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长期预后及生存质量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长期预后及生存质量诸聪妍;卢观婷;祁婷婷;何钦俊;陈永鹏;文维群;周福元;陈金军【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存活者长期预后及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6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存活时间超过90d的HBV-ACLF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进行随访,记录肝硬化发展、肝硬化失代偿、肝癌发生及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并选择同期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SF-36量表对ACLF存活者与常模及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共入组ACLF患者223例,根据入院时是否合并肝硬化分为乙型肝炎组(CHB-ACLF,n=130)和乙肝肝硬化组(CIR-ACLF,n=93).CHB-ACLF组12个月、24个月、50个月的累计生存率为97%、95.7%和93.9%,高于CIR-ACLF组的91%、86%和74%(P=0.007).CHB-ACLF存活者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肝硬化进展率分别是37.9%、58.4%和68.7%.Cox回归结果发现,患者入院时钠水平(HR=0.84,P=0.035)、发病28 d内肌酐最高值(HR=1.015,P=0.026)及INR最高值(HR=2.032,P=0.006)是影响肝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ACLF恢复者SF-36量表的心理健康评分低于常模,其他维度与常模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与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相比,ACLF患者在一般健康和躯体疼痛维度得分更高,其余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疾病基础不同可导致ACLF患者长期预后有所差别.严重的急性打击事件可增加CHB-ACLF患者肝硬化的发生率,可能与肝衰竭时各器官的损害程度有关.ACLF长期存活患者生活、社会能力无显著降低,但心理状态受到一定影响.【期刊名称】《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8)006【总页数】6页(P736-741)【关键词】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长期预后;生存质量【作者】诸聪妍;卢观婷;祁婷婷;何钦俊;陈永鹏;文维群;周福元;陈金军【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病中心,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病中心,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病中心,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病中心,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病中心,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病中心,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病中心,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病中心,广东广州510515【正文语种】中文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慢性肝病基础发生急性肝损伤驱动的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
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

为典型的转氨酶升高为特征的肝炎症状,并出现乏力、畏食、恶 疗,恩替卡韦分散片药品厂家、规格等与对照组相同,患者同时
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同时还伴有呕血、黑便等相关症状的 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天津药业焦作有限公司,国药准
发生,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进一步出现肝硬化和肝衰竭,对患者的 字 H20040465,规格:40 mg)60 mg + 100 ml 0.9% 氯化钠注射 生命健康、生活质量有着严重的威胁 [1-2]。在目前的临床上,早 液中静脉滴注,每日 1 次。每隔 5 d 剂量减半,当剂量减低至 10
期乙型肝炎是导致患者出现肝衰竭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对 mg 时改用甲泼尼龙片(辉瑞制药公司,国药准字 H20110064,规
于此类患者一经确诊后即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干预,既往的临 格:4 mg/ 片)口服,每次 8 mg,每日 1 次,连续口服 5 ~ 7 d 后
床治疗中采用抗乙肝病毒类药物如恩替卡韦等进行治疗干预, 逐渐减量至停药。两组患者连续治疗 4 周。
·疗效评价·
表 2:肝功能指标对比(χ— ±s,n = 46)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ALT(U/L)
治疗前 81.33±10.10
治疗后 41.23±6.97a
80.31±9.97
47.82±7.26a
t值
0.485
4.418
P值
0.629
0.000
注:a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 < 0.05
表 3:炎性因子水平对比(χ— ±s,n = 46)
综上所述,恩替卡韦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乙型肝炎肝 衰竭的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降低机体炎性因 子水平,治疗安全性良好。 参考文献
[1] 陈天月,张学峰,孟晨鑫 . 前列地尔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 炎肝衰竭合并腹水患者的临床效果 [J]. 黑龙江医药,2018,29(12): 277-279.
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效果

㊃论 著㊃D O I :10.3969/j.i s s n .1672-9455.2023.21.001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效果*南 然,席 奇,刘永刚,宋春荣ә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医院一病区,陕西咸阳712000摘 要: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与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效果㊂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㊂对照组予以复方鳖甲软肝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恩替卡韦进行治疗㊂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㊁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 L T )㊁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 S T )㊁总胆红素(T B I L )]㊁免疫功能指标[C D 40㊁C D 80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MH C -Ⅱ)]㊁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 C P -1)㊁白细胞介素-6(I L -6)㊁高迁移率族蛋白B 1(HMG B 1)]水平和治疗安全性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的78.33%(4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治疗后观察组的A L T ㊁A S T ㊁T B I L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㊂治疗后观察组的C D 40㊁C D 80㊁MH C -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㊂观察组治疗后的M C P -1㊁I L -6㊁HMG B 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㊂治疗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3.33%(8/60)v s .8.33%(5/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 恩替卡韦与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A L T ㊁A S T ㊁T B I L 水平,降低M C P -1㊁I L -6㊁HMG B 1水平,增强免疫功能,安全性高㊂关键词:乙型肝炎肝衰竭; 复方鳖甲软肝片; 恩替卡韦; 肝功能指标; 炎症因子中图法分类号:R 57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455(2023)21-3105-05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o f e n t e c a v i r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C o m p o u n d B i e j i a R u a n ga n T ab l e t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h e pa t i t i s B l i v e r f a i l u r e *N A N R a n ,X I Q i ,L I U Y o n g g a n g ,S O N G C h u n r o n gәN o .1W a r d ,H e p a t o l o g y H o s p i t a l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S h a a n x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X i a n y a n g ,S h a a n x i 712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o f e n t e c a v i r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C o m p o u n d B i e j i a R u a n g a n t a b l e t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h e p a t i t i s B l i v e r f a i l u r e .M e t h o d s F r o m A u g u s t 2019t o A u gu s t 2021,120p a t i e n t s w i t h h e p a t i t i s B l i v e r f a i l u r e c o l l e c t e d i n t h e H e p a t o l o g y H o s p i t a l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S h a a n x i U n i v e r s i t y o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w e r e s e l e c t e d a s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b je c t s ,w h i c h 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a n d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 i t h 60c a s e s i n e a c h g r o u p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 a s t r e a t e d w i t h B i e j i a R u a n ga n t ab -l e t ,a n d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 a s t r e a t e d w i t h e n t ec a v i r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i c a -c y ,l i v e r f u n c t i o n i n d e x e s a l a n i n e a m i n o t r a n s f e r a s e (A L T ),a s pa r t a t e a m i n o t r a n s f e r a s e (A S T )a n d t o t a lb i l i -r u b i n (T B I L ),i mm u n e f u nc t i o n i nde x e s C D 40,C D 80a n d m a j o r h i s t o c o m p a t i b i l i t y c o m pl e x Ⅱ(MH C -Ⅱ),i n -f l a mm a t o r y f a c t o r s [m o n o c y t e c h e m o a t t r a c t a n t p r o t e i n -1(M C P -1)a n d i n t e r l e u k i n -6(I L -6)a n d h i g h m o b i l i t y g r o u p p r o t e i n B 1(HMG B 1)]l e v e l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s a f e t y o f t h e t w o g r o u p s w e r e c o m pa r e d .R e s u l t s T h e t o t a l e f f e c t i v e r a t e i n t h e o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93.33%(56/60)]w a s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i n t h ec o n t r o l g r o u p [78.33%(47/60)]w i t h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P <0.05).T h e l e v e l s o f A L T ,A S T a n d T B I L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i n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 e r e l o w e r t h a n t h o s e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P <0.05).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t h e l e v e l s o f C D 40,C D 80a n d MH C -Ⅱi n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 e r e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o s e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P <0.05).T h e l e v e l s o f M C P -1,I L -6a n d HMG B 1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i n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 e r e l o w e r t h a n t h o s e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P <0.05).T h e a d v e r s e e f f e c t r a t e i n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a n d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㊃5013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11月第20卷第21期 L a b M e d C l i n ,N o v e m b e r 2023,V o l .20,N o .21*基金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 B S F -343);陕西省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研课题(L C P T 128);陕西省中医药大学校级科研课题(2020X K 02)㊂ 作者简介:南然,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㊂ ә通信作者,E -m a i l :457680730@q q.c o m ㊂[13.33%(8/60)v s .8.33%(5/60)]h a d n o s t a t i s t i c a l s i g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P >0.05).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 c o m -b i n a t i o n o f e n t e c a v i r a n d C o m p o u n d B i e j i a R u a n g a n t a b l e t h a s a g o o d e f f e c t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h e pa t i t i s B l i v -e r f a i l u r e ,a n d i t c a n i m pr o v e t h e A L T ,A S T ,T B I L l e v e l s o f p a t i e n t s ,r e d u c e t h e l e v e l s o f M C P -1,I L -6,HMG B 1a n d e n h a n c e i mm u n e f u n c t i o n w i t h g o o d s a f e t y.K e y wo r d s :h e p a t i t i s B l i v e r f a i l u r e ; c o m p o u n d B i e j i a R u a n g a n t a b l e t ; e n t e c a v i r ; l i v e r f u n c t i o n i n -d e x ; i n f l a mm a t o r y fa c t o r s 乙型肝炎是肝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因患者受到外界乙型肝炎病毒(以下简称乙肝病毒)的感染而导致的肝脏功能损伤性疾病,患者发病期间的病理表现为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异常升高,患者在发病期间表现为多种肝功能障碍的相关症状如腹痛腹胀㊁肝区疼痛等,病情严重者可能出现呕血㊁黑便等伴随症状[1-2]㊂在临床研究中发现,随着乙型肝炎病情的进展及治疗不利,会导致肝衰竭发生[3]㊂复发鳖甲软肝片是一个由多种中药材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解毒化瘀㊁益气活血㊁软坚散结等功效㊂在临床上早期肝硬化属瘀血阻络㊁气血亏虚兼热毒未尽证,复发鳖甲软肝片是治疗肝脏疾病的常用药物,近几年也将其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治疗,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4-5]㊂单纯复发鳖甲软肝片治疗也存在疗效不足㊁起效慢及对乙肝病毒的杀伤作用较弱等问题,影响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6]㊂恩替卡韦是常用的抗乙肝病毒药物,药物分子结构属于鸟嘌呤核苷类似物,通过抑制乙肝病毒聚酶活性的,进而发挥较好的治疗作用[7]㊂为此,本研究以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为治疗对象,以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进行治疗干预,综合评估对患者的治疗效果㊂现报道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本院收集的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㊂两组患者性别㊁年龄㊁病程㊁体质量指数(B M I)㊁肝功能分级㊁肝衰竭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㊂见表1㊂纳入标准;(1)确诊为乙型肝炎肝衰竭且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8]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年龄35~70岁;(3)对复方鳖甲软肝片㊁恩替卡韦等治疗药物无禁忌证㊂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肝脏疾病;(2)并发全身炎症性疾病;(3)接受治疗的配合度较低,不能正常完成整个治疗方案;(4)中途自愿退出;(5)未严格执行治疗方案者㊂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内容及治疗方案知晓并自愿加入本研究,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㊂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组别n性别(n )男女年龄(x ʃs ,岁)病程(x ʃs ,月)B M I(x ʃs ,k g/m 2)C h i l d -P u g h 肝功能分级(n )B 级C 级肝衰竭类型(n )慢加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观察组60322861.77ʃ7.297.23ʃ1.7623.28ʃ2.7831292931对照组60303062.87ʃ6.937.63ʃ1.8623.01ʃ2.9033273228χ2/t0.1030.7051.3800.5940.2330.367P0.7490.4820.1700.5540.6300.602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复方鳖甲软肝片(内蒙古福瑞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 19991011,规格:0.5g )和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苏州特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20091092,规格:0.3g )进行治疗,复方鳖甲软肝片:每次4片㊁每天3次㊁饭后服用,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每次0.3g㊁每天1次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恩替卡韦分散片(江苏正大天晴药业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20061109,规格:0.5m g),口服,每次1片,每天1次,晨起空腹时服用㊂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1个疗程为4周)㊂1.3 观察指标 (1)肝功能指标: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m L ,以M 12C 型低温高速离心机(上海飒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以N X 500i 型生化分析仪(日本富士公司)检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 L T )㊁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 S T )㊁总胆红素(T B I L )㊂(2)免疫功能指标:采用D x P A t h e n a 型流式细胞仪(青岛佳鼎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检测患者C D 40㊁C D 80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MH C -Ⅱ)水平㊂(3)炎症因子:采用L T S -I F 80荧光免疫分析仪(大连依斯特科技仪器公司)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 C P -1)㊁白细胞介素-6(I L -6)㊁高迁移率族蛋白B 1(HMG B 1)水平㊂(4)治疗安全性:比较㊃6013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11月第20卷第21期 L a b M e d C l i n ,N o v e m b e r 2023,V o l .20,N o .2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㊂1.4 疗效判断标准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文献[9]制订:显效为表观症状完全消退,A L T ㊁A S T ㊁T B I L 降至正常水平;有效为表观症状和A L T ㊁A S T ㊁T B I L 显著改善;无效为表观症状和A L T ㊁A S T ㊁T B I L 均未改善㊂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ˑ100%㊂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 P S S 2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以x ʃ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㊂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 果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的78.33%(4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2㊂2.2 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A L T ㊁A S T ㊁T B I L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3㊂2.3 治疗前后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C D 40㊁C D 80㊁MH C -Ⅱ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4㊂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观察组6035(58.33)21(35.00)4(6.67)56(93.33)对照组6029(48.33)18(30.00)13(21.67)47(78.33)χ25.551P0.0182.4 治疗前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M C P -1㊁I L -6㊁HMG B 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5㊂表3 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x ʃs )组别nA L T (U /L )干预前干预后A S T (U /L )干预前干预后T B I L (μm o l /L )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6098.31ʃ9.9842.78ʃ6.72*117.23ʃ13.2849.12ʃ7.43*69.27ʃ6.8928.34ʃ5.01*对照组60100.02ʃ10.2648.91ʃ7.12*118.82ʃ14.0956.28ʃ8.23*68.36ʃ6.3934.21ʃ5.93*t -0.982-4.792-0.498-5.2200.798-4.991P0.343<0.0010.516<0.0010.392<0.001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0.05㊂表4 治疗前后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对比(x ʃs ,%)组别nC D 40干预前干预后C D 80干预前干预后MH C -Ⅱ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6055.23ʃ6.0979.21ʃ8.10*59.21ʃ6.1883.72ʃ9.01*64.43ʃ7.1288.13ʃ9.02*对照组6054.72ʃ5.9874.77ʃ7.96*58.28ʃ6.2078.29ʃ8.72*63.45ʃ6.9583.76ʃ8.82*t 0.9884.2100.8984.4290.7123.905P0.342<0.0010.334<0.0010.427<0.001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0.05㊂表5 治疗前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x ʃs )组别nM C P -1(n g /L )干预前干预后I L -6(n g/L )干预前干预后HM G B 1(μg /L )干预前干预后观察组60142.72ʃ15.8958.83ʃ7.82*85.12ʃ9.9841.24ʃ5.38*48.23ʃ5.7623.25ʃ4.04*对照组60143.94ʃ14.2765.92ʃ8.29*84.02ʃ9.3446.27ʃ6.02*47.12ʃ5.7327.49ʃ4.35*t -0.827-4.7330.781-4.8970.917-3.928P0.329<0.0010.434<0.0010.328<0.001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0.05㊂2.5 两组治疗安全性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6㊂㊃7013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11月第20卷第21期 L a b M e d C l i n ,N o v e m b e r 2023,V o l .20,N o .21表6两组治疗安全性比较[n(%)]组别n头晕恶心腹泻腹痛皮疹血压异常总发生观察组602(3.33)2(3.33)2(3.33)2(3.33)8(13.33)对照组602(3.33)1(1.67)1(1.67)1(1.67)5(8.33)χ20.776 P0.3783讨论乙型肝炎最直接的发病原因是外界乙肝病毒对患者的侵袭,并导致患者肝脏功能损伤的肝脏炎症性疾病[10]㊂中医在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等肝脏疾病中有丰富的经验,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外感风热邪毒,自身正气亏虚,外界湿热邪毒内侵,加之患者气血不足㊁运行不畅,致使血瘀阻于脉络,脉络不通,湿热邪毒积聚上行侵袭肝脏而发[11-12]㊂中医通过对乙型肝炎肝衰竭的辩证分析,认为治疗该病应从化瘀解毒㊁软坚散结㊁益气养血等方面入手㊂复方鳖甲软肝片则是基于此治疗原则对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发挥较好的治疗效果㊂因为该中药制剂是由鳖甲㊁连翘㊁莪术㊁黄芪㊁当归㊁紫河车㊁三七㊁党参㊁甘草组成,鳖甲能够软坚散结㊁滋阴潜阳,是治疗肝脏疾病的首选药物,当归和党参均具有益气补血㊁活血祛瘀㊁补脾益气的功效,莪术主要侧重于消积止痛㊁破血行气㊁引血上行,黄芪具有补脾益气㊁扶正固表之功效,连翘和三七能够活血祛瘀㊁行气止痛㊁清热消肿,紫河车则能安神益气㊁补精填髓,甘草可调和诸药㊂上述中药相互配伍可发挥益气养血㊁活血祛瘀㊁消肿散结的功效,故复方鳖甲软肝片对于该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3-14]㊂恩替卡韦是既往临床常用的一种新型的乙型肝炎治疗药物,该药物具有鸟嘌呤结构的核苷类似物,进入机体后可与乙肝病毒多聚酶特异性相结合,进一步抑制该酶的生物活性,进而发挥较好的治疗作用[15]㊂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㊂这是因为恩替卡韦分散片是一种强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其药理学作用机制可总结为该药进入机体后特异性地与乙肝病毒结合,并能抑制乙肝病毒多聚酶的活性进而抑制患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复制过程㊂临床应用经验显示,恩替卡韦分散片进入机体后能够快速起效,在较短时间内被吸收,并迅速分布到肝脏组织发挥治疗作用,并且恩替卡韦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该药具有较长的生物消除半衰期,能够长时间发挥作用,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仅需要每天口服1次即可[16]㊂另外,随着研究的深入,进一步明确了恩替卡韦的临床机制,该药在分子结构上与乙肝病毒多聚酶合成的底物三磷酸脱氧鸟嘌呤结构类似,因此可以和三磷酸脱氧鸟嘌呤竞争性的结合位点相互作用,阻断了乙肝病毒反转录多聚酶的生物合成过程,进而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7-18]㊂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A L T㊁A S T㊁T B I 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C D40㊁C D80㊁MH C-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㊂乙型肝炎肝衰竭也有炎症反应参与,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M C P-1㊁I L-6㊁MG B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体现了恩替卡韦对于慢性乙型肝肝炎良好的抗病毒活性[19-20]㊂综上所述,恩替卡韦与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治疗乙型肝炎肝衰竭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A L T㊁A S T㊁T B I L水平,降低M C P-1㊁I L-6㊁HMG B1水平,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安全性高㊂参考文献[1]吴文煜,李维娜,宁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史与不良临床结局[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0,40(6):446-450.[2]B A L T A Z A R C S,K E L L O G G T A,B O O T H E M,e t a l.P r e v a l e n c e o f H I V,v i r a l h e p a t i t i s B/C a n d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u t c o m e s a m o n g p e o p l e w h o u s e d r u g s:R e s u l t s f r o m t h e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o f t h e f i r s t d r o p-i n-c e n-t e r i n M o z a m b i q u e[J].I n t J D r u g P o l i c y,2021,90(12): 103-110.[3]罗皓,徐小元.H B V前基因组R N A状态可以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长期预后[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0,36(4):807-808.[4]J MA B,J M B C,Y H D.S e r o p r e v a l e n c e o f v i r a l h e p a t i t i s Ba n d C i n t w o p o p u l a t i o n s:b l o o d d o n o r s a n d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s u s p ec t ed he p a t i c c i r r h o s i s i n K w i l u p r o v i n c e,D e m o c r a t i c R e p u b l i c of C o ng o[J].I n t J I n f e c t D i s,2021,38(10): 1092-1098.[5]张广业,张刚.滋肾养肝化瘀颗粒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21,16(1):142-147.[6]卓光伟,李得祥.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14):190-191. [7]Z HU Z,L I U Y,WU W,e t a l.L i v e r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r e v e r-s e s h e p a t i c m y e l o p a t h y i n h e p a t i t i s b-r e l a t e d d e c o m p e n-s a t e d l i v e r c i r r h o s i s:c a s e r e p o r t a n d r e v i e w o f t h e l i t e r a-t u r e[J].T r a n s p l a n t P r o c,2022,54(1):158-160. [8]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9,46(6):423-446.[9]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功能性治愈)专家共识[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8):1693-1801.[10]刘加群,曹立华,鲁小杰,等.恩替卡韦联合五灵胶囊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21, 48(8):116-118.(下转第3113页)㊃8013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11月第20卷第21期 L a b M e d C l i n,N o v e m b e r2023,V o l.20,N o.21T L R4㊁T L R9㊁D A O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 2019,59(1):13-15.[3]刘春艳,朱冬梅,谭小勇.纱条填塞㊁B a k r i球囊填塞与改良B-L y n c 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师杂志,2019,21(6):920-922.[4]陆贝,王京瑞,殷俊杰,等.罗格列酮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肺组织HMG B1和J A K2/S T A T3信号通路调控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4):20-24.[5]王建,高明.外周血HMG B1㊁M C P-1㊁R DW动态检测在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0,25(9):1151-1155.[6]李非,曹锋.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1)[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1,41(7):739-746.[7]N A G D S,D E M B L A A,MA HA N T Y P R,e t a l.C o m p a r-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f A P A C H E-Ⅱa n d P-P O S S UM s c o r i n g s y s t e m s i n p r e d i c t i n g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m o r t a l i t y i n p a t i e n t s u n d e r g o i n g e m e r g e n c y l a p a r o t o m y[J].W o r l d J C l i n C a-s e s,2019,7(16):2227-2237.[8]施建设,郭冰泉,陈佳海,等.腹腔开放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2,21(4):520-529.[9]崔恬玉,刘瑞霞,阴赪宏.急性胰腺炎胰酶异常活化和分泌的分子机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2,38(5):1198-1202.[10]杨小芳.基于J A K2/S T A T3信号通路探讨大承气汤成分大黄酸保护重症急性胰腺炎机制的研究[D].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2020.[11]王明蕾,高巧燕,张道强.微小R N A-186上调D i c e r1抑制乳腺癌细胞M C F-7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J].中国医药, 2020,15(1):67-70.[12]宋超,蔡华忠,周峰,等.血清HMG B-1㊁M b㊁C K㊁I L-6水平预测急性腹部多发伤病情严重程度的意义[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20,23(1):27-30.[13]汪武贵,周勇,李伟,等.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㊁血小板平均体积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价值[J].疑难病杂志,2019,18(7):687-691.[14]H E RWA L D H,E G E S T E N A.C-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m o r et h a n a b i o m a r k e r[J].J I n n a t e I mm u n,2021,13(5):257-258.[15]毕正强,冯雅建,尹成龙.重症胰腺炎患者R a n s o n评分㊁A P A C H EⅡ评分㊁P C T与并发胰腺感染的关系分析[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2,14(1):91-94. [16]许铎,尹微,王元元,等.乌司他丁联合血液净化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炎性因子㊁心肌损伤㊁免疫指标的影响[J].药物生物技术,2021,28(2):164-168.[17]E R C A N G,I L B A R T R,S O L MA Z A,e t a l.E x a m i n a t i o no f p r o t e c t i v e a n d t h e r a p e u t i c e f f e c t s o f r u s c o g e n i n o n c e r-u l e i n-i n d u c e d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a c u t e p a n c r e a t i t i s i n r a t s[J].A n n S u r g T r e a t R e s,2019,97(6):271-281.[18]L I U D,W E N L,WA N G Z,e t a l.T h e m e c h a n i s m o f l u n ga n d i n t e s t i n a l i n j u r y i n a c u t e p a n c r e a t i t i s:a r e v i e w[J].F r o n t M e d(L a u s a n n e),2022,9:904078-904091.(收稿日期:2023-01-29修回日期:2023-06-08)(上接第3108页)[11]赵阳,李烨,赵臣.替诺福韦酯挽救抗病毒治疗失败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疗效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165-169.[12]白月,张辉,王小娟.恩替卡韦分别联合软肝颗粒,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活动期效果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4):375-379. [13]B A N G U R A M,MHA N G O M,L A V A L L I E D,e t a l.S c r e e n i n g,v a c c i n a t i o n u p t a k e a n d l i n k a g e t o c a r e f o rh e p a t i t i s b v i r u s a m o n g h e a l t h c a r e w o r k e r s i n r u r a l s i e r-r a l e o n e[J].T r o p M e d I n f e c t D i s,2021,29(2):171-174.[14]乔新勋.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0,30(3):120-122.[15]何宇,李晶,王涛.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活动性肝硬化临床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 2021,6(14):72-74.[16]Z HO U E,Y A N G C,G A O Y.E f f e c t o f a l c o h o l o n t h ep r o g r e s s o f h e p a t i t i s B c i r r h o s i s.[J].A n n P a l l i a t M e d, 2021,29(1):281-284.[17]朱海洋,高红伟,韩仙芝,等.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不同时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及其与趋化因子受体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31(5): 405-408.[18]张文良,甘海忠,吴飞,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病毒载量对血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指标及肝功能指标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20,48(7):112-113. [19]C H E N Y P,HU A N G L W,L I N X Y,e t a l.A l a n i n e a m i n-o t r a n s f e r a s e i n f l u e n c i n g p e r f o r m a n c e s o f r o u t i n e a v a i l a b l e t e s t s d e t e c t i n g h e p a t i t i s B r e l a t e d c i r r h o s i s[J].J V i r a lH e p a t,2020,27(7):2881-2887.[20]聂萌,卢文杰,王晶.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1,53(1):187-190.(收稿日期:2023-02-22修回日期:2023-07-11)㊃3113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年11月第20卷第21期 L a b M e d C l i n,N o v e m b e r2023,V o l.20,N o.21。
慢性肝衰竭及案例分析

慢性肝衰竭及案例分析简介慢性肝衰竭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肝脏功能进行性恶化和丧失的疾病。
它是一种严重且进展迅速的疾病,常需要积极干预和治疗。
本文将对慢性肝衰竭进行案例分析,并提供一些重要的信息和建议。
案例分析病例1:肝硬化导致慢性肝衰竭患者A,男性,年龄55岁,已被诊断患有肝硬化。
他最近出现黄疸、食欲减退、肝功能异常和肝性脑病等症状。
经过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医生确认他正处于慢性肝衰竭的晚期阶段。
治疗方案:针对他的病情和肝功能进行整体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必要时进行肝移植等。
病例2:乙型肝炎引起的慢性肝衰竭患者B,女性,年龄40岁,患有乙型肝炎。
她经历了多年的乙型肝炎感染,最近开始出现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和并发症,包括腹水、消化道出血等。
治疗方案:通过抗病毒药物治疗来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同时进行肝保护和对症治疗。
治疗策略针对慢性肝衰竭的治疗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针对病因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原因,如肝炎、肝硬化等,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
2. 营养支持:提供高营养价值的饮食和必要的补充剂,以支持肝脏功能的恢复和维持。
3. 并发症管理:处理并控制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腹水等。
4. 肝移植:在某些情况下,肝移植可能是唯一的治疗选择,特别是在慢性肝衰竭晚期无法维持肝功能时。
结论慢性肝衰竭是一种严重且进展迅速的疾病,需要综合治疗和干预。
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如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肝移植等。
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 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制定。
参考文献:。
2024肝衰竭前期的人工肝治疗

2024肝衰竭前期的人工肝治疗肝衰竭前期是指患者肝功能急剧恶化,存在肝衰竭的风险,但尚未达到肝衰竭诊断标准的一种疾病状态。
若能对患者肝衰竭发生风险进行早期预警并及时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在我国等亚洲国家,肝衰竭的主要病因仍以HBV感染为主,目前多数肝衰竭前期研究主要集中于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而在西方国家主要为酒精性肝炎相关性ACLF。
近年来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pre-ACLF)概念的提出及早期干预逐渐成为热点,本文将重点围绕pre-ACLF的研究现状及人工肝治疗进行讨论。
1、Pre-ACLF的概念及诊断标准ACLF是一类在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进展期具有多器官衰竭特征,患者的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达30%~70%。
急性肝功能失代偿的常见诱因包括HBV再激活、急性HAV/HEV感染、大量饮酒及急性细菌感染等。
在亚洲人群中,以上诱发因素均较常见,而在西方人群中,饮酒和细菌感染是常见的触发因素。
由于不同区域ACLF的基础病因、临床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对该病的诊断在我国、亚太地区及欧美地区尚未形成统一标准。
在现有的指南和共识中,AeLF的诊断是基于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表现出肝衰竭(亚太肝病学会共识及中国标准),或表现为肝及肝外多器官功能衰竭(欧洲肝病学会)的典型特征;无论基于何种诊断标准,晚期患者的短期病死率明显高于早期及中期患者,因此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于改善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早诊早治的生存优势,及时判断肝衰竭前期的患者非常重要。
不同地区的肝病学者根据临床经验提出了各自判断pre-ACLF的标准。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提出了Pre-ACLF的概念及相应的临床特征:(1)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呕吐和腹胀等消化道症状;(2)ALT和/或AST大幅提高,黄疸进行性加深,TBil在85.5〜171μmol/L或每日上升217.1UmOI/L;(3)有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在40%〜50%且INR<1.5o该诊断标准强调了ALT、AST大幅升高是Pre-ACLF的标志,同时限定了TBiI升高和PTA下降幅度,与pre-ACLF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肝衰竭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探析

高胆 固醇血症 引起体 内的脂毒性 ,会影 响胰岛B 细胞 分泌功 能 ,
影响体 内糖代谢 ,这一点 已经被 专业人士所重视 。高胆固醇血症 ,会
[ 3 ] 杨培 蓉 , 黄晓 东 , 沈永年. 二 甲双 胍 治疗 肥 胖伴 高 胰 岛 素血 症 非
引起体 内产 生胰 岛素抵抗 ,导 致胰岛素 分泌 障碍 ,加速胰 岛B 细 胞的
糖尿病儿童疗效[ J 】 .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 0 0 7 , 8 ( 1 1 ) : 6 2 4 - 6 2 5 .
肝衰竭死 亡患者 的临床特征0 0 6 2 )
【 摘 要 】 目的 探 析肝 衰竭 死亡 者 的 临床 特 征 。方法 回顾 2 0 1 1 年 8月至 2 0 1 3 年 8月我 科 1 0 1 例 死亡 病 因 为肝 衰竭 者 的临床 资料 ,经卡 方 检 验 处理 计数 资料 ,经 t 检验 处理 计量 资料 。 分析 处理 软 件 S P S S 1 4 . 0 。结 果 在 1 0 1 例 肝表竭 死亡 者 中 ,4例 急性重 型肝 炎 ,3例 重型 肝炎 亚 急性 ,1 8 例 肝硬 化 病 ,7 6 例 慢性 重 型肝 炎 。结论 肝 衰竭 死 亡主 要 由肝 硬 化、 慢性 重型 肝 炎所 致 ,病毒 变异 、H B V 对病 情 恶性 进展 均
效 。二 甲双胍能改善肥 胖儿童的胰 岛素 抵抗 ,降低肥胖 儿童 的血脂 水 平 ,适当控制 患儿体质量 】 。大量研 究总结 了二 甲双胍 的相 关作用 机
制 ,具体 如下 :
用, 在 应用类固醇类抗炎药 、利尿 剂及H 一 拮抗 剂时应避免应用 。 本 文研究 的3 0 例 合并胰 岛素抵 抗的肥 胖儿童 ,治疗 6 个 月后 ,胰 岛素抵抗 指数 、血浆总胆 固醇及三酰甘油 明显较治疗 前有 所下降 ,差 异有统计学意 义( P < O . 0 5 ) 。在6 个月 的疗 程 中,3 0 例 患儿出现 了腹部 不
拉米夫定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28例临床分析

参 考 文 献
[ 李 良瑛 . 1 ] 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 1 例分析 Il 6 实用肝脏 病杂志 , J J
2 0 ,24) 8— 8 . 0 9t ( : 8 2 9 2
讨 论
P T反映外源性凝血 因子功能 , A T 而 P T则是反 映内源性 凝 血 因子 功能的指标 , r 以反映 患者血浆 内肝 素和类肝 可 r 素抗凝物质 的水平[ b 是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反应蛋 白, 4 1 g 。F
[] 张蓓琳.肝硬 化患者 血小板 、 8 凝血功 能检测 的临床意义 『 .重 J 1 庆医学 ,04,37 :16 1 1 . 2 0 3 ( ) 1 1— 17
水平 与正 常对 照 比, 异均有显著性 ( < .1 。在肝衰竭患 差 P 00 )
者 病 期 越 晚 , 、P T、 r 长 ,b 水 平 越 低 。 r、 P T、 r A1 1 越 丫 Fg frA 1r. r
拉 米 夫 定 治 疗 慢 加 急 性 乙型 肝炎 肝衰竭 2 8例 临床 分 析
黎志良 李金庚
【 摘要 】 目的 探讨拉米 夫定治疗慢加急性 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在 6 例慢加急性 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 中, 4 选择 2 8例 口服拉米 夫定 6周 , 比较两组患者总胆红素 、 凝血酶原活动度和 H V DN B A的变化 。结果 在观察结束时 , 治疗组患者
综 上 所 述 , 血 功 能 指 标 的 检 测 能 从 多 方 面 及 时 、 确 凝 准
表 2 各期 患者凝血指标 (± ) s的比较
地反映肝衰竭患者肝脏 的损 害程度 , 可用于综合评价肝病 患 者肝功能受损 的程度 。特别是在慢加 急性 肝衰竭时 , 肝功 能 严重损 伤后 , 期检测 以上指标及动 态观察其 变化 , 早 对病情 观察和判断预后有重要 的临床应用价值 。
慢性肝衰竭及案例分析

慢性肝衰竭及案例分析
概述
慢性肝衰竭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其表现为肝功能进行性恶化和全身多器官功能损害。
本文将对慢性肝衰竭进行分析,并通过案例研究来深入了解该疾病。
病因
慢性肝衰竭的病因包括长期酗酒、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脂肪肝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肝细胞逐渐坏死和纤维化,最终导致肝功能丧失。
症状
慢性肝衰竭的症状包括黄疸、腹水、肝昏迷、出血倾向等。
患者可能出现疲劳、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
诊断
慢性肝衰竭的诊断需要依靠临床症状、肝功能检测、影像学等多种方法。
必要时还需进行肝活检以确定病变类型和程度。
治疗
治疗慢性肝衰竭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肝移植、支持性治疗等。
具体的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
案例分析
以一名50岁男性患者为例,患者有长期饮酒史。
他出现黄疸、腹水、并逐渐出现肝性脑病症状。
通过肝功能检测和影像学,诊断
为慢性酒精性肝衰竭。
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并进行了
肝移植手术。
术后恢复良好,目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结论
慢性肝衰竭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
生存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慢
性肝衰竭的诊断和治疗。
以上为慢性肝衰竭及案例分析的简要内容,详细信息可以进一
步查阅相关的专业文献和医学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 用 的 治 疗方 法 。 方 法 : 收 集 并 分析 我 科 2 0 1 2年 7月 至 2 0 1 4年 3月 收 治入 院 的 1 0 0例 乙型肝 炎肝 衰 竭 患者 的 临床 资料 、 实验 室检 查
指标 、 并发症 、 生存 率、 治疗措施 以及不 良事件 。结果 : 1 0 0 例 乙型肝 炎肝 衰竭 患者 中, H B V相 关慢加 急性肝 衰竭( H B V — A C L F ) 和H B V
制 可 能 改善 患者 的 远 期 预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键词
肝 炎 乙型 ; 肝 衰竭 ; 临床 特 征 ; 治 疗
An a l y s i s o f t he c l i n i c a l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d t r e a t me nt o f he pa t i t i s B v i r u s . . r e l a t e d l i v e r f a i l u r e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 志 2 0 1 5年第 2 5卷 第 2期
・
6 9・
・
临 床论 著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5 - 0 2 6 4 . 2 0 1 5 . 0 2 . 0 0 2
乙 型 肝 炎 肝 衰 竭 的临 床 特 征 及 治 疗 分 析 木
A 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H B V — r e l a t e d l i v e r f a i l u r e( HB V - L F )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p r e d i c t o r s f o r
p r o g r e s s a n d p r o g n o s i s ,a n d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a p p l i c a b l e t h e r a p e u t i c r e g i me s o f HB V— L F .M e t h o d s : Al l t h e p a t i e n t s wh o s u f f e r e d f r o m HB V— L F
HB V . C L F比较 , HB V . A C L F在诊 断时具有更 高的 A I J T水平 ( P< 0 . 0 5 ) 。另外, 血清 N a 水 平越低 , 生存率越低 。发 生 H E 、 B l e e d i n g 、 S B P患者 4周死亡率明显高于未发生并发症者。使用核苷( 酸) 类似物抗病毒 患者与未使 用此药物患者 比较 , 短 期( 4周) 实验 室检 查
刘 平 , 龚作 炯。 孟 忠 吉。
1 . 十堰市太 和医院( 湖北 医药学 院附属医院 ) 感染科 ( 湖北 十堰 , 4 4 2 0 0 0 ) 2 . 武汉 大学人 民医院感染科
摘
要 目的 : 揭 示 乙型肝 炎肝 衰 竭 患 者 的 , l 告 床特征 , 探 讨 乙型 肝 炎肝 衰竭 患 者病 情 进 展 和 预 后 预 测 指 标 , 分析 乙型肝 炎肝 衰竭
u P , G O N G Z u  ̄ - j i o n g , ME N G Z h o n g - j i .1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I n f e c t i o u s D i s e a s e s ,T a i h e H o s p i t a l , H u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fMe o d i c i n e ( S h i y a n
指标 除 H B V D N A外 , 其余各项及 生存 率差异 均无显著性 意义。结论 : A C L F 和C L F为 乙型肝 炎肝 衰竭的主要 临床 亚型。血清 N a 、
H E 、 S B P 、 B l e e d i n g 是 患者近期预后 的独 立预测 因素。 乙型肝 炎肝 衰竭 患者使 用核苷 ( 酸) 类似物抗病毒 治疗安全有效 , 持 续的病毒抑
H u b e i , 42 0 0 0 ) C h i n a 2 . D e p a t r en m t fI o n f e c t i o u s D i s e a s e s , R e n mi n H o s p i t a l f o Wu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