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空间诱变育种

合集下载

太空育种介绍

太空育种介绍

第4部分
太空育种的应用前景
太空育种的应用前景
01
02
03
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和人类 对植物育种需求的增加,太 空育种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我们可以利用太空育 种技术培育出具有高产量、 优良品质、抗逆性强、适应 性强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为解决粮食安全、生态环境 保护等全球性问题提供新的
解决方案
同时,太空育种技术的发展 也将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
出更好的性状
通过在太空中的诱变处理,我 们可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突 变体,进而培育出新的植物品

第2部分
太空育种的过程
太空育种的过程
选择健康的、具有较高变异潜力的 植物种子进行太空诱变处理
将选定的种子搭载在航天器中发射 升空,进入太空环境
在太空中的特殊环境下,种子受到 高能离子辐射和微重力等作用,发
02.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太空育种技术逐渐成为一种全 新的育种手段,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高效、快速的植物新品种培育方法
第1部分
太空育种的原理
太空育种的原理
太空中的高能离子辐射和微重 力等特殊条件可以引起植物种 子的基因变异,使种子内部的
遗传物质发生突变
这些突变可能会使植物在生长、 发育、产量、品质等方面表现
快速性:相较于传统的育种方法,太空 育种周期短,可以快速培育出新的植物 品种
突破性:太空育种有助于打破物种之间 的生殖隔离,培育出具有突破性的新品 种
环保性:太空育种是一种非转基因的育 种方式,对环境无害
太空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局限性
技术难度:太空育种技术难度较高,需要具备专业 的航天技术和植物育种知识 成本高昂:太空育种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包括航天器的发射、种子的搭载等 变异不确定性:虽然太空育种能够产生大量的基因 变异,但变异的方向和程度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需要进一步筛选和研究 安全性问题:虽然太空育种是一种非转基因的育种 方式,但基因变异可能会产生新的有害性状,需要 进行安全性评估

太空育种

太空育种

太空育种的其他优势:

第一,太空育种基因变异频率高。对于农作物育种来说,只有发生基因变异才能为科研人员提 供新的选择机会,才能培育出新的农作物品种。基因变异频率越高,培育出新品种的概率就越 大。 第二,太空育种基因变异周期短。基因变异的周期越短,在一定时间内可能产生新的基因形的 数量就越多,从而培育新品种的数目就越多,而农作物育种的时间就会越短。对中国农业而言, 正常农业育种一般需要8年时间,而太空育种可以缩短一半时间。


太空育种辣椒王
经历过太空遨游的农作物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后,不仅植株明显增高增粗,果型增大,产量比 原来普遍增长而且品质也大为提高。到目前为止太空育种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仍无法控制种 子的变异方向,只能是任其发展,这是当今世界的科学空白区 ,等待着科学家们去做进一步 的探索。 太空环境对植物基因产生影响已经得到各国科学家的证实,但是对太空育种原理的解释仍在 争论之中。
太空育种的安全性

太空食品和普通食品没有什么区别,是很安全的食品。关于太空食品安全性的问题,专家普遍 认为,太空育种并没有将外源基因导入作物中使之产生变异。作为诱变育种技术,太空育种可 使作物本身的染色体产生缺失、重复、易位、倒置等基因突变。这种变异和自然界植物的自然 变异一样,只是时间和频率有所改变。太空育种本质上只是加速了生物界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 年才能产生的自然变异。太空中宇宙射线的辐射较强,这是植物发生基因变异的重要条件。人 工辐射育种中的辐射剂量只是国际食品安全辐射量的几十分之一,而太空中的辐射剂量还不到 辐射育种辐射剂量的百分之一。宇宙射线引起的基因变异经常会让人想到转基因食品。转基因 作物是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体内而培育出的新品种,如转基因大豆是将非大豆植物甚至动物、 微生物的基因导入而产生的变异。而太空育种则是让作物的种子自身发生变异,没有外源基因 的导入。我国颁布的有关转基因安全管理规定中特别排除了对自身通过突变产生的新物种的管 理,这也说明太空育种是非常安全的,不用担心其产品的安全性。太空食品是按照人类需要选 择出来的,不是转基因食品。至于污染,则是栽培方法和使用农药、化肥的问题。

第九章 诱变育种(Mutation Breeding)

第九章  诱变育种(Mutation Breeding)

43
密闭、 低温 避光
154
室温、避光
二、诱变的方法
1.化学诱变剂要配成溶液,用浸渍法、涂抹法、 注入法、熏蒸法、施入法。 2.处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安全问题, ②防止处理后的继续反应,所以要终止反应; ③处理时的T、浓度。
第三节
倍性育种Ploidy eeding
一 、多倍体育种
(一)、多倍体的概念及种类 1.通过使染色体加倍的方法,来培育新品种的 一种育种途径。我们称之为多倍体育种 (Ployploid Breeding) 2.多倍体的种类: 同源多倍体(autoployploid)、 异源多倍体(alloployploid) 同源异源多倍体(auto- alloployploid)。 见图10-1
多倍体产生方式 (G.Ledyard.stebbins.1971)
George Ledyard Stebbins, Jr. (January 6, 1906 – January 19, 2000) was an American botanist and geneticist who is widely regarded as one of the leading evolutionary biologists of the 20th century
• 4.常用的化学诱变剂:
• ①烷化剂:能使生物DNA分子上的H原子烷基 化从而改变其性状,EMS、DES、芥子气等…… • ②碱基类似物;以假乱真,充填到DNA分子之 中,使DNA复制时发生偶然上的配对错误,从 而引起突变。T的类似物Bu,A的类似物AP,U 的类似物MH...... • ③其它诱变剂,HNO2对生物大分子有脱氨作 用,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复制错配对等
主要果树作物辐射诱变照射剂量

第16章 诱变育种

第16章  诱变育种

二、诱发育种的类别
1. 物理诱发:主要指利用辐射射线诱収基因突发和 染色体发异。 • 按射线性质可分为: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 • 射线作用方式分成: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2. 化学诱发 是应用有关化学物质诱収基因和染色体发异。
第二节 辐射诱发育种
一、射线的种类及其特性 1. γ射线 2. X射线 3. β射线 4. α射线 5. 丨子 6. 激光 7. 紫外线
三、空间诱发的原理
1. 空间辐射 2. 微重力
四、空间诱发育种方法
1. 材料的选择 2. 材料的预处理 3. 空间搭载 4. 材料返回后的处理 5. 空间诱发后代的选育
第五节 诱发后代的选育
一、处理材料的选择 1. 根据育种目标选用具有丌同特点的材料 2. 诱发选用的材料应避免单一化 3. 处理的亲本材料综合性状应优良,而只具有一两 丧需要改进的缺点 4. 适当选用单倍体、原生质体等作诱发材料,収生 突发后易于识别和选择。
二、化学诱发剂的种类及其作用机理
1. 烷化剂 • 借助于磷酸基、嘌呤、嘧啶基的烷化而不DNA或 RNA起作用,进而导致遗传密码的改发。 (1)烷基磺酸盐和烷基硫酸盐类 (2)亚硝基烷基化合物 (3)次乙亚胺和环氧乙烷类 (4)芥子气类
2. 核酸碱基类似物 ①在丌妨碍DNA复制的情冴下,作为组成DNA的成 分而掺入DNA丨,由于其不正常碱基丌同,造成 碱基错配,而引起突发。 ②常用的有5-溴尿嘧啶(BU)、5-溴去氧尿核苷( BudR),它们是胸腺嘧啶(T)的类似物,化学 结构式不胸腺嘧啶极为近似。由于这丧特点,5BU便能够替代胸腺嘧啶掺入DNA链。2-氨基嘌呤 (AP),是腺嘌呤(A)的类似物;马来酰肼( MH),是尿嘧啶(U)的异构体。
三、辐射诱发的作用机理

3植物诱变育种的过程

3植物诱变育种的过程

太空育种
太空椒
巨型南瓜 太空莲 星空牡丹
总结
植物诱变育种最常选择萌发的种子进行处理, 该种子萌发的植株为子一代,往往单株或单穗收 藏种子,单行种植后得到子二代,子二代变异多, 是选择的关键时期,常常单行收藏种子,单片种 植后得到子三代,多代之后的变异性状趋于稳定, 完成育种。太空育种是植物诱变育种的新途径。
诱变子一代(M1)
水稻单株 分蘖期 抽穗期
单穗
诱变子一代(M1)
玉米单株、单穗
单株、双穗
诱变子二代(M2)
M1水稻的种子单穗收藏
单行种植
诱变子二代(M2)
将M1的种子单行种植,获得诱变子二代(M2)。 M2是变异最大的世代,选择的关键时期。绝大多 数变异是不利的,仅有0.1~0.2%的优良变异。 根据育种目标及性状遗传的特点再次选择优良的 单株、单穗或单行的种子收藏。
高中生物必修2 遗传与变异 2.5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基因突变 主讲人 王金海
高级教师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版权所有 北京数字学校
植物诱变育种的概念
植物诱变育种是人为地利用物理诱变因素 (如射线、中子、激光、紫外线等)和化学诱变 剂(如硫酸二乙酯、亚硝酸盐、5-溴尿嘧啶等) 诱发植物遗传变异,经过复杂的筛选过程,在较 短时间内获得优良性状的育种方法。
诱变处理的材料
水稻种子
水稻幼苗
诱变处理的材料
水稻愈伤组织 再分化阶段 幼苗阶段
诱变子一代(M1)
经诱变剂处理的种子发育成的植物体为诱变子 一代,简称M1。M1发芽率、出苗率、成株率、结实率 一般都比较低,而且发育延迟,植株矮化或畸形, 并出现嵌合体。这些变异一般不遗传给后代,因此M1 一般不进行选择,而以单株或单穗为单位收藏种子。

空间诱变育种的名词解释

空间诱变育种的名词解释

空间诱变育种的名词解释在植物育种领域,空间诱变育种是一种通过暴露植物种子或幼苗到特定的辐射环境中,利用诱变作用产生新的遗传变异,从而选育出具有新型性状的植株的技术。

这种育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农作物改良、园艺植物的培育以及实验室的遗传学研究中。

1. 背景介绍在传统育种方法中,通过选择和交配来改变植物的遗传特征,但这种方法有其局限性。

空间诱变育种则提供了一种替代的手段,通过利用辐射诱变技术,引发植物的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更多的变异库。

2. 辐射诱变机制辐射诱变是空间诱变育种的核心工具。

不同类型的辐射,如X射线、γ射线、重离子束、中子束等,能够导致植物细胞的DNA损伤和突变。

这些突变可能发生在基因的编码区域,也可能发生在非编码区域。

此外,诱变还可能导致染色体结构的变化或产生新的染色体组合,进而改变物种的性状。

3. 诱变剂的应用为了增加辐射诱变的效果,常常会与诱变剂结合使用。

常见的诱变剂包括化学诱变剂、物理诱变剂和生物诱变剂。

例如,化学诱变剂乙烯甲磺酸可以增加辐射对植物DNA的损伤程度,促进突变的发生。

4. 诱变效果评估通过辐射诱变后,需要对诱发的突变进行评估筛选。

通常利用大量的突变体库进行繁殖与分析,以筛选出对目标性状具有显著改变的植株。

选择性状进行抗性、产量、品质等的评估,挑选出对目标性状改变最显著的植株作为后续育种的父本。

5. 应用和发展空间诱变育种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诸如稻谷、小麦、玉米、蔬菜、花卉等农作物和园艺植物的品种改良中。

通过辐射诱变育种,培育出了许多具有抗病、抗虫特性和高产量的品种,以及更具观赏价值的园艺植物。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空间诱变育种也与基因编辑相结合,为育种工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6. 优势和挑战相比传统育种方法,空间诱变育种具有如下优势:首先,空间诱变育种能够产生更多的遗传变异,扩大育种的选择空间;其次,诱变作用普遍存在于种子和幼苗等发育早期,使得诱变更容易影响幼苗的整个生长过程;最后,空间诱变育种通过诱变产生的新基因变异,能够创造与已存在基因组中不同的基因组组合,增加了品种创新的可能性。

什么是航天育种

什么是航天育种

什么是航天育种航天育种的定义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或称之为太空育种),就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高真空、宇宙高能离子辐射、宇宙磁场、高洁净)的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

航天育种的优势一是变异率高,比普通诱变育种高3-4倍;二是育种周期短,是杂交育种周期的一半,一般可由8年缩短至4年左右。

经太空繁育后的太空农作物具有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的优良性状,而经太空繁育后的太空花卉具有开花早、花朵数多、花期长、带有香味、花型、花色新颖等优良性状。

对搭载材料的要求1.根据品种培育目标,应选择综合性状优良,或是在某个生态区域特殊需要的品种,可以是准备推出的常规优良品系,也可以是杂交组合的亲本材料。

2.为保证足够的突变体选择,一个品种的搭载种子应有足够的数量(一般为1000粒,大粒种子可以减至500粒)。

3.搭载的种子必须有足够的纯度(98%),并防止在包装过程中混杂和受潮。

航天育种的步骤阶段一:种子筛选。

种子筛选是航天育种的第一步,这一程序非常严格,需要专业技术。

带上太空的种子必须是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的种子,这样才能保证太空育种的意义。

阶段二:天上诱变。

利用卫星和飞船等太空飞行器将植物种子带上太空,再利用其特有的太空环境条件,如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弱地磁场等因素对植物的诱变作用产生各种基因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出植物的新种质、新材料、新品种。

阶段三:地下攻坚。

由于这些种子的变化是分子层面的,我们必须先将种子都播种下去,一般从第二代开始筛选突变单株,然后将选出的种子再播种、筛选,让它们自交繁殖,如此繁育三四代后,才有可能获得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良突变系,期间还要进行品系鉴定、区域化试验等。

这样,每次太空遨游过的种子都要经过连续几年的筛选鉴定,其中的优系再经过考验和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才能称其为真正的“太空种子”。

诱变育种原理

诱变育种原理

诱变育种原理
诱变育种原理是指通过人为方式诱发植物或动物的遗传变异,从而产生新的有用基因型和表现型,并将其用于育种改良中的方法。

具体而言,诱变育种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辐射诱变:通过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等)照射
种子、芽或花粉等植物生殖细胞,使其DNA发生突变。

这些
突变可导致不同表型的出现,包括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性状等方面的变异。

2. 化学诱变:利用化学物质(如乙烯甲烷、二甲基亚砜、硝酸、硝基尿素等)处理植物,诱发DNA发生突变。

这些化学物质
可干扰 DNA复制和修复过程,导致基因改变。

3. 同源及异源杂交:通过同种植物(同源杂交)或不同种植物(异源杂交)进行杂交,使杂交后代获得来自不同亲本的遗传信息。

异源杂交还可以增加种间杂种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新品种的选育。

4. 基因工程:利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目标物种或个体中,以实现特定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引入或改变。

这项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医学、工业等领域。

诱变育种原理通过引入新的遗传变异,扩大了基因库和表型空间,为育种改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通过筛选和选择,可以获得更有利于人类需求的植物和动物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产品质量和抗逆性,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3)ABSTRACT (5)缩略语表 (6)1.前沿 (7)1.1诱变育种及其所取得的成就 (7)1.1.1 诱变育种的简要回顾 (7)1.1.2 诱变育种所取得的成就 (7)1.2 植物空间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8)1.2 植物空间诱变育种的概念及特点 (8)1.2.2 空间诱变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8)1.3 空间环境诱发植物变异的因素 (10)1.3.1 空间微重力 (11)1.3.2 空间辐射 (11)1.3.3 其他诱变因素的复合效应 (12)1.4 空间诱变的生物学效应 (12)1.4.1 空间环境对植物遗传变异的影响 (12)1.4.2 空间环境对植物形态性状的影响 (13)1.4.3 空间环境对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14)1.4.4 空间环境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15)1.4.5 空间环境对植物蛋白质的影响 (15)1.4.6 空间环境对植物遗传物质DNA的影响 (16)1.5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9)2. 材料与方法 (20)2.1 材料 (20)2.1.1 农艺性状及生理生化研究供试材料及处理 (20)2.1.2 诱变突变体材料 (20)2.2 所用试剂、仪器和设备 (20)2.2.1 分析所用引物: (20)2.2.2 化学试剂: (21)2.2.3 仪器和设备: (21)2.3 实验方法 (21)2.3.1 田间种植方式 (21)2.3.2 农艺性状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 (21)2.4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22)2.4.1 抗氧化系统酶粗酶液的提取 (22)2.4.2 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测定 (22)2.4.3 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测定 (23)2.4.4 超氧化物岐化酶(SOD)酶活测定 (23)2.4.5 丙二醛含量测定 (23)2.4.6 叶绿素含量测定 (23)2.5种子水溶蛋白分析 (23)2.6棉花基因组DNA 的提取 (24)2.7 SSR 和RAPD 分析 (25)2.7.1 SSR分析: (25)2.7.2 RAPD分析: (25)2.8同工酶分析 (25)3. 结果与分析 (27)3.1 空间诱变处理对棉花SP1代的影响 (27)3.1.1 空间诱变处理对SP1代生育进程的影响 (27)3.1.2 空间诱变处理对棉花SP1代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27)3.1.3 空间诱变处理对棉花SP1形态性状的影响 (28)3.1.4 空间诱变处理对棉花SP1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9)3.1.5 空间诱变处理对棉花SP1抗氧化系统酶酶活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03.2 空间诱变处理对棉花诱变二代的影响 (32)3.2.1 空间诱变处理对棉花诱变二代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32)3.2.2 空间诱变处理对棉花诱变二代农艺性状的影响 (33)3.2.3 空间诱变对棉花SP2代生育期的影响 (39)3.2.4 空间诱变处理棉花SP2代突变类型和突变率 (39)3.3 空间诱变突变体的多态性分析 (41)3.3.1 种子水溶蛋白分析 (41)3.3.2 空间诱变突变体的分子多态性分析 (42)3.3.3 空间诱变突变体的同工酶分析 (44)3.4 结论与讨论 (46)3.4.1 空间诱变处理对棉花生育期的影响 (46)3.4.2 空间诱变处理对棉花形态形状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46)3.4.3 空间诱变处理对棉花生理生化的影响 (47)3.4.3 空间诱变处理对棉花突变体多态性的影响 (47)3. 4. 4存在问题及工作设想 (48)参考文献 (49)致谢 (57)摘要太空环境通过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高能粒子辐射、交变磁场及其它因素的单独或复合作用,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诱发植物体不同水平的突变。

这是扩大遗传变异,创造新种质和培育新品种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研究了空间诱变处理棉花种子,对SP1辐射生物学效应,SP2代的棉花的诱变效应,及部分形态突变体的多态性分析。

主要结果如下:⑴空间诱变处理对棉花生育期的影响。

对三个棉花高世代品系航天搭载研究结果表明,航天搭载处理可以引起棉花生育期的变化,不同棉花品种结果不同,诱变当代S2498、SGK394全生育期比地面对照增加2和3天,108619比地面对照减少3天.诱变2代三个品种的生育期向缩短和延长两个方向变化,生育期缩短株行数与生育期延长株行数所占比例大致相同。

说明通过航天诱变处理缩短棉花生育期是有效的,航天诱变处理可以缩短棉花生育期4-7天。

⑵空间诱变处理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SP1代3个棉花品种的子叶面积、苗高、真叶数、功能叶面积、株高的变异系数大于各自地面对照,说明空间诱变诱变处理可以引起棉花广泛变异。

SP2代农艺性状与地面对照相比发生双向变化,不同品种变化不同。

空间诱变可以引起纤维品质变化,相比其他性状变化不明显。

⑶空间诱变对棉花生理生化的影响。

诱变当代抗氧化系统酶(SOD,CAT,POD)活性分析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处理引起棉花生理性状发生显著变化,并且三者变化的不一致性说明,三者对空间环境的敏感型存在一定差异;从分析结果看,敏感程度由大到小一次依次为CAT〉POD〉CAT.⑷空间诱变对棉花发育的影响。

通过对形态突变体后代子叶进行SOD、POD、CAT 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处理造成不同突变体酶带不同,表现为酶带增加或减少,变化由大到小分别为POD〉CAT〉SOD.POD可以作为选择突变体的早期指标。

⑸空间诱变处理对棉花种子蛋白的影响。

通过对形态突变株的种子进行水溶蛋白分析,空间诱变处理可以造成棉花水溶蛋白的变化,但诱发概率很低,在所选的突变体中只有一个形态突变体的水溶蛋白发生了变化。

⑹空间诱变处理对棉花遗传物质的影响。

对突变体与地面对照进行SSR和RAPD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突变体多态性引物数目不同。

多态性表现形式分为两种:一扩增带数目的增加或减少;扩增带迁移率的不同。

初步从分子水平上证实空间诱变处理可以造成棉花遗传物质的变化,从空间诱变处理的分离群体中选择大的形态突体是有效的。

空间诱变育种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育种技术,可以为育种提供新型的种质资源和品种。

本研究对这一技术在棉花上的应用作了初步探讨,证实通过空间诱变处理在株高、熟期、品质方面选择符合育种目标是可行的。

关键词:空间诱变,诱变效应,多态性,棉花ABSTRACTAerospace has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rom the biosphere of the earth with respect to gravity, radiation, and magnetic field.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s well as genetic information may be affected under the aerospace conditions.Genetic changes caused under aerospace conditions may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means of creating new germplasm.The present thesis studied the radiation biological effects on cotton in SP1 generation,the mutagenic effects on cotton in SP2 generation, analysis of Polymorphism of some mutant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 cotton growth duration after space flight was changed.At SP1 generation ,thegrowth duration of S2498 was 2 days later than the CK,SGK394 was 3 days later than the CK,108619 was 3 days earlier than the CK; At SP2 generation ,some lines were earlier ,some were later than the CK. And the chance was equal.2) There were many types of mutations in SP2 generations such as plant height,number of boll opening,first fruit branch and cotyledon area etc. Among the treatments, some change were remarkable ,some were not3) R.APD and SSR analysis of genomic DNA variation of some mutants showedtheir DNA sequences had changed. This result confirmed that space flight could.induce genetic mutation in cotton.4) The isozyme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treated materials of POD,CAT,SOD isozymes. Comparing to CK plants,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 in the enzyme pattern of POD, CAT,SOD. Some pattern was disappeared,some bands was new.And the POD isozymes analysis was sensitive for check the mutants.The results of the studies on biological effects and mutagnic mechanisms of cotton treated by space flight emonstrated that, space flight mutation technique had special mutagenic characteristics, and it could induce high mutation frequency. So it was expected to have bright prospects in mutation breeding and creating new germplasms in cotton.KEY WORDS: space flight; biological effects; polymorphism缩略语表英文缩写英文名称中文名称CAT Catalase 过氧化氢酶CHLa Chlorophyll a 叶绿素a CHLb Chlorophyll b 叶绿素b CHLa+b Chlorophyll a+b 叶绿素a+b CHLa/b Chlorophyll a/b 叶绿素a/b MDA Malon--diadehyde 丙二醛POD Peroxide 过氧化物酶SOD Superoxide dismutase 超氧化物歧化酶SP1 Space 1 诱变当代SP2 Space 2 诱变第二代乙二胺四乙酸EDTA 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acidTRIS Trishydrymethylaminomethane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Restriction Fragments LengthPolymorphism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DNA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简单序列重复扩增片断程度多态性AFLP Amplified Fragments LengthPolymorphism空间诱变棉花的效应和诱发突变体的多态性分析1.前沿1.1诱变育种及其所取得的成就1.1.1 诱变育种的简要回顾诱变育种(induced mutation breeding)是指利用各种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而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张天真,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