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岳麓版)总复习:3-2-2中国古代文学与戏剧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第2课时 诗歌、文学与戏剧练习 岳麓版必修3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第2课时 诗歌、文学与戏剧练习 岳麓版必修3

第2课时诗歌、文学与戏剧一、选择题1.“诗言志,歌咏言”,下列反映汉代文学主流形式的是(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B.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C.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D.深院静,小庭空,继续寒砧断续风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A项是《诗经》中名篇《蒹葭》中的名句;B项是汉代司马相如为汉武帝游猎之事作赋;C项是唐代白居易《杜陵叟》中的诗句;D项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句。

答案:B2.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

下列对端午节的分析最全面的是( )A.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在文学上创造出诗歌体裁“楚辞”B.屈原的诗歌被译成许多文字,在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深远C.屈原热爱祖国,具有忧国忧民思想和爱国爱民精神,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D.屈原爱国爱民的精神和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

人们尊敬和怀念屈原,不仅有他创立楚辞这一突出成就,更因为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精神,A、B、C三项表述都不全面。

答案:D3.(2010·江苏徐州模拟,4)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诗句是(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①出自春秋时期的《诗经》,②出自战国时期的《离骚》,③出自唐朝李白的《静夜思》,④出自宋朝柳永的《雨霖铃》。

唐宋在北魏之后,故他不可能研究过③④。

答案:B4.(2010·山东淄博高二期末)某卷烟厂设计了集诗书画于一体的古代诗人烟标,下列各项与该烟标所体现的史实不相符的是( )A.其诗歌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B.代表作有《蜀道难》《早发白帝城》等C.杜甫赞诗仙“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D.郭沫若赞诗仙“世上疮痍,诗中圣者”解析:“诗仙”指唐代大诗人李白,“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是对杜甫的赞扬,故D项是错误的。

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知识点主要有哪些?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一. 背景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社会转型政治:周王室衰败,宗法制分封制开始崩溃,诸侯争霸,社会动乱经济: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进步,井田制开始崩溃,小农经济兴起,工商业发展文化:士大夫阶层兴起,提供了人才基础思想概况1.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1) 学说: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 “中庸”①政治学说:A、“礼”(“克己复礼”) B、“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2) 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3) 儒学特征:①重视血亲和伦理道德②重视实践理性③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④重视解决实际问题(4)历史地位:①当时为受到重视,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保守的一面:主张按照周礼的制度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承认等级制度也阶级压迫。

(5)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6)孔子的政治主张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天的政治文明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礼”的观念,德治) (孔子仁和礼的思想作用:缓解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2.老子创立道家学派(1)世界观:“道”—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2)方法论:辩证哲学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3)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4)生平著述:《道德经》(5)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2单元第2讲 中国古代文学与戏剧课件 岳麓版必修3

【走向高考】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2单元第2讲 中国古代文学与戏剧课件 岳麓版必修3

参考答案: 1.市民 2.三言二拍 红楼梦
拨云见日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不只是长篇小说,也有唐代的传奇 小说、宋代的话本小说,还有短篇小说。 巧学巧记 推动明清小说成为文学主流形式的因素
戏剧
1.戏剧的起源 (1)“傩”: 古代先民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的原始______, “傩”中蕴涵着戏曲的萌芽。 (2)梨园:唐代宫廷中设置的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 (3)南戏:两宋之际,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一种完备的戏 曲形式,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
4.唐诗 (1)唐诗繁荣的背景: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 了诗歌的辉煌;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 (2)唐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李白、杜甫、白居易。 5.宋词 (1)词的起源:词起源于民间,又称“长短句”,便于灵 活自如地表达感情,并可配乐演唱。 (2)主要代表人物: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6.元散曲 (1)兴起:元代兴起的新诗体,是在宋、金________的基 础上经后世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 (2)兴起背景:元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民族分化,汉族 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 悲惨遭遇的不满。
(4)深远影响: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__风格的先河。 与“风”(《诗经》)合称“________”,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 大源头。 3.汉赋 (1)产生: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赋应运而生。 (2)特点:赋是一种专事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体,它 是吸收了先秦《________》和______的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3.“国粹”京剧 (1)原因:明清时期,北京成为休闲文化中心,各地艺人 集聚,乾隆年间三庆班等________进京推动了京剧的形成。 (2)形成: __________年间,徽调和汉调融合并吸收其他 剧种的长处,在京城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 (3)京剧的发展:清朝________年间迎来了第一个繁盛期。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单元整合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单元整合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整合戏曲傩是戏曲的萌芽→宋代(南戏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元代(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明中叶到清中期(昆曲的鼎盛时期)→明中后期(昆曲发展成全国性剧种)→清朝(京剧将中国戏曲推向新的高峰)(1)科技上:宋元时期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发明广泛使用的成熟阶段,更是外传西方的重要时期,反映了宋元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中外交流的空前繁荣,也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2)文学上:①宋词成为文学的主要形式,一方面反映了宋代民族政权并立,国家分裂,用词抒发对山河破碎、国家分裂的悲愤之情,宋代的诗词多反映了南北分裂的史实,如辛弃疾的词;另一方面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词的文学形式和特色更加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

②元代戏曲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反映了元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并行,统治异常黑暗的时代特征,如关汉卿借《感天动地窦娥冤》呐喊控诉等。

(3)书画艺术:①宋元时期涌现出一大批书法家、画家,如北宋苏轼、元朝赵孟等;同时风俗画盛行,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典型地反映了北宋东京繁华的景象,反映了宋代随着手工业、商业不断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出现了封建文化的高度繁荣。

②宋代宫廷画盛行;强调以景写意,抒发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文人画产生。

反映了宋代中央集权强化,维护封建统治的理学产生。

三、题型应用体验图片、漫画类选择题【题型解读】1.从选取的素材看,多以历史文物、人物、漫画等图片的形式呈现。

2.从考查的功能看,联系教材知识,多结合图片、漫画中的文字信息考查其中的隐含信息。

【典型例题】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

下列作品中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技法攻略】析图文―→根据题目要求,结合书法艺术各自的特点分析四幅图片的特点。

A为行书,B为隶书,C为篆书,D为草书。

抓关键―→抓住材料中“将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即最能自由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3-2-2中国古代文学与戏剧

3-2-2中国古代文学与戏剧

3-2-2中国古代文学与戏剧一、选择题1.在湖南汩罗县玉笥山上的祠堂,悬挂着一副对联:“哀怨托《离骚》,生面别开诗赋祖。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它颂扬的是()A.司马迁B.屈原C.李白D.苏轼【答案】B【解析】题目中提出了“湖南汩罗”“《离骚》”“诗赋”“楚国”等关键字词,自然可以和屈原联系起来。

2.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诗句是()①“关关雎雎,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B【解析】①出自春秋时期的《诗经》,②出自战国时期的《离骚》,③出自唐朝李白的《静夜思》,④出自宋朝柳永的《雨霖铃》。

唐宋在北魏之后,故不可能研究过③④。

3.某同学在图书馆借阅了以下图书:《柳毅传》《碾玉观音》《西游记》《金瓶梅》等,你认为这位同学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明清时期的文学B.中国古代的小说C.中国古代的诗词D.宋元明清的艺术【答案】B【解析】这位同学借阅的图书都属于中国古代的小说作品,而且包括唐、宋和明清时期,显然,A、D两项在时间上是不符合的,C 项在内容上与题干不符。

4.明清时期,“士工商贾虽然同,各务营生不辞倦”,社会经济和人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反映在小说中,商人第一次成为被歌颂的对象。

其典型的作品是()A.《红楼梦》B.“三言二拍”C.《聊斋志异》D.《水浒传》【答案】B【解析】明清时期,传统的轻商思想开始淡化,在“三言二拍”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5.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

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中的美人是一种托喻。

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A.作为文学家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D.强烈希望富国强兵【答案】D【解析】结合时代背景,当时是战国时期,战乱频繁( 浪漫主义,这时期没得到体现)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1讲 中国古代文学与戏剧课件 岳麓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1讲 中国古代文学与戏剧课件 岳麓版
• (1)元杂剧:将诗歌、歌唱、对白、音乐、舞蹈融入一炉,有完整 故的场事景_情_节更__替__,__标角__色志和配合着__中__国__古__代__戏的曲一的种成戏熟曲。形式,用虚拟动作表现时空
• (2)昆曲:明中叶到清中期兴起于江南昆山,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 色,对京剧、川剧、湘剧、越剧和黄梅戏等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 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__________”。
• 5.艺术地位
• (1)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
“_______”;
国粹
• (2)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也放射着奇光异彩。
[易混辨析]
• 1.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反封建的小 说、戏剧走向繁盛。
• 2.脸谱的通用色彩含义:红色——忠勇正义;黑色——铁面无私;紫 色——刚正威武;黄色——勇猛而暴躁;银色——神仙妖怪;绿色——勇 猛莽撞;蓝色——刚强阴险;白色——奸诈狡猾。
必修三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51讲 中国古代文学与戏剧
1
基础攻关
2
考点突破
3
Hale Waihona Puke 仿真模拟基础攻关• 一、诗歌
• 1.《诗经》
• (1)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 (2)内容:它保存了从__西_周_______初期至春__秋________中期大约500多 年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 (2)代表作品:《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抒发了屈 原忧国忧民的情感。
• (3)楚辞与《诗经》的不同:楚辞不是整齐的四言体,而采用
__________的句式。
自由灵活
• (4)深远影响: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____风格的先河。与

岳麓版必修三会考复习--第二单元

岳麓版必修三会考复习--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本单元学考考纲】古代中国的文化(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3)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复习要点】一、书法和绘画两宋时期,绘画的特色与时代背景的关系最明显:北宋政治一统,商业兴盛,则北宋的文人山水画构图气势宏伟,画风阳刚豪放。

南宋偏安江南一隅,则山水画的构图不讲究对称墨色恬淡。

即“残山剩水”。

二、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1、西周――春秋:《诗经》-现实主义2、战国:屈原的“楚辞”-浪漫主义(先秦:风骚)3、汉:赋-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4、唐:诗――繁荣的原因:(1)盛唐: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

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使得许多来自中下层的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他们把丰富的生活体验、自信乐观和母扬进取的精神融入诗歌,弹奏出开朗奔放、刚健清新的时代音调。

(2)中唐以后:战乱的平息并没有带来往昔的盛世华年。

――主要诗人:盛唐伟大诗人李白的非凡气魄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他长期生活在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中,体味着国破家亡的痛苦。

中唐时的白居易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5、宋:词和“南戏”(瓦舍)――繁荣的原因:宋代城市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士大夫的词作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更有一些词人直接为歌女写词,在歌楼舞榭中传唱。

山河的破碎和民众的苦难激发了诗人们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主要词人:北宋柳永和南宋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抗金将领岳飞把自己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写入诗词,期望有朝一日能“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恢复中原。

北宋的苏轼与南宋的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被合称为“苏辛”。

6、元:散曲和杂剧―――繁荣的原因:在元朝,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他们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将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作为理想的人生境界,以此逃避现实,获得心理平衡。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件:3-2-2中国古代文学与戏剧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件:3-2-2中国古代文学与戏剧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3.历史影响:明清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达到新
的高峰,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参考答案: 1.市民 2.三言二拍 红楼梦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3.“国粹”京剧
(1)原因:明清时期,北京成为休闲文化中心,各地 艺人集聚,乾隆年间三庆班等________进京推动了京剧的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 )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参考答案:
1.宗教歌舞
四大徽班 乾隆 特别提示:
2.故事情节
同治光绪
角色配合
5.国粹
百戏之祖
3.
4.旦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1.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不只是长篇小说,也有唐代 的传奇小说、宋代的话本小说,还有短篇小说。 2.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使得 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3 第2单元第2讲中国古代文学与戏剧一、选择题1.在湖南汩罗县玉笥山上的祠堂,悬挂着一副对联:“哀怨托《离骚》,生面别开诗赋祖。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它颂扬的是()A.司马迁B.屈原C.李白D.苏轼【答案】B【解析】题目中提出了“湖南汩罗”“《离骚》”“诗赋”“楚国”等关键字词,自然可以和屈原联系起来。

2.(2010·江苏模拟)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诗句是()①“关关雎雎,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B【解析】①出自春秋时期的《诗经》,②出自战国时期的《离骚》,③出自唐朝李白的《静夜思》,④出自宋朝柳永的《雨霖铃》。

唐宋在北魏之后,故不可能研究过③④。

3.某同学在图书馆借阅了以下图书:《柳毅传》《碾玉观音》《西游记》《金瓶梅》等,你认为这位同学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明清时期的文学B.中国古代的小说C.中国古代的诗词D.宋元明清的艺术【答案】B【解析】这位同学借阅的图书都属于中国古代的小说作品,而且包括唐、宋和明清时期,显然,A、D两项在时间上是不符合的,C项在内容上与题干不符。

4.明清时期,“士工商贾虽然同,各务营生不辞倦”,社会经济和人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反映在小说中,商人第一次成为被歌颂的对象。

其典型的作品是() A.《红楼梦》B.“三言二拍”C.《聊斋志异》D.《水浒传》【答案】B【解析】明清时期,传统的轻商思想开始淡化,在“三言二拍”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5.(2010·揭阳·3月文综)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

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中的美人是一种托喻。

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A.作为文学家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D.强烈希望富国强兵【答案】D【解析】结合时代背景,当时是战国时期,战乱频繁( 浪漫主义,这时期没得到体现) 。

再结合屈原本人,他所写的诗大多都是抒发爱国情怀的。

诗题《思美人》即是“灵修美人以媲于君”的体现;“美人”在诗中毫无疑问是指楚君主,而非一般意义上的美女。

(至于是哪位君主——怀王抑或顷襄王,历来有争议)屈原撰写此诗的目的,就是试图以思女形式,寄托自己对君主的希冀,以求得到君主的信赖而实现理想目标,即富国强兵。

6.(2010·聊城·3月文综)下列诗句所述内容哪些与科举制的实行有关()①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④甲第朱门无一半,当街踏尽公卿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唐代刘禹锡的诗句,反映了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而带来的政治变迁。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体现的是按门第选官的制度。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体现了科举入仕的情形。

“甲第朱门无一半,当街踏尽公卿骨”体现了黄巢起义打击皇室贵族的情形。

故①③符合题意。

7.(2010·泰安·3月文综)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

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

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城市经济的发展B.社会环境的变化C.统治政策的调整D.主流思想的演变【答案】A【解析】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状况的反映,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城市经济的发展。

8.(2010·吉林模拟)中国古代哲学史专家任继愈曾经这样写道:“理学诞生于北宋,经过两宋和元的发展,到明清时期成为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

”由于这种社会力量的作用和制约,明清时期形成的社会行为和表现包括()①科举考试内容更加僵化和反动②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的行为成为普遍的社会规范③提倡个性解放的作品销声匿迹④“缠足”“蓄发”日益普及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A【解析】自宋代开始,科举考试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依据;理学家提倡的纲常名教更加成为束缚人的精神枷锁。

选①②。

③中的说法错误,文学艺术领域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的作品始终存在;④中“蓄发”不是理学压制下的产物。

9.(2010·汕头文综)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

它反映出明代出现()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答案】A【解析】《西游记》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

“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反映出明代出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10.(2010·清江)学习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探究小组的同学撰写了多篇历史小论文。

下列论文的题目不准确的是()A.《世界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B.《唐朝的强盛与诗歌的繁荣》C.《商品经济与明清小说》D.《〈诗经〉——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滥觞》【答案】A【解析】楔形文字是已知的世界最古老的文字,故《世界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不正确。

11.曾经师从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的李玉刚于2009年7月23日晚,在北京的中国歌剧院为7月28日在悉尼歌剧院上演的“盛世霓裳”演唱会进行排练。

下图是李玉刚扮演的经典角色,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李玉刚扮演的是京剧角色中的()A.生B.旦C.净D.丑【答案】B【解析】梅葆玖是梅兰芳大师的儿子、梅派艺术的传人。

李玉刚扮演的是旦角。

12.礼堂里正在排练戏剧,导演在台下指挥“演旦角的同学动作要到位,演老生的同学……”,他们正在排练的剧种是()A.吕剧B.昆曲C.京剧D.黄梅戏【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旦角”得知应是排练京剧。

二、非选择题13.(2010·海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在思想、文化领域,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激烈的冲击和碰撞,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值冲突和社会转向。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材料二明清时期,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体裁渐趋衰落,通俗文学勃兴,小说、戏曲等大众化形式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

材料三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

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元代王冕的《墨梅》是其中的精品。

材料四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请回答:(1)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结合材料一概括其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2)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

观察材料三,说明文人画所具有的鲜明特征。

(3)材料四中反映了明朝妇女在婚姻问题上存在着怎样的倾向?(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新变化的时代背景。

并说明经济与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

【答案】(1)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

(2)特点:通俗化,平民化。

特征: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3)反映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的倾向。

(4)背景: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关系: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决定文化的性质与发展方向;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引擎。

(言之成理即可)14.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1)图一中的书法属于什么书体?当时,我国书法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什么?(2)图二中的绘画属于什么画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画种的主要特点有哪些?(3)结合图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红楼梦》属于哪一文学体裁?这一作品问世的社会背景有哪些?(4)某一研究小组围绕上述图片和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设计一个最为恰当的题目。

【答案】(1)书体:楷书。

主流趋势: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2)画种:年画。

特点:内容喜闻乐见;以民间风情为主;具有生活上的实用性。

(答出其中2点即可)(3)体裁:(长篇章回体裁)小说。

主要背景:商品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的壮大;通俗文学蓬勃发展;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

(答出其中3点即可)(4)题目: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浓缩人生精华的明清文艺等等。

(言之有理且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