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精品教案】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2《呼吸和健康生活》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2呼吸与健康生活教案

通过实验,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知道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教学难点
学会简单的辨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碘酒、实验所需的各种食物、实验记录表等等。
教 学 过 程
旁 注
一、聚焦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每天都会吃很多的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处。
教师计时,学生开始数一数自己在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然后填写在活动手册上。一共测量三次。
3、第2步:思考我们人体的哪些活动会影响我们的呼吸次数?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可能改变每分钟呼吸次数的活动。
预设:跑跳、走路、玩耍、骑车、打球、爬竿、踢足球、游泳等等。
4、第3步:做有可能改变每分钟呼吸次数的活动,做完之后,测量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同学们还记得自己最近一次测量的肺活量数值吗?
学生说一说自己最近一次测得的肺活量的数值。
人的肺活量的数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人的身体状况的变化发生变化。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自己的肺活量的数值?
下面,我们就来测量一下自己的肺活量。
板书课题:3测量肺活量
二、探索
1、要想测量肺活量,需要专门的工具,今天我们测量肺活量使用的是简易肺活量测量袋。出示简易肺活量测量袋,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简易肺活量测量袋的外形特点。
3、学生分小组合作,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并记录好数据。
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的肺活量,选出班级肺活量冠军。
出示课本26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学生自由读一读并对照自己测得的肺活量,看一看自己的肺活量是否符合标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
2-2呼吸与健康生活(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集气瓶,并将其装满水。
2. 将集气瓶倒置放入水中,确保瓶口完全浸没。
3. 将一个蜡烛点燃,放入集气瓶中,观察蜡烛燃烧情况。
4. 待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将集气瓶从水中取出,观察瓶内水雾。
所需材料:集气瓶、水、蜡烛
实验结果:蜡烛燃烧时,集气瓶内出现水雾,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② 呼吸过程的微观机制:展示呼吸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在细胞内的交换过程,使学生了解呼吸的微观机制。
③ 呼吸系统各器官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列出呼吸系统各器官(如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的功能,并解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④ 保持呼吸系统健康的方法:提出保持呼吸系统健康的方法(如保持室内空气质量、正确佩戴口罩、定期进行有氧运动等),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呼吸习惯。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呼吸的基本概念。呼吸是人体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它对于维持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呼吸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呼吸过程的微观机制和呼吸系统各器官的功能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学生们将能够理解呼吸的基本概念,掌握呼吸过程的微观机制,了解呼吸系统各器官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他们还将学会如何保持呼吸系统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 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和实践活动,学生们将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会正确佩戴口罩、保持室内空气质量等基本的生活技能。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呼吸与健康生活》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呼吸与健康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呼吸与健康生活》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呼吸的基本原理以及呼吸与健康生活的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呼吸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知道呼吸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能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呼吸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还没有深入理解呼吸与健康生活的关系。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感到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呼吸的基本原理。
2.让学生明白呼吸与健康生活的关系。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呼吸的基本原理。
2.呼吸与健康生活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呼吸实验的材料和工具。
3.划分学习小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呼吸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呼吸?为什么我们需要呼吸?2.呈现(10分钟)介绍呼吸的基本原理,如吸气和呼气的过程,以及呼吸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良呼吸习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呼吸实验,观察和记录自己的呼吸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如深呼吸、均匀呼吸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呼吸与健康生活的关系,以及如何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呼吸,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呼吸与健康生活的关系,以及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观察自己和家人的呼吸习惯,思考如何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并在下一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呼吸与健康生活吸气:氧气进入身体呼气:二氧化碳排出身体良好的呼吸习惯:深呼吸、均匀呼吸不良呼吸习惯:浅呼吸、急促呼吸呼吸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总时长:50分钟以上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2《呼吸和健康生活》教学设计2020-2021

师引导学生阅读资料:
生认识到:不管是吸进来的气体还是呼出去的气体,都是多种气体的混合体而不是单一的氧气或二氧化碳。
小结: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可以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生比较安静状态和原地踏步、原地深蹲的每分钟呼吸次数,发现:运动后,人的呼吸次数会(增加);运动量越大,每分钟的呼吸次数(越多),呼吸会(加快)。
三、研讨:呼吸的变化
1.(活动手册P5)分析数据,我们在不同状态下,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
师引导学生:成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约20次;在深度睡眠时每分钟约16次。
方法小提示:①将若干紫甘蓝汁倒入保鲜袋中,插入吸管,在袋中装空气(这是我们吸进去的空气),用皮筋封住袋口。②深吸一口气,对着吸管吹气。③观察紫甘蓝汁的颜色变化。
生探索呼吸前后的气体,发现(预设):紫甘蓝变色了。
师补充小知识:紫甘蓝细胞内含有花青素,遇酸会变红。
师:紫甘蓝变红了,是什么引起它变色的?
生:二氧化碳。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
小组材料: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复习呼吸,观察图片
(1)复习呼吸的过程,在“( )”中填入呼吸的器官。
吸气:含有氧气的空气→(鼻腔或口腔)→(气管)→(肺)。
呼气:交换后的空气→(肺)→(气管)→(鼻腔或口腔)。
(2)观察图片,简要说一说跑步前后呼吸的变化。
(2)人体的哪些活动会影响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①人在安静状态下,一分钟呼吸几次?(活动手册P5)
师:同学们都知道,跑步会让我们呼吸加快,说明我们的呼吸是会发生变化的。我们在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呼吸多少次呢?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2.呼吸与健康生活》优秀教案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2.呼吸与健康生活》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2.呼吸与健康生活》是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呼吸的基本原理,明白呼吸与健康生活的关系,从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呼吸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现象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在呼吸与健康生活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误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呼吸的基本原理,明白呼吸与健康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呼吸的基本原理2.呼吸与健康生活的关系3.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感受呼吸与健康生活的关系。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提高课堂氛围。
3.探究教学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实验器材。
2.设计好教学活动和问题,准备好PPT。
3.安排好课堂时间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生活中与呼吸相关的现象,如运动时的喘气、感冒时的咳嗽等,引导学生关注呼吸与健康生活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讲解呼吸的基本原理,如呼吸作用、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等。
通过PPT展示呼吸过程的动画,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3.操练(10分钟)进行简单的实验,如观察呼吸过程中的二氧化碳生成,让学生亲身体验呼吸的奥秘。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验能力。
4.巩固(5分钟)提问学生关于呼吸与健康生活的问题,如如何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感冒时如何保护呼吸道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2呼吸与健康生活 教案

2.2呼吸与健康生活教学目标1.知道呼吸的过程是气体交换的过程,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2.懂得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地氧气。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教学重点:了解人体的呼吸功能和过程及其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呼吸功能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懂得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课件、计时器、学生活动手册、与呼吸相关的科普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呼吸,知道了一吸一呼为一次呼吸,知道了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我们的呼吸器官承担着将氧气带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作用。
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出示图片,引导:我们每天都处于不同运动状态,呼吸与我们的健康生活是离不开的。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呼吸与我们的健康生活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2.2呼吸与健康生活二、聚焦教师引导:人在不同状态下,呼吸也很发生变化,那么,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举举例子。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上体育课后呼吸比原来变快了。
三、探索谈话提问: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呼吸过程,知道我们无时无刻都进行着呼吸。
呼吸过程中我们吸入什么气体?呼出什么气体?预设回答:人体呼吸时吸进来的都是氧气,呼出去的都是二氧化碳。
问题:这个同学说的到底对不对呢?出示:一般情况下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柱状图教师分析:首先我们看到用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我们还能从图中看出来有多种气体。
观察柱状图,结合教师介绍从中获取信息强调要点:对比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多少。
观察回答:我发现了氧气和二氧化碳吸入量和呼出量变化很大。
问题:为什么会吸入和呼出氧气和二氧化碳量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呢?讲解: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可以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呼吸与健康生活》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呼吸与健康生活》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呼吸与消化章节的第2课《呼吸与健康生活》,主要介绍呼吸与健康生活的关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呼吸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健康的呼吸习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了解呼吸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b.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c. 了解保持健康的呼吸习惯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b.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c.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呼吸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正确的呼吸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呼吸习惯。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学习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获取新的知识。
但是,他们对于呼吸与健康的关系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操作来加深理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a. 使用一段有关呼吸与健康的视频或图片,例如展示一个运动员在比赛中深呼吸的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本课的思考。
b.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与呼吸相关的知识,例如请学生回答上节课学到的呼吸器官有哪些。
第二环节:呼吸与健康a. 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呼吸与健康的关系。
例如,展示一个健康的肺部图片,并解释肺部是我们用来呼吸的器官,它能帮助我们吸入新鲜的空气并将身体产生的废气排出体外。
b.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呼吸?呼吸对身体有什么好处?例如,提问学生吸入氧气的好处是什么,让学生回答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强壮、更有能量等。
第三环节:正确的呼吸方法a. 通过示范和讲解,向学生介绍正确的呼吸方法:深呼吸和慢呼吸。
例如,让学生站起来,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吐出来,让他们感受到深呼吸和慢呼吸的区别。
b.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观察和体验,感受正确的呼吸方法对身体的影响。
例如,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几分钟的深呼吸练习,然后让他们描述他们感受到的变化,例如感到更放松、更清晰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2《呼吸和健康生活》教学设计

2.呼吸和健康生活【教材简析】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人体进行呼吸其实就是一个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包含呼气和吸气。
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对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进行统计和分析,理解呼吸功能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引发对健康生活的思考。
聚焦板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问题“我们在不同状态下,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
探索板块主要是学生通过统计、分析不同状态下的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发现运动可以改变人的呼吸次数,用可靠的数据来说明人体运动量越大,呼吸次数增加得越多。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到呼吸的过程其实就是气体交换的过程,知道运动后呼吸增加的原因是为了加快气体交换,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
在研讨板块,学生通过分析交流认识到人运动后会加快呼吸次数,知道锻炼可以增加肺功能,使我们人体更健康。
同时通过测量脉搏初步了解伴随着呼吸次数的改变心跳也会随着改变,明白人体的器官是协同作用,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拓展板块,通过资料阅读明白肺是人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是可以通过锻炼增加的,所以经常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
【学情分析】学生在平时锻炼的过程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剧烈运动后呼吸会变得急促。
甚至有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了运动量越大,呼吸会愈急促这个规律。
但是,对于有些活动也会减缓呼吸需要教师点拨,而对于用确切的数据来证实自己的感受是学生没有经历过的,且正确的测量呼吸次数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资料阅读,知道呼吸是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肺是身体进行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会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吸入更多的氧气。
3.学生通过拓展阅读,知道肺的功能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经常性锻炼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在人体活动对呼吸影响的活动中,能及时地记录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
2.学生在人体活动对呼吸影响的活动中,能根据不同活动对呼吸次数的影响,提出合理的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呼吸和健康生活【教材简析】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人体进行呼吸其实就是一个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包含呼气和吸气。
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对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进行统计和分析,理解呼吸功能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引发对健康生活的思考。
聚焦板块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问题“我们在不同状态下,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
探索板块主要是学生通过统计、分析不同状态下的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发现运动可以改变人的呼吸次数,用可靠的数据来说明人体运动量越大,呼吸次数增加得越多。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到呼吸的过程其实就是气体交换的过程,知道运动后呼吸增加的原因是为了加快气体交换,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
在研讨板块,学生通过分析交流认识到人运动后会加快呼吸次数,知道锻炼可以增加肺功能,使我们人体更健康。
同时通过测量脉搏初步了解伴随着呼吸次数的改变心跳也会随着改变,明白人体的器官是协同作用,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拓展板块,通过资料阅读明白肺是人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是可以通过锻炼增加的,所以经常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
【学情分析】学生在平时锻炼的过程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剧烈运动后呼吸会变得急促。
甚至有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了运动量越大,呼吸会愈急促这个规律。
但是,对于有些活动也会减缓呼吸需要教师点拨,而对于用确切的数据来证实自己的感受是学生没有经历过的,且正确的测量呼吸次数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资料阅读,知道呼吸是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肺是身体进行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会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吸入更多的氧气。
3.学生通过拓展阅读,知道肺的功能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经常性锻炼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在人体活动对呼吸影响的活动中,能及时地记录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
2.学生在人体活动对呼吸影响的活动中,能根据不同活动对呼吸次数的影响,提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能够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并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协作。
2.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能针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生通过拓展活动,了解呼吸与健康生活之间是有关联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通过统计与分析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的变化,理解呼吸功能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难点:学生通过统计与分析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的变化,理解呼吸功能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计时器,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一张白纸)。
每个小组:计时器,小组汇总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1.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感受了呼吸,知道呼吸主要依靠什么器官进行呢?怎么样才算是呼吸一次?预设学生回答:肺、一呼一吸(或者一吸一呼)2.引出主题:那么你一分钟大概要呼吸几次?学生预测:20次,30次……(至少有4-5个不同的预测)3.追问:那一个人一分钟呼吸次数是固定不变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4.今天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呼吸。
板书课题:呼吸和健康生活二、探索与发现:人体活动与呼吸(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1个计时器、学生活动手册、小组汇总记录表] 活动一、安静状态呼吸次数1.提问:人在安静状态下一分钟呼吸几次呢?2.出示计时器并介绍使用方法,记录单。
3.提示:放松心情正常呼吸,不要刻意控制呼吸。
指导测量呼吸的两种方法。
4.学生集体实验:第一次测试1分钟呼吸的次数,并记录。
5.(了解每个学生的呼吸次数,并分开统计:20次以下的,20-30次的,30次以上的。
)刚才有些同学没有放松,这样测出来误差就比较大,为了减少误差,我们再来测两次,注意不要刻意控制呼吸。
6.学生小组内测试,并记录。
7.数据处理:三次测量后取相同数值较多的数;没有相同数值的,取位于中间大小的数。
活动二、运动后人体呼吸次数1.提问:你觉得哪些活动会让你的呼吸发生变化?(学生自由预测)运动后,我们的呼吸会发生变化。
2.运动后,我们的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根据场地,师生选择合适的活动2项。
引导选择一项活动量小的活动,一项活动量大的活动。
(教室里选择原地踏步1分钟,做连续深蹲20个)3.提示:运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保持安静,一个活动结束后马上测量1分钟呼吸次数,测量结果要及时记录在表格中,在进行第二个活动时一定要先恢复到安静状态的呼吸,再进行第二个活动。
4.学生小组活动,并记录。
5.组长负责统计把每个人的数据统计到小组汇总表中(包括刚才测得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次数),粘贴到白纸上合成班级记录表投影展示。
6.交流说发现:运动后人的呼吸次数会增加,运动量越大,每分钟的呼吸次数越多。
活动三、探究呼吸变化的原因[材料准备:两个保鲜膜袋,两根牛筋]1.为什么运动后我们每分钟呼吸次数会增加,运动量越大增加的越多呢?预测:因为运动量大我们需要的氧气多,因为运动后出汗多……2.教师演示:用一个塑料袋,装取一袋空气,这是我们吸进去的空气。
吸一大口空气后,用塑料袋捂住口鼻,呼出一大袋空气,这是我们呼出来的空气。
提问:你觉得这两袋空气有区别吗?(学生自由回答)3.我们用肉眼很难观察出这两袋空气的区别,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经过仔细的分析,比较出了这2袋空气的区别。
(出示吸进去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对比表)4.请仔细观察这两张图表,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学生发现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5.追问:氧气怎么会减少?二氧化碳为什么会变多?(学生自主分析)6.小结: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来帮助我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所以人体呼吸其实就是进行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液,部分被消耗掉,产生的二氧化碳会随剩余的空气排出。
三.交流研讨:(预设8分钟)1.哪些活动会影响我们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呢?(预设:运动后呼吸次数会增加)2.那你知道什么活动能够减缓呼吸呢?(学生猜测:运动后静坐休息,睡觉……)教师:是的,一个成人,一般在平静状态下一分钟呼吸20次左右,深层睡眠后呼吸次数约16次/分钟,但这也是因人而异的。
由此我们知道了:在不同状态下,人体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小结:有的活动会使我们呼吸加快,有些活动会使我们呼吸减慢。
3.运动后,呼吸次数的增加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好处呢?(预设:因为呼吸是气体交换的过程,跑步的时候需要更多的氧气,所以呼吸次数增加更有利于氧气的吸入,二氧化碳的排出,使得我们的细胞正常工作。
经常运动的人肺的功能会更好。
)所以,呼吸和我们的健康是密不开分的。
4.伴随着呼吸次数的增加,你的身体还有什么变化?(预设:心跳加速)5.心跳加速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脉搏的方法来了解,我们该如何来测量脉搏呢?(介绍方法,学生课后分别去完成测量安静状态下和运动后每分钟的脉搏次数)6.心跳加速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回答)小结:不同状态下我们的呼吸次数会发生改变,我们的心跳次数也会发生改变,因为我们人体是一个多器官协同合作的大系统。
四、知识拓展(预设4分钟)1.我们呼吸的主要器官是肺,它与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关系呢?(学生阅读资料库)2.教师解释:肺是气体交换的“中转站”,“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
虽然这个“中转站”每次能够交换的气体量是一定的,但是这个量的大小是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的,所以经常锻炼,可以使得我们的肺功能更加强大。
3.小结: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保护好呼吸器官,才能更健康。
【小组汇总记录表】活动对呼吸次数的影响记录单日期:【板书设计】2.呼吸和健康生活加快运动呼吸(气体交换)增强依靠肺功能保护健康【活动手册使用说明】1.表格1中每测一次都要做到及时记录,时刻提醒学生要保证自然呼吸状态测,测3次。
2.表格2中根据上课场地自己选择活动(一个活动量小一个活动量大,可补充在后面空白处)。
【作业设计】1.阅读右边资料,下列说错误的是。
A.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相比,其中氮气含量基本不变。
B.人在吸气的时候也会吸入部分二氧化碳。
C.人在呼吸的时候呼出的气体都是二氧化碳。
2. 会使人体每分钟呼吸次数增加得最多,会使人体每分钟呼吸次数减少。
A.慢走20步B.睡觉时C.跑100米3.下表是明明同学记录的三种不同状态下一分钟呼吸次数。
安静状态下慢走1分钟后跑完100米后每分钟呼吸次数23次28次55次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
4.下列做法不能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的是。
A.教室里经常通风开窗B.大雾天外出活动C.扫地前先洒水···························································名言警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句话出自唐代韩愈的《进学解》。
意思是: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
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
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