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

2.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知识、载体和记录构成了文献的三个基本要素。
3.文献类型的划分:①按出版形式不同划分:图书、期刊、科技报告、会议文献、政府出版物、专利文献、标准、产品资料、学位论文、技术档案②按载体形态不同划分: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声像型③按加工深度不同划分: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4.图书:是指一些记录的知识比较系统、成熟的文献,具有著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代等信息,正式出版的图书具有ISBN(国际标准书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每一种正式出版的图书的唯一标识代码5.期刊:是指一些记录的知识比较新颖,所含信息量比较大的连续出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期刊名称。
具有期刊名、期刊年、卷、期,甚至文献所在的页号等信息。
ISSN1004-4280(学报)。
正式出版的期刊有ISSN代码,即国际标准连续性出版物编号6.零次文献:未经公开发表或未交流于社会的文献。
如私人笔记、设计草图、实验记录、会议记录、书信等。
特点:客观性、零散性、不成熟性等。
一次文献:以作者本人在科技工作中取得的成果为依据撰写的原始文献,公开发表或交流后称为一次文献。
如会议论文、专著、期刊论文、科技报告、专利说明书等。
特点:创造性、新颖性、系统性、形式多样性③二次文献:将分散的、无组织的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简化和组织,成为系统的便于查找一次文献的工具称为二次文献。
如书目、索引、文摘等。
特点:浓缩性、汇集性、系统性。
可以提供一次文献的线索。
三次文献:在利用二次文献检得一次文献的基础上,合理选出一次文献,进行综合、分析、评述,再度加工出来的成果。
如:百科全书、年鉴、手册等工具书。
特点:综合性、针对性强、参考价值高7.四者之间的关系:从零次文献到三次文献,是一个从分散的原始文献加工整理系统化的过程。
零次文献是一次文献的素材,一次文献是基础,是检索的对象;二次文献是检索一次文献的工具;三次文献是一次文献的浓缩,是情报信息的重要来源。
文献检索

第一讲信息检索概述⏹文献:定义与类型⏹文献检索1检索工具2检索方法3检索途径⏹检索语言(文献排列、检索规律) 1《中国图书馆分类法》2书目数据库的使用一、文献文献:记录有信息与知识的一切载体要素:信息知识、载体、符号、记录方式二、文献检索1、定义:将众多的文献按一定规律排列、存储起来,并从中查找出特定需要的文献的全过程。
文献存储是基础文献检索是目的查找:检索工具、方法、途径2、检索工具用来存储和查找文献资料的工具。
按性质与作用分:1线索性检索工具(文献出处和来源)2参考性检索工具(知识资料、所需答案)3全文数据库3、检索方法1)常用法(直接法):顺查法、倒查法、抽查法2)追溯法(扩展法)3)循环法(交替法)4)浏览法4、检索途径文献的外部特征:题名、著者、号码、出版事项文献的内容特征:分类、主题5:检索步骤及要求步骤:(1)分析研究课题(2)选择检索工具(3)选择检索方法(4)确定检索途径(5)获取原始文献要求:(1)全面(查全率)(2)准确(查准率)(3)快速(4)灵活三、检索语言(文献排列、检索规律)把文献存储与检索联系起来,把标引人员与检索人员沟通起来的人工语言。
1、分类语言将文献资料按学科、事物性质的等级体系加以排列,用分类号来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检索语言。
常用:中图法、科图法、人大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先组式语言) (1)体系结构:5大部类,22个基本类目(2)标记符号:由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字母--大类数字--类目的细分,数字的位数一般代表类目的级别,三位“ ·”例:O数理科学和化学O1数学O13高等数学O15代数、数论、组合理论O151代数方程论、线性代数O151.1代数方程论O151.2线性代数O151.21矩阵论O151.22行列式论分类号按小数制排列,例:H2、H4、H11、H274(3)常用复分号-33 试验方法与试验设备-43 教材-44 习题、试题及题解-49 普及读物-61 名词术语、词典-62 手册、指南、名录、年表-63 产品目录、产品样本、产品说明书-64 图解、图册、数据、公式第二讲检索工具及相关资源第一讲主要内容⏹文献与文献检索主要内容:文献检索工具、方法与途径文献排列与检索规律:检索语言主要内容:分类语言(中图法)、主题语言(关键词)第二讲主要内容⏹参考工具书的类型与检索⏹不同文献源的界定与检索(线索性工具书与全文数据库)一、参考性工具书1、定义:汇集某一方面的知识资料,并按一定方式(字顺/分类/主题/时序/地序)编排,可直接为读者提供所需答案的工具书。
文献检索及应用

06
文献检索的发展趋势与 未来展望
人工智能在文献检索中的应用
自然语言处理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和理解自然语言,提高 文献检索的准确性和效率。
机器学习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大量文献进行分类、聚类 和关联分析,帮助用户快速定位相关文献。
个性化推荐
基于用户行为和偏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文献推荐服务。
文化传承
通过文献检索了解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信息,有助 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05
文献检索的规范与伦理
引用规范
引用方式
根据学术规范,应正确使用直接引用、间接引用、综合引用等方式,并在文中标注来源。
引用格式
不同的学术期刊、会议、书籍等都有自己的引用格式,作者需按照目标出版物的格式进行引用,以保持学术的严 谨性。
学术数据库
学术数据库是专门针对学术研究而设计的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 等,收录了大量学术论文、专利、科技成果等文献资源。
学术数据库具有检索功能强大、数据更新及时、学科覆盖面广等特点,是 学术研究的重要信息来源。
使用学术数据库需要一定的学术素养和检索技巧,能够根据研究需求进行 高级检索和筛选。
文献检索及应用
目录
• 文献检索概述 • 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技巧 • 文献检索工具与资源 • 文献检索的应用领域 • 文献检索的规范与伦理 • 文献检索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01
文献检索概述
文献检索的定义
文献检索是指根据特定的需求,利用 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从大量的文献 中查找并获取所需信息的过程。
信息输出
03
将匹配结果以一定的格式输出,如列表、摘要等,供用户选择
和使用。
02
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技巧
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按照载体的不同,可将信息源分为:◆口头信息源——报告会、新闻发布会等◆实物信息源——博物馆、展览会展品等◆文献信息源——各种形式的出版物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
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音、音频、视频、编码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
利用检索工具,准确、全面地查询与特定研究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的过程就是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情报意识、掌握用手工或计算机方式从文献中获取知识和科技情报信息的工具性课程,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一种专门知识。
其目的是传授如何在知识的汪洋大海中获取所需目标知识,即学会查找文献,最终使文献为我所用,也是继续学习、提高自我的有效途径。
文献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可以将文献划分出种类繁多的各种类型。
常用的标准有:按载体形式分、按压缩程度分、按出版形式分1.按载体形式分(1)纸印本文献,也称印刷型文献(2)缩微型文献存储介质:感光材料记录手段:缩微照相如:缩微胶卷、缩微胶片、缩微卡片等(3)机读型文献存储介质:磁性材料记录手段:键盘输入或光学字符扫描如:计算机文档、数据库、光盘等2.按压缩程度分(文献级别)(1)一次文献:也叫原始文献。
是著者在科研、生产实践中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撰写成的文献。
大部分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和在科技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均属一次文献。
包括:专著、学位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等。
(2)二次文献:通称检索工具,对一次信息源进行加工、提炼或压缩。
检索工具书和网上搜索引擎是典型的二次文献。
包括:文摘、索引、目录、题录等。
(3)三次文献:广泛利用二次文献,选用大量的一次文献,经过阅读研究、并浓缩提炼而成。
包括:年鉴、百科全书、手册、词典、述评、综述等。
3.按出版形式分(1)图书(Book) :国际标准书号(ISBN)ISB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是国际标准书号代码,其定长为10个数字,分四节,分别表示地域号、出版社号、该出版社出版图书的流水号及计算机校验位。
常用的文献检索

常用的文献检索
(1)顺查法:以时间先后顺序,按照由旧到新的顺序,在课题研究的相关范围内查阅文献。
(2)逆查法:与顺查法相反,根据时间的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在课题研究的相关范围内查阅文献。
(3)引文查阅法,即以已有文献所附的参考文献或注释为线索,查找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
(4)综合查找法:将各种方法加以综合使用查找文献。
文献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是指根据学习和工作的需要获取文献的过程。
近代认为文献是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章和图书或与某一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文献检索更多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完成。
文献检索

1、按照内容、性质的加工深度划分,文献可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2、零次文献:私人笔记、底稿、手稿、个人通信、新闻稿、工程样图、考察记录、实验记录、调查稿、原始统计数字、技术档案等。
一次文献:期刊论文、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会议论文、专利说明书、技术标准等。
二次文献:目录、索引、文摘等。
三次文献:综述研究类(专题评述、总结报告、动态综述、进展通信、信息预测、未来展望等),参考工具类(年鉴、手册、百科全书、词典、大全等),文献指南类(专科文献指南、索引与文献服务目录、书目之书目、工具书目录等)3、试述信息、知识、情报、文献的概念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及其反应;知识是人类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及其思维方式与运动规矩的认识,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情报是对用户有用的知识信息;文献是记录、存储、传播知识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和情报的载体。
简单的说,知识是系统化的信息;文献是静态的、记录的知识;情报是动态的、传递的知识。
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信息的含义非常广泛,它包含了知识、情报,也包含了文献。
所以信息与文献是属种关系。
文献上记载的知识隶属于信息,即文献是信息的一个组成部分。
另外,情报是知识的一部分,是在信息的有效传递、利用过程中,进入人类社会交流系统的运动着的知识。
4、国际标准书号(ISBN)中国标准书号=“国际标准书号”+“图书分类·种次号”期刊:指具有同一标题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
国际标准期刊号(ISSN)5、报纸:是出版周期较短的定期连续出版物。
6、十大文献信息源:图书、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会议文献、科技报告、专利文献、标准文献、科技档案、政府出版物、产品资料。
其中后八类为特种文献。
7、标准文献的标准按适用范围可以划分为:国际标准(ISO)、区域性标准、国家标准(GB)、专业(部)标准和企业标准(HB)。
文献检索

10、下面提供E-mail检索服务的是( A )。
A. Bigfoot B. yahoo C. Altavist D. Anywho
11、检索工具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C )。
A.附录部分B.目次表格C.索引部分D.使用说明
12、计算机文献检索中,每一种文献特征对应于计算机数据库中的( C )。
A.量大分布广,离散程度高B.组织形式多样化
C.检索方式灵活D.规范化程度较高
22、在CBMdisc检索中,查找期刊《肿瘤》上的文献,其正确表达式为( D )。
A.肿瘤in SO B. SO=肿瘤
C.肿瘤in TA D. TA=肿瘤
23、文献检索中,主题语言是一类检索语言,以下哪一个不是检索语言(A)。
2、在CIN20年
C. 15年D. C. 15年
18、下列说法中哪项是错误的?( A )
A. SCI是由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出版
B. SCI收录有期刊论文、会议摘要、综述以及部分期刊上的书评
C. SCI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型科技文献检索工具刊
D. SCI为双月刊,每两个月出版一期
19、在计算机文献检索中,如果检索课题所涉及的内容比较专深,往往采用( B )的检索方法。
29、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的英文缩写是:( C)
A. GBMdisc B. ZGBMdisc
C. CBMdisc D. CGBMdisc
30、医学主题词表(MeSH)有哪二个主要部分(B)
A.主题部分、著者部分B.字顺表、树状结构表部分
C.述评部分、主题部分D.注释部分、树状结构表部分
31、下面哪个检索式的作用与短语检索"digiatal camera"等价:( A )。
文献检索

第一节
信息检索基本概念
一、信息、知识、文献的概念 1. 信息 ( information ): 信息是事物发出的体现它存在和运动 状态的信号和消息。是物质的一种普遍属 性,是生物以及具有自动控制系统的机器, 通过感觉器官和相应的设备与外界进行交 换的一切内容。
2.知识 ( knowledge):
二次文献具有明显的汇集性、系统性 和可检索性,它汇集的不是一次文献 本身,而是某个特定范围的一次文献 线索。 它的重要性在于使查找一次文献所花 费的时间大大减少,二次文献是查新 工作中检索文献所利用的主要工具。
三次文献
也称三级文献,是选用大量有关的文献,经过综 合、分析、研究而编写出来的文献。它通常是围 绕某个专题,利用二次文献检索搜集大量相关文 献,对其内容进行深度加工而成。 属于这类文献的有综述、评论、评述、进展、动 态等,这些对现有成果加以评论、综述并预测其 发展趋势的文献,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在查新 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反映某一领域研究动态的 综述类文献,在短时间内了解其研究历史、发展 动态、水平等,以便能更准确地掌握待查项目的 技术背景,把握查新点。
客观世界概括和反映,是大量 有组织的信息,是关于事实和 思想的有组织的陈述。提供某 种经过思考的判断和某种实验 的结果。
第一类‚知事(Know-what)‛; 第二类 ‚知因(Know-why)‛; 第三类 ‚知道怎样做的知识(Knowhow)‛; 第四类 ‚谁以及是怎样创造知识的 (Know-who)‛。
各类型出版物特点比较
内容新颖性: 科技报告、专利、期刊、会议文献、 图书 信息报道速度: 科技报告、期刊、会议文献、专利 流通范围广度: 期刊、图书、会议文献、专利、政 府出版物 发 行 量: 期刊、专利、图书、会议文献 具有法 律 性: 专利、标准 易于获取程度: 期刊、图书、会议文献、专利、标 准、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科技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稀土氧化物型固体碱
稀土氧化物的表面上存在强弱两种碱中心,其中,弱碱中心强度大致和MgO表面的弱碱中心相似;而强碱中心的强度比MgO表面的强碱中心强的多,这可能是由于稀土氧化物地阳离子半径大,氧配位数较多和氧供电子能力较强造成的。
稀土氧化物对不同的反应类型的最高活性都出现相同的预处理温度范围,这个范围是从表面上清除所有CO2所必需的温度,它表明强碱中心是与表面完全清除的CO2和H2O后的倍半氧化物化学计量式相连系的,而弱碱中心也许是存在于部分水合的表面上的表面OH基团【13】。
稀土氧化物在某温度下热处理可同时出现不同的活性位,也可以是同一活性位催化不同类型的反应【23】,赵雷洪等【24】对稀土氧化物固体碱的催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稀土氧化物强固体碱中心是重要的活性中心,以它为主可催化丙烷脱氢反应。
由于碱中心具有单电子供出供能,反应按自由基机理进行。
而且稀土氧化物固体碱式强碱中心与单电子供出中心或活性氧中心协同作用,而MgO是酸碱中心协同作用,江琦等【25】利用稀土氧化物REO(RE=La、Ce、Y、Nd)为载体负载KCl和K2CO3制备了双组分固体碱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甲醇、及环氧丙烷一步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结果表明。
载体对催化剂活性有较大的影响。
总之,随之研究的不断深入,稀土氧化物固体碱的应用会不断扩大。
2金属氧化物固体碱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1 催化加成反应
2.1.1 Micheal 加成
Kabashima等【17】研究了碱土金属氧化物及La2O3催化硝基甲烷与一系列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地Michael加成反应,MgO和CaO对2-丁烯酸甲酯和丁烯-2-酮无催活性,但对2-环己烯-1-酮和2-丁烯醛有低的催化活性。
(方程式)
Bhaskar等【38】将Mg-La固体碱用于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Michael加成反应中,发现该催化剂在室温下便能促使反应发生,并能达到较高的效率,同时该催化剂可以不经过任何后处理连续使用多次。
2.1.2 共轭加成反应
在反应(3)中,当催化剂为碱土金属氧化物和焙烧后在水解重构的水滑石时,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可以在空气中重复使用【58】。
Birijega等【59】在超低饱和度的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的稀土金属(Y3+,Dy3+,Gd3+,Sm3+,La3+)修饰的水滑石,焙烧后用于乙醇与丙烯腈的共轭加成反应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方程式3)
2.2 催化氧化反应
Palomeque等【63】使用823K下脱碳后的Mg-La复合氧化物作为催化剂,以H2O2为氧化剂氧化氢环、氧化2-环己烯-1-酮和异佛乐酮时,发现其活性比钛硅分子筛要高,因此该催化剂可以作为低碳活性缺电子烯烃环氧化的催化剂,薛长海【64】等考察了碱土金属氧化物CaO、MgO和SrO在催化氧化异丙苯合成过氧化氢异丙苯(CHP)反应中的性能,经研究发现,异丙苯通过异丙基叔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与固体碱表面碱中心发生化学吸附,弱化了异丙基叔碳原子上的C-H键,从而有利于催化异丙苯氧化合成CH[的反应,三种固体碱的催化活性顺序为:CaO>MgO>SrO。
该课组【65】还考察了不同固体碱在间二异丙苯过氧化合成间二苯酚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用共沉淀法合成的二元复合固体碱CeO2-CaO的催化活性最优。
负载酞菁钴焙烧后的水滑石用作汽油脱硫催化剂时,硫化物转化率大于99%,但在催化比较不洁净的煤油时,催化剂容易失活【66】,梅华等【67】将上述催化剂用于液化气脱硫醇反应,
发现具有较高镁铝物质的量的比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经过工厂测试,该催化剂累计运行时间可达2000h以上。
由于酚菁钴随着硫醇氧化反应的发生会自身发生氧化反应而逐渐分解而失去催化作用【68】,柯贤贵等【69】采用焙烧后的水滑石负载Co2O3作催化剂,在常温下以氧气催化氧化正丁硫醇转化为二硫化物,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2.3催化还原反应
Aramendia等【70】研究了MgO,CaO及由类水滑石焙烧后得到的Mg-Ga,Mg-Al,Ca-Al混合氧化物作为催化剂催化苯甲醛和乙醇的MPV反应,发现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表面的碱密度完全一致,CaO因单位表面上具有最高的碱密度而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而Ca-Al混合氧化物地表面上碱密度太低而无催化活性。
该课题组【71】以MgO和CaO为催化剂,用不同的2-醇、3-醇、环烷醇还原柠檬醛时,两种催化剂都具有很高地催化活性,并且环烷醇催化活性高于2-醇和3-醇。
另外,该课题组【72】还用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和尿素水解沉淀等方法合成了具有水滑石结构的MgO-M2O3(M=Al,Ga,In)化合物,用于催化还原不同的α,β-不饱和醛来制备异丙醇,结果表明,由共沉淀法制备的Mg-Al水滑石经焙烧后制得的Mg-Al 复合氧化物由于具有最强的碱性而表现出了最高的催化活性。
2.4催化缩合反应
2.4.1Knoevenagel反应
在通过Knoevenagel缩合一锅煮合成香豆素反应中,Ramani等【78】首次使用了经焙烧成的Mg-Al水滑石作为催化剂,获得了很高地收率和选择性,合成染料1,1-二腈-1.4-二苯-1.3-丁二烯时【75】,MgO、焙烧水滑石等很多催化剂都可以作为第一步苯乙酮和丙二睛Knoevenagel 缩合反应的催化剂,张海永等【9】以磁性镁铝水滑石作为催化剂,催化苯甲醛与丙二酸乙酯间的Knoevenagel反应,具有50%左右的收率,可利用磁场将固体碱从反应体系中有效地分离回收。
2.4.2Claisen-Schmidt反应
巢芳家等【79】以甲醇为溶剂,35℃采用镁铝水滑石焙烧后制得的镁铝复合氧化物为催化剂,在超声辅助下,高效地由对硝基苯甲醛和对硝基苯乙酮经Claisen-Schmidt缩合制备了二硝基查而酮,与传统的合成过程相比,该法具有选择性好、收率高和后处理简单等优点。
2.5酯交换反应
2.5.1 短碳链脂肪酸醇酯交换
刘水刚等【39,85】先后以CaO-ZrO2、多孔CaO和多孔MgO为催化剂,通过碳酸丙烯酯和甲醇酯交换法合成了碳酸二甲酯,其中,CaO-ZrO2得益于该催化剂的高稳定性和高活性,而多孔CaO和多孔MgO则是因为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从而可以减少催化剂用量,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
陈英等【86】考察了氧化镁、氧化钙及镁铝复合氧化物在碳酸二甲酯与碳酸二乙酯酯交换合成碳酸甲乙酯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镁铝复合氧化物对该反应具有最有的催化活性,在回流温度下反应4h,原料物质的量比为1:1的条件下,碳酸甲乙酯的收率可达45.8%。
2.5.2 酯交换法合成生物柴油
酯交换法是目前生物柴油合成的主要途径,该法通过动植物油脂与短链醇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脂肪酸酯(生物柴油)【87】。
通常,金属氧化物固体碱对该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其中尤以CaO和镁铝复合氧化物为最优。
CaO在玉米色拉油酯交换反应【88】、花生油酯交换反应【89】、大豆油酯化反应【90~92】、棉籽油酯化反应【93】中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其中Jonggol等【100】以十六烷基三溴(CTAB)为造孔模板剂法制备的镁铝复合氧化物为催化剂,大豆油和甲醇为原料,通过酯交换合成生物柴油,收率超过90%。
3展望
绿色化学是化学学科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新型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将对化学绿色化地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固体碱作为一类环境友好型的催化剂。
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的固体碱材料不断地被开发出来,但是由于固体碱催化剂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特别是对其反应机理的认识还不够透彻,因此目前只研究了为数不多的固体碱催化反应。
随着科学工作者们不断拓展固体碱催化剂的应用领域与理论研究的加强,加之制备方法的改进和不断完善,固体碱催化剂在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会非常乐观。
文献:22 13 23 24 25 17 56 38 58 59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8 75 79 39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