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制度封面
工伤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制度范本(5篇)

工伤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制度范本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地报告和处理工伤事故,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员工,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员工和劳务派遣员工。
3. 工伤事故报告程序3.1 发生工伤事故后,受伤员工应立即向所在部门的直属上级报告,并请其直属上级填写《工伤事故报告表》。
3.2 直属上级收到报告后,应立即转交相关部门,如人力资源部和安全环保部等,并在报告上签字确认。
3.3 人力资源部需及时将工伤事故报告表报送至劳动保险部门,并按照要求填写《工伤事故报告表》。
3.4 安全环保部需要及时进行现场调查和事故分析,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并整理出调查报告。
3.5 劳动保险部门收到报告后,将及时办理有关手续,并通知受伤员工的家属。
4. 工伤事故调查处理程序4.1 安全环保部应当在工伤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组织调查小组进行调查,明确事故原因和责任。
4.2 调查小组需收集工伤事故相关证据,包括事发现场照片、视频、相关记录等。
4.3 调查小组需进行相关人员的询问和调查,并完善相关调查报告。
4.4 安全环保部应当在工伤事故发生后72小时内完成调查,并将调查报告提交给劳动保险部门。
4.5 劳动保险部门根据调查报告,决定是否认定为工伤,并依法进行赔偿。
5. 责任与处罚5.1 对于未履行报告和调查程序的员工,依公司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
5.2 对于故意瞒报、谎报工伤事故的员工,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5.3 对于安全环保部门未能及时调查和整理调查报告的负责人,依公司相关规定进行纪律处分。
6. 相关培训与宣传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公司将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包括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工伤事故案例分享等,以增强员工对工伤事故的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7. 修改与解释本制度的修改和解释权归公司所有,经公司领导批准后生效,具体执行细则由相关部门制定并向全体员工发布。
8. 生效日期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工伤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制度范例(5篇)

工伤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制度范例第一条:伤亡事故报告程序及登记手续1.凡发生未遂事故由各施工班组进行登记,并报告工地负责人。
2.凡发生轻伤事故,于事故发生后口头报告分公司安全部门,月底填“伤亡事故登记表”上报公司安全站。
3.凡发生严重未遂事故,应立即口头报告公司安全站和分公司安全部门,由公司安全站组织调查分析,找出原因,采取防范措施,杜绝重复发生。
4.凡发生重伤、群伤、死亡事故,事故单位必须立即上报公司安全站,其中死亡事故再立即报送主管机关及当地劳动部门、工会、检察院。
5.凡属于“扭伤”事故类别的负伤者,必须持有医疗部门诊察后出具的可靠的诊断证明,并经班组长、工地、安全站确认后,所在部门方可填写“伤亡事故登记表”上报。
6.属于轻伤事故的伤者本人,必须在事故发生的当天报告班组长,过期不报者,不予补报登记手续。
第二条:重大事故的现场处理1.发生重伤、群伤、死亡事故,就近工作人员应积极抢救伤者,保护好事故现场。
2.事故现场未经安全专业部门勘察前任何人都不得擅自变动事故物证的位置,就近施工人员有责任提供有关事故的旁证资料。
3.安全专业部门接到事故单位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进行临时性处理,详细勘察事故现场,记录事故现场,记录事故现场情况和责任者的口述材料,索取必要的旁证材料,事故现场的临时性处理完毕后,应立即向上级主管机关、当地劳动部门、工会、检察院报告,并及时填写“重伤死亡事故调查报告书”,报送主管部门、劳动部门。
第三条:事故责任的一般区分事故责任分直接、主要、间接、一定责任四种。
确定责任时必须作到事实求是。
根据安全施工责任制度的规定,结合现场施工实际情况进行严肃认真的调查分析报告后确定。
事故责任一般区分如下:1.受过三级安全教育和本工种、专业安全教育并经考试合格的职工,因本人违反安全施工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而造成的事故、因职工本人玩忽职守,工作不负责任违反劳动纪律而造成的事故,由其本人负直接责任。
工伤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制度范本

工伤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工伤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提高工伤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能力,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部员工的工伤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
第三条定义1. 工伤事故:指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导致员工身体受到伤害或患病的事件。
2. 工伤事故报告:指员工或其监督人向公司报告工伤事故的行为。
3. 工伤事故调查:指公司根据报告内容,对工伤事故的原因、责任进行调查的行为。
第二章工伤事故报告第四条报告时限员工应在工伤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向公司报告,公司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五条报告内容员工应向公司提供以下内容:1. 工伤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经过。
2. 受伤情况的简要描述。
3. 目击证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如有)。
4. 是否已及时就医。
第六条报告渠道员工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向公司报告工伤事故:1. 口头报告:向上级主管或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口头报告。
2. 书面报告:将工伤事故报告书送交人力资源部门。
第七条公司责任公司收到工伤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启动调查程序,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员工的身体安全和权益。
第三章工伤事故调查第八条调查组成公司应根据工伤事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成立专门的工伤事故调查组。
调查组应包括主管领导、人力资源部门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等。
第九条调查过程1. 调查组应立即前往事故现场进行勘查,记录事故现场情况、收集相关证据。
2. 调查组应与相关目击证人进行面谈,并记录他们的陈述。
3. 调查组应查阅相关档案和文件,了解事故发生前的情况。
4. 调查组应进行综合分析,并形成调查报告。
第十条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工伤事故的发生原因和责任。
2. 是否存在违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行为。
3. 对工伤事故进行的调查过程和证据。
第四章处理措施第十一条对员工的处理1. 对于因工伤事故导致身体受伤的员工,公司应及时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并支付相应的医疗费用。
工伤事故快报制度范本

工伤事故快报制度范本一、背景介绍为了及时准确地报告和记录本单位发生的工伤事故,加强对工伤事故的分析研究,提高工伤防控工作的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以下简称“公司”)所有职工和管理人员。
三、快报制度内容1. 工伤事故的定义:发生在工作岗位上,由工作原因导致的职工患病或者发生人身伤亡的事件。
2. 快报的对象:所有部门、岗位和职工。
3. 快报的时限:工伤事故发生后,立即向上级主管领导报告,并填写工伤事故快报表,同时同步将该表发送至公司工伤事故统计数据库。
4. 工伤事故快报表的内容包括:(1)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相关人员及职位;(2) 事故的原因和经过描述;(3) 造成的人身伤亡情况;(4) 相关证据和证明材料的搜集情况;(5) 其他相关信息。
5. 工伤事故快报表的提交渠道:(1) 中小型公司:直接向上级主管或安全保卫部门报告,同时将表格以电子邮件或纸质方式发送至公司工伤事故统计数据库。
(2) 大型公司:工伤事故由现场工作人员填写工伤事故快报表后,通过公司内部网络直接提交至公司工伤事故统计数据库。
6. 快报的保密性:(1) 工伤事故的快报内容只能在工伤事故统计数据库内部使用,并需保守秘密。
(2) 未经批准,任何人员不得向外部泄露工伤事故的快报内容。
7. 工伤事故的报告和记录:(1) 工伤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主管和安全保卫部门负责立即进行现场调查,并填写工伤事故调查报告。
(2) 工伤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事故的详细经过、事故原因的分析和处理意见等内容,并在发生事故后的3个工作日内完成报告的编制。
(3) 工伤事故调查报告应提交给公司安全保卫部门,并通过公司内部网络发送至公司工伤事故统计数据库。
8. 快报数据的分析和利用:(1) 公司安全保卫部门负责对工伤事故快报表和调查报告进行汇总和分析,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安全隐患和改进措施经公司领导批准后,应及时进行整改和落实,并在公司内部宣传。
工伤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工伤事故报告、处理制度一、引言工伤事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导致工人受伤、致使工人失去劳动能力或死亡的突发事件。
工伤事故的发生不仅对受伤人员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伤害和痛苦,也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安全隐患。
为了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工伤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全的工伤事故报告、处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工伤事故报告制度1. 定义工伤事故报告制度是指企业建立的一套报告程序和要求,用于及时报告工伤事故的发生和处理情况。
2. 目的(1)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及时报告工伤事故的发生可以迅速启动救援、医疗和赔偿程序,确保伤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补偿,减少二次伤害。
(2)统计分析,防止再次发生:通过对工伤事故的报告和处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漏洞,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故。
3. 实施步骤(1)事故现场保护:在发生工伤事故后,首先要保护现场,确保现场安全,采取措施避免事故蔓延或扩大。
(2)立即报告上级:事故发生后,立即将事故情况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3)填写报告表格:事故报告部门根据上报的情况填写相关的报告表格,并尽快提交给上级主管部门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4)协助调查和处理:报告部门要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进行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提供相关的事故现场信息和证据材料。
4. 相关要求(1)及时性:工伤事故报告制度要求工伤事故的发生及处理情况必须及时报告,确保相关工作能够迅速开展。
(2)准确性:报告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不能故意隐瞒或虚报工伤事故,以免影响后续的处理和赔偿程序。
(3)责任追究:对于瞒报、漏报或虚报工伤事故的单位或个人要依法追究责任,确保报告制度的有效实施。
三、工伤事故处理制度1. 定义工伤事故处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保护工人的权益,进行工伤事故的调查、赔偿和预防工作所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2. 目的(1)明确责任,保护权益:通过工伤事故处理制度的规定,明确责任追究的程序和赔偿标准,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
工伤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制度范文

工伤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制度范文1. 引言工伤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制度是为了保障员工权益,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工伤事故及时报告、准确调查和有效处理,并通过统计和分析工伤事故数据,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2. 报告程序2.1 工伤事故的报告应由目击者或受伤员工立即进行,包括以下内容:-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和原因的简要描述;- 受伤人员的姓名、工号和受伤程度;- 紧急救援措施的实施情况。
2.2 报告应直接提交给工伤事故报告处理部门,并在24小时内通知相关部门。
3. 调查程序3.1 工伤事故调查应尽快启动,并由经验丰富的调查人员负责。
调查人员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相关规定,并保持独立、客观和公正。
3.2 调查的步骤包括以下内容:- 收集相关证据和资料,如目击证人陈述、摄像监控录像等;- 面谈事故当事人和目击证人,了解事故发生的详细经过;- 检查并记录现场状况,包括设备、安全设施等;- 进行专业技术分析,确定事故原因。
3.3 调查结果应及时整理并提交给相关部门。
如果发现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的行为,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并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
4. 处理程序4.1 对于工伤事故的处理,应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伤员的安全和康复。
处理程序包括以下内容:- 确认伤员的伤势程度,及时安排治疗和康复,并保障其合法权益;- 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追究责任,并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措施;- 根据事故性质和情况,启动事故应急预案,防止事故的扩大和再次发生。
4.2 处理结果应及时通知伤员和相关部门,并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履行相应的报告和公示程序。
5. 统计制度5.1 统计部门应定期收集和整理工伤事故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和统计报告。
统计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工伤事故的发生数量和趋势分析;- 各部门和岗位的工伤事故数据比较;- 工伤事故的原因和失误类型分析;- 工伤事故给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评估。
工伤事故报告调查处理规定

工伤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安岳县普发供排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工伤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目的1建立一个有效的工伤事故处理机制,对发生的工伤事故尽快地开展工伤事故调查,做好工伤事故报告和处理工作,并采取再发防止预防措施,防止工伤事故扩大和减少工伤事故损失。
、使用范围2与公司建立直接劳动关系的员工发生的工伤事故认定、分类、报告、调查与处理。
3 、职责质检、安全部3.1负责(配合或向劳动部门进行)各类工伤事故的3.1.1认定、统计;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导相应的事后处理工作。
负责和公司建立直接劳动关系的人员工伤事故发3.1.2小时内向劳动保障部门报告,具体见《工伤管理制度》24生工伤速报程序。
4.1负责住院人员补助费的审批以及工伤人员其它待3.1.3遇的认可工作。
负责工伤人员的伤残鉴定及其他涉及员工关系的3.1.4工作。
1工伤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安岳县普发供排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安全监督管理部(简称安监部)3.2分析各类工伤事故的调查报告;核实、负责接收、3.2.1分析。
负责由于火灾造成事故后的各类数据统计、3.2.2负责对已经发生的工伤事故,根据本规定要求在3.2.3日内完成根据事故部门7小时内完成工伤事故通报工作,24)与《事故B(见附录处理意见汇总《工伤事故处理报告书》再发防止报告》并送交安委会领导签批(重伤、工亡事故除。
外)负责审核各部门制订的《事故再发防止报告》并3.2.4监督落实关闭。
工伤事故发生部门3.3事故发生部门负责在事故发生后,所在班组应当3.3.1立即报告质检、安全部,同时报告部门领导。
直接班组管理责任人的上级(主管或课长)组织召开现场事故分析会,制小时之内上报24定再发防止措施,并负责根据分析结果在。
)A(见附录《班组工伤事故速报》财务部负责工伤人员保险待遇公司支付部分审核发3.4放工作。
、管理程序4工伤事故的认定及分类4.1工伤事故的认定4.1.1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4.1.1.12工伤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安岳县普发供排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4.1.1.1.1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工作有关4.1.1.1.2的预备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伤害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4.1.1.1.3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因工作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4.1.1.1.4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4.1.1.1.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4.1.1.1.6情形。
工伤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制度范本(4篇)

工伤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制度范本这是一份工伤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制度的范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发生的工伤事故的报告与调查处理工作。
第三条工伤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应遵循公正、客观、全面、准确的原则。
第四条工伤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由单位主管领导负责,并委派相关部门负责具体工作。
第二章:工伤事故的报告第五条工伤事故发生后,立即报告单位主管领导,并同时通知安全生产部门。
第六条工伤事故的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地点、事故发生时间、受伤人员情况、受伤原因、事故现场状况等。
第七条工伤事故的报告应及时准确,如有必要还需拍摄照片、获取视频等相关证据资料。
第三章:工伤事故的调查第八条工伤事故发生后,安全生产部门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事故调查。
第九条工伤事故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伤害的原因、责任的界定、存在的问题以及预防工伤事故的措施等。
第十条工伤事故调查应全面、客观、准确,切实查清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和责任。
第四章:工伤事故的处理第十一条对于发生的工伤事故,单位应立即采取紧急救援措施,保障伤员的生命安全。
第十二条根据工伤事故调查结果,单位应按规定对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理。
第十三条对于工伤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单位应及时妥善解决,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赔偿。
第十四条对于工伤事故调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单位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整改,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第五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制度由单位主管领导负责解释和修改。
第十六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之前发生的工伤事故按照本制度进行处理。
以上是一份工伤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制度的范本,具体的内容和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工伤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制度范本(2)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地报告和处理工伤事故,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