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地下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十章极地地区》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十章极地地区》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十章极地地区》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十章《极地地区》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一次重要拓展。

本章主要介绍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极地地区的独特之处,增强对地球环境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地球、气候、地形等基本地理知识。

但他们对极地地区的了解相对较少,对于极地地区的特殊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深入理解极地地区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关爱地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极地地区的特殊环境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极地地区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极地地区的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极地地区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学用具:地球仪、地图等教学用具。

3.案例素材:收集极地地区的相关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极地地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极地地区的特殊环境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七年级下地理复习学案

七年级下地理复习学案

七年级下地理复习——第六章学案一、据图说出亚洲的位置1.半球位置:主要位于_______、_______。

2.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_____________之间,地跨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温度带,三条重要纬线I_______、Ⅱ_______ ___、Ⅲ_____穿过亚洲。

3.海陆位置:东临A_______,北临C_______,南临B_______,西邻D_____。

4.地理分区:东亚、西亚、南亚、北亚、中亚、东南亚。

二、据图说出亚洲的河流流向特点,从而判断地势的特点1.河流流向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势的特点:_______________。

3.主要地形区:E_____高原,F___________平原,G_________山脉。

三、亚洲的气候1.气候类型: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⑤热带雨林气候、⑥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⑧高原山地气候、⑨寒带气候。

2.气候特点:(1)_________;(2)_______气候分布广;(3)_____________。

3.东部和南部受_______强弱影响,易发生_____灾害。

一、亚洲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1.位置与气候(111°S~81°N之间,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地跨热、温、寒三带,南北气温差异大,气候复杂多样;(2)经度位置→东西跨经度广→东西降水量差异大;(3)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位于亚欧大陆→季风气候显著。

2.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1)地势决定河流流向。

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2)气候影响河流水量。

①亚洲气候季节变化明显→河流水量呈季节性变化。

②亚洲不同区域气候不同→河流数量多少及流量不同。

七下5、6、7、8课复习学案

七下5、6、7、8课复习学案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学案姓名、班课题:七下5、6、7、8课时间:2014年3月5日制作人:阎中振重难点:对外关系、唐诗、书法和绘画知识探究:一、西藏自古就是我国的一部分,唐朝时藏族的祖先称什么?他们杰出的首领是谁?为唐蕃友好做出贡献的两位唐朝公主分别是谁?二、唐朝经济文化发达,对外交往频繁。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说得是日本以唐为师,当时日本派到中国学习的使节叫什么?请读书29页了解唐朝对日本的影响有哪些?六次东渡到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是谁?三、唐朝时称印度为什么?去那里的唐朝僧人是谁?他留下什么著作?知识梳理归纳1、为唐朝与吐蕃友好做出贡献的两位女子:唐太宗时嫁给松赞干布的是,8世纪嫁到吐蕃的是。

“和同为一家”是指和唐朝的密切关系。

2、隋唐对外交往活跃,与亚非欧都有往来,各国称中国人为“”。

,。

4、今天人们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和我国新疆地区历史与佛学的重要典籍是。

5、隋唐时期建筑水平高超,世界上现在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是朝的工匠设计并主持建造的,年后欧洲才建成类似的桥。

唐代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

欧洲城市重新兴起是在世纪。

6、我国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早期我国就发明了造纸术,到了东汉改进了造纸术。

隋唐时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朝印制的。

、末年,书法开始成为一门艺术,东晋时期书法家是,其代表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被称为,继他之后唐朝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是,他的字人称“”;而博采众长,自成一体,被称为“柳体”的书法家是。

9、东晋的画家是,代表作《》《》;唐朝擅长人物故事画的的是,被称为“”,开后世写意画的先河。

10、“医圣”,“书圣”,“画圣”,“诗圣”。

知识检测:一、选择1、唐朝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与他带回的经书有关的宗教是:()A基督教B道教C佛教D伊斯兰教2、“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追述了唐文化:()A对日本的影响B对新罗的影响C对天竺的影响D对波斯的影响3、16.下列内容,关联有错误的是()A.吴道子——画圣B.杜甫——诗圣C.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D.阎立本——《女史箴图》4、唐太宗时期,西游天竺取经的是:曾6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宣传唐文化:()A鉴真B玄奘C班超D张骞5小说〈〈西游记〉〉中主人公唐僧的原型是(答案从上题中选):()6、一座古代石桥历经一千三百多年依然屹立在洨河上,“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宵”,这座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是隋朝的()A.赵州桥B.玉带桥C.宝带桥D.泸定桥7. 河北民歌《小放牛》中唱到:“赵州桥来鲁班修,玉石栏杆是圣人留。

七年级下语文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下语文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下语文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复习并巩固七年级下语文单元的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通过对本单元文章的复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写作手法等。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回顾本单元的文章,包括《古诗四首》、《春》、《散步》、《背影》、《海水与月亮》等。

2. 复习文章的主题、结构、写作手法等方面的知识。

3. 分析并讨论文章中的重点句子、难点词汇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文章,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该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2. 讲解文章的主题、结构、写作手法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3. 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难点词汇和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进行评估,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五、教学资源:1. 七年级下语文教材和相关辅导资料。

2. 教学课件和教案。

3.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4. 相关音频、视频和网络资源。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文章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主题、结构、写作手法等方面的知识。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提问、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任务型教学法: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评价反馈法: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七下复习学案

七下复习学案

七年级下册复习学案主备人:游江文参与人:审核人:时间:班级姓名第小组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继续掌握和巩固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并运用知识解答材料材料问题。

过程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巩固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能力。

学习方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学习过程:一、学生重温识记的知识,练习巩固。

(独立完成,小组长检查,教师抽查)1、隋文帝时,改革选拔官吏的办法,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开制度的先.河.。

隋炀帝又创设科,制度正式..形成(进士科的创设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科和科。

2、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历史上称她的统治有“”。

3、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政绩卓著。

他选拔德才兼备的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为相,大力发展生产。

他还整治吏治,严格执法。

在他统治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4、唐太宗时,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唐中宗时. 公主入藏与尺带珠丹成亲。

吐蕃与唐从此“和同为一家”。

821年,唐蕃会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会盟碑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象征。

5、契丹族首领 916年在上京称帝,建立契丹国,后来契丹改国号为。

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定都,史称。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建都兴庆,史称。

完颜阿骨打做了族首领后,率部抗辽,1115年称帝,建立国,定都会宁。

6、两宋时,经济重心从流域转移到流域。

即经济重心南移。

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十分繁荣,具体表现在:①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还出现了牛转翻车。

②“苏湖熟、天下足”说明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出现了占城稻和棉花由南往北、小麦由北往南推广的现象。

③棉纺织业在南方逐渐普及。

④陶瓷业:江西成为著名瓷都..。

⑤采煤业技术领先世界,煤已大量用于居民生活。

⑥宋朝的在当时世界首屈一指,海船装有指南针。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教案【精】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教案(集合7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精】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教案(集合7篇)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语文下册的复习教案(精选10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的复习教案(精选10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的复习教案(精选10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的复习篇1一、诗词复习要点1、王湾《次北固山下》(1)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

参考:用大小映衬的手法。

小景(顺风而来的白帆)与大景(开阔平静的江面)互相映衬,精妙传神。

(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一句。

参考:这两句中用“生”“入”二字用拟人化手法。

将“海日”“江春”人格化,而寓有生机。

生动地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3)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杜牧《赤壁》(1)这首诗是怀古咏史之作,它题咏的是哪一件历史事件?赤壁之战。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

3、苏轼《浣溪沙》(1)这首词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上阕描写了怎样的景色?幽静、充满自然生机、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

(3)赏析下阕。

下阕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体现了诗人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

4、王建《十五夜望月》(1)这首诗通过渲染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营造了清冷寂静,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

(2)赏析“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

“地白”二字字庭中月色,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

“树栖鸦”三字,朴实、简洁中、凝练,既写出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月夜的寂静。

(3)赏析“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

“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还使人联想到月宫中美景。

(4)赏析“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两句。

这两句诗人不正面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将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深沉。

“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化虚为实,给人以动态形象感,将无形的秋思写得生动可感。

语文七年级下复习教案

语文七年级下复习教案

【 - 小学作文】【篇一】语文七年级下复习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文复习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文复习教案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习重点1、文体(散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题解。

2、第二段要求理解并掌握:A、分层次。

B、写景角度:动植物、声色形味、动静结合、高低、远近、虚实、总分。

C、写法:排比、拟人、对偶、比喻。

D、作用:流露喜爱赞美之情,突出乐园。

3、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故事虽虚构但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乐园的情趣。

4、捕鸟的细节描写:交代了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

一连串动作描写写出了捕鸟的乐趣,抒发了兴奋喜悦之情。

5、第九段:A、作用:过渡段,承上启下。

表达对百草园的依依不舍之情。

B、修辞:排比、拟人、反复。

6、写三味书屋生活:A、肃穆气氛。

B、问问题老师不答。

C、不允许游玩。

D、读难理解的古文。

E、因内容枯燥学生上课搞小动作。

7、中心。

重点背诵: (一)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第一段中的“似乎”与“确凿”字面上看是矛盾的,你认为矛盾吗?为什么?不矛盾,“似乎”表示作者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因为对“最末次的相见”来说,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模糊,然而回忆儿童时的生活,却又历历在目,“确凿”表示完全肯定的。

2、在“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儿时的作者在此发生了的三件趣事具体哪三件?趣事:翻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的根、摘覆盆子。

第二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景物各自的特点,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色彩;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和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形状;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声音;描写覆盆子则突出其味道。

3、写景物有恰当的顺序,本段也如此。

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由低处到高处,由植物到动物,由静景到动景;“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是由整体到局部,又由动物到植物。

4、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的写景,加上恰当的用词,能使文章生动、精彩。

本段写景作者便是多角度的写景,请说说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描写的,至少举一个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复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1、我们祖国所在的大洲是。

2、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从半球来看,亚洲主要位于半球和半球。

3、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是。

4、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和海峡。

5、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6、通常,人们爱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其中我国位于地区。

7、亚洲地形特征是:中部,四周。

亚洲河流流向受的影响,发源于中部,呈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9、亚洲地形特点是:,。

河流呈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10、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是,亚洲最大的平原是。

11、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咸水湖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

12、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咸水湖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世界上陆地最低点是。

13、亚洲地跨、和三个温度带,东面临洋,北面临洋,南面临洋西面深入内部。

14、亚洲的气候受和的影响。

具有、_________和三个特点。

15、亚洲东部和南部是著名的季风气候区,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夏季风强的年份,降水;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就。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常受的季风影响易发生灾害。

16、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是,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17、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个。

18、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分别为,、。

19、发达国家第产业比重大,发展中国家以第产业为主。

20、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发达国家有、、。

21、通常,人们把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划分成类产业。

农业是第产业,工业和建筑业是第产业,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是第产业。

22、按因果关系填空:A、要求增产粮食B、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C、粮食产量下降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E、恶性循环F、土壤肥力下降日本1、日本是位于洲东部,洋西北部的一个岛国,由、、、等4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其中是最大的岛屿。

2、日本是一个岛国。

海岸线,多优良,这对日本的、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3、日本是一个多、的岛国,原因是:位于板块、板块之间,地壳不稳定。

日本著名的山峰是,它是日本的象征,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

日本的地形四分之三以上是和,平原面积狭小,最大的平原是。

5、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万多美元,是世界最高收入国家之一。

6、世界上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家。

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位。

6、日本地域,资源,是一个小国。

7、日本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和,依靠和资源,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大量出口,形成了以为主的经济。

因此,日本发展经济对外依赖严重。

8、日本是一个发达的经济。

近年来,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主要对象是、、和地区。

9、日本民族构成,民族占优势。

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是的典型。

10、日本的气候是气候和气候。

日本最大的国际贸易港是横滨。

13、日本资源和资源丰富,资源缺乏。

日本百分之百需要从国外进口的是和。

14、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沿岸和沿岸。

主要有个工业区,分别是、、、、。

东南亚1、东南亚位于亚洲的部,包括和两大部分,中南半岛是因为在以南而得名。

2、东南亚地处亚洲与洲、洋与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3、位于和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向东航行到东南亚、南亚各港口最短航线必经之地。

是连接洋与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4、东南亚气候为气候和气候,中南半岛主要是气候,马来群岛主要是气候,其降水是雨。

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

5、东南亚是世界上、、和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产地。

6、东南亚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延伸,具有、分布的特点。

7、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和。

8、东南亚居民绝大数是种人,东南亚是和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其中(国家)华人最多。

10、东南亚的旅游胜地众多,如缅甸仰光的,印度尼西亚的,柬埔寨的,泰国曼谷的,越南的,花园城市——。

11、、、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12、是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出口国。

13、马来西亚是最大的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

14、油棕的含有丰富,在各种油料作物中,有“”之称。

第四节俄罗斯1、俄罗斯北临洋,东临洋,隔海峡与国相望,西临海,南部临和()海,南部与、、(国家)相邻。

2、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山、河、海、山、海、海峡。

3、俄罗斯的主要河流:(1)、位于欧洲的是河,是欧洲第一长河,注入海。

被俄罗斯人称为。

(2)、位于亚洲(西伯利亚的地区)河流主要有河、河、河,自南向北注入洋。

俄罗斯有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湖。

4、俄罗斯领土地跨和两洲,面积万平方千米,有130多个民族,通用( 语。

5、俄罗斯的地形:俄罗斯的地势高低,和面积广大。

6、俄罗斯气候分布最广的是,其特点是。

7、被称为北半球的“寒极”是,气温曾低到.8、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储量,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的大国之一。

9、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铁路、、航空、内河、海洋和均很发达。

但是,交通运输线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分布。

10、是俄罗斯的首都,最大的城市,他是全国的、、文化、交通中心。

这里有著名的、。

11.俄罗斯位于带和带,大部分位于带,。

俄罗斯主要气候类型是,其气候特点是。

12.俄罗斯靠近北冰洋沿岸属于气候,太平洋沿岸属于气候,西部受洋的影响,属于气候。

主要是气候,特点是。

13.俄罗斯主要的工业区有、、、。

其中,是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工业区。

是俄罗斯的最发达的工业基地。

14.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他地跨两洲,主要民族是人,通用语言是。

俄罗斯的欧洲部分,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

人口却占全国的,首都也位于欧洲部分,因此,被公认为洲国家。

15.俄罗斯最长的铁路是,又被称为大铁路桥。

16.俄罗斯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上位次:、居世界第一位,其重工业,轻工业。

17.五海通航中的五海是指、、、、。

18.俄罗斯的交通运输线在洲部分和洲部分的分布不均。

19.欧洲部分铁路网非常密集,以为中心呈放射状。

20.俄罗斯最大的城市是,第二大城市是。

是位于太平洋沿岸的海港,是位于北冰洋沿岸的终年不冻港,是位于大西洋沿岸的海港中东1、中东地区的范围:去掉西亚的,添上北非的和的欧洲部分。

处在联系洲洲、洲,沟通洋和洋的枢纽地位。

2、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是,该地区处在联系亚洲洲、洲、非洲,沟通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

3、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及其沿岸区。

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4、中东主要的产油国家有、、、、等五个。

5、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种人。

大多数人信仰教,少数居民信仰、和其他宗教。

、和犹太教都把看作是圣城。

6、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和之间的冲突,阿拉伯和以色列冲突的焦点在地区。

7、中东地区主要是气候,终年炎热,稀少,资源极其匮乏。

8、中东地区有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世界陆地表面最低点在。

9、沙特阿拉伯的,是伊斯兰教穆罕默德的诞生地,被教尊称为圣城。

是伊斯兰教的第二大圣城。

欧洲西部1、欧洲西部人口,国家,绝大部分是国家。

2、欧洲西部的工业中心多,分布密集带,自向东到境内;北起半岛南部,南到国家。

3、欧洲西部的工业主要以为主。

许多国家从国外进口、、粮食,向外出口、、化学物品和,为国家带来财富。

4、欧洲的地形以、为主,气候,适宜的生长,业发达,因此,欧洲人爱吃、、。

欧洲西部的人们称为“绿色的金子”。

5、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是。

6、欧洲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是,简称,共有个成员国,统一的货币。

7、旅游胜地:荷兰、英国、法国、西班牙、挪威、瑞士、希腊、意大利8、是欧洲第二长河,流经9个国家,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国家。

9、国的畜牧业产值占全部农业产值70以上,、是世界上著名的乳蓄大国。

印度1、在我国西南面的邻国中,有一个世界文明古国,是。

他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2、印度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目前人口已超过亿,居世界第位。

3、印度以气候为主,其特点是。

由于受季风的影响,灾害频繁。

4、流经印度的最重要的河流是,这条河被印度人称为圣河,它流经印度最大的()平原。

5、众多的人口对印度、和的发展都会产生很大的压力。

20世纪70年代,印度实行计划。

6、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和。

在20世纪60年代,印度实行了“”,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

7、印度的经济作物是和。

8、印度的地形区是:北部,中部,南部。

9、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注入孟加拉湾的大河是。

10.是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最大的城市。

是印度最大的棉纺织中心,印度最大的海港。

12. 是印度的“计算机软件王国”,有印度“硅谷”之称。

13. 是世界第二大软件大国,软件出口量仅次于。

14、印度的最主要地形区是;印度最大的河流是,最终注入。

16、印度最著名的建筑物是。

印度所在的半岛是17、印度雨季时盛行的风向是;旱季时盛行的风向是。

18、(1)南亚1月主要吹风,风从吹向,降水较,为季节。

(2)南亚7月主要吹风,风从吹向,降水较,为季节。

(3)南亚各地降水量气候,该种气候的特点是。

(4)南亚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其中降水量最丰富的是位于印度东北部的,这里降水十分丰富的原因是。

20、印度的主要矿产是、、。

它们分布在。

21、印度的最大港口是,首都在。

、绿色革命的主要是。

22、印度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主要产业是。

24、印度的钢铁工业分布在(资源、交通、市场)所在地。

印度的棉纺织工业分布在(资源、交通、市场)所在地。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于世界上最大沙漠以南,(纬线)从中部穿过,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带,有之称,东临洋,西临洋。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主要有高原、高原、高原.地势高,低。

3、撒哈拉以南有6亿多人,其中90 以上是种人,是的故乡,有之称。

4、本区之最:世界上最长的河,世界第二大河,世界上最长的裂谷,世界最大的盆地,非洲最高峰,非洲最大的湖泊。

5、几个世纪以来,由于长期占领和疯狂掠夺,本区很多国家形成了生产的经济,称为经济。

6、本区许多国家以出口为主,价格低廉,工业不发达,进口,价格高,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7.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人口增长的速度,成为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

8.本区的气候以为中心南北对称,主要的气候是和,热草气候的特点是,因此,常受灾威胁。

人们开始砍伐森林,开垦草原,过度放牧,最终导致土地化,使逐步恶化。

8、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生产落后,产量很低,供应不足成为本区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

9、撒哈拉以南的非洲90%以上的居民是。

故又有“”之称。

10、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的是。

以南更高。

1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由于大部分介于线和线之间,故应以带气候为主。

本区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其气候特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