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古文总结练习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文复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文复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25《杜甫诗三首》《望岳》1、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2、词语解释:钟:聚集荡胸:心胸摇荡会当:终当,终要阴阳:山的北面,山的南面。

曾:通“层”,层层叠叠决眦:眼角几乎要裂开。

未了:不尽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请分别分析二字好在何处。

“钟”:(1)解释词语“聚集”(2)析句这句是说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都集中于泰山。

(3)一个“钟”字高度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程度之深。

“割”:切割。

这句是说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哲理。

答:(1)译句终要登山泰山顶峰,一眼望去,四周重重山峦都显得渺小了。

(2)雄心气概写出了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哲理哲理: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春望》1、诗中“城”、“浑”的意思分别是长安城,简直。

2、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

“破”字给人怵目惊心之感。

“深”令人满目凄然。

3、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注意词句表现手法及诗句表达的情感)感世伤时,花也在流泪;怨恨别离,鸟也在啼叫惊动人心。

诗人移情于物,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面对国都衰落景象,感时伤世的感情。

4、解释诗人为什么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并揭示诗句含义。

(情感)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百无聊赖,搔首踌躇,以至于稀疏的短发,几乎无法梳髻插簪的情形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5、全诗所表达的情感可用三个词语概括:忧国伤时、思家、悲己。

《石壕吏》1、解释词语逾墙走:越过邺城戍:防守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3、《石壕吏》一诗中反映官吏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4、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文言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2020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文言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2020版】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1、第9课《三峡》检测题2、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4、第21课《孟子三章》检测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第22课《愚公移山》检测题及答案6、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第9课《三峡》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

3、【自非】如果不是。

4、【亭午】正午。

【亭】,正。

5、【夜分】半夜。

6、【曦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陵】指水漫上山陵。

【襄】,升到高处。

【陵】,山陵。

8、【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9、【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0、【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11、【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湍】,急流。

12、【回清】回旋的清波。

13、【绝巘】极高的山峰。

14、【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15、【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荣】,茂盛。

16、【良】甚,很。

17、【晴初】天刚放晴。

18、【霜旦】下霜的早晨。

19、【肃】肃杀,凄寒。

20、【属引】接连不断。

【属】,连接。

【引】,延长。

21、【妻异】凄惨悲凉。

22、【响】回声。

23、【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二、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与背诵(练习篇)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与背诵(练习篇)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篇)一、《三峡》(郦道元)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至于,。

或王命急宣,有时,,其间千二百里,虽,。

春冬之时,则,,绝巘(yǎn)多生怪柏,,飞漱其间,,良多趣味。

每至,,常有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1)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郦道元《三峡》)2.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

,。

3.《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

4.郦道元在《三峡》中用对比手法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

5.在《三峡》中用侧面描写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6.《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

7.《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

8.《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9.《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的静景,然后写“,”的动景。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11.郦道元《三峡》中“,”借助“猿啼”营造了凄清伤感的氛围12.郦道元在《三峡》中用“,”描绘出春冬之时明净轻快、动静有致的三峡美景。

13.《三峡》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14.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大地的文章。

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所见的南山暮景多么令人神往;“水皆漂碧,千丈见底”,吴均所见的富春江水多么空灵澄澈;“,”,郦道元正面描绘的三峡群山多么巍峨高峻。

(用《三峡》中的语句作答)二、《答谢中书书》(陶弘景)1.山川之美,。

高峰入云,。

,。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2.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作为本文引子的句子是:,。

2.《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美景,从而曲折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2020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2020版】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目录:1、第9课《三峡》检测题2、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4、第21课《孟子三章》检测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第22课《愚公移山》检测题及答案6、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第9课《三峡》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阙】,3、【自非】4、【亭午】【亭】,5、【夜分】6、【曦月】【曦】,7、【襄陵】【襄】,【陵】,8、【沿溯阻绝】【沿】,【溯】,9、【奔】10、【不以疾】11、【素湍】【湍】,12、【回清】13、【绝巘】14、【飞漱】15、【清荣峻茂】【荣】,16、【良】17、【晴初】18、【霜旦】19、【肃】20、【属引】【属】,【引】,21、【妻异】22、【响】23、【哀转】二、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参考答案: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

3、【自非】如果不是。

4、【亭午】正午。

【亭】,正。

5、【夜分】半夜。

6、【曦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陵】指水漫上山陵。

【襄】,升到高处。

【陵】,山陵。

8、【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练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练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练习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练习一、诗词鉴赏1、阅读《登高》,回答问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这首诗中塑造了一位的形象,深刻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请对诗歌的颔联进行赏析。

2、阅读《饮酒·其五》,回答问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的作者是,字,是时期的伟大诗人。

他的《》诗篇描绘了清新、恬淡、宁静、舒适的隐居生活。

(2)请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描述作者笔下的桃花源。

(3)文章结尾写太守和刘子骥寻找桃花源的故事有何作用?三、答案与解析一、诗词鉴赏1、(1)这首诗中塑造了一位漂泊异乡、年老多病的形象,深刻表达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愁苦和悲愤情感。

八年级语文(上)古诗文名句理解性默写练习(10900字)

八年级语文(上)古诗文名句理解性默写练习(10900字)
三、《过故人庄》《游山西村》理解性默写。
1、乡村美景,总是令文人墨客流连忘返。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乡村美景(或田园风光)的句
子(连续的两句):,。
2、在我国古代诗歌中传有大量写“柳(杨柳)”的诗句,请你写出与“柳”相关的上下相连
的两句古代诗句。(课内外均可) , 。
3、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既描绘了农村明媚秀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又蕴含哲理的诗
8、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明诗人急切地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以解除人民的痛苦
的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9、古代许多仁人志士的高风亮节、博大襟怀令我们钦佩和敬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阔胸襟和崇高人格,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亦有所体现。杜甫诗中体现这种精神的诗句是:,。
义的高尚气节,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谱写着民族“正气歌”。
11、在汶川地震抢险救援过程中,十五名伞兵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坚定地持有
“ , 。”(《过零丁洋》)的人生信念,毅然决然地高空勇跳,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诗篇。
12、鲁迅说:“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在你所掌握的古诗文中,哪位爱国者的话打动了
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从内外两方面阐明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9、20xx年5月23日,温总理来到地震灾区看望北川中学的师生,勉励大家用信心、镇定、
勇气和力量战胜灾害。他说,对国家我们要记住四个字,然后转身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多难兴邦”。这不禁使我们联想到孟子的名言:,。
10、航天英雄杨利伟、费俊龙和聂海胜都经历了“,”
你?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是: ,。
13、古代许多杰出人物都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激励着无数的热血青年奋发有为。请你写

(完整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文学默写练习题

(完整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文学默写练习题

(完整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文学默写练习题一、默写下列古文:1.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相远。

(《论语》)《论语》)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经》)《易经》)3.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诗经》)4.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滕王阁序》)《滕王阁序》)5. 生活,就是不断攀登的山岭。

(《我的母亲》)《我的母亲》)二、简答题:1. 古文大多以诗经、楚辞、论语等作品为代表,反映了古代人们的思想、生活和文化。

诗经、楚辞、论语等作品为代表,反映了古代人们的思想、生活和文化。

2. 古文的特点包括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言辞优美等。

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言辞优美等。

3. 阅读古文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语文素养。

了解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语文素养。

4. 在默写古文时,可以通过多读原文、背诵原文、理解原文的含义等方法来提高记忆和默写的能力。

多读原文、背诵原文、理解原文的含义等方法来提高记忆和默写的能力。

5. 研究古文可以培养我们的语感、思维能力、文化修养。

语感、思维能力、文化修养。

三、写作题:请根据你对古文的理解,以"古文的魅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短文。

古文的魅力就像一道古老的风景线,令人流连忘返。

古文中的文字简练而意味深长,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阅读和默写古文,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智慧和情感,还能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古文中的形象描写更是生动鲜活。

每一幅画面都如同一幅美丽的图画,使我们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貌和情景。

古人以他们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性的思考,使我们能够从他们的文字中感受到一种无穷的魅力。

通过研究古文,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语感,使我们的写作更具韵味和内涵。

古文中的名篇古句也给我们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借鉴,使我们的表达更加准确、生动有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文诗理解性默写(练习版本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文诗理解性默写(练习版本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文诗理解性默写(练习版本带答案)1. 诺曼底登陆发生在哪一年?- 1944年2. 《林则徐奏劾纪事》的作者是谁?- 林则徐3. 中国的国歌是什么?- 《义勇军进行曲》4.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曹雪芹5. 以下哪位是中国现代作家?- 鲁迅6.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什么?- 尼罗河7.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 吴承恩8. 下面哪组作品全部由余秋雨创作?- 《丰乳肥臀》、《双胞胎的儿子》、《兄弟》9.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孔子10. 《老人与海》的作者是谁?- 海明威答案解析:1. 诺曼底登陆发生在1944年,这是二战期间的重要军事行动,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展开进攻。

2. 《林则徐奏劾纪事》的作者是林则徐,他是中国清代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

3. 中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崛起的歌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4.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讲述了贾宝玉等人的爱情和人生境遇。

5. 鲁迅是中国现代作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6.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位于非洲大陆,全长约6,650公里,是非洲重要的水资源。

7.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关于孙悟空等人西天取经的神话小说,作者是吴承恩。

8. 余秋雨是中国当代作家,他的作品包括《丰乳肥臀》、《双胞胎的儿子》和《兄弟》,被广泛读者喜爱。

9.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提出了仁、礼、孝等伦理道德观念。

10.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年迈渔夫与一条大鱼搏斗的故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以上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文诗理解性默写的练习版本带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桃花源记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名______,字_______,世称__________。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_________(朝)著名_______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________________。

2.文言词语【一般词语】[缘]_____________。

[夹岸]_______。

夹,_______。

[数]_____________。

[芳]_______。

[落英]_______。

[缤纷]___________。

[复]________。

[仿佛]______________。

[才]_______。

[平旷]_____________。

[俨然]___________。

[属]__________。

[阡陌]____________。

[悉、咸]___________。

[黄发]__________[垂髫]____________。

[怡然]_____________。

[乃]______。

[具]__________。

[问讯]____________。

[云]________。

[叹惋]___________。

惋,_____________。

[延]________。

[语(yù)]_________。

[扶]_____________。

[向]_____________。

[及]__________。

[诣]______。

[遣]________。

[欣然]___________。

[规]______。

[果]________。

寻:_________【一词多义】[中] ①(晋太元中)__________②(中无杂树)___________ [志] ①(寻向所志)_______________②(处处志之)__________[为] ①(wãi)(武陵人捕鱼为业)_______②(wâi)(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_[寻] ①(寻向所志)__________②(寻病终)_____________[闻]①(村中闻有此人)_____________②(具言所闻)_______________[舍]①(shě)(便舍船)_____________②(sh â)(屋舍俨然)____________[作] ①(其中往来种作)__________②做。

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今异义】[鲜美]古:_____________。

今:_______________。

[开朗]古:____________。

今:________________。

[交通]古:_____________。

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妻子]古:______________。

今:______________。

[绝境]古:___________________。

今:_____________。

[无论]古: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此]古:__________。

今:_________。

[不足]古:________。

今:_______________。

【特殊词】[穷]_______________。

[尽]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假字】[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

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

津,渡口。

_____________: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______________: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二、理解探究(一)用原文语句回答: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____________。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自然环境:_______________②社会环境:_____________;③生活状况:__________;④精神状态:______________。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迁移拓展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渔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渔人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领起,写两点赏析性文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