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人物形象
祥子的人物形象分析

祥子的人物形象分析祥子是老舍的作品《骆驼祥子》里的主人公。
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这个愿望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祥子的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摘要: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
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姓很普通的行业—拉洋车。
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
他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以免受到车厂老板的盘剥。
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
祥子在经历新车被抢、委曲求全地娶了自己并不爱的虎妞、卖车安葬难产而死的虎妞、自己喜欢的小福子被卖到白房子后又自杀等一系列事情后,他对生活的企望和信心以及要强的性格都在生活中一点点地丧失。
他变得懒惰狡猾、极端自私、还耍无赖,成了彻头彻尾的“刺儿头”,逐步滑向堕落的深渊,最后禁不住夏太太的诱惑,得了一身脏病。
小说通过一个洋车夫的苦难史,描绘了旧世界如何把一个正直、好强、好体面、自食其力的洋车夫从肉体到灵魂加以毁灭的过程。
关键字:《骆驼祥子》、祥子、外表、性格、代表人群、意义祥子是老舍笔下成功塑造的一个典型的底层劳动人民的形象。
老舍通过对他三次买车三次失车的痛苦经历的描写,为我们呈现出了那一时期军阀混战,底层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祥子的人物形象十分饱满,在我们眼前呈现出了一个多方位、立体型的人物。
一、祥子的外貌形象祥子是一个破产农民,刚入城时,对未来有很大的希望。
这一点在他的外形上也有体现。
而后来,在社会的压迫下,他已不是当年的他,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的外貌看出来。
(一) 初入城时体格健壮,干净整洁“铁扇面似的胸”、“直硬的背”、“出号的大脚”、“既宽又威严的背”、“肥腿的白裤”等等,这些都体现了祥子体格魁梧、健壮。
干净、整洁。
(二) 小福子死后颓废、邋遢小福子死后,祥子变成了一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物形象概括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物形象概括《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为前期和后期:前期的祥子最明显的性格特征可以概括为纯朴善良、执着单纯。
从农村来到城里,没有过高的学识,更没有达官显赫的亲友,祥子靠着自己的劳力去赚取生活的资本,作为雇佣车工,他从没有想过去奢侈的吃一顿饭,甚至是喝一碗好茶,烟酒之类的东西他更是据而远之,这说明他身上具有农民最基本的朴实。
弄坏了雇主的车,祥子心里过意不去,宁愿自己不要工钱也要赔偿,虽然自己缺钱,但是从来不会为了钱占一点小便宜,就是不想被人看扁。
这种骨气与当时的中国人和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由此也衬托出了祥子秉性善良。
祥子必胜的目标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一台车,这样可以不受雇主管辖,过上舒适的生活,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经历了如此坎坷的命运。
在前期,尽管自己在攒钱买车的过程中遭遇了波折,但是他并没有放弃,直至虎妞去世后他还在想买车重振家业,这也恰好体现了祥子性格中的执着,虽然眼界有限,但是他认准的事情就要坚持去完成,这一点性格特征非常鲜明。
祥子确实为了买车吃尽了苦头,但是从中也不免反射出祥子思想的陈旧、不变通。
在当时的社会中,并不是只有拉车才是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虎妞也曾多次力劝祥子转行做生意,但是祥子不听从任何人的建议,即使有赚钱的机会也是攒钱去买车,这就体现了当时社会人们思想的愚昧,不知道适时变通。
祥子的妻子虎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女强人”,可以说具有很强的商业头脑,但是祥子就是不想从事他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更不想听从他人的摆布,他的执拗以及,的禁锢在作品中很淋漓的体现。
后期的祥子性格是发生了很大的转弯,一向刚正不阿的人居然偷了骆驼换了财物,经受了一系列挫折后也开始吸烟、喝酒,甚至颓废的生活,他后期的性格真正的适逢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带着迂腐、乏味、麻木的色彩,经过多年树立起来的高大形象也变得和平常的车夫不无两样,这种性格特征也正是能称得上祥子的悲剧性格。
他对生活的冷漠与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与前期的奋力拼搏形成强大的反差,给人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
骆驼祥子人物形象概括

骆驼祥子人物形象概括
《祥子》是中国现代作家老舍(舒庆春)创作的小说,讲述了一个社会底层人物祥子的生活遭遇和奋斗历程。
以下是对骆驼祥子人物形象的简要概括:
坚韧与顽强:祥子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穷苦青年,但他具有非常坚韧和顽强的性格。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境,祥子总是努力奋斗,不轻言放弃。
朴实而单纯:祥子的性格显得朴实而单纯。
他一心一意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生活得更好。
这种朴素的心态在小说中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纯真追求。
对爱情的追求:尽管生活对祥子并不宽裕,但他一直怀揣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爱情充满憧憬。
他通过各种方式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但最终却在生活的残酷中遭受了不少打击。
对社会的反感:祥子在小说中对社会存在一定的反感情绪。
他在贫困的环境下挣扎,对社会现象有时表现出一些愤怒和不满,对贫富差距和社会制度感到不公。
与骆驼的象征:小说中的“骆驼”形象是祥子的代表,骆驼的
顽强和能吃苦耐劳的特性象征着祥子在困境中的生存态度。
骆驼祥子成为小说中的一匹“骆驼”,在社会的沙漠中压抑着自己的渴望,奋斗着。
总体而言,骆驼祥子是一个在困境中奋斗,充满顽强和坚持的现实主义小说人物形象,他的一生反映了社会底层人物在生存压力下的艰辛和努力。
名著阅读人物形象-性格-中考必备

《骆驼祥子》讲的是通过一个洋车夫的苦难史,描绘了旧社会如何把一个正直,好强,好体面,自食其力的洋车夫从肉体到灵魂加以毁灭的过程。
骆驼祥子善良淳朴,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精神,他的唯一愿望就是买一辆自己的车来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
后来,经过3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钱换来了一辆崭新的洋车,但是没过多久,却被大兵抢走,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骗去了他所有的积蓄,他又用虎妞的钱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
他的这一愿望在经过多次挫折后,终于完全破灭。
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熄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乞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坠落。
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
深刻地揭示了生产这个悲剧的原因。
祥子--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
但最后,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虎妞--泼辣而有心计的中年妇女,生就一副男儿性格,很会打理事物,将人和车厂管理的井井有条。
刘四爷--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厂,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
曹先生--一个平凡的教书人,爱好传统美术,因为信奉社会主义,所以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高妈--心地善良、为人要强的老妈子,乐意帮助别人,经历了不幸,学会了在旧社会最底层生活的方法。
有自己的想法,常常开导祥子,是一个祥子很佩服的人。
小马儿的祖父--一个一辈子要强,最后却连自己的小孙子也救不了的车夫。
小福子--一个善良的、可悲的人物,是祥子喜欢的人,但留给我们的只有深深的同情和无限的思考。
二强子--一个自暴自弃的车夫。
人物性格变化:祥子:(起初)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最后)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甘堕落。
虎妞:心计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有着自己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另一方面剥削者的意识已经渗透到她的灵魂之中,她想控制祥子,是家庭的占有者、支配者。
(完整word版)《骆驼祥子》人物形象分析

《骆驼祥子》人物浅析《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它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生活的苦难。
作者在作品中主要塑造了祥子——一个普通车夫的形象,同时也塑造了其他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
下面主要对此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进行论述.一.主人公祥子他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破了产的青年农民,20到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混乱和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阀因为争权夺势而进行连年不断的战争,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中国农民迅速走向破产。
他们为了谋生都纷纷涌入城市,而祥子就是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
他是本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在他身上既具有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又具有当时中国国民的劣根性。
(一)祥子作为一名普通的车夫,在他身上有着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一祥子很自信、要强。
他为了不想让自己寄人篱下,不让自己为吃饭发愁,他拼了命地拉车,因为他认为“用力拉车挣碗饭吃,是天下最有骨气的事”。
祥子从来是很少说话,和同行们也不亲近,所以他想要人看得起自己,就算拉车也要混出点名堂来。
他相信靠自己,能够做一个体面的、光彩的、独立的劳动者.在他拉车时,有几次不幸被疾病缠身,一病就是十天八天的,甚至是几个月!就算病得全身瘫软而站不住脚,他也不肯服输,他相信自己强壮的体格、高大的身材能够支撑得住,这些病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二祥子勤劳、有理想.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再加上失去了父母,他从小就吃了很多的苦,这也就磨练出了他勤劳能干他的理想就是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为了这一理想,他努力地拉着车,他不怕苦不怕累,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严寒酷署,他都勤劳地拉着车,一天攒个一毛五分,终于得到了一辆属于他自己的洋车。
这是他辛勤劳动的结果。
在车厂时,他也停不下来,总要干一些什么。
同行们在一旁说笑时,只有祥子一个人在帮刘四爷干活.可见勤劳不仅是祥子的习惯,而且也变成了他的一种性格。
三同时也很善良、纯朴,有责任感、有同情心。
当祥子在曹宅拉车时,不小心跌伤了曹先生,撞坏了车把,于是他主动地提出不要工钱,表现了他的责任感。
解读《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形象概括及人物性格变化

解读《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形象概括及人物性格变化解读《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形象概括及人物性格变化人物通过外貌、言谈、行为举止等具体元素向他人所展示的有关此人物性格、内质等抽象元素在他人内心中的具体反映。
下面小编为您带来解读《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形象概括及人物性格变化,欢迎阅读!人物形象概括祥子——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
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
但最后,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他已经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一个曾经是那么要强的头等车夫,最后却还是没有挣扎出悲惨的命运。
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他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苦难与无奈。
虎妞——泼辣而且有些心理变态的中年妇女,生就一副男儿性格,很会打理事物,将人和车厂管理的井井有条。
刘四爷——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厂,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
曹先生——一个平凡的教书人,爱好传统美术,因为信奉社会主义,所以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高妈——心地善良、为人要强的老妈子,乐意帮助别人,经历了不幸,学会了在旧社会最底层生活的方法。
有自己的想法,常常开导祥子,教祥子学放账,她是一个祥子很佩服的人。
小马儿的祖父——他是一个一辈子要强,最后却连自己的小孙子也救不了的车夫。
离死亡只差一步。
小福子——一个善良的、可悲的人物,是祥子喜欢的人,但留给我们的只有深深的同情和无限的思考。
一步步走向毁灭。
二强子——一个自暴自弃的车夫。
人物性格变化祥子:(起初)憨厚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最后)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甘堕落。
虎妞:心计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有着自己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另一方面剥削者的意识已经渗透到她的灵魂之中,她想控制祥子(心理有些变态),是家庭的占有者、支配者。
读完《骆驼祥子》后,书中的老马祖孙带给我很大的感触。
祥子的人物性格

祥子的人物性格
祥子 | 《骆驼祥子》人物形象:前期不屈于生活的压迫,健壮,固执。
有梦想,勤俭。
勤快老实,吃苦耐劳,任劳任怨。
真诚善良,有同情心。
悲剧命运:他的妻子虎妞因为难产而死。
他所爱的小福子不堪受辱上吊而死。
他的理想没有实现,不管多么努力,要挣脱贫苦,却事与愿违。
车轮是一个圆圈,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祥子的人生就像车轮一样,背负着无法逃脱的命运,慢慢走向黑暗,直到最后被黑暗所吞噬。
总体评价:祥子是一个身材高大、年轻力壮的洋车夫,是全书的灵魂人物。
他个性鲜明,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
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性和坚韧的精神。
但他也不讲理,满嘴谎话,好占便宜。
平常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格中也蕴藏有反抗的要求。
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但祥子被旧社会摧残压追,他的愿望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打破,祥子的悲惨生活深深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描绘了在当时军阀混战的黑暗背景下,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骆驼祥子》人物形象

1《骆驼祥子》人物形象编辑整理:谯城区十河中心中学 刘兵舰一、祥子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就如同骆驼一般。
他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
他的人生经历了三起三落。
第一起:他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了一百元,给自己买了辆新车。
第一落:他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
理想第一次破灭。
第二起:祥子逃了出来,顺手牵了三匹骆驼来卖,之后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第二落:在曹先生家干包月的时候,辛辛苦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搜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第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让祥子又有车拉。
第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祥子拥有勤劳刻苦、刚强的性格的同时,他做事认真负责,讲究义气和信用。
他不抽烟不喝酒,没有沾染上一点恶习。
可是接二连三的打击让他的精神崩溃,是他迷失在这个社会中,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他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苦难与无奈。
也为我们揭示出,二三十年代中国城市社会的黑暗,具有典型的悲剧意义和深沉的悲剧力量。
二、小福子出场于十七章,十九岁时被父亲卖给了一个军官,军官被调走后她又回到了娘家,母亲已被父亲打死,父亲又酗酒成性,家里没有经济来源,看着两个弟弟挨饿被迫走上了卖身的道路。
和虎妞是朋友,中间曾疏远过,但又重归于好。
虎妞时候与祥子互相明白了心意,但由于经济原因无法成婚。
结局在第二十三章,祥子听车夫老马的建议到白房子找小福子,却发现小福子已经在一天夜里女扮男装逃跑到树林里上吊了。
小福子的一生也许就是那些长的有个模样的大杂院里的女孩必经的道路,她们没有过错,但是从她们出身开始就注定了她们的命运,既然已经是这样了就没有什么道理没有什么公平可言了,命运就是这样不讲道理不讲公平的,命运就是这样的捉弄一切。
小福子就这样顺应了命运,回到了她所来的地方,他的悲剧命运是祥子悲剧命运的补充和延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骆驼祥子》人物形象
《红岩》简介
《红岩》长篇小说,重庆作家罗广斌、杨益言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年出版。
小说以解放前夕“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敌我斗争为主线,展开了对当时国统区阶级斗争全貌的描写。
全书通过三条斗争线索(集中营的狱中斗争、重庆城内的学生运动和地下工作、农村根据地的武装斗争)、联系广阔的社会背景,形成纷繁的斗争场面;同时又用川东地下党机关报《挺进报》的斗争情节把这三条斗争线索联结起来,汇聚到狱中斗争上,集中描写革命者为迎接全国解放,挫败敌人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
作者以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再现了国民党统治行将覆灭、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成功地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成岗和华子良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光彩照人,感人至深;同时对反面人物的形象塑造也很有特色,既揭示了他们的反动本质,又不流于脸谱化。
作品结构错综复杂又富于变化,善于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烘托气氛,语言朴实,笔调悲壮,被誉为“革命的教科书”。
作品一经面世,立即引起轰动,先后被改编成电影《烈火中永生》和豫剧《江姐》等,从1961年出版至今51次再版,发行800多万册,是发行量最大的小说;同时,被译成多国文字发行。
该书被中宣部、文化部、团中央命名为百部爱国主义教科书。
江姐简介
江竹筠,1920年农历8月20生于四川自贡,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
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
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
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
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
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
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江竹筠被逮捕。
在押往重庆码头的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
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
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
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她最崇拜苏联女英雄——英勇不屈的卓娅——“丹娘”;狱中难友则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
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
她的一句名言曾震动了无数人的心:“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
小萝卜头
宋振中(1940-1949),男,江苏邳州市人(原为邳县),解放战争时期的小烈士。
宋振中的父母都是共产党员,父亲宋绮云是杨虎城将军的秘书。
宋振中八个月的时候,他的父母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他也被带进了监狱。
宋振中从小跟着母亲徐林侠在女牢中长大,一直到四五岁还没有见过关在男牢中的父亲。
由于终年住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吃的是发霉发臭的米饭,小振中长到八九岁时,个头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子、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从小就很懂事,他的妈妈为了给他换一点大豆吃,就去做苦工,可每次开饭时,“小萝卜头”总是让妈妈吃。
他还常常搜集一些破布条、破袜子留给妈妈做鞋用。
从五岁起,他就学着自己缝补破衣服了。
“小萝卜头”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提出让他出去上学,特务们怕暴露他们的罪行,硬是不让,经过多次斗争,才同意由同监狱的政治犯黄显声将军教“小萝卜头”念书。
“小萝卜头”学习非常刻苦,记忆力很强,也很懂礼貌,非常尊敬老师。
监狱生活使“小萝卜头”懂得了许多道理,国民党特务对共产党人的非人虐待、折磨,共产党员坚贞不屈、英勇斗争的精神都留给他深刻的印象,使他从小就知道谁是坏人,谁是好人。
他还经常帮助大人做秘密工作。
由于他年龄小,特务们对他的看管不是很严,他就经常在牢房之间传递信息。
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到监狱后,就是由他从男牢传到女牢,从楼上传到楼下的。
每当大人商量事情,“小萝卜头”总是坐在门口放哨,他还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传递东西。
在国民党溃逃之前,特务们安排杀害“小萝卜头”和他的父母。
残酷的敌人用刺刀杀死了他的父母,又逼向“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喊着:我没有罪,我要出去。
灭绝人性的刽子手劈胸就是几刀,把他杀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