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矶钓的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浮游矶钓基础知识

浮游矶钓基础知识

浮游矶钓基础知识之一——浮游矶钓概述在展开本文之前,首先让我们对一些概念有所了解。

什么是矶钓?从字面意义上讲,“矶”指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

“矶钓”,顾名思义是指在水边的岩石或石滩进行的垂钓活动。

从广义范围上讲,矶钓钓场的环境包括荒岛外礁的岩石矶岸等恶劣环境,也包括码头、防波堤等风浪缓和的安全钓场,近年来甚至又发展出在船上采用浮标钓组进行的“船矶”。

从钓法上分,“矶钓”既包括在荒岛矶岩采用重竿、大轮、粗线、重坠天平钓组实施的“重矶钓”,又包括在各种场合看到的采用轻竿、小型轮、小坠、轻飘线组的“轻矶钓”。

而“轻矶钓”中又分为很多钓法,如浮标式钓组的“浮游矶钓”,适合在码头等直壁钓场采用的“落入”、“前打”等直感钓法。

即使同样是采用浮标钓法,其中又衍生出各种不同流派和钓法,比如在缓流区采用的长标团子饵的“纪州钓法”,由灵敏度高的信号标和适合抛投的助投标组合的“阿达力”钓法、双丹锥甚至多丹锥钓组钓法、阿波钓法、天狗钓法、全层钓法等等。

在矶钓的发源地日本,一般将浮游矶钓概括为三大钓组钓法:固定钓组钓法、游动钓组钓法、移动钓组钓法。

所谓固定钓组指的是浮标固定在主线上不能上下移动的钓组。

这其中包括固定浮标浮在水面的阿波钓法等浮标钓法、阿达力钓法,也包括浮标沉入水下的天狗等全层钓法;所谓游动钓组指的是浮标没有被固定,能够在主线上游动的钓组。

游动钓组分为半游动钓组和全游动钓组。

半游动钓组的线组在浮标的上面设置线结和挡珠限制浮标的游动区间,浮标移动到线结处就不再移动。

全游动钓组则不设置浮标的游动上限,虽然上面经常也设置线结,但浮标却能从线结中通过,设置线结的作用并非为了限制浮标的游动,而是只作为深度标记来使用;移动钓组在钓组结构上同半游动钓组没有明显区别,但多数是采取大浮标集中配置重铅的钓组形式,目的是快速到达钓棚、直击底层,其外在形式多以长漂钓组出现。

以前,多数人是根据攻击的深度将“半游动钓组”同“移动钓组”进行区别。

浮游矶钓基础知识之八——矶钓的辅助装备

浮游矶钓基础知识之八——矶钓的辅助装备

浮游矶钓基础知识之八——矶钓的辅助装备矶钓的辅助装备包括钓鱼时的一些辅助工具、服装和安全装备。

(一)辅助工具类。

包括:诱饵箱和软冰箱、饵料盒、勺立桶、诱饵勺、虾铲、配件盒和浮标盒、打水桶、捞网、钓竿包、子线夹(剪刀)、止血钳、擦手巾等。

1、诱饵箱和软冰箱。

诱饵箱在来回途中用来装诱饵粉、虾砖、食物、饮用水、渔获以及其它零散物品,现场钓鱼时用来装搅拌好的诱饵。

由于在实际使用中经常用它来装各种杂物,因此,选择诱饵箱时不要太小,按照装四块南极虾砖和两袋诱饵粉的容量,其长度至少应该在40公分以上。

另外,诱饵箱的材质要结实,以硬质EVA塑料为好,底部最好有隔热层,可以避免天气比较热的季节放在礁石上时,礁石的热量传导到诱饵内导致诱饵过早变质。

目前市场上有一种能够取出内桶的诱饵箱,实际使用时可以用内桶装诱饵,外壳用来装鱼,一件能够当成两件用,洗刷也比较方便。

在炎热季节,为了防止饵料、食品以及钓到的鱼变质,建议带一个软式冰箱。

虽然软式冰箱保温效果不如硬冰箱好,但它重量轻、携带方便,而且如果只是在当天用,其保冷力也没有大问题。

为了尽量减少装备的携带量,建议购买软式冰箱最好能够同诱饵箱配套,这样就可以套在一起,方便携带。

2、饵料盒。

用来装钓饵。

建议采用有上盖、中间有隔板的饵料盒。

盖子关上后可以保证饵料不过早被晒干,中间安装隔板可以分别放置不同的饵料。

另外,饵料盒最好有挂钩能够固定在诱饵箱或服装上,以免被浪冲入海中。

3、勺立桶。

内部装水,主要作用是用来放置、清洗诱饵勺。

由于诱饵勺在使用时经常会出现一部分诱饵粘在诱饵勺头内壁上的现象,导致诱饵不容易被抛出或者抛不准,因此有必要使用勺立桶。

使用勺立桶有三方面优点:一是不使用诱饵勺时可以将其放进装上水的勺立桶里,不容易丢失;二是当需要使用诱饵勺时,由于勺头内壁沾上了水,使用的时候不会发生诱饵同勺头粘连现象,有利于抛散诱饵;三是诱饵比较松散时,可以利用诱饵勺在勺立桶壁上将诱饵拍实以利于抛投。

浮游矶钓的一些基础知识新手必看!!!

浮游矶钓的一些基础知识新手必看!!!

浮游矶钓的一些基础知识新手必看1、问:什么叫矶钓?浮游矶钓又是什么?答:我们知道海钓的方法有许多种,分船钓和岸钓。

岸钓中把在岩礁上和防波堤及码头上从事钓鱼活动叫矶钓;矶钓一词实际是外来语,最先叫出来是在我国台湾地区。

由于台湾在吸收日本钓鱼方法和钓具制造技术方面比较多,有些词句是直译过来的,矶钓就是由日文‘矶钓’直译过来的,(英文为ISO TSURl),而‘矶’在中文的意思又是指突出水面的石头,这样就逐渐成为钓鱼方式的专用名词了。

浮游矶钓是矶钓中的一种方法,是以鱼漂使钓组在水中成漂浮状态,利用水流的变化,通过施打诱饵将鱼聚集在某一水域进行垂钓的一种矶钓方法。

2、问:浮游矶钓只是钓黑鲷鱼吗?答:许多钓友提出这类问题,甚至有些文章也出现这类的说法,认为浮游矶钓就是钓黑鲷。

有些地方黑鲷很少,从而使一些人认为当地不适合推广浮游矶钓。

实际上这些看法都是片面的。

浮游矶钓方法不只是钓黑鲷,用浮游矶钓方法可以钓的鱼种很多,包括一些中上层水域栖息的鱼类。

当然,在我国的东海和南海浮游矶钓的对象鱼类是以鲷类为主的,而且黑鲷类目前在我国大部分海钓赛的项目中被列为竞技对象鱼。

而在浮游矶钓法的推广中,就如同现在淡水竞技钓推广中以钓鲫鱼为基础入门一样,是以钓黑鲷为基础入门来讲习浮游矶钓的基本方法。

3、问:如何选择一支适合浮游矶钓的矶钓竿?答:选择适合浮游矶钓用的矶钓竿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注意:①竿长应在4.5米以上,最常用的是5.3米。

这是因为我们通常都是站在礁石上,离水面有一定的距离,钓到鱼后要使竿的性能发挥出来就需要竿有一定的长度,过短的竿在鱼游到岸边时是无法控制的。

②选择轻的钓竿,这是因为矶钓基本上站着钓的,就是站累了坐下来竿还是不能离手,如果钓竿过重会消耗体力。

③选择1-2号的矶钓竿,一般我们钓取的鱼不会太大,最多钓到的是1000-4000克的鱼,在操作正确的情况下,矶钓竿完全可以应付了,一般1-2号的适用性最广泛。

④初学者应选用硬一些的竿,钓竿分硬调和软调,初学者在操竿控线和中鱼后遛鱼等环节不是很有经验,硬调竿比较好掌握—些。

浮游矶钓基础知识之二十一——根据潮流、风、浪、光线、海水浑浊度选择钓场

浮游矶钓基础知识之二十一——根据潮流、风、浪、光线、海水浑浊度选择钓场

浮游矶钓基础知识之二十一——根据潮流、风、浪、光线、海
水浑浊度选择钓场
根据潮流进行选择。

外礁、岬角位置,潮流通畅流速较快,而内湾、港口、码头、防波堤、海岸线的礁沙汇处区等一些位置流水则比较平缓。

如果选择大活汛(生流)日子到外礁、岬角矶钓,钓组难以操控不说,鱼的数量也比较少
(图三十九:大活汛时的外礁钓场)
而如果在死汛日子选择水流平缓的内湾、码头等钓场,可能就会出现一点水流都没有的现象,钓到鱼的机会更低。

根据风、浪进行选择。

狂风巨浪的天气没什么好选择的,呆在家里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实在憋不住钓瘾,只好找避风的港口、码头小试牛刀。

在风力和浪况能够允许出钓的情况下,要根据不同风力和浪况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从风的方面来讲,选择顺风最有利于操作,逆风、侧风都对操作有不利影响;从浪的方面讲,中小浪况选择迎浪面比较有利,浪头比
较大时,选择背浪面既能确保钓鱼人自身安全,鱼也比较喜欢躲藏在这些地方。

但多数情况下风的方向同浪的方向相一致,选择面对浪基本上也同时意味着必须面对风,这时候就要认真权衡是以浪为第一选择要件还是以风为第一选择要件,或者说要权衡是以操控为第一选择还是以鱼情为第一选择。

根据光线、海水浑浊度进行选择。

光线、海水浑浊度都属于可视度范畴,存在互为影响关系。

从光线方面讲,如果前提是海水有一定的浑浊度,光线的强弱对钓鱼的影响就并不十分明显,而假如海水清澈、阳光明媚,这时候就只能够选择比较深的钓场撞运气了。

从海水浑浊度方面讲,基本原则是水清找浑,水浑找清,最理想的水色是水的可视度在 1米左右深度。

小度写范文认识浮游矶钓(系列之一)-浮游矶钓模板

小度写范文认识浮游矶钓(系列之一)-浮游矶钓模板

认识浮游矶钓(系列之一):浮游矶钓浮游矶钓,有人说就是“轻矶钓”,也有人认为它是“针对浮水鱼”的钓法,更有人引用日本名词说它是“矶上物钓”,甚至有人说是“浮卡世钓法”。

到底哪一个对?实在令人不知所措。

其实,严格讲起来,上述各个称呼都有一点对又都不太对,因为:一、“轻矶钓”主要是相对于重矶钓而来的称呼,意思是指用较轻便的家�,在矶岩海岸钓取比较小型的对象鱼。

这名词并未表达出“浮游”的意义。

二、“针对浮水鱼”一说中的“浮水鱼”是什么?表层洄游鱼吗?应该不是如此狭窄吧!但若硬要把底栖的鹦哥和近底层活动的黑鲷也归类为浮水鱼,则显然十分牵强。

所以此种讲法会令人搞不清楚状况。

三、“矶上物钓”中的“矶上物”三个字,意思跟浮水鱼很接近,说不定所谓的浮水鱼还是由这个日本词汇勉强翻译过来的,所以,讲矶亡物钓同样有涵盖面不够周全的问题。

四、“浮卡世钓法”意思是漂浮仕挂的钓法,亦即用有浮标的、很轻巧的钓组去钓鱼。

有人认为浮标必须很轻且子线很长、不加任何咬铅(全漂)才算浮卡世钓法。

但那是日本比较过时的讲法,而且如此定义也嫌严苛了一点。

基本上只要有使用浮标、钓饵能够相当自由地随流与浪漂晃,且钓组上没有太多、太重的额外装备,就可以算是漂浮仕挂了。

所以日本钓界倾向于把“浮卡世钓法”一词用为相对于诱饵笼矶钓法(日语发音为kako-tsuri)的称呼。

另外,日本矶钓界还有一个比较被大家忽略的名词“浮标钓法”(曰语发音叫做Uki-tsuri),也在某种程度上颇能传达浮游矶钓的含意,它代表包括浮卡世、诱饵笼、矶上物、矶底物等各种钓法,只要有用浮标、钓组重量不太夸张(没有大到像吹气球搞放流那样的程度者),都算。

我们的浮游矶钓应该也是指包容以上各种玩法的活动,只要有不太庞大的浮标、家口不太笨重、在矶岩(包括防波堤)海岸下竿、钓组能够自由漂晃(打沉底不算)等等,原则上都可以归类于浮游矶钓。

那么,根据这种原则定义出来的垂钓方式,应该包含哪些重点呢? 一、因为使用浮标,故钓棚深度有重大意义,但此一深度却跟下竿地点海底的实际深度不尽相同,而是需要取决于钓手主观意念和鱼群吃饵泳层的相互搭配(打沉底则几乎不必考虑此点,反正都是直接搞到海底的)。

浮游矶钓线组图示

浮游矶钓线组图示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浮游矶钓线组•浮游矶钓是海钓的一种,把线组情况说明一下:1:浮游矶钓线组是由主线和子线两部分组成。

一般主线采用3~5号矶线,矶线是有颜色的,半浮水或者全浮,便于在海水中观察你的钓组的状况,子线一般采用1.5~3号碳线(透明的),碳线的强度高,不容易断。

一般来说,子线的号数比主线小1~1.5号,因为海钓挂底是非常多的,这样的好处是挂底以后拉断子线,而保全你的主线上昂贵的阿波和水中。

2:棉线结:棉线结的作用相当于淡水中的太空豆,也可以上下活动,但是更小巧,便于你在抛投时顺利通过矶杆上的导线环,使钓组能顺利到达目标钓位。

3:半圆档珠:形状是一个半圆的塑料小碗,中间有一个小孔,和棉线结配合,就能控制阿波的位置,由于棉线结是很小的,能够在矶杆的导线环之间顺畅通过,当然也能在阿波的孔之间通过,那样的话就不能控制阿波的位置了,半圆档珠大,不能通过阿波的孔,而中间的小孔能被棉线结挡住,用半圆档珠放在棉线结的下面,线组在重力作用下往下沉的时候,阿波有浮力,到了棉线结的位置,就被棉线结和半圆档珠挡住了,不再下沉,也就到达了你所需要的钓棚(深度)。

4:阿波:相当于台钓的浮标,根据浮力的大小,常用的有,2B,3B,5B,1.0,1.5,2.0等,浮力不相同。

水中相当于台钓的中铅。

阿波的浮力=水中+咬铅的重力,这样线组就基本达到重力平衡状态。

5:防撞豆:用来防止阿波和水中之间的相互撞击引起损坏。

(在线组上,从上至下,半圆档珠,阿波,防撞豆,水中都是上下活动的,只有最上面的棉线结和最下面的卡拉曼棒是固定的,但是都可以象太空豆一样滑动。

)6:水中:另一个作用是在海水里起到稳定线组的作用,大家知道,大海里有流,有了水中,就可以使线组以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在你的阿波的下方,否则,有可能你的钩子被流带到很远的地方而你却浑然不知。

7:卡拉曼棒:固定在八字连接环的上方,万一挂底拉断主线,卡拉曼棒可以使得你的阿波、防撞豆、水中不至于从主线上滑落,顺流而去。

浮游矶钓基础知识之十三——阿达力等几种特殊钓组以及各种钓组的使用时机

浮游矶钓基础知识之十三——阿达力等几种特殊钓组以及各种钓组的使用时机

浮游矶钓基础知识之十三——阿达力等几种特殊钓组以及各种钓组的使用时机(一)阿达力钓组或子线浮标钓组阿达力钓组主要是为对付鱼口轻的情况而设计,钓组上用了两个浮标,小浮标的作用是体现信号,大浮标的作用是为了助投,另外,在大、小浮标之间设置了一根中继线并安装了一颗中继浮球,目的是增加钓组的抗浪能力、提高钓组操控性、降低主线同子线的缠绕几率。

钓组的结构阿达力钓组在主线上打线结、安装挡珠(可以不装)、助投丹锥(一般采用卧式)、防撞豆、八字环、中继线、安装中继浮球、穿上浮标插座并插上信号浮标、八字环、拴子线、夹咬铅、拴钩。

从钓组的结构可以明显发现钓组的主要优缺点。

优点是采用了小型信号浮标可以明显提高钓组灵敏度;缺点是小型信号浮标以下长度受竿长限制缺少调整余地,也就是说攻击深钓棚的能力差。

从阿达力钓组上取下中继线和中继浮球就成为一般子线浮标钓组。

子线浮标钓组的信号浮标如果采用沉水类型,则具有全层搜钓的功能。

(二)连横钓组。

这种钓组同阿达力钓组异曲同工,只不过将子线浮标和中继浮球换成了类似于淡水“七星标”的目印,利用目印来体现信号。

其优缺点也同阿达力差不多。

钓组的结构:连横钓组在主线上打线结、安装挡珠(可以不装)、助投丹锥、防撞豆、八字环、中继线、间隔几厘米用太空豆固定一个目印在中继线上(一般4、5个即可)、八字环、子线、夹咬铅、拴钩。

(三)天狗钓组、双丹坠钓组等等。

“天狗钓组”相当于外挂式丹锥钓组形式,只不过天狗浮标会沉,以此性能携带钓饵作为乘流和全层搜索的工具;双丹坠钓组是在钓组上装两颗丹锥,下面一颗作为体现信号或者伸展钓组的工具,有时候下面一颗只相当于水中的作用。

个人认为其商业目的大于实际使用价值。

六、根据鱼情合理选择钓组以上分析了各种钓组的优缺点,哪么到底哪一种钓组是最适合你的?这就要根据不同鱼情以及每个人的个性取向进行选择。

不过,以下建议请予以参考:(一)即使在浅钓场作业时,一般情况下也建议使用半游动钓组代替固定式钓组。

一看就懂--浮游矶钓控线大全,矶钓实用控线技巧

一看就懂--浮游矶钓控线大全,矶钓实用控线技巧

一、控线的目的和基础模型控线的目的:让线组在水中顺流成斜坡状,因此灵敏,钓组才能在第一时间反映出讯号。

其次,是符合鱼逆流吃食习惯,把饵料送到鱼“嘴边”。

下图即控线的基础模型。

左侧的方法即正确的控线,信号及时,便于就饵。

而右侧的,鱼讯滞后,或者鱼吃完就跑,钓不上来。

二、矶钓控线8法1.刹车伸张力根据水流的速度掌握出线速度,减速出线,即“刹车”。

使浮标的流速比水流慢一点达到钓饵先行的目的但不能太慢若太慢则鱼饵漂起来而进不到预计的钓棚也不能太快若太快则浮标在先鱼饵在后了 !2. 引诱伸张此种方法是在没有水流或者水流很慢时使用的方法 ! 是将钓组慢慢向后拉回每次约十公分钓组安定后再拉回十公分 !钓组拉到脚下尚无鱼讯时再放流出去 ! 达到一定距离若还没有鱼讯时再向后拉回 ! 反复操做是增加鱼饵的晃动增加鱼类的食欲 !3. 风的伸张古语说无风不起浪这句话虽然别有意义但在此处说我们时常出海钓鱼时无时无刻跟风力战斗的情况较多但是若把风力好好利用也将会是一个好帮手 ! 例如上图一风若从后吹来而水流向前靠来则将鱼竿抬高让风将主线吹的膨胀起来而给予自然的膨胀力相反若风从正面吹来则应将竿头尽量靠近水面避免受风的影响 !4. 潮水的伸张我们钓鱼时会时常碰到打浪位引发的潮水水流或两种不同的水流 ! 这时可例用潮水流动的力量将主线膨胀到极点而将钓组送到目标钓点 ! 上图是说明是在不同的钓座利用潮水的力量而钓同一个钓点 !5.浮标的张力此是使用两个浮标的钓法 ! 比较复杂 ! 但我经常使用水中浮标或子线浮标 ,以求达到预期效果 ! 因为海水的潮流复杂钓者不知会碰到那一种潮流 ! 但因使用水中浮标利用它受水流的阻力而产生一种伸张力! 使子线永远达成一条直线而产生一种较好的效果 !6.自然的伸张力在水流较快的地方(本流钓法), 打了较多的诱饵, 使钓组及诱饵同步行走, 若此时想给浮标煞车, 或特意控线, 会导致诱饵及钓饵不能同步, 而钓不到鱼 ! 这时应该多放一些主线让钓组自然顺水流流走, 这样钓组就不会离开航道而顺着诱饵下沉的航道漂流 ! 若大风时改用较重较大的钓组 (一号以上的浮标 , 避免离开航道 ! ) 若风小时改用轻的钓组 (5B以下的钓组! 钓组过重时, 鱼吃食时感觉重而松口 ! ) 其实有时不需要把控线想的太难, 只是在钓鱼时, 让浮标的流动, 停止一下, 再继续让它流动, 再停止一下, 再让它流动 ! 反复此动作, 就自然产生伸张力了, 也不需要刻意的去考虑 ! 但是有一个一定要做到的, 就是要将主线控制的从竿头到浮标的位置成一条线, 尤其是大风的时侯更为重要 ! 不然浮标下沉时 !因主线到浮标的空余线太多, 一拉竿而浮标没有实时反应, 而丧失了机会, 或因反应迟钝而使鱼躜进了石底或松口的情况发生了!7. 打浪位(白色泡沫带)的伸张力一般打浪位(白色泡沫) 的潮涌力量较大是比较难钓的地方但也是鱼种最多的地方因有足够的氧气及充裕的养分就算在外面没有潮流而鱼的食欲较低时打浪位也会有好成绩出来的!虽然不好钓但只要掌握要点就是最好钓的地方 ! 而此地的伸张力非常大更要掌握几个要点 !1. 鱼线钓组及诱饵的控制 : 当海浪打上来时, 将钓组头入浪位的中心, 先不要放主线, 当浪花往大海退回去八分时, 打入诱饵, 让诱饵被卷进去, 然后看浪花的白色泡沫将要消失时, 开使放线, 然后在浮标的上面, 再打入一到二杓的诱饵, 让浪涌将钓组送到外处海流的交汇处也就是中鱼的地方 !2. 并不是每一种打浪位都好钓, 阔散太大的浪位很难钓, 要寻找浪位的主心点, (即水下发白且较集中的地方), 若浪力太强, 则要将子线剪短 (1.5米), 较适合, 且要用5B 以上的浮标, 在鱼钩的上方四十公分处加一G4的咬铅, 做为安定钓饵的做用. 请记住! 诱饵永远在浪退回六到八分时打入 !下图是钓组的航道 ! 若浮力较小的浮标因受风力的影响而偏离航道(下左图) ! 改成浮力较大的浮标时可保持一定的航道(即水流的主流)8.鱼竿的伸张力在钓场上碰到平行的水流时若竿头对着浮标时因受海浪及风力的影响浮标会偏离航道而向钓者靠过来 ! 诱饵是顺着水流平行潜流而钓组反而向近处靠拢这是钓不到鱼的这时让鱼竿及航道呈直角型可防止偏离航道但坏处是不能钓远场 !此图可看出, 若伸张力控的好时, 浮标马上可通知钓者, 而做反应.而后图因张力不好 , 有鱼吃饵时 , 浮标不出反应 ! 这就是伸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游矶钓的基础知识之一很多钓友矶钓的时候都爱往地广人稀的钓场跑,理由很简单:这些“处女地”往往藏有更多、更大的鱼。

其实,钓鱼是要找鱼多的地方,与人多少关系不大。

那么,究竟什么地方藏有更多的鱼呢?这就涉及到潮汐和水流等问题了。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这是孟姜女庙门口的一幅对联。

据说读法有很多种,在下只只知道一种: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就好像这幅对联的读法一样,人们对“潮汐”的理解也有很多种——潮汐究竟是什么?现在咱们也犯不上咬文嚼字,只需要知道一点:海水通常都是有规律地涨落。

请别乱扔杂志,这些确实只是常识。

我想说的是,您知道潮汐是怎么形成的吗?有见识的钓友都知道潮汐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产生的,可一天为什么要有两次潮涨潮落呢?大家都知道,月球是环绕地球运行的,而地球本身也在自转中,二者都是以地球内部的一个重心点为中心在转动,这个重心点也是保持月球与地球距离的平衡点。

由于月球的引力,地球上面向月球的海水就会集中向这个平衡点运动,于是就形成了涨潮;背对月球的那一面虽然相对不受到什么影响,但也会因为地球自转的离心力而形成涨潮;相反,与这条轴心垂直的地方就会出现退潮。

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所以每天就会有两次涨潮和落潮。

月球环绕地球一周需要27日8小时,所以每天的涨潮时间(当然也包括落潮时间)就会延迟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

前面说过,海洋进行规律性的运动是在月亮和太阳的共同作用下,可说了这半天,太阳在什么地方呢?在潮汐的形成过程中,月球起的是主导作用,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只是导致形成大潮和小潮的原因。

这是因为月球距离地球比较近,而太阳离地球就比较远了。

据资料记载: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影响约是月球的46%,所以,当太阳、月球和地球成一条直线的时候,太阳会和月球作用在近似一点上,此时就会形成大潮;当太阳、地球和月亮成直角三角形时,太阳就会抵消接近一半的月球引力,此时形成的就是小潮。

单就矶钓而言,大潮时的钓效要比小潮好。

这些都属于原理,现实中往往会因为许多因素造成潮水的不规则运动。

比如有些地方有时每月只有一个高潮和低潮,这种情况被称为不正规半潮。

所以说,各个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钓友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单纯*书本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了解了潮汐的基本概念后,就可以寻找最佳出钓时机了(如图)。

说白了,矶钓不过是这样一个过程:抓住合适的时间——找到鱼较多的地方——把诱饵打下去——投钩把鱼钓上来。

前面介绍的只是第一项工作:抓住合适的时间。

与大海和自然相比,人渺小得不值一提。

但并不是说人在大海前就束手无策了,可什么地方的鱼比较多呢?潮目(又是日本人的叫法)。

鱼的一生在人看来可能毫无意义:除了寻找食物就是传宗接代,所以,要找到鱼群就必须知道它们的食物在什么地方。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烂泥。

”这首现在多被用来形容草残酷现实的童谣其实非常准确地道出了海洋生物的生活状态。

这里的“烂泥”指的就是浮游生物,它们本身没有什么游动能力,只能随着海水四处漂流。

海洋学家发现在两股相遇水流形成的一个“圈”中,浮游生物的数量最多。

这个“圈”就是我们说的潮目。

潮目用肉眼就可以观察出来,它看上去就是水面上的一圈泡沫带,不光有浮游生物聚集于此,水中的垃圾、碎屑及生物尸体等也会在这里晃来晃去。

潮目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1.两流互相撞击(如图)。

这是最容易观察的一种,也是浮游生物最多的区域,再加上此处水流缓慢,鱼群不用太费力气与海浪对抗,所以会常常聚集到这里,因此成为最好的钓点。

2.两流擦身而过(如图),同样会形成潮目。

3.两条同向不同速的潮流接触也会形成潮目,这是产生泡沫最少且聚鱼量最小的区域,加上观察起来也比较困难,所以对矶钓的实际意义不大。

一般来说,最容易出现以上情况的就是V形缺口:海浪从外海冲向沿岸的凹入口,遇到礁石的阻挡后会向空中掀起,随后又会反射回海里——就有了第一种潮目的产生条件(如图)。

这一带水域含有大量氧气,只要诱饵抛撒得法,钓获一定“大大地”(想来日本矶钓的高手是这么形容的)。

说了这么多海浪啦、潮汐什么的,究竟为什么?海水运动规律是非常基础的知识,“基础”的意思有二:一是相比较而言,这些东西比较简单;二是这些知识必须要掌握。

要知道,从开始矶钓(寻找钓位)直到最后一刻(抄鱼)都要涉及到海水运动的知识,不对其详细地了解和掌握肯定是不行的。

很多文章都说浮游矶钓最关键的技巧是观察潮目和操控钓组,一点都不错,如果再加上“抛撒诱饵”,那这个立论就十分准确了。

为啥要撒诱饵,相信不会钓鱼的人都知道——要不,鱼凭什么要聚着堆儿地来上你的当?只是海水与静水不同,怎么撒、撒多少都有很多讲究。

有些人矶钓了一辈子,如果没有高人指点,恐怕也不能得道。

首先讲一下矶钓诱饵的成分。

现在使用最多的诱饵主要有三种:南极虾、加了诱饵粉的南极虾和加了南极虾的诱饵粉。

不要以为我在满嘴跑火车,后两种虽然形式一样,但实际内容却大大不同:南极虾和诱饵粉的勾对比例直接决定能诱到什么鱼,具体说,如果主钓底栖性鱼类,就需要多一点诱饵粉,少一点南极虾;如果主钓生活在水中层和表层的鱼类呢,那就正好把二者倒过来。

道理很简单:第一,诱饵粉的比重较大、黏度较高,能快速到达水底和防止南极虾在水中层开始扩散;第二,诱饵粉有一定的浊水性,底层鱼多生性谨慎,水浑浊一点儿会降低它们的戒备心。

作为一个具有相当利润的行业,诱饵生产厂商每年都会生产出大量的产品,足以晃花买者的眼睛。

因此,在挑选诱饵时主要还应从两方面着手:对象鱼和钓场的深度,这些一般都会在包装袋上有所体现。

生产厂家将诱饵分为浅、中、深三种,主要看它们入水10秒后的状态——前者作用的水深只能在半米左右;中层的可以达到1.5米;深的可以达到2米以上。

说到底,还是要根据对象鱼栖息的水层选择诱饵。

打诱饵时切忌随心所欲,这里涉及到一个观念性的问题:究竟是先打诱饵好还是先抛投钓组?其实什么都不用太固定,还是要看个人习惯。

笔者认为:先打诱饵后打钓组的方法简单易学,不会造成太大的失误,所以适合新手;后一种方法则需要积累一定的经验后,方可采纳。

前面说过,浮游矶钓的成败关键就在于能否“诱钓同步”,所以诱饵的落水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原则上应该将诱饵打在浮球的上游,利用水流将其送到浮球下游即钓饵的所在地(如图)。

注意:这里说的上游是根据流水方向确定的,而不是想当然地前后左右乱打。

所以,在不同的水流速度和深度下,诱饵落点是不同的。

例如:在浅场、慢流的地方,诱饵落在浮球上游1米的地方就行了;在相对深远的水域则需要把诱饵打在上游较远的地方,否则很难达到“诱钓同步”的效果。

现在暂且认为你先投钓组后打诱饵,钓组已经在水中完全展开,接下来的问题是:究竟该把诱饵打到什么地方才合适?一个新手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盲目地追着浮球乱打,如果水流比较缓慢也就罢了,若稍快一点儿,诱饵就会被水流卷到钓竿够不到的地方——当然,鱼也跟着跑了——你还满怀憧憬地盯着浮球不放,可鱼群却已经欢呼雀跃地撵着诱饵,跑得不知多远啦!正确的做法是:在两竿长的范围内可以追着浮球打诱饵,比这个距离再长的就要慎重了,可以尽可能地把诱饵打得近一些。

台湾的一些矶钓高手就讲究把诱饵打在脚下甚至直接打在礁石上,任凭海水卷走,这在一些菜鸟的眼里有些不可思议:一个浪头过去,你知道诱饵能被卷到什么地方去?这就是境界的问题了。

在下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几个矶钓客在一起钓得兴高采烈,这时过来一个嫩手儿,拎着诱饵勺一阵“乒乒乓乓”,大义凛然地把诱饵撇到七八米开外,结果鱼越游越远,只剩下几个邻居干瞪眼。

如前所说,海水流动是有规律的,必须要掌握这个规律,否则海浪永远都是你的敌人。

接下来说说抛撒诱饵的具体方法。

还记得在《浮游矶钓的基本装备》一文中介绍过的诱饵勺吧?(矶钓用的东西讲究起来还真要命,据说这个小勺最贵的要人民币1700块,开始我还以为是电动的哩,后来才知道原来柄是用象牙做的。

)说句实在话,这个东西除了显示一下阁下的专业性以外,实在没有什么可吹嘘的。

也就是说,在你隔壁钓位的那个小子掏出一把好竿显摆的时候,你可以面带轻松地拿出诱饵勺挥上两下;没人的时候,用手扔扔就可以了——除非你用这个东西确实顺手。

诱饵打到水里不外乎两种形态:松散和抱团。

这除了与饵料状态的关系比较密切以外,联系最大的就是对诱饵勺的控制了。

原则上,在流急、远投或水比较深的钓场,应该使用抱团式打法,反之则应使用松散型打法。

在操控手法上也很简单,仅以抱团式打法为例:先用力将诱饵压实在勺内,自上向前抛投,在运行的过程中突然停止,让诱饵团高速离开勺身,由于惯性的作用,诱饵团会成一球状入水。

这样的诱饵团打几个才算合适呢?半天打一次或者每隔5分钟就打下多半袋(这样的选手更适合开鱼塘,搞养殖业)的做法绝对是错误的。

正确的应该是“少量多次”,流水慢的时候可以减小诱饵的密度,但要增加抛撒的分量;水流越快,诱饵的分量就应该越少,但密度就要相对增加。

只有一种情况例外:满海都是小杂鱼,诱饵刚入水就被它们一扫而光。

杂鱼闹钩在淡水钓中也经常出现,但淡水钓的众多玩家群策群力,发明了很多小窍门来应付这种情况。

相比之下,矶钓的方法显然不多,最常用的,可能也是惟一好用的方法就是“声东击西”:在脚下打下大量的诱饵,把小杂鱼吸引过来,然后在5米或更远的地方打一个小一点儿的窝,等待大家伙拜访。

这时就需要多准备一些饵料了,而且还要经常在小杂鱼的餐桌上“加菜”,否则杂鱼一散,想再找回来就难了。

话说回来,这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听着好像很简单,但操作起来绝对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手法,非三两次出钓就能掌握的。

选择在什么时候抛入诱饵也很有说道。

先介绍一下海浪的运动方式:1.海水退下并向后方拉出;2.水位向前和向上升高,在矶边形成浪坑;3.浪顶拍打到矶边并溅起浪花;4.水位退下,有气泡从矶下升起,海水被弹回,形成一道“反波潮”。

这么详细的介绍当然是有用意的,请注意图上的箭头,那代表海水的运动方向。

以前说过,诱饵是随着海水运动的,所以海水的流向直接决定着诱饵的何去何从。

而在海水运动的四个步骤中,每一步都有不同的力量和方向,因此,选择在某个步骤抛入诱饵,其走向和效果是大相径庭的。

比如在海水运行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分别撒入饵团,效果就完全不同浮游矶钓的基础知识之二钓鱼当然是门学问。

相信这是每一个钓鱼人都坚信不疑的。

既然是学问,这里面的说道可就多喽。

就拿浮游矶钓来说,据说精通的人至少应该通晓天象、气象、海象、潮象、浪象、流象、风象、礁象、鱼象、季象、温象、光象、水象——且慢,还有一个“等”字。

在下认为任何一个能耐心读完这几期《浮游矶钓基础知识》的老爷都不可能对这些知识有全方位、细致的了解。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您是一个连今天下不下雨都看不出来的菜鸟,也一样有资格玩浮游矶钓,也一样有可能钓得很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