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解答题6(理)
高考物理解题规范

选择依?物理规规律,并确定用何种形式建立方程,有时 可能要用到几何关系式.
主干方程式要依课本中的“原绐公式”形式进行列式,有 时要用到数学函数关系式或几何关系方程。不同的状态或 过程对应不同的规律。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统一写出方程。 并给予序号标明。
答题技巧: “基础题,全做对;一般题,一分不浪费; 尽力冲击较难题,即使做错不后悔”。 “容易题不丢分,难题不得零分”。 “该得的分一分不丢,难得的分每分必争”。 “会做、做对、不扣分”。 “没有把握的多选题当作单选题”。
①说明研究的对象对字母、符号的说明③说明研究对象、 所处状态、所描述物理过程或物理情境要点,关健的条件 作必要的分析判断。④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及名称,⑤选 择物理规律的列式形式 ⑥诠释结论:说明计算结果中负 号的物理意义,说明矢量的方向。⑦对于题目所求、所问 的答复,说明结论或者结果。
二、主干方程要突出(在高考评卷中,主干方程是得分的 重点)主干方程是指物理规律、公式或数学的三角函数、 几何关系式等
四、解题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方式有讲究
①“代入数据”,解方程的具体过程可以不写出.
②所涉及的几何关系只需说出判断结果而不必证明.
③重要的中间结论的文字表达式要写出来.
④所求的方程若有多个解,都要写出来,然后通过讨论, 该舍去的舍去.
⑤数字相乘的,数字之间不要用“·”而用“×”进行连接, 相除的也不要用“÷”,而用“/”.
③一个字母在一个题目中只能用来表示一个物理量,忌一 字多用,要用到同一字母表示物理量,采用角上标、角下 标加与区别。一个物理量在同一题中不能有多个符号,以 免混淆.
④尊重习惯用法,如拉力用F,摩擦力用f表示,阅卷人一看 便明白,如果用反了就会带来误解;
宁波市七年级数学试卷有理数解答题专题练习(附答案)

宁波市七年级数学试卷有理数解答题专题练习(附答案)一、解答题1.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10,点M,N分别以每秒a个单位长度,每秒b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运动,a,b满足|a-5|+(b-6)2=0.(1)请真接与出a=________,b=________;(2)如图1,点M从A出发沿数轴向左运动,到达原点后立即返回向右运动:同时点N从原点0出发沿数轴向左运动,运动时间为t,点P为线段ON的中点若MP=MA,求t的值: (3)如图2,若点M从原点向右运动,同时点N从原点向左运动,运动时间为t时M运动到点A的右侧,若此时以M,N,O,A为端点的所有线段的长度和为142,求此时点M对应的数.2.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3,点B对应的数为b,其中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5 (1)求b的值(2)当B在A左侧时,一点D从原点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请问D运动多少时间,可以使得D到A、B两点的距离之和为8?(3)当B在A的左侧时,一点D从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M从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点N从A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MN的中点为P,OD的中点为Q,请问MN-2PQ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如果没有变化,请求出这个值.3.在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数a,b,则线段AB的长表示为|a-b|,例如:在数轴上,点A表示5.点B表示2,则线段AB的长表示为|5-2|=3:回答下列问题:(1)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2)若AB=8,|b|=3|a|,求a,b的值.(3)若数轴上的任意一点P表示的数是x,且|x−a|+|x−b|的最小值为4,若a=3,求b的值4.已知数轴上有A.B. C三点,分别表示有理数−26,−10,10,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点P移动时间为t秒。
(1)PA=________,PC=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从A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Q点到达C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当点P运动到点C时,P、Q两点运动停止,①当P、Q两点运动停止时,求点P和点Q的距离;②求当t为何值时P、Q两点恰好在途中相遇.5.在数轴上有A、B、C、D四个点,分别对应的数为a,b,c,d,且满足a,b到点-7的距离为1 (a<b),且(c﹣12)2与|d﹣16|互为相反数.(1)填空: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若线段AB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D以1单位长度/秒向左匀速运动,并设运动时间为t秒,A、B两点都运动在CD上(不与C,D两个端点重合),若BD=2AC,求t得值;(3)在(2)的条件下,线段AB,线段CD继续运动,当点B运动到点D的右侧时,问是否存在时间t,使BC=3AD?若存在,求t得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6.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3,B是数轴上位于点A右侧一点,且AB=12.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点B方向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为________;点P表示的数为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点A方向匀速运动;点P、点Q同时出发,当点P与点Q重合后,点P马上改变方向,与点Q继续向点A方向匀速运动(点P、点Q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始终保持不变);当点P返回到达A点时,P、Q 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①当点P返回到达A点时,求t的值,并求出此时点Q表示的数.②当点P是线段AQ的三等分点时,求t的值.7.已知数轴上,点A和点B分别位于原点O两侧,AB=14,点A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1)若b=-4,则a的值为________.(2)若OA=3OB,求a的值.(3)点C为数轴上一点,对应的数为c.若O为AC的中点,OB=3BC,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c的值.8.点A、O、B、C从左向右依次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点O在原点,点A、B、C表示的数分别是a、b、c .(1)若a=﹣2,b=4,c=8,D为AB中点,F为BC中点,求DF的长.(2)若点A到原点的距离为3,B为AC的中点.①用b的代数式表示c;②数轴上B、C两点之间有一动点M,点M表示的数为x,无论点M运动到何处,代数式|x﹣c|﹣5|x﹣a|+bx+cx 的值都不变,求b的值.9.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有理数为,点B表示的有理数为6,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运动,当点Q到达点A时P、Q两点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单位:秒.(1)求时,求点P和点Q表示的有理数;(2)求点P与点Q第一次重合时的t值;(3)当t的值为多少时,点P表示的有理数与点Q表示的有理数距离是3个单位长度?10.已知:是最大的负整数,且、b、c满足(c﹣5)2+| +b|=0,请回答问题.(1)请直接写出、b、c的值: =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2)、b、c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点P为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点P在0到1之间运动时(即0≤x≤1时),请化简式子:|x+1|﹣|x﹣1|+2|x-5|(请写出化简过程). (3)在(1)(2)的条件下,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和8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t秒钟过后,若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请问:BC﹣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11.已知,如图A、B分别为数轴上的两点,点A对应的数为-20,点B对应的数为120.(1)请写出线段AB的中点C对应的数.(2)点P从点B出发,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Q从点A出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当点P、Q重合时对应的数是多少?(3)在(2)的条件下,P、Q两点运动多长时间相距50个单位长度?12.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例如,代数式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x所对应的点与2所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因为,所以的几何意义就是数轴上x所对应的点与-1所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⑴发现问题:代数式的最小值是多少?⑵探究问题:如图,点分别表示的是,.∵的几何意义是线段与的长度之和∴当点在线段上时, ;当点点在点的左侧或点的右侧时∴的最小值是3.⑶解决问题:①. 的最小值是 ________ ;②.利用上述思想方法解不等式:________③.当为何值时,代数式的最小值是2________.13.如图所示(1)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2.点B在点A右边距A点4个单位长度,求点B所对应的数;(2)在A、B两点位于第(1)题所在的位置开始,点A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左运动,点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当点A运动到﹣6所在的点处时,求A,B两点间距离.(3)当A、B两点位于第(2)题结束所在的位置,如果A点静止不动,B点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沿数轴向左运动时,经过多长时间A,B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14.操作探究:小聪在一张长条形的纸面上画了一条数轴(如图所示),(1)操作一:折叠纸面,使1表示的点与−1的点重合,则−3的点与________表示的点重合;(2)操作二:折叠纸面,使−2表示的点与6表示的点重合,请你回答以下问题:① −5表示的点与数()表示的点重合;②若数轴上A、B两点之间距离为20,其中A在B的左侧,且A、B两点经折叠后重合,求A、B两点表示的数各是多少③ 已知在数轴上点M表示的数是m,点M到第②题中的A、B两点的距离之和为30,求m的值。
高三数学__选修部分__课后作业及详细解答(3)

课后作业基础巩固强化一、选择题={x |x -2x -1<1},则M ∩N 等于( )A .{x |1<x <32} B .{x |12<x <1}C .{x |-12<x <32} D .{x |-12<x <32,且x ≠1}[答案] A[解析] 由|2x -1|<2得-2<2x -1<2,则-12<x <32;由x -2x -1<1得(x -2)-(x -1)x -1<0,即-1x -1<0,则x >1.所以M ∩N ={x |1<x <32},选A.2.不等式|x -2|-|x -1|>0的解集为( ) A .(-∞,32) B .(-∞,-32) C .(32,+∞) D .(-32,+∞) [答案] A[解析] 原不等式等价于|x -2|>|x -1|,则(x -2)2>(x -1)2,解得x <32.3.设集合A ={x ||x -a |<1,x ∈R },B ={x ||x -b |>2,x ∈R }.若A ⊆B ,则实数a 、b 必满足( )A .|a +b |≤3B .|a +b |≥3C .|a -b |≤3D .|a -b |≥3[答案] D[解析] 由题意可得集合A ={x |a -1<x <a +1},集合B ={x |x <b -2或x >b +2},又因为A ⊆B ,所以有a +1≤b -2或b +2≤a -1,即a -b ≤-3或a -b ≥3.所以选D.4.(文)若不等式|ax +2|<4的解集为(-1,3),则实数a 等于( ) A .8 B .2 C .-4 D .-2[答案] D[解析] 由-4<ax +2<4,得-6<ax <2. ∴(ax -2)(ax +6)<0,其解集为(-1,3),∴a =-2. [点评] 可用方程的根与不等式解集的关系求解.(理)对于实数x 、y ,若|x -1|≤1,|y -2|≤1,则|x -2y +1|的最大值为( )A .5B .4C .8D .7 [答案] A[解析] 由题易得,|x -2y +1|=|(x -1)-2(y -2)-2|≤|x -1|+|2(y -2)|+2≤5,即|x -2y +1|的最大值为5.二、填空题5.(2013·天津)设a +b =2,b >0,则12|a |+|a |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 34[解析] 因为12|a |+|a |b =a +b 4|a |+|a |b ≥a4|a |+2b 4|a |·|a |b =a 4|a |+1≥-14+1=34,当且仅当b 4|a |=|a |b ,a <0,即a =-2,b =4时取等号,故12|a |+|a |b 的最小值是34.6.(文)不等式log 3(|x -4|+|x +5|)>a 对于一切x ∈R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2)[解析] 由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知:|x -4|+|x +5|≥9,则log 3(|x -4|+|x +5|)≥2,所以要使不等式log 3(|x -4|+|x +5|)>a 对于一切x ∈R 恒成立,则需a <2.(理)(2013·昆明重点中学检测)已知不等式2x -1≥15|a 2-a |对于x ∈[2,6]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1,2][解析] 设y =2x -1,x ∈[2,6],则y ′=-2(x -1)2<0,则y =2x -1在区间[2,6]上单调递减,则y min =26-1=25,故不等式2x -1≥15|a 2-a |对于x ∈[2,6]恒成立等价于15|a 2-a |≤25成立,等价于⎩⎨⎧a 2-a -2≤0,a 2-a +2≥0.解得-1≤a ≤2,故a 的取值范围是[-1,2].7.(2013·陕西)设a ,b ∈R ,|a -b |>2,则关于实数x 的不等式|x -a |+|x -b |>2的解集是________.[答案] (-∞,+∞)[解析] ∵|x -a |+|x -b |≥|a -b |>2, ∴|x -a |+|x -b |>2恒成立,则解集为R .8.(2012·陕西)若存有实数x 使|x -a |+|x -1|≤3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2≤a ≤4[解析] |x -a |+|x -1|≥|a -1|,则只需要|a -1|≤3,解得-2≤a ≤4.9.若a >0,b >0,则p =(ab )a +b 2,q =a b ·b a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答案] p ≥q[解析] ∵a >0,b >0,∴p =(ab )a +b2>0,q =a b ·b a >0, p q =(ab )a +b 2a b b a=a a -b 2·b b -a 2=⎝ ⎛⎭⎪⎫a b a -b 2.若a >b ,则ab >1,a -b 2>0,∴⎝ ⎛⎭⎪⎫a b a -b 2>1;若a <b ,则0<ab <1,a -b 2<0,∴⎝ ⎛⎭⎪⎫a b a -b 2>1;若a =b ,则ab =1,a -b 2=0,∴⎝ ⎛⎭⎪⎫a b a -b 2=1.∴⎝ ⎛⎭⎪⎫a b a -b 2≥1,即pq ≥1.∵q >0,∴p ≥q . [点评] 可使用特值法,令a =1,b =1,则p =1,q =1,有p=q ;令a =2,b =4,有p =83=512,q =24×42=256,∴p >q ,故填p ≥q . 三、解答题10.(文)已知函数f (x )=|x -7|-|x -3|. (1)作出函数f (x )的图象;(2)当x <5时,不等式|x -8|-|x -a |>2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解析] (1)∵f (x )=⎩⎪⎨⎪⎧4,(x ≤3),10-2x ,(3<x <7),-4(x ≥7),图象如图所示:(2)∵x <5,∴|x -8|-|x -a |>2,即8-x -|x -a |>2, 即|x -a |<6-x ,对x <5恒成立. 即x -6<x -a <6-x 对x <5恒成立,∴⎩⎨⎧a <6,a >2x -6.对x <5恒成立.又∵x <5时,2x -6<4,∴4≤a <6. ∴a 的取值范围为[4,6).(理)已知函数f (x )=|x +1|+|x -3|. (1)作出函数y =f (x )的图象;(2)若对任意x ∈R ,f (x )≥a 2-3a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析] (1)①当x ≤-1时,f (x )=-x -1-x +3=-2x +2; ②当-1<x <3时,f (x )=x +1+3-x =4; ③当x ≥3时,f (x )=x +1+x -3=2x -2. ∴f (x )=⎩⎪⎨⎪⎧-2x +2,x ≤-1,4,-1<x <3,2x -2,x ≥3.∴y =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2)由(1)知f (x )的最小值为4,由题意可知a 2-3a ≤4,即a 2-3a -4≤0,解得-1≤a ≤4.故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1,4].水平拓展提升一、填空题11.(文)(2013·石家庄模拟)若不等式|3x -b |<4的解集中的整数有且仅有1,2,3,则b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答案] (5,7)[解析] ∵|3x -b |<4,∴b -43<x <b +43. 由题意得⎩⎪⎨⎪⎧0≤b -43<1,3<b +43≤4,解得5<b <7,∴b 的取值范围是(5,7).(理)若a 、b 是正常数,a ≠b ,x ,y ∈(0,+∞),则a 2x +b 2y ≥(a +b )2x +y ,当且仅当a x =b y 时上式取等号.利用以上结论,能够得到函数f (x )=2x +91-2x(x ∈(0,12))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 25[解析] 依据给出的结论可知f (x )=42x +91-2x ≥(2+3)22x +(1-2x )=25等号在22x =31-2x,即x =15时成立.12.(文)(2013·山东师大附中三模)不等式|2x +1|+|x -1|<2的解集为________.[答案] (-23,0)[解析] 当x ≤-12时,原不等式等价为-(2x +1)-(x -1)<2,即-3x <2,x >-23,此时-23<x ≤-12.当-12<x <1时,原不等式等价为(2x +1)-(x -1)<2,即x <0,此时-12<x <0.当x ≥1时,原不等式等价为(2x +1)+(x -1)<2,即3x <2,x <23,此时不等式无解.综上,不等式的解集为-23<x <0.(理)不等式|x +log 3x |<|x |+|log 3x |的解集为________. [答案] {x |0<x <1}[解析] 由对数函数定义得x >0,又由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知,|x +log 3x |≤|x |+|log 3x |,当且仅当x 与log 3x 同号时等号成立,∵x >0,∴log 3x >0,∴x >1,故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0<x <1}.二、解答题13.(文)(2013·福建理,21)设不等式|x -2|<a (a ∈N *)的解集为A ,且32∈A ,12∉A .(1)求a 的值;(2)求函数f (x )=|x +a |+|x -2|的最小值.[解析] (1)因为32∈A ,且12∉A ,所以|32-2|<a ,且|12-2|≥a , 解得12<a ≤32.又因为a ∈N *,所以a =1.(2)因为|x +1|+|x -2|≥|(x +1)-(x -2)|=3,当且仅当(x +1)(x -2)≤0,即-1≤x ≤2时取到等号.所以f (x )的最小值为3.(理)(2013·福建龙岩模拟)已知函数f (x )=|x -3|,g (x )=-|x +4|+m .(1)已知常数a <2,解关于x 的不等式f (x )+a -2>0;(2)若函数f (x )的图象恒在函数g (x )图象的上方,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析] (1)由f (x )+a -2>0得|x -3|>2-a , ∴x -3>2-a 或x -3<a -2,∴x >5-a 或x <a +1. 故不等式的解集为(-∞,a +1)∪(5-a ,+∞) (2)∵函数f (x )的图象恒在函数g (x )图象的上方, ∴f (x )>g (x )恒成立,即m <|x -3|+|x +4|恒成立. ∵|x -3|+|x +4|≥|(x -3)-(x -4)|=7, ∴m 的取值范围为m <7.14.(2013·新课标Ⅱ理,24)设a 、b 、c 均为正数,且a +b +c =1,证明:(1)ab +bc +ac ≤13; (2)a 2b +b 2c +c 2a ≥1.[解析] (1)由a 2+b 2≥2ab ,b 2+c 2≥2bc ,c 2+a 2≥2ca 得,a 2+b 2+c 2≥ab +bc +ca . 由题设得(a +b +c )2=1, 即a 2+b 2+c 2+2ab +2bc +2ca =1. 所以3(ab +bc +ca )≤1,即ab +bc +ca ≤13. (2)因为a 2b +b ≥2a ,b 2c +c ≥2b ,c 2a +a ≥2c , 故a 2b +b 2c +c 2a +(a +b +c )≥2(a +b +c ), 即a 2b +b 2c +c 2a ≥a +b +c .所以a 2b +b 2c +c 2a ≥1. 15.(文)设不等式|2x -1|<1的解集是M ,a 、b ∈M . (1)试比较ab +1与a +b 的大小;(2)设max 表示数集A 中的最大数.h =max{2a ,a 2+b 2ab ,2b },求证:h ≥2.[解析] 由|2x -1|<1得-1<2x -1<1,解得0<x <1. 所以M ={x |0<x <1}.(1)由a 、b ∈M ,得0<a <1,0<b <1, 所以(ab +1)-(a +b )=(a -1)(b -1)>0. 故ab +1>a +b .(2)由h =max{2a ,a 2+b 2ab ,2b},得h ≥2a ,h ≥a 2+b 2ab ,h ≥2b, 所以h 3≥2a ·a 2+b 2ab ·2b=4(a 2+b 2)ab ≥8,故h ≥2. (理)已知a 、b 为正实数.(1)求证:a 2b +b 2a ≥a +b ;(2)利用(1)的结论求函数y =(1-x )2x +x 21-x(0<x <1)的最小值. [解析] (1)证法一:∵a >0,b >0, ∴(a +b )(a 2b +b 2a )=a 2+b 2+a 3b +b 3a≥a 2+b 2+2ab =(a +b )2. ∴a 2b +b 2a ≥a +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证法二:∵a 2b +b 2a -(a +b )=a 3+b 3-a 2b -ab 2ab=a 3-a 2b -(ab 2-b 3)ab =a 2(a -b )-b 2(a -b )ab=(a -b )2(a +b )ab. 又∵a >0,b >0,∴(a -b )2(a +b )ab≥0,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a 2b +b 2a ≥a +b .(2)解:∵0<x <1,∴1-x >0,由(1)的结论,函数y =(1-x )2x +x 21-x≥(1-x )+x =1. 当且仅当1-x =x 即x =12时等号成立.∴函数y =(1-x )2x +x 21-x(0<x <1)的最小值为1.考纲要求1.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并了解下列不等式成立的几何意义及取等号的条件:(1)|a +b |≤|a |+|b |(a ,b ∈R ).(2)|a -b |≤|a -c |+|c -b |(a ,b ∈R ).2.会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以下类型的不等式:|ax +b |≤c ,|ax +b |≥c ,|x -c |+|x -b |≥a .3.了解柯西不等式的几种不同形式,理解它们的几何意义,并会证明.4.通过一些简单问题了解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补充说明1.证明不等式常用的方法(1)比较法:依据a >b ⇔a -b >0,a <b ⇔a -b <0来证明不等式的方法称作比较法.其基本步骤:作差→配方或因式分解→判断符号→得出结论.(2)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公理、定理、性质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得出命题成立的方法.它是由因导果法.(3)分析法:从要证明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所需条件为已知条件或一个明显成立的事实(定义、公理或已证明过的定理、性质等),从而得出要证明的命题成立的方法,它是执果索因的方法.分析法与综合法常常结合起来运用,看由已知条件能产生什么结果,待证命题需要什么条件,两边凑一凑找出证明途径.常常是分析找思路,综合写过程.(4)反证法:证明不等式时,首先假设要证明的命题不成立,把它作为条件和其它条件结合在一起,利用已知定义、定理、公理、性质等基本原理进行正确推理,逐步推证出一个与命题的条件或已证明过的定理、性质,或公认的简单事实相矛盾的结论,以此说明原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原命题成立的方法称为反证法.(5)放缩法:证明不等式时,根据需要把需证明的不等式的值适当放大或缩小,使其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证明目的,这种方法称为放缩法.2.柯西不等式(1)一般形式:设a1、a2、…、a n、b1、b2、…、b n为实数,则(a21+a22+…+a2n)(b21+b22+…+b2n)≥(a1b1+a2b2+…+a n b n)2.当且仅当b i=0,或存在一个实数k,使得a i=kb i(i=1、2、…、n)时,等号成立.(2)二维形式的柯西不等式:①代数形式:设a、b、c、d均为实数,则(a2+b2)(c2+d2)≥(ac+bd)2.上式等号成立⇔ad =bc .②向量形式:设α、β为平面上的两个向量,则|α||β|≥|α·β|.当且仅当β是零向量或存在实数k ,使α=k β时,等号成立.③三角形式:设x 1、x 2、y 1、y 2∈R ,则x 21+y 21+x 22+y 22≥(x 1-x 2)2+(y 1-y 2)2,其几何意义是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3.排序不等式设a 1≤a 2≤…≤a n ,b 1≤b 2≤…≤b n 为两组实数,c 1、c 2、…、c n 为b 1、b 2、…、b n 的任一排列,则有a 1b n +a 2b n -1+…+a n b 1≤a 1c 1+a 2c 2+…+a n c n ≤a 1b 1+a 2b 2+…+a n b n ,且反序和等于顺序和⇔a 1=a 2=…=a n 或b 1=b 2=…=b n .即反序和≤乱序和≤顺序和.4.贝努利不等式设x >-1,且x ≠0,n 为大于1的自然数,则(1+x )n >1+nx . 备选习题1.设a 、b 、c 为正数,且a +2b +3c =13,则3a +2b +c 的最大值为( )A.1693B.133C.1333D.13[答案] C[解析] (a +2b +3c )[(3)2+12+(13)2] ≥(3a +2b +c )2,∵a +2b +2c =13,∴(3a +2b +c )2≤1693, ∴3a +2b +c ≤1333, 当且仅当a 3=2b 1=3c 13取等号, 又∵a +2b +3c =13,∴a =9,b =32,c =13时,3a +2b +c 取最大值1333.2.(2013·陕西检测)若不等式|x +1|+|x -m |<6的解集为∅,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答案] [5,+∞)∪(-∞,-7][解析] ∵不等式的解集为空集,|x +1|+|x -m |≥|m +1|,∴只需|m +1|≥6,∴m 的取值范围为[5,+∞)∪(-∞,-7].3.(2013·云南玉溪一中月考)已知函数f (x )=|x +1|+|x -2|-m .(1)当m =5时,求f (x )>0的解集;(2)若关于x 的不等式f (x )≥2的解集是R ,求m 的取值范围.[解析] (1)由题设知|x +1|+|x -2|>5,⎩⎨⎧ x ≥2,x +1+x -2>5,或⎩⎨⎧ -1≤x <2,x +1-x +2>5,或⎩⎨⎧ x <-1,-x -1-x +2>5.解得原不等式的解集为(-∞,-2)∪(3,+∞).(2)不等式f (x )≥2即|x +1|+|x -2|≥m +2,∵x ∈R 时,恒有|x +1|+|x -2|≥|(x +1)-(x -2)|=3,不等式|x +1|+|x -2|≥m +2的解集是R ,∴m +2≤3,m 的取值范围是(-∞,1].4.(1)解关于x 的不等式x +|x -1|≤3;(2)若关于x 的不等式x +|x -1|≤a 有解,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析] 设f (x )=x +|x -1|,则f (x )=⎩⎪⎨⎪⎧2x -1(x ≥1),1 (x <1). (1)当x ≥1时,2x -1≤3,∴1≤x ≤2,又x <1时,不等式显然成立,∴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x ≤2}.(2)由于x ≥1时,函数y =2x -1是增函数,其最小值为f (1)=1; 当x <1时,f (x )=1,∴f (x )的最小值为1.因为x +|x -1|≤a 有解,即f (x )≤a 有解,所以a ≥1.5.(2013·辽宁理,24)已知函数f (x )=|x -a |,其中a >1.(1)当a =2时,求不等式f (x )≥4-|x -4|的解集;(2)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f (2x +a )-2f (x )|≤2的解集为{x |1≤x ≤2},求a 的值.[解析] (1)当a =2时,f (x )+|x -4|=⎩⎪⎨⎪⎧ -2x +6,x ≤2,2,2<x <4,2x -6,x ≥4.当x ≤2时,由f (x )≥4-|x -4|得-2x +6≥4,解得x ≤1; 当2<x <4时,f (x )≥4-|x -4|无解;当x ≥4时,由f (x )≥4-|x -4|得2x -6≥4,解得x ≥5; 所以f (x )≥4-|x -4|的解集为{x |x ≤1或x ≥5}.(2)记h (x )=f (2x +a )-2f (x ),则h (x )=⎩⎪⎨⎪⎧ -2a ,x ≤0,4x -2a ,0<x <a .2a ,x ≥a .∵a >1,∴x ≤0时,h (x )=-2a <-2,x ≥a 时,h (x )=2a >2,而已知不等式|h (x )|≤2的解集为{x |1≤x ≤2}, ∴不等式|h (x )|≤2化为⎩⎨⎧ -2≤4x -2a ≤2,0<x <a ,即⎩⎪⎨⎪⎧ a -12≤x ≤a +12,0<x <a ,∵a >1,∴a -12>0,a +12<a ,∴由|h (x )|≤2,解得a -12≤x ≤a +12.又∵|h (x )|≤2的解集为{x |1≤x ≤2},∴⎩⎪⎨⎪⎧ a -12=1,a +12=2,于是a =3.[点评] 第(2)问是求解的难点,可借助图象帮助理解.作出h (x )的图象如图.∵a >1,|h (x )|≤2的解集为{x |1≤x ≤2},∴|h (x )|≤2,即|4x -2a |≤2.此不等式的解集为{x |1≤x ≤2}.。
小学二年级数学答题规范与考试技巧孩子平时要注意

小学二年级数学答题规范与考试技巧,孩子平时要注意!解题格式与卷面规范,是数学中锦上添花的东西。
一份书写工整、规范的答卷会给任何一位阅卷老师留下美好的印象,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扣分。
现在将一些应当注意的卷面规范写给即将考试的孩子与家长们:关于题型1、答卷不能用铅笔,红笔。
一般要求为黑色签字笔。
作图用铅笔,图形辅助线需用铅笔、虚线。
2、【选择题】、【填空题】只写最后结果,无需写出计算过程在试卷上。
3、【计算题(非方程)】开头写上“解:原式=”【计算题(解方程)】开头写上“解:”,等号上下对齐计算题不能直接写出结果,至少需写三步再给出答案。
4、【解答题】开头写“解:”,最后写“答”:,每步有“小标题”。
解答题中的计算,可以写出算式后直接写出算式结果,不用写出算式的计算过程。
列方程做的应用题可以列出方程后,直接写出方程的解。
解答题务必分步去写过程。
并且要保证过程详尽,该体现在卷面上的要点,不要轻易跳过。
对于那些没有把握的题目,分步去写可以得到分步的分数。
解答题的评分标准都是分步给的。
9个细节1、一道数学题结果要不要带单位,题目要不要进行单位换算,是数学审题的“头等大事”。
2、只需要字体工整,不需要字写的多么好看,就可以让一份答卷看起来赏心悦目。
而整齐的卷面,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短期习得的。
根据我个人的教学实践,只要愿意,每个学生都可以把卷面写的很整洁。
3、一道解答题不是完全做对才能得到分数。
把自己想到的思路都写上,只要正确,就可以得到分步的分数。
不要把解答题完全空下来。
每一分都很宝贵。
4、计算的结果若是一个大于1的分数,写成带分数与假分数都可(若分子相较分母过大,可考虑化成带分数,让人一眼能看出分数的大小)。
5、π如果没有明确说明,一定要取3.14代入计算。
6、一道题的最后一步若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比如2÷3:若题目对结果没有明确要求,就写成2/3;若要求结果是小数(但并没有明确说明写成几位小数),则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写成0.67;若要求结果是百分数,则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写作66.7%。
物理答题规范

规范化解题的基本要求物理规范化解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思想、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物理语言和书写的规范化。
高考对考生解答物理解答题有明确的要求:“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具体来说,物理解答题的解答过程和书写表达的规范化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题意作出示意图、图像物理中的图形、图像是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有力工具,它能使抽象的物理过程、物理状态形象化、具体化。
示意图(如受力图、运动过程图、状态图、电路图、光路图等)要能大致反映有关量的关系,并且要使图文对应。
与解题中所列方程有关的示意图,要画在卷面上,若只是分析题意的用图,与所列方程无直接关系,就不要画在卷面上。
有时根据题意要画函数图像,必须建好坐标系并画上原点、箭头,标好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及坐标轴上的数据。
2.字母、符号的规范化书写解题中运用的物理量要设定字母来表示,并用文字交代或在图中标明其意义。
题中给定的字母意义不能自行改变,比如题目中明确表示支持力为,摩擦力为,电动势为,那么在作图或运算过程中,就不能随意另用、、等来表示。
所用来表示物理量的字母要尽可能是常规通用的,通常是取自该物理量英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一般要与课本中的形式一致,不要随意设定。
在同一题中,一个字母只能表示一个物理量,如果在同一题中出现多个同类物理量,可用不同的角标来加以区别,如电阻、,力正交分解时的两个分力、,初末速度、等等。
解物理题时遇到的物理量,不能都像解数学题一样,用、等字母来表示,一般要用约定的符号来表示。
另外,在解题时用到的物理量单位符号,要采用课本规定的符号来表示,如、%R、等等。
用到的其他符号如化学元素符号、数学符号等一般采用它们在化学、数学等学科中原有的通用形式,如氦元素He、正弦sin、对数log、开平方等等。
不要书写不规范的物理公式及表达式,如将牛顿第二定律写为“”。
物理解答题步骤的标准格式

物理解答题步骤的标准格式物理解答题步骤的标准格式物理解答题步骤的标准格式在紧张的高考考场上,们务必要解题步骤简明扼要,切中要点。
高考的每一分都非常关键,不应因步骤丢分,而且还应尽量节省解题时间,提高解题速度。
高中物理答题步骤书写案例(力学题为参考)解:对物体A分析,从t1到t2时间内,根据动能定理可得:这是一个动能定理的方程 (1)对物体B分析,从t1到t2时间内,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方程有:这是一个直线运动的方程 (2)这是一个直线运动的方程 (3)对物体A+B,在t2到t3时间内,根据功能关系有:这是一个功能关系的方程 (4)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这是一个动量守恒定律的方程 (5)根据题意可知:这是一个根据题意条件列出的`方程 (6)有方程(1)-(6)代入数据可得:所求速度大小为V=0.3m/s;方向水平向右。
(解题完毕)物理解答题的步骤必须包括的内容:(1)你研究的研究对象是谁?(2)研究的是具体的哪个过程?(或者是哪个时间段?)(3)根据哪个定理定律得出的方程?(解题时要首先判定是否满足这个定律的前提条件)(4)结合题意,列出具体的方程。
注意,要在方程的后面对方程进行标号。
(笔者不建议所列的物理wuli.in方程中不能带题中的数,要用字母符号表示,需要设的物理量要提前设出来。
)(5)下面是循环,对第二个物体,或者第二个时间段分析,步骤与上面一样。
(6)联立方程,带入数据,求解最终的物理量结果。
(注意矢量要标记方向)注意事项1.需要的时候画出对应的受力分析图或位置图。
2.结合题意,有时候需要规定零势能面,或者正方向。
在原来王尚的文章中多次提到,解题步骤书写重在平时。
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的规范性,在平时要重视起来,做作业或小考的时候,严格自律,只有这样,才能在大考甚至是高考中灵活运用起来。
总结:其实物理并不难,做好受力分析、掌握好运动过程、记好相关公式,基本就可以把题目解出来的了(当然,解方程的能力不在考虑之列)。
中考数学 有理数解答题专题练习(含答案)100

中考数学有理数解答题专题练习(含答案)100一、解答题1.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a、点B表示数b,a、b满足|a﹣40|+(b+8)2=0.点O是数轴原点.(1)点A表示的数为________,点B表示的数为________,线段AB的长为________.(2)若点A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C,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请在数轴上找一点C,使AC=2BC,则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________.(3)现有动点P、Q都从B点出发,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A移动;当点P移动到O点时,点Q才从B点出发,并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移动,且当点P 到达A点时,点Q就停止移动,设点P移动的时间为t秒,问:当t为多少时,P、Q两点相距4个单位长度?2.已知表示5与-2之差的绝对值,实际上也可理解为5与-2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请试着探索:(1)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使,这样的整数是________;(2)利用数轴找出,当时,的值是________;(3)利用数轴找出,当取最小值时,的范围是________.3.已知数轴上有A.B. C三点,分别表示有理数−26,−10,10,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点P移动时间为t秒。
(1)PA=________,PC=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从A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C点运动,Q点到达C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当点P运动到点C时,P、Q两点运动停止,①当P、Q两点运动停止时,求点P和点Q的距离;②求当t为何值时P、Q两点恰好在途中相遇.4.如图,数轴上点A,B分别对应数a,b.其中a<0,b>0.(1)当a=﹣2,b=6时,求a-b=________,线段AB的中点对应的数是________;(直接填结果)(2)若该数轴上另有一点M对应着数m.①当a=﹣4,b=8,点M在A,B之间,且AM=3BM时,求m的值.②当m=2,b>2,且AM=2BM时,求代数式a+2b+20的值.5.(1)阅读下面材料:点、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实数,,、两点之间的距高表示为当、两点中有一点在原点时,不妨设点在原点,如图1,;当、都不在原点时,①如图2,点、都在原点的右侧,;②如图3,点、都在原点的左侧,;③如图4,点、在原点的两侧,;(1)回答下列问题:①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②数轴上表示和-1的两点和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如果,那么为________;③当代数式取最小值时,相应的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④求的最小值,提示:.6.我们知道,|a|表示数a在数轴上的对应点与原点的距离.如:|5|表示5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
规范解答题的解题模板

规范——解答题的5个解题模板及得分说明1.阅卷速度以秒计,规范答题少丢分高考阅卷评分标准非常细,按步骤、得分点给分,评阅分步骤、采“点”给分.关键步骤,有则给分,无则没分.所以考场答题应尽量按得分点、步骤规范书写. 2.不求巧妙用通法,通性通法要强化高考评分细则只对主要解题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方法,给出详细得分标准,所以用常规方法往往与参考答案一致,比较容易抓住得分点. 3.干净整洁保得分,简明扼要是关键若书写整洁,表达清楚,一定会得到合理或偏高的分数,若不规范可能就会吃亏.若写错需改正,只需划去,不要乱涂乱划,否则易丢分. 4.狠抓基础保成绩,分步解决克难题(1)基础题争取得满分.涉及的定理、公式要准确,数学语言要规范,仔细计算,争取前3个解答题不丢分.(2)压轴题争取多得分.第(Ⅰ)问一般难度不大,要保证得分,第(Ⅱ)问若不会,也要根据条件或第(Ⅰ)问的结论推出一些结论,可能就是得分点.模板1 三角问题(满分14分)已知函数f (x )=sin 2x -sin 2⎝ ⎛⎭⎪⎫x -π6,x ∈R .(1)求f (x )的最小正周期;(2)求f (x )在区间⎣⎢⎡⎦⎥⎤-π3,π4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满分解答得分说明解题模板【训练1】 已知函数f (x )=cos x sin (x +π3)-3cos 2x +34,x ∈R .(1)求f (x )的最小正周期;(2)求f (x )在闭区间⎣⎢⎡⎦⎥⎤-π4,π4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解 (1)f (x )=cos x sin ⎝ ⎛⎭⎪⎫x +π3-3cos 2x +34=cos x ⎝ ⎛⎭⎪⎫12sin x +32cos x -3cos 2x +34=12sin x cos x -32cos 2x +34 =14sin 2x -34(1+cos 2x )+34 =14sin 2x -34cos 2x =12sin ⎝ ⎛⎭⎪⎫2x -π3. 所以f (x )的最小正周期T =2π2=π.(2)因为f (x )在区间⎣⎢⎡⎦⎥⎤-π4,-π12上是减函数,在区间⎣⎢⎡⎦⎥⎤-π12,π4上是增函数,f ⎝ ⎛⎭⎪⎫-π4=-14,f ⎝ ⎛⎭⎪⎫-π12=-12,f ⎝ ⎛⎭⎪⎫π4=14, 所以函数f (x )在闭区间⎣⎢⎡⎦⎥⎤-π4,π4上的最大值为14,最小值为-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解答题(六)“概率与统计(理)”类题目的审题技巧与解题规范●解题规范专练1.(2015·陕西)设某校新、老校区之间开车单程所需时间为T,T只与道路畅通状况有关,对其容量为100的样本进行统计,结果如下:导学号25402602(1)求T(2)刘教授驾车从老校区出发,前往新校区做一个50分钟的讲座,结束后立即返回老校区,求刘教授从离开老校区到返回老校区共用时间不超过120分钟的概率.[解析](1)由统计结果可得T的频率分布为以频率估计概率得从而E(T)=25×0.2+(2)设T1、T2分别表示往、返所需时间,T1、T2的取值相互独立,且与T的分布列相同.设事件A表示“刘教授共用时间不超过120分钟”,由于讲座时间为50分钟,所以事件A对应于“刘教授在路途中的时间不超过70分钟”.解法一:P(A)=P(T1+T2≤70)=P(T1=25,T2≤45)+P(T1=30,T2≤40)+P(T1=35,T2≤35)+P(T1=40,T2≤30)=0.2×1+0.3×1+0.4×0.9+0.1×0.5=0.91.解法二:P(A)=P(T1+T2>70)=P(T1=35,T2=40)+P(T1=40,T2=35)+P(T1=40,T2=40)=0.4×0.1+0.1×0.4+0.1×0.1=0.09.故P(A)=1-P(A)=0.91.[点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是概率与统计的重要内容,是高考的常考内容之一.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的方法:(1)已知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求它的期望与方差,可直接利用定义进行求解;(2)已知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求ξ的线性函数η=aξ+b的期望与方差,可利用期望与方差的性质进行求解;(3)若能分析出所给随机变量服从常见的分布(如超几何分布、二项分布等),可直接利用它的期望与方差公式进行计算;(4)对于应用题,必须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先求出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列,然后按定义计算出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2.(2015·河北质量监测)市一中随机抽取部分高一学生调查其上学路上所需时间(单位:分钟),并将所得数据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其中上学路上所需时间的范围是[0,100],样本数据分组为[0,20),[20,40),[40,60),[60,80),[80,100].导学号 25402603(1)求直方图中x 的值;(2)如果上学路上所需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学生可申请在学校住宿,若招生1 200名,请估计新生中有多少名学生可以申请住宿;(3)从学校的高一学生中任选4名学生,这4名学生中上学路上所需时间少于20分钟的人数记为X ,求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以直方图中的频率作为概率)[解析] (1)由直方图可得20x +0.025×20+0.006 5×20+0.003×2×20=1, 所以x =0.012 5.(2)新生上学所需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频率为 0.003×2×20=0.12, 因为1 200×0.12=144,所以估计1 200名新生中有144名学生可以申请住宿. (3)X 的可能取值为0,1,2,3,4.由直方图可知,每位学生上学所需时间少于20分钟的概率为14,P (X =0)=(34)4=81256,P (X=1)=C 14×14×(34)3=2764,P (X =2)=C 24×(14)2×(34)2=27128,P (X =3)=C 34×(14)3×34=364,P (X =4)=(14)4=1256.所以X 的分布列为E (X )=0×81256+1×2764+2×27128+3×364+4×1256=1(或E (X )=4×14=1).所以X 的数学期望为1.3.(2015·九江一模)心理学家分析发现视觉和空间能力与性别有关,某数学兴趣小组为了验证这个结论,从兴趣小组中按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50名同学(男30女20),给所有同学几何题和代数题各一题,让各位同学自由选择一道题进行解答..选题情况如下表:(单位:人)导学号 25402604(1)能否据此判断有(2)经过多次测试后,甲每次解答一道几何题所用的时间在5~7分钟,乙每次解答一道几何题所用的时间在6~8分钟,现甲、乙各解同一道几何题,求乙比甲先解答完的概率;(3)现从选择做几何题的8名女同学中任意抽取2人对她们的答题情况进行全程探究,记丙、丁2名女同学被抽到的人数为X ,求X 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E (X ).下面临界值表仅供参考:K 2=n (ad -bc )(a +b )(c +d )(a +c )(b +d )[解析] (1)由表中数据得K 2=50×(22×12-8×8)230×20×30×20=509≈5.556>5.024,所以根据统计有97.5%的把握认为视觉和空间能力与性别有关.(2)设甲、乙解答一道几何题的时间分别为x 、y 分钟,则基本事件满足的区域为⎩⎪⎨⎪⎧5≤x ≤76≤y ≤8(如图所示),设事件A 为“乙比甲先解答完此道题”,则满足的区域为x >y ,所以由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得P (A )=12×1×12×2=18,即乙比甲先解答完的概率为18.(3)X 的可能取值为0,1,2,由题可知在选择做几何题的8名女同学中任意抽取2人,抽取方法有C 28=28(种),其中丙、丁2人没有一个人被抽到有C 26=15(种);恰有一人被抽到有C 12·C 16=12(种);2人都被抽到有C 22=1种,所以P (X =0)=1528,P (X =1)=1228=37,P (X =2)=128,X 的分布列为所以E (X )=0×1528+1×1228+2×128=12.4.(2015~2016学年河南省许昌市长葛一中高三月考题)口袋里装有7个大小相同的小球,其中三个标有数字1,两个标有数字2,一个标有数字3,一个标有数字4.导学号 25402605(1)第一次从口袋里任意取一球,放回口袋里后第二次再任意取一球,记第一次与第二次取到小球上的数字之和为ξ.当ξ为何值时,其发生的概率最大?说明理由;(2)第一次从口袋里任意取一球,不再放回口袋里,第二次再任意取一球,记第一次与第二次取到小球上的数字之和为η.求η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分析] (1)由题设知ξ可能的取值为2,3,4,5,6,7,8,由题设条件分别求出P (ξ=2),P (ξ=3),P (ξ=4),P (ξ=5),P (ξ=6),P (ξ=7),P (ξ=8),由此求出当ξ为3时,其发生的概率最大.(2)由题设知η可能的取值为2,3,4,5,6,7,分别求出P (η=2),P (η=3),P (η=4),P (η=5),P (η=6),P (η=7),由此能求出η的分布列和E (η).[解析] (1)由题设知ξ可能的取值为2,3,4,5,6,7,8,P (ξ=2)=C 13C 13C 17C 17=949,P (ξ=3)=C 13C 12×2C 17C 17=1249,P (ξ=4)=C 12C 12C 17C 17+C 13C 11×2C 17C 17=1049,P (ξ=5)=C 12C 11×2C 17C 17+C 13C 11×2C 17C 17=1049,P (ξ=6)=C 12C 11×2C 17C 17+C 11C 11C 17C 17=549,P (ξ=7)=2C 17C 17=149,P (ξ=8)=1C 17C 17=149,所以当ξ为3时,其发生的概率最大.(2)由题设知η可能的取值为2,3,4,5,6,7,… P (η=2)=C 23C 27=17,P (η=3)=C 13C 12C 27=27,P (η=4)=C 13+C 22C 27=421, P (η=5)=C 13+C 12C 27=521, P (η=6)=C 12C 27=221,P (η=7)=121,∴η的分布列为:E (η)=2×17+3×27+4×421+5×521+6×221+7×121=4.[点评] 本题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注意排列组合和概率知识的合理运用.5.(2015~2016学年湖南省常德市津市一中月考题)某高中为了推进新课程改革,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决定从高一年级开始,在每周的周一、周三、周五的课外活动期间同时开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技术辅导讲座,每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期间的任何一天参加任何一门科目的辅导讲座,也可以放弃任何一门科目的辅导讲座.(规定:各科达到预先设定的人数时称为满座,否则称为不满座)统计数据表明,各学科讲座各天的满座的概率如下表:导学号 25402606根据上表:(1)求数学辅导讲座在周一、周三、周五都不满座的概率;(2)设周三各辅导讲座满座的科目数为ξ,求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分析] (1)由题意设数学辅导讲座在周一,周三,周五都不满座为事件A ,则有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公式即可求得;(2)由于题意可以知道随机变量ξ的可能值为0,1,2,3,4,5,利用随见变量的定义及相应的事件的概率公式即可求得随机变量每一个值下的概率,并列出其分布列,再有期望定义求解.[解析] (1)设数学辅导讲座在周一,周三,周五都不满座为事件A , 则P (A )=(1-12)×(1-23)×(1-23)=12×13×13=118,(2)由题意随机变量ξ的可能值为0,1,2,3,4,5, P (ξ=0)=(1-12)4·(1-23)=148,P (ξ=1)=C 14·12·(1-12)3·(1-23)+(1-12)4·23=18, P (ξ=2)=C 24(12)2(12)2(1-23)+C 14·12·(1-12)3·23=724, P (ξ=3)=C 34(13)3(1-12)·(1-23)+C 24(12)2·(1-12)2·23=13, P (ξ=4)=(12)4·(1-23)+C 34(12)3·(1-12)·23=316,P (ξ=5)=(12)4·23=124,所以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为:故Eξ=0×148+1×18+2×724+3×13+4×316+5×124=83.[点评] 此题属于中档题型,重在理解题意并分型事件的类型用准概率公式,考查了随机变量的定义及其分布列,还考查了随机变量的期望公式及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