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复习之记叙文阅读系列
初三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初三记叙文阅读及答案【篇一: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很多年以前的一个寒夜,在弗吉尼亚州北部,一个老人等在渡口准备乘船过河,寒冷的冬季的霜雪已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
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
寒冷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和僵硬了。
②突然,他听到沿着冰冻的羊肠小道上传来了有节奏的由远而近的马蹄声,怀着焦急的心情,他打量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了。
待最后一个骑手经过他时,老人站在雪中僵直得像一尊雕像,就在将要擦身而过的一瞬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说:“先生,您能否让一个老人和您乘一匹马共行?您知道,单凭用脚走,人是很难通过这一段路的。
”③骑者勒住了自己的马,回答:“确实是这样,上来吧!”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得半僵的身体,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送他到他要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
④当他们走近一座小而舒适的村舍时,骑手的好奇心促使他问道:“先生,我注意到你让其他几个人过去而没有请求帮助,而当我经过时你却留住我借用我的马,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如此一个寒冷的冬夜,您却等待在这里并截住最后一个骑手,如果我拒绝您的要求并把您留在那里,结果会是什么?”⑤老人慢慢下了马,以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骑手,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老人继续道,“我仔细观察了那几位骑手,立即便看出他们没有关心我的处境,这时候就是我求他们帮忙也无济于事。
但是当我仔细一看您的眼睛,仁慈和同情之状是相当明显的。
我知道,当时当地,您的友好态度使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帮助。
”⑥那些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地触动了骑手。
“您的评价把我形容得太伟大了,”他告诉老人,“可能我以前在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所以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
”1. 第②段中“打量”一词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2. 第④段中骑手的“好奇心”是什么?3. 第⑤段中老人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是可信的,因为:____________4. 分析第⑤段“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
通用最新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记叙文专项练习(30篇)

2020语文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记叙文专项练习(30篇)一、阅读选文,完成1-6题。
(20分)满孙君飞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
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⑤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嘴唇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
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⑦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来了;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的空旷冷清。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
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
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
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大块萝卜炖小块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
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不解: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归来的将军?⑨父亲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
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专题13 记叙文阅读(含答案)

专题十三记叙文阅读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一、(2022天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寒梅林旭华①淅淅沥沥的冷雨终于停息了,我决定到附近的花园走走。
②天空依然阴郁着脸,寒风冷峭得刺骨。
原来热闹的花园现在变得一片清寂,唯有我的脚步声在砖石铺就的路面上回响着。
花园里的乔木绿叶早已褪尽,光秃秃地呆立着,一片萧索沉寂。
③转过花园的弯角,蓦地,我的眼睛一亮,一大团鲜嫩的粉红色跃入眼帘,云蒸霞蔚般绚烂——原来是路边一树傲然绽放的寒梅。
④梅在严寒中兀自独立,粗壮的虬枝布满绿苔,裸露着嶙峋的老茧,苍劲而挺拔。
枝丫分叉,或直或横或斜,没有叶片,呈现出浅灰或嫩绿的本色,平滑而柔韧。
⑤每条枝丫上,粉红色的花儿都挂着晶莹的雨珠。
含苞的,娇羞颔首,豆蔻芳华;绽放的,红瓣灼灼,嫩蕊颤颤,犹如一大团粉红色的火焰,点燃了清寂的花园,点亮了阴郁的天空,驱散了寒意。
太阳出来了,明媚的阳光下,粉红色的寒梅盛放着烂漫的激情,我似乎听到了源源不断的生命诞生的爆裂声。
在满目萧索的严冬里,寒梅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让我震撼,并顿生深深的敬意。
⑥倏地,吹来一阵寒风,“簌簌簌”,我听到一阵极其细微的飘落声,轻轻的,柔柔的。
转瞬,悠悠飘来一阵淡淡的馨香,丝丝缕缕地在树下弥漫开来,如久酿的老窖,韵味悠长。
张臂,清香盈怀;闻之,心旷神怡。
抬头,但见一大片粉红色梅花瓣飘洒而下,在树下悠悠地旋转着,飞舞着,如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很快铺就了一地密集的落红。
⑦哦,是寒梅洒落的花瓣雨!⑧寒梅无言,只是静静地看着自己粉红的花瓣从树上纷纷飘落,星星点点碎了一地。
而那枝头上未落的花朵,依然在阳光下灿然绽放,全然没有丝毫的惊慌失措。
因为它深知,生命的意义不只在于绽放时的激情与风采,更在于凋零时的坦然与达观,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的精彩。
⑨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曾经有过这样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不为独香,只为护花,诗人将落红的深情,升华为奉献精神,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⑩此刻,花瓣还在风中纷纷飘落着,它们在空中悠悠地打着旋儿,似乎在跟寒梅作最后一场深情的告别。
初三语文复习之记叙文阅读系列

初三语文复习之记叙文阅读系列前几天,我曾把孩子的家庭教师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请到我的办公室来。
需要结算一下工钱。
我对她说“请坐,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让我们算算工钱吧。
您也许要用钱,你太拘泥礼节,自己是不肯开口的……呶……我们和您讲妥,每月三卢布……”“四卢布……”“不,三……我这里有记载,我一向按三付教师的工资的……呶,您呆了两月……”“两月另五天……”“整两月……我这里是这样记的。
这就是说,应付您六卢布……扣除九个星期日……实际上星期日您是不和柯里雅搞学习的,只不过游玩……还有三个节日……”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骤然涨红了脸,牵动着衣襟,但一语不发……“三个节日一并扣除,应扣二卢布……柯里雅有病四天没学习……您只和瓦里雅一人学习……你牙痛三天,我内人准您午饭后歇假……二加七得九,扣除……还剩……嗯……四一卢布。
对吧?”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左眼发红,并且满眶湿润。
下巴在颤抖。
她神经质地咳嗽起来,擤了擤鼻涕,但23题。
(5小题,20分)(xx黄埔)生命的声音余飞鱼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①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
卧在一个几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
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待,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
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初中语文中考经典记述文阅读30篇及答案

初中语文中考经典记述文阅读30篇及答案第1篇细水长流蓝雪冰儿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
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
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
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
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
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
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
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
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
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
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
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
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
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
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
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
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
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
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
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
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15篇

一、(2019原创)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10分)一对诚信人徐树建①江海牢记父亲嘱托,诚信经营正直做人,可利润微薄举步维艰,这使他对“诚信”动摇起来。
父亲这天一大早领他到集市上闲逛。
②父亲在一个蹲着卖鱼的农家少年前停下了,一只面盆里养着十几条大大小小活蹦乱跳的各色杂鱼,像是野生鱼。
父亲说:“这鱼我全要了,多少钱一斤?”卖鱼少年畏缩地说:“我没有秤,这些鱼肯定二斤出头,算二斤吧,一斤三块,一共六块钱好不好?”③父亲吃惊地说:“这鱼是野生的啊,你可不要卖错了。
”少年低声说:“不是的,这些鱼是我在养鱼塘里抓的,不是纯野生鱼。
”父亲掏钱买下,在另一个摊位上秤了下,二斤半,父亲对江海说:“这世上还是有诚信之人的。
”江海说:“可因为诚信,他少了收入,他本可以挣更多的钱。
”④父亲身后忽然有人怯怯地开口了:“先生,是您买了我儿子的鱼吧?”父亲和江海诧异地回头一看,问话的是位农妇,她身后站着那个卖鱼的少年,此刻他脸更红了,双手不停地绞着衣角。
父亲点点头,那农妇难为情地说:“先生,这鱼,我们不卖了,我把钱还给你好不好?”说着递过那六块钱。
二人一听明白了,这母亲一定后悔儿子把鱼卖贱了。
父亲有点恼怒,好不容易给儿子找了个标杆,一眨眼却给这农妇拔了。
父亲话里略含了怒气,说:“一个愿买一个愿卖,还带反悔吗?”⑤那少年更窘了,那农妇也是越发难为情,蚊子哼似的开了口:“先生,不是我们反悔,是这鱼吃不得,这装鱼的面盆是洗脚用的,我儿子不懂规矩,对不起!”这儿的农村人认为脚盆是不洁之物,不能盛放吃食的。
父子面面相觑。
少年接过鱼后江海问道:“这些鱼你怎么处理呢?”少年答道:“放掉,卖给谁都不好。
”⑥望着那对母子走远,父亲感叹着说:“江海,你看到了吗?这农妇才是最讲诚信之人,有其母方有其子!”江海一脸迷茫,说:“这一来,这对母子的收入不是更少吗?”父亲看着江海,说:“可是,如果你以后再来买鱼的话,会对这对母子的摊位视而不见吗?”⑦父亲的话就像闪电,划过他浑沌的内心。
初三语文记叙文阅读共16篇(每周做两篇)

初三语文记叙文阅读1班级姓名 2017年7月4日野油菜花儿开①初冬的山野,虽然寒气逼人,却也有几分野趣。
②早晨,太阳好像怕冷似地极不情愿地从东山探出头来,遍洒金光。
东山山腰系着一条白色的云腰带,薄薄的雾气像轻纱缭绕着。
西山的山脊呢,初升的太阳照上去,像是戴上了一条粉红色的头巾,分外妖娆。
③脚下,洁白的霜覆盖在枯黄的草叶上,脚踩上去,沙沙作响,寒气逼人。
小沟里的水也像被这寒气镇住似地,不再哗哗流淌,只是慢慢地流,嘴里不断哈出热气来,好像在说:“冷死我了,冷死我了。
”④小路两边的地块里,一种极不起眼的野油菜花,静静地绽放在山野的草木之中,将山野和山林点缀得色彩纷呈。
这些野油菜花生长在缺水少肥的地块里,干冬季节,人们也懒得种任何庄稼,野油菜花也就尽情地开放。
这些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的野油菜花,平常的日子里,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
腊月时分,天气骤寒,霜起时节,漫山遍野的野油菜花便相约着,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先恐后地竞相绽放,把寒冬季节的花期推向鼎盛,给这寂寞单调的山野增添了生命的活力,都想来比试一下谁开得艳,谁开得美,谁更能经霜傲寒开放。
这些野油菜花,长得瘦瘦的,不像大田里的油菜,肥肥硕硕,让人油然而生起一种怜爱之情,这山野间傲霜的精灵,没有树高,不似兰香,星罗棋布一般,这里一棵,那里一棵,跟你捉迷藏似的,分外逗人喜爱,别有一番风韵。
⑤山坡上,贫瘠的地块里,是野油菜花争相竞美的大舞台,野油菜花就是山坡的主人,她们肆无忌惮地闹.着,大地一片喧哗..,被它描绘得绚烂多彩。
十字花科家族里单眼皮的姑娘,在这时出嫁,满山满野竞相开放,那粉嫩的娇艳的花朵儿,沐浴着朝阳,在清凉的风中娇怯如少女的双眸,柔弱的枝干上顶着一朵黄色的小花,在寒风中傲然挺立,寒风吹过,花儿优雅地摇曳着,阵阵淡雅的香味迎面扑来,沁人心脾。
薄雾中,那小小的花儿在静静地开放着,在一片灰色的背景中,明亮,艳丽,吐露着顽强的生命信息。
⑥没有人给它施肥,没有人给它浇水,在这寒冬季节里,它们却开得那么欢,开得那么艳。
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九 记叙文阅读(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2020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九:记叙文阅读一、(2018·某某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那祥云缭绕的地方宗璞①图书馆,在一座大学里,永远是很重要的,教师在这里钻研学问,学子在这里发奋学习,任何的学术成就都是和图书馆分不开的。
我结识清华图书馆是从襁褓中开始的。
我出生两个月,父亲执教清华,全家移居清华园。
母亲在园中来去,少不得有时抱着我,或用婴儿车推着我。
从那时,我便看见了清华图书馆。
我想,最初我还不会知道那是什么。
渐渐地,能认识那是一座大建筑。
在上幼稚园时就知道那是图书馆了。
图书馆外面的石阶很高,里面的屋顶也很高,一进门便有一种肃穆的气氛。
说来惭愧..,对于孩子们,它竟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不记得我什么时候第一次走进图书馆。
父亲当时在楼下,向南的甬道里有一间朝东的房间,我和弟弟大概是跟着父亲走进来的。
那房间很乱,堆满书籍文件,我不清楚那是办公室还是个人研究室,也许是兼而用之。
每次去不能多停,我们本应立即出馆,但常做非法逗留,在房间外面玩。
给我们的告诫是不准大声说话,于是我们的舌头不活动,腿却自由地活动。
我们把朝南和朝西的甬道都走到头,甬道很黑,有些神秘,走在里面像是探险。
有时我们去爬楼梯,跑到楼上再跑下来。
我们还从楼下的饮水管中,吸满一口水,飞快地跑到楼梯顶往下吐,就听见水落地“啪”的一声,觉得真有趣。
我们想笑却不敢笑,这样的活动从来没有被人发现。
上小学时学会骑车,有时由哥哥带着坐大梁,有时自己骑,当时校中人不多,路上清静,慢慢地骑着车左顾右盼很是惬意。
我们从大礼堂东边绕过去,到图书馆前下车,走上台阶,再跑下来,再继续骑,算是过了一座桥。
我们仰头再仰头,看这座“桥”和上面的楼顶。
楼顶似乎紧接着天上的云彩。
云彩大都简单,一两笔白色而已,但却使整个建筑显得丰富,多么高大,多么好看。
这印象还留在我心底。
从外面看图书馆有东西两翼,东面的爬山虎爬得很高,西面的窗外有一排紫荆树,那紫色很好看,可是我不喜欢紫荆,对于看不出花瓣的花朵我们很不以为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复习之记叙文阅读系列(2010100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
(2009广州市中考题)柔弱的人契诃夫前几天,我曾把孩子的家庭教师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请到我的办公室来。
需要结算一下工钱。
我对她说‚请坐,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让我们算算工钱吧。
您也许要用钱,你太拘泥礼节,自己是不肯开口的……呶……我们和您讲妥,每月三十卢布……‛‚四十卢布……‛‚不,三十……我这里有记载,我一向按三十付教师的工资的……呶,您呆了两月……‛‚两月另五天……‛‚整两月……我这里是这样记的。
这就是说,应付您六十卢布……扣除九个星期日……实际上星期日您是不和柯里雅搞学习的,只不过游玩……还有三个节日……‛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骤然涨红了脸,牵动着衣襟,但一语不发……‚三个节日一并扣除,应扣十二卢布……柯里雅有病四天没学习……您只和瓦里雅一人学习……你牙痛三天,我内人准您午饭后歇假……十二加七得十九,扣除……还剩……嗯……四十一卢布。
对吧?‛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左眼发红,并且满眶湿润。
下巴在颤抖。
她神经质地咳嗽起来,擤了擤鼻涕,但———语不发!‚新年底,您打碎一个带底碟的配套茶杯。
扣除二卢布……按理茶杯的价钱还高,它是传家之宝……上帝保佑您,我们的财产到处丢失!而后哪,由于您的疏忽,柯里雅爬树撕破礼服……扣除十卢布……女仆盗走瓦里雅皮鞋一双,也是出于您玩忽职守,您应负一切责任,你是拿工资的嘛,所以,也就是说,再扣除五卢布……一月九日您从我这里支取了九卢布……‛‚我没支过!‛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嗫嚅着。
‚可我这里有记载!‛‚呶……那就算这样,也行。
‛‚四十一减二十七净得十四。
‛两眼充满泪水,长而修美的小鼻子渗着汗珠,令人怜悯的小姑娘啊!她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有一次我只从您夫人那里支取了三卢布……再没支过……‛‚是吗?这么说,我这里漏记了!从十四卢布再扣除……呐,这是您的钱,最可爱的姑娘!三卢布……三卢布……又三卢布……一卢布再加一卢布……请收下吧!‛我把十一卢布递给了她……她接过去,喃喃地说:‚merci(谢谢——法语)。
‛我一跃而起,开始在屋内踱来踱去。
憎恶使我不安起来。
‚为什么‘谢谢’?‛我问。
‚为了给钱……‛‚可是我洗劫了你,鬼晓得,这是抢劫!实际上我偷了你的钱!为什么还说:‘谢谢’!‛‚在别处,根本一文不给。
‛‚不给?无怪啦!我和您开玩笑,对您的教训是太残酷……我要把您应得的八十卢布如数付给您!呐,事先已给您装好在信封里了!可是何至于这样怏怏不快呢?为什么不抗议?为什么沉默不语?难道生在这个世界口笨嘴拙行吗?难道可以这样软弱吗?‛她苦笑了一下,而我却从她脸上的神态看出了一个答案,这就是‚可以‛。
我请她对我的残酷教训给予宽恕,跟着把使她大为惊疑的八十卢布递给了她。
她羞羞地过了一下数就走出去了……我看着她背影,悟想道:‚在这个世界上做个有权势的强者,原来如此轻而易举!‛(节选自《外国优秀短篇小说选》)17.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概述。
(5分)18.根据下面表格的提示,结合上下文,分析小说是如何将“柔弱的人”的柔弱性一步步展现出来的。
(8分)19.尤丽娅感谢“我”,“我”为什么却“憎恶”而又“不安”?(5分)20.你从尤丽娅的“在别处,根本一文不给‛的回应中,看出小说描写的是一个怎样的社会?(4分)21.下面属于契诃夫小说作品中的典型人物的一项是(2分)A.屠格涅夫B.夏洛克C.奥楚蔑洛夫D.伏尔泰阅读《生命的声音》一文,完成19—23题。
(5小题,20分)(2010黄埔)生命的声音余飞鱼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①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
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
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待,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
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坷垃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
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
一会儿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
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
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脚在皮肤上爬动。
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②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
真好听。
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
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
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
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
要活下去,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
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
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
他得救了。
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
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7年第10期)【注释】①[透水]指地下矿井或地下隧道等因地下水渗透过多而被淹,有时还导致矿井、隧道等塌方而堵塞通道。
②[入定]佛教徒的一种修行方法,闭着眼睛静坐,控制身心各种活动。
19.整体把握。
本文标题“生命的声音”有哪两层含义?(4分)20.层次梳理。
从落难到被救,矿工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填补下面的变化过程(每空限2~4字),并简要说说引起整个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
(4分)心理变化:孤独绝望→悚然一惊→()→()→百感交集变化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内容探究。
结合文章内容推断“相濡以沫”这个成语的意思,并探究文中矿工与蚊子是如何“相濡以沫”的?(4分)22.语言品析。
简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分)23.情感体验。
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当身处顺境,过得平平安安的时候,我们又该持怎样的人生态度?(5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
(24分)(2010天河)张大力冯骥才(1)张大力,原名叫张金璧,津门一员赳赳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
津门的老少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
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
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当时无人不晓,现在没人知道,因此写在下边———(2)侯家后一家卖石材的店铺,叫聚合成。
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的。
锁上刻着一行字: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
(3)聚合成设这石锁,无非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
(4)可是,打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您说它有多重?好像它跟地壳连着,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5)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像摇一个竹篮子,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
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
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像举着一大把花儿!(6)众人叫好呼好喊好,张大力举着石锁,也不撂下来,直等着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看清楚了,才将石锁放回原地。
老板上来笑嘻嘻说:‚原来张老师来了,快请到里头坐坐,喝杯茶!‛(7)张大力听了,正色说:‚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嘛,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呢!‛(8)谁料聚合成的老板并不理会张大力的话。
待张大力说完,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张老师,您只瞧见石锁上边的字了,可石锁底下还有一行字,您瞧见了吗?‛(9)张大力怔了。
刚才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
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瞧见。
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来了,于是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10)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凡举起此锁赏银百两,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11)众人见了,都笑起来。
原来人家早知道惟有他能举起这家伙。
而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夸赞自己———张大力当然明白。
(12)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17.文中有几处直接描写张大力力大无比?请根据原文写在下面。
(6分)18.张大力有何性格特点?请结合张大力的表现具体分析。
(4分)19.第(6)自然段划线句中,“笑嘻嘻”一词有什么作用?全文中与之关联最紧密的话是哪一句?(4分)20.赏析语言。
(8分)(1)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
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像举着一大把花儿!(4分)(2)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4分)21.第(1)段写到“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结合全文来看,这种“夸人的方法”该怎样理解?(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
荔湾一中实验阳光的香味林清玄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
那时是春未了,一期稻作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地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楝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涨破土地。
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里非常幸福的感觉。
农夫和我坐在稻埕①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
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
我在农夫家作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脉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就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晒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的哲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