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4 中国地理

合集下载

2023年安徽中考地理总复习二轮专题: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位置、面积和疆域

2023年安徽中考地理总复习二轮专题: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位置、面积和疆域

领空:指国家领陆和领水的上空。
谢谢收看!
《初中地理总复习》
四季分明 适宜生存 利于发展 多种农业
我国是临海国,海陆兼备
20°W
中 国 的 海 陆 位 置 应 怎 样 描 述 ?
160°E
如何评价中国的地理位置?
四季分明 适宜生存

纬度位置
大部分在温带 小部分在热带

利于发展 多种农业




的 优
东部多降水 利于农业生产
越 性
海陆位置
海陆兼备
利于开发海洋资源
江苏省位于亚洲,东临太平洋(黄海)
相关训练
根据右图分别说明南非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答案:位于中、低纬,热量充足; 位于非洲大陆南端,三面临 海,成为海上交通要道。
23°26' 30°
内海
辽东半岛 渤海 山东半岛
黄海
舟山群岛
东海
雷州半岛 海南岛
台湾岛
渤海 琼州海峡
南海
我国濒临的海洋, 以及著名的岛屿 和半岛。
日 本
马来西亚
文莱
印度尼西亚
例题
下列国家中,都与中国隔海相望的一组是( C )
A.朝鲜、日本、菲律宾 B.日本、菲律宾、新加坡 C.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 D.越南、马来西亚、韩国
相关训练
下列选项中与我国有两处陆上相邻的国家是( A )
A.俄罗斯 B.巴基斯坦 C.蒙古国 D.朝鲜
2 海陆兼备的大国
利于发展海上交通
例题
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位于亚洲的东部,西临太平洋 B.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C.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北极圈穿过我国北部 D.从经度来看,我国全部属于东经度;从纬度来看,我国全部位于高 纬度

2023-2024学年安徽淮南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复习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安徽淮南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复习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安徽淮南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复习1.选择题第1题.地形对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利用措施有显著的影响。

不同的地形具有不同的地势起伏、地面玻度以及坡向特征,并通过对热量水文的地表再分布影响城市土地的空间布局状况,下表显示2001年、2016年重庆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坡度的相关特征统计。

注列方向的%表示不同坡度分级占每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百分比。

重庆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坡度的相关特征统计(1)下列说法与2016年重庆市土地利用状况相神的是()A: 耕地面积随坡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B: 林地面积随坡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C: 坡度对建设用地影响最小D: 每种土地利用类型在5°~15°占比均最大(2)与2001年相比,2016年重庆市土地利用类型有明显变化、表现在()A: 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各坡度增长幅度相同B: 耕地面积减少,0°~5°减少面积最多C: 草地面积减少,坡度>25°减少幅度最大D: 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各坡度变化幅度最大(3)重庆市水域面积发生变化原因可能是()A: 全球气候变暖B: 三峡大坝建设C: 城市化水平提高D: 上游水土流失加剧【答案】BBA【解答】第2题.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容量明显小于东部地区,其首要原因是()A: 开放程度低B: 水资源匮乏C: 人均消费水平低D: 科技水平低【答案】B【解答】由题,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容量明显小于东部地区,是因为西部地区地处内陆,降水较少,水资源匮乏。

故选B。

第3题.东海大桥始于上海南汇,终于洋山深水港,全长32.5公里。

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读图回答下列(1)~(3)题。

东海大桥P处水面与桥面距离40米,其目的是()A: 降低施工成本B: 缓和海浪冲击C: 减轻台风影响D: 保证通航顺畅【答案】D【解答】第4题.罱河泥是我国一些地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一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

2023-2024学年安徽淮南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复习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安徽淮南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复习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安徽淮南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复习1.选择题第1题.贵州省安顺市分布着星罗棋布的屯堡(屯垦的军士建设的村寨) (下图)。

鲍家屯是600多年前的鲍家先祖遵循养兵而不病于农者,莫如屯田的原则建设的,古人建设了十分完善的水利工程,通过逐级分水坝,将水分配到下级渠道。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屯堡选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 河流B: 地形C: 交通D: 军事(2)水利工程采取逐级分水坝,形成两河绕田坝的态势。

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A: 分流河水,减少洪灾B: 方便人们生活用水C: 控制水量,减少旱灾D: 让水自流,方便灌溉【答案】BD【解答】第2题.1949~1997年,我国耕地总面积变化不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近60%,但年产粮食总量增长了3倍多,这说明环境承载力()A: 与消费水平无关B: 可以无限提高C: 与科技水平相关D: 小于人口合理容量【答案】C【解答】人口合理容量及影响因素。

其中资源、科技、对外开放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性;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性。

故不符合题意;环境承载力不能无线提高,超过了资源的承受限度是不可以的,故不符合题意;根据概念可知:环境承载力大于人口合理容量,故不符合题意;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上升,故环境承载力变大。

故正确。

第3题.2019年3月31日,我国承建的巴基斯坦卡拉(卡拉奇—拉合尔)高速公路正式开始通车。

由原来的7小时车程缩短为3个多小时。

该公路是巴基斯坦唯一全线绿化的高速公路。

下图为卡拉高速公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A: 气候全年炎热多雨,河流水量大B: 语言文化不同,交流沟通困难C: 当地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D: 地形高大起伏,桥隧比重大(2)卡拉高速公路两侧植树可以()A: 缓解司机视力疲劳B: 广泛选用落叶乔木C: 消除洪涝灾害威胁D: 改变沿线干热气候【答案】BA【解答】第4题.气候倾向率反应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包括气温倾向率(℃/10年)和降水量倾向率(mm/10年)。

(16)中国地理高考二轮复习攻克典型题型之材料分析题

(16)中国地理高考二轮复习攻克典型题型之材料分析题

(16)中国地理——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攻克典型题型之材料分析题一、中国地理分区经济发展条件分析类问题的答题模板中国地理分区的考查形式多样、角度灵活。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国地理分区命题主要是以综合题、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描述区域内河流的水文特征、地形特征、气温或降水特征。

2.分析区域内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和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3.阐释影响区域的因素,并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4.分析区域内的环境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具体答题模板如下:(1)自然条件1.认真审题,获取有效信息区域综合题常以地图和文字材料结合的形式呈现,必须先读懂地图和文字才能根据问题所涉及的知识或技能去组织答案。

(1)读图获取信息。

读图的一般步骤如下:①读图名,明确图示主要内容。

一幅区域图的图名能反映该图的专题属性或展示的主要内容。

如“世界人口分布图”,该图名中包括两个要求:范围是世界;主要内容是人口分布。

②读图例,一般分布图中都有图例,先读图例再去读图中内容,会提高判读的有效性、针对性。

值得注意的是,图例是人为规定的,试题既可能使用常规的图例,也可能重新设定新图例。

结合图例可以分析分布图中的地理事物类型及组成,从而明确图中的基本组成要素。

③定位置,地理分布图反映的是某地理事物在空间上的分布,因此,这类图大多会涉及该事物的区域地理位置。

在有经纬度的图上,一定要先利用经纬度进行定位;在没有经纬度的图上,可根据海陆分布等进行宏观区域位置的判定;对于重要国家,则可以根据轮廓形状来判断。

(2)读文字材料获取信息。

文字材料信息主要包括题干信息及文字信息,以及分值信息三部分。

①题干信息:第一,要分析关键词语(即具有指向性的词语),如“说出”“指出”“概括”类可以简单说出基本知识或内容即可。

“说明”“分析”“阐释”等则必须有依据地答出因果,而“评价”则要说出利弊。

如描述类问题的答题技巧口诀:“点”分疏密线分段。

2014高考地理人教版地理二轮复习 区域地理:中国自然地理

2014高考地理人教版地理二轮复习 区域地理:中国自然地理

(3)降水分布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a.降水分布特点: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______。 递减 b.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自东南向西北划 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1)外流河和内流河
分类 分布地区 主要水文特征 水量丰富;汛期较短,有春汛和夏 长 汛;冬季结冰期______;河流含沙量 小 水量较小,汛期较短,冬季结冰, 大 河流含沙量______ 主要河流
三、备考指津
(一)在高考的考核内容体系中“中国自然地理”扮演着“双重”角色。首先 它为考核内容也就是考察的地理规律或现象提供“空间定位”功能。其次 “中国自然地理”本身也是考核的重要主体。 (二)建议大家首先梳理明晰“中国自然地理”涉及到的中国区域内的重要自 然规律如:中国的地形地势特点、中国的气候特征、重要的水系、水文状 况等。其次要有意识的识记这些地理事物或规律出现或发生的“区域”注 重其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的掌握。
2.四大盆地
地形区 位置与范围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塔里木盆地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绿洲农业,种植棉花和葡萄 内有世界最大的流动沙 等,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 漠。内部平坦,多沙漠 环状分布。油气资源开发;喀 和戈壁 什经济特区
准噶尔盆地
内部平坦,多沙漠和 戈壁
地形区
位置与范围
自然地理特征
内流河:最 终未流入海 洋的河流
西北内陆地区
(2)众多的湖泊 鄱阳湖 东部平原多外流湖、淡水湖,图上的A______ 国面
(我
五、中国的自然资源 1.基本特征:种类多,总量丰富,人均量少,分布不均。 2.土地资源 (1)特点:类型多样;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 小 ______
3.水资源 (1)空间分布:东______西______,南多北少。西 多 少 北

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14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学生版)

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14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2021年高考地理真题与模拟题分类训练(学生版)

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4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2021·山东高考真题)敦煌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开凿在大泉河西岸第四级阶地的砂砾岩崖壁上(下图)。

崖壁最高达50m,洞窟主要分布在10~40m高度之间,一般为2~3层。

由于洞窟开凿和长期自然作用的影响,洞窟所在崖体出现大量裂隙。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洞窟开凿在大泉河西岸崖壁,能够( )A.降低开凿难度B.减弱风沙侵蚀C.减轻风化破坏D.方便生活取水2.与下层洞窟相比,对上层洞窟内壁画的破坏影响更大的因素是( )A.构造运动B.太阳辐射C.大气降水D.人类活动(2021·浙江高考真题)下表为2019年全国及四大地区人口增长幅度(与2012年相比)、三次产业结构统计表。

完成下面小题。

3.甲是( )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4.四大地区中( )A.主导丁地区发展的因素是高科技B.人口增幅最大的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C.吸纳外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丙、甲、丁、乙D.乙、丙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以重型工业为主5.(2021·河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以采集和狩猎(围猎)为主要谋生方式。

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北方某地发现一处旧石器中期古人类遗址(下图)。

该遗址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遗址北面为岩石裸露的山地(北山)。

研究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区生存阶段正值冰期。

(1)指出冰期气候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

(2)简析冰期气候下古人类选择该遗址区生存的原因。

一、单选题(2021·福建高三二模)客家人历史上为躲避战乱迁居在赣、闽、粤等交界的山区,其民居四角楼(见下图)建筑文化底蕴深厚,在建筑史上独树一帜。

四角楼建筑平面严格遵从中轴对称的格局,重心位置一般是上厅或祠堂,主人住在中轴两边的厢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四角楼外墙多光滑、少装饰,开窗小、外宽内窄,是为了( )A.防御游匪滋扰B.遮挡盛夏阳光C.稳固墙体立面D.抵御台风侵袭7.受当地自然环境影响,四角楼多选址在( )A.背阴洼地B.背阴缓坡C.向阳洼地D.向阳缓坡8.四角楼的布局体现当时的文化特征是( )A.交流频繁,热情好客B.志在四方,重商重利C.合族聚居,尊卑有序D.重武轻文,救人急难(2021·北京高三二模)下图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和毛泽东旧居景观图。

2023-2024学年安徽淮南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复习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安徽淮南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复习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安徽淮南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复习1.选择题第1题.随着京沪严控大城市病等原因,四大一线城市的人口增长率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下表为2017年我国四大一线城市人口总量及增长率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表中四城市()A: 上海人口总量减少最多B: 北京人口总量减少最少C: 广州人口总量增加最慢D: 深圳人口总量增加最快(2)京沪人口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发展呈负增长B: 落后产业淘汰迁出C: 城市环境质量较差D: 自然增长率为负值(3)人口减少将会使得北京市()A: 加速城市经济增长B: 加速高端人才外迁C: 加剧人口老龄化速度D: 加剧创业环境恶化【答案】DBC【解答】(1)从表格中可以计算出人口增加数量深圳约61万、广州约45万,人口减少数量上海约1.45万、北京约2.17万。

所以四城市中深圳人口增加数量最多,深圳增加速度最快;北京人口减少数量最多,减少速度最快,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2)京沪人口总量变少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中的落后产业向外转移及人口调控政策的变化,带动了人口向外迁移;两地人口增长率为负值,并不代表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增长率包含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依据相关数据可知,2017年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8%,北京为0.38%,经济更没有负增长;在我国,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还是经济因素,不是环境因素,故选项B正确。

故选B。

(3)虽然北京人口有所减少,但吸引外来高端人才的能力仍然较强,北京市经济仍保持稳步增长;北京市常住人口的下降主要是青壮年人口下降明显,这会加剧北京市老龄化速度;北京市严控城市病利于创业环境优化,故选项C正确。

故选C。

第2题.地头水柜是指在山脚下的旱地旁,用砂石、水泥建造容量在数十乃至上千立方米不等的蓄水池(如图)。

广西凤山县地处云贵高原南部边缘地带,石灰岩广布,当地政府大力推广地头水柜,极大地促进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安徽省阜阳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4 中国地理

安徽省阜阳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4 中国地理

安徽省阜阳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4 中国地理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3题;共50分)1. (4分)位于两个大洲之间的海峡有A . 麦哲伦海峡B . 土耳其海峡C . 多佛尔海峡D . 马六甲海峡2. (4分) (2017高三上·南昌月考)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铁路的分布情况。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铁路沿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 ①—④沿线经过温带森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B . ①—②沿线所属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温和湿润,多内流河C . ②—③沿线跨越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其高新技术产业发达D . ③—④沿线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是热量(2)⑤—⑥铁路沿线的车站,使用的新能源最可能是()A . 风能B . 地热能C . 太阳能D . 水能3. (4分) (2017高三上·南昌月考)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 km 的物理现象。

读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该省位于我国的()A . 西北地区B . 华南地区C . 东北地区D . 西南地区(2)下列因素中,对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的是()A . 河流泥沙含量B . 地形起伏C . 西南季风强弱D . 土壤厚度4. (4分) (2017高三上·延边月考) “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至今仍有留存。

在我国的关中平原,人们在平地上挖出一个方形的深坑,然后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颗高大的树,树冠冒出地面。

读关中平原“地坑院”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人们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其主要作用是()A . 遮挡风沙B . 遮阳挡雨C . 防外人跌入D . 美化建筑(2)建造“地坑院”民居的自然条件是()A . 土质黏重,不易挖掘B . 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塌C . 地下水浅,易挖出水D . 夏季降水多,地坑易蓄水5. (4分) (2017高三上·莆田月考) 羊卓雍错是青藏高原南部最大的一个封闭型内陆湖,湖面海拔约4450m,湖水主要以降水补给为主,水位季节变化较大,近年来羊卓雍错水位逐年呈波动下降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4 中国地理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3题;共50分)1. (4分) (2020高二下·大邱庄镇期中) 读“某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 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B . 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C . 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D . 该地区的水热条件可以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的需求(2)图中甲地等温线向北凸出的原因是()A . 受太阳辐射影响B . 受大气环流影响C . 受地形影响D . 受人类活动影响(3)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①太阳辐射②距海远近③季风风向④纬度位置A . ①②B . ②③C . ③④D . ①④2. (4分) (2017高一下·包头期中)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下面小题。

(1)按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A . 甲—乙—丙B . 乙—丙—甲C . 丙—甲—乙D . 甲—丙—乙(2)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 . 热量B . 水分C . 坡向D . 地形3. (4分) (2017高二下·微山月考) 下图为蒙古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两地年降水量最大差值可能为()A . 99 mmB . 199 mmC . 299 mmD . 399 mm(2)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该国发展的是()A . 种植园农业B . 畜牧业C . 混合农业D . 灌溉农业(3)该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最严重环境问题是()A . 水土流失B . 土地石漠化C . 土壤盐碱化4. (4分) (2018高三下·广东模拟) 在澜沧江流经西藏芒康县的一处河畔,人们搭建了几千块层层叠叠的盐田,7-9月为当地的雨季,卤水是盐类含量大于5%的液态矿产。

下图澜沧江河畔盐田位置和盐井地质剖面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盐井围栏活动门关闭的月份最可能是()A . 1-3月B . 4-6月C . 7-9月D . 10-12月(2)影响盐井卤水形成的主要条件是()A . 地形地势B . 气候湿热C . 河流补给5. (4分) (2019高三上·太原月考) 河流输沙量是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河道某断面的泥沙数量,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水量的丰枯和含沙量大小。

下图示意1965-2011年长江月均输沙量所占比例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段时期内()A . 长江输沙量呈增加趋势B . 长江输沙量呈减少趋势C . 长江输沙量的季节变化大D . 长江输沙量的年际变化大(2)影响长江月均输沙量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B .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C . 含沙量的季节变化D . 植被覆盖率的季节变化6. (4分) (2019高二下·通榆月考) 下列四幅图中,最能表现青藏铁路沿线的湖泊的是()A . AB . BC . CD . D7. (4分)(2016·石嘴山模拟) 下图为某地一河流流域面积和径流变化示意图,流域面积约400平方千米。

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关于该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 A点流速一定比B点快B . A点和B点汛期不同是因为受不同大气环流影响所致C . 下游B点流量变化受源头补给变化明显D . 上游A点流量变化可能受气温影响8. (4分)(2016·海南) 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1)该固定沙丘()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 . ①④B . ②③C . ①③D . ②④(2) 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较少A . ①②B . ②③C . ③④D . ①④(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 . 植树B . 种草C . 栽灌木D . 自然演化9. (4分) (2017高二下·浙江月考) 科学家在黄土高原某地考察,研究土壤剖面发现最上面是黄土,下面土壤发红,最下面含有大量的鹅卵石,下图为黄土高地区某沟谷剖面图。

完成下列问题。

(1)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黄土形成之前,这里的地理环境()A . 荒漠B . 水乡C . 森林D . 草原(2)土壤发红反映当时的气候特点()A . 炎热干燥B . 温暖湿润C . 寒冷潮湿D . 寒冷干燥(3)图中河流最明显的水文特征是()A . 流量大而稳定B . 流量季节变化小C . 含沙量大D . 没有冰期10. (4分)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发早期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原因是()A . 水稻单产低B . 耕地地块小,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C . 人口稠密D . 农业生产工具落后,开垦黏重的土壤困难11. (2分) (2017高二下·广州期末) 读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潮汐动力资源相关数据,回答下列各题。

四省沿海潮汐动力资源理论蕴藏量统计表(1)中国近海的潮差分布特点是()A . 黄海潮差小,东海潮差大B . 夏季潮差小,冬季潮差大C . 外海潮差大,近岸潮差小D . 沿潮波方向,左岸潮差比右岸大(2)四省中,浙江省潮汐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原因不包括()A . 海岸线曲折,潮汐资源丰富B . 夏季风增强了潮汐的能量C . 地转偏向力大,潮汐能丰富D . 海底较深,海水运动的阻力小12. (2分) (2013高一上·天台月考) 如图是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读图回答下题.(1)绝热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目的是()A . 雨季及时排水B . 充分利用太阳能C . 减弱噪音干扰D . 降低光污染危害(2)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A . 冷空气从通风口1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B . 冷空气从通风口1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C . 暖空气从通风口1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乙D . 暖空气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13. (6分)下图中各等值线的值自北向南递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如果是等压线图,①线为槽线B . 如果是等高线图,②线经过区域为山谷C . 如果是海洋表面等温线图,②线经过区域为寒流D . 如果是等降水量图,a地降水多于b地二、综合题 (共3题;共44分)14. (15分) (2020高二上·林芝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地区≥10 ℃积温(单位:℃)和粮食作物(图中阴影)分布图。

材料二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的谷物单产比较。

材料三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1)估算图甲中①、②两地≥10 ℃积温的差值范围,并与②地比较,分析①地≥10 ℃积温高或低的原因。

(2)据材料一,说出图甲中粮食作物分布的主要地形区,并简述其自然原因。

(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低、商品率高,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4)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请你为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提几条建议。

15. (9分)(2019·青浦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

M为毛乌素地区,位于宁夏、内蒙古、陕西三省交界,曾是畜牧业比较发达地区,明清时期变为沙漠,该地区降水量在250`400毫米之间,降水季节和年际变率大,灾害频发。

经过60年的治理,艰苦改造,到2018年11月,面积约4.22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漠即将被消灭,变为毛乌素森林。

(1)例举我国与“三北防护林”东部造林地带(兰州以东)大体一致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2)简述我国三北防护林界线以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3)分析“毛乌素沙漠”转变为“毛乌素森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从产业结构优化的角度,为三北防护林效益的可持续发挥提出合理化建议。

16. (20分) (2017高三下·杭州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和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

材料二: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30%来自安徽省。

为了促进我国沿海地区外贸加工等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国家在安徽省设立了产业转入示范区。

(1)甲、乙两地区,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是________,其区位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

(2)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是长三角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安徽省产业转入示范区城市相同的地理位置特点是________。

外贸加工等产业的转入,会给这些示范区城市的产业发展带来的好处有________、________等。

(4)丙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但是水域面积在逐渐缩小,主要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3题;共50分)答案:1-1、答案:1-2、答案:1-3、考点:解析:答案:2-1、答案:2-2、考点:解析:答案:3-1、答案:3-2、答案:3-3、考点:解析:答案:4-1、答案:4-2、考点:解析:答案:5-1、考点:解析:答案:6-1、考点:解析:答案:7-1、考点:解析:答案:8-2、答案:8-3、考点:解析:答案:9-1、答案:9-2、答案:9-3、考点:解析:考点:解析:答案:11-1、答案:11-2、考点:解析:答案:12-1、答案:12-2、考点:解析:答案:13-1、考点:解析:二、综合题 (共3题;共44分)答案:14-1、答案:14-2、答案:14-3、答案:14-4、考点:解析:答案:15-1、答案:15-2、答案:15-3、答案:15-4、考点:解析:答案:16-1、答案:16-2、答案:16-3、答案:16-4、考点: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