼诗词《咏月诗一首(香菱)》原文及鉴赏【导语】:《咏月诗一首(香菱)》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1)。

看我怎解红楼:两首咏月诗新解

看我怎解红楼:两首咏月诗新解

看我怎解红楼:两首咏月诗新解看我怎解红楼:两首咏月诗新解(2012-12-26 21:37:11)两首咏月诗新解文本及点评:一日,早又中秋佳节。

士隐家宴已毕,乃又另具一席于书房,却自己步月至庙中来邀雨村。

雍正登基以后作过一首咏月诗,题名即是“步月至泉畔试茶”,不知是暗合还是作者故意与下文贾雨村对月诗联系起来。

原来雨村自那日见了甄家之婢曾回顾他两次,自为是个知己,便时刻放在心上。

今又正值中秋,不免对月有怀,因而口占五言一律云:【甲戌双行夹批:这是第一首诗。

后文香奁闺情皆不落空。

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请读者细细品味第一首咏月诗,否则体会不出它与第二首有什么区别。

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机会主义者的自白。

【甲戌侧批: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

甲夹批: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

指点迷津之语,笔者的理解是:“二玉”是“临代御”和“贾宝玉”的合称,可喻皇太子与“皇太子宝(可以引申为玉玺)”的关系;“二宝”是“薛宝钗”和“假宝玉”的合称,可喻假皇帝跟玉玺的关系。

】恰值士隐走来听见,笑道:“雨村兄真抱负不浅也!”雨村忙笑道:“不过偶吟前人之句,明明是“口吟”,却偏偏要说成“偶吟前人之句”,处处装傻,时时装憨。

何敢狂诞至此。

”因问:“老先生何兴至此?”士隐笑道:“今夜中秋,俗谓’团圆之节’,想尊兄旅寄僧房,不无寂寥之感,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斋一饮,不知可纳芹意否?”雨村听了,并不推辞,便笑道:“既蒙厚爱,何敢拂此盛情。

”此是外明,与后文里暗对比。

说着,便同士隐复过这边书院中来。

须臾茶毕,早已设下杯盘,那美酒佳肴自不必说。

二人归坐,先是款斟漫饮,次渐谈至兴浓,不觉飞觥限斝起来。

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

香菱咏月诗三首

香菱咏月诗三首

香菱咏月诗三首咏月的诗意月光如水1.月光如水,洒在夜空之中,2.照亮了黑暗的世界,3.也映照出人们心中的希望。

4.在这样的夜晚,–不禁让人沉醉在月光的魅力之中。

月下思念1.月下思念,–似一片轻飘的云,–如一缕忧伤的丝线缠绕心间。

2.在静谧的夜晚,–人们沉浸在寂静的氛围中,–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和朋友。

3.月似乡愁,–把人的思绪带往远方,–唤起了对家的思念和温暖。

月下寻梦1.月下寻梦,–如一双隐形的翅膀,–让人们的灵魂自由翱翔。

2.在神秘的夜晚,–人们追逐梦想的脚步,–放飞自我,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自由。

3.月似梦境,–把人的希望带到无限可能的远方,–激发人们的勇气与信心。

月光之舞1.月光之舞,–如精灵的脚步,–在夜晚中绽放光芒。

2.月华洒落,–映照着大地的美丽,–让人们陶醉在它的韵律之中。

3.月辉如练,–星星似钻石一般闪耀,–为夜晚增添一份神秘与浪漫。

月色如诗1.月色如诗,–给人以启迪和思索,–在寂静中寻找内心的答案。

2.世界仿佛被柔和的月光笼罩,–一切都显得如此安详与美好。

3.月华如墨,–在宁静的夜晚,–人们心中的情感被唤醒与释放。

月影飘逸1.月影飘逸,–犹如舞动的轻纱,–给人以温暖与慰藉。

2.月亮之光,–静静地洒在大地上,–在黑暗中点亮了人们的希望。

3.月华如诗,–让人流连忘返,在其中尽情领略着生命的美好。

温柔的月光1.温柔的月光,–犹如母亲的关怀,–普照在每一个人的心间。

2.月亮的光辉,–给人们带来宁静与舒适,–释放内心的压力与困扰。

3.月华如水,–温润人的心扉,–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与美好。

神秘的月光1.神秘的月光,–藏着无限的诱惑与神奇,–吸引人们探索其中的奥秘。

2.月亮的神秘力量,–让人对生命与宇宙充满敬畏,–深入思考人们存在的意义与目标。

3.月华如霞,–每一次的观赏都带来独特的感受,–唤醒人们对美的追求与热爱。

生命的月光1.生命的月光,–是一种灵感和动力,–给人们带来力量与勇气。

2.月亮的光芒,–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是追求梦想与实现目标的引导。

曹雪芹最著名诗词5篇加鉴赏

曹雪芹最著名诗词5篇加鉴赏

曹雪芹最著名诗词5篇加鉴赏曹雪芹最伟大的贡献在于文学创作。

他创作的《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曹雪芹最著名诗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香菱咏月·其三朝代:清朝|作者:曹雪芹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香菱咏月·其三》是由清代作家曹雪芹编著的一首七言律诗,是红楼梦里香菱所作的第三首咏月诗,这首诗在前两首的基础上显得笔法老练,寄情于景,紧扣主题,将自己的孤独寂寞推向嫦娥,寓意深刻。

运不济、身世悲惨的香菱,原为乡宦小姐,后沦为奴隶,做了薛蟠之侍妾。

她在大观园中的地位低于小姐而高于丫头。

她渴望过贵族阶级的精神生活,因此“慕雅女雅集”,偶遇进园的机会,就一心一意跟黛玉学起诗来。

对黛玉给她出的咏月之题,她如痴如呆地琢磨,“苦吟”以求佳句。

葬花吟朝代:清朝|作者:曹雪芹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程高通行本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香菱咏月欲掩料应难》阅读答案及赏析

《香菱咏月欲掩料应难》阅读答案及赏析

《香菱咏月精华欲掩料应难》阅读答案及赏析《红楼梦》中写道,经过两首不成功的《咏月诗》后,香菱终于写成了一首众人称赞为“新巧有趣”的诗。

诗文如下: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1、阅读上面一首诗,选择对诗意解说有误的两项()A、首联写月光璀璨,光芒难掩。

但月亮看上去外貌娟秀,它的背里却非常凄清。

B、颔联写一泻千里的月光之下,处处传来捣衣之声,直到雄鸡高唱、缺月高挂。

C、颈联写了穿绿蓑的江上人秋夜闻笛,闺中女子楼头望月两幅画面。

D、尾联诗人向嫦娥发问:“为什么不让分离的亲人重新团聚在一起,永不再分离呢?”E、该诗同《春江花月夜》一样,借思妇、离人、游子的月下情怀表达月之思乡怀人意蕴。

2、这首诗被众人赞为“新巧有趣”,其“新巧有趣”体现在何处?请从写作特色方面作答。

(6分)参考答案1、D3分、E2分、B1分(B“直到”有误,该句另写早行之人,D不是诗人向嫦娥发问,而是诗人想像嫦娥自己问自己,E本诗写的是行人别情、思妇怀人、江上之人思乡。

)2、新巧之处有三点:(1)除首联直接写月外,其它句句不着“月”字,但句句与月相关。

(2)首联一个“寒”字为全诗之骨(“诗眼”、“奠定感情基调”均可),全诗围绕这个寒字展开,情感浓郁。

(3)诗中化用古代诗句,却不露痕迹,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

全诗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

(以上一个要点2分,写够三个要点可得满分,如果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给分)赏析这是香菱所作的第三首咏月诗。

经过前面一番艰苦的探索之后,香菱终于摸到了做诗的门径,因此此诗一出,就顿放异彩,成为一首具有真正艺术美的作品。

诗的首联起句就显得气势不凡:“精华欲掩料应难”,表面上言浓密的云雾终究难以遮盖纯净皎洁的月光,实则暗示象香菱这样才情横溢的女子总有一天会脱颖而出,从而传达了学诗必能成功的坚定信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菱咏月·其一
清代:曹雪芹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译文
月亮挂在中天夜色多么寒凉,月光如此皎洁月轮分外团圆。

诗人们月下吟常常雅兴勃发,漂泊的游子惹恨牵愁却不忍把她遥观。

月轮啊!你是翡翠楼边悬挂着的玉镜,月轮啊!你是珍珠帘外高挂着的冰盘。

这美好的夜晚何必要点起蜡烛,辉煌的光彩映照着这画栋雕栏。

注释
寒:寒冷。

团团:团圆。

悬:悬挂着。

良宵:美好的夜晚。

晴彩:辉煌的光彩。

鉴赏
这是香菱所写的第一首咏月诗。

作为学步的开头,此诗在技巧上显然是非常稚拙的。

如借用宝钗的话来说,那就是:“这个不好,不是这个做法”。

林黛玉则讲得更为具体和明白:“意思却有,只有措词不雅。

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


所谓“意思却有”,大概是指此诗咏月而不离题,还能运用形象语言及比喻等技法来描绘月轮的形象。

但其缺点也正在于“措词不雅”和构思被缚等方面。

诗的首联写了寒秋之夜天宇上一轮皎洁的明月,用吴刚月中伐桂这一古老的传说,来暗点眼下这桂子飘香的晚秋时节。

但除了这里有一点意蕴外,其它的如以“皎皎”写月色,“团团”摹月形,均为俗套。

诗的颌联显得形象单薄,支离破碎,说诗人们往往借月来助长诗兴,山野的过客不忍对她而平添愁恨,意思显豁,别无余韵。

且“常思玩”三字选语太硬,太俗太露。

诗的颈联,本应是另转新意,但此处仍原地踏步,仅仅堆砌一些华艳的词藻来装点门面。

什么“翡翠楼边”、“珍珠帘外”之类,对偶固然精切,仍不免有肥辞瘠义之嫌。

至于“玉镜”、“冰盘”之喻,也已变成诗中多余之赘疣。

而诗的结联还是归结为月光的明澈,这样的收尾既得无力且又无韵致。

由此可见,作为刚刚学诗的香菱,即使为一首好诗而整日苦思冥想,“越发弄成呆子一般”,但毕竟初次尝试,还是免不了要有失败的教训。

作者故意把这首诗弄得如此蹩脚,使之符合人物的学识和身份,这别出心裁的安排,实在是多么不容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