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和综合能力原创物理试题设计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设计实验专题练习题带解析

中考物理设计实验专题练习题带解析

中考物理设计实验专题专题1:实验台上有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

另外还有质量均为 100g 的钩码六个(图中未画出)。

要求利用上述实验装置和钩码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如果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不变,则有用功跟总功成正比。

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专题2:小阳在户外滑雪时发现,不同的人从滑道的顶端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不同。

对此他猜想:“物体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向下滑动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请你利用刻度尺、停表、质量已知的钩码以及如图所示的斜面和质量已知且带有凹槽的滑块,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其猜想是否正确。

请你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专题3: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已调好的微小压强计1个,侧壁标有刻度的圆柱形容器1个、适量的水。

请你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同种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内部产生的压强就越大”。

实验中用U形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Δh表示液体的压强的大小。

要求:(1)写出实验步骤;(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专题4: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量程符合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符合实验要求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一个、体积相同的钩码六个。

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它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和画出数据记录表。

专题5:有人猜想:“浸没在液体中的固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可能跟固体的形状有关”,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写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实验步骤;并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专题6:小芳同学在研究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之前,想利用手边的器材验证“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这一关系。

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电源一个(电源电压不作为已知)、电阻箱一个、电压表一只、电流表两只、开关一个、各种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和导线若干。

请根据上述要求帮助小芳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写出实验步骤。

初三物理综合实践活动题

初三物理综合实践活动题

一、活动背景声音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它既能传递信息,又能表达情感。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重要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开展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3.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活动准备1. 实验器材:钢尺、桌面、橡皮筋、闹钟、空气、玻璃瓶、水等。

2. 实验材料:实验报告、笔记本、白纸、铅笔等。

3. 活动场地:实验室、教室等。

四、活动过程1. 实验一:探究声音的产生原理(1)实验目的:观察物体振动时是否产生声音。

(2)实验步骤:① 将钢尺的一端固定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

② 用力拨动钢尺,使其振动。

③ 观察钢尺振动时是否产生声音。

(3)实验现象:钢尺振动时,发出清脆的声音。

(4)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实验二:探究声音的传播原理(1)实验目的: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2)实验步骤:① 将橡皮筋紧绷在桌面上。

② 用力拨动橡皮筋,使其振动。

③ 观察橡皮筋振动时,在空气、水和玻璃瓶中声音的传播情况。

(3)实验现象:① 在空气中,橡皮筋振动时,发出声音。

② 在水中,橡皮筋振动时,声音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

③ 在玻璃瓶中,橡皮筋振动时,声音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

(4)实验结论:①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②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3. 实验三:探究声音的响度与距离的关系(1)实验目的:观察声音的响度与距离的关系。

(2)实验步骤:① 将闹钟放置在教室的一端。

② 学生站在教室的另一端,用耳朵倾听闹钟的声音。

③ 逐渐增加闹钟与学生的距离,观察声音的响度变化。

(3)实验现象:随着闹钟与学生的距离增加,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题

初中物理实验设计题

第十一章: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设计实验验证:“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答:将滚摆从最高点放手后,发现它上下反复运动,而且向下运动时速度加快,向上运动时速度减慢,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第十二章:杠杆的分类、特点;滑轮的分类、特点。

1、请你设计一个验证性实验,证明“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答:将滑轮和细线组成定滑轮,在绳子的一端挂上重物,向下拉绳子的另一端,发现向下用力时重物反而上升,说明:“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是正确的。

2、设计实验验证:“动滑轮省一半力”
答:把一重10N的物体挂在轻质动滑轮上,用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拉着绳子另一端匀速提升重物,发现拉力为5N,说明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

3、请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使用省力杠杆费距离”
答:用手将一重物提升0.5m,再用省力杠杆将重物提升0.5m,发现手移动距离大于0.5m。

由此证明“使用省力杠杆费距离”
设计实验方案:1、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摩擦力与缠绕圈数的关系。

物理初中综合题讲解教案

物理初中综合题讲解教案

物理初中综合题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 通过讲解综合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学:速度、力、压强、浮力等。

2. 热学:温度、热量、比热容等。

3. 电学: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等。

4. 光学: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5. 声学:声音的产生、传播、音调、响度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生活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解力学的综合题时,可以以奥运会运动员百米赛跑为例,让学生思考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2. 讲解基本概念和公式:在讲解综合题之前,先复习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公式,确保学生掌握。

例如,讲解速度公式 v = s/t,让学生明白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3. 分析题目:让学生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关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找出关键信息。

例如,在讲解力学综合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给出的物体的质量、速度、加速度等数据。

4. 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公式,找出解题的突破口。

例如,在讲解电学综合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欧姆定律 U = IR,分析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5. 解答题目:让学生动手计算,解答题目。

在解答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物理思维,简化计算。

例如,在讲解光学综合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光的传播规律,分析光线的传播方向。

6. 检查答案:让学生自行检查答案,确保计算正确。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答案的合理性,检验解题过程。

7. 总结提高: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鼓励学生多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反馈: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初中物理所有实验专题设计

初中物理所有实验专题设计

1.如图1所示,是一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频闪时间间隔为0.02s,闪亮时间千分之一秒可忽略不计。

根据照片记录的小球位置,分析解决下列问题:(1)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 所用的时间是多少?(2)小球所作的运动是不是匀速运动?判断的依据是什么?(3)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 的平均速度有多大?2.如图2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信息一:(示例)他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三: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通过如图4所示的实验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玻璃瓶中的手机是悬挂起来的,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________随着瓶内空气被抽出,铃声会________ 5.某同学在探究音调与响度有什么关系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5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___ 决定的。

(2)如图5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是锯条的振幅 ________,听其响度________,这说明响________与 ________ 有关。

6.如图6所示,是在探究光的传播规律所拍摄的一组图片,图片是在实验过程中改变入射方向依次拍摄的。

实验用的主要器材是手电筒式激光源和半圆型透明玻璃砖。

图中O点为半圆型透明玻璃砖的圆心,入射光线沿半径方向射向分界面MN。

请你仔细观察图片中所显示的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图6(1)当激光源发出的光沿法线方向射向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上时(即入射光线垂直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其传播方向。

(2)当光由玻璃斜射到玻璃与空气的分界面MN上时,在分界面同时产生的两种现象是。

(3)比较甲、乙两图,你有哪些发现?把你的发现都写出来。

试题物理实验题目与详解

试题物理实验题目与详解

试题物理实验题目与详解一、材料准备本实验所需材料如下:1. 滑轮:一个小型滑轮,用于转动和调整绳线的方向。

2. 弹簧:一根细长的弹簧,用于悬挂重物。

3. 绳子:一段绳子,用于连接重物和滑轮。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滑轮的作用和弹簧的弹性特性。

三、实验步骤1. 将滑轮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其可以自由旋转。

2. 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点上,另一端悬挂一个重物。

3. 将绳子固定在滑轮上,并将其另一端连接到悬挂的重物上。

4. 通过扳动滑轮,调整绳子的方向,使其与弹簧保持垂直。

四、实验原理1. 滑轮的作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作用在绳子上的力能够垂直作用于弹簧上,增大弹簧的拉伸长度,从而探究力的传递和分解。

2. 弹簧的弹性特性:当弹簧受到外力拉伸或压缩时,会产生弹性变形,在外力消失后弹簧会恢复原状。

本实验中,通过调整重物的质量和绳子的方向来改变作用在弹簧上的力,探究弹簧的拉伸和弹性恢复过程。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拉力与其成比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后,我们观察到以下现象:1. 当扳动滑轮使绳子方向与弹簧保持垂直时,重物对弹簧的拉伸长度较大。

2. 当扳动滑轮使绳子方向与弹簧呈夹角时,重物对弹簧的拉伸长度减小。

根据实验原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滑轮的作用确实改变了力的方向,使作用在绳子上的力能够垂直作用于弹簧上。

这增大了弹簧的拉伸长度,进一步验证了力的传递和分解原理。

2. 弹簧的弹性特性得到了验证。

当重物对弹簧施加拉力时,弹簧发生了弹性变形。

通过调整绳子的方向,我们可以改变作用在弹簧上的拉力大小。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使用滑轮和弹簧,探究了滑轮的作用和弹簧的弹性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滑轮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弹簧在受力后会产生弹性变形。

这些结果与实验原理相符,验证了力的传递和分解原理以及弹簧的弹性特性。

七、实验拓展1. 可以通过改变滑轮的半径或使用不同的滑轮,进一步研究力的传递和分解原理。

初中物理实验题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题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实验题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实验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实验题的类型及解题方法。

2. 常见物理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实验题的解题方法,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2. 难点:实验题的灵活应用,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实验题的兴趣。

2. 讲解实验题的类型及解题方法:介绍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实验设计题等类型的实验题,讲解解题技巧。

3. 演示常见物理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具体的实验为例,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强调注意事项。

4.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讲解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如平均值、误差分析等,并示例分析。

5. 练习与讨论:布置一些实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讨论和解答。

6. 总结与反思:总结实验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反思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独立完成实验题,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2. 学生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实验安全。

3. 学生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实验桌、实验仪器、实验药品等。

2. 教学课件:实验题解题方法、实验操作步骤等。

3. 参考资料:物理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等。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注重实验操作的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2. 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3. 定期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4. 结合教材和考纲,选取合适的实验题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5.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实验题教学中得到提高。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核物理试题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核物理试题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核试题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校:班级:姓名: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杠杆的五要素。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实验器材
1.实验器材:杠杆(带刻度)、支架、质量相等的钩码若干。

2.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举手向监考老师示意。

三、实验过程及结论
1.按图示组装实验器材,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
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位
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3.保持钩码数量不变,改变支点两侧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改变支点右(或左)侧钩码数量,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动力
F1/N
动力臂
L1/m
动力×动力臂
F1L1/N·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m
阻力×阻力臂
F2L2/N·m
1
2
3
5.分析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整理实验器材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实验和综合原创物理试题
顺德区龙江镇龙山中学邱伙森
一、实验题:
小刚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进行探究性实验。

实验时,电阻R1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是20欧,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得到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请回答:
(1)比较三只电压表的示数,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较电流表A1(或A2)和电压表V1的示数,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定值电阻R1=_______;第三次实验中,R2接入电路的电阻为_________;
(5)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A1的示数将________,电压表V1的示数将________,电压表V2的示数将________,电压表V的示数将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二、综合能力题:
小花在家里通过实验探究“如何测定电脑的实际功率”的时候,选用了如图所示的电脑。

(1)若请你参加该实验探究,你将需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
(2)写出你的实验探究过程:
(3)根据你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何计算电脑的实际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