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价格模型

合集下载

人力资本收益率估算模型概述

人力资本收益率估算模型概述

Es=Βιβλιοθήκη 罟 ( 题 。在大多数关于能力和教育机会均等的严格假定 1 )
收稿 E期 :2 0 — 9 1 t 080— 9
基金项 目:黑龙江 大学青年科 学基金项 目(W20 1 )黑龙江省教 育厅 项 目(1312 Q 069 ; 15 24 ) 作者简介 :王云 多(96 )男, 17一 , 内蒙古呼伦 贝尔 , 人 副教授 , 士 , 究方向 : 口经济学。 博 研 人
好一些 。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收益率 ;估算 ;方法 ;综述 中图分 类号 :F 7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4 52 0 )4 0 3 — 3 2 29 2 0 8 5 7 (0 8 0 - 0 5 0
1 明瑟 收入 函数 模 型
如果 . S S 0则 s ,1 , 2 = =
E l= ) E W i 0 ( 厶 1= ( I > )=E Wi > ) L ( I r : /7 l> , =卢 斗 p 3; E( u r + z) l ( ) () 7

按照明瑟的理论观点 , 即使教育分布是对称的 ,
年 劳 动 收 人 分布 也 将 沿 着 正 偏 态 的 方 向偏 离 对 称
相关 系数 为 P 。一个 随机样 本 的 厶 和 可 观测
性。 如果 k 对所有教育水平保持不变 , 在教育中的绝 对时间差别的正态分布将反应在年劳动收入中相对 差别的正态分布上 ,由教育差别所决定补偿性收入
, E =n or l s l +s n E
() 2
在人力 资本 理论研 究 中 , 明瑟 ( i e,) M n r 是使 c J
用现代 人 力 资本 理论研 究个 人 收入 分 配 的先驱 。在

人力资本投资模型分析及其案例分析

人力资本投资模型分析及其案例分析

递增性
●物质资本——会随着不断使用而消耗, 比如,固定资本的自然磨损;
●人力资本——它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 不断增加。
可变性
●一方面会不断增加——随着教育的投入,
培训费用的增加、保健支出的增加和不断 的使用(干中学),人力资本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也会贬值——如果不能够经常运 用、学习和更新,人力资本会贬值。
•汉堡:盟军对该城市进行了为期10天的轰炸,一半建筑 物被摧毁,在最后一次空袭后几天之后,电力和煤气供应 全面恢复,在5个月内,汉堡的生产力恢复倒被轰炸钱的 80%。
第五章 人力资本投资
5.1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基本模型 5.2 教育投资的分析 5.3 在职培训 5.4 企业雇佣成本与劳动力需求模型的修正 5.5 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 案例
私有性
只要是资本,都有其所有者 ●物质资本——其所有者可以是个人、法
人、团体,所以,有私人资本、集体资 本、国家资本、股份资本等之分。
●人力资本——所有者只能是个人,所以 ,人力资本具有私有性。
●物质资本——可以拍卖、转让(让渡其 所有权);可以承包、租赁、借贷(拥 有所有权,让渡使用权)。
●人力资本——不可让渡所有权,只可部 分让渡使用权,而且人力资本使用者在 获得使用权后,还存在一个激励问题。
•提高健康水平也是一种投资
能够促使心情愉快的不是财富,而是健康
•人才流动也是投资
四、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简史
亚当·斯密:最早在《国富论》提出这个概念,他认为
人力资本投资、劳动者的技能影响个人收入。
奥多·舒尔茨:他把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和人力资本联
系在一起,代表作为《论人力资本投资》。其观点有:
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的能力,在一定 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

企业人力资本的测量及工资计算模型

企业人力资本的测量及工资计算模型
2 0
() 1
其 中 r 投 资 报 酬 率 ,P 为 c为 物 质 资 本 投 资 ,Hc为 人 力 资 本 投 资 ,Np 为 物 质 投 资 者 应
维普资讯
得 的 投 资 收 益 ,W 为 人 力 资本 投 资 应 得 报 酬 。
3 全 社 会 人 力 资 本 总 量 的计 算 模 型 . 类 似 计 算 企 业 的折 旧基 金 一 样 ,我 们 把 工 资 W 作 为 人 力 资 本 Hc的 “ 旧” 补 偿 额 。 同 折
HT c =∑ w/ =∑ W ・ P / r ∑ c∑ =∑ w/ ∑ ・ P ∑ c () 4 设 “=∑ w/ ∑ , 它是社会工资总量 ( 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与物资投资收益的比例,
反 映 全 社 会 人 力 资 本 收 益 与 物 质 资 本 收 益 之 间 的 分 配 比例 ,则 ( ) 式 可 以写 成 : 4 He :u ∑P 。说 明人 力 资 本投 资 量 应 与 物 质 资 本 投 资 量 相 协 调 ,从 这 一 点 出 发 ,我 们 可 以 r ・ c 得 到 : 当某 一 企 业 物 质 资 本 量 为 量 相 对 应 的人 力 资 本 需 求 为
时 。合 理 地 假 设 社 会 是 无 限延 续 和 发 展 的 ,因 此 ,人 力 资 本 按 工 资 折 现 的 价 值 为 :
Hc :

n=0

0 £/
: 了 W

( 2 )
我 们 使 资 本 化 率 i 企 业 投 资 报 酬 率 r一 致 , 即令 i ,将 ( ) 代 入 ( ) 与 =r 2 1 ,则 全社 会 平 均 的 投 资 报 酬 率 ;为 :
创造利 润。

国有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测度:一个修正模型

国有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测度:一个修正模型
d=I(/ + r  ̄2 ) d I— SX) (+r/ T n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企业家 人力 资本 价值 评估 的理论 基础
( ) 权 激 励 理 论 一 产
2 r 盯、 = - / d

利用期权定价模 型计算 出的 P是企业家人力资本 的内在价 值或基本价值 , 而并非企业 家人力资本的实际价值。 于人力资 鉴 本的典型特征在于其努力的不可观测性和主观能动性 ,加之国 有企业企业家 自身的一些特点 ,我们可 以通过选取适 当的财务 指标 和非财务指标 , 综合评价企业家人力 资本的贡献和效率 , 确 定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综合评价乘数 K,使其二者共 同决定企业 家人力资本的真实价值——实际价值 。即构建企业家人力资本 的价值评估的修正模型 := 。 V PXK f ) 一 国有企业企业家人力资本综合评价系数 k的确定 由于企业家是企业 中最为特殊 的一项资本 ,其表现 出的特 殊性 与一般型人力资本相 比更为明显 ,他是企业 中最具主观能 动性 的资本 , 其价值的发挥带有 明显的 自主性 、 不可视性及难以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价值实际呈现 出某种复杂性 , 影响企 二 、 建 国有 企 业 企 业 家人 力 资本 价 值 评 估 修 正 控制性 。 构 业 家人力资本价值 的因素有可 以用数字计量 的一些财务指标 , 模型 也有许多无法准确计量 的如 品德 、 心智 、 能力等方面 的因素, 我 传统 的企业家人力资本计量模型只是把企业 家的价值作 为 们要选择合适和公平 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家人力资本进 项资产来计量 ,没有从根本上认识 到企业家人力资本 的特殊 行测量 。因此 , 国有企业企业家人力资本而言 , 对 精确性计量和 性 ,未能将企业 家人力资本作为一种 资本投入来加 以确认和计

8.2. 内生增长:人力资本积累模型

8.2. 内生增长:人力资本积累模型

. .. . . ..
内生增长:人力资本积累模型 代表性消费者 代表性厂商 竞争性均衡 经济政策与增长 内生增长模型中的趋同
内生增长:人力资本积累模型
Solow 增长模型存在的主要缺陷,可能源于它对增长 本身这个重要的观察结果未作解释。
Solow 模型依赖于模型之外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导致 的人均产出的增长。
. .. . . ..
内生增长:人力资本积累模型 代表性消费者 代表性厂商 竞争性均衡 经济政策与增长 内生增长模型中的趋同
1 内生增长:人力资本积累模型 2 代表性消费者 3 代表性厂商 4 竞争性均衡 5 经济政策与增长 6 内生增长模型中的趋同
. . . .... .... .... . . . . .... .... .... . .
内生增长:人力资本积累模型
如果我们考虑现实经济,则在任何给定的时刻,在适 龄工作人口当中,一部分人就业,生产产品和服务; 一部分人上学;一部分人失业,即不再劳动力之列。
那些上学的适龄工作人口存在机会成本,因为这些人 若不上学,就可以从事产品和服务生产。
. . . .... .... .... . . . . .... .... .... . .
. .. . . ..
内生增长:人力资本积累模型 代表性消费者 代表性厂商 竞争性均衡 经济政策与增长 内生增长模型中的趋同
代表性消费者
代表性厂商只用有效劳动量生产产品,为简化起见, 这个模型中没有物质投资。
生产函数表示为
Y = zuHd
式中,Y 为当期产出,z > 0 为有效劳动量的边际产 出,uHd 为当期投入生产的有效劳动量。 也就是说,uHd 是代表性厂商对有效劳动量的需求。
. . . .... .... .... . . . . .... .... .... . .

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模型

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模型
(3) 该投资项收益净现值 = 收益现值 – 成本现值 8181.82 + 7348.02 + 6761.83–18000 = 4291.67 元
(4) 投资净现值 > 0
参加该课程在经济上可行
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模型
(二)内部收益率法:
1. 内部收益率是个人能接受的最低利息率
2. 方法:首先通过比较是收益的现值与成本相等,即
t
i 1
Bi 1 r i
n j 1
Cj 1r
j
,求出内部收益率r
然后将这种内部收益率与其他投资的报酬率s加以比较,
若r>s,则人力资本投资计划是有利可图的。
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模型
例: 小张现在从事的工作年薪为8000元,他打算报 名参加为期一年的财务管理培训课程,该课程 的学费和书本费等合计为22000元,小张估计, 该课程将使其在培训后的三年里,每年收入依 次增加为19000元、20100元、21310元,此 后小张将辞职不再工作。已知个人时间内生偏 好率为8%。请计算该项人力资本投资的投资 报酬率
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模型
2.计算成本现值
假设该项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为C,在n年之内完成,且每
年的投资成本为C1,C2,……Cn,n年内投资成本的现值为 PVC,那么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现值
PVC
C1
1
r
(1
C2 r)2
...
(1
C
n
r
)n
n Cj j 1(1 r)j
人力资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资的基本模型
3.计算净现值
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模型
解:
(1)设投资报酬率为r 成本现值为8000 + 22000 = 30000 (当年无需折现) 计算投资报酬率,即求:成本现值等于新增收益现值的

明瑟人力资本方程

明瑟人力资本方程

明瑟人力资本方程明瑟人力资本方程是一种用于衡量企业人力资本投入与产出的模型,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威廉·明瑟所提出的。

这个方程式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人力资本对企业发展的贡献,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一、什么是明瑟人力资本方程1.1 定义明瑟人力资本方程是指将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等投入转化为员工知识、技能和经验等产出的模型。

它由威廉·明瑟在1950年代提出,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中。

1.2 公式明瑟人力资本方程的公式为:R = E × P × T其中:R表示员工产出的价值;E表示员工所接受培训和教育等投入;P表示员工知识、技能和经验等产出的质量;T表示员工所能够保持这些产出质量的时间。

二、明瑟人力资本方程的意义2.1 评估培训效果通过计算明瑟人力资本方程,企业可以了解到员工接受培训和教育等投入所产生的效果,从而评估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员工之间的产出价值,了解哪些员工需要加强培训和教育。

2.2 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明瑟人力资本方程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人力资本对企业发展的贡献,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例如,在进行招聘时,可以根据员工产出价值来确定薪酬水平;在进行绩效考核时,也可以将员工产出价值作为考核指标之一。

2.3 促进员工发展通过明瑟人力资本方程,企业可以了解到员工所接受培训和教育等投入所带来的收益,并给予相应的回报。

这样可以激励员工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促进其个人发展。

三、如何应用明瑟人力资本方程3.1 收集数据要使用明瑟人力资本方程进行计算,首先需要收集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等投入的成本、员工所接受培训和教育等投入的时间、员工产出的质量以及员工能够保持这些产出质量的时间。

3.2 计算明瑟人力资本方程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可以使用明瑟人力资本方程进行计算。

从投资期限考察的人力资本定价模型

从投资期限考察的人力资本定价模型

这样 , 一个投资组合就是 一个各 0岁 的年 龄产生 的 ,可将 其视 为遗 传的 生 中的实 际收益总 是存在差距 的 ,正是 的投资 。 禀赋与 出生 时 的健 康状 态 的一种 收 益 ; 这种差距 的存在 ,使 得本文能够 探讨 同 个投资期投 资的聚集 ,一个组合可 记为 = x。 , X X ) 如果 不同投资期限 如果起始点是在完 成学校教 育以后 开始 。 投 资期 的预 期 收 益 率 和标 准 差 ( 一 风 x ( , :…… , T。
虽然现代人 力资本理论 对人 力资本 的比率 。这样
题纳入其 中加 以量化考 虑 ,但是这 些定
价模型仍是我们 计算收 益率 的基础 。本 文采 用加 里 ・ 贝克 尔提 出 的人 力资本 报
= o1 R ) E (+ …… (+ K 。 1 R )
当R K是一个相对较小 的数 时 , 期望收 益率 向量= …
其 中 。 是时期 t1 行人 力资 本投资 配置 R - 进
组 合问题 。假 定投资者用 于人力资本 投
同的投资期 限之 间进行 分配。 这就是说 , 在人力资本投 资资源总量 1中有 x( ≤ 0 ≤1用 于投 资期 为 t ( 12 一, ) ) 期 t , …・ T =
量 论跖探 理

一 圈窿嚣日函睡蟊匝孤函孤墨髓 一 l i a n l nt  ̄x

维普资讯
赣麟 陲麟陲鹾

一刘 志坚
在 市场经济条 件下 ,风 险与收益率 种混合 。
成正比, 因此 , 出于对经 济 利益 的追 求 , 从 而时期 t 的净挣得 Y= 。 tE
挣 得 能力 作 为 人 力 资 本投 资 的结 jm+ l期 的净 挣得 和挣 得能 力是 相 同的 , 其 中 , T表示最 长的投资期 限。 果 , 随时间 的推移 而增 长 : 将 在时期 t挣 通过 考 察 投 资期 限 内 的 挣得 与投 资 成 , t1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 , 一 即 E= + C E、 准差 、 . 各 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本价格模型[编辑]人力资本价格模型概述[1]人力资本价值的确定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热衷研究的课题之一,它是现代人力资本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现今国内外学者们对于人力资本价值计量的方法莫衷一是,有的从投入角度计量,有的从产出角度计量,有的从受教育程度角度计量,有的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计量。

在建立人力资本价值模型时,国内学者使用了马尔可夫模型,期权定价理论,灰色评测等多种方法:如李涛和段传忠分别将马尔可夫链和层次分析法应用到了人力资本定价模型中;彭斌等运用期权定价思想和灰色评测方法建立了确定技术管理型人力资本价值的模型;徐伟康等认为人力资本真实价值等于人力资本的使用价值除以人力资本投入率,在确定人力资本的使用价值时,作者也使用了期权定价理论;刘渝琳等仿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模型),给出了人力资本超额利润定价模型,李嘉明等认为如果该定价合理,则可以鼓励人们增加人力资本投入,并建立了个人自身效用最大化函数和对生产的贡献函数;肖文等以企业的层级结构为基础,建立了层级人力资本差别定价模型;吴东等提出了对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提供支撑的互补性资本,并建立了基于互补性资本投资的人力资本增值模型。

此外,学者们还对人力资本的价值构成和不同情况的价值计量进行了剖析:朗永清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建立了利润函数,按照人力资本供求双方具有完全信息和隐藏信息两种情况分别给出了人力资本定价方程;林凤等将经营者人力资本价值分成工资,奖金,股票和股票期权并分别进行了定价;张同全等将人力资本(个体)价值量表达为体力增量,智力增量,精神要素水平的乘积,认为三者之中缺少哪一者人力资本价值都为零;张军设计了人力资本营运产权(指对人力资本的支配权,使用权和处置权)测评的3个阶段并为每个阶段中营运产权的价格计算建立了模型。

[编辑]人力资本价格模型的假设[1]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阶段性,人们不得不依据已掌握的事实对某一事物做出合乎逻辑的推断,而假设就是根据有限事实做出合理推断的状态。

我们对人力资本的定价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上的,如下假设:①人力资本个体是经济人,并且尽力规避风险;②人力资本的服务期限可以预测;③人力资本的效能可以得到正常发挥;④人力资本的隐性价值在计量期间不发生重大变化;⑤计量期内,企业基本管理团队不变、不发生重大的经营重组。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计算中采用收益法为基础,因此,本文建立的模型对于亏损企业、政策性亏损企业及微利企业不适用;另外,模型虽然涉及到股权激励,但我们给出了替代变量,所以并不仅限于上市企业,而是所有盈利企业均适用。

人力资本作为一类知识资本。

具有明显的动态性特征,采用人力资本个体的当前状态来预测人力资本个体下一年度的人力资本价值,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度量误差。

因此,现实中建议企业采用滚动度量法以求更准确地反映人力资本的真实价值。

[编辑]人力资本价格模型的建立[1]从资本角度考虑进行人力资本定价时,其构成主要有三个部分:首先人力资本成本,即企业为取得、开发和保持人力资本而付出的成本;其次脑体补偿薪酬,即企业为人力资本脑力和体力劳动支付的补偿薪酬;第三个体新增价值即人力资本参与价值创造活动给企业带来的新价值。

根据模型假设,建立的企业人力资本定价模型如下:其中,Pb为服务期内,企业对人力资本个体的定价;K为分摊的人力资本成本;Y b为人力资本个体的脑体补偿薪酬;O为企业预期收益;h为人力资本承载者的个体贡献率;Cb为人力资本承载者的股票期权价值;为短效激励系数,为长效激励系数,且;Ri为人力资本个体的能动风险系数。

(1)人力资本成本K。

人力资本成本是指企业为取得、开发、保全人力资本而发生的费用,其组成内容见图l。

对于特定的人力资本个体来说,有些只是潜在成本,并未实际发生。

因此,在核算人力资本个体成本时,要参照企业以往各项成本进行核算,并在其预计服务期问分摊,分摊方法可采用直线分摊法或倍数递减法。

(2)脑体补偿薪酬。

脑体补偿薪酬是企业对人力资本参与价值创造活动中所付出的脑力和体力的基本补偿,是人力资本承载者资本报酬的基本收益,包括工资、奖金、福利和津贴等。

以下简称补偿薪酬。

(3)企业预期收益0。

企业预期收益以企业净利润或现金净流量表示。

对企业预期收益的预测,可以采用目前较为成熟的回归分析法、指数平滑法、趋势方程法等进行预测。

对于行政垄断性行业的企业(或其他非经过竞争形成的垄断企业),其实际利润(收益)可能远远被高估,而这一部分利润不是企业人力资本参与创造的剩余价值,可以参照行业数据进行调整。

(4)个体贡献系数h。

人力资本个体贡献系数,即人力资本个体对企业收益的贡献比例。

可以通过计算企业人力资本总体贡献系数(记为H),再通过个体分离来确定。

根据层次分析法分解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本贡献程度,建立如图2所示的企业人力资本贡献的权重划分,确定不同层次人力资本的贡献权重。

(5)股票期权价值Cb。

股票期权是企业的一项长期激励方案,它将人力资本的未来收益同企业的长期发展有效的联系起来。

这种激励制度兼有“报酬激励”和“所有权激励” 双重作用。

对人力资本实施股票期权定价,旨在通过塑造一种动态的、前瞻性的利益激励与风险约束机制,提高企业资本运营效率。

(6)激励效用系数和。

为了衡量股票期权激励对人力资本个体发挥的作用,我们引入变量短效激励系数α和长效激励系数β,这里的关键变量为长效激励效用系数。

(7)能动风险系数R。

企业人力资本的能动风险主要有招聘风险、道德风险、健康风险和离职风险4种。

财务困境预测财务困境预测(Forecast of Financial Distress)[编辑]财务困境预测定义[1]财务困境预测在西方又普遍被称为破产预测,西方的研究人员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研究这一问题,取得了相对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

[编辑]财务困境预测的方法[1]1、判别分析法(Discriminant Analysis,DA)(1)单变量判别分析法(Univariate Discriminant Approach,UDA)最早的财务困境预测研究是Fitzpatrick(1932)开展的单变量破产预测研究。

1932年Fitzpatrick的相关文章“A Comparison of Ratios of Successful Industrial Enterprises with Those of Failed Firms”。

他发现在所有指标中判别能力最高的是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这两个指标。

由于当时缺乏先进的统计和计算工具,因此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对失败企业和正常企业的一系列财务比率进行经验分析和比较。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1960年代初期,之后财务风险判别研究才真正进入系统化阶段。

1966年,William Beaver(1966) 在其论文“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中率先提出了单变量分析法,提出了单一比率模型,即利用单一的财务比率来预测企业的财务困境。

他发现最好的判别变量是营运资本流/负债(在公司破产的前一年成功地判别了90%的破产公司)和净利润/总资产(在同一阶段的判别成功率是88%)。

(2)多变量判别分析法(Multivariate Discriminant Approach,MDA)美国财务专家Altman(1968) 首先使用了多元线性判别模型研究公司的破产问题。

他根据行业和资产规模,为33家破产公司选择了33家非破产配对公司,确定了资产营运资本率、资产留存收益率、资产报酬率、债务权益市价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这5个变量作为判别变量,产生了一个总的判别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程度的概率值即Z值。

之后,Altman等(1977)又提出了一种能更准确预测企业财务困境的新模型?ZETA模型,由于向企业提供这项服务是有偿的,他们并没详细介绍这一模型的具体操作方法。

2、逻辑(1ogit)和概率比(probit)回归分析多元判别分析模型存在严格的假设条件:如多元变量多元正态分布、多元变量的等协方差以及多元指标变量的平均向量、协方差、先验概率及错分成本必须为已知。

但实证发现大多数财务比率并不满足这一要求。

且一旦出现虚拟变量,联合正态分布的假设就完全不成立,而且产生的Z 值没有明确的含义。

为克服这些局限性,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财务困境研究人员引进了逻辑(1ogit)和概率比(probit)回归方法。

从而将问题简化为已知一个公司具有某些性质(由财务比率指标加以呈现),计算它在一段时间里陷入财务困境的条件概率有多大。

如果算出的概率大于设定的分割点,则判定该公司在这段时间内会陷入财务困境。

Ohlson (1980)使用logit方法分析了选用的非配对样本在破产概率区间上的分布以及两类判别错误和分割点的关系,认为以前根据行业和资产规模来进行样本配对的选样方法过于武断,将资产规模变量直接放入模型中。

用1970-1976年间105家破产公司及2058家正常公司为研究对象。

采取9个财务变量来估计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其中4项财务资料对评估破产概率具有统计显著性,依次是规模(总资产/GNP物价指数后取对数);资本结构(总负债/总资产);资产报酬率或来自经营的资金/总负债;短期流动性(营运资金/总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判别正确率也高达92%以上。

他构造了两个虚拟变量, OPNEG和INTWO,前者当企业总资产超过总负债时值为1,否则为0;后者当企业破产前两年的净利润负时值为1,否则为0。

其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虚拟变量对模型的解释能力甚至不低于某些常用的财务比率。

他指出采用破产之后获得的信息来预测破产会高估破产模型的预测能力。

1984年Zmijewski 使用probit分析模型,用逻辑比分析的方法对财务困境的预测进行了新的探索。

他研究了两组间样本个体数量分配的问题,认为一一配对会使样本中两类公司的比例严重偏离两类公司在实际总体中的比例,从而高估模型的预测能力,特别会高估对破产公司的预测能力。

他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过度选样所带来的模型偏差的确存在,但并未显著影响统计参数和模型的总体预测精度。

3、现代分析方法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西方研究人员还将人工神经元网络、专家系统、遗传算法等技术引入对财务困境的预测研究。

(1)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方法(ANN)在1980年代末期,神经网络理论(NN)开始兴起,其影响也及于财务危机预测研究领域。

虽然神经网络判别模型可谓是研究方法上的重大创新,但实际效果却很不稳定。

例如,Coats 和Fant(1991)对47家财务危机公司和47家正常公司运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判别时,对财务危机公司的预测准确率达到了91%,明显高于多元判别法72%的准确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