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血相关知识(总结)
临床输血相关知识培训

可整理ppt
7
一、法律法规
临床输血前的判断 国家输血工作重点:
通过有效的临床用血减少不必要的输 血,在可能时应用血液代用品(晶体胶体 液)。
可整理ppt
8
一、法律法规
临床输血(世界卫生组织要求) 1、关于临床输血的国家政策和指南 2、临床医师和输血技术人员的培训 3、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 4、血液代用品(晶体和胶体) 5、有效的临床输血 6、监督和评估
最大安全性的某一种血液成分(血细胞,血浆和 血浆制品) 18、由国家或国际卫生组织和其他具有相应资质的 合法机构建立的输血服务机构必须符合此伦理规 范
可整理ppt
11
一、法律法规
《侵权责任法》 2010年7月1日起实施 第五十九条
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 输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可以向 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 疗机构请求赔偿。患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的, 医疗机构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生产者或者 血液提供机构追偿。
可整理ppt
17
一、法律法规
第十九条 医务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
规范,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根据患 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证进 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
可整理ppt
18
一、法律法规
《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第三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科室和医师临床用 血评价及公示制度。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 科室和医务人员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3、在病人无法事先给予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实施输 血治疗必须以符合病人的最大利益为基础
可整理ppt
10
一、法律法规
12、输血治疗必须在执业医师的全面负责下进行 13、真正的临床需要是输血治疗的唯一基础 14、开具输血处方不应受经济利益的驱动 15、血液是公共资源,用血不应受到限制 16、病人应该尽可能只接受临床上有效且能够提供
临床用血制度

临床用血制度引言概述:临床用血制度是指医疗机构根据患者的临床需要,合理、安全地使用血液及其制品的一套管理制度。
它的目的是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血液制品,同时避免血液的滥用和浪费。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临床用血制度。
一、血液需求与供应1.1 血液需求的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输血,以及需要输血的种类和数量。
1.2 血液供应的保障:医疗机构应建立血库,确保有足够的血液供应。
同时,要加强与血液中心的合作,及时补充血液库存。
1.3 血液的储存和运输:血液应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范围内储存和运输,以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血液筛查与检测2.1 血液筛查的目的:通过对血液样本的筛查,检测是否存在某些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乙肝等,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2.2 血液筛查的方法: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如核酸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对血液样本进行筛查。
2.3 血液检测的频率:根据相关规定,对血液样本进行定期检测,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三、血液使用的指征与禁忌3.1 血液使用的指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输血,以及需要输血的种类和数量。
3.2 血液使用的禁忌:根据临床指南和相关规定,明确血液使用的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输血,降低输血风险。
3.3 血液使用的监测与评估:对输血患者进行定期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测,以评估输血效果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四、血液管理的质量控制4.1 血液管理的标准化:建立血液管理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血液管理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4.2 血液管理的培训与教育:培训医务人员关于血液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4.3 血液管理的监测与评估:对血液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纠正不足,提高血液管理的质量。
总结:临床用血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用血的重要管理制度。
通过血液需求与供应的评估、血液筛查与检测、血液使用的指征与禁忌、血液管理的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规范管理,可以提高血液使用的安全性和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血液相关知识点总结

血液相关知识点总结1. 血液的组成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血浆占整个血液的55%,主要由水、蛋白质、糖类、氨基酸、脂类、激素、维生素、盐类等组成。
血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等,它们能够对体内的离子平衡和渗透压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分别具有输送氧气、免疫功能和血液凝固功能。
2. 血液的生理功能(1)输送氧气:血液通过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中,使它们能够正常工作。
(2)运输养分:血液通过消化系统吸收的养分被输送到全身各个部分,以维持生命的运转。
(3)排除废物:血液可以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废物从细胞中带到肺部和肾脏,然后被排出体外。
(4)维持体温:血液通过热量的平衡调节,能够使体温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5)凝血和免疫: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白细胞能够保持血液的凝固功能和免疫功能,以防止外界病原体的侵入和出血。
3. 血液的生产血液细胞都是在骨髓中产生的。
红细胞、血小板和大部分白细胞都是在红骨髓中生成的,而少部分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则是在淋巴组织中生成的。
骨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它的功能异常会导致血液疾病的发生。
4. 血液常见疾病(1)贫血:贫血是造成红细胞数量或者功能异常减少的一种疾病。
贫血会导致疲劳、头晕、心慌等症状,严重的贫血还可能引发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
(2)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由于骨髓或者淋巴组织异常增殖导致的白细胞疾病。
白血病患者体内的白细胞会大量增加,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和出血。
(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于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患者会出现皮下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
(4)血友病:血友病是一种由于凝血因子异常导致的出血性疾病。
患者容易在身体受伤或者手术时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
5. 血液检查(1)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检测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和形态的一种检查方法。
临检血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临检血液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血液的组成1. 血液的主要成分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的。
其中,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负责免疫防御,血小板负责止血,而血浆则主要是由水、蛋白质、脂类、糖、盐和激素等组成。
2. 血细胞的细胞形态红细胞呈双凹形,其直径为7-8微米,厚度为2微米左右;白细胞有核和无核两种类型,有核的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无核的是血小板;血小板呈片状,直径为1-4微米,最大厚度为0.5微米。
二、临检血液的常用指标1.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部的一种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
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红蛋白浓度为130-175g/L,女性的为120-160g/L。
2.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是指每升血液中含有的红细胞数目,正常成年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
3.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指每升血液中含有的白细胞数目,正常值为4-10×109/L;4.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指每升血液中含有的血小板数目,正常值为125-350×109/L;5. 血小板容积分布宽度(PDW)PDW是指血小板容积分布宽度,其反映了血小板大小的分布范围,PDW值的增加常常提示出血或凝血功能障碍的存在。
6.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MCV是指单位体积内红细胞的平均大小,其单位是fL(10^-15L),反映了机体内红细胞的大小情况,正常值为80-100fL;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MCH是指单位红细胞内部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其单位是pg(10^-12g),正常值为27-34pg;8.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MCHC是指单位红细胞内部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其单位是g/L,正常值为320-360g/L;9. 紅細胞體積峰寬度(RDW)RDW是指红细胞的分布宽度,正常值为11.5-14.5%。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血液学知识点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血液学知识点一、血液学概述血液学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血液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病理学变化,以及与其相关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血液学检验技术是血液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对血液样本的分析,可以获得有关血液成分、功能及病理变化的重要信息。
二、血细胞计数与分类血液中的主要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细胞计数是血液学检验中最基本的项目之一,通过计算单位体积内血细胞的数量,可以判断血细胞的增减情况。
血细胞分类则是根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特点,将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不同类型。
三、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血液学检验中最常用的项目之一,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反映贫血程度;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可以用于判断贫血类型;白细胞计数可以辅助诊断感染和炎症等疾病;血小板计数可以判断出血和凝血功能的异常。
四、血液凝固功能检查血液凝固功能检查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项目。
这些项目可以评估血液凝固功能的正常与否,对于判断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五、血型与免疫检测血型与免疫检测主要包括ABO血型、Rh血型、免疫球蛋白测定、自身抗体检测等项目。
ABO血型和Rh血型是判断输血安全和妊娠期间防止溶血反应的重要指标;免疫球蛋白测定可以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自身抗体检测可以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
六、造血功能检查造血功能检查主要包括骨髓象、网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电泳等项目。
骨髓象可以评估骨髓中造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对于骨髓异常和造血功能障碍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网织红细胞计数可以反映骨髓中红细胞生成的活跃程度;血红蛋白电泳可以判断血红蛋白异常和地中海贫血等遗传性疾病。
七、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主要针对血液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常见的标志物包括白细胞酯酶(WBC-esterase)、酸性磷酸酶(ACP)、髓过氧化物酶(MPO)等。
临床输血应知应会

临床输血手册前言临床输血管理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点环节,包含21个条款,其中4个核心条款,为了便于学习和掌握临床输血的相关知识,保证输血的安全,特根据《等级医院评审实施细则》和《临床输血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小册子,分为公共、医疗、护理三部分,基本包括了临床输血督导及评审专家访谈应知应会内容。
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4个核心条款:1、建立输血标本采集流程,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2、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3、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方案与实施情况记录4、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公共篇一、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开刚院长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会议内容:1、制定审议输血规章制度2、调查输血不良事件3、审议年度用血计划4、推动输血新技术(成分输血、自体输血)二、输血培训:每年至少1次2013年10月31日四楼礼堂集中授课,科室二次培训,科室自己考试三、培训内容:1、输血严重危害包括:输血不良反应(溶血反应、过敏反应、发热反应、细菌污染、)、经血传播疾病、血液输注无效等处理程序:(1)输血不良反应:凡是发现疑似输血不良反应者,除积极抢救治疗外,还应1)发现疑似输血反应应立即报告主管医师和输血科,输血科工作人员应立即去病房协助调查处理。
2)抽取患者新标本、血袋中剩余血液及时送输血科做相关试验3)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应有临床科室、医务部、输血科、中心血站共同参与调查,并将调查结果通过OA上报医疗安全科。
(2)经血传播疾病:1)向本科室主任报告,同时报告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医疗安全科。
2)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3)血液输注无效: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杜绝不必要的输血2)选用单一供者血制品,尽可能减少患者与多个供血者抗原接触。
3)尽可能避免在受血者存在脾肿大、感染、发热、药物反应、急性失血、DIC、溶血等因素时输血。
4)紫外线照射灭活抗原提呈细胞功能。
2、紧急用血:处理程序:1)电话告知输血科,有合血者必须明确患者的唯一性标识,且申请单、合血管、取血单信息一致2 )“A级”用血无需合血,输血科在10-15分钟内发出第一袋(2U)经过血型验证的O型红细胞,并注明“未经配血”。
医院临床用血工作总结范文

医院临床用血工作总结医院临床用血工作总结范文时光如流水般匆匆流动,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该好好写一份工作总结,分析一下过去这段时间的工作了。
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医院临床用血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医院临床用血工作总结1输血工作涉及临床各个科室,如何保证用血安全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其中输血科是关键环节。
20xx年3月医务部对输血科的工作进行了检查,总体上讲工作开展较好,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情况。
一、输血科完成的工作1、根据国家输血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山东省输血管理规程》,制订了《xxxx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为了保证这些制度的贯彻执行,输血科对我院员工开展了相应的培训工作。
在20xx年5月及11月对临床医师、新入院的护理人员和临床输血质控员进行了3次培训,同时印发了《输血法律法规与相关制度》下发给临床各科室自行学习。
2、科室内的培训与学习已经开展,科室内的培训及考核材料较完整。
对输血科人员的提问回答较满意,多数能够知晓,有些细节问题有待提高。
3、输血科内部管理达到了要求,血液的储备方面,对不同的血型能分层放置、标识明确,血液储备量能满足临床3日用血,且各种血型分配合理。
对冰箱温度的检测、消毒、细菌检测都有记录。
输血前的检测能按照制度执行,输血相容性检测报告内容完整。
提问科室人员,对上述制度规定均能知晓,科室有自我检查的记录。
4、坚持合理用血,成分输血达到100%。
按照我院输血规范的要求,把握输血指征,审核输血申请单、大量用血报批单,对不合理的用血申请不予发血,做的了血液保护的要求。
5、输血科对临床科室大量用血审批单、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前检测、合理用血有检查、总结和改进措施,并每月在《医疗质量简报》上公示,督促临床科室完成大量用血的审批上报。
6、配合医务部和医院评审的要求,对临床科室及本科室的输血工作,先后开展了检查和自查,并保留了检查总结记录。
医院临床用血(血库)工作总结

医院临床用血(血库)工作总结1500字医院临床用血(血库)工作总结作为一名血库工作人员,我在医院临床用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认真履行职责,积极配合其他科室的工作,保障了患者的用血需求,使医院的临床用血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在血库的日常管理上,我注重质量和安全管理。
通过制定和完善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执行血液质控检测,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加强了血库内部的卫生管理,做到了定期消毒、清洁和环境监测,确保了血液及其他相关物品的质量。
另外,在血液储备和管理方面,我积极开展血液的储备工作,保证了血液的及时供应。
通过与相关供血单位的紧密合作,建立了良好的血液供应网络,保障了血液库存量的充足。
同时,我对血液的管理也严格把关,确保了血液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了血液浪费和滥用。
另外,我也积极参与了血型与配血的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做好患者的血型鉴定工作,及时提供合适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提高了血液使用的效果和质量,确保了患者的安全和临床疗效。
此外,在临床用血方面,我还积极参与了患者用血的评估、记录和反馈工作。
通过与临床医生的密切配合和沟通,了解患者的用血需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血液的使用评估,并及时记录和反馈使用情况,为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在工作中,我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
通过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了解最新的临床用血技术和管理方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同时,我也认真总结了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总的来说,我在医院临床用血(血库)工作中,注重质量和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工作规程,保证了血液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积极开展血液的储备和管理工作,保证了血液的及时供应;积极参与血型与配血的工作,为患者提供合适的血液;积极参与患者用血的评估、记录和反馈工作,提高了血液使用的效果和质量;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用血相关知识
血液制品实际量:全血按实际ML量;红细胞按每单位115ML(400全血制备为2单位);血小板为每单位30ML(一个机采血小板为8-10个单位);冷沉淀为每单位20ML;血浆量按实际量ML计算.
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白细胞寿命为9—13天,血小板寿命为7—10天
梅毒螺旋体在体外4摄氏度可生存3天,因而3天内的血液尚有传染梅毒的可能。
以体积计,血细胞约占血液的45%,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7%-8%。
血液制品
全血(Whole Blood),自捐血日起14日内的全血,含有适量的2.3-DPG,有充足的释氧能力,并含适当之电解质浓度,一般称为新鲜全血。
贮存之全血不含不稳定因子(labile factors),即第五与第八凝血因子。
亦无活性的白血球及血小板。
同一输血套件不宜使用超过4小时及4u以上之血液。
输注速率视临床情况而定,每单位血液最好在2小时内输完,不宜超过4小时。
于输血开始前不可将血液成品留置于冰箱外面超过30分钟。
一般成人输注2单位理论上可升高Hb10g/L,Hct(红细胞比容)约1~2%。
有效期限:采血后35天。
悬浮红细胞(Packed Red Blood Cells),Hct为0.50-0.80(视保存液而不同)。
一般速度控制在1-3ml/kg*h。
一般成人输注2单位悬浮红细胞理论上可升高Hb10g/L。
有效期限:制备后35-42天(视保存液而不同)之内。
洗涤红细胞(Washed Red Blood Cells),已去除了98%以上的血浆蛋白和80%以上的白细胞,保留了至少70%的红细胞。
Hct为0.80。
该制品适用于有输血过敏史、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的病人和因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输血发热反应的病人等。
一般成人输注3单位洗涤红细胞理论上可升高Hb10g/L。
有效期限:制备后24小时之内。
辐照血液(包括辐照悬浮红细胞、辐照洗涤红细胞和辐照滤白单采血小板),经去除白细胞后制品。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Red Blood Cells Frozen and Deglycerolized),采用物理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将保存时间为6天内的全血中红细胞分离出来,然后给红细胞添加甘油作为防冻剂并于-80℃或更低的温度中冷冻保存,可以储存10年, 保留了至少80%的红细胞。
适用于稀有血型自体红细胞保存、回输。
一般成人输注3单位理论上可升高Hb10g/L。
有效期限:制备后10年。
浓缩血小板(Platelet Concentrates),自200ml(或400ml)的新鲜全血分离所得,血小板悬浮于30-40ml的血浆中。
该制品适用于:1) 治疗性血小板浓厚液输血(当血小板低于50,000/μl或血小板机能不良者、有明显出血或正在出血者),2 ) 预防性血小板浓厚液输血a. 外科手术时,血小板数目小于50,000/μl以下时;b. 接受开脑或眼球手术时,血小板数目小于100,000/μl以下;c. 白血病、癌症之患者,正在接受抗癌化学治疗而其血小板数目小于10,000~20,000/μl时。
正常情况下,一个70公斤的成年病人,每输2单位约增加血小板数5,000/μl,成人通常输用10~12单位剂量。
有效期限:采血后5天。
单采血小板(分离术血小板Apheresis Platelets),由单一捐血者利用血液成分分离机分离出血小板,其它成分则输回捐血者体内。
有效期限:采血后5天。
滤白单采血小板(Apheresis Platelets Leukocytes Reduced),是用血液成分单采机采集来自一个献血者的血小板,并通过白细胞滤过装置进一步将白细胞滤除。
每份滤白单采血小板约相当于8-10袋常规浓缩血小板的总量,含有的血小板数量至少在2.5×1011以上,白细胞的混入量少于5.0×106。
输入后体内寿命约3-5天。
该制品适用于:①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伴有严重出血者;②血小板计数不低但功能异常所致严重出血者(如血小板无力症、阿司匹林类药物所致血小板功能障碍等);③大量输血所致的血小板稀释性减少(血小板低于50×109/L伴有严重出血者)。
有效期限:采血后5天。
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全血采集后6~8小时内从全血中分离并迅速冰冻保存的血浆,新冰冻血浆基本保留了血浆中除血小板以外的所有凝血因子。
在-18℃以
下可保存1年。
该制品适用于:①单个凝血因子缺乏的补充(无相应浓缩剂时);②肝病患者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③大量输血伴发的凝血功能障碍(PT>1.5倍);④口服抗凝剂过量引起的出血;⑤抗凝血酶Ⅲ缺乏;⑥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⑦血浆置换时作为一种置换液。
解冻后应于2小时内输用。
如解冻后未立即输用应置于1~6℃保存并于24小时内输毕;若解冻后24小时仍贮存于液体状态者,不可用于第V及第VIII因子之补充。
用量:若用来当凝血因子替代品,其剂量为成人10-20mL/Kg。
严重时如休克、败血症等一次用量800ml,但要考虑年龄及症状而酌量增减。
有效期限:采血后一年。
普通冰冻血浆(Frozen Plasma),普通冰冻血浆主要来源:①从保存已超过6~8小时的全血中分离出来的血浆;②全血的有效期以内或过期5天以内分离出来的血浆(不提倡使用);③保存期1年以后的新鲜冰冻血浆。
在-18℃以下可保存5年。
每单位含稳定凝血因子约90单位,它与新鲜冰冻血浆的主要区别是缺少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Ⅴ、Ⅷ。
该制品适用于凝血因子Ⅴ、Ⅷ以外的凝血因子缺乏患者的替代治疗。
解冻后应于2小时内输用。
如解冻后未立即输用应置于1~6℃保存,于5天内使用完毕,不可重复冷冻。
有效期限:采血后五年。
冷沉淀凝血因子(Cryoprecipitate),冷沉淀是由新鲜冰冻血浆在0-4℃解冻,收集到的不溶冷沉淀物。
冷沉淀中主要含有因子Ⅷ、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维蛋白原、纤维结合蛋白和因子XIII,其中每单位冷沉淀中因子Ⅷ的含量不少于80IU,纤维蛋白原含量不少于150mg,约40~70%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因子)及20~30%的第十三因子。
在-18℃以下冰冻保存,有效期从采血之日起为1年。
该制品适用于儿童血友病甲、血管性血友病、第十三因子缺乏症、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患者,也常用于手术后出血、严重外伤及DIC患者治疗。
用量:1.对血友病病人之治疗,需迅速给予希望之剂量,使血中第八因子浓度达>50﹪之有效止血浓度,第八因子在体内之半衰期约为8~12小时,因此每8小时须给予一次之补充剂量。
2.需要输注的第八因子剂量,依血液专科医师建议给予。
3.维持外科手术后的止血作用,可能需要10天或更长的治疗时间。
在解冻后存于室温需立即输用;于2小时内输用完毕,未立即输用应置于室温但勿超过6小时保存,不可重复冷冻。
有效期限:采血后一年。
浓缩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Concentrates),将室温(20~24℃) 存放的新鲜血液,在采血后 6 小时内离心分离出之血沉棕黄层(buffy coat) 制成。
每单位约含1.0×109 白血球(多于0.7×109 白血球或多于0.3x109颗粒球),但成品中混含一些血小板及红血球。
适应症:(必须同时具有下列1、2、3 三个条件)1.颗粒球少于500/μl。
2.病人患有败血症(Sepsis) 或严重感染病,在经抗生素治疗24~48 小时后仍无法稳定,持续发烧或细菌感染仍无法控制者。
3.病人之骨髓造血机能低下但造血机能短期内有恢复之可能者。
4 .对于病人有颗粒球功能异常者,当有严重感染时亦可使用,不必考虑以上1、2、3之条件。
5.新生儿败血症。
用量:一般之剂量需要每天超过2~3×1010 以上之白血球,需连续使用五天,达到颗粒球≧1X1010/m2/day,颗粒球之半衰期很短(t/2为6-7小时),一天输注二次为宜(12 u q 12hrs)或至临床状况获得改善,不宜超过七天。
1U约18~32ml。
有效期限:制备后24小时之内,宜尽速使用。
在什么情况下暂时不能献血?
1. 半月内拔牙或其他小手术者。
2. 妇女月经前后三天、妊娠期、流产后未满六个月,分娩及哺乳期未满一年者。
3. 感冒、急性胃肠炎病愈未满一周者,急性泌尿道感染病愈未满一月者,肺炎病愈未满三个月者。
4. 某些传染病例:如痢疾病愈未满半年者,伤寒病愈未满一年者,布氏杆菌病愈未满二年者,疟疾病愈未满三年者。
5. 近五年内输注全血及血液成分者。
6. 较大手术后未满半年者,阑尾切除、疝修补术、扁桃体手术未满三个月者。
7. 皮肤局限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一周者,广泛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两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