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观后感——那一份典雅,那一份清新,那一份美丽_高三作文

合集下载

诗经读后心得体会10篇

诗经读后心得体会10篇

诗经读后心得体会10篇诗经读后心得体会美文(10篇)都说《诗经》有一种古韵美,美在它质朴的语言,美在它对人世间美好情感的诠释。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经读后心得体会美文(10篇),欢迎大家阅读转发!诗经读后心得体会(篇1)在《诗经》《楚辞》这两大中国文学的发端鼻祖中,我们很少看到后世诗人们最常爱的花,而只是草木。

自由生长的草木犹如大地伸出的触角,曲折蜿蜒,绵延不息。

歌之咏之如同古人自然的生活。

《楚辞》是士大夫所作,咏物言志寄托情怀,他们不需亲自下田,只把农人采摘下来的香草制成的香囊配带在身上,香草美人喻君子,杂草恶木似小人,但词意深奥,如果破不了文字障,诗人的内心很难亲近。

相比之下,《诗经》中的草木要来得自然生动得多,劳作中的人们身边有什么就唱什么。

草木在这里更多地被真实地还原,自然地咏唱。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你在那边远远的山上采葛草吗?藤茎蔓生纠缠不解,就如我一日不见你啊,好象过了三年。

你在那边远远的山上采萧艾吗?浓郁的香气在山间蔓延,就如你的气息啊,让我怀念。

采摘通常应该是女子的事情,那么想念的人应该是一个男子了。

葛是那时候一种最常见的经济作物,人们拿它织成葛布做成衣服。

但葛藤最是缠绵,长的可达十多米,茎叶交错攀爬,《楚辞》中也有“葛蔓蔓”的说法。

萧艾在古诗中经常被一起提到,那是一种极易蔓生的带着浓郁香气的草,古人常采集它的枝叶,晒干后混合动物的油脂,做成今天寺庙中燃的香烛一样的东西,用于祭祀。

劳动和生活就是这样密不可分,他们的感情不是水上的浮萍,不是天边的游云,是生长在山间的藤蔓,摘不完剪不断;是弥漫在周围的每一缕味道,呼吸空气就是呼吸你。

顾随先生说,《诗经》中写愉快少,写忧伤多。

离乱之音中慌年怀人,更是有别样的心忧。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这又是一个正在采摘的女子,这次她采摘的是卷耳,这是一种叶子上有小锯齿,果实上长满了到钩小刺的野菜。

《诗经》观后感

《诗经》观后感

《诗经》观后感《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信很多爱诗的人都对这本书有过研读,那么大家看完之后都有着什么样的感受呢,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本文库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吧。

浅携一抹淡然,静赏繁华。

寻一丝暖,雅一首诗,赏一册诗经,微醉于红尘。

细品岁月,浅抒人生,体验爱情。

微风慵懒,星云当空。

独坐于院内,翻开《诗经》。

蓦然回首那些记载人情世故、散发着草木芬芳的文字,似有记忆从远方而来,细声慢语地诉说着过往的哀愁与欢欣。

点一盏茶,执一卷书,铺展开水墨晕染的《诗经》,逐字逐句的体会,或明艳,或典雅,或伤感,或痴情。

重章叠句的极致抒情,是一种掩于时代背后而又直指现实的用法。

风、雅、颂如众鸟和鸣,又自成一体,以多样的形式歌颂属于那个时代的爱情与时代背景。

半掩书卷,静心沉思。

每一篇诗词句段,都是古人对生活的感悟,对文学的风格练习。

它包容了时光荏苒的所有感情。

诗词当是佳酿,与时光勾兑,经久醇香。

是诗词,扎根于文字,是文字在诗词的意境里纵身倘佯。

这些散发着芬芳的儒家文化的词章句段,都是岁月沉淀后温柔的馈赠。

在岁月的小船里,我坐赏水边烟雾弥漫,看云卷云舒。

我便是那在水一方的美人,只为追寻那无意间的回眸凝望,只为得到那深情厚爱般的缠缠绵绵。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徜徉在3000年的爱河里,悄悄的我来了就如我悄悄的走。

即便是无意间的惊鸿一瞥,我那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貌也可引无数文人墨客尽折腰。

遇见,于平凡的时光里,当他深情的双眸里凝望着这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典雅美人,方才明白我就是那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女子。

许,我寻你已一世,许,已然颠簸了千年。

日子,总是被思念拉得好长好长,一次次我曾站在水一方,遥想那岸你的凝望。

却原来,世间的爱情如此心酸如此灼人。

忆想当年,初恋时的甜美羞涩和砰然心动让我辗转反侧,夜不能眠,便想起1宛丘: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

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诗经读后感(精选59篇)

诗经读后感(精选59篇)

诗经读后感诗经读后感(精选59篇)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经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经读后感篇1第一次读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就被他短小精致的诗句所吸引。

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谐、神秘的气质所吸引,爱不释手。

一首首清新而高雅的诗,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我仿佛被带到了遥远的国度,历史又重新展现在我的眼前:恍恍惚惚,若隐若现,神秘而悠远……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声音,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仿佛要告诉我什么……也许是历史,也许是故事,也许是未来,也许是别的什么。

阅读《诗经》,我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的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

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

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睿智、沉静,是诗人的性格,含蓄,朴素而又精致,是诗的语言,诗人用诗的形式,抒写的却是他们并不平静的心灵。

对爱的自主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崇奉……每一种感情都是如此的强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颗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诚。

爱,自由,正义,是《诗经》永恒的主题,这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题。

闭上眼睛,用心静静地聆听,你可以听得到——那来自远古的心灵的呼唤。

诗经读后感篇2《诗经》是我国古代五经之一。

其中它按音乐划分为三个类别:风、雅、颂。

而我最喜欢的一篇莫过于十五《国风》中的《蒹葭》。

《蒹葭》一诗虽然看似平常,宛如于《诗经》中三种表现手法中的“赋”,但如果细细品读,会深感意味深长。

它讲述的是:一位玉树临风的美男在芦苇边隐隐约约地看见了一位楚楚动人的花季少女在湖中央,从而不顾一切去追寻她。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但如果细细品味,就会发现文中的“伊人”不仅是指清纯的少女,也泛指生活中的理想。

《诗经》读后感15篇_3

《诗经》读后感15篇_3

《诗经》读后感15篇《诗经》读后感1淡淡的书香,古朴的气质,随着手中的书页慢慢增厚,我宛若见到了午后那温暖的阳光,轻摇的柳条,还有山坡边的轻声吟唱。

《诗经》,没有波澜壮阔的词汇,也没有万分柔弱的语句,在我眼中,他是午后那温暖的阳光,是那轻拂的柳叶,是那低声的吟唱。

他虽有枪林弹雨般的烽火,却抹灭了那一份尖锐;虽有小桥流水般的温情,缺淡去了那一份娇柔。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同时也是我国实现主义文学的源头。

明人方孝孺早就说过:“能探《风》《雅》无穷意,始是乾坤绝妙辞。

”近人梁启超则认为:“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诚如胡适所言:“《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位置,谁都知道,他是世界上最古的有价值的一部文学著作,这是全世界公认的。

”由此可见,《诗经》不仅对后世文学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具有不可代替的崇高地位,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中最可信赖的物化形态之一。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表现了一个青年男子思念心中爱慕少女,睡梦中都渴望与她结成伴侣的炽热情感。

闻一多《风诗类钞》说:“《关雎》,女子采荇于河滨,君子见而悦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是一首女子出嫁的颂歌。

方玉润《诗经原始》曰:“此诗气体稍轻,故不得与《关雎》并,次《螽斯》后,别为一乐可也。

然以如花胜玉之子,而宜室宜家。

可谓德色双美,艳称一时。

”轻轻翻着一篇篇美文,转眼间,眼前不再仅是那浓浓的亲情,甜美的爱情,字里行间透露着一股股对时事的评价,对社会的批判,以及对那统治者压榨的叹息——“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此诗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不堪忍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向往理想社会的强烈愿望。

《毛诗序》曰:“《硕鼠》,刺重敛也。

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此诗斥责卫国统治者不守礼法,厚颜无耻。

《诗经》读后感

《诗经》读后感

《诗经》读后感《诗经》读后感(15篇)《诗经》读后感1《诗经》是民歌,之所以现在这样高高在上,让人觉得高不可攀,除了语言和社会变迁之外,还有诗歌本身发展的因素。

每每想读诗经,但每每我又止步于它枯涩难懂的文字。

这个国庆节,我开始阅读《诗经》。

人与书的邂逅,大抵总是这样,凉爽的天气,泡一杯清茶,轻轻念出书中的句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于是这枯涩的文字和着杯中迷蒙的水雾,莫名便叫人心安。

这卷叫做《诗经》的古书,其实却不是诗,而是歌。

千年前那些人们,哼过吟过唱过的民歌,犹如带着晨露的桃花,无比质朴却又凄美高雅。

一伸手,便一束在手,衬着你明艳的脸庞,盈盈地笑。

孔子亦被这句子打动过吧——“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也许是古代社会没有当今世界纷乱复杂,也许是古人心中有一丝的纯美,仿佛什么也无须遮掩,没有粉饰,没有忸怩,没有故作姿态。

那些四字的句子,是一颗颗袒荡于天地之间的赤子之心,可以帮助你寻回那个还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和伤害的最初的自己,在自然中纯洁、甜美地微笑着。

读着这些深涩难懂的文字,可以自由自在地听从自己的心灵随着那些句子浮想联翩。

恍惚间,我觉得自己连这身体,都被这清新之风浸润得轻灵起来,或许连《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听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般清雅温润的言语,也会步出闺阁羞怯张望,看看那园子里的妩媚春光。

这样的一卷书,念着念着,仿佛回到儿时心境,内心有如头顶湛蓝的天空,广阔辽远,深邃不可触摸。

此时人不再徘徊纠缠于俗事之中,时光可以这样从纸页间流过,就很幸福。

遇见《诗经》,是这秋天里最美的邂逅。

因为无论是唐诗的华丽,还是宋词的精致,在我看来都抵不过《关睢》《蒹葭》《子衿》给我的震撼。

那种质朴,那种清新,那种深沉,直抵心间,无可比拟。

遇见《诗经》,是这十月天里,最美的邂逅。

诗是对生活的歌唱、吟咏,在创作与歌咏间享受了美感,升华了人性,使人得到了自由。

在《诗经》里我亲见了《桃夭》的繁华,《出车》的.深沉,似乎是真的回到遥远的古代。

《诗经》读后感优秀作文范文10篇

《诗经》读后感优秀作文范文10篇

《诗经》读后感优秀作文范文10篇《诗经》是华夏千年文化所沉淀的精华,无论何时都带着惊心动魄的美,让人不得不感叹华夏文明的魅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读后感优秀作文范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诗经》读后感范文一相比于唐诗宋词奢华雕砌的韵律和仪仗,诗经里的句子给人更多的是未经雕琢的真实感与冲击感。

就好像唐诗是精雕细琢的窗棂檐角,满是技巧,仪态万千;而诗经则是一方古朴的石阶,苍凉的站在那里上千年。

从刀耕火种,坎坎伐檀的时代里走来,沧海桑田,时间的屠刀亦无法磨灭的是属于诗经的最古老的魅力。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初读诗经,便是从这首《蒹葭》开始的。

主人公辗转难寐,夙夜思念追求着自己心爱的姑娘,此刻,那一方溯洄曲折的河水也好似一座可以通往意中人的石桥,什么也不能阻挡主人公的脚步了。

此情此意,纯朴真挚,令人不得不为之动容,也让我们从平庸琐屑的世俗之中思考着现如今我们缺少的那份纯朴的情感,这便是诗经所带给我的最初的悸动。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计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之风,或泼辣,或讽刺,或含蓄,或蕴藉,纯朴真挚,生趣盎然;诗之雅,或幽怨,或铿锵,或清雅,或柔润,言尽意远,激荡心灵;诗之颂,或肃穆,或雄健,或虔诚,或谦恭,回旋跌宕,意蕴无穷。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源头之一,《诗经》如同黄河一般,在这片华夏大地上流转延伸了上千年,不仅浇灌培育了世世代代的文人墨客,也浸润着数千年来不同阶层之人的心田,在文学史和文化史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源于歌谣,却又不止于歌谣,因此,《诗经》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文学之巅。

而今,在这个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都走得太快了,以至于在步履匆匆中遗失了原本属于我们最初的那份纯净。

言情小说、修仙小说各种网络文学泛滥,试问,读之又有何价值?在金钱至上的物质社会里,还有多少人如诗经里的男女般勇敢追求自己的真爱?是啊,如今我们没有了沉重的徭役和赋役,没有了统治阶级的剥削与压迫,我们甚至可以跨域空间和时间,不必如《蒹葭》里的男主人公般跨越山河险阻苦苦追寻,也不必像《卷耳》里的女主人公般隔却万水千山对远征的丈夫思念成河,我们都不用了...可是,灯红酒绿、车水马龙里,你是否还记得自己最初的信仰,它是否还被你所虔诚地信奉着?抑或是,它已经在觥筹交错间,随着碰撞的酒杯声一起遗落和破碎?你,还在吗?读《诗经》,使人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获得宁静,让人感受着来自华夏古老大地上的无穷魅力,“最美不过诗经”,而那些泛滥的“文学”,亦不过尔尔。

《诗经》读后感

《诗经》读后感

《诗经》读后感•相关推荐《诗经》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经》读后感1第一次读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就被他短小精致的诗句所吸引.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谐、神秘的气质所吸引,爱不释手.一首首清新而高雅的诗,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仿佛被带到了遥远的国度,历史又重新展现在我的眼前:恍恍惚惚,若隐若现,神秘而悠远……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声音,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仿佛要告诉我什么……也许是历史,也许是故事,也许是未来,也许是别的什么.阅读《诗经》,我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的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睿智、沉静,是诗人的性格,含蓄,朴素而又精致,是诗的语言,诗人用诗的形式,抒写的却是他们并不平静的心灵.对爱的自主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崇奉……每一种感情都是如此的强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颗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诚.爱,自由,正义,是《诗经》永恒的主题,这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题.闭上眼睛,用心静静地聆听,你可以听得到——那来自远古的心灵的呼唤. 《诗经》读后感2中华经典——《诗经》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诗经》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

《诗经》所蕴含的宝贵哲理,可以成为我们一生的文化资产。

今天,我读了诗经中的名篇《硕鼠》。

《硕鼠》是一首政治讽喻诗。

这首诗运用比拟手法把压榨人民的统治者惟妙惟肖地比作大老鼠,发誓要离开它,表现出了无比愤慨的阶级对立情绪。

诗经心得体会(5篇)

诗经心得体会(5篇)

《诗经》心得体会(1)《诗经》是纯真的,千年的风云变幻,风雅颂未逝,中国人的史诗不死,祖先们的声音我们可以慢慢听见。

生于山东,受孔夫子的影响本该很深,而我却偏偏最讨厌他喋喋不休的礼教,大概是因为他那一套死板的东西让我在高中时非常郁闷,我老师经常这么教育我说,尤其在我们山东,受孔子影响深,所以我们的高考作文评分也比较死板。

老师说的死板在我看来无异于八股文,我的一篇文章是什么结构,哪一段该是什么内容几乎都得按规定来。

这让一向靠出新出奇混分的我非常无助,当我面对着只有三十几分的作文成绩的时候不得不抱怨万恶的条条框框。

那孔夫子,这个规矩的挡箭牌不得不被揪出来。

说实话,他老人家还是很无辜的,被后世各种知名学者各种曲解,那本《论语》早是千疮百孔。

孔子真正想说的都消失在了那字里行间,不过自相传是他改编的《论语》还是可见一斑,他老人家还是很讲道理的。

如果是个死板的老人家,怎么会把一首首不是媒妁之言的萍水相逢留在三百的传说中。

男女之间的感情描写是诗经中与前秦其他作品有着明显区别的一点,历史中不是只有征战,不是只有改朝换代,还有一个个鲜活的平民灵魂的充溢,当他们在蒹葭中相遇,那种若即若离的美感就是在水一方的朦胧和寤寐思服的哀伤。

爱情最美的就是这段辗转反侧,睡不着里那个人儿的形象愈加完美,美到鄙夷自己是否配得上。

或许当她不在水的中央,没有雾气氤氲,不是这方那方,而让他触到了她的发,反而那一场场难眠里少了很多的想象。

一个倩影最好,看不清楚的你的脸就是最美的那个轮廓,眼鼻口耳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清绝。

我这柴米油盐的躯体怎么和你那孤标傲世的灵魂相伴,却是那一方思念缠绵成了水,挥绝不去。

零零落落地潮湿着回忆的角落。

这是这样的爱情,初开的莲,《诗经》肆意描绘,西周东周五百年的硝烟就化作了三千柔情,弱水里流绝不尽。

原来这也是祖先们的故事,他们的青春,也是豆蔻和弱冠难以言说的牵肠挂肚。

叔本华说,爱情不过是种族意识超越了个人意识;弗洛伊德的调调也是欲望操控这一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观后感——那一份典雅,那一份清新,那
一份美丽
淡淡的书香,古朴的气质,随着手中的页数缓缓增加,我仿佛看到了那午后暖暖的阳光,轻拂的柳叶,还有听到小山坡上那低低的吟唱。

诗经,没有波澜壮阔;也没有万分柔弱,在我眼里,它有的是那午后的明朗,风儿的轻抚,虽有枪林弹雨中的烟火,却少了那一份锋利,虽有小桥流水般的思绪,却淡去了那一份娇弱。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人们再也熟悉不过的诗音,短短几句,却深深地奏出了那一份对少女的爱慕。

河水细流,荇菜参差,道出了在水一方的思绪,道出了翻来覆去的挂牵。

“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

”转眼,又是那坚贞的女子在扞卫爱情。

谁道红颜娇弱不已,耳边,是她那誓死的决心。

硝烟漫天,烽火连连,又有谁知叱咤风云的背后,却是深深的无奈,深深的思念。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百年前,千年前,又是谁在刀枪铠甲之下,脑海中浮现出妻与子的笑颜。

只愿弃甲归田,与你漫步庭间。

轻轻翻着这一张张的页码,转眼间,眼前,不再仅仅是那浓浓的亲情,爱情,字词深处,却是那对时事的评价,对人的赞美,以及那处于统治者压榨下的哀叹——
“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是人民爱屋及乌,对有德政的召伯的遗迹的保重,爱惜,是对那些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官吏无尽的赞美。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魏风伐檀》却又用着那声声的哀怨唤出了他们的不满,在那凋射的社会,在那只会搜刮民脂民膏的社会,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惨遭剥削,却只能是敢怒不敢言,换来的只是这深深地呢喃,叹息,责备,无奈!
诗经,一本不灭的书,她似动听的歌喉,唱出了一份真情,一份赞美;她似哀怨的二胡,唱出了一份无奈。

她,拥有着一份典雅,一份清新,一份美丽,是桃花源里那清澈,美丽的小河,在人们心中缓缓的,流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