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河津春节跳火民俗研究——以河津清涧镇为例
河津的春节作文450字

河津的春节作文450字
以前过年,只是和大人凑热闹。
今年过年我知道了不少和新年有关的风俗习惯。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以示迎春之意。
爷爷每年都要挑选一幅称心如意的好春联。
今年选的上联是:喜气洋洋财旺旺,下联是:好运多多福连连。
横批是:吉星高照。
这足以预示新的一年里的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饺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
老人们都说吃饺子好。
吃饺子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意义。
饺子谐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时,交好运发大财。
因饺子的形状又像金元宝,故又象征团圆和财富。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意思是人们要走出家门进行户外活动。
这天上午我和爷爷奶奶沿着河堤,从将军码头一直走到新华码头。
这里是滑冰场,男女老少人头攒动,人们身着五颜六色的节日新装,好像给冰场上装点了盛开的鲜花。
人们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冰车。
还有的在冰道上从高处往下放冰车,大家玩的真尽兴!大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欢歌笑语……
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实写照吗?。
河津的元宵节的作文

河津的元宵节的作文河津,这是一个位于中国山西省临汾市的小城市。
虽然不如那些大都市繁华,但却是一个充满着浓厚传统文化氛围的地方。
每年到了元宵节,河津的街头巷尾便开始热闹起来,人们纷纷出门欢庆这个传统佳节。
一大早,太阳刚刚升起,城里城外都布满了节日的氛围。
小贩们早早地就将自家店铺布置得漂漂亮亮,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年货。
街头巷尾,河津特产琥珀苹果、马宁窑红薯、吕梁炭,各种农产品琳琅满目。
人们排起队,纷纷搬回家中,准备河津元宵节的盛宴。
元宵节早晨,一阵响亮的鞭炮声打破了宁静的晨曦。
人们都急忙起床,小孩子兴奋地穿上洁白的旗袍,等待着这个世界上最有趣的节日的到来。
河津的元宵节有许多庙会,其中最为盛大的是城东的大元宵会。
那里搭起了数不清的灯笼,五彩斑斓的灯光映照在人们的脸上,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中。
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城东小巷子里的灯笼展区。
那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灯笼,有红、黄、绿、蓝等各种颜色,有各式各样的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甚至还有福字、寿字等各种各样的图案。
尤为特别的是最大的一只灯笼,它高高悬挂在西湖上空,仿佛一颗温暖的明星。
小孩子们捧着姥姥姥爷送的压岁钱,兴致勃勃地参加各种游戏活动。
有的在蓝天白云下放风筝,有的在湖面上驾驶着扁舟,有的在湖边乘船游玩。
而最受孩子们喜爱的无疑是放飞孔明灯。
他们将心愿写在孔明灯上,许下美好的祝福,然后抬头看着孔明灯飘向天空,揣着满满希望欣喜地等待他们的愿望能成真。
除了游玩,元宵节还有其他很多的传统活动。
比如说,每逢元宵节,人们还会用糯米粉制作汤圆,以寓意团圆。
汤圆分成了两种口味:甜的和咸的。
甜汤圆有桂花、豆沙、花生等多种馅料,又软又甜;咸汤圆则有肉馅、鲜菇等多种口味,美味可口。
家家户户都会用糯米粉搓揉汤圆,一家人围在一起,共同制作属于自己的汤圆。
大人们轮流包饺子汤圆,孩子们则团团围在一起搓圆。
经过半个小时的努力,家中的桌子上摆满了汤圆,宛如一颗颗圆满的月亮。
伴随着汤圆香气,元宵节的舞龙灯队也开始了热闹的表演。
河津的风俗作文500字

河津的风俗作文500字河津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古城。
它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据统计,河津总人口在200万左右。
现在的河津人仍保留着许多的传统习俗!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河津特有的风俗!在每年正月初一的时候,有许多的河津人到城里来看花灯。
大人们都在家里为自己和家人准备好了足够的食物和水来招待他们,小孩们则在家里玩着游戏和玩耍……(《河津县志》载:“正月初一谓之‘打灯’)一、元宵节在河津,正月十五元宵节要比平常更热闹一些。
元宵节的主要活动是放烟花、放焰火,同时还要进行踩街活动。
所以我们平时是很少看到烟花的。
只有在元宵节当天,才能看到烟花。
当天晚上,家家户户都会点燃火把,放烟花、放焰火。
人们一起围在火把旁看着,并且相互拥抱着。
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看着大人们在火中飞舞,为自己点燃烟花而高兴!还有就是大人们会去街上买很多的鞭炮给大家放爆响!然后我们大家才能尽情地玩……二、春节每年的春节是河津人最快乐的日子。
首先,家家户户都要置办年货,在春节前几天,都会进行一年一度的“买年货”的活动。
“买年货”是河津人春节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项。
大家都会去买许多过年吃不完的食物和用品。
而且一般都会给亲戚朋友带一些礼品。
当然,给亲人朋友带东西也是我们河津人很传统的一种习俗!每当过年时,亲戚朋友们也都会来我们家做客!大家都十分高兴……三、庙会每年,河津都会举办庙会,上人流量很大。
每年的庙会,一般会有上万人参加。
他们用来看庙会的。
队伍都是由几个队组成的,每个队大概有二十多人。
他们都会打扮成不同造型的形象,手持各种玩偶,还有锣鼓队和旱船队等角色。
我曾听人说过,我们河津人喜欢在庙会上看庙会,因为庙会上商品琳琅满目。
当然,也有一些外地人愿买一些商品,所以庙会上商品很便宜。
还有一些河津人对着香炉或蜡烛烧香拜佛。
四、门神我们家乡有个习俗,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贴上门神,以求吉利。
因为他是“门神”。
它是由四个人合作而成的,他们是:门神、童子、书生又叫鬼郎)。
河津的春节作文

河津的春节作文举国欢庆中,己亥猪年的春节如约而至,耿都大地到处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过年氛围。
人们陶醉于浓浓的年味之中,尽情感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北宋王安石这首《元日》诗,通过燃放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等细节,将一幅过年习俗的画卷展现在众人面前。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过年习俗历史悠久。
年俗里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饱含着人们对吉祥如意的向往,对和谐美满的渴望,对至善至美的执着追求。
年味是人们准备过年忙碌的身影和开心的笑容,是家乡腊月集市的喧闹和繁荣,是空气中弥漫着的扑鼻香味。
它已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一代一代在传承着。
年味是母亲对在外游子的召唤。
游子们不管走多远,家乡的母亲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牵挂,回家过年是他们埋藏在心中的家乡情结。
他们归心似箭,舟车劳顿奔波在回家的路上。
年味是虔诚的叩拜,是相互的祝福,是亲朋好友团聚时的欢声笑语,是对传统美德的弘扬,是与人为善,是尊老爱幼,是人间真情。
总之,年味是辞旧迎新的喜悦,是筑梦辉煌的信念,是洋溢着人情味的文化传统。
但有人说,生活好了,年味淡了。
人们不再需要等到过年才能穿新衣、享美食;手机普及了,人与人即使相隔万里联系起来也很方便;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对年的期盼似乎不如以前强烈了。
在我看来,不论生活怎样变化,时代如何变迁,年都是一年当中的至关重要的一个时间节点,它除旧布新,承上启下,是中华儿女心灵的驿站、生命之舟的港湾。
我们要紧握手中的“接力棒”,当好“接力手”,留住浓浓的年味,留住我们的精神家园,留住我们的文化基因。
愿年味永远飘香,成为你我他心中美好的记忆,成为民族的共同记忆!。
当代山西河津庙会初探

当代山西河津庙会初探
侯丽霞
【期刊名称】《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29)005
【摘要】庙会是乡村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乡村社会的现实状况、认识乡村社会变迁的重要视点.从庙会的分布、内容、功能等方面对当代山西河津庙会进行考察,从祭祀神灵、参与主体、庙会内容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当代庙会对传统的延续与演变.当代庙会在具有庙会的传统功能以外,由于时代的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功能.
【总页数】4页(P39-42)
【作者】侯丽霞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4
【相关文献】
1.山西河津春节跳火民俗研究——以河津清涧镇为例 [J], 卢晓娜
2.文化视野下的麻衣仙姑庙会——基于山西省文水县桑村麻衣仙姑庙会的田野考察[J], 宋鸿秀
3.关于山西省撤销河津县设立河津市的批复 [J],
4.全国绿色学校山西省河津市河津中学 [J],
5.全国绿色学校山西省河津市河津中学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津元宵节社火表演

河津元宵节社火表演
河津元宵节社火表演
连日来,柴家乡柴家村积极组织人员排练喜庆丰收的社火表演节目,力争在元宵节给全市人们带来一场精彩的文化大餐。
“锵锵咚、锵锵咚……”记者刚走进柴家村,就听到了欢快的锣鼓声。
在柴家村小学的露天排练场地,指挥员挥舞着指挥棒,队员们一个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他们敲起威风锣鼓,划着旱船,舞动秧歌,转动花伞,踩着欢快的`鼓点,用优美的舞姿表达着柴家人们歌盛世、舞太平、庆丰年的喜悦。
虽然刚下过雪,天气较冷,排练非常辛苦,训练强度也很大,但是队员们个个喜笑颜开,精神饱满,乐在其中。
据了解,这支由柴家村200名青年男女组成的旱船表演队伍,由一条大船、60条小船组成,每条小船都由一名艄公划桨引船。
村委会还邀请文化艺人进行现场指导,力求使节目精益求精。
河津丧事流程

河津丧事流程1、穿寿衣老人去世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将老人的身体沐浴干净,之后在把准备好的寿衣为老人穿上。
2、设灵堂守灵老人的衣服穿好之后就要布置灵堂以供亲朋好友过来吊唁,灵堂的设置也有讲究,不过地方不同习惯也差很多。
小编家处南北分界线以南一点,我们这农村设灵堂可以在老人自己的房间,也可以在家里别的空房间,位置摆放没什么讲究,就方便亲戚朋友上香就好。
3、火化一般都会将老人放在家里三四天,主要的时长有很多因素决定,一般都是根据道长算的卦和现实因素决定。
在家供亲友吊唁之后,就会联系火化。
这个看老人自己的心愿,有的老人选择火化,而有的老人不想火化。
4、入殓老人火化之后,入殓的是他的骨灰和一些陪葬物品,没有火化入殓的则是老人的身体。
入殓的时间也需要专门的人来算一下,有的会在晚上直接入殓,而有的会在白天,这个没有固定的时间。
5、守灵其实守灵从第二步就一直在守灵了,只是这一步的守灵是与老人相处的最后一段时间。
一般来说老人入殓之后的守灵时间会比之前的短很多,普遍是一两天左右。
6、出殡出殡这一天亲朋好友要全部到场送老人最后一程,这个各地方的出殡习惯应该差不多。
7、安葬到达事先选好的位置之后,亲戚朋友会先磕头,然后放炮。
之后亲戚朋友退场,只留事先安排好的安葬人进行安葬工作。
安葬完成之后还要再放最后一炮。
8、宴客这是最后一次也是最大一次的宴客,一般都是在家里请专门的厨师来做饭宴请亲戚朋友。
9、圆坟这个每个地方的时间不一样,有三天之后去的,也有当天晚上就去的。
小编这里的习俗是直系亲戚每人手里拿着一根蜡烛走到墓地去上香磕头。
10、头七这个有的地方会再一次请亲戚过来吃饭,不过不能从大门进。
因为大门要留给老人回头,怕活人的阳气太重,老人不敢进门。
11、上堂一般是几年以后,老人去世之前照的照片会放在家里客厅的地方供奉着,几年以后就会摆到灵堂上去。
河津的春节作文500

河津的春节作文500字河津的春节春节已经来了,其实每一个地方都有各自的习俗,在我的家乡河津,最热闹的时候就是春节!按我们河津的习俗,整个春节最忙的一天就是除夕了。
不仅大人们忙里忙外,就连平时最贪玩的孩子们,也没有闲工夫去买那些好吃的,好玩的东西。
那么他们都在干什么呢?在这一天,孩子和大人们一起去贴春联,涂浆糊。
其实除了贴春联,孩子们还要把自己的家里进行一次装修,必须将家里的一切都打扫得一尘不染,寓意着“除旧迎新”。
而到了傍晚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是会忙着做团圆饭,厨房的烟囱里冒着白烟,桌子上摆着丰盛的团圆饭,整个村子飘着阵阵清香。
等这一切都忙完了,孩子们把压箱底的新衣服拿出来穿,然后跑到街上去买鞭炮零食。
到了晚上,以往一片漆黑的街道却彻夜通明,人们心里都默念着到2点钟的倒计时。
新年的钟声终于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也随着响起,透过灯光的窗户里,印着人们一张张欢乐的笑脸!这一天晚上,即使很小的孩子都要等到鞭炮声完全停止才能睡觉,其他人都必须要守岁,而人们却毫无倦意。
大年初一是我最向往的日子,我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跟随爸爸妈妈去拜年,这一天我不想发财都不行,因为我能收到很多的红包。
红包里面装满了压岁钱,我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脸上洋溢着愉快的笑容。
过年就是这样隆重,我们的民风民俗永远也不会改变的。
春节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春节时的热闹依然在我脑海中回荡。
虽然我的家乡在农村,但春节时的热闹气氛丝毫不比城市差呢。
河津的春节春节是中国最老、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
在我的家乡河津,春节也是一项重要的节日。
春节的开头曲是元旦,元旦是阳历的一月一日,虽然那时人们都在上班,可是晚上全家也会在一起喜气洋洋的吃饭。
到了二十三过小年,大家都更热闹了。
大家晚上在一起吃饭,有说有笑。
在一起开开心心的过小年,心里也很舒畅。
过完小年,大家都更忙了,大人们努力工作,想回家与家人一起过年。
老人们买点菜、买点肉,买几幅对联,几张福字。
把对联和福字贴起来,红红火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史记 》 中划 出著 名 的“ 门碣 石 ” 3。其 中 , 石 龙 线[ ] 碣
指 今河 北易 县徐 水 通县 一 带 , 门 即指 河 津 韩城 一 龙
带 , 门 、 石线 即是 草原 带 与 农 耕 大 陆带 的界 线 , 龙 碣
故 河津 又是 两种文 化 的交界 地带 。
、
河 汇合 的三角 地带 , 西宽 2 . 东 7 5公里 , 北长 3 公 南 5
里 , 面积 5 3平方 公里 。从 郡县 沿 革上来 看 , 总 9 河津
使 河津 在人类 发展 历 史 上 具 有 重 要地 位 , 名 学 者 著
苏秉 琦 先生就 曾这 样 说 道 : 华 山 一个 根 , 山一 个 “ 泰
根 , 方 一 个 根 , 个 根 在 晋 南 会 合 ” 北 三 。
古 为耿 邑 , 秦置 皮 氏县 , 魏 易 名 龙 门 , 宋 代 因境 北 到
内有黄 河 渡 口而 改 称 河 津 县 。1 9 9 4年 1月 1 2日, 经 国务 院 批 准 , 县 设 市 , 政 区域 和 隶 属 均 未 改 撤 行 变 。至 2 0 0 0年 年 底 , 市共 有 3个 镇 , 全 8个 乡 ,4 18 个 行政 村 ,4 2 2个 自然 村口 。 ] 从 文 化 遗 产 和风 土 人 情来 看 , 河津 曾发 现 了 新
河 津 古老 历 史 与 跳 火 民俗 滥 觞
( ) 一 河津 古老 历史
河 津 背 靠 吕梁 山 , 于 山西 省 西 南部 黄 河 与 汾 位
公元 3 8年 , 奴刘 渊建 汉 国 , 平 阳 , 0 匈 都 即今 临
汾地区, 这标 志着 大 城防线 的崩 溃 , 进 了 民族 之 间 促 的融合 , 大程 度 上 辐射 至 河 津 地 区 。诸 多 因 素致 很
Apr 20 2 . 1
第 3 o卷
第 2 期
Vo . O No 2 13 .
山 西河 津 春 节跳 火 民俗 研 究
— —
以河 津 清 涧 镇 为 例 卢 晓娜
( 西大学 历史文化学 院, 山 山西 太 原 O 0 0 ) 3 0 6
摘 要 : 津 跳 火 民 俗 事 项 历 史 悠 久 , 拜 火 遗 风 。 与 我 国 其 他 地 域 的 春 节 火 民 俗 相 比 较 , 津 河 属 河 跳 火 的 特 点 是 : 程 简 洁 、 的 明 确 、 料 单 一 、 区 内 化 , 衍 生 出 特 殊 的 柏 柴 经 济 。 跳 火 民 俗 的 过 目 材 社 并
乐意 义 的 阐释 , 少 专 门调 查 社 火 中“ ” 身 及 其 极 火 本
深层 意义 。山西 春 节社 火 民俗 内涵 甚 广 , 上 述 事 除 项外 亦不 乏其 他 , 津 春 节 跳 火 民俗 就 是一 例 。河 河 津跳 火 民俗极 富地 方 特色 , 以清涧 镇最 具代 表 性 。 尤 笔者 于 2 1 0 1年 2月 到 2 1 0 2年 2月 调查 了清 涧镇 跳
21 0 2年 4月
太 原 理 工 大 学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 u n l fTay a i e st fTe h o 0 y S ca ce c s Edto ) o r a i u n Un v r iy o c n l g ( o ilS i n e i n o i
旧石 器 时代 遗址 十余 处 , 古都 遗址 8 , 处 以及众 多 古
*
工 部 尚书 。卢 虔在 家 中建 了一 座 花 园 , 修 涧 引来 并
收 稿 日期 :0 2 0 -2 2 1 —2 2
作 者 简 介 : 晓娜 (9 1) 女 , 西 河 津 人 , 西 大 学 历 史 文 化 学 院 学生 。 卢 1 9一 , 山 山 ① 在 针 对 清 涧 镇展 开 调 查 的 同 时 , 者 还 采 访 了 河 津 其他 地 域 的 人 以 及 四 位 河 津 民 俗 学 者 , 括 河 津 市 文 物 局 副 局 长 笔 包 兼 文 化 馆 馆 长 李 惠 民 , 文联 主席 原 艺 文 , 艺 协会 会 长 杨 玉 林 , 化 协 会 会 长任 罗 东等 。翻 阅 了一 些 资料 文 献 , 现 河 津 各 原 曲 文 发 地 跳 火 民俗 都 基 本 一 致 , 因此 以 清 涧镇 的跳 火为 例 展 开论 述 。
我 国 民间 的春 节 社火 极 为多 样 , 者 对 此 的研 学
墓葬 、 建 筑 、 刻等 , 王祖 乙就 曾迁 都 于邢 。邢 古 碑 商
即是今 天 的河 津 [ 。除物 质 文 化 遗 产之 外 , 津亦 2 ] 河
究亦 很多 。学 者们 大 多注 重其 中的背棍 、 阵 、 变 扑旗
功 能 已 由原 始 的 驱 鬼 除 疫 逐 渐 变 为 当下 的 娱 乐 家 众 。
关 键 词 : 津 ; 火 ; 崇 拜 ; 柴 ; 疫 祈 福 河 跳 火 柏 除 中图分 类 号 : 9. 9 K8 2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5 3 ( 0 2 0 —0 50 1 0 —8 7 2 1 ) 20 4 —4
清涧 镇 就 是河 津 3镇 中较 为重 要 的一 个 , 总面
积 4. 5 2平方 公里 , 因一 条 清 澈 的 涧水 绕 镇 流 过 , 故 得 名清 涧镇 。这 条 涧 水 开 凿 于唐 代 。传 说 , 此村 有
一
人名 叫卢 虔 ( 《 作 春秋 注 》《 经 注 》 不存 ) 官 至 、孝 , ,
人 —— 大 禹治水 鞠躬 尽瘁 , 王勃 文才 高耀 千古 , 薛礼
征东 神勇无 比。更 重 要 的是 , 马迁 在 其煌 煌 巨著 司
火 民俗 事 项 的 全 过 程 ①, 将 河 津 跳 火 与 我 国其 他 并 地 域 的春 节火 民俗 在准 备材 料 、 具体 过程 、 组织 形 式 等 八个 方 面加 以对 比 , 凸显 河滓 跳火 的特 色 。
子、 乔妇 人等 民俗 事项 , 即多 注重对 其体 育意 义 和娱
有丰 富 的神话传 说 , 河 津 市志 》 如《 中就 收录 了《 开 错 河 》《 鱼 跃龙 门 》《 、鲤 、 捉马庙 和 上马 台 》 2 篇 。同 等 7
时 , 路梆 子和 干板 腔 等 艺术 演 绎形 式 都 是 河 津文 南 化 的代 表 。不 仅 如 此 , 津 还 有 众 多 历 史 文 化 名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