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莫唑胺与恶性胶质瘤

合集下载

MGMT在替莫唑胺(TMZ)治疗恶性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MGMT在替莫唑胺(TMZ)治疗恶性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关键词:替莫唑胺(TMZ);06_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 移酶(MGMT);恶性脑胶质瘤;化疗;耐药
thehe
英文摘要
The eexDrrccssssiloon aannd significaannccee ooIf 1IV。 I IJJGVMl Tl in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glioma by temozolomide
结合临床化疗效果应用SPSS 1 1.5统计学软件对实验结 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O.05作为判断差异有无统计 学意义的标准,探讨MGMT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与替莫唑胺 (TMZ)耐药之间的关系。
结果: 1化疗疗效评价
通过影像学比较,其中36例病例中失访1例,随访的 35例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0例,好转4例,稳定l O 例,病变进展8例,其中因该疾病死亡2例。客观有效率为 37.1 4%,疾病控制率为77.14%,6个月无进展存活率为
河北医科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MGMT在替莫唑胺(TMZ)治疗恶性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姓名:刘宏雷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外科学 指导教师:焦保华
20080301
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及知识产权归属承诺
本学位论文在导师(或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 本学位论文研究所获的研究成果,其知识产权归河北医科大学所有。 河北医科大学有权对本学位论文进行交流、公开和使用。凡发表与学 位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论文,第一署名单位为河北医科大学,试验材 料、原始数据、申报的专利等知识产权均归河北医科大学所有。否则, 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5.71%。
2化疗药物不良反映 患者服用TMZ后主要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达到
中文摘要
5 1.43%,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其次,但可快速逆转并修 复。 3化疗方案应用情况及MGMT的表达结果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25例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25例

1 统 计学 方 法 3
采 用 S S 10统 计 软 件 , 组 发 生 率 的 比较 用 卡方 检 验 , P S1. 两 按 d= .5检 验 标准 , 验统 计 量 P<00 00 检 . 5表 示有 统 计 学 意义 。
2 结果 2 近 期 疗 效 1
率 高 , 物 学 行 为呈 浸 润 性 生 长 , 明确 边 界 , 术 难 以 完 全 切 除 。 生 无 手
K mosy生 活 质 量 评 分 ( P ) 于 7 a f k KS大 0分 …。 次 治 疗 前 后 均 木 接 本
受 过 任 何 化 学 治 疗 和 放 射 治 疗 , 液 检 查 要 求 血 红 蛋 白不 低 于 血
8 / , 0g L 白细 胞 计 数 不 低 于 4 0×1 L 血 小 板 计 数 不 低 于 8 . 0/ , 0× l’ L 肝 肾 功 能 无 严 重 损 害 。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A 组 2 0/ , 将 3例 和 B组
临床 医药
21 年第 2 卷第 5 01 O 期
三维适形 放射 治疗联 合替 莫 唑胺 治疗 恶性 脑胶 质瘤 2 5例
陈运强
( 西 医科 大 学第九 附属 医院 ・ 海市人 民 医院放疗科 , 西 北海 5 6 0 ) 广 北 广 3 0 0
摘要 : 目的 比较 三 维 适 形放 射 治疗 联 合替 莫 唑 胺 化 学 治疗 与 单 纯 放射 治疗 对 脑 胶 质 瘤部 分切 除 术 后 患 者 的 疗效 。 法 选取 4 例 患者 并 方 8 随机 分 为 两 组 。 组 2 A 3例 仅 行 三 维适 形放 射 治 疗 , 次 局 部 照 射 , 次 2 0G , 目 1 , 周 5d 共 6~7周 , 剂 量 6 分 每 . y每 次 每 , 总 4~7 y B组 OG ;

注射用替莫唑胺在脑胶质瘤中的治疗应用

注射用替莫唑胺在脑胶质瘤中的治疗应用

龙源期刊网 注射用替莫唑胺在脑胶质瘤中的治疗应用作者:陈祥峰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8期Injection temozolomide therapy in gliomaChen Xiangfeng(Jiangsu Aosaikang Pharmaceutical Co.Ltd., ;Jiangsu Nanjing; 211112)1 前言脑胶质瘤又称脑神经胶质瘤,起源于神经外胚层,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脑肿瘤。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胶质瘤分为WHO Ⅰ-Ⅳ级,Ⅰ、Ⅱ级为低级别肿瘤,Ⅲ、Ⅳ级为高级别肿瘤[1]。

脑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脑胶质瘤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2]:①先天的遗传高危因素,一些遗传疾病例如神经纤维瘤及结核性硬化病等为脑胶质瘤的遗传易感因素;②环境的致癌因素导致颅内残留的胚胎原始细胞异位生长是脑胶质瘤形成的重要原因,如电离辐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和亚硝胺类化合物均可诱发脑胶质瘤的生长;③病毒感染,有在动物研究中发现,多种DNA或RNA病毒均可导致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尤其是脑胶质瘤的发证和发展。

在国内,发病率约占全部颅内原发肿瘤的35-61%,发病高峰年龄为10~20岁和30~40岁[2]。

在美国,据美国脑肿瘤注册中心统计,脑胶质瘤的年发病率为3-8人/10万人,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3%,每年新发病例超过1.4万例,6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最高,手术加放化疗的平均生存期仅为8-10个月[3]。

脑胶质瘤对顱脑空间的占位效应可使患者产生头痛、恶心及呕吐、癫痫等颅内压增高及神经功能缺失等症状和体征[4]。

替莫唑胺是四硝基咪唑类的衍生物,生物利用度高,能够迅速穿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在中枢神经系统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有效缓解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减缓疾病进展。

2 脑胶质瘤的治疗现状2.1 非药物治疗; 2014年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建议对脑胶质瘤的治疗采用手术和/或放疗和/或化疗的综合治疗方式。

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Mod Diagn Treat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Jul 31(13)脑胶质瘤是发生在脑内的一种常见肿瘤,恶性脑胶质瘤的发病率较高,在所有的脑内肿瘤中占据60%。

恶性脑胶质瘤的种类有多种,根据形成肿瘤的细胞的不同可以将这种肿瘤分为星形细胞瘤、星形替莫唑胺联合放射治疗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张彬彬(天津环湖医院神经外科,天津300000)Research Progress of Temozolomide Combined with Radiotherapy for Recurrent Malignant GliomaZHANG Bin-bi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ianjin Huanhu Hospital,Tianjin 300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malignant glioma has al ⁃so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With people's confid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higher require ⁃ments have been put forward for efficacy.How to use the existing treatment methods to improve efficacy has be ⁃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Temozolomide combined with radiotherapy is one of the treatment ideas.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emozolomide combined with radiotherapy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first-line and related researchers in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malignant glioma.Keywords:Temozolomide;Radiotherapy;Recurrent;Malignant glioma;Research progress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的治疗也取得了显著的提升,随着人们对于医疗技术发展的信心,对于其治疗效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恶性脑胶质瘤14例术后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效果观察

恶性脑胶质瘤14例术后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效果观察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结 论 : 维适 形 放 射 治 疗 联 合 替 莫 唑胺 治疗 术 后 高分 级 的脑 胶 质 瘤 的疗 效 优 于 单 纯 放 射 治 疗 且 不 良 三
反应轻 。
『 键 词1 恶性 脑 胶 质 瘤 ; 维 适 形 放 疗 ; 莫 唑 胺 关 三 替
[ 中图 分 类 号】 R 3 .1 79 4
南 通 大 学 学 报 (医 学 版 ) J u l fN no g U i r t Me i lS i c s 0 3 ( o ma o a tn nv s y( dc c n e )2 1 ei a e 1: 6 1
・6 ・ 4 9
恶性脑胶质瘤 1 4例术后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效果观察
T e mi — F n d OS w r 4 O n h ,2 .0 mo t s a d 8 8 n h ,1 .4 mo t sr s ei ey i go p a d B h d P S a d mi - e e 1 . 0 mo t s 1O n h n .5 mo t s 6 6 n h e p t l n A r u n v
陈 杨 , 徐 伟 ,张志杰 - ,王 飞
( 通 大学 第 二 附 属 医 院 ’ 经 外 科 ,放 疗 科 ,南 通 2 6 0 ) 南 神 20 1
『 摘
要】 目的 : 讨 三维 适 形 放 疗(D C T ̄ 合 替莫 唑 胺 治 疗 (MZ术 后 高 分 级 脑 胶质 瘤 的疗 效 及 安 全性 。方 法 : 探 3—R ) T )
经 术后 病 理 证 实 为 高 分 级胶 质 瘤 2 例 . 机分 成 三维 适 形 放 射 治 疗 并 同期 替 莫 唑 胺 化 疗 组 f 8 随 A组) 三维 适 形 放 射 治 疗 和

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复发脑胶质瘤的疗效

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复发脑胶质瘤的疗效

于对照组(83.9%比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2.754,P=0.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见表 1。 表1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例%]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例数 31 31
CR 8(25.8) 4(12.9)
辅助化疗6个周期);④患者年龄18-70岁 sky评分⑶鬧工70分;⑥无化疗禁忌证,治疗意愿积 极。排除标准:①因其他疾病使用贝伐单抗;②心、肺、 肾功能严重不全者;③不能配合治疗或正在参与其他 临床试验者;④凝血功能异常,严重血栓,因其他疾病
近来使用抗凝药物治疗者。按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 照组,各31例。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2例;间变性 细胞瘤14例,胶质母细胞瘤17例;年龄18~70岁,平 均(47.50 ±8.02)岁。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3例; 间变性细胞瘤16例,胶质母细胞瘤15例,年龄19 ~69 岁,平均(46. 10 ±8.95)岁。两组患者性别、病理诊 断、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 可比性,经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通过。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空腹口服替莫輕胺胶囊 (剂量密集方案)(江苏天士力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 字 H20110153,每粒 50 mg) 100 - 120 mg/n?,连续治疗 7 d后间隔1周,继续用药7 d,间隔1周后为1个疗程。 患者后续的化疗中,若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计数> 1.5X109/L,替莫哩胺剂量可减少80 mg/m2o观察组 同时使用贝伐珠单抗注射液(罗氏制药公司,国药准 字 S20100023,每支 100 mg) 5 mg/n?加 0. 9% 氯化钠 溶液100 - 250 mL稀释,静脉滴注,2周1次,滴注时 间M90 min,若无不良反应,滴注时间可降至60 mino 两组患者分别在化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1次(头颅 增强磁共振及不良反应),若发生疾病进展,不再继续 化疗,稳定或缓解者继续原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评价 疗效,共4个疗程。 1.3观察指标①采用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 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⑷:完 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病灶完全消失且维持

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对照尼莫斯汀同步化疗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疗效观察

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对照尼莫斯汀同步化疗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疗效观察
i d e ( T Mz ) a n d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c o mb i n e d w i t h n i mu s t i n e ( AC N U )a f t e r t h e s u r g e r y f o r g l i o ma . Me t h o d s
Ef i c ac y obs er v at i on of r adi ot he r a py c om bi ned wi t h t e m oz ol om i de and r adi 0t he r apy c om bi ned wi t h ni m us t i ne i n t he t r eat m ent of
( R T — T MZ组 ) 1 8例 与放 疗联合尼莫 司汀组 ( R T — A C N U组 ) 1 8例 , 分别应 用替莫唑胺 ( T MZ) 和尼莫 司汀 ( A C N U)
化疗 4 ~6个周期 。同时进行 放疗 , 总照射剂 量 6 0 G y , 2 G y / 次, 1 次/ d , 5次 / 周 。结果 两组 患者观察期 内均 未出 现 Ⅲ度 以上毒性 反应 , R T — T MZ组的 I Ⅱ度不 良反 应发生率较 R T — A C N U组 为低( P< 0 . 0 5 o R T - T MZ组有效率 、 控 制率 ( 8 3 . 3 %, 8 8 . 9 %) 均 明显 高于 R T — AC N U组 ( 5 5 . 6 %, 6 6 . 7 %) , 两组 差 异具 统 计 学 意义 ( P< 0 . 0 5 o R T - T MZ组 的中 1 、 2 年 生存率 分别 为 7 7 . 8 %、 5 5 . 6 %, 优于 R T — A C N U组 的 6 1 . 1 %、 3 3 - 3 % ( P < O. 0 5 o结论 与放疗 联合 A C N U组相 比 , 放疗联 合 T M Z联合 组对 脑胶质 瘤术后 患者更 安全 、 有效 。脑 恶性胶质 瘤患者 术后放疗 联合

替莫唑胺治疗34例高级别胶质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莫唑胺治疗34例高级别胶质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莫唑胺治疗34例高级别胶质瘤的临床疗效观察朱正权;刘亮;夏海成;孙哲【摘要】目的观察替莫唑胺(TMZ)对高级别胶质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共计34例高级别的胶质瘤的住院手术后患者,按体表面积给予TMZ药物化疗.定期复查MRI,针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以及生存时间做随访分析.结果 TMZ对术后的高级别胶质瘤(WHOⅢ级,Ⅳ级胶质瘤)患者单药化疗,平均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0.08±6.4)个月,平均生存时间(12.06±6.25)个月.结论 TMZ作为新型烷化剂型抗肿瘤药物,能显著延长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1(005)018【总页数】2页(P6-7)【关键词】替莫唑胺;脑肿瘤;化疗;疗效【作者】朱正权;刘亮;夏海成;孙哲【作者单位】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脑胶质瘤为颅内原发性肿瘤,约占神经系统肿瘤的40%到60%。

其中高级别胶质瘤(WHOⅢ级,Ⅳ级胶质瘤)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辅助放化疗的综合治疗。

常规术后化疗方案对高级别胶质瘤的有效率低,复发程度高,复发时间短,副作用大,决定了高级别胶质瘤化疗的局限性。

替莫唑胺(TMZ)的问世改变了脑胶质瘤药物化疗的总体水平,被喻为“脑胶质瘤药物化疗的里程碑”[1,2],本文通过34例高级别胶质细胞瘤患者术后应用 TMZ化疗并随访二年以上结果,观察TMZ对颅内肿瘤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1 纳入与排除标准①手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高级别胶质瘤(WHOⅢ级,Ⅳ级)。

②患者自愿接受替莫唑胺治疗方案、能够配合随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③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Hb)≥100 g/L,白细胞(WBC)计数≥4×109/L,血小板PLT)计数≥100×109/L;肝肾功能无严重损害(异常值>正常值上限1.50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放疗合并替莫唑胺组有2人死于因严重凝血
障碍或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的脑出血。据报 道肺炎出现在放疗组5人,放疗合并替莫唑 胺组3人。机会性感染共2人,放疗组的1 人被诊断为P.carinii肺炎,放疗合并替莫 唑胺组的1人被诊断为细菌合并念珠菌性肺 炎。
• 近30年来,对恶性胶质瘤患者化疗一直作
为放疗的辅助治疗,或是放疗前的广泛治 疗。这种治疗的成功率很低。目前的研究 显示,对新近确诊的恶性胶质瘤患者放疗 辅助化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率,使中 位生存时间增加2.5个月,或死亡相对危险 降低37%。
放疗合并替莫唑胺组的两年生存率是26.5% (95%的可信区间,21.2-31.7),放疗组的两 年生存率是10.4%(95%的可信区间,6.814.1)。放疗合并替莫唑胺组的中位进展期是 6.9个月(95%的可信区间,5.8-8.2),放疗 组的中位进展期是5.0个月(95%的可信区间, 4.2-5.5)(死亡率或疾病进展率为0.54,95% 的可信区间,0.45-0.64,经log检测p<0.001)

单独分析放疗(伴不伴随替莫唑胺化疗)期 间、调整治疗期间、整个研究期间(从开始研究 至疾病进展或研究结束)的负面因素。在放疗组 未出现3或4级的血液学毒性反应。在合并替莫唑 胺化疗期间,12人(4%)出现3或4级的中性粒 细胞减少,9人(3%)出现3或4级血小板减少 (见表4)。全部患者中19人(7%)出现任意 一种血液学毒性反应。在后续替莫唑胺化疗期间, 14%的患者出现3或4级的血液学毒性反应, 4%出现3或4级的中性粒细胞减少,11%出现3 或4级血小板减少。
替莫唑胺与恶性胶质瘤
• 【药物名称】替莫唑胺 temozolomide • 【药物别名】 Temodar
• 【药理毒理】替莫唑胺用于治疗成人顽固
性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于1999年8月11 日通过FDA批准,在美国上市。
• 【制剂规格】本品有4种规格,分别为每粒
胶囊含替莫唑胺5,20,100或250mg, 药用墨水印记,印记颜色依次为绿色、棕 色、蓝色和黑色。琥珀色玻璃瓶装,各规 格均有5粒和20粒装两种包装。
• 关于替莫唑胺在低级别胶质瘤中的应用以
及放化疗结合的前景问题还待研究

脑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手术难以全部切除干 净,术后易复发,术后放射治疗能消除残留,防止复 发,延长生存时间,降低生存风险,因此术后放射治 疗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脑胶质瘤是对放射线 低度敏感的肿瘤,且肿瘤致死量是正常脑组织难以 耐受的剂量
• Stewart[ 9 ]对12个术后放化疗联合与术
后单独放疗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 结果显示联合化疗后恶性星形细胞瘤患者 的2年生存率从31%提高到37% ,胶母细 胞瘤从9%提高到1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在随后的28个月,480名(84%)的患者 死亡。放疗合并替莫唑胺组与放疗组相比未调整 的死亡率为0.63(95%的可信区间,0.52-0.75, 经log检测p<0.001)。这些资料表明,放疗合 并替莫唑胺组与放疗组相比相对减少的的死亡风 险是37%。有效中位生存期是2.5个月,放疗合 并替莫唑胺组的中位生存期是14.6个月(95% 的可信区间,13.2-16.8),而放疗组的中位生 存期是12.1个月(95%的可信区间11.2-13.0)。
• 用持续的替莫唑胺口服伴随放射治疗有几
个原因。第一,每天的低剂量口服替莫唑 胺对比标准剂量能增加药物浓度,而不增 加其毒性反应。第二,持续吸收可清除 MGMT。在其他的翻译性研究中,观察到 MGMT催化剂的甲基化,它影响基因治疗, 影响放、化疗,提高生存率。第三,在微 观研究领域中,以观察到替莫唑胺与放疗 的协同作用


恶性胶质瘤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脑肿瘤, 通常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对于新近确诊的 恶性胶质瘤患者目前最标准的治疗方法是 尽可能大范围的手术切除,随后进行辅助 性放化疗

从确诊时起,其中位生存期通常不足1 年,甚至在一些情况较好的患者,生存期 也不足2年,对恶性胶质瘤患者标准的治疗 方法是在尽量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大的 切除肿瘤,随之进行放疗。
• 在放疗期间,在放疗组出现严重感染的有6
人(占2%),而放疗合并替莫唑胺组有9 人(占3%)。在后续化疗期间,12人 (5%)的患者出现严重感染。在放疗期间 最常见的非血液学副反应是疲劳感,在放 疗组占26%,放疗合并替莫唑胺组占 33%(见表2)。出现血栓栓子的共有28 人(占5%),其中放疗组16人,放疗合 并替莫唑胺组12人。
• 【适应征】患顽固性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
的成年患者。
• 【不良反应】本品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
吐、倦怠和血液学反应。恶心、呕吐、头痛和倦 怠的发生频率最高。这些不良反应通常为NCI通 用毒性标准(NCI common toxicity criteria, CTC)1或2级(轻至中度),且为自限性,用止吐 药即可控制恶心和呕吐。重度恶心和呕吐(CTC3 或4级)的发病率分别为10%和6%。
者被随即分配到两组:放疗组286人,放 疗合并替莫唑胺组287人。大约50%的患 者被分配到17个研究机构

84%的患者接受过外科手术治疗, 放疗组与放疗合并替莫唑胺组相比有略多 的患者随机接受了皮质激素治疗,比例为 75%:67%。85%的患者做了组织切片, 神经病理学回顾显示:93%的病例诊断为 恶性胶质瘤,3%的病例诊断为间变性星形 细胞瘤或多形性细胞瘤(WHOⅢ级), 1%的病例因证据不足而无法确诊。
• 这85个医学中心随机抽取的573名患者,
平均年龄56岁,其中84%的患者接受了外 科手术治疗,平均跟踪观察28个月后,放 疗合并替莫唑胺组中位生存期14.6个月, 单纯放疗组中位生存期12.1个月
• 一组接受单纯放疗(每部位每天给予2Gy射线照
射,每周5天,共6周,总剂量60Gy),另一组 给予放疗同时结合替莫唑胺每日化疗(每天每平 方米体表面积75mg,每周7天,从放疗第一天至 放疗结束),随后给予替莫唑胺六周期化疗,每 平方米体表面积150-200mg,每周期5天,28 天为一周期,以生存率作为观察指标
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为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通常在治疗的第1个周 期发生,不累积。女性患者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 症(ANC<500个细胞/L)和4级血小板减少症(< 2万个细胞/L)发生率比男性患者高(12%比5% 和9%比3%);70岁以上患者4级血小板减少症 发生率比70岁以下患者高(9.5%比5.5%),4级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相同(均为7%)。但就 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而言,70岁及70岁以上患者 的发生率并不更高。
• 替莫唑胺属于第二代烷化剂,因其分子小,具
有很好的亲脂性,所以能较好地通过血脑屏 障。研究表明,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可明显提 高患者生存率,并且治疗的不良反应较低
• 单纯放疗组与放疗和并替莫唑胺化疗组进
行比较,在放疗同时及放疗后给药,观察 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 来自于15个国家85个研究机构的573名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