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课后练习 2.3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第1课时
201高中地理 2.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3

第2章第3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以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位子田纳西州)和田纳西大学为基地的田纳西技术走廊是美国一个高技术中心,总部设在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美国投放到日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即在此研制的。
回答1~4题。
1.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但航运作用小B.流域内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C.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一级支流,水量丰富但不稳定D.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等2.19世纪后期对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造成后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长期的棉花种植,造成土地退化B.由于人口较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C.矿山开采,植被破坏,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D.炼铜企业的发展造成环境污染严重3.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A.河流的利用和治理B.梯级开发C.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D.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4.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A.丰富的矿产资源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C.便利的航运条件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解析:第1题,虽然受地形和水文水系条件的制约不利于航运,但是流域内资源丰富,航运价值极大。
第2题,19世纪后期对流域的不合理开发,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第3题,水资源的综合开发是流域治理的核心。
第4题,田纳西河两岸工业的发展依靠当地丰富而廉价的水电资源。
答案: 1.D 2.B 3.D 4.D读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示意图,回答5~6题。
5.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A.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B.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C.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D.地质条件稳固,适于建坝6.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①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②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③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④引发旱涝灾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5题,A项为社会经济因素;C项径流季节变化大不是水库建设的有利条件,且径流并不丰富;金沙江地处横断山区,地质条件不稳定,D项错。
地理ⅲ湘教版2.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练习

地理ⅲ湘教版2.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练习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A、发电B、防洪C、养殖D、梯级开发2、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合,不.正确的选项是()A、圈点荒漠化——长期高强度的棉花种植B、植被破坏——矿山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C、酸雨污染——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D、臭氧层空洞——氟氯烃化合物的大量使用解析:田纳西河开发的核心环节是梯级开发。
田纳西河流域长期高强度的棉花种植并没有形成圈点荒漠化。
答案:1.D2.ATVA的管理由具有政府权力的机构,开发电力等赢利项目,为发展积累资金。
据2001年资料,TVA已拥有48座各类电站,近3000万千瓦保证容量,是美国最大电力供应地。
2017年6月美国铝业公司与TVA管理局签署支持铝业公司的电力、就业、环保等项目。
据此回答3~4题。
3、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A、丰富的矿产资源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C、便利的航运条件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4、在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过程中,当地政府所做的环保工作有()①灭蚊防疟,净化环境②植树造林,保持水土③不建工厂,防止大气污染④处理城市垃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第3题,田纳西河流域充分利用水电,并大规模发展火电、核电,成为全美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促进了整个流域的经济发展。
第4题,在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过程中,当地政府所做的环保工作最初主要是结合水利工程进行灭蚊防疟、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后又在矿区土地复垦和城市垃圾处理等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
答案:3.D4.C读以下材料,回答5~6题。
材料1:玛纳斯河发源于天山山脉中段的依连哈比尔尕山乌代肯尼河43号冰川。
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的坝址以上流域面积4637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2.21亿m3,分别占该河山区部分的90%和92%,是准噶尔盆地南缘最大的一条河流。
高中地理 2.3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课时训练 湘教版必修3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基础夯实1.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当地洪水与降水的关系,正确的是( )。
(导学号51410067)A.夏雨较多,而且集中B.冬雨较多,而且集中C.秋雨较多,而且集中D.冬季和早春降雨多,连续而且范围大2.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①水资源综合开发带来经济效益②为流域内居民提供了廉价火电③因地制宜,发展农业④不断创造新的投资额⑤提供大量就业机会⑥优化调整了流域内产业结构A.①③⑤⑥B.①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②③⑤⑥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图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图b)。
读图,完成第3~4题。
(导学号51410068)图a图b3.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降水量增加B.蒸发量增加C.下渗减少D.地表径流减少4.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 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4.C3题,图a中Ⅰ到Ⅲ三个阶段显示两个明显特征,图中植被覆盖率减少,居民点增加,用水量增多,蒸发量会减少,地表径流由于植被的减少,水土保持作用减弱,使地表径流增加,因此下渗减少,故C项正确。
第4题,同样的暴雨过程,由于植被覆盖率减少,使河流径流量变化越来越大,因此Ⅰ到Ⅲ三个阶段对应的径流量变化应该是③②①。
5.(2014·北京文综)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
(2)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3)指出河源地区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给河流带来的环境问题,列举一项应对措施。
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 2.3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以田纳西河利于为例训练 湘教版必修3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一、选择题(28分)读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回答1~4题。
1.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B.上游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C.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D.降水季节变化大,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4月解析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南部地区,气候为亚热带湿润气候,上游以低山丘陵为主。
答案D2.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 )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②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③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④矿产资源丰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合不正确的是( )A.长期高强度的棉花种植——形成了大量流动沙丘B.矿山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植被破坏C.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酸雨污染D.氟氯烃化合物大量使用——臭氧层空洞解析长期高强度的棉花种植造成土地退化,引发了水土流失。
答案A3.田纳西河流域较为丰富的矿产是( )A.煤炭、铁矿B.煤炭、石油C.铜矿、铁矿D.石油、天然气答案B4.与流域发生洪水相关的因素有( )①流域的地理位置②流域的形状③流域的面积④流域所处的气候⑤支流分布特点⑥流域内的人类活动A.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熟记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答案D下图为“M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
读图完成5~6题。
5.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A.a处B.b处C.c处D.d处解析根据该河流的剖面图可知,c处河流的落差大,因此该处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大坝的理想位置。
答案C6.该流域最易发生洪水危害的河段是( )A.a处B.b处C.c处D.d处解析由图可知,d位于河流下游的平原地区,该处汇集了大量来自上、中游的河水,再加上平原地区排水不畅,故最易发生洪水危害。
答案D中国长江三峡集团2011年6月19日在其首次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中证实,中国正在金沙江建设4座巨型水电站。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3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训练题-精选文档

课时规范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B.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C.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D.降水季节变化大,12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多2.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经济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防洪是流域治理的核心B.拥有全美最大的水电、火电、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C.工业以高能耗的机电、塑胶等工业为主D.农业以发展温室蔬菜生产为主中广网2011年11月16日消息:自2019年5月至今,塔里木河干流全河段已持续17个月不断流,结束了自1988年以来24年连年断流的局面。
据此回答3~4题。
3.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能源十分丰富,这包括()①太阳能②水能③石油④天然气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造成塔里木河下游多年断流的原因有()①该河为内流河,下游水量逐渐减少②流域内的人口不断增长③工农业用水大增,使下游的水量逐步减少④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读“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示意图”,回答5~6题。
5.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A.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B.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C.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D.地质条件稳固,适于建坝6.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①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②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③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④引发旱涝灾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已经通过国务院核准审批。
右图为“肯斯瓦特水利枢纽位置示意图”。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7~9题。
7.下列关于新疆玛纳斯河流域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域面积广,植被覆盖率高B.流域内地形雨丰富,蒸发量小C.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内,降水稀少D.地处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8.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建成后,对该河原有水电站的影响为() A.发电量减小B.冬季发电量增大C.利用率降低D.夏季发电量增大9.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的建设,对当地的影响有()①满足当地用电需求的增长②有效控制和调蓄山区洪水,降低洪灾的发生频率和对下游的危害程度③使下游灌区水资源配置量减小④改善玛纳斯河的航运条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势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课后强化训练第二单元:训练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训练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经过二十年的努力,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首次实现由增到减的历史性转变。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与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变化相符的是()A.江水更加浑浊B.长江三角洲造陆速度加快C.洞庭湖淤积速度减缓D.长江沿岸滑坡、泥石流灾害加剧2.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人员可定期获得水土流失面积变化的影像资料。
监测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变化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ISB.RSC.GPSD.电子地图GIS用于信息的分析和处理。
获得水土流失面积变化的影像资料应用RS技术。
3.正常年份,黄河小浪底水库启闸泄流的主要功能是()A.降低水位,减轻汛期洪峰压力B.排放污水,减轻水库污染C.增大下游水量供给,补给农业用水D.蓄清排浊,疏通河道4.小浪底水库启闸泄流的时间大约为()A.3月B.10月C.6月D.9月读田纳西河流域水系图,回答5~6题。
5.若以a、b为分界点,将田纳西河分为上、中、下游则()A.上游河段航运价值高于下游河段B.上游河段支流数量较多一些C.水能资源开发的重点在b以下河段D.田纳西河发育程度低,支流较少6.关于田纳西河综合整治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应该注意保护植被B.乙处山地不是河流的发源地,植被保护的重要性不大C.丙处河谷是人类活动集中地之一,为满足粮食需要应加大垦殖力度D.丁处平原是人类活动的集中地之一,因其位于河流下游,可以放松生态保护要求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
回答7~8题。
7.图中反映该河流域开发的核心环节是()A.发电B.防洪C.养殖D.梯级开发8.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水库水质的是()A.建设抽水蓄能电站B.防治水污染C.保护水源涵养林D.改善库区生态环境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
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2章第3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习题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罗讷河流域是法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历史上罗讷河采用低坝多级开发方式。
目前,法国罗讷河流域兴起拆除水坝的运动。
据此完成1、2题。
1.低坝多级开发的优点是( )A.增加发电容量B.减少移民规模C.增加水资源量D.减轻水土流失2.目前,该图河流不仅不再建大坝,而且开始拆除某些水坝,其目的可能是( )①用电规模减小②恢复河流生态③减轻地震威胁④能源供应多元化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分析:1选B,2选C。
第1题,低坝水库库区淹没的土地少,移民规模就少;多级容量相加发电总容量不会增加;多级水库的水资源总量不会减少;水土流失与大坝的高低无关。
第2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电规模总体是增加的;水库建设会影响河流的生态环境,拆除水坝能恢复河流生态;水库大坝越高,蓄水越多,引发地震的可能性越高,低坝水库对地震影响小;能源供应多样化,会对水电的需求减少。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支流,因河流水色赤黄而得名。
赤水河流域处于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流域内煤、铁、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
下图为“赤水河流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赤水河流域( )A.地势大致呈西高东低B.气候特征为冬寒夏热C.河流有春夏两个汛期D.植被多为常绿阔叶林4.赤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核心是( )A.大力发展内河航运B.水资源的综合利用C.矿产资源的深加工D.水污染的综合治理分析:3选D,4选B。
第3题,赤水河流域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处于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倾斜的斜坡面;赤水河流域处于高原与盆地接壤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赤水河有一个汛期,就是夏汛;赤水河流域在我国南方,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第4题,赤水河流域处于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说明此处流域地势落差大,适宜利用高差进行水能梯级开发。
但落差大的流域不利于内河航运的发展。
该流域内煤、铁、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钢铁工业容易污染水源,破坏生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不应该成为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核心;该地区水污染不严重,核心不是水污染的综合治理。
高中地理 2.3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课后练习1 湘教版必修3

2.3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第1课时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及综合治理与开发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3)【基础过关】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B.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C.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D.降水季节变化大,12月至次年4月中旬降水较多2.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 )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②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③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④矿产资源丰富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3.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 )①经济发达②开发利用仅限于航运③土壤肥沃,农业发达④贫穷落后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③④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4~5题。
4.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核心是( )A.水资源的综合开发 B.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C.防洪和灌溉 D.航运和发电5.下列对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田纳西河流域制定了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在内的综合开发方案B.田纳西河流域对于电力只开发了水电C.田纳西河流域利用丰富廉价的电力吸引了耗电量大的纺织、服装工业D.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过程中由于未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能力提升】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决定了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据此完成6~7题。
6.下面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整个干流的落差均较大B.上游地势起伏较大,中下游地势起伏和缓C.对丰富的水能资源实行梯级开发D.水汽主要来自北冰洋7.在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成立之初,田纳西河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是( )A.航运 B.防洪 C.旅游 D.灌溉怒江地区是全国最贫困地区之一,也是资源最富集地区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第1课时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及综合治理与开发每课一练(湘教版
必修3)
【基础过关】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
B.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C.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降水季节变化大,12月至次年4月中旬降水较多
2.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
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②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③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
①经济发达②开发利用仅限于航运③土壤肥沃,农业发达④贫穷落后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③④
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4~5题。
4.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核心是()
A.水资源的综合开发B.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
C.防洪和灌溉D.航运和发电
5.下列对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田纳西河流域制定了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在内的综合开发方案
B.田纳西河流域对于电力只开发了水电
C.田纳西河流域利用丰富廉价的电力吸引了耗电量大的纺织、服装工业
D.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过程中由于未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能力提升】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决定了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据此完成6~7题。
6.下面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整个干流的落差均较大
B.上游地势起伏较大,中下游地势起伏和缓
C.对丰富的水能资源实行梯级开发
D.水汽主要来自北冰洋
7.在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成立之初,田纳西河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是()
A.航运B.防洪C.旅游D.灌溉
怒江地区是全国最贫困地区之一,也是资源最富集地区之一。
据此完成8~10题。
8.怒江地区丰富的资源有()
①水能②旅游资源③耕地④地热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9.借鉴田纳西河流域农业生产的经验,怒江地区农业生产中可以()
A.陡坡开垦耕地
B.山间盆地种植春小麦
C.南部地区的水电厂附近发展温室蔬菜
D.林产品的综合利用
10.据说,一位领导到怒江了解情况时,曾感叹道:“怒江人民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怒江地区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年年发生且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增长迅速B.植被破坏严重
C.水土流失严重D.陡坡耕作严重
下图为“某流域河流干支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剖面图”。
读图,回答11~13题。
11.该流域的洪水危害最易发生的河段是()
A.a处B.b处C.c处D.d处
12.在M河流域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A.防风固沙B.调节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D.美化环境
13.下列行为中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或减轻流域内发生特大洪灾的是()
A.加强流域内用水管理
B.加强全流域的绿化,提高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能力
C.修筑河堤,提高防洪标准
D.围湖造田,发展壮大农牧业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水资料。
在以前,沼泽往往被人们看作“荒”,是“不毛之地”。
农业利用上需要经过一定的治理:通常修建纵横交错的河道,使其形成交织的水网,与塘、井、水库等形成河网水系,同时还要修筑台田。
经过50多年的开垦,S地由“不毛之地”变成著名的“大粮仓”。
(1)试分析S地区大面积沼泽形成的原因。
(2)从影响土壤肥力因素看,S地区的土壤在治理中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3)简述S地区在治“荒”中采取的措施的作用。
(4)三江平原停止开发并加以保护,通过类比说明洞庭湖地区为什么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
【巧学速记】
1.分析河流水能资源丰富与否的一般思路
2.分析河流内河航运价值的一般思路
重要知识点关键点总结我的反思
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试题的切入点
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措施,最容易出考题
参考答案
1.D[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上游以山地为主,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春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对少。
]
2.A[矿产资源丰富不属于河流的水系和水文特征。
]
3.B[由于滥垦、滥伐和多暴雨等原因,田纳西河流域在治理前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芜,农业生产条件恶劣,经济落后,开发利用仅限于航运。
]
4.A 5.A[水资源综合开发是流域治理的核心。
田纳西河流域制定了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在内的综合开发方案。
田纳西河流域丰富的水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20世纪30年代就吸引了大量的高耗能工业,如化工、冶金等,此后火电、核电也相继发展。
在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过程中当地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
6.C7.A[第6题,田纳西河下游地区为冲积平原,落差较小;田纳西河流域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第7题,“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成立之初”是题眼,当时,田纳西河的开发利用仅限于航运。
]
8.C9.D10.A[第8题,怒江地区地势落差大、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位于世界地质遗产的“三江并流”景区,旅游资源丰富;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怒江地区地形崎岖,耕地资源不足。
第9题,陡坡不能开垦,应发展林果业;这里位于亚热带地区,不是春小麦的适宜种植区域;南部地区位于回归线附近,热量充足,不用建温室大棚。
第10题,四个选项都是这里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人口的不断增长。
] 11.D12.C13.B[第11题,d河段地势平坦,泥沙淤积严重,容易发生决堤现象。
第12题,此处位于河流上游,植树造林对河流的主要生态功能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第13题,要从根本上减少或减轻流域内发生的特大洪灾,只有B项切实可行。
]
14.(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有冻土层,影响水体下渗;河流在冬春季会发生凌汛,导致河水泛滥。
(2)主要是水分过多,通气不良导致地温低,因此首先应排干水分。
(3)河道在雨季时可集水、输水,起到防洪防涝的作用;旱季时则可作灌溉水源;台地地势高,起到防洪防涝的作用;同时,河网水系还可以发展航运、水电、渔业等。
(4)湖面缩小,削峰补枯的作用大为减弱,长江发生洪水灾害的频度增加;避免因湿地丧失而造成的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