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玉杀虎口

合集下载

破虎杀虎 山西右玉县大同镇关堡

破虎杀虎 山西右玉县大同镇关堡

TRAVEL出山西省朔州市西北的右玉县城,沿省道210向北行驶34km,至杀虎堡村;于康家湾村沿县道080向东行驶22.5km至破虎堡村。

在大同镇统辖的明代长城段,沿苍头河及其支流一带,筑有一系列戍守的关堡、营寨和火墩,其中破虎堡和杀虎堡为众多关堡中的典型建造。

地区自然与人文环境地处山西省西北角的右玉县,县域的西北部和东北部,分别与内蒙古的和林格尔县及凉城县接壤。

朔州的平鲁区、右玉县与大同市的左云县,自西南向东北贯联,山地、丘陵与河谷地貌构成的黄土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m左右,顺应着山脉的走向,形成了东北向西南的半封闭带状盆地。

由于处在山西与内蒙古高原交接地带,这一带为北部游牧民族南下的通道,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贸易互市的地带,也是山西等地的农耕族群北上谋求发展的路径。

独特的地理区位条件,使得这一地带有着与自然地形环境紧密相关的历史发展脉络,从而形成独特的历史人文环境、聚落形态和建造样式,处于这一地带中间的右玉县,就是这样的典型地区。

右玉县县域范围内,四周为山体环绕,其南部的洪涛山为阴山山脉,北部与西部为阴山山脉的延伸,县域南北部的山体均呈现东北—西南走向,在县域中部形成带状盆地。

为阻隔游牧民族的南下劫掠,顺应着县域北部隆起的黄土丘陵山脉,于明代构筑起了夯土的长城。

长城向东向西分别联通左云县和平鲁区的北部边界,形成绵延万里的长城中的重要一段。

右玉县南北两面黄土连绵的丘陵山脉、东西两侧的土石山地、中部的带状盆地,造就了塬、梁、峁的黄土地貌,也造就了整个县域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的地势。

顺应着县域南高北低的自然地形,右玉县境内的主要河流苍头河由南向北“倒流”,并从海拔1230m的低处出境,由杀虎口进入内蒙古境内后汇入黄河。

南高北低的自然环境,使得苍头河干流向北流经丘陵盆地,汇集有马营河、小南河等多条由西向东和由东向西的大小河流。

依托着河流、顺沿着长城,建有长城体系的一系列防御设施,由此形成明代大同镇的各级戍边聚落。

从“杀虎口”走来的理财人———记右玉县财政局局长王建

从“杀虎口”走来的理财人———记右玉县财政局局长王建

从“杀虎口”走来的理财人———记右玉县财政局局长王建作者:本刊特约记者郭中来源:《前进》 2019年第9期本刊特约记者郭中“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难留。

提起哥哥你走西口,哎小妹妹泪长流。

”一曲哀婉凄切的《走西口》,唱出了多少人的辛酸泪,道出了多少人的苦难史。

“西口”在哪里?就是晋西北右玉县的杀虎口。

今天,当你徜徉在西风古道,昔日的大漠孤烟早已难觅,映入眼帘的是满目苍翠,松涛阵阵,仿佛边关将士金戈铁马英姿飒飒;杀虎口内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好似万里茶路晋商驼队铃声回荡;通顺桥头,人们不再洒泪相别;平集堡里,重现边贸繁华盛景。

不远处,一位中年人正与几个老农握手道别。

路边小贩自言自语:“王书记又来看乡亲们啦。

”一打听才知道,这个人是原杀虎口旅游区管委会书记,现任右玉县财政局局长的王建。

“我听了老百姓的意见。

”右玉古称右卫,本是明朝依外长城修筑的军事重镇,满清入关后才撤卫设县。

当时为抵御蒙古瓦剌部落入侵,守边将士每年都要在卫所内外各烧荒200里,以收坚壁清野之效。

直到解放前,这里仍是不毛之地,生存环境极其恶劣。

70年来,右玉县委、县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带领全县群众硬是用双手种植“春天”,栽植“活像”,全县林草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的不足0.3%达到现在的55%,曾经的边塞重镇变成如今的沙漠绿洲。

让百姓富岂止是种树。

右玉县党政一班人立足实际多元发展,决定修建杀虎口景区,展示民族融合文化底蕴,再现晋商万里茶路雄风。

2003年的一天,县委书记赵向东把时任县发改局副局长兼旅游局副局长的王建叫到办公室。

赵书记对他说:“县里定下你去杀虎口搞景区建设工作,这是全县重点工程,必须干好!”王建回答:“我一定干好,请组织放心!”没有多余的话。

杀虎口位于右玉县西北35公里处。

史载:明嘉靖年间建土堡,万历年间用砖包筑堡墙,北面通往内蒙古,设有栅门,与万里长城之城头堡相连,地势十分险要。

清朝时期,蒙汉交好,商贸繁盛,杀虎口关卡每年税收占国库收入的十分之一。

【优质文档】太原杀虎口旅游景点-优秀word范文 (2页)

【优质文档】太原杀虎口旅游景点-优秀word范文 (2页)

【优质文档】太原杀虎口旅游景点-优秀word范文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太原杀虎口旅游景点杀虎口,也称西口。

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境内晋蒙两省交接处,杀虎口两侧高山对峙,地形十分险峻,其东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两山之间开阔的苍头河谷地,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至今大同至呼和浩特的公路,仍经由此地,建于明朝,古称参合口。

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杀虎口闻名遐迩,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太原杀虎口旅游景点1、应县木塔应县木塔位于山西大同南约70公里。

它建在应县城佛宫寺的山门内,原名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它建在4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顾名思义,木塔确是全部用木建成的。

木塔通高67.13米,底层直径为30米,平面为八角形,五层六檐。

外观是五层,但是塔内夹有暗层四级,实为九层。

塔内各层,使用了中国传统的斜撑、梁枋和短柱等建筑方法,使整个塔连成一个整体,既坚固,又壮观。

据测,建筑该塔实用木材3500立方米以上,重达3000吨左右。

木塔自建造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长期经受风雨侵蚀,并曾遭受军阀炮击以及多次强烈地震,虽有轻微倾斜,仍巍然屹立。

实践证明,它是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设计合理以及造型艺术的典范之作,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2、右玉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民谣“走西口”的西口就在这里。

右玉县西北、北方以古长城为界,与内蒙古的凉城和林格尔县毗邻,自古为我国北方要塞,是中原通往蒙古的主要关口和税卡,这里在春秋以前一直为北方少数民族所占领。

境内古城堡随处可见,烽火台沿山相望,自然景观也十分壮丽,有塞上草原之称,是休闲度假、跑马骑射的最佳去处。

右玉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被联合国评为最佳宜居生态县,有“中国古堡之乡”和“中国魅力小城”的美誉,它是山西唯一用县命名的国家级AAAA级景区、最值得向世界推荐的旅游县。

右玉杀虎口景区作文

右玉杀虎口景区作文

右玉杀虎口景区作文“哎呀,爸爸,咱们啥时候去右玉杀虎口景区玩呀?”我一脸期待地问着爸爸。

周末的一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爸爸笑着回答我:“就这周末,咱们就去!”我兴奋地跳了起来。

终于到了周末,我早早起了床,迫不及待地催促着爸爸妈妈出发。

经过一路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右玉杀虎口景区。

哇,这里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古老的城墙屹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故事。

我兴奋地跑在前面,爸爸妈妈在后面紧跟着我。

“宝贝,慢点儿跑!”妈妈在后面喊着。

“这里好壮观呀!”我扭过头对他们说。

我们沿着城墙走着,我好奇地摸着那些古老的砖石,心里想着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呢。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广场,那里有很多人,有的在拍照,有的在欣赏风景。

“爸爸,给我讲讲杀虎口的故事呗!”我拉着爸爸的手撒娇道。

爸爸笑着说:“杀虎口呀,在古代可是很重要的军事和商贸要地呢,这里有很多英雄的故事呢。

”“哇,真厉害!”我感叹道。

我们继续往前走,看到了一座古老的城楼,我兴奋地跑了上去。

从上面望下去,风景美不胜收。

这时,旁边有几个小朋友也在玩耍,我很快就和他们玩到了一起。

“你们也是来玩的吗?”我问道。

“对呀,这里太好玩啦!”一个小朋友回答道。

我们一起在城楼上奔跑、欢笑,仿佛忘记了一切烦恼。

玩累了,我们坐在城楼上休息,看着远方的蓝天白云,感受着微风的吹拂。

这感觉,就像在做梦一样。

时间过得好快呀,太阳渐渐西斜,我们也该回家了。

我恋恋不舍地看着杀虎口景区,心里想着:我还会再来的!右玉杀虎口景区,它不仅仅是一个景区,它更像是一个承载着历史和故事的宝库。

这次的游玩让我收获满满,我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也收获了快乐和友谊。

这难道不是一次超级棒的体验吗?。

记家乡的一位历史人物

记家乡的一位历史人物

记家乡的一位历史人物——杀虎口的商业巨头李金说起历史人物,我想大家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人一定在浩瀚的社会发展长河中做了一些影响历史的事并被后世所铭记。

然而我所述说的这“历史人物”,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记,虽然也被载入县志,但他只是一个票号分号的掌柜,或许他只能算是晋商时代中普通的一名商人。

然而也正是他的普通与不起眼,才更加真实的反映了许许多多小晋商的发家路。

清末,右玉县杀虎口曾有过一名创业者,他就是“大盛魁”科布多分号的掌柜李金。

据县志记载,李金,生于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6年)二月五日,卒于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九月七日,享年七十有三。

灵堂悼奠四十九天,于十月二十六日殡葬入土。

杀虎口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血泪史。

在这里生活的人们迫于生计,不得不到关外谋生,往往妻离子散,男子走出后恐怕再也不回来。

但杀虎口的历史又是一部发家史,走西口的人们不畏艰辛,勤勉付出,走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致富路。

或许正是艰难让他们别无选择,而那种“不成名誓不归”的想法又让他们不得不在外赢得一片天。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成就了一批晋商。

而李金,也是从其中走出来的一个。

李金幼年丧母,父亲在外经商。

儿时的李金既无父慈又无母爱,也造就了他那倔强,怪癖的性格。

咸丰十年,李金十五岁时,父亲带着李金踏上了“走后营”的西大路。

但李金对新的环境怀有戒心,屡次溜出驼队,但总是被追了回来。

可是倔强的李金还是跑出了驼队,这次他父亲及商友没有再寻找他,驼队继续北行。

对此说法有二:一是他的父亲伤透了脑筋,认为竖子难教,狼吃狗啃任听其便;二是快到了库伦境地,在人生两地的蒙古,有志者是能够成其业的,所以他的父亲故意这么做。

我更偏向于第二种说法。

因为凡是走西口出去谋生的人,大都怀着“有志者事竟成”的志向。

在他们看来,那就是淘金之地,是一个可以实现梦想的土壤。

而在他们的性格中都怀着一种倔强,一种敢作敢当的气概。

这思想不仅影响着他们,也会代代相传。

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李金的父亲要带上李金离开家乡,这也就是为什么数代晋北人出走到内蒙,这也就是为什么“走西口”能载入历史,述说着一个个轰轰烈烈的故事。

右玉杀虎口景区作文

右玉杀虎口景区作文

右玉杀虎口景区作文你要去右玉杀虎口景区吗?哎哟,那可真是个有意思的地方,绝对不虚此行。

让我们从头说起,打个比方,右玉就像是一个安静的乡村小伙,而杀虎口就是那种穿着破旧夹克的“酷炫老大”,它在这儿可是绝对的明星呢。

话说那天我和几个朋友决定去探索这地方,结果发现这个景区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神秘、还要搞笑。

天刚亮,我们就出发了,车窗外的风景变幻无常,从沙漠到绿地,感觉每转个弯儿就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终于,我们到了右玉杀虎口景区,那真是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哎呀,终于到了!”小李一边摆弄相机,一边满脸兴奋地说,“我听说这儿的风景好得没话说!”“别光说风景,赶紧去看看传说中的杀虎口呀!”小王拉着我们往景点方向走,一副探险家的架势。

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爬上去,边走边聊。

一路上,阳光明媚,空气也特别清新,简直让人觉得自己像在拍电影似的。

“你们知道吗?杀虎口这个名字其实来源于以前这里的一个故事,”我在前面领路,边走边给大家科普。

“啥故事?”小张好奇地问。

“传说在古代,这儿有个凶狠的老虎,一直在这附近出没,吓得周围的人都不敢靠近,结果最后有个勇敢的猎人干掉了它,大家才敢安心在这儿生活。

后来这个地方就被叫做‘杀虎口’了。

”我回答说。

“哇,这猎人真牛!”小王听了,眼里闪烁着敬佩的光芒,“他不愧是英雄!”我们继续往上走,杀虎口的风景果然没让我们失望。

站在山顶,整个右玉的风貌尽收眼底,远处的沙漠和绿洲在阳光下交织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哇塞,这景色真是绝了!”小李忍不住赞叹,“感觉像是进了画里一样。

”“对啊,而且这地方还特别安静,”我点头附和道,“站在这儿,能听到风吹过山谷的声音,真是舒服得让人忘了时间。

”正当我们陶醉在风景中时,小张突然看到远处有个小商贩,正坐在树下摆摊卖点小吃。

“嘿,那边有个小摊,咱们去看看不?”她提议道。

大家一听,立刻转移了注意力。

我们买了点地方小吃,边吃边聊天,觉得这种平淡而幸福的时光特别珍贵。

“下次咱们还来吧,这地方真的是太棒了!”小王吃着小吃,满脸满足地说。

山西朔州市九大旅游景点

山西朔州市九大旅游景点

山西朔州市九大旅游景点朔州老城:“山西现存较早的古城,诠释着古老的文化”朔州老城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旧南街大片区,是山西省现存比较早、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之一,秦汉时已建成,北齐年间进行了扩建,元末明初又进行了重新修建。

现在,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已经成为朔州的一大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神头海:梦幻仙境,素有“塞上西湖”之美称神头海位于朔州市区东北部洪涛山下的朔城区神头镇,是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一级支流桑干河的重要清水源。

这一带群泉喷涌,碧波荡漾,泉水清纯,澄澈见底,水温常年保持在12℃—16℃,冬不结冰,水气蒸腾,故有“桑干冬暖”的景致,呈现出一派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素有“塞上西湖”之美称。

又因这里泉眼泉群数量多、水域面积分布广,而被称为神头泉群。

释迦塔:“国内现存最高最古唯一一座木构塔式建筑”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

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

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且唯一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

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2016年,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

金沙滩生态旅游区:“千年前的古战场,千年后的清流映带”金沙滩生态旅游区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城西20公里处,是一个集生态旅游、历史文化、佛教、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景区,该景区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绿化与美化结合,造林与造景协调,生态与人文配套。

在优化生态环境的同时,突出了以金沙滩'杨家将'的故事为特色的建筑景观建设。

石柱山:大自然中罕见的“水火相融”奇迹石柱山,位于应县县城正南20千米处的南泉乡境内,山口处有一名为茹越口的村庄,沿山沟蜿蜒而进,约行10千米到达景区停车场。

进山门迎面一幅宽约100米,高30米,由根根棱角分明的六棱石柱组成的峭壁进入眼帘,石柱悬挂山腰,冲天而起,气势宏伟,象大山怒吼,如火箭待发。

杀虎口与走西口

杀虎口与走西口

杀虎口与走西口自电视连续剧《走西口》热播以来,“走西口”这个历史名字,再次跃入人们视野中。

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勤劳的山西人背井离乡走西口,承载着一段段厚重的历史传奇,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

那么历史上的“西口”到底在哪里呢?这条路是如何被打通的呢?从杀虎口开始。

西口,位于山西、内蒙交界处的右玉县,它实际上是长城上的一道关隘,真正的名字叫杀虎口。

杀虎口明朝时称杀胡口。

明朝时蒙古贵族南侵长城,多次以此口为突破点。

而明王朝派兵出长城作战,也多由此口出入,所以起了这么一个杀气腾腾的名字。

清朝统治者对蒙古贵族采取怀柔政策,将“胡”字改为“虎”字。

由此杀虎口之名沿用至今。

杀虎口是雁北外长城最重要的关隘之一,也是从内蒙古草原南下山西或转下太行山必经地段,距右玉老城仅10多公里。

杀虎口两侧高山对峙,地形十分险峻,其东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两山之间开阔的苍头河谷地,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至今大同至呼和浩特的公路,仍经由此地。

杀虎口关城是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土筑,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砖包,城周为1公里,高11.7米。

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在杀虎口堡外另筑新堡1座,名平集堡,其长、宽、高、厚与旧堡皆同,两堡之间又于东西筑墙相连,成掎角互援之势。

明代时,为了防止蒙古骑兵南下,这里曾驻扎了大量军队。

明朝和蒙古部族关系缓和之后,它又被开辟为双方贸易的市场。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先后出兵平定西北叛乱,杀虎口又成了供应大军粮草的后勤基地。

战争结束后,这里成为山西人进入西北地区的门户。

由于来往的客商很多,甚至造成了这个地方一度的商业繁荣。

如果我们站在整个中国的角度打量山西,就会发现,山西北邻蒙古草原,南边紧挨着中原腹地。

草原上的牧民需要农民种的茶、纺的布,中原的农民种地也少不了牧民放的牛、养的马。

这种相互的需要,必然会造成商业的往来,如果商业往来被人为阻断的话,就只能以战争的方式来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