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与共识ppt课件

2024年8月2日星期五
15
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第四节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型 四、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政策含义
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观点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观点有两个,一是能预期到的货币
供给的变化将只改变价格水平而对实际产量和就业没有影响, 二是只有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才影响实际产量。
二、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及政策主张
1.主要理论观点 第一,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
货币供给完全取决于货币当局的决策及银行制度而与影响货币 需求的因素完全无关。在货币供求均衡时,从新货币数量论方程式 可见,由于货币流通速度V在短期仅仅可以作出轻微的变动,而在 长期中又是不变的数量,于是货币供给量M便是影响名义收入Y的决 定性因素,即M是货币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 第二,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 币表示的量(如货币工资等),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2024年8月2日星期五
4
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第二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一、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
2.自然率假说 第一,自然率假说的基本含义
任何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着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 决于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而在长期中,该社会 的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这就是说,人为的经济政策 的作用可以暂时或在短期中使实际的失业率大于或小于自然 率,但是,在长期中,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第二,自然失业率的实际意义
2.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模型引申出的政策含义 由模型引申出的政策含义是,系统的货币政策无效,
随机的货币政策有害。
2024年8月2日星期五
14
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第四节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型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学习精要】一、学习重点1.理解总供给曲线方程的代数推导2.了解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和政策主张3.掌握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及其AD-AS 模型的基本思想和政策含义4.掌握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假设及其AD-AS 模型的主要观点和政策主张5.把握两大学派的分歧和共识二、知识脉络图三、理论精要知识点一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u ε(u P-P )u ε(u ππe e **--=⇒--=- 奥肯定律:)u α(u y y y f f*--=-两式结合推导出总供给曲线方程为:)P λ(P y y e f -+=结论:(1)方程可以同时代表古典的、凯恩斯的以及常规的总供给曲线,而三者的差别在于参数λ的取值及对λ的解释。
(2)一般认为,当研究产出与价格水平时,总供给曲线比较方便,当研究失业与通货膨胀时,菲利普斯曲线比较方便。
知识点二 货币主义主要观点和政策主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是货币主义,货币主义提出的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是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货币数量论的核心论点: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由一国货币数量所决定,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变化,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关系。
货币数量论:(1)费雪方程(交易方程):MV Py =费雪交易方程式强调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作用,即作为流通手段的作用。
(2)剑桥方程:kPy kY M ==含义: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取决于货币流通速度和名义国民收入。
假设货币流通速度与实际国民收入不变,价格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大小。
(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方程:)()(),(21r L y L r y L PM +== 货币主义的批评:凯恩斯的货币需求方程缺点主要在于,只注意到利率和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忽略了人们财富的持有量的影响;及把财富的构成看得过于简单(货币和债券)。
(4)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论),,,,,(u y w r r r f PM p e b = 货币需求量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① 总财富。
2020年(财务知识)宏观经济学的几点共识

(财务知识)宏观经济学的几点共识·164·西方经济学学习指导与精粹题解第22章宏观经济学的争论和共识22.1教学参考和学习指导当代西方经济学是于不断的演进和分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对宏观经济学的争论,主要发生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俩大派别之间。
二者争论的焦点集中于对总供给曲线的不同解释,除此之外,二者之间也达成了壹些共识。
本章重点介绍二者之间的争论和共识。
22.1.1知识结构图(如图22.1所示)图22.1知识结构图22.1.2内容指导22.1.2.1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讲述了当今西方主要的经济学流派于宏观经济基本问题上的争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使读者对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动态有初步的了解,且通过了解西方经济学家们的分歧和争议之处,更好的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含义和现实意义,为今后的继续学习和研究打下认识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做到,了解不同经济学流派的理论渊源、主要观点和政策含义,重点把握不同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条件。
于学习方法上,建议通过比较学习的方法,充分认识经济学家们的分歧之处,且且理解之所以产生分歧的原因。
22.1.2.2内容要点和难点本部分重点介绍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逻辑框架,且通过比较,简要总结宏观经济学理论流派的基本共识和方法进展。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主要观点: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是货币主义。
货币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出现的经济学流派,其代表人物为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是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
关于新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量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即:总财富、非人力财富于总财富中所占的比重、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和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和传统货币数量论不同,弗里德曼强调,货币流通速度不是某些不变的常数,而是决定于其他几个数目有限的变量的稳定函数。
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建立长期劳动合同的 好处:
其一、对劳资双方来说,谈判都很费时。其二、谈判破裂的可能性—
—罢工的存在。其三、面临不利的需求冲击。对于厂商来说工资变动到
一个新水平可能不是最优策略。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 22章 17
二、名义价格粘性
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出发,解释名义价格粘性。 其中较有影响的是菜单成本理论。 经济中有一定垄断力的厂商是价格的决定者,能够选择价格。菜单成 本的存在阻碍了厂商调整价格。菜单成本指调整价格时所花费的成本, 它包括:研究和确定新价格的成本、重新编印价目表的成本、通知销售 点更换价格标签的成本等。即使这些成本很小,它们累积起来所产生的 效应仍然很大,足以导致强有力的价格粘性。 特殊菜单成本:当厂商作出价格调整决策时,难以预料产品价格或要 素价格调整的后果。要素、顾客或竞争厂商对于价格调整的反应都有很 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价格水平变化对拥有的各种有形和无形资产价值 的影响也难以确定。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模型主要说明: 对货币量和一般价格水平的不完全预期怎样导致了货币的非中性, 也就是货币的变化怎样导致了对一般价格和相对价格变化的短期混淆, 从而带来了产出和就业的波动。 由模型引申出的含义是: 系统的货币政策无效,随机的货币政策有害。
三.简化的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 22章 10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 22章 15
第五节 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
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 (1)工资和价格粘性,即工资和价格的调整十分缓慢;从而非市场 出清。 (2)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追求最大利润和效用。 (3)理性预期。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 22章 16
第六节 名义粘性
一。名义工资粘性。 工资粘性:工资率不能随劳动供求的变动而及时而迅速的变动。 发达经济中,工资不是在即时交易中决定,而由劳资双方以明确(或 隐含)的合同确定。长期劳动合同规定一年或更长时间内的名义工资率。 合同的长期性:短暂的合同会增加劳资双方的谈判成本和调整成本。 劳动合同的期限往往为三年,即货币工资在三年内不能改变。 合同期限往往较长,所以工资调整总是缓慢的,使工资具有了粘性。
微观经济学第二十二章 习题答案

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1.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解答:(1)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第一,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二,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第三,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第四,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2)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可概括为如下三点:其一,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其二,反对“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其三,力主“单一政策规则”,即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标,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
2.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
解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主要有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说。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后果。
微观经济学表明,理解个体行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假设个体追求其最大利益。
所以,要使宏观经济学具有坚实的微观基础,应将个体利益最大化作为基本假设。
所谓理性预期是经济当事人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用通俗的话说,理性预期假设的意思是,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市场出清的假设是说,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选择迅速进行调整,使相应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相等或趋向于相等。
自然率假说认为,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等,而在长期中,该社会的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
3.推导卢卡斯总供给曲线。
解答:一个典型企业i 的供给函数由下式给出 y i =h (P i -P )+y *i 其中y i 为企业的产量,P i 为其产品的价格,P 为价格总水平,y *i 为企业的潜在产量,h 表示企业对其产品价格与价格总水平偏离的一种反应,h >0。
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第二十二章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一、名词解释1.货币数量理论(东北财经大学2011研)答:(1)传统货币数量论包括费雪方程(即交易方程:Py MV =)和剑桥方程(即庇古的M kY kPy ==),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即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数量关系,物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并成正向关系。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交易方程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的作用,而剑桥方程则强调对货币的需求方面。
(2)弗里德曼推演出了新货币数量论,提出货币需求函数为:()b e p M f r r r w y u P=,,,,,式中,M P表示财富持有者手中的实际货币量,与市场债券利息率、预期的股票收益率等因素有关。
弗里德曼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 (或者1k)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 ,而是决定V 值的函数,V 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已。
V 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做出轻微的变化。
2.卢卡斯总供给曲线(函数)(中国人民大学2005研)答:卢卡斯总供给曲线(函数)是由理性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卢卡斯首先提出的。
卢卡斯的总供给曲线是通过考察微观经济中的基本单位——企业的行为引申出来的,整个经济的总供给曲线是通过对所有典型企业的供给曲线加总而得到的。
卢卡斯的短期总供给曲线为:()ˆy y P P λ*=+-式中,参数>0γ,ˆP为公众对价格的预期。
它表明经济的总产出与未被预期到的价格上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卢卡斯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其主要原因是其前提假设中的理性预期和自然率假说,当市场中的价格水平ˆP P=时,总供给等于自然率的水平;当现实价格水平超过预期的价格水平时(即ˆ>P P ),产出就会增加到自然率水平之上。
在长期,则总供给曲线为y y *=,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共26页文档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 和共识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争论的双方
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
争论的焦点:对总供给曲线的解释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与共识课件

四、通货膨胀与失业
现代货币主义认为通胀始终是 一种货币现象,是货币供给量过多 的结果。
现代货币主
义认为菲利普斯
曲线只在短期内 △P/P 存在,长期菲利
普斯曲线在自然
F● ● G D● ● E
失业率水平垂直
B● ●C
于横轴。如图 22-1 所示。
●A
u
u
现代货币主义还将滞胀的原因归之 于政府的庞大化。在凯恩斯主义的政 府干预原则指导下,政府机构越来越 庞大。
一、新凯恩斯主义的特点 新凯恩斯主义与原凯恩斯主义
在三个方面是一致的:
劳 动 市 场 上 经 常 存 在 过 剩 劳 动 供 给 即失业
经济社会存在显著的周期性波动 经 济 政 策 在 绝 大 多 数 场 合 下 还 是 必
要的、重要的
新凯恩斯主义与原凯恩斯主义在 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假设上存在重大 区别:
原凯恩斯主义关于发生失业和经济 衰退的非市场出清模型假定名义工资 刚性,而新凯恩斯主义的非市场出清 模型假定名义工资和价格呈粘性。
新 凯 恩 斯 主 义 增 加 了 来 自 新 古 典 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假设,以使 理论框架更符合经济社会的现实状 况。
二、工资粘性 1.名义工资粘性
名义工资粘性就是指名义工资 变动缓慢。 它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劳动工资合同的长期性 劳动工资合同的分批到期性
第一节 凯恩斯及后凯恩斯 主流经济学
凯恩斯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 人和创立者。在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诞 生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 又出现了继承凯恩斯基本经济思想和 分析方法的后凯恩斯主义。
后凯恩斯主义又主要由两大学术 流派构成,一是以美国经济学家为 主的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二是以 英国经济学家为主的新剑桥学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二章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1.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解答:(1)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第一,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二,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第三,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第四,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2)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可概括为如下三点:其一,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其二,反对“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其三,力主“单一政策规则”,即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标,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
2.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
解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主要有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说。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后果。
微观经济学表明,理解个体行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假设个体追求其最大利益。
所以,要使宏观经济学具有坚实的微观基础,应将个体利益最大化作为基本假设。
所谓理性预期是经济当事人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用通俗的话说,理性预期假设的意思是,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市场出清的假设是说,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选择迅速进行调整,使相应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相等或趋向于相等。
自然率假说认为,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等,而在长期中,该社会的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
3.推导卢卡斯总供给曲线。
解答:一个典型企业i 的供给函数由下式给出y i =h (P i -P )+y *i其中y i 为企业的产量,P i 为其产品的价格,P 为价格总水平,y *i 为企业的潜在产量,h 表示企业对其产品价格与价格总水平偏离的一种反应,h >0。
用P e 表示企业对价格总水平P 的估计,从而有y i =h (P i -P e )+y *i (1)进一步地,企业对价格总水平的估计假定按下式进行P e =P ^+b (P i -P ^)(2)式(2)表示,企业对价格总水平的估计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该社会的有关机构预测并公布的价格预测值P ^;另一部分是企业根据其经验对预测值P ^的调整,参数b 为调整系数。
将式(2)代入式(1)并整理,得y i =h (1-b )(P i -P ^)+y *i从整体上看,整个经济的总供给曲线是通过将所有企业的供给曲线加总而得到的。
设整个经济的生产由n 个像企业i 的企业组成,则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y =nh (1-b )(P -P ^)+y *(3)式(3)即为卢卡斯总供给函数。
其中y 为总产出,P 为整个经济的价格水平,y *为经济的潜在产量。
卢卡斯总供给函数表示,经济的总产出与未被预期到的价格上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经过系数的合并,卢卡斯总供给函数通常写为y =y *+λ(P -P e )其中参数λ>0,P e 为公众对价格的预期。
4.推导新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解答:新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可以用图22—1推导出来。
其中,图22—1(a)中的N d 和N s 分别表示劳动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它们都是实际工资W P的函数。
然而,在事实上,劳动的需求方面所支付的和劳动者所得到的只能是货币工资。
因此,劳动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都必须使用一定的价格指数P 去除货币工资才能得到实际工资W P。
图22—1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厂商在决定他所支付的实际工资的大小时,应该用该厂商的产品的价格去除货币工资。
因为本书的微观部分已经说明,对厂商而言,只要劳动的边际产品(代表劳动给厂商带来的利益)大于他为得到这一劳动所必须支付的价格(即劳动的实际工资),他便会增加雇用的人数直到代表利益的边际产品与代表支付的实际工资相等。
这就是说,每一行业的厂商都会使用本行业产品的实际价格去计算他所支付的实际工资的大小。
既然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全部都由厂商经营,那么,厂商整体必然会用实际存在的价格指数或价格水平P去计算实际工资。
从供给方面来看,图22—1(a)中的N s 当然也是实际工资W P的函数。
在劳动者用什么样的P 去除W 以便得到实际工资W P的问题上,新凯恩斯主义认为,不论劳动者是否知道实际价格水平为多少,劳动的供给曲线所使用的P 只能是在签订合同时他们所预期的价格P e 。
正是根据一定的P e ,劳动者的代表(工会)才与厂商通过讨价还价达成了工资协议(即规定货币工资W 的大小)。
一方面,协议一经签订,不论客观情况如何,双方都必须遵守,这就是说,在合同期内,根据P e 而决定的W 是黏着不变的。
另一方面,在同一期间,实际价格水平可以经常变动,而整个社会的厂商是按实际价格水平P 来决定对劳动的需求的。
假定P 正好等于P e ,如图22—1(a)中的N s 所示,N 0d 是根据与P e 相等的P 所作出的劳动需求曲线。
由于P =P e ,所以N s 和N 0d 相交于点E 0。
该点表示的价格水平P 和就业量N 分别为P和充分就业的就业量N 。
将其代入生产函数可得图22—1(b)中的点E 0,从而相应的充分就业的产量为y ,于是在图22—1(c)中可找到与P 和y 相对应的点E 0,该点便为新凯恩斯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上的一点。
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厂商雇用劳动的实际数量取决于W 和N d 的共同作用。
例如,在工资合同期内,价格水平从P 上升到P 1,这时图22—1(a)中的劳动需求曲线从N 0d 移动到N 1d 。
由于W 已为合同所规定,不能改变,为了取得最大利润,厂商只能根据既定的货币工资W 和新的劳动需求曲线N 1d 来决定雇用的劳动数量。
由图22—1(a)所示,这时厂商实际雇用的劳动数量为N 1,从而产出数量为y 1。
于是,在图22—1(c)中可得到与P 1和y 1相对应的点D ′。
如果实际价格水平P =P 2,则N d 曲线处于图22—1(a)中N 2d 的位置。
按照同样的步骤便可找出N 2d 与W 两线的交点E 2所决定的N 2,于是在图22—1(c)中又得到点F ′。
总之,在工资具有刚性或黏性的情况下,由不同的P 可得到不同的N ,根据这些不同的N 便可在图22—1(b)中得到不同的y ,从而可在图22—1(c)中找到不同的点(如点E 0、点D ′、点F ′等),用一条光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在一起便得图22—1(c)中的曲线ASK ,这便是新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5.说明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
解答:这一问题最先由基德兰德(F.E. Kydland)和普雷斯科特(E.C. Prescott)在1977年提出。
简单地说就是,决策者(政府)最初实施一项最优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下一阶段会出现使决策者改变计划的动机,即今天的决策不再适合明天了,这就出现了时间的不一致性。
特别地,有时决策者能够通过前后不一致把事情做得更好。
6.从菲利普斯曲线推导总供给曲线。
解答:附加预期变量的菲利普斯曲线可以表示为π=πe -β(u -u 0)用P -P -1代替π,用P e -P -1代替πe ,其中P 为价格水平的对数,P -1为上一期价格水平的对数,P e 为预期价格水平的对数,则上式化为P -P -1=P e -P -1-β(u -u 0)即 -β(u -u 0)=P -P e (1)另一方面, 根据奥肯定律有-β(u -u 0)=1a(y -y *)将上式代入 式(1) , 经整理, 得y =y *+a (P -P e )(2)式(2)即为所求的总供给曲线,其中y 为总产量,y 为潜在产量。
7.理性预期和适应性预期有何区别?解答: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而适应性预期只是表明,人们在形成对现期的预测价格时,要考虑上一期的预测误差,当上一期预期价格高于实际价格时,对下一期的预期价格要相应地减少;反之,则相应增加。
8.黏性价格假定有什么重要性?解答:价格黏性是指价格不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
价格黏性的重要性在于:价格是否有黏性的问题可以转换为市场能否出清的问题,即市场机制是否有效的问题。
价格有黏性时,市场不能出清,市场机制失灵,只有政府干预才能纠正市场的无效性。
9.效率工资理论与工资黏性有什么关系?解答: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劳动生产率依赖于厂商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工资削减会降低劳动生产率,引起单位劳动成本的提高。
为了保持效率,厂商愿意支付给工人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
效率工资是指努力程度对工资的弹性为1的时候的工资。
在这个工资水平上,能使劳动效率达到最高。
在新凯恩斯主义理论中,效率工资是一种解释工资黏性的重要理论。
10.说明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解答: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考察是用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并结合长期劳动合同的交错性质来说明的,如图22—2所示。
图22—2假定经济起初位于总需求曲线AD0和新凯恩斯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ASK0的交点上,这时价格水平为P0,实际收入为y0。
假定经济受到总需求冲击,例如,由于企业对将来收益的预期发生变化而减少了投资需求,全球经济的萎缩使净出口需求减少,增税、政府支出的减少或货币供给的减少等引起了总需求的减少,反映在总需求曲线上,则是总需求曲线从AD0向左移动到AD1。
现在假定劳动市场的工资合同为期3年,且每年都有占合同总数1/3的合同需要重新签订。
按照新凯恩斯主义理论,当总需求曲线移到AD1后,实际收入下降到y1,价格水平亦下降到P1,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第一批劳动合同被重新签订为止。
在第一批占总数1/3的劳动合同重新签订时,劳动供求双方达成了较低的货币工资协议,较低的货币工资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到ASK1,这时价格水平下降到P2,实际收入增加到y2。
到了需求冲击后的第2年,当第二批劳动合同重新签订时,劳动供求双方又达成了较低的货币工资协议,较低的货币工资又使短期总供给曲线进一步向右移动到ASK2,相应地,价格水平下降到P3,收入增加到y3,类似地,到了第三批劳动合同重新签订时,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到ASK3,这时,价格水平下降到P4,而收入则恢复到了总需求冲击前的充分就业的水平y0。
按照上述分析,在新凯恩斯主义看来,整个经济经历了3年左右的衰退。
这便是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所作的解释。
11.说明宏观经济学目前的主要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