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五) 地球的运动——公转(一)黄赤交角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升训练四地球的公转一__黄赤交角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含解析新人教版

黄赤交角及昼夜长短的变化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我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如图所示),视太阳从春分点出发,在黄道上每前进15°为一个“节气”。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太阳周年运动轨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B.它是地球公转运动的反映C.它是太阳真实的运动轨道D.它是太阳每日的运行轨迹2.下列相邻的节气间,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是( )A.春分到清明 B.夏至到小暑C.秋分到寒露 D.冬至到小寒解析:1.B 2.B 第1题,“太阳周年运动轨迹”是地球公转运动的反映,B对,A错。
它是模拟的太阳运动轨道,C错。
它是太阳一年的运行轨迹,D错。
第2题,地球在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节气是夏至到小暑,B对。
读地球上极昼边界纬度随时间的移动路径图,回答3~5题。
3.a是二分二至日中的( )A.春分日 B.夏至日C.秋分日 D.冬至日4.b纬线的纬度是( )A.0° B.23°26′C.66°34′ D.90°5.造成图中两个阴影面积大致相等的因素是( )①地球自转②地球公转③黄赤交角④地方时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3.C 4.C 5.D 第3题,图示a位置为北极地区极昼从最大缩小到最小,过渡到南极地区出现极昼,故判断为秋分日。
第4题,图示阴影区为极昼的边界,可知最高为90°,最低是66°34′。
第5题,地球的公转运动,引起了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南北两极地区出现了极昼极夜现象。
2020年11月8日,甲、乙两市同时看到日落,甲市夜长14小时,乙市夜长比甲市短40分钟,据此回答6~7题。
6.甲市在乙市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7.这一天,甲市的日出地方时为( )A.6时 B.5时C.8时 D.7时解析:6.B 7.D 第6题,2020年11月8日,甲、乙两市同时看到日落,说明甲、乙两市都位于昏线上。
课时跟踪检测(五)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黄赤交角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课时跟踪检测(五)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黄赤交角及昼夜长短的变化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盛大的开幕式于北京时间10月18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据此回答1~2题。
1.纽约(西五区)的华人观看开幕式实况转播,他们观看时的当地区时是()A.20时B.21时C.9时D.8时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地球公转至下图中()A.甲、乙之间B.乙、丙之间C.丙、丁之间D.丁、甲之间解析:1.A 2.B第1题,开幕式于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10月18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西五区时间比东八区晚13 h,此时西五区为17日20时。
第2题,图中甲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可确定乙、丙、丁分别为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会召开时间在秋分日至冬至日之间。
北京时间2018年1月31日19时48分开始至23时12分结束,我国境内出现了“超级月亮”+“月全食”的罕见天象,此时月亮通体变成神秘漂亮的古铜色,遥挂星空。
下面为月食形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我国境内开始观测到本次月全食时,伦敦正值()A.早晨B.中午C.下午D.傍晚4.从此日起(1月31日)至植树节(3月12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济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C.济南各地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D.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解析:3.B 4.D第3题,我国境内开始观测到本次月全食时为北京时间19时48分,伦敦位于中时区,比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此时为11时48分,正值中午,B正确。
第4题,从此日起(1月31日)至植树节(3月1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济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大;济南各地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由近日点向远日点移动,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D正确。
如图为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北半球)。
课时跟踪检测:(三)地球的运动——公转(人教版)

课时跟踪检测(三)地球的运动——公转一、选择题(2012·上海闵行区二模)僧一行在受唐玄宗之命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冬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北至(夏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
据此回答1~2题。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1.僧一行的发现,实际上是()A.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B.地球在一年中公转速度的变化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2.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关联的是()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北半球冬半年短于夏半年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2013·昆明一中模拟)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3~4题。
3.阳光直射点移动顺序正确的是()A.a→b→c→d B.b→a→c→dC.c→a→b→d D.d→c→b→a4.若阳光直射的最大纬度值为β,则晨昏线①、②、③摆动的最大范围是()A.β/2 B.βC.2β D.3β(2013·陕西西北九校联考)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
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5°,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1°,变动周期约4万年。
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5~6题。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5.黄赤交角为24.24°时()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6.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④最小纬度为22.1°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读下图,回答7~8题。
7.当地球公转至图中所示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极昼极夜的范围呈扩大趋势B.晨昏圈与地轴之间的交角呈缩小趋势C.太阳直射北半球,并且直射点向北移动D.我国秦岭以南地区的河流水量有所减少8.若图中的自转轴由“/”变为“\”,其他条件不变,此时()A.北京正午的太阳高度越来越大B.洛杉矶的降水越来越少C.地球公转的速度越来越慢D.悉尼的日出时间越来越早下图为“不同纬度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玫瑰图”。
课时跟踪检测(六) 地球的公转(一) 黄赤交角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课时跟踪检测(六)地球的公转(一)黄赤交角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课时跟踪检测(六)地球的公转(一)黄赤交角及昼夜长短的变化一、选择题如图为手机软件Yahooweather的截屏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A.北半球,东半球B.南半球,东半球C.北半球,西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2.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A.赤道附近物体正午影子达到一年中较短时段B.地球公转速度较快C.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在扩大D.北京白昼达到一年中的较长的时段法确定。
(2019·浙江衢州质检)读图,图中A平面为黄道平面,B平面为赤道平面,回答3~4题。
3.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4.若图中②角比现在增大2°,则()A.黄赤交角变为25°26′B.回归线的度数将变为24°26′C.太阳直射的范围将缩小4个纬度D.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将扩大2个纬度解析:3.B 4.C第3题,图中①为黄赤交角,则P点位于北回归线。
当太阳直射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夏至。
第4题,若图中②角比现在增大2°,即黄赤交角比现在减小2°,变为21°26′,则回归线的度数将变为21°26′,太阳直射的范围缩小4个纬度,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4个纬度。
如图为某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图。
读图完成5~7题。
5.从南北半球来看,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A.丙位于北半球,丁位于南半球B.甲与丙不在同一半球C.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D.乙与丙位于同一半球6.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纬度最高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7.该日图中丙地点日出的地方时刻是()A.9时B.7时30分C.6时D.4时30分解析:5.B 6.A7.D第5题,读图可知,由于该日四个地点的昼长不相等,说明不是二分日。
课时跟踪检测(六) 地球的公转(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课时跟踪检测(六)地球的公转(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限时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3月21日,我国某地某同学于北京时间9时测得太阳高度为20°,北京时间10时测得太阳高度为30°。
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这天最大太阳高度为()A.30°B.40°C.60°D.90°2.该地所处的经纬度是()A.30°N,105°E B.50°N,105°EC.30°N,135°E D.40°N,135°E下图为2014年国庆节期间某日张女士在(34°N,114°E)附近拍摄的日落图。
据此完成3~4题。
3.张女士拍摄此照片时面向()A.东南B.东北C.西北D.西南4.下图中能表示该日当地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015·南京一模)读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示意图,回答5~6题。
5.四地由南向北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②③①④D.④①②③6.四地中()A.①地位于热带B.②地有极昼现象C.③地一年出现两次太阳直射现象D.④地自转线速度最大(2015·长春三模)下图为3月2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旗和影子示意图,其中旗面与影子的夹角为45°,据此完成7~8题。
7.推测升旗时的风向为()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8.此日过后2个月内()A.正午旗杆影长越来越长B.正午旗杆影长越来越短C.一天中影子的移动角速度越来越慢D.一天中影子的移动角速度越来越快下图中①②③是甲、乙、丙、丁四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
据此回答9~10题。
9.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A.甲、乙、丙、丁B.乙、丁、甲、丙C.丙、甲、丁、乙D.丁、丙、乙、甲10.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地方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B.乙地位于丙地的东南方C.丙地位于丁地的东北方D.丁地位于甲地的东北方(2012·山东基本能力)某同学对我国某地(地处120°E)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六) 地球的公转(一)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与昼夜长短变化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六)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与昼夜长短变化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我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如图所示),视太阳从春分点出发,在黄道上每前进15°为一个“节气”。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太阳周年运动轨迹”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B.它是地球公转运动的反映C.它是太阳真实的运动轨道D.它是太阳每日的运行轨迹2.下列相邻的节气间,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是()A.春分到清明B.夏至到小暑C.秋分到寒露D.冬至到小寒解析:1.B 2.B第1题,“太阳周年运动轨迹”是地球公转运动的反映,B对,A错。
它是模拟的太阳运动轨道,C错。
它是太阳一年的运行轨迹,D错。
第2题,地球在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节气是夏至到小暑,B对。
其他节气公转速度较快,A、C、D错。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
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回答3~4题。
3.“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A.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B.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C.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D.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南移4.“数九”期间,我国北方()A.昼长夜短,且昼长变长B.昼短夜长,且昼长变短C.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D.日出时间不断提前解析:3.C 4.D第3题,从冬至日12月22日开始,经历81天,不到三个月,因此不到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南,且向北移,选C项。
第4题,“数九”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北移,我国北方昼短夜长,且昼长变长,A、B错。
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大,C错;日出时间不断提前,D对。
(2018·海南高考)读海南岛的位置示意图,完成5~6题。
地球的公转(一)——黄赤交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测试题

课时跟踪检测(五)地球的公转——黄赤交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读下图,完成1~3题。
1 .图中几乎全部处于黑夜的大洋是()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2. 如图所示,地球()A.在公转轨道上位于近日点附近B.公转速度在该日后逐渐变快C.自转角速度①地大于③地D.自转线速度②地大于④地3.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A.白昼长度由长到短依次是①④③②B.正午太阳高度由高到低依次是②③①④C.该日后三个月内白昼逐渐变长的有①②D.该日后三个月内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的有③④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二至日昼长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 四地的地理位置由北到南的排序正确的是()A.丁—乙—丙—甲B.甲—乙—丁—丙C.丁—乙—甲—丙D.丙—丁—甲—乙5.冬至日丁地的日出时间为()A.2时30分B.3时30分C.8时30分D.9时30分(2014·郑州二模)读某日①~④四地昼弧长短状况示意图,回答6~7题。
6.图中四地,纬度值相等的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7.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时,③地()A.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B.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C.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D.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8.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北半球)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问题。
(1)判断A、C两地的地理纬度:A________,C________。
(2)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但________(填图中字母)地区例外,这里昼夜长短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A到图D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6)地球的公转(一) 黄赤交角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含解析)

地球的公转(一)黄赤交角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单项选择题(2019·南京检测)太阳方位角是指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地平面正南向所夹的角,顺时针为正值,逆时针为负值。
我国河南省某地(36°N,113°E)气象台对当地一年内太阳方位角进行了测量,如图为太阳方位角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日落方位角一年内的变化范围可能是()A.-60°至60°B.60°至120°C.-60°至-90°D.90°至120°2.某日该地太阳方位角为0°时()A.北京的太阳位于西南方向B.伦敦街道的树影位于东南方向C.纽约(74°W)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值D.东京(135°E)市民正处于下班高峰期解析:1.B 2.A第1题,由材料分析可知,太阳方位角是指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上的投影与地平面正南向所夹的角,顺时针为正值,逆时针为负值。
因此可以理解为:太阳方位角以正南点为零,顺时针方向为正,表示太阳位于下午的范围;逆时针方向为负,表示太阳位于上午的范围。
该地为河南省某地(36°N,113°E),一年中,春、秋分时太阳正西落,太阳方位角为90°,夏季时,西北落,太阳方位角大于90°,冬季时,西南落,太阳方位角小于90°,结合选项答案选B项。
第2题,太阳方位角为0°时,说明太阳位于正南,(36°N,113°E)的地方时为12点,此时太阳直射在113°E经线上,北京的经度为116°E,位于直射点的东侧,又因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以南,因此判断直射点应该在北京的西南方位,因此A正确;伦敦位于直射点的西北,太阳在其东南,影子朝向为西北,B错误;通过此时113°E的地方为12时,根据时间的相关计算得出纽约此时的地方时为23时32分,应该处在晚上时间,太阳高度角为负值,C错误;同理,通过计算可知,东京的地方时为13时28分,应该在下午上班时间,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五)地球的运动——公转(一)黄赤交角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选择题(2018·浙江衢州质检)读图,图中A平面为黄道平面,B平面为赤道平面,回答1~2题。
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2.若图中②角比现在增大2°,则()A.黄赤交角变为25°26′B.回归线的度数将变为24°26′C.太阳直射的范围将缩小4个纬度D.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将扩大2个纬度解析:1.B 2.C第1题,图中①为黄赤交角,则P点位于北回归线。
当太阳直射P 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夏至。
第2题,若图中②角比现在增大2°,即黄赤交角比现在减小2°,变为21°26′,则回归线的度数将变为21°26′,太阳直射的范围缩小4个纬度,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4个纬度。
(2018·南昌模拟)如图是位于30°N附近的N城全年中Z值变化曲线图(设昼长X小时,夜长Y小时,X-Y=Z)。
读图回答3~5题。
3. 太阳直射赤道的日期是()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⑤4.②日期北京(40°N)正午太阳高度为()A.50°B.26°34′C.73°26′D.40°5.②至③期间,南昌昼夜长短情况是()A.昼长夜短,昼渐短B.昼长夜短,昼渐长C.昼短夜长,昼渐短D.昼短夜长,昼渐长解析:3.B 4.C 5.A第3题,由材料可知,Z为昼长与夜长之差,太阳直射赤道时,昼夜等长,差值为0,读图可知,①③⑤点上Z值为0,故选B。
第4题,读图可知,②日期该地昼夜长短差值最大,为夏至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φ-δ|。
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数,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计算北京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73°26′,故选C。
第5题,②至③期间,太阳直射点自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昼渐短,故选A。
(2018·桂林桂电中学模拟)如图示意某科技工作者记录的某日一直立木杆影长随时间的变化(木杆高度为1 m,tan 15°≈0.27,tan 30°≈0.58)。
读图回答6~7题。
6.该地经度是()A.90°E B.105°EC.120°E D.135°E7.若该科技工作者站立于木杆正南1 m处,当日观察到的木杆日影顶端运动轨迹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6.A7.A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杆影最短时为北京时间14:00,此时其地方时应该为12:00,与北京时间有两个小时的时差,由此计算出该地经度为90°E。
第7题,北京时间12:00(当地地方时10:00)时,当地太阳高度为60°;北京时间13:00(当地地方时为11:00)时,当地太阳高度为75°;北京时间14:00(当地地方时为12:00)时,当地太阳高度为90°;太阳高度每小时约升高15°,这种情况只能发生在春、秋分日的赤道上。
该日日出时杆影朝向正西,长度越来越短,正午杆影长度为0,此后杆影越来越长,日落时杆影朝向正东,杆影顶端移动方向为由正西向正东。
北京时间13:00时,杆影朝向正西,影长约为0.27 m,观察者立于木杆正南1 m处,其到木杆的距离与杆影长度构成直角边,观察者到杆影顶端的距离为斜边,根据勾股定理,求得此斜边长度大约为1.04 m。
(2018·钦州模拟)读太阳高度随经度和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8~9题。
8.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北京旭日东升B.多伦多(43°N,79°W)夕阳西下C.布宜诺斯艾利斯(33°S,60°W)艳阳高照D.南极长城站(60°S,59°W)夜幕深沉9.a、b、c、d四点比较()A.a点自转线速度比c点小B.这一天b点比a点晚见日出C.这一天白昼最长的是bD.一年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是b点解析:8.C9.D第8题,由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为(15°S,60°W),此时北京时间约为0时,不可能日出;多伦多市位于(43°N,79°W),大约为11时,显然不可能已日落;南极长城考察站位于(60°S,59°W),接近正午,也位于昼半球;布宜诺斯艾利斯大致位于(33°S,60°W),正值正午12时,所以正艳阳高照。
故选C。
第9题,四地地理坐标分别为a(45°N,60°W)、b(15°N,60°W)、c(45°S,60°W)、d(75°S,60°W)。
由此可知a、c两地纬度数相同,故自转线速度相同;此时直射点在南半球且b点在a点正南方,故b点比a点早见到日出;白昼最长的是d;而四地中b地纬度最低,故昼夜长短变幅也最小。
故选D。
某市(约21.5°N)的周邹家准备在某楼盘买房,楼是东西延伸,每家南北均有阳台;三栋楼的楼高均是48 m,楼层高3 m,楼间距如图甲所示,有一停车场(车位布置如图乙所示)。
回答10~11题。
10.周邹的爷爷不想买太高楼层,婆婆希望更安静,周邹自己要求正午室内不要出现晒不到太阳的情况,周邹家最好买二栋的()A.2楼B.7楼C.10楼D.都可以11.周邹的父亲想在停车场买一停车位(停车场长度与楼长一致),现在只有甲、乙、丙、丁四个车位,他怕夏天车被晒时间太长,最好选择()A.甲车位B.乙车位C.丙车位D.丁车位解析:10.B11.B第10题,由题目某市(约21.5°N)可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约为45°,南楼楼影最长。
根据南楼的楼高为48 m,而一栋与二栋的楼间距为30 m可知,楼层高3 m,冬至日7楼以下都会被南楼遮挡,晒不到太阳。
周邹的爷爷不想买太高楼层,婆婆希望更安静(不要太低楼层),周邹自己要求正午室内不要出现晒不到太阳的情况(根据以上分析,至少7楼及以上楼层),而7楼既不太高,也很安静,同时也可以晒到太阳,故选B。
第11题,该地位于北半球,夏季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停车场的最东侧和最西侧受阳光照射时间较长,而甲、丙两车位,靠近最东侧,被阳光照射时间较长,故A、C错。
乙、丁两车位位于停车场的中部,受阳光照射时间较短,而乙车位更靠近南楼,会受到南楼的遮挡,所以相比丁车位受阳光照射时间更短,故选B。
二、非选择题12.某校(北回归线以北)地理课外小组做了如下实践活动。
如图所示,在该校操场上树立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杆高为h,OP为正午旗杆的影子,OM垂直于OP,测得OP长度为一年中最长,且为h·cot 36°34′。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tan 35°≈0.7,tan 45°=1,tan 60°≈1.732)(1)该小组晚上利用望远镜测得当地北极星的高度角为________。
(2)在M楼楼顶上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热水器集热板合理的倾角介于_____和______之间。
(3)房地产开发商在M楼南建造了一幢商品住宅楼(如图),某户居民买到了M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元旦前住进后发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
该房主准备以“争取采光权”向相关部门投诉,你认为他能胜诉吗?请从地理角度说明理由。
(4)三个月后,当地昼夜状况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解析:第(1)题,当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故正午影长最长为冬至日,结合OP=h×cot 36°34′可知,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6°34′,计算可知当地纬度为30°N,北极星的高度角等于当地纬度。
第(2)题,集热板应与太阳光线相垂直,故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应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
由当地位于30°N可计算出当地冬至日和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则可计算出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
第(3)题,根据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6°34′,南楼高为69 m,楼间距应约为69/tan 35°,故楼间距最少应约为98.6 m。
第(4)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与昼夜长短变化之间的关系。
答案:(1)30°(2)6°34′53°26′(3)能。
由材料中OP长度为一年中最长且为h·cot 36°34′,可知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6°34′,与35°最为接近,根据南楼高69 m和tan 35°≈0.7,可计算出楼间距最少应约为98.6 m。
(4)目前为冬至,那么三个月后是春分前后,当地昼夜接近平分。
13.(2018·广元模拟) 深圳(22°40′N,113°55′E)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进行探究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予以解答。
(1)他们认为:在深圳一个窗户朝正南的房间里,全年正午阳光都能照射到房内。
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2)图1是他们绘制的“冬至日日出、正午、日落时的旗杆影子示意图”。
该图表达是否正确?为什么?(3)他们在进行图像转换时遇到了困难,请将图2所示内容按要求转绘在图3中。
(要求:在图3中绘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部分,标出直射点所在经线的经度) 解析:第(1)题,太阳直射点位于深圳与北回归线之间时,阳光不能照射到窗户朝南的房间内。
第(2)题,日出、日落时的太阳高度角低于正午太阳高度角,所以旗杆影子应比正午时长。
第(3)题,北极圈到北极点之间出现了极昼现象,太阳应直射北回归线,且东、西半球的分界线160°E处于黑夜中央,其地方时为0:00,太阳此时应直射在(23°26′N,20°W)。
答案:(1)不正确。
深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夏至日前后,阳光不能进入房内。
(2)不正确。
正午旗杆影长应短于日出与日落时旗杆影长。
(3)作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