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实训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80040009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一、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教学目标:1:注重“三基”知识的学习和康复医学理念的培养。
2:突出作业治疗技术的特点和重点,注重实用操作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3:按康复治疗技术专科水平的实际就业需要,提供基本理论和技术指导,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基本要求:1:了解作业治疗的发展史。
2:熟悉作业治疗的理论及常见的作业治疗模式。
3:掌握各项具体作业治疗的基本概念、常用作业治疗的目的、原则和方法。
4:理解各项具体作业治疗的注意事项。
5: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的特点制订有效的作业治疗计划,进行科学正确的作业治疗及训练。
6:培养学生关心和爱护病、伤、残者的良好职业道德。
7:培养学生热爱康复医学工作和对发展康复事业强烈的责任感。
二、教学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实验一:ADL训练(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偏瘫患者的床上活动训练和自我照顾训练2、了解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注意事项实验(实训)内容:①偏瘫患者的床上翻身;②偏瘫患者的床上卧位移动。
实验项目二:ADL训练(二)目的和要求:1、掌握偏瘫患者的床上活动训练和自我照顾训练2、了解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注意事项实验(实训)内容:①偏瘫患者桥式运动;②偏瘫患者的床上坐起。
实验项目三:ADL训练(三)目的和要求:1、掌握偏瘫患者的床上活动训练和自我照顾训练2、了解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注意事项实验(实训)内容:①偏瘫患者的床上躺下;②偏瘫患者床边坐位到卧位。
实验四:良姿位摆放及原则(一)目的和要求:掌握偏瘫患者的各种良姿位的摆放实验(实训)内容:①偏瘫患者的良好卧位姿势;②偏瘫患者的良好坐位姿势;③偏瘫患者的良好立位姿势;实验五:良姿位摆放及原则(二)目的和要求:掌握偏瘫患者的各种良姿位的摆放实验(实训)内容:①脑瘫患儿的良姿位摆放②截瘫患者的良好立位姿势实验六偏瘫患者的转移技术目的和要求:掌握偏瘫患者的各项转移技术实验(实训)内容:①偏瘫患者的床上体位转移训练;②偏瘫患者的坐位与立位之间的转移。
作业疗法大纲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临床医学院理论课教案第2次课教学方式大课学时1 专业临床医学班级中文 03年 1月14 日康复医学教学大纲作业疗法[概要]作业疗法是为复原患者的功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从日常生活活动、职业劳动、认知活动中选择一些作业的训练.掌握作业疗法,可缓解症状及改善功能.[教学要求]深刻理解:1. 作业疗法的种类、治疗作用2. 作业疗法常用方法3. 作业疗法临床应用理解:1. 作业活动的分析2. 作业活动的选择了解:1. 作业疗法流程2. 代谢当量作业疗法适应症神经科疾病:中风、脑外伤、脊髓损伤、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周围神经疾患等。
内科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糖尿病。
儿科疾病:脑瘫、小儿麻痹后遗症、发育迟缓。
外科疾病:骨折、截肢、手外伤、股骨头置换术后,腰腿痛、手术后癜痕、烧伤后癜痕、关节僵硬与挛缩、功能障碍。
方法及内容选择适当治疗方法是作业疗法最重要的步骤,这关系到是能否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在考虑采用什么方法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结合康复医学及作业疗法理论选择适当的作业活动。
作业疗法训练有以下诸种:①日常生活训练;②职业技巧训练;③家务活动训练;④工艺疗法;⑤文娱活动;⑥游戏疗法,特别适于脑瘫患儿;⑦书画疗法:对郁虑患者,使其练习书写、绘画、在静中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⑧认知训练:对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者,通过对物品的认识、解题,使之逐步恢复记忆、理解能力;⑨园艺劳动,如栽花、修剪小树、植树、修整花坛等;⑩职业训练,结合患者的特长与职业给予辅助性训练。
1.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在使患者获得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如穿着衣服、使用餐具进食、个人卫生、洗浴、整容、入厕等。
还可训练患者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方法、应用辅助器具的帮助,使用合适的家用设备等。
2.创造性技能训练在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后,逐步进入有一定难度的创造性技能训练,包括以下技能性训练项目:木工作业;纺织作业;机械装配作业;缝纫作业;手工作业:如泥塑、陶器,藤器、竹器、绳器等手工艺编织;打字,资料分类归档等办公室作业。
医学治疗教学大纲范文模板

一、课程名称:医学治疗学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三、课程学分:3学分四、授课对象:临床医学、护理学等相关专业学生五、教学目标:1. 掌握医学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了解医学治疗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治疗问题的能力;4. 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意识。
六、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医学治疗概述1. 医学治疗的概念、分类和特点;2. 医学治疗的基本原则和伦理原则;3. 医学治疗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第二部分:药物治疗学1. 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药效学;2.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3. 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第三部分:非药物治疗学1. 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康复治疗;2. 心理治疗、营养治疗等辅助治疗;3. 非药物治疗的应用和效果评价。
第四部分:临床治疗学1. 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2. 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3. 临床治疗的效果评价和总结。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医学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临床病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团队合作能力;4.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医学治疗的基本技能。
八、考核方式:1.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主要考察学生对医学治疗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2. 课堂表现:占总评成绩的20%,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积极性;3. 实验报告:占总评成绩的20%,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九、教学资源:1. 教材:《医学治疗学》;2. 参考书籍:《临床药物治疗学》、《康复治疗学》等;3. 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十、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至第4周:医学治疗概述第5周至第8周:药物治疗学第9周至第12周:非药物治疗学第13周至第16周:临床治疗学以上范文模板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康复作业疗法

作业治疗
一操作须知:
1将作业器具依次放置于作业治疗台上,并将作业器具置于初始状态
2根据康复医生开设的作业治疗处方,依次进行作业治疗,由大到小,从简致难。
每次20~30分钟
3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不应过于强求,避免过于疲劳
4治疗结束应及时将作业器具完整的放置于原有状态
5定期对作业治疗器具进行保养及调整
二注意事项:
1注意合理正确的使用器具,避免人为损坏
2注意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并及时合理调整治疗计划
三患者须知:
1患者应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不得擅自改变治疗安排
2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如有任何不适应及时向医生反映
四适应症:
1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意外、颅脑损伤、脊髓损伤、神经肌肉疾病、周围神经病损、帕金森病、老年性认知功能减退等2外科疾病:骨关节损伤、手外伤、截肢、烧伤后瘢痕、肌腱移植、关节置换术后等
3儿科疾病:脑瘫、发育迟缓、先天性畸形等
4内科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糖尿病、慢性药物中毒、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5精神科疾病:情绪异常、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等。
《作业疗法》课程研讨式教学设计

《作业疗法》课程研讨式教学设计作者:王颖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16期摘要:作业疗法是康复医学中一项重要的操作技术,它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
作业疗法由于受到没有固定作业活动形式的限制,治疗过程主要是靠治疗师对病患的病情和兴趣的了解来制定所需的治疗方案,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治疗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熟练操作临床常用的技能,综合能力要很强。
如何让学生在大学的几年学习中,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能熟练的掌握各项操作技能,这是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本文就研讨式教学展开论述并进一步探索《作业疗法》课程研讨式教学的设计,仅供学习和参考。
关键词:作业疗法课程改革一、概述研讨式教学法1.研讨式教学法的含义有关研讨式教学法的含义,我国众多一线工作者和学者给出的说法是,它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研究和讨论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并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堂课,而是贯穿于某一堂课的始终。
也有一些学者给出的解释是,它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小班的形式进行研讨的教学过程。
现今国内比较统一的说法是:“研讨式教学是指在大学或研究生院里教师和学生为研究某一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采用的小组或单独形式共同讨论和研究的交互式教学方式,真正达到学有所获、日学日进、教学相长的教育目的。
”2.研讨式教学实际运用效果分析研讨式教学不同于传统式教学方法的地方在于,研讨式教学更注重以“学生”为主,而传统式教学则以“教师”为主。
二者的侧重点不同,研讨式教学所关注的是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能力培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给学生创造更多交流互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互动学习中来,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
这种非填鸭式的教学既轻松又愉快,是未来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
从现有的文献可以看出,研讨式教学得到了众多学者和广大老师和学生的好评,这也反应出了教学改革的趋势。
以“学生”为主体,势必会比过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所以,实现研讨式教学效果的真正价值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康复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康复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随着经济、科技进步,人口老化,自然灾害及战争(恐怖事件)无法防止消除,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渐提高。
因而健康的概念,医学的模式,都已发生变化。
全面医学已将康复医学包括在内。
医学不仅要治病救命,而且要考虑存活后的身、心、社会、职业能力的尽可能恢复。
康复医学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的独特医学学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
它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
康复医学所面临的人体各种功能障碍包括:运动功能、感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语言交流能力、认知能力、心理功能、社会功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系统掌握总论部分、康复评定、各种常用康复治疗方法、各种常见病康复。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科。
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理解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评定及治疗技术、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
2.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应用于临床。
3.学会与有关临床科室协作为疾病的急性期、恢复早期、后期康复诊疗服务。
4.培养良好的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时数分配四、考核要求1.命题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掌握好命题的广度和深度, 重点考察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情况, 兼顾综合分析和应用性较强的内容。
2.试题内容为本学科重点,即: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3.试题水平相当于教育目标所确定的预期水平。
4.试题提供的信息要准确,目标要求清楚。
5.试题类型及比例: 填空题20%, 选择题20%, 是非题20%, 名词解释l0%, 问答题20%, 病例分析10% 。
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论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康复的定义、内容范围、概念及康复医学的定义、对象、范围;熟悉康复预防三层次、社区康复的基本概念、康复医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临床医师与康复的关系。
课程内容一、康复、康复医学定义范围康复定义、内涵、康复服务方式。
运动康复专业《作业治疗学》教学大纲

《作业治疗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二、主要教材(指导书)及参考用书(-)选用教材《作业治疗学》,窦祖林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第三版(二)参考书目《康复功能评定学》,王玉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3月第三版(H)在线资源慕课在线课程(三)学术期刊中国康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三、课程简介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纪树荣主编的《运动疗法技术学》设计,华夏出版社出版,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教材。
运动疗法技术学是研究运动疗法技术的基本理论、常用的各种治疗技术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法的科学,是康复医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课程目标1:专业学科知识,掌握学科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基础知识的框架构成。
扎实掌握运动康复的基础核知识,在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学习基础核心知识,并加以应用课程目标2: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掌握常规的专业技术,了解其基本原理,具备独立康复作业的能力。
课程目标3:知识运用能力,3.2能将多种专业知识融汇贯通,具备较强的运动康复分析能力3.3在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具有独立制定运动康复方案的能力学会尊重团队成员,同时尊重服务对象,在团队成员中充分发挥运动康复师的核心地位与优势,使服务对象产生更好的依从性。
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五、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学时80六、教学安排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作业治疗》的概述及发展简史,掌握《作业治疗》的基本理论和作业活动分析及评定,熟悉作业治疗计划的制订、适应症、禁忌症和作业治疗师的职责。
【重点、难点】合计1.重点:《作业治疗》的概述及发展简史2.2.难点:掌握《作业治疗》的基本理论和作业活动分析及评定【课程内容】第一节作业治疗基本概念第二节作业治疗发展简史第三节作业治疗的基本理论【教学方法】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阐明作业治疗的发展简史、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作业治疗的影响因素和基本规律、作业治疗研究的基本方法等内容,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3.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作业治疗,促进学生作业治疗的印象;4.通过讨论,探讨运动疗法规律,促进学生形成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
高职《作业疗法》课程说案设计

校 内外 实 训 基 地 是 培 养 学 生 实 践技 能 的重 要 场 所 。校 内 在 康 复 治 疗 技术 实 训 中心 设 立 了作 业 治 疗 区 .实 训设 施 齐 全 、 功能 完 善 , 到省 内专 家 的认 可 。 得 与此 同时 , 还 在 校 外建 立 我们 了多 个 实 训 基 地 如 盐 城 市 第 一 人 民 医 院 康 复科 、市 三 院康 复 科、 博爱 康 复 医院 等 , 训 基 地设 施 先进 、 资 充 足 . 障 了实 实 师 保
导 书 和试 题 库 。 33 学设 施 _教 教 学 设 施 方 面 目前 拥 有 教 学 做 一 体 化 的 专业 教室 、现 代
该 课 程 是 康 复 治 疗 技 术 专 业 方 向的 核 心 课 程 之 一 ,是 学 生 获得 康 复 临床 技 能 的必 修 课 程 。其 先 修 课 程 为 《 动 学 》 运 、 《 复 功 能评 定 》 , 作 业 疗 法 打好 基 础 ; 续 课 程 为 《 床 康 等 为 后 临 康 复》 为 作 业 治 疗 方 法 的运 用 。 ,
1课 程 设 置 . 11 程 性 质 与 地 位 .课
参考 教 材 有 《 临床 作 业 疗 法 学 》 《 础 作 业 学 》 《 体 疗 、基 、文 法 学 》 《 复 医 学 诊 疗 规 范 》 ; 考 网 站有 中 国康 复 医学 会 、康 等 参 网站 、 中华 医 学 会 物 理 医 学 与康 复学 分 会 网站 等 . 程 组还 组 课 织 教 师 制 作 了大 量 多媒 体课 件 , 外 , 有 视 频 资 料 、 训 指 此 还 实
32 辅 资料 .教
关键 词 :高职 教 育 《 业 疗 法》 作 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治疗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三年制普通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作业治疗技术》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职业技术课,是专业技术核心课程。
本课程共80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随堂实训50学时,考试课。
《作业治疗》在康复医学体系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课。
通过本程的教授,注重“三基”知识的学习和康复医学理念的培养。
突出作业治疗技术的特点和重点,注重实用操作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按康复治疗技术专科水平的实际就业需要,提供基本理论和技术指导,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人体解剖学》、《康复功能评定技术》、《生理学》、《诊断学》、《运动学基础》、《药理学》,后续课程有《运动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中国传统康复技术》。
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作业治疗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1)了解作业治疗的发展史。
(2)熟悉作业治疗的理论及常见的作业治疗模式。
(3)掌握各项具体作业治疗的基本概念、常用作业治疗的目的、原则和方法。
(4)理解各项具体作业治疗的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的特点制订有效的作业治疗计划,进行科学正确的作业治疗及训练。
3、情感目标:(1)体验患者的各项功能障碍的困难。
(2)树立“自我照顾”的观念。
(3)培养学生关心和爱护病、伤、残者的良好职业道德。
(4)培养学生热爱康复医学工作和对发展康复事业强烈的责任感。
二、课程教学时数分配和教学形式第一章作业治疗概论(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作业治疗》的概述及发展简史,掌握《作业治疗》的基本理论和作业活动分析及评定,熟悉作业治疗计划的制订、适应症、禁忌症和作业治疗师的职责。
(二)建议学时:4学时(三)教学内容:第一章作业治疗和概论1、第一节概述(1)作业治疗基本概念(2)作业治疗的目的(3)作业治疗与运动治疗的区别(4)作业治疗的选择及其原则2、第二节作业治疗发展简史3、第三节作业治疗的基本理论(1)作业治疗的理念及思路(2)模式理论4、第四节作业治疗的分类5、第五节作业活动分析及评定6、第六节作业治疗计划的制订7、第七节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8、第八节作业治疗师的职责(四)重点:1、作业治疗与运动治疗的区别 2、作业活动分析及评定 3、作业治疗师的职责。
(五)难点:1、作业治疗选择及其原则 2、作业治疗的基本理论(六)建议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提问+多媒体课件第二章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了解ADL训练的目的、原则,熟悉ADL训练内容及步骤,掌握好ADL训练方法。
(二)建议学时:理论4学时,实训14学时(三)教学内容:1、第一节:概述(1)ADL的概念(2)ADL训练的目的、原则2、第二节:ADL训练方法(1)床上活动训练(2)转移活动训练(3)自我照顾训练(4)家务活动训练(5)社会活动训练(四)重点:1、ADL训练内容及步骤 2、ADL训练方法(五)难点:ADL训练方法(六)建议教学方法:案例导入+理论联系实际+多媒体课件+实训第三章体位及转移技术(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体位及转移技术的概述,掌握好良姿位的摆放及原则,掌握好转移技术。
(二)建议学时:理论4学时,实训16学时。
(三)教学内容:1、第一节:概述(1)基本概念(2)目的和注意事项2、第二节:良姿位的摆放(1)偏瘫患者的良姿位(2)脑瘫患儿的良姿位(3)脊髓损伤患儿的良姿位(4)截瘫患者的良姿位(5)颈椎患者的良姿位(6)腰腿痛患者的良姿位(7)烧伤患者的良姿位转移技术(1) 偏瘫患者的转移技术(2)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转移技术(3)脑瘫患儿的转移技术(4)搬运技术(四)重点:1、良姿位的摆放及原则 2、转移技术(五)难点:1、良姿位的摆放 2、转移技术(六)建议教学方法:案例导入+理论联系实际+多媒体课件+训练第四章认知及知觉功能训练(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概述,掌握注意障碍的作业治疗和记忆障碍的作业治疗,熟悉失认症患者的作业治疗和失用症患者的作业治疗。
(二)建议学时:理论2学时,实训8学时,(三)教学内容:1、第一节:概述及注意障碍的作业治疗(1)认知及知觉的概述(2)常见认知及知觉障碍(3)脑与认知功能(4) 认知障碍的影响(5)评定(6)作业治疗(7)注意事项(四)重点:1、注意障碍的作业治疗 2、记忆障碍的作业治疗 3、失认症的作业治疗(五)难点:各项作业治疗的理论指导作业的过程。
(六)建议教学方法:案例导入+理论联系实际+提问+多媒体课件+实训第五章治疗性作业活动(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概述,掌握各项生产性活动、手工艺活动、体育活动和游戏活动,熟悉其他治疗性活动。
(二)建议学时:理论2学时,实训4学时(三)教学内容1、第一节:概述(1)概念(2)作用(3)分类:生产性活动、手工艺活动、艺术活动、体育活动、游戏活动(4)应用原则(四)重点:1、生产性活动2、手工艺活动3、艺术活动4、体育活动(五)难点:各项作业活动的理论指导及实际训练(六)建议教学方法:案例导入+理论联系实践+提问+多媒体课件+实训第六章压力治疗(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压力治疗的概述,熟悉压力衣的制作,掌握压力垫和支架的制作。
(二)建议学时:理论2学时,实训2学时(三)教学内容:1、第一节:概述(1)概念 (2)作用与应用原则(3)压力治疗的方法(4)压力治疗的应用及注意事项(四)重点:1、压力衣的制作 2、压力垫和支架的制作 3、压力治疗的应用(五)难点:1、各项压力衣、垫、支架的制作 2、注意事项(六)建议教学方法:案例导入+理论讲授+多媒体课件+实训第七章辅助技术(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了解辅助技术的概述,掌握辅助技术的应用程序,熟悉常用辅助器具。
(二)建议学时:理论2学时,实训2学时(三)教学内容:1、第一节:概述(1)辅助技术的概念(2)分类(3) 作用(4)应用原则常用辅助器具(1)穿衣辅助器(2)进食辅助器具 (3) 如厕辅助器(4)洗浴辅助器(5)个人卫生辅助器(6)书写、阅读及交流辅助器(7)转移辅助器(四)重点:1、辅助技术的应用程序 2、常用辅助器具(五)难点:常用辅助器具(六)建议教学方法:案例导入+理论讲授+提问+多媒体课件+实训第八章助行器(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助行器的概述,掌握杖类助行器和助行架,掌握轮椅。
(二)建议学时:理论4学时,实训2学时。
(三)教学内容:1、第一节:助行器(1) 手杖(2)肘柺(3)前臂支撑柺(4)腋柺2、第二节:轮椅(1)轮椅的结构和部件(2)轮椅的种类(3)轮椅的选用及注意事项(四)重点:1、杖类的助行器 2、轮椅(五)难点:杖类的助行器(六)建议教学方法:提问+案例导入+理论讲授+多媒体课件+实训第九章矫形器(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矫形器的概述,掌握低温垫塑矫形器的制作,熟悉常用上肘吊带的制作、实用及注意事项。
(二)建议学时:理论2学时,实训2学时。
(三)教学内容:1、第一节:概述(1)概念及命名(2)分类(3)应用目的及原则2、第二节:低温垫塑矫形器的制作(1)低温垫塑性材料特性(2)制作所需工具(3)制作程序(4)常用低温垫塑矫形器(四)重点:低温垫塑矫形器的制作(五)难点:低温垫塑矫形器的制作(六)建议教学方法:案例导入+理论讲授+多媒体课件+实训第十章常见疾病的作业治疗(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了解脑卒中和脊髓损伤的作业治疗的概述,掌握疾病的特点及评定,掌握各项疾病的作业治疗。
(二)建议学时:理论2学时(三)教学内容:1、脑卒中的作业治疗(1)概述(2)功能障碍的特点(3)康复评定(4)作业治疗脊髓损伤的作业治疗(1)概述(2)功能障碍的特点(3)康复评定(4)作业治疗(四)重点:1、脑卒中康复评定及作业治疗 2、脊髓损伤康复评定及作业治疗(五)难点:1、脑卒中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康复评定 2、脊髓损伤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康复评定(六)建议教学方法:案例导入+理论讲授+多媒体课件第十一章社区作业治疗(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社会作业治疗的概述,熟悉社区环境的评定及改造。
(二)建议学时:理论2学时(三)教学内容:1、概述(1)概念(2)意义(3)基本原则(4)工作内容(5)实施的步骤社区环境的评定及改造(1)评定(2)改造3、社区作业治疗的注意事项(四)重点:1、社区作业治疗的基本原则及实施步骤 2 社区作业治疗的评定及改造(五)难点:社区作业治疗的评定及改造(六)建议教学方法:导入+理论讲授+多媒体课件五、随堂实验(实训)内容实验项目一:ADL训练(一)1、实验目标:①掌握偏瘫患者的床上活动训练和自我照顾训练;②了解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注意事项。
2、建议学时:2学时3、实训内容:①偏瘫患者的床上翻身;②偏瘫患者的床上卧位移动。
4、仪器设备和材料:PT床、衣服、裤子等。
5、实验报告要求:写出本次试验阶段的实验目的,试验用物,实训方法和步骤,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实验项目二:ADL训练(二)1、实验目标:①掌握偏瘫患者的床上活动训练和自我照顾训练;②了解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注意事项。
2、建议学时:2学时3、实训内容:①偏瘫患者桥式运动;②偏瘫患者的床上坐起。
4、仪器设备和材料:PT床、衣服、裤子、鞋等。
5、实验报告要求:写出本次试验阶段的实验目的,试验用物,实训方法和步骤,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实验项目三:ADL训练(三)1、实验目标:①掌握偏瘫患者的床上活动训练和自我照顾训练;②了解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注意事项。
2、建议学时:2学时3、实训内容:①偏瘫患者的床上躺下;②偏瘫患者床边坐位到卧位。
4、仪器设备和材料:PT床、衣服、裤子、鞋等。
5、实验报告要求:写出本次试验阶段的实验目的,试验用物,实训方法和步骤,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实验项目四:脊髓损伤患者的床上活动训练(一)1、实验目标:①掌握脊髓损伤患者的床上活动训练和自我照顾训练;②了解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注意事项。
2、建议学时:2学时3、实训内容:①脊髓损伤患者床上翻身②脊髓损伤患者床上坐起及躺下③脊髓损伤患者长坐位移动4、仪器设备和材料:PT床、衣服、裤子、鞋等。
5、实验报告要求:写出本次试验阶段的实验目的,试验用物,实训方法和步骤,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实验项目五:脊髓损伤患者的床上活动训练(二)1、实验目标:①掌握脊髓损伤患者的床上活动训练和自我照顾训练;②了解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