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2020-2021学年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2020-2021学年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达尔文

2020-2021学年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5题,每题2分,共计30分。请将每题中唯一最符合题意的字母标号填在括号内。

1.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生物,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病毒B.飞机C.珊瑚D.钟乳石

2.在一次复习讨论会上,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对生物的基本特征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能进行呼吸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

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宋代诗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它主要描述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鸭生活的影响?()

A.水B.阳光C.温度D.空气

5.下列各项,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A.草原中的全部植物B.树林中的全部昆虫及它们的食物

C.农田中的全部庄稼D.一个池塘及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6.“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将“落花”化作“春泥”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阳光

7.被称为是“地球的肾”的生态系统是()

A.草原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

8.如图所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①→③→④→②D.③→①→④→②9.显微镜下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如果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该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A.10×和40×B.10×和10×C.5×和10×D.5×和40×10.2016年已经全面放开二孩,想知道深圳人民关于全面放开二孩的想法,用的方法是()

A.调查法B.实验法C.观察法D.探究法

11.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B.染色体

C.叶绿体D.线粒体

12.动物细胞分裂时最先发生的变化是()

A.细胞核一分为二

B.细胞质一分为二

C.细胞膜从细胞中部逐渐向内凹陷

D.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

13.下列哪项不属于人体的基本组织()

A.保护组织B.肌肉组织C.结缔组织D.神经组织14.一棵油菜由细胞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依次是()

A.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C.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D.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15.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有成形的细胞核B.能进行光合作用

C.能在水中运动D.可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6题,每空2分,共计50分。

16.(6分)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会环境。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如:;。(举两例)

17.(2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请根据此成语写出一条食物链。

18.(10分)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除图中所示组成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应有和非生物部分。

(2)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鹰,食草昆虫和兔之间的关系是。

(3)该生态系统中草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

(4)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繁茂,兔的数量并不会无限制的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19.(10分)生物所具有的特征包括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长、繁殖和遗传和变异等。图中分别体现了哪种生命特征:

(1)A是向日葵,“朵朵葵花向太阳”,所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2)B人体排汗,所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3)C蘑菇由小长大,所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4)D鲸鱼喷出水柱,所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5)E蚂蚁搬运食物,所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20.(12分)以下是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图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切洋葱鳞片叶时,有刺激性的液体喷出,这些液体主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

(2)图1制作临时装片正确操作顺序是。(注:填序号)

(3)要将图2的甲换成乙,应转动,换用物镜观察。

(4)视野中细胞内近似球形结构是,含有的遗传物质是。

21.(10分)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是人们主动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请你仔细阅读下面资料,完成问题.

有一次,小明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豆芽合成了叶绿素的原因).小明觉得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决定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探究.

(1)你的问题是: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2)针对你的问题,请做出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4)该实验的预期效果是:甲中,乙中.

2020-2021学年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5题,每题2分,共计30分。请将每题中唯一最符合题意的字母标号填在括号内。

1.(2分)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生物,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病毒B.飞机C.珊瑚D.钟乳石

【分析】生物生命的特征是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A、病毒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A正确;

B、C、D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B、C、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2分)在一次复习讨论会上,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对生物的基本特征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能进行呼吸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时结合题意从生物的特征切入。

【解答】解: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④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⑤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⑥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的特征。

3.(2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同时生物也会影响环境。

【解答】解:“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作用。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2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宋代诗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它主要描述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鸭生活的影响?()

A.水B.阳光C.温度D.空气

【分析】此题主要考察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春天来了,温度升高,江水变暖,鸭子开始下水游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鸭子的影响。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5.(2分)下列各项,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A.草原中的全部植物

B.树林中的全部昆虫及它们的食物

C.农田中的全部庄稼

D.一个池塘及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解答】解:A、草原中的全部植物,只有生产者,没有消费者、分解者,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都不属于生态系统;

B、树林中的全部昆虫及它们的食物,只有部分消费者,没有其它消费者、生产者、分解

者,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都不属于生态系统;

C、农田中的全部庄稼,只有部分生产者,没有其它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也没有环

境部分,因此都不属于生态系统;

D、一个池塘及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

于生态系统。

故选:D。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6.(2分)“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将“落花”化作“春泥”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阳光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参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解答】解: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说的就是分解者把落花这种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了无机物,归还土壤,再被植物吸收利用。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分解者的作用,保障物质循环的畅通进行,值得注意。

7.(2分)被称为是“地球的肾”的生态系统是()

A.草原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

【分析】本题应从各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在自然界的作用方面来解答。地球的肾主要是指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湿地的过滤作用是指湿地独特的吸附、降解和排除水中污染物、悬浮物和营养物的功能,

使潜在的污染物转化为资源的过程。如香蒲以及藻类在生长过程中从污水中汲取营养物质的作用,从而使污水净化。生物作用是湿地环境净化功能的主要方式。沼泽湿地象天然的过滤器,它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一些湿地植物如芦苇、水葫芦等还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净化水质。沼泽湿地能够净化环境,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因此被人们喻为“地球之肾”。

【解答】答:A: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的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因此没有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排毒”、“解毒”的功能,故该选项不符合题;

B:淡水生态系统是指在由淡水生物群落及淡水水域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分为静水的和流动水的两种类型。前者指淡水湖泊、沼泽、池塘和水库等;后者指河流、溪流和水渠等。具有易被破坏、难以恢复的特征。因此“排毒”、“解毒”的功能是有限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因此没有调节陆地上洪水的作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调节气候、分解净化环境,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因此被人们喻为“地球之肾”。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类型,理解湿地的特点和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2分)如图所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①→③→④→②D.③→①→④→②【分析】图①是放置玻片标本;进行图②所示操作时,眼注视图示部位的目的是: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图③没有放玻片标本,眼视目镜,因此是对光。该步操作的目的是

使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在同一直线上。图④的操作是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解答】解:显微镜的观察包括1、取镜和安放2、对光3、放置玻片标本4、观察(1)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3)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所以图示中正确的顺序是:

③①②④。

故选:B。

【点评】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平时多使用,多观察,多思考即能做好此类题。

9.(2分)显微镜下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如果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该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A.10×和40×B.10×和10×C.5×和10×D.5×和40×

【分析】根据显微镜的放大的倍数的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X目镜放大倍数。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的同一部位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就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就越多。如果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该选用放大的倍数越小的,ABCD中放大的倍数最小的是C。

故选:C。

【点评】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需要同学们熟记其结构和使用方法.

10.(2分)2016年已经全面放开二孩,想知道深圳人民关于全面放开二孩的想法,用的方法是()

A.调查法B.实验法C.观察法D.探究法

【分析】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多种:观察法、实验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法、调查法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实验对象和目的来确定。

【解答】解:调查法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

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实验对象进行进行研究的一种

方法;

资料收集法是针对某一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答案的方法;

观察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的观测;

想知道深圳人民关于全面放开二孩的想法,该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应属于调查法。

故选:A。

【点评】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如果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11.(2分)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B.染色体

C.叶绿体D.线粒体

【分析】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据此解答。

【解答】解: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动物是异养的,其细胞内不含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只有线粒体。绿色植物的细胞内含有两种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

故选:C。

【点评】动物细胞中不含叶绿体。绿色植物的细胞内含有两种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

12.(2分)动物细胞分裂时最先发生的变化是()

A.细胞核一分为二

B.细胞质一分为二

C.细胞膜从细胞中部逐渐向内凹陷

D.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

【解答】解: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

到两个新细胞核中,细胞膜在中央的部分从四周逐渐的向内凹陷,将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如图:

因此动物细胞分裂最先发生的是A细胞核一分为二。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13.(2分)下列哪项不属于人体的基本组织()

A.保护组织B.肌肉组织C.结缔组织D.神经组织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解答】解:组织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肌肉组织具有收缩、舒张功能;神经组织能产生和传导兴奋;结缔组织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植物的组织是按功能来划分的。如:保护组织有保护作用;分生组织,具有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功能;输导组织,具有输送物质的功能,主要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营养组织,具有制造、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机械组织,具有支撑、保护功能。可见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的关键是注意人体的上皮组织与植物的保护组织的区别,它们都有保护作用,这点易混淆,但人体没有保护组织。

14.(2分)一棵油菜由细胞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依次是()

A.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C.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D.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解答】解: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再组成组织,构成植物体的

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由这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整个植物体。可见一棵油菜由细胞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故选:A。

【点评】关键是熟练掌握植物的结构层次。

15.(2分)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有成形的细胞核B.能进行光合作用

C.能在水中运动D.可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分析】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解答】解: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有成形的细胞核,生活在淡水中,靠纤毛进行运动,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体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故选:B。

【点评】掌握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6题,每空2分,共计50分。

16.(6分)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会影响环境。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举两例)

【分析】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解答】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沙枣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故答案为:影响;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环境.

17.(2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请根据此成语写出一条食物链植物→蝉→螳→黄雀。

【分析】食物链的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

【解答】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谚语描述的是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具体为螳螂以蝉为食,黄雀以螳螂为食,但这里面只包含了动物,即消费者。要想使之成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应从生产者开始,我们还知道蝉是以植物为食的。故此食物链应为:植物→蝉→螳→黄雀。

故答案为:植物→蝉→螳→黄雀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食物链的写法是从生产者开始的。

18.(10分)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除图中所示组成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应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鹰,食草昆虫和兔之间的关系是竞争。

(3)该生态系统中草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4)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繁茂,兔的数量并不会无限制的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

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个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制的,超过了这个限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解答即可。

【解答】解:(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此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构成该生态系统还应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必须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图中能够形成2条食物链即草→兔→鹰;草→吃草昆虫→吃虫鸟→鹰,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鹰,食草昆虫和兔都吃草,二者之间是竞争关系;

(3)该生态系统中草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4)在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繁茂,兔的数量并不会无限制的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

(1)分解者;

(2)吃虫的鸟;竞争;

(3)太阳能;

(4)自我调节。

【点评】熟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理解其组成成分的作用、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9.(10分)生物所具有的特征包括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长、繁殖和遗传和变异等。图中分别体现了哪种生命特征:

(1)A是向日葵,“朵朵葵花向太阳”,所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B人体排汗,所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生物排出体内废物。

(3)C蘑菇由小长大,所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生物能够生长。

(4)D鲸鱼喷出水柱,所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5)E蚂蚁搬运食物,所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解答】解(1)A“朵朵葵花向太阳”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B人体排汗说明生物排出体内废物;

(3)C蘑菇由小长大,说明生物能够生长。

(4)D鲸鱼喷出水柱,说明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5)E蚂蚁搬运食物,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故答案为:

(1)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生物排出体内废物;

(3)生物能够生长;

(4)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5)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0.(12分)以下是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图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切洋葱鳞片叶时,有刺激性的液体喷出,这些液体主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液泡。

(2)图1制作临时装片正确操作顺序是③④②①。(注:填序号)

(3)要将图2的甲换成乙,应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观察。

(4)视野中细胞内近似球形结构是细胞核,含有的遗传物质是DNA。

【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一擦、二滴、三撕、四展、五盖、六染。

【解答】解:(1)在植物细胞的结构中,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具有酸甜苦辣等各种味道。

(2)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

“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所以③④②①。

(3)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乙中的物像比图甲大,应选用放大倍数较大的物镜或目镜。具体操作应为:我们在使用显微镜时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后用高倍镜观察,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换用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中的亮度变暗。

(4)细胞内近似球形的结构是细胞核,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该结构中储存着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的遗传物质。细胞核里含有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脱氧核糖核酸)。

故答案为:(1)液泡;

(2)③④②①;

(3)转换器;高倍;

(4)细胞核;DN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21.(10分)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是人们主动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请你仔细阅读下面资料,完成问题.

有一次,小明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豆芽合成了叶绿素的原因).小明觉得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决定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探究.

(1)你的问题是:阳光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2)针对你的问题,请做出假设:阳光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

(3)设计实验方案:取一定数量的新鲜的黄豆芽分成两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

中.甲放在有阳光下培养.把乙放在阴暗处培养.

(4)该实验的预期效果是:甲中豆芽变绿,乙中豆芽不变绿.

【分析】此题考察的是要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据此解答.本题以光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的知识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和“控制单一变量原则”.还考查了学生应用生物学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解答】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1)黄豆芽被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因而提出的问题应该是:阳光能影响到叶绿素的产生吗?

(2)做出的假设是依据问题做出的,假设的做出又与我们对结果的基本预测有着密切关系.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黄豆芽是在遮光的条件下形成的,豆苗是在有光的条件下形成的.因而做出的假设应是:阳光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

(3)设计实验方案:

取一定数量的新鲜的黄豆芽分成两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甲放在有阳光下培养.把乙放在阴暗处培养.

(4)根据经验该实验的预期结果是:甲变为绿色,乙仍为黄色,不变绿.因而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能影响到叶绿素的产生.

故答案为:

(1)阳光;

(2)阳光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

(3)取一定数量的新鲜的黄豆芽分成两份,分别甲、乙两个容器中.甲放在有阳光下培养.把乙放在阴暗处培养;

(4)豆芽变绿;豆芽不变绿.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

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英国乡村曾经观察到这样有趣的事实:凡是猫养得多的地方,那里的红

三叶草就长得特别茂盛。猫和红三叶草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细心钻

和红三叶草之间,似乎毫不相干,可是加上土蜂和田鼠两个环节,就连成了一根相互连接的链条——食物链。

清除页眉横线的步骤:点击--插入--页眉页脚--页眉页脚选项,把显示奇数页页眉横线(B)的勾去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