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暑假作业:(1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课后作业:7.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Word版含答案

7.1 新提升·课后作业1.达尔文 "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共同观点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B.有利变异通过逐代遗传得到积累和加强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解析】由于达尔文对变异与遗传的本质并不清楚 ,他还是沿用了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和获得性遗传观点 ,并且提出有利变异逐代积累 ,但并未提出通过遗传而积累 ,所以此题易误选B选项 .【答案】 C2.在超市中无公害蔬菜很多 ,也很受市民的欢送 .这些无公害蔬菜在生产中 ,不使用农药、杀虫剂和化肥等 .假设在蔬菜的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 ,其结果是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 ,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害虫全部消失 ,最|终导致某些害虫的物种灭绝|【解析】由于基因突变 ,害虫群体中存在着能抵抗杀虫剂的变异类型 ,当使用某种杀虫剂后 ,绝|大多数害虫被(杀|死) ,少数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害虫大量繁殖后 ,再用该种杀虫剂 ,会有比以前更多的个体生存 ,因此 ,杀虫剂对害虫起到一个定向选择作用 .【答案】 B3.炭疽杆菌生命力之顽强 ,堪称细菌之最| .根据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 ,炭疽杆菌的顽强生命力的形成 ,是由于A.进化过程中环境对炭疽杆菌的定向选择B.不良环境引起炭疽杆菌发生的不定向变异C.进化过程中炭疽杆菌产生的定向变异D.进化过程中炭疽杆菌通过DNA复制 ,逐代积累【解析】根据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 A4.关于达尔文学说和拉马克学说的区别正确的选项是A.达尔文学说认为环境的作用可以引起不定向的变异B.拉马克学说认为不定向的变异是由动物的意愿决定的C.达尔文学说认为变异后就能适应环境D.拉马克学说认为生物通过变异适应还境【答案】 D5.桉601药刚问世时 ,可治疗病毒性感冒 ,疗效很高;几年后 ,疗效渐渐降低 ,其根本原因可能是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 ,慢慢产生了抗药性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 ,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抗药性个体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后来的药量用少了 ,产生了抗药性变异【解析】感冒病毒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并不是由外因引起的 ,而是内在的遗传与变异引起的 .在未使用感冒药之前 ,感冒病毒就存在着差异 ,有的不具有抗药性 ,有的具有抗药性 .开始用该感冒药时 ,由于大多数病毒没有抗药性 ,故大量病毒被药物淘汰 ,而少数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会保存下来 ,并能继续繁殖感染人群 .当屡次使用该药后 ,使抗药性更强的病毒被保存下来 .这样一代一代 ,病毒积累并加强了抗药性 ,使该感冒药渐渐失去效应 .所以药物对不同变异的病毒进行了选择 ,淘汰了不抗药的个体 ,保存了抗药性强的个体 .【答案】 C6.科学家对某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 ,结果如以下图所示 .不同体色的蟹的数量不同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异呢 ?以下解释中最|合理的是A.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 ,不易被天敌捕食B.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繁殖能力弱C.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D.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性状【答案】 A7.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 ,害虫的抗药性增强 ,杀虫效果下降 .原因是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 ,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解析】此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应用 .根据自然选择学说 ,使用杀虫剂之前 ,害虫种群中个体间就存在抗药差异 ,有的具有抗药性 ,有的无抗药性 .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 ,杀虫剂选择了具有抗药性的害虫 ,使种群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 ,所以杀虫效果下降 .【答案】 B8.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主要是①能科学的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及生物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②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③对遗传、变异的本质未做出科学的解释④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 D9.枯叶蝶腹面的色泽和形状极似枯叶 ,这是枯叶蝶的祖先A.突变后经人工选择的结果B.人工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C.突变后经自然选择的结果D.自然选择后再突变的结果【答案】 C10.家鸡起源于原鸡 ,现家鸡的年产卵量可达260个以上 ,而原鸡年产卵量仅为12个 .以下相关表达中 ,正确的选项是A.原鸡在食物充足的饲养条件下产卵多 ,并将此变异遗传下去B.人工饲养条件能够满足原鸡的营养需求 ,从而使产卵量明显增多C.遗传物质发生变化了的蛋 ,孵化出了产卵量高的鸡 ,并被人工选择D.家鸡的起源可以证明 ,生存环境的变化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解析】原鸡在食物充足的饲养条件下产卵多 ,该变异是由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现在的家鸡产卵量高 ,是由于原鸡产生了遗传物质变化的蛋 ,孵化出产卵量高的鸡 ,并被人工选择保存下来 .【答案】 C11.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评价是A.它只能正确解释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B.它能正确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C.它能正确解释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但没有说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D.它能解释自然选择作用 ,不能说明生物界的多样性【解析】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以及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生物界具有重要意义 .但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以及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起作用等问题 ,未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答案】 C12.以下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 ,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 ,以下有关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 ,原因是变异具有不定向性B.a→b的变化是农药作用的结果C.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 ,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解析】图中ab段下降的原因是大局部害虫没有抗药性或抗药性弱 ,从而被淘汰;bc段上升的原因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生存斗争中存活并大量繁殖 .在使用农药前 ,害虫存在多种变异类型 ,有抗药性强的个体 ,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 .【答案】 D二、非选择题13.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药敏程度实验方法如图:将含有一定浓度的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放置在已接种被检菌的固体培养基外表 ,抗生素向周围扩散 ,如果抑制生长 ,那么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图中里面的图) ,结果如以下图所示 .(1)衡量本实验结果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图中最|有效的是__________培养皿中的抗生素 .(3)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处理 ,并测定细菌数量变化 ,如以下图所示:①向培养基中加抗生素的时刻为__________点 .②细菌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 ,而变异是__________ ,细菌的抗药性产生于环境变化之__________(填 "前〞 "中〞或 "后〞) ,抗生素对细菌变异的作用不是 "诱导〞而是__________ .③尽管有抗药性基因存在 ,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 ,原因在于细菌种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衡量实验的指标即对实验结果的表述 .本实验是利用抗生素抑制细菌的生长来表述实验结果 .(2)通过抑菌圈的大小来确定杀菌能力 ,即抑菌圈越大杀菌力越强 .(3)①抗生素会使细菌中不具抗性的个体大量死亡而数量下降 ,所以b点是使用抗生素的起点 .②变异是不定向的 ,而在自然选择下进化是定向的 ,细菌的抗药性在环境变化之前就已经产生了 ,自然选择是性状的选择者 ,而不是诱导者 .③在细菌种群中 ,含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毕竟只占少数 .【答案】(1)抑菌圈的大小(2)B (3)①b ②不定向的前选择③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14.用水蚤(一种水生小动物)进行如下图的实验 .请答复:(1)实验结果说明 ,多数水蚤生活的最|适温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些水蚤能在20 ℃环境中生活 ,还有些水蚤能在28 ℃环境中生活 ,这说明水蚤个体之间存在着________ ,从而表达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_______的 .(3)能在20 ℃环境中生存的个体都是________的个体 ,而能在28 ℃环境中生存的个体都是________的个体 .所以 ,温度的改变对水蚤起了________作用 ,这种作用是________的 .(4)把20 ℃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8 ℃环境中 ,将导致水蚤死亡;同理 ,把28 ℃环境中生活的水蚤移入20 ℃环境中也引起水蚤死亡 .这说明 ,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 ,如果生物体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要被环境淘汰 .【答案】(1)25 ℃(2)差异不定向(3)适应低温适应高温选择定向(4)变异15.以下是DDT(一种农药)对家蝇抗性(抗DDT而能存活的能力)的实验研究:将家蝇分成等量的多组 ,每组再分为等量的A、B两局部 .用DDT处理每一组的A局部 ,而保存B局部不接触DDT .处理后 ,检查各组的死亡率 ,死亡率高说明抗性低 ,反之那么说明抗性高 .选死亡率最|低一组的B局部饲养 ,使之繁殖后代 ,把后代再按上述方法进行抗性实验 .这样 ,经过假设干代后 ,当用DDT处理其中A组的家蝇时发现其死亡率为4% ,再用DDT处理这一代的B组家蝇 .那么:(1)B局部经DDT处理后存活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实验可知 ,家蝇抗性的产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 ,家蝇和DDT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DT对家蝇的抗性的产生所起的作用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述B局部经DDT处理后存活率为上述百分比的原因 .【解析】对自然选择的理解要明确:生存斗争是动力 ,是外因;变异和遗传是内因 ,变异是不定向的 ,选择是定向的 ,定向选择的最|终结果是适者生存 .根据变异的不定向性 ,我们可知家蝇的个体存在着抗性的差异 ,而DDT的作用就是定向的自然选择 ,屡次的重复实验 ,实际上相当于进化过程的多代选择 ,最|终存活率的提高表现为适者生存 .【答案】(1)96% (2)农药对害虫抗药性变异长期选择(3)生存斗争(4)选择(5)家蝇抗性的产生 ,符合达尔文的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进化论 .家蝇的个体中原来就存在着抗性的差异 ,有的抗性强 ,有的抗性弱 .经DDT处理进行的选择(因A、B为同组) ,就把抗性强(适者)的个体选了出来 .这样一代一代地选择下去 ,家蝇中选出了具有强抗性的个体(尽管B组从未接触过DDT) ,可见 ,家蝇抗性的产生是选择的结果 ,而不是因为使用了DDT .。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问题探讨 P110
1、枯叶蝶的翅很像一 片枯叶,这种现象叫 什么?这有什么适应 意义?
拟态
使枯叶蝶不易被天敌 发现
2、从进化的角度,怎样解释这种适应的形成?
祖先中出现翅似枯叶的变异个体 这种变异为可遗传变异
这种个体生存和留下后代的机会多 久而久之,使这类蝴蝶具有翅似枯叶的适应性特征
3、同一环境中不乏翅色艳丽的蝴蝶,这与你刚才所做的 解释有矛盾吗?如果有,有怎么解释? 看似矛盾。其实,翅色艳丽的蝴蝶可能具有其他防御敌害 的适应性特征,如翅上有类似猛禽眼睛的眼斑。
2.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不可能完全隔绝,人 也不可能离开自然界而生存,因此,人类的 进化不可能完全摆脱自然界的影响。但是, 人类毕竟早已远离风餐露宿、“与狼共舞” 的时代,工农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使得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健康水平不 断提高,婴幼儿死亡率显著下降,平均寿命 显著延长,来自自然界的选择压力在变小, 来自人类社会内部的选择因素在增加。
局限性:
1.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解释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3.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无法解释物种 大爆发现象
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材料一: 1984年在我国云南澄江发现了闻名于世的澄江 动物化石群。澄江动物化石群向人们展示了各种各样 的生物在寒武纪里大爆发式的出现,动物的演化要比 今天快得多,动物新的构造模式或许能在“一夜间” 产生。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各个动物门类当时几乎都 已经存在,只是处于非常原始的状态。
联系
承认生物非神所造,而是由更古老 的生物进化而来,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等到高等,且是渐变的结果
思考与讨论 P112
旁栏思考题
1.“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仍占统治地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共39张PPT)

答案:
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可遗传的变异, 其中就有抗药性强的变异。在未使用抗生素时, 抗药性强的变异不一定是有利变异,这样的个体 在生存斗争中不一定占优势;使用抗生素以后, 抗药性弱的个体大量死亡,抗药性强的个体活下 来并有机会产生更多的后代,一段时间以后,抗 生素的杀菌效果就会下降。
问题2:为了消灭农林中的害虫,能否反复使用一种杀虫剂? 为什么? 答案: 不能,因为长期使用一种杀虫剂会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 强,杀虫效果下降。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否否定了拉马克的 观点呢?二者都有哪些不同? 达尔文接受了拉马克关于器官“用进废退” 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但他承认变异 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遗传;但他改变 了拉马克过分强调“生物内在的自我改进 的力量”的观点,在解释适应性的形成时 强调“自然选择”的作用。
拉马克
法国博物学家。生物学伟 大的奠基人之一,生物学一词 是他发明的,最先提出生物进 化的学说,是进化论的倡导者 和先驱。代表著作有《法国全 境植物志》、《无脊椎动物的 系统》、《动物学哲学》、《 无脊椎动物自然史》。提出用 进废退学说。
拉马克
(marck) 1744 — 1829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过度繁殖
事实1:生物都 有过度繁殖的 倾向 事实2:物种内 的个体数能保 持稳定 事实3:资源是 有限的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推论1:个体间 存在着生存斗 争
适者生存
推论2:具有 有利变异的 个体,生存 并留下后代 的机会多 推论3:有利变 异逐代积累, 生物不断进化 出新类型
事实4:个体间 普遍存在差异 (变异)
2、拉马克过于强调环境 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 变,实际上,环境的变化 如果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 变,就不会使生物产生可 遗传的变异。
人民教育出版社 生物必修二 第七章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突变 许多等 位基因 基因重组
许多基因型
大量可遗传的变异
形成了进化的原材料
突变和基因重组能够决定进化的方向吗?
不能!因为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那么进化的方向是由什么决定的?
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9世纪曼彻斯特 20世纪曼彻斯特
遗传变异 (内因) 过度繁殖(外因) 适者生存 (结果)
生存斗争(动力)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4、重要意义:
(1)合理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变异、 自然选择和遗传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2)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原因:所有生 物都有共同的祖先。
(3)较好的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4)给予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致命的打击, 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
例1:从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 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 那么A和a的基因频率是多少?
解: 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A%= 2×30+60 ×100% = 60%
2× (30+60+10) ×100% = 40%
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2×10+60
新物种
生殖 隔离
自然选择2
变异类 型2
新物种
一个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 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 但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吗?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一)、共同进化
在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中, 怎样的个体才会生存下来? ——双方只有行动敏捷、 跑得快的个体才会很好地 生存下来。 捕食者的存在是不是 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呢? ——捕食者所捕食的大多 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 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 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利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
长颈鹿 过度繁殖 长颈、长肢个体
的祖先 (变异
短颈、短肢个体
生存斗争
) 自然选择 现代长颈鹿 适者生存 长颈、长肢个体(遗传积累)
4、贡献:
(1)相对系统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2)较好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为辩证唯物主义世 界观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生物的变异有的比亲代更适应环境, 有的 却更不适应环境, 即变异是不定向的。
适者生存
由此可见,变异是随机的,是没有方向的只 有通过定向的选择,才能保存有利变异,以适 应环境。
即:不定向变异→自然选择→适应环境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过度繁殖 ——— 基础
生存斗争 ——— 动力 遗传变异 ——— 内因 适者生存 ——— 结果
❖生存斗争范畴 ①种内斗争 ②种间竞争 ③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斗争
❖产生生存斗争的原因
生物为争夺有限的生活条件 (食物、水、空间、配偶、阳光等) ❖生存斗争产生的结果
生物大量死亡,少量存活。对生物个体往 往有害,但对生物物种是有利的。
遗传变异
生物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变异), 许多变 异是可遗传的。
生物不是上帝造物,也不是女娲造人,而 是进化而来的。那么生物是怎样进化的呢?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用进废退、 获得性遗传
按照用进废退法则推理未来人是怎样的?
思考:请利用拉马克的观点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
拉马克认为长颈鹿的进化是因为草地退化后要吃 树叶,它们想要长颈,于是天天使劲地将颈伸长,终 于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具有很 强的抗药性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及主要内容共65页文档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史前时代大致分为五个时代,它们分别是: 一.太古代
二.元古代 三.古生代 四.中生代 五.新生代
太古代
太古代,是地质发展史中最古老的时期,该时 期所形成的地层称为太古宙。该时期延续时间 长达15亿年,是地球演化史中具有明确地质记 录的最初阶段。由于年代久远,太古代的保存 下来的地质纪录非常破碎、零散。但是,太古 代又是地球演化的关键时期,地球的岩石圈、 水圈、大气圈和生命的形成都发生在这一重要 而又漫长的时期,大约39亿年前,地球形成最 初的永久地壳,至35亿年前大气圈、海水开始 形成。
半壳龟
这种生活在距今2.2亿年前中国沿海的半壳 龟(Odontochelys semitestacea)是迄今已知最 古老的龟类。它的腹部有龟壳,但背部基 本上没有任何保护。
狄更逊水母
狄更逊水母 (Dickinsonia)是一种伊迪卡拉 生物,先发现的化石多为痕迹化石。 它近 似于一个两侧对称的呈肋状的椭圆形。其 分类地位尚存在争议;多数的描述为一种 动物, 尽管另外一些人认为它是真菌,或 者属于一种“已灭绝的界”。
超级掠食动物Hurdia victoria
大约在5.4亿年到5亿年前,一种叫做Hurdia的节肢动物 及其近亲在寒武纪的海洋中占据着统治地位,它们的体 型长得要比其他生物更大,可能还猎食了许多其他的生 物。通过分析数百个寒武纪的化石之后,研究人员现在 已经拼接出了一幅较为清晰的Hurdia的图像以及它在其 他奇虾类系谱图中的位置。该种动物相对较大的体型及 其多齿的口腔使得它们获得了一个绰号——寒武纪的霸 王龙。Hurdia是加拿大Burgess Shale化石带中最常见的 奇虾类动物,但其在早期节肢动物进化中的意义的许多 方面仍然不为人知,因为其许多部位的分类在横跨至少 8个属中都是不正确的。新的分析澄清了Hurdia的身体特 征以及它们与其他奇虾类动物的异同点。Hurdia的引人 注目的大头甲可能是独特的,它的腮部结构为人们了解 节肢动物的肢体和呼吸器官的起源提供了线索。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1.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 ) A.生物的种类是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 B.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 C.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
√D.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9.下列事例,不属于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所解释的是 A.鼹鼠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所以视力很弱 B.人类的盲肠没有家兔的发达,是长期吃熟食的结果 C.由于草少而改吃树叶,经常伸长脖子,鹿逐渐变为长颈鹿
推论2:具有 有利变异的 个体,生存 并留下后代 的机会多
推论3:有利变 异逐代积累, 生物不断进化 出新类型
2、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1)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 ②斑马为什么越跑越快?
事实1:生物都 有过度繁殖的 倾向
事实2:物种内 的个体数能保 持稳定
事实3:资源是 有限的
推论1:个体间 存在着生存斗 争
1. A点使用农药之前,害虫种群中有多种变异类型, 为什么? 提示: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能产生多种变异。 2. 使用农药后,大量害虫被杀死,但是又不会全部 被杀死,这是为什么? 提示:害虫种群中只有少部分具有抗药性的变异, 大部分没有抗药性,使用农药后,大部分被杀死, 只有少部分抗药性个体生存下来成形态上退化。
鼹鼠眼睛已经退化了
③拉马克认为,这些 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 状是可以__遗__传_____的, 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 主要原因。
3、进步意义 ①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了__进__化__理__论____的学者; ②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4、局限性 (1)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缺少_科__学__证___据_ 的支持。 (2)拉马克过于强调_环__境__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环境的 变化如果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暑假作业:(1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第1卷一、单选题(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物种B.自然选择导致突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长期地理隔离2.下列各项生物进化观点中,不是达尔文提出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C.有利变异可通过遗传与自然选择逐步积累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变异、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B.“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C.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物种形成本身表示生物类型的增加4.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体现在()A.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B.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C.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D.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是变异的结果C.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定向进化实质是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生物进化理论在生物进化的原因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同观点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A.个体B.种群C.群落D.物种8.2011年7月,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表报告指出,在1998~2008年10年间,新几内亚岛上发现了1060种新物种,其中有12种为哺乳动物,如居住在火山里的羊毛鼠、惹人喜爱的扁鳍海豚等。
下列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D.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9.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岛屿上,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B.不同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不同种地雀C.同一种地雀→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D.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10.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关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只有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达尔文在自然选择学说中提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隔离,但隔离一定能形成新物种,因此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11.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B.自然选择是对种群的有利基因进行选择,且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C.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D.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12.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方向B.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C.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基因D.长期地理隔离可使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发生差异13.公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现代公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 )A.每代经常使用的结B.变异朝着有利于生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C.繁殖后代的需要D.自然选择的结果14.如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表示种群的基因型频率改变,②表示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④表示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C.所有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并逐步形成生殖隔离D.③表示自然选择学说,其中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15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理解是(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③变异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④变异是定向的⑤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④D.①③⑤16.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解释是( )①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②能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A.③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④D.②③④17.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结果和动力分别为( )①遗传变异②过度繁殖③适者生存④生存斗争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二、填空题18.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其祖先原来生活在南美洲大陆,迁移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后,分布在不同的岛屿上,后来发现分布在不同岛屿上的地雀,嘴的形状各不相同。
试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鸟嘴的差异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_________。
迁移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后环境对鸟嘴的差异进行定向的选择,通过逐代选择和遗传,最终导致不同岛屿上的鸟嘴的形状各不相同。
3.拉马克学说解释和上述解释的不同之处在于,达尔文学说认为变异和适应是两回事,适应是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拉马克学说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9.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在19世纪中期以前,体色几乎都是浅色的,在20世纪中期,由于环境污染,黑色桦尺蠖却成了常见类型。
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s)是显性。
在19世纪以前,桦尺蠖种群中S基因频率很低,在5%以下,而到了20世纪则上升到了95%,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发生这种变化的正确解释是: 1.在19世纪时,环境未被煤烟熏黑,适应环境的__________色个体得以生存繁衍,故种群中__________基因频率在这时较高。
2.在20世纪中期,工厂排出的黑烟使环境发生变化,更适于__________色个体生存繁衍,故__________基因频率不断增高。
3.这一事实说明,生物的变异是__________的,__________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导致生物进化朝着__________方向进行。
4.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虽然种群中浅色个体不断减少,黑色突变个体类型迅速发展,整个,原因是__________。
三、读图填空题1.如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Y 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
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_________。
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
如图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
①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_________加剧。
②小岛上食物短缺,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③图中所示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该蜥蜴群体__________(是/否)发生了进化。
④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该图所示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存在反映了__________多样性。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能对突变进行选择,进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长期地理隔离。
故选C2.答案:A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包括:过度繁殖(基础),生存斗争(动力),遗传变异(内因),适者生存(结果);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之一: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BCD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念的内容,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答案:C解析: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A正确;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捕食有利用增加物种的多样性,B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新物种的形成,生物类型增加,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4.答案:C解析: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体现在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
5.答案:C解析:6.答案:B解析:拉马克的进化字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A正确;达尔文自然选择字说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B项错误;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走向进化的实质是在目然选择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生物进化理论在生物进化的原因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同观点,如有学者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D项正确。
7.答案:B解析:8.答案:C解析:9.答案:A解析:10.答案:A解析:11.答案:A解析:12.答案:D解析:13.答案:D解析:14.答案:D解析:答案:B16.答案:B解析:17.答案:D解析:二、填空题1.答案:1.种群; 自然选择;2.不定向性;3.用进废退; 获得性遗传解析:2.答案:1.浅; s; 2.黑; S;3.不定向; 自然选择; 一定;4.没有产生生殖隔离解析:三、读图填空题1.答案:1.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2.种群; 基本单位;3.基因库;4.种内斗争; 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
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多; 基因频率; 是; 遗传(基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