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1.1. 基础课程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公共管理学科、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门课程:•经济学原理•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概论•行政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形势与政策1.2. 专业核心课程在学习基础课程后,学生将进入到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知识,了解当前公共事业管理的最新发展趋势。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以下几门课程:•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公共政策分析•社会保障与福利管理•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刑事司法制度•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信息化管理•中国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1.3.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提供更为广泛的选择,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职业的要求选择个人感兴趣的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包括以下几门课程:•政治学与国际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管理会计学•社会心理学•中国法律文化•政府采购与供应商管理2. 实践环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经历实践操作环节。
这一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两者相结合,为未来职业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实习学生可以选择在国家机关、所在企事业单位或非营利组织等场合进行学习实习。
这些实习机构将为学生提供从事行政管理、决策执行、项目策划等实际工作机会,帮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以及相应的管理知识。
2.2. 社会实践教育培养过程中,社会实践课程将帮助学生了解当代社会变革及其背景,此外,社会实践还将帮助学生了解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特点,如公共经济、非营利组织、社区治理等。
社会实践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调查、研究•社区服务、社会工作•企业咨询2.3. 项目研究项目研究是指学生根据特定情况自行规划并实施项目活动,并在实践操作中获取、运用领导、组织、管理、访问和报道等管理技能。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公共事业管理是一门旨在培养具备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能力的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研究公共组织、公共政策、公共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公共部门和非营利组织提供专业化管理人才。
二、专业目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公共管理理论、政策分析和项目管理等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包括:1.具备扎实的公共管理理论基础知识,能够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领域中的问题;2.具备政策分析和评估的能力,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具备项目管理和团队领导能力,能够有效管理和协调公共事业项目;4.具备公共组织管理和运营能力,能够高效地管理公共组织和提供公共服务。
三、专业课程设置1.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主要介绍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公共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2.政策分析与评估:重点培养学生政策分析和评估的能力,包括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3.项目管理与团队领导:着重培养学生项目管理和团队领导的能力,包括项目计划、组织与控制以及团队协作与沟通等方面的内容。
4.公共组织管理与运营:主要介绍公共组织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公共组织管理和运营的能力。
5.公共财务与预算管理:重点培养学生公共财务和预算管理的能力,包括财务决策、预算编制和财务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6.公共服务与社会责任:着重培养学生公共服务和社会责任的意识,包括公共服务的理论与实践、社会责任的认知与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教学等。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五、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注重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的结合。
学生在校期间将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包括实地考察、社会调研、公共项目实施等。
公共事业管理 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Public Utilities Management一、培养目标Ⅰ. Educational Objectives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掌握公共管理理论和方法技术,并具备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政府机关、文教、科技、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以及社会中介组织从事公共管理与服务、公共问题研究和公共决策咨询工作的专门人才。
This program aims to cultivate specialized personnel adapting the need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with well mastering of public management theories, methods and skills, as well as ability to apply these knowledge, who can be engaged in public management and service、public problem research and public policy-making consultation in public utilities institutions, such as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organization, culture and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orts, heal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ocial security etc., as well as some social intermediary agencies.二、基本规格要求Ⅱ. Skills Profile1.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公共事业管理事业,具有较强的社会使命感和公共责任感。
公共事业管理培养方案(最新)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一、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具备现代办公管理素质与能力,能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公共管理领域从事各类管理工作的,通晓管理、经济、法律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基本要求: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较强的社会主义法制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2.熟悉党和国家特别是公共事业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具备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能力。
3.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和管理网络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计算机应用技能。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5.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良好的文化修养、较强的论文写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学制基本学制4年,实行3-6年弹性学制。
四、课程设置及学时分布课程设置:总学时2350 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708 学时占总学时30 %专业基础课634 学时占总学时27 %专业课900 学时占总学时38 %公共选修课108 学时占总学时 5 %五、主干课程组织行为学、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公共伦理学、电子政务、管理经济学、办公自动化、管理定量分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教育事业管理六、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总学分达到1180学分其中:必修课144.5 学分备注:含实践教学环节专业选修课不少于24.5 学分公共选修课不少于 6 学分课外素质拓展不少于5学分七、学位授予管理学学士。
八、教学安排一览表课程属性及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计划学时其中学分开课教研室考核方式学期教学周数及周学时数实验上机或听力1 2 3 4 5 6 7 814周17周18周17周14周19周18周周必修课公共基础课0620008 高等数学D 52 0 0 3.5 数学考试4*13 0920001 计算机文化基础28 0 8 1.5计算机公共基础考查2*14 1420001 大学外语1 56 0 14 3.5 英语一室考试4*14 17200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6 0 0 2.5 思想品德考查3*121120001 体育1 28 0 0 2.0 体育考查2*141220001 军事理论18 0 0 1.0 军事理论考查6*30920007 数据库应用技术54 0 26 3.5 计算机公共基础考查3*1817200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8 0 0 1.5 纲要考查2*141120002 体育2 36 0 0 2.0 体育考试2*18 1420002 大学外语2 72 0 18 4.5 英语一室考试4*18 1420003 大学外语3 72 0 18 4.5 英语一室考试4*18 1120003 体育3 36 0 0 2.0 体育考查2*1817200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6 0 02.5哲学考试2*181420004 大学外语4 64 0 16 4.0 英语一室考试4*1617200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0 0 0 3.5 毛概考试4*151120004 体育4 32 0 0 2.0 体育考试2*16 小计708 0 100 44专业基础课0722001公共事业管理概论16 0 0 1.0 公共管理考查2*80722030 管理职能概论42 0 0 2.5 公共管理考试3*140722003 组织行为学42 0 0 2.5 公共管理考试3*140722004 公共关系学A 48 8 0 3.0 公共管理考查3*160722005 公共管理学42 0 0 2.5 公共管理考试3*140722008 西方经济学48 0 0 3.0 公共管理考试3*160722012 社会学B 42 0 0 2.5 公共管理考查3*140722010公共事业管理案例42 0 0 2.5 公共管理考查3*140722013 公共政策48 0 0 3.0 公共管理考试3*160722014 公共伦理学48 0 0 3.0 公共管理考试3*160722016 市政学42 0 0 2.5 公共管理考试3*140722018 电子政务42 8 0 2.5 公共管理考试3*14 0722034 文秘写作36 0 0 2.5 人文素质考查3*12 0721041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54 8 0 3.5 社会工作考查3*18 0722022 办公自动化42 0 18 2.5 公共管理考试3*14 小计634 16 18 39专业课0722009 行政管理48 0 0 3.0 公共管理考试3*160722026 领导科学42 0 0 2.5 公共管理考查3*140722015 行政法A 48 0 0 3.0 公共管理考查3*160722017 社区管理48 0 0 3.0 公共管理考试3*160722023 管理定量分析48 0 10 3.0 公共管理考试4*12 0722033 项目管理42 0 0 2.5 公共管理考查3*14 0722028 专业外语36 0 0 2.5 公共管理考查3*12 0722019 管理经济学48 0 0 3.0 公共管理考试3*16 0722027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48 0 0 3.0 公共管理考试3*160722031 教育事业管理48 0 0 3.0 公共管理考试3*160722002 公共部门操作系统48 020 3.0 公共管理考试3*16 小计504 0 30 31.5必修课累计1846 16 148 114.5 29 20 23 22 16 12 6 0专业选修课0722007公关交际语言与艺术36 4 0 2.5 公共管理考查3*120723002 大学语文32 0 0 2.0 人文素质考查2*160722011 政治学42 0 0 2.5 公共管理考查3*140722025 社会心理学B 42 0 0 2.5 公共管理考查3*140721028 现代西方哲学42 0 0 2.5 社会工作考查3*140720003 管理文秘42 0 0 2.5 公共管理考查3*140721022 社会保障学42 0 0 2.5 社会工作考查3*140722024东西方管理思想史42 0 0 2.5 公共管理考查3*140722035 公务员制度42 0 0 2.5 公共管理考查3*140722020 公关礼仪42 0 0 2.5 公共管理考查3*14 0722036 劳动法42 0 0 2.5 公共管理考查3*14 0722038 策划学42 6 0 2.5 公共管理考查3*14 0722021公共管理前沿问题研究42 0 0 2.5 公共管理考查3*14 0722029 大众传播学32 0 0 2.0 公共管理考查2*16 0420159 经济法400 0 2.5 公共管理考查3*14 小计602 10 0 36.5396 0 0 24.5合计2350 42148 150九、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一览表序号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开课教研室起始周学期及周数安排1 2 3 4 5 6 7 81 0721050认识实习2 公共管理后3 22 0721042 学年论文 2 公共管理后3 23 0721043 社会实习4 公共管理后4 44 0720030 毕业实习10 公共管理 1 4 65 0720031 毕业论文12 公共管理7 12合计30 0 2 0 2 4 0 4 18 十、课外实践活动安排与要求(1)军训。
宁波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12020年4月19日宁波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公用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性企业、社会性工作领域等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要求1.德育方面: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和人文素质。
2.智育方面:系统掌握现代公共事业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具有运用公共事业管理管理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研究、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等实际应用能力;熟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掌握调研报告、公共事业管理等公文写作方法,具有较强的文字表示、信息处理、组织协调、人际沟通等实际工作能力。
3.其它方面: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基本的体育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乐观情绪。
三、核心课程1、学位课程学位课程:本专业的学位课程为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政策概论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所有学位课程达到75分是获取学士学位的必备条件之一。
2、主要课程主要课程: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管理学原理、公共政策概论、管理心理学、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政府经济学、应用统计、公共关系、公共财务、管理文秘与公文写作、管理定量分析。
32020年4月19日四、学制与毕业要求(学制:4 年,最低学分:164)1.学制: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2.毕业最低学分:164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符合宁波大学普通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有关规定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1、课程设置说明2、学分分配汇总表42020年4月19日七、课程设置总表宁波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总表52020年4月19日。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公共事业管理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工具,具备组织和管理公共事业的能力;3.培养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具备参与公共事业管理实践的能力。
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等基础课程,为学生提供跨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专业课程:包括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政策与决策、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财政管理等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知识和理论;3.实践课程:包括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等课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选修课程:包括公共危机管理、公共人际关系管理、公共服务营销等课程,为学生提供拓展知识领域和提高能力的机会。
三、培养模式:1.公共基础阶段:学生在大一和大二阶段主要学习基础课程,学习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专业学习阶段:学生在大三和大四阶段主要学习专业课程,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知识和理论;3.实践教学阶段:学生在大四阶段进行实习和实训,参与公共事业管理实践,并在实践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授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使学生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知识和理论;2.问题导向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实践教学:通过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研究性学习:通过开展科研活动和论文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培养评价:1.学术成绩: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业成绩和论文成绩评价学生的学术水平;2.实践能力:通过学生的实习成绩、实训成绩和社会实践报告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3.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和小组讨论表现评价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4.创新能力:通过学生的科研成果和创新项目表现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计划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计划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公共管理人才的专业。
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管理理论和实践基础,熟悉政府管理体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具有公共事业管理和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
一、培养目标1、掌握现代公共事业管理理论和知识,理解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责任。
2、熟悉政府管理体制,能够有效协调公共事业各方面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3、具有分析和解决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公共事业项目的设计、实施和管理。
4、熟悉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能够合理规划公共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5、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培养要求1、具备优秀的思维品质,语言表达能力。
2、良好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修养。
3、对社会冷暖洞察力,对公共事业管理感兴趣。
4、熟悉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办公软件。
5、具有跨学科知识背景。
三、培养内容1、公共事业管理基础:包括公共事业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行政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
2、特色课程:包括公共安全管理、公共文化管理、公共服务质量管理、社会组织管理、创新与创业管理。
3、实践教学:包括实习、社会调研、模拟实验、实践课程设计。
四、培养形式1、全日制本科生。
2、选修课和研究生课程的深度学习。
3、毕业设计和实习。
五、就业方向1、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如公共教育、医疗、文化、环保、安全等领域)。
2、企业、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媒体等公共事业管理相关领域。
3、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宁波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公用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性企业、社会性工作领域等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1.德育方面。
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和人文素质。
2.智育方面。
系统掌握现代公共事业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具有运用公共事业管理管理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研究、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等实际应用能力;熟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掌握调研报告、公共事业管理等公文写作方法,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信息处理、组织协调、人际沟通等实际工作能力。
3.其他方面。
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基本的体育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乐观情绪。
三、核心课程1.学位课程:本专业的学位课程为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管理心理学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所有学位课程达到75分是获取学士学位的必备条件之一。
2.主要课程: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经济学、应用统计、公共关系、公共财务、管理文秘与公文写作、管理定量分析。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1.学制: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2.毕业最低学分:164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符合宁波大学普通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有关规定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1.各类课程结构的设置说明本专业课程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大类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方向模块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构成。
本专业设公用事业管理、公共服务管理、土地资源与房地产管理等3个专业方向模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公用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性企业、社会性工作领域等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德育方面。
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和人文素质。
2.智育方面。
系统掌握现代公共事业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具有运用公共事业管理管理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研究、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等实际应用能力;熟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掌握调研报告、公共事业管理等公文写作方法,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信息处理、组织协调、人际沟通等实际工作能力。
3.其他方面。
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基本的体育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乐观情绪。
三、核心课程
1.学位课程:本专业的学位课程为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管理心理学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所有学位课程达到75分是获取学士学位的必备条件之一。
2.主要课程: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经济学、应用统计、公共关系、公共财务、管理文秘与公文写作、管理定量分析。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
1.学制: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2.毕业最低学分:164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
符合宁波大学普通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有关规定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
1.各类课程结构的设置说明
本专业课程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大类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方向模块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构成。
本专业设公用事业管理、公共服务管理、土地资源与房地产管理等3个专业方向模块。
任意选修课程(8学分)指在本表内任意选修6学分,其他任意选修2学分。
创新创业学分(4学分)以相应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衡量,相关学分计算依照《宁波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方案》。
2.学分分配汇总表
七、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总表
七、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总表(续表一)
七、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总表(续表二)
七、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总表(续表三)
注:1.带“★”号课程为学位课程,共3门。
2.带“◆”号课程为双语教学课程,共4门。
3.必选课指必须选读但不要求一定取得学分的选修课程。
八、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一览
九、辅修课程、辅修专业、双专业、双学位培养计划
辅修课程设置一览
辅修专业课程设置一览
双专业课程设置一览
注:1.双学位课程设置:双专业课程+毕业论文,共52学分。
2.带“★”号课程为学位课程,共3门。
3.凡在原专业已经修读的同名专业课程并获得学分的,可以不再修读,但需要多选同等学分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平台课程或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以替代。
总学分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