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1-2]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个人介绍

杜甫个人介绍杜甫的个人介绍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生平经历家世背景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
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
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年少优游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
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开元二十三年(735),回故乡参加“乡贡”。
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载(744)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
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
杜甫的诗十首

杜甫的诗《绝句》杜甫·唐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干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望》杜甫·唐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夜喜雨》杜甫·唐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唐代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杜甫·唐代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赠花卿》杜甫·唐代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望岳三首·其一》杜甫·唐代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月夜忆舍弟》杜甫·唐代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登高》杜甫·唐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蜀相》杜甫·唐代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登岳阳楼》杜甫·唐代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代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个人简介

被称为诗圣的原因
❖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 衰的历史时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 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 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 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 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 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 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 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揭示社会动荡、政治黑暗、 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 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 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 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 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人格高 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
对杜甫的评价
❖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 ❖ 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白居易
❖ 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 稍高一点,这也是时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 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
❖ 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鲁迅
杜甫生平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35岁以前)
杜甫பைடு நூலகம்介
❖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 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 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 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
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 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 友谊,继而又遇高适。
唐诗三百首杜甫的诗

唐诗三百首杜甫的诗1、《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江南逢李龟年》唐代·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登岳阳楼》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问道归凤翔乾元初…有悲往事》唐代·杜甫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近得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6、《月夜》唐代·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7、《旅夜书怀》唐代·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8、《天末怀李白》唐代·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9、《别房太尉墓》唐代·杜甫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10、《八阵图》唐代·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名成一作:名高)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生平

• 潼关诗兴 潼关诗兴——动乱时代的历史图卷。 动乱时代的历史图卷。 动乱时代的历史图卷
三 吏
《新安吏》 新安吏》 《石壕吏》 石壕吏》 《潼关吏》 潼关吏》 《新婚别》 新婚别》
三 别
《垂老别》 垂老别》 《无家别》 无家别》
59岁 4、漂泊西南时期(49岁 - 59岁) 漂泊西南时期(49岁
• 格律 思飘云雾动,律中鬼神惊。 思飘云雾动,律中鬼神惊。
• 对仗工整、音律铿锵(双声、押韵 ) 对仗工整、音律铿锵(双声、 • 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 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 人不及 法如何
• 风格 沉郁 顿挫
• 语言、意象、情感 语言、意象、 结构、音律(声调) 结构、音律(声调)
总结: 总结:
杜甫行踪示意图
34岁 1、读书漫游时期 (出生 - 34岁)
• • • • • 聪明好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聪明好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9岁游至山西 19岁游至山西 20岁开始正式漫游生活 20岁开始正式漫游生活 - 江浙四年 24岁赴洛阳考进士 24岁赴洛阳考进士 -名落孙山 25岁游猎山东 河北“放荡齐赵间, 岁游猎山东、 25岁游猎山东、河北“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 五年) 狂。”(五年) • 天宝三载,结识李白,共游梁宋,次年,见李白 天宝三载,结识李白,共游梁宋,次年, 于山东。 于山东。 •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 • 成名作 成名作——望岳 望岳
杜 甫
杜甫(712 770 770) 杜甫(712—770)
• 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 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 世称杜少陵;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 世称杜少陵;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 外郎,世称杜工部。 外郎,世称杜工部。 • 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 曾祖:杜预,祖父:杜审言。 曾祖:杜预,祖父:杜审言。 • 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广泛深刻地 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 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被 称为“诗史” 称为“诗史”。 • 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 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 • 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杜甫简介

积极入世,关心民生
“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 受墨家思想影响 舍己为人,泛爱兼利。《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文学主张 1、注重流变与创新 • 古今并重。“不薄今人爱古人”; • 提倡近体诗,即格律诗的创作。
2、严格的创作态度
•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3、广泛师法前人 •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4、诗歌风格方面 • 既提倡清词丽句,“清词丽句必为邻”; • 又提倡雄壮之美,“未掣鲸鱼碧海中”。
使他与下层人民的思想感情逐渐贴近;当权者的排斥,使他对政治的黑暗有了切身的体验。诗 人性格也逐渐由清狂转为深沉。写出了第一篇为人民呼喊的杰作—— 《兵车行》,还写了揭露 杨国忠兄妹荒淫享乐生活的《丽人行》。这些作品都标志这杜甫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 的成熟,奠定了他客观写实的创作沉郁苍凉的诗歌风格.
• 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联百结。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 老无声泪垂血。 作品:《兵车行》、《前出塞九首》、《丽人行》、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 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 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戌边。边庭 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末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 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 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 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的诗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
实生活和社会矛盾,被称为“诗史” 。(他的代表作 “三吏”指《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是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诗圣杜甫介绍

杜甫的人文精神
杜甫的诗歌关注社会现实、关心人 民疾苦,体现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和 人道主义情怀。
杜甫的审美价值
杜甫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 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 撼。
THANKS
感谢观看
仕途坎坷及政治抱负
仕途不顺
杜甫在长安求官十年,却始终没 有得到一官半职。后来虽然得到 过一些官职,但都是微不足道的,
且时间很短。
政治抱负
杜甫虽然仕途坎坷,但他始终怀 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政治理想。他关心国家大事, 关注人民疾苦,对政治黑暗和社
会动荡深感忧虑。
直言敢谏
杜甫性格刚直,不畏权贵,敢于 直言进谏。他曾多次上书言事, 批评时政,因此得罪了不少当权
他的诗作中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 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具象的形象巧 妙地结合起来,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 象。
善于用典,寓意深远
杜甫的诗歌中常运用典故、历史事件等元素,通过借古讽今、托物言志 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他的诗作中典故的运用恰到好处,既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又使得诗 歌的寓意更加深刻。
杜甫的诗歌还善于通过寓言、象征等手法,将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生哲 理寓于简单的形象和故事之中,使得读者能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获得深 刻的启示。
04
杜甫与其他诗人比较
与李白并称“李杜”
01
02
03
诗歌成就
杜甫和李白并称“李杜”, 是唐代诗坛的杰出代表, 他们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 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风格差异
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奔 放,而杜甫的诗歌则更加 注重社会现实,风格沉郁、 深沉。
互相影响
虽然两人风格迥异,但他 们的诗歌创作互相影响, 共同推动了唐代诗歌的繁 荣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 首先,他总结和发扬了我国自《诗经》、 汉乐府和汉魏古诗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 同时吸取了六朝以来诗歌新的表现技巧, 将现实主义诗歌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 “大概诗有三难:极盛难继、首创难工、 遘衰难挽,子建以至太白,诗家能事都尽, 杜后起集其大成。” ——胡应麟《诗薮》
• 一、从创作方法上看,杜诗最主要的艺术特色 是现实主义; • 1、杜甫善于运用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反映现 实生活,揭示生活的本质; • a、以极平常的现象进行强烈的对比,从中揭 示事物的本质;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咏怀五百字》 “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驱竖子摘苍耳》 “万姓疮痍合,群凶嗜欲肥”《送卢十四侍御》
• b、从个别中反映一般; • c、以简练的诗句概括丰富的社会内容。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洗兵马》 “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征夫》 2、描写事物真实细腻; 《羌村三首》《北征》 《垂老别》“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3、寓主观论断于客观叙事之中。
• 二、高度凝练和丰富多彩的语言;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戏为六绝句》 杜诗语言的主要特点: 概括性强、精炼准确、 丰富多彩、通俗自然
• 三、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表现强 烈的憎恨之情; 《丽人行》 “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 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 ——浦起龙《读杜心解》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天子亦应厌奔走,群公固合思升平。 但恐诛求不改辙,闻道嬖孽能全生。 ——《释闷》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三绝句》之三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岁晏行》
4、漂泊西南时期(760—770) 草堂生涯(760)——入 严武幕(761)——检校—卒耒水舟中 (770)——《蜀相》、《春 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 北》、《江畔独步寻花》、 《秋兴》八首、《又呈吴 郎》、《登高》、《登岳阳 楼》、《江南逢李龟年》
四川成都杜甫草堂
思想:
• 核心:忧国忧民 • “葵藿倾太阳”——忠君思想 • “穷年忧黎元”——爱民思想
第二节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 杜甫诗歌因其高度的人民性和强烈的现实 性而被誉为“诗史”
• 一、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兵车行》“三吏”、“三别”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垂老别》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无家别》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新安吏》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新婚别》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二首》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 何所见?翠为匎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 压腰衱稳称身。” 《丽人行》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 《前出塞》
• • • • •
三、杜诗完善了多种诗歌体裁。 乐府诗:由古题写古事——新题写时事 五、七言古诗:由篇幅较短发展为长篇巨制 五、七律:运用最多、成就最高的诗体 绝句:题材领域大为扩展,《戏为六绝句》 开创了以诗论诗的先河。
• 沉郁顿挫:初见于《进雕赋表》。
• 一是杜诗内容的博大精深,意境的雄浑 深沉;二是题材的悲剧色彩,气氛沉郁 悲凉;三是迂回曲折的表现手法,章法 上波澜迭出;四是语言凝重含蓄,音韵 抑扬顿挫。前两点是就沉郁而言,后两 点是就顿挫而言。 • “李青莲之诗,佳处在不著纸;杜浣花 之诗,佳处在力透纸背。” ——洪亮吉《北江诗话》
• 2、困居长安十年(746—755)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应制举落第(747)——“朝扣富儿 门,暮随肥马尘”——进赋自荐 (751、754)——授官兵曹参军 (755)——《兵车行》、《丽人 行》、《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流亡北迁羌村(755)——灵武投 效(756)——陷贼居京(756)——潜 逃凤翔(757)——出仕左拾遗——贬华 州司功参军(758)——弃官赴秦州 (759)——《月夜》、《春望》、《北 征》、《羌村》、“三吏”、“三别”
千古诗圣 —杜甫
• 杜甫: (712-770) 字子美,生于 河南巩县。
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生平: •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6)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岁 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吴越、齐 赵、梁宋三次漫游——“醉眠秋共被, 携手日同行”(744、745)——《望 岳》《房兵曹胡马》《画鹰》
四、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情厚意。 《月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怀舍弟》 “烽火新酣战,啼垂泪血痕。 不知临老日,招得几人魂” 《得舍弟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梦李白二首》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天末怀李白》
• 杜甫的写景咏物诗,也渗透强烈的爱国 之情,如《望岳》《登高》《秋兴八首》 《春夜喜雨》 • 另外杜甫还有一些咏史、怀古、题画等 方面的作品,也多寄寓爱国深情。如: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总之,其诗可谓“地负海涵,包罗 万汇”——《唐音癸签》中引胡应麟语
第三节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 杜甫不仅在现实主义传统精神上是一个承前启 后的伟大诗人,在现实主义的表现形式、表现 手法上同样有着承前启后的伟大作用。 • 1、乐府诗的创作上,即事名篇,自创新题,为 后人指出了一条通向现实和人民生活的道路; • 2、创造性地发挥各种诗体的功能,为后人运用 各种诗歌形式表现生活树立了典范; • 3、在语言上将对话和口语入诗,提高了俗语在 诗歌中的地位,对诗句千锤百炼,提高了诗歌 的艺术表现力。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 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须转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二、关心国家命运,表现真挚的爱国感情;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悲陈陶》 《春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老杜生平第一 首快诗”(浦起龙《读杜心解》) 《登岳阳楼》都是此类代表作。
影响:
• 杜甫的乐府诗创作直接启迪了中唐的新 乐府运动; • 晚唐诗人“皮聂杜”也深受杜甫影响; • “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 ——王安石《子美画像》 • 七律对李商隐、陆游的影响、运用俗语 对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影响都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