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苏教版必修3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试题-文档资料
2018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练习题第1单元汉字王国中的“人”训练—落实提升Word版含答案

1.指出以下加点字中错误的读音并更正。
雏.形(chú)饥肠辘辘.(lù)虔.诚(tián) 大腹便.便(biàn)驭.手(yú) 活蹦.乱跳(bènɡ)拓.片(tuò) 误入歧.途(qí)颧.骨(huán) 发髻.(jī)【答案】虔.诚(qián);大腹便便.(pián);驭.手(yù);拓.片(tà);颧.骨(quán);发髻.(jì)。
2.指出以下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更正。
仓天崇拜培葬脸颊问侯花园胸脯稀疏【答案】“仓天”改成“苍天”,“培葬”改成“陪葬”,“问侯”改成“问候”。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适当的一组是( )林西莉是蜚声中外的汉学家,__①__在汉字的起源、理论研究方面,__②__汉字教学方面,她都可谓学者。
她教了几十年书,培育出无数人材,现在84岁高龄__③__站在讲台上传播中国文化。
曾有人称赞林西莉讲解汉语“阐说精妙,启发无穷”;学生们说“教师__④__研究汉字是天才,讲解汉语也是天才”;__⑤__有人无穷仰慕,“她站在那里,确实是对汉字最好的注解”。
①②③④⑤A 无论还是仍不但更B 无论和竟虽然更C 尽管还是竟虽然也D 尽管和仍不但也【解析】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
“不管”,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可不能改变。
依照语境应选“不管”。
“仍是”,连接不必选择的假设干事项(跟“不管”“不管”等搭配利用);“和”,表示并列关系,跟,与。
依照语境应选“仍是”。
“仍”,副词,仍然;“竟”,副词,表示出乎意料。
依照语境应选“仍”。
“不但”与“更”表递进,“尽管”表转折,“也”表并列,依照语境,后面这两个空格应选“不但”和“更”。
故答案为A项。
【答案】 A4.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的利用,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①在绿化复垦现场里,东北地域的各类乔木、果树展此刻眼前,樱桃树结出的鲜红果实在风中左右摇摆,旧日荒无人烟....的地址现在已成为生态休闲参观园。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练习 苏教版 必修3 试题

第一单元单元练习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劲.旅 jìng 潰.脓 kuì潜.能 qiǎn 大肆渲.染xuànB.炽.热chì喝.令hè佣.金 yōng 济济..一堂jǐC.媲.美pì欺侮. wǔ命运多舛.chuǎn 毗.邻píD.体.己 tǐ侪.辈 chái 箪食.壶浆sì少安毋.燥wù2. 依此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只有真正做到对知识智力资源的有效 _____ 和运用,才可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②如果经营者对稽查人员给予的处罚不服,可以在限定的日期内向有关部门提出_____。
③李煜在词中所表达的还只是现实的萧瑟之情,他还能从怀旧的回忆中得到某些感情的缓解与______——他梦里还能“一晌贪欢”呢!A.配置申辩排揎 B.安置申诉排遣C.配置申诉排遣 D.安置申辩排揎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面对各种诬蔑和诽谤,他进行了坚决的还击,并振振有词....地说:“身正不怕影子斜。
”B.这个姑娘小小年纪就喜欢涂脂抹粉的,弄得口齿生香....,娇艳迷人。
C.历史警示我们:与时俱进,才能引领时代大潮;胶柱鼓瑟....,必将被历史抛弃。
D.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B.这支有优良传统的队伍,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C.三利律师事务所受大宝化妆品公司委托,代其状告“达宝”化妆品公司以相似厂名侵害大宝化妆品公司利益。
D.砒霜是剧毒性极强的化学元素砷的氧化物,是一种剧毒药物,只要人们误食绿豆那么大小的一粒,便足以致命。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手斧是早期人类的重要工具,它经过了两面加工,技术要求高,是衡量早期人类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表明当时人类的想像力和对工具设计的能力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高度。
【推荐下载】苏教版必修3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试题

气势和深厚的底蕴。如:写黄山滚涌的云,联想到黄河的浪,写黄山的花又想到了黄 河在阳光映照下,水波灿灿的色彩之美和浪花的形态美。还写到了二者同具深厚的文 化底蕴。所以说黄山 美、山之厚。 参考答案:①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展现黄山雄奇秀丽的自然景观和神韵。②巧妙 地挖掘了黄山深厚的人文内涵。(意思对即可) 9.解析:主要从描写对象和描写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写山、写河各有侧重,体现手法 的灵活性,也从笔墨的多少上,突出了黄山和黄河在作者心目中同等重要的地位。正 如后文所说:黄山,黄河,在我胸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2
[键入文字]
C.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 会威 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D.2011 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 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 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B.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谈判代表连续两天在哥本哈根对美欧日进行了直接点 名式的批评,一向在媒体面前低调的中国此次的直率受到关注。 C.虽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学校长向大学推荐优秀学生的现象很普遍,但在当下中 国,把推荐的权利交给校长,谁又能确保他们是否为权钱而动? D.根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2009 年江苏公共就业招聘服务网职业供求状 况》显示,专业技术类、服务类和办公室行政类岗位成为三大热门岗位。 5.下面横线上应填的句子是( ) 我们的祖国地处亚洲东部,面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有广 大的沃野,______________,自然条件非常优越。
语文高中必修三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语文高中必修三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附答案苏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三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附答案)第Ⅰ卷(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颓垣(yuán) 花卉(huì) 蹂躏(lìn) 翠锦斑斓(lán)B.通衢(qú) 沼泽(zhǎo) 深邃(suì) 广阔无垠(yín)C.齑粉(jī) 高擎(qíng) 淤滩(yū) 命途多舛(chuǎn)D.罡风(gāng) 伛偻(lǚ) 绯红(fěi) 凝神屏(bǐng)息2.下列词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A.不容置辩荒诞不经粉装玉琢未雨绸缪B.层峦叠障亭亭玉立浮想连翩变幻莫测C.富丽堂皇廖廖无几心荡神驰峥嵘岁月D.历尽沧桑命途多舛伶仃孤苦有条不紊3.下列句子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肖邦之家的最大的魅力之一,正是在于我们能感受到在同肖邦“促膝谈心”。
B.它喷射出金光闪闪的清流——他的音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流。
C.一时它是波平如镜、静静地映着蓝天白云的湖泊;一时它又是飞流急湍、奔腾在崇山峡谷之间的险滩。
D.这是春天的消息:你瞧!树枝上已微微露出了一些青色,窗子外面开始听得见唧唧的虫鸣了。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欧元区十二国中,作为龙头老大的德国经济的低迷,很可能其他国家。
②新任市长每天都会接到大量的群众来信,即使工作再忙,他也作出答复。
③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部分和整体的对峙关系,说是点面对峙的关系。
A.波及择要而是/或者B.涉及择要就是/或许C.涉及摘要而是/或者D.波及摘要就是/或许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家酒店管理严格,服务人员热情周到,对顾客相敬如宾,因而被评为市里的先进单位。
B.大家都说他是个古道热肠之人,谁家有困难,只要找到他,他一定二话不说,慷慨解囊。
C.企业家应该像军事家一样,具有沉着的心态、超人的智慧,这样才能出奇制胜战胜对手。
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第一单元(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导学号:20770026】①“灿鸿”过后,杭州西湖迎来纯净的落日和透明的夜晚,苏堤、白堤,保俶塔、雷峰塔,沐浴在瑰丽的黄昏和迷离的夜色中。
“人间天堂”果然______!②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才能成为______的人民公仆。
③安徽小伙官东此次当选“中国好人”,______。
在“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救援中,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员官东无私无畏让出自己的装备,把生还的机会留给别人。
A.名副其实实至名归名不虚传B.名不虚传名副其实实至名归C.名不虚传实至名归名副其实D.实至名归名副其实名不虚传【解析】名不虚传: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名副其实:指名称或名声同实际一致。
实至名归:指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
句①强调杭州作为“人间天堂”的美丽,故选“名不虚传”。
句②强调领导干部切实做好人民公仆,所以选用“名副其实”。
句③强调做好事得到好的称誉,所以选用“实至名归”。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导学号:20770027】A.除了体育本身的价值功能外,足球运动还对改善经济文化建设、增进国际交往和提升国家软实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B.我们在对某些教育政策做了一定的分析之后,从而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C.虽然莫扎特的歌剧不迎合当时的统治者,情节上还有很多讽刺,却因为植根于真实生活的思想和艺术灵感而大受欢迎。
D.这30多年,是一部中国的城市化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精神史。
现在,城市的各种症状,体现着我们的文化、社会症状,反过来,也如此。
【解析】A项,搭配不当,把“改善”改为“促进”;B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从而”改为“进而”;C项,语序不当,将“虽然”置于“歌剧”后。
【推荐下载】苏教版必修三语文第一单元试题参考答案

[键入文字]
苏教版必修三语文第一单元试题参考答案
苏教版必修3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试题已经为大家分享,相信大家已经进行了练习,那就一起来看看语文第一单元试题参考答案吧,发现自己的问题才能更好的前进。
一、选择题
1.解析:B项,遐和瑕都读xiá;C项,绯和蜚都读fēi;D项,泄和泻都读
xiè。
答案:A
2.解析:A项,灌概应为灌溉;C项,刚索应为钢索,过渡应为过度;B项、D项,无误。
答案:C
3.解析:B项,茫若无涯:形容水或其他事物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句中使用正确。
A项,行云流水: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歌唱等)。
不能形容时间过得快。
C 项,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
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含有褒义,不能用在表示灾难很快来临。
D项,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股市的涨跌不属于好事物,句中使用不合语境。
1。
苏教版必修三语文复习题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复习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马厩.(jiù)玷.污(diàn)伤痕累累..(léi)树影婆娑.(suō)B.缱绻.(juǎn)纤.绳(qiàn)衣衫褴褛.(lǚ)并行不悖.(bèi)C.胚.芽(pī)蹩.进(bié)通衢.大道(qú)当众推搡.(sǎng)D.自诩.(xǔ)华胄.(zhòu)命途多舛.(chuǎn)深感愧怍.(zuò)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伎俩养尊处优林阴小道迫不急待B.蹂躏廖廖无几礼尚往来名列前茅C.暴戾惟其如此残羹冷炙泾渭分明D.国萃两败俱伤直截了当概莫能外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有误的一项()A.尽管地处火车南站商圈的黄金宝地;但由于管理体制等原因;该企业多年来捧着金饭碗要饭吃........。
B.他从背后打了我一下;出其不意....地吓了我一跳。
C.唐诗宋词多就景叙情;往往珠圆玉润....;四照玲珑。
D.一些生产者发财心切;质量意识差;搞的是‘一锤子买卖.....’;法制观念较差;视法律、合同如儿戏。
4.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过去十年;我国房地产业高速发展;已成为国家的支柱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B.青少年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使得身心受到损害;已成为心理学者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C.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引起了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
D.广州市有关部门指出:招聘洽谈会“谁主办;谁负责”;对于安全保卫工作不落实;存在安全隐患和导致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及负责人的责任。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现存《庄子》一书;33 篇;又名《南华经》。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一专题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苏教版必修三第一专题测试卷一、基础题(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步履(lǚ) 趿.拉(dā) 颓垣.(yuán) 命运多舛.(chuǎn)B.掳掠.(lǔ) 缱.绻(qiǎn)瞭.望(liáo) 晶莹剔.透(tì)C.吟哦.(é) 冰伛.(yǔ) 鬈.曲(quán) 通衢.大道(qú)D.汲.水(jí) 洞窟.(yáo) 纤.绳(qiān) 茕.茕孑立(qióng)2.下列词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A.亭亭玉立荒诞不经粉装玉琢未雨绸缪B.层峦叠障不容置辩浮想连翩变幻莫测C.富丽堂皇廖廖无几心荡神驰峥嵘岁月D.历尽沧桑道听途说伶仃孤苦有条不紊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一年四季都得细心观察这些色彩。
春天,丁香怒放,;夏天,树木欣欣向荣,;秋天,,;冬天,,,清新淡雅,在这洁白的背景上,修剪了枝条的柳树,正待明年春风得意,翩翩起舞。
这四季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朴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①犹如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弱的翅膀②像天上飘下一朵淡紫色的云霞③婷婷玉立④青翠欲滴⑤遍野金黄,雾缭烟绕⑥清风徐来,树影婆娑⑦四野茫茫,白雪覆盖⑧大雪覆盖,粉妆玉琢⑨像姐妹般排列成行⑩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A.②④⑤⑧⑨ B.①③⑥⑦⑩C.②④⑥⑧⑩ D.①③⑤⑦⑨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A.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B.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呵,C.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D.北方的土地和人民/在渴求着/那滋润生命的/流泉啊!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灯谜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汉语的魅力,我国许多地方至今还流行着猜灯谜、闹元宵的习俗。
B.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必修3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试题相信大家已经对本单元的字词及文学常识进行了复习,那么下面就来通过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试题检测一下大家的复习成果吧~~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相同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澄澈/澄沙露珠/露脸苍苔/舌苔挣扎/包扎伤口B.启碇/破绽怪诞/垂涎瞭望/缭绕遐想/瑕不掩瑜C.沼泽/昭雪烙印/炮烙馨香/钟磬绯红/蜚声海外D.玉浆/划桨罡风/詈骂诅咒/狙击泄洪/一泻千里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百川东流,江河入海,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灌概和滋润华夏大地的水源都来自西部。
B.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取一朵花做纪念。
C.正义和非正义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自卫的武器也会变成侵犯的屠刀,以暴易暴是一条危机四伏的刚索,暴力一旦过渡,立即走向除暴初衷的反面。
D.读书,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囫囵吞枣,但有少量书则须细细咀嚼,慢慢消化。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已经成为人类体育运动的一段辉煌历史。
B.曾经茫若无涯、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因降水较常年同期平均值偏少近半等原因,现在变成了一片辽阔的绿色草地。
C.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D.2018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B.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谈判代表连续两天在哥本哈根对美欧日进行了直接点名式的批评,一向在媒体面前低调的中国此次的直率受到关注。
C.虽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学校长向大学推荐优秀学生的现象很普遍,但在当下中国,把推荐的权利交给校长,谁又能确保他们是否为权钱而动?D.根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2009年江苏公共就业招聘服务网职业供求状况》显示,专业技术类、服务类和办公室行政类岗位成为三大热门岗位。
5.下面横线上应填的句子是()我们的祖国地处亚洲东部,面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有广大的沃野,______________,自然条件非常优越。
①有众多的江河②有江河的众多③有山脉的纵横④有纵横的山脉⑤还有丰富的矿藏⑥有茂密的森林A.②③⑥⑤B.①④⑥⑤C.①③⑤⑥D.②④⑤⑥二、阅读理解(3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15分)黄山,立着的河夏影①我们到达黄山时,已是星斗横空、月挂中天的午夜时分了。
枕着逍遥溪的清波,在当地山民依山筑就的爬满青藤的小木屋里歇息了一宿,第二天一早儿,便拄着半截青竹,兴致勃勃地向山顶进发了。
②踏着青石铺砌的磴道,沿着繁花遮掩的山径,我们奋力往上攀登。
那磴道,屈曲盘旋,老长老长的,怕有几千级吧?那山势曲折蜿蜒,极高极高的,怕有上万仞吧?走在这崎岖逶迤的山道上,人们虽然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但并不觉得十分累。
秀美的山景撩得人们诗兴大发,都在精心觅着诗句。
有的说,这山道,宛如一架高耸入云的天梯;有的说,这盘道,酷似一挂一迭数折的巨瀑;有的说,这大山,简直就是一颗飞速旋转的彩螺……我呢?才思不敏,思虑良久,也想不出一句称得上诗的句子来。
我默默地走着,转了一个山弯又一个山弯,走着走着,一个新奇的比喻突然一闪,电光似的照亮了我的思想,那就是:这跌宕起伏的黄山,很像那九曲十八弯的黄河。
你看,这曲曲折折的盘道,不就是黄河那弯弯曲曲的河床么?这道旁一丛一丛灿灿的黄花,不就是从黄河里溅出来的一束一束的金浪么……③我惊喜极了,在黄山整整转了三天,游了北海、西海、天海……看了奇松、怪石、飞瀑……我觉得这里的一切都好像闪动着黄河的影子。
④就拿黄山的云烟来说吧。
这云烟,虽然有时看上去像波涛汹涌的汪洋,像巨浪排空的大海,像变幻莫测的广漠,像堆银铺玉的雪原……但最像的还是黄河里奔腾翻卷的波澜。
那浮在云海里的大小七十二个峰巅,就是这大波的浪头;那屹立于云表、直插青天的莲花、光明、天都三大主峰,就是矗在黄河激浪里的中流砥柱;那建于彩云之上的金碧辉煌的北海宾馆、玉屏楼宾馆、光明顶气象站等天上“宫殿”,就是这大河中飞速行驶的巨轮了;如果山飙骤起,万木狂摇,千谷万壑发出雷鸣般的轰响,这,可不就是黄河大汛时那撼人的怒吼么?⑤云流雾散之后,黄山露出了它的丽影,披红挂绿的,裹着一身彩锦,显得妩媚、俏丽,分外好看。
尤其是散花坞一带,更是一个花儿的世界。
知名儿的不知名儿的各色山花儿,仿佛都经仙女的纤纤巧手,由天上散到这儿来了。
那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宝卉佳花,布满了沟沟壑壑,高高低低的,把座座山峦装点得缤纷妖娆,宛若一条色彩斑斓的从天而降的彩河。
这时,我又一次地想起了黄河。
⑥黄河也有它妩媚妖美的一面。
这河儿,自出峡关(三门峡)以后,渐入平沙,河床宽阔,水流平稳,缓缓地在平面上流着、淌着,阳光一照,金灿灿,犹如大地上铺展的一条长长的柔柔的黄绸。
金汁儿般的水波,就像一个孩子,走着玩着,折着弯儿,转着圈儿,给这黄绸上拧下许多旋子,就像高档家具上的烙花儿;它还在河旁遗下一些深坑浅塘,大的、小的、青的、蓝的,比花色还鲜艳,比花朵还好看。
这不就是水上的“散花坞”么?黄河也是一条“花河”啊!⑦还有那非凡的气势,硕大的形象,不屈的精神,充沛的活力……二者又是何等相似呀!⑧更为有趣的是,有关黄山的传说竟然也和黄河遗下的掌故差不多。
打我记事儿起,就知道黄河里跳动的是我们祖先的脉搏,而在黄山上,我竟也寻到了我们祖先的足迹。
据当地老人说,因黄山环境清幽,风景秀丽,黄帝便带着他的谋士们到这儿炼丹,想炼出一种妙药来,庇佑天下的黎庶。
不想,他先服了几粒,便飘然而去,化作了高大的轩辕峰,立在云端,日日夜夜地守护着他的子民……在那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我在黄河岸边,听到的是《保卫黄河》的雄壮而豪迈的歌声;而今,在黄山的峰巅,那嘹亮激越的《新四军军歌》,也还在我的耳边飘绕……我常这样想:如果说黄河是我们民族的摇篮,那么,黄山不就是一柄矗立在这摇篮边儿上的保卫我们民族的倚天长剑么?如果说它们都是我们民族的化身,那么,黄河就是那躯体里跃动的血脉,黄山则是这躯体上的坚强的脊骨。
⑨而今,黄山黄河溶为一体了,在我的眼目中,黄山就是立着的黄河,黄河就是流着的黄山,它们在我的心里,占有同样的地位,我心中那充盈的爱河也分作两支,一支流向黄山,一支注入黄河。
我发现自己的这种感情是与人们相通的,那飘荡在山顶山脚的歌声可以作证。
你听,游人们正在深情地高唱《中国心》呢,一些华侨的眼睛里还闪着莹莹的泪光:黄山,黄河,在我胸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6.黄山黄河“ 何等相似”,从文中看,作者主要从哪几个角度表现它们的相似之处的?请简要概括。
(3分)7.通观全文,第⑦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说明。
(4分)8.作者将黄山喻为“立着的黄河”,新奇大气,意蕴丰厚。
结合文意,试阐释比喻的内涵。
(4分)9.从描写对象看,第④段与第⑥段有何不同?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
(18分)海边栈桥王月鹏①我忽略身边的海已经很久了。
一支作为景点的锚默立海边,斑斑锈迹留下太多风浪的痕迹。
游人熙来攘往,很少有人在意或理解它的存在。
谁愿停下身来,听一支锈迹斑斑的锚的诉说?②海是难以解释的。
可以感受,可以想像,但难以解释。
滨海路沿着海岸线蜿蜒前行。
落日在海天交接处静静地浮着,海在脚下涌着温和的浪。
咸涩的晚风,将我满身的疲惫一层层剥落。
薄薄雾气中,隐约传来海的沉吟,宛若一抹最本真的召唤。
曾经丛生的礁石消失了,栈桥依旧。
一对恋人撑着小花伞,相依相偎地在栈桥上踱步。
相对于彼岸,栈桥的意义在哪里?它静静地伸向海的深处,我喜欢它欲言又止的样子。
我一次次地走向它,走向这段并不遥远的“桥”,这段让人身心宁静的“路”。
没有人会希望通过栈桥到达彼岸,它只是把你送到距离美和感受更真切的一个地方,将彼岸定格在视野与想像之中。
这是它与别的桥的区别所在。
独立栈桥,迎着海风,我不知道是海水充盈着沉默,还是沉默充盈着海水。
夕阳已经沉没,海的余温让人心动,让人想像晨曦是怎样地再次托起这个城市。
懂海的人,此刻应该是沉默着的。
③我曾在大海深处的一个小岛上度过数日。
那天我们驱车赶到海边已是日暮时分,薄雾蒙蒙,只觉海天一色,渐渐地便从海浪声中辨出机帆船的声音。
大家于是雀跃起来,岛上的人应约驾船来接我们了。
一阵忙乱之后,船在海中稳稳地漂了约半个小时,然后停泊在一个小码头。
下了船,便爬坡,坡势不陡,却挺长,好久才遥遥地看见树丛中的村落。
村子不大,不足百户人家,屋舍在山的半腰,若隐若现,看上去不甚规整,却与这岛的风格极为相仿,显得格外和谐。
岛人热忱地接待了我们,住处是两间古旧屋舍,屋后有树,树下有石桌石凳。
岛人常年饮用积蓄的雨水,借风力发电,日出而渔,日落而归。
那夜,我们一伙人坐在小岛码头的台阶上,聊着一些与文学相关的话题,不知不觉间,海潮悄然涨到了我们脚底下。
④我在栈桥上徘徊,回想一些与海相关的事情。
夜色缓缓罩了下来,越来越紧。
城市淡远了。
烟台山与海相依相偎。
没有了想像,只剩下海,这巨大的水,漾漾地簇拥着栈桥,包围着我。
生活有着若干的可能,心里装不下这海,就不要说已经懂得了生活。
⑤栈桥附近,有一个叫作月亮湾的地方。
那是一片深月形海湾,一道宽约一米、长二十余米的海堤,静静地探进海里。
这是我心中另一种形态的栈桥。
在它的尽头,是一座不锈钢制的月亮老人雕塑。
这里成了青年人谈情说爱、海誓山盟的地方。
这片深月形的海湾,与冰心老人的童年紧密相连。
上个世纪初,少年冰心时常独自一人来到月亮湾,听着生生不息的涛声,看着由远而近的一排排浪花,静静等待父亲的归来。
她在《忆烟台》中这样写道:“我童年时代的烟台,七十年前荒凉寂寞的烟台,已经从现代人们的眼中消逝了。
今日的烟台是渤海东岸的一个四通八达的大港口,它朝气蓬勃、容光焕发地正忙着迎送五洲四海的客人。
它不会记得七十年前有个孤独的孩子,在它的一角海滩上,徘徊踯躅,度过了潮涨潮落的八个年头。
”⑥潮起潮落。
近在咫尺的海,是一个遥远的存在。
⑦海不是隐喻。
这一片深深的海水,栈桥深深地懂得。
10.文题是“海边栈桥”,但文章的第①段却没写“栈桥”而写“我”对海和人们对“锚”的忽略,试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4分)11.文中“海边栈桥”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4分)12.第③段中对岛上村落、岛人住处和生活的描写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13.文章最后说“这一片深深的海水,栈桥深深地懂得”,你认为栈桥懂得了什么?(6分)三、语言运用(12分,每小题4分)14.仿照下面的示例,续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