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毕业班中考历史试卷
2024年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10. 研究“古代希腊、罗马历史”时,下列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A. 神话《月桂女神》B. 遗址帕特农神庙
C. 电影《斯巴达克斯》D. 传说罗马城起源
11. 这个帝国的重要性绝非仅体现在它的“武功”,更体现在“文治”成就,如深刻影响了后来欧洲各国法律发展的《查士丁尼法典》。材料中的“帝国”指()
15.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多年来,中国向44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免关税待遇,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让全世界共享中国发展红利。这说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B. 适应了文化多样化趋势
C. 维护了国际和平与安全D. 推进了社会信息化建设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A. 目的B. 条件C. 经过D. 影响
5.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以监督西藏地方的管理事务;1762年,清朝设立伊犁将军,为新疆南北两路的最高军政长官。以上官职的设置旨在()
A. 加强海防B. 安定边疆C. 发展交通D. 繁荣经济
6. 某班设计主题为“中华大地·英才辈出”的板报,下列历史人物所在版块的标题是()
毛泽东写信给鞍钢全体职工祝贺:
“我国人民现正团结一致,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你们的英勇劳动就是对于这一目标的重大贡献。”
——摘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材料中的成就得益于我国政府实行了哪一重大举措?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举措的历史意义。
19. 某历史小组以“赓续·创新”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19题答案】
【答案】(1)著作:《史记》;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①李时珍;②使人类对客观世界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
初三历史试题及答案

初三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 商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B2. 明朝时期,谁被誉为“开国元勋”?A. 朱元璋B. 张居正C. 郑和D. 戚继光答案:A3. 清朝时期,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 马关条约B. 南京条约C. 辛丑条约D. 北京条约答案:B4. 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是?A. 1911年B. 1919年C. 1921年D. 1927年答案:B5.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是?A. 井冈山B. 延安C. 瑞金D. 遵义答案:B6.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是?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7. 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文化交流的重要人物是?A. 鉴真B. 玄奘C. 王维D. 李白答案:A8. 清朝末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A. 义和团运动B. 太平天国运动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答案:D9.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的第一次土地改革是在?A. 1950年B. 1952年C. 1954年D. 1956年答案:A10.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开辟于哪个朝代?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公元前221年,________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答案:秦始皇2. 唐朝时期,中国与阿拉伯帝国的贸易往来,促进了________的传播。
答案:伊斯兰教3. 明朝时期,中国著名的航海家________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
答案:郑和4.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答案:无5.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________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2024年天津市中考历史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天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历史(开卷)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合场考试,合计用时120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为第6页至第8页。
试卷满分100分。
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最可信的依据是()A.文字记载B.考古发现C.专家推测D.民间传说2.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3.秦始皇实施“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尊崇儒术”。
他们都是为了()A.削弱诸侯王势力B.加强思想控制C.消除匈奴威胁D.打击豪强地主势力4.下列成语典故出自于淝水之战的是()A.纸上谈兵B.破釜沉舟C.闻鸡起舞D.草木皆兵古代墓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请完成下面小题5.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
这些文物共同反映出()A.唐蕃和亲B.中外交往C.北人南迁D.边界贸易6.内蒙古赤峰的宁城和松山辽墓中分别出土了有汉族文化特征的铜香炉和鸳鸯三彩壶。
这些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A.农业生产的发展B.海外贸易的兴盛C.经济重心的南移D.民族文化的交融7.顺治皇帝册封了“达赖喇嘛”,康熙皇帝册封了“班禅额尔德尼”。
这都属于清朝对西藏地方进行有效管辖的()A.背景B.措施C.作用D.目的8.“自上而下的改革在学习和吸收西方现代文明,特别是建立现代的政治制度方面被证明行不通,中国必须通过革命走现代化的独特道路。
”文中“改革”是指()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9.某班同学搜集了李鸿章、康有为、张謇、孙中山、陈独秀等人的相关史实。
2024年湖南省中考历史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中考试题2024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本试题卷共6页。
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本试题卷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相关信息;2.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 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3.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无效;4.在草稿纸、试题卷上作答无效;5.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6.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如图是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
该文物说明当时的人们已掌握( )A. 种植技术B. 制陶技术人面鱼纹彩陶盆C. 凿井技术D. 纺织技术2. 西晋灭亡后,大量北方人口南迁。
截至南朝初阴,南渡人口已达九十五万,占当时南方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
这推动了( )A. 八王之乱的爆发 B.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C. 江南地区的开发D. 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3. “在明朝朝廷心目中,天朝的声望好像比物质的贸易更重要,异域的臣服比外来的物质更重要。
”材料意在说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 开展贸易 B. 获取财富C. 宣扬国威D. 增长见识4. 某同学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整理了相关笔记(见如图)。
据此判断,她在学习中国古代的()A. 文学艺术B. 民族政策C. 科技成就D. 政治制度5. 19世纪40年代,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商业生产的作用。
出现这一后果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6. 1917年,胡适提出了“不用典”“不用套语”等主张,陈独秀号召用“国民文学”取代“贵族文学”。
由此可知,胡适和陈独秀希望()A. 保留旧文学B. 废除科举制C. 普及白话文D. 推翻清王朝7. 1945年8月,毛泽东离开延安前说:“由于有我们的力量,全国的人心,蒋介石自己的困难,外国的干预四个条件,这次去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
九年级人教版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人教版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事件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A. 黄帝战蚩尤B. 夏朝建立C. 商汤灭夏D. 西周分封2.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是?A. 公元前221年B. 公元前202年C. 公元前220年D. 公元前210年3. 以下哪个是唐朝的开国皇帝?A. 唐太宗B. 唐玄宗C. 唐高祖D. 唐中宗4. 宋朝的都城是?A. 洛阳B. 开封C. 长安D. 杭州5. 明朝的灭亡发生在哪一年?A. 1644年B. 1654年C. 1664年D. 1674年二、判断题1.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2.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3.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
(×)4. 宋朝时期,中国的科技和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5. 明朝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达到了顶峰。
(√)三、填空题1.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是______。
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______朝。
3. 唐朝的都城是______。
4. 宋朝的建立者是______。
5. 明朝的一个皇帝是______。
四、简答题1. 请简述夏朝的建立过程。
2. 请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
3. 请简述唐朝的开国皇帝和他的主要功绩。
4. 请简述宋朝的都城和经济特点。
5. 请简述明朝的灭亡原因。
五、应用题1. 请分析夏朝建立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
2. 请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3. 请分析唐朝的开国皇帝和他的政策,对唐朝的影响。
4. 请分析宋朝的都城和经济特点,对宋朝的影响。
5. 请分析明朝的灭亡原因,对明朝的影响。
六、分析题1. 请分析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趋势。
2. 请分析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朝代及其特点。
七、实践操作题1. 请根据所学知识,制作一张中国古代历史的时间线。
2. 请根据所学知识,制作一张中国古代历史的朝代更迭图。
初三历史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三历史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唐朝时期,中国与外国的交流非常频繁,其中最著名的外国使节是:A. 张骞B. 玄奘C. 鉴真D. 马可波罗答案:B2.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 商朝的建立B. 西周的建立C. 秦朝的建立D. 汉朝的建立答案:C3. 清朝末期,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其中《南京条约》是在哪个皇帝在位期间签订的?A. 乾隆皇帝B. 嘉庆皇帝C. 道光皇帝D. 咸丰皇帝答案:C4.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望远镜答案:D5. 明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是:A. 泉州B. 广州C. 宁波D. 厦门答案:B6.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出自哪位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答案:B7. 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期间,中国领土面积达到最大,其领土包括:A. 东北三省B. 新疆C. 西藏D. 所有选项答案:D8.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A. 长平之战B. 官渡之战C. 巨鹿之战D. 滑铁卢之战答案:D9. 中国历史上的“贞观之治”是指哪个皇帝的统治时期?A. 汉武帝B. 唐太宗C. 宋太祖D. 明成祖答案:B10. 下列哪个是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A. 九品中正制B. 举孝廉C. 科举考试D. 世袭制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请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统一度量衡、文字、法律等,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结束了清朝的统治,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初三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三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B.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C.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D. 秦始皇统一了语言答案:D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者是:A. 唐太宗B. 唐高祖C. 唐玄宗D. 武则天答案:B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往来B. 宣扬国威C. 寻找新的领土D. 寻找失踪的亲人答案:B4.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B.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C. 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国D. 辛亥革命是一次农民起义答案:A、B、C5.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 国内经济危机D. 国内政治腐败答案:A6. 下列关于长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长征是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的围剿而进行的战略转移B. 长征是红军的一次伟大胜利C. 长征的终点是陕北D. 长征的起点是江西答案:D7.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B.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C. 抗日战争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D. 抗日战争的终点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答案:C8.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的表述,正确的是:A.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B.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C. 新中国的成立是在1949年10月1日D. 新中国的成立是在1949年9月1日答案:B、C9. 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政治运动B.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文化运动C. 文化大革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D. 文化大革命的发起者是毛泽东答案:B10. 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表述,正确的是:A.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B. 改革开放的起点是1978年C. 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发展经济D. 改革开放的目的是改善人民生活答案:A、B、C、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国家的名字是______。
初三历史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三历史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2.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A. 《法经》B. 《唐律疏议》C. 《大清律例》D. 《明律》3. 唐朝时期,与唐帝国并称为“东亚文化中心”的国家是:A. 日本B. 新罗C. 高句丽D. 百济4.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唐朝的名将?A. 李靖B. 秦琼C. 尉迟敬德D. 关羽5. “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在我国的哪个时期?A. 春秋战国时期B. 三国时期C. 唐朝D. 宋朝6. 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B. 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C. 科举制度的考试内容包括诗词、策论等D. 科举制度在清朝末期被废除7.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为解决哪个地区的问题而提出的?A. 香港B. 澳门C. 台湾D. 新疆8.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地动仪9.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A. 统一度量衡B. 统一货币C. 焚书坑儒D. 开放边境贸易10. 以下哪个事件不是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A. 孙中山的逝世B. 蒋介石的“清党”行动C. 1927年的“四一二”政变D. 抗日战争的爆发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唐朝时期,中国与外国的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最著名的外国学者是_________。
12. 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_________。
13.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被称为_________。
14. 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_________的变法。
15.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__。
16. 清朝灭亡的标志是_________的退位。
17.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是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毕业班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使西周成为空前强大的奴隶制国家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实施 B.广大奴隶创造出大量财富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D.周文王时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我国在什么时期已开始使用牛耕A.夏商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3.小赵从历史辨析栏目中下载了四句话,请你帮他找出与历史事实相符合的一句A.春秋时,有人在野外行走,带着司南辨识方向 B.秦朝时,有人在竹简上书写一种小篆字体C.西汉时,有人用活字排版《伤寒杂病论》 D.唐朝初年,有人使用火药武器同阿拉伯人交战4.在《资治通鉴》中你不可能看到的历史是A.三国鼎立 B.楚汉之争 C.唐代的开元盛世 D.明代的戚继光抗倭5.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主要是由于A.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B.相权威胁皇权 C.国家统一的需要D.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6.清朝时,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A.废行省,设三司 B.八股取士 C.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 D.设立军机处7.某城市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又是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该城市是A.上海 B.福州C.广州 D.厦门8.下列叙述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A.都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B.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C.都有巨额赔款D.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9.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恰当的是A.新文化运动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开始产生民主共和的观念C.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文化上更彻底地提倡反封建D.新文化运动的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10.有人认为,毛泽东的诗词是一部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的雄伟壮丽的史诗,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
下列诗句描写解放战争时期气势恢弘场面的是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1.观察右图,图中表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的曲线是A.① B.② C.③ D.④12.在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同一年,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它是A.京师同文馆成立B.京师大学堂创办 C.科举制度废除D.《定国是诏》颁布13.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会议有:①遵义会议②中共七大③中共八大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是在哪次会议提出的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15.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B.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C.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16.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动力是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封建制度的阻碍 C.人民群众的推动D.资产阶级革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17.以比较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的要求之一。
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A.赢得了民族独立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打击了封建势力 D.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进程18.某校九年级(1)班小利同学,对所学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形成了以下看法。
你认为正确的是:①这场危机具有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等特点②它导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③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④经济危机的后果之一,是法西斯势力趁机抬头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9.小明是某中学的学生,以下是他在一篇历史小论文中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
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B.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遭受到严重打击C.20世纪8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D.20世纪90年代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20.二战结束后,美国推行既能在经济上稳定资本主义、防止西欧各国发生革命又能达到控制对方的一箭双雕之计是A.冷战政策B.杜鲁门主义出台 C.马歇尔计划实施 D.北约组织建立二、辨析题(本大题 5小题)21、北宋前期,泉州书生林某用“交子”购买了家乡特产,前往都城临安探望哥哥。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辛亥革命前的1910年,李明参加科举考试,中了状元。
他穿着崭新的中山装,到照相馆拍照留念。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 1954年,福建汉族农民杨白劳为地主王老五耕种土地。
1956年,杨白劳和王老五都成为人民公社的社员。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方叛军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
华盛顿总统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废除北部各州的黑人奴隶制度,扭转了战局。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总统,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1973年许多美国企业家到中国大陆投资办厂(1)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材料题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初中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第1 页共3 页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针对社会急剧的变化和发展,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和主张,逐渐形成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
材料二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尤其是公元1000年后宋元时期的几项重大发明对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1材料一中,各个学派相互争论和批判,又相互影响,形成了什么样的学术繁荣局面?(1分)其中儒家学说从哪一时期开始被确立为封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1分)(2)依据材料二,列举由我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两项宋代科技成就及其影响。
(4分)(3)材料三体现的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有何作用?(2分)(4)依据相关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思想解放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2分)27.近代化(现代化)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等。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请回答:(1)列举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影响西方近代发展历程的几个重大历史事件。
(4分)(2)列举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所发生的影响中国近代发展历程的几个重大历史事件。
(4分)(3)你认为在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的文明成果?(1分)28.“团结合作,实现共赢”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合作共赢”主题的探究任务。
【团结合作,实现共赢】(1)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国共两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请写出中国抗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的两次著名战役。
(2分)(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问,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猖狂进攻,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一个重要文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