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甫,字广微,嘉定七年进士第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阅读答案汪容甫先生行状王引之.docx

文言文阅读答案汪容甫先生行状王引之.docx

文言文阅读答案汪容甫先生行状王引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汪容甫先生行状王引之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

少孤,好学。

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

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

仪征盐船砸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 杭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

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弭,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

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

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文言文阅读答案汪容甫先生行状王引之。

每试, 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

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其见重如此。

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

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

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站篆额,时人以为“三绝”文言文阅读答案汪容甫先生行状王引之。

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

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

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

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

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

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

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文言文阅读答案汪容甫先生行状王引之。

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

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

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

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 以告后之君子。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助书贾鬻书于市鬻:卖B.先生往谒谒:拜见C.称之不置置:置办1234D.尚欲扬榷而陈之陈:陈述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袁炳文言文文答题题目及答案

袁炳文言文文答题题目及答案

袁炳文言文文答题题目及答案题目24万热度难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友人袁炳,字叔明,陈郡阳夏人。

其人天下之士,幼有异才,学无不览,文章俶傥①清淡出一时,任心观书,不为章句之学。

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俯眉暂仕②,历国常侍员外郎、府功曹、临湘令。

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

其为节也如此,数百年未有此人焉。

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卒官,春秋二十有八。

与余有青云之交③,非直衔杯酒而已。

(节选自江淹《袁友人传》)[注]①俶傥:卓异不凡。

②仕:为官。

③青云之交:喻指同有高远之志的友谊。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数百年未有此人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岳阳楼记》)A.此:______非直衔杯酒而已使用词典选择义项直:①一直;②只是;③当,对着。

B.直:______俯眉暂仕参考词典解释,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俯眉:低下头。

C.俯眉: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A.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B.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C.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D.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

②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卒官,春秋二十有八。

(4)作者对袁炳的读书和写作赞赏有加,请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数百年未有此人:几百年来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人。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此:这样。

B.句意为:并不是酒肉之交。

直:只是。

C.根据前文“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可知,袁炳很有气节,不喜欢俗务,“俯眉”意思是“俯首”,即折节,委屈自己。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唐才子传杜甫文言文阅读和答案

唐才子传杜甫文言文阅读和答案

唐才子传杜甫文言文阅读和答案甫,字子美,京兆①人。

少贫不自振②,李邕奇其材,亲往见之。

举进士不中第,困于长安。

数上言: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

帝怒,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③言者路。

帝不复问。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④,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从还于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某某某。

后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

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

武上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

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⑤躁傲诞。

后因客耒阳,游岳祠。

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

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杜甫》,有改动。

)【注释】①京兆等选文中标有符号的文字都是地名。

②自振:维持生活。

③绝:堵塞。

④窭(jù):贫穷。

⑤褊:小,狭隘。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陛下其忍弃之其一犬坐于前(《狼》)B.武以世旧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C.从还于京师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D.县令具舟迎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小题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杜甫早年家境贫穷不能维持生活,而且仕途不畅。

B.杜甫曾经上书皇上要求得到任用,说明他有很强的进取心。

C.杜甫流落剑南,虽有严武照料,但他仍靠背柴禾、拾橡栗为生。

D.杜甫的性格既有率情自任的'一面,又有放旷不自检的一面。

小题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

(4分)(1)数上言()(2)会禄山乱()(3)亡走凤翔()(4)亲诣其家()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李邕奇其材,亲往见之。

(2)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

参考答案:小题1:D小题2:C小题3:(1)多次(2)恰逢(3)逃(4)到小题4:(1)李邕对杜甫的文才感到惊奇,亲自去看望他。

上海市部分区2022_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一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1专题

上海市部分区2022_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一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1专题

上海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一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1专题(四)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15—20题。

(19分)材料一①高适者,渤海蓨人也。

少濩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

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

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

②禄山之乱,佐翰守潼关。

及翰兵败,适谒见玄宗,陈潼关败亡之势曰:“仆射哥舒翰忠义感激,然疾病沉顿,智力将竭。

监军李大宜与将士约为香火,樗蒱饮酒,不恤军务。

南阳之军,鲁炅、何履光、赵国珍各皆持节,监军等数人更相用事。

宁有是,战而能必胜哉?陛下因此履巴山、剑阁之险,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

”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③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

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

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

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

上奇其对,诏平江淮之乱,师将渡而永王败。

(节选自《旧唐书》)材料二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人。

少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便远。

后举有道,授封丘尉。

未几,哥舒翰表掌书记。

后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李辅国忌其才。

蜀乱,出为蜀、彭二州刺史,迁西川节度使。

还,为左散骑常侍。

永泰初卒。

适尚气节,语王霸,衮衮不厌。

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

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

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玩。

尝过汴州,与李白、杜甫会,酒酣登吹台,慷慨悲歌,临风怀古,人莫测也。

中间唱和颇多。

今有诗文等二十卷,及所选至德迄大历述作者二十六人诗,为《中兴间气集》二卷,并传。

(选自《唐才子传》)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表为左骁卫兵曹()(2)以功名自许()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不事生业()A.学业B.产业C.生活杂务D.新的职事(2)体格渐变()A.健康情况B.姿态模样C.力量强弱D.体裁格调17.把材料一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高中文言文阅读试题(共30页)

高中文言文阅读试题(共30页)

文言文阅读(yuèdú)及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王安石字介甫,临川人。

父益,都官员外部。

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

其属文动笔如飞,初假设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

擢进士上第,签书判官。

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

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长进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

通判舒州。

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

寻招馆职,不就。

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

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

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佑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

法其意,那么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缺乏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在位之人才既缺乏,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

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

〞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

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bùkě),安石傅经义,出已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

甚者谓“天变缺乏畏,祖宗缺乏法,人言缺乏恤〞。

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

久之以。

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1〕对以下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A.起堤堰,决陂塘决:疏浚B.后安石当国当:掌管C.众不能诎诎:通“屈〞,使屈从D.人言缺乏恤恤:体恤〔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一样的一组是〔〕A.货谷与民,长进以偿与赢而不助五国也B.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苏子与客泛游于之下C.未尝以财缺乏为公患也余与四人拥火以入D.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3〕以下句子中,全都说明王安石提倡变法的一组是〔〕①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②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③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④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⑤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⑥甚者(shèn zhě)谓“天变缺乏畏,祖宗缺乏法,人言缺乏恤〞A.②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4〕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A.王安石记忆力超群,文思非常敏捷,写的文章非常精妙,而且口才非常好,在辩论时常常旁征博引,把对手说得心服口服。

袁甫,字广微,嘉定七年进士第一阅读答案与翻译

袁甫,字广微,嘉定七年进士第一阅读答案与翻译

袁甫,字广微,嘉定七年进士第一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袁甫,字广微,嘉定七年进士第一阅读答案与翻译袁甫,字广微,嘉定七年进士第一。

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袁高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袁高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新唐书•袁高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袁高,字公颐,号旭山,中书令袁恕己之孙,沧州东光人。

少慷慨有节尚。

擢进士第。

代宗时,累迁给事中。

建中中,拜京畿观察使。

坐累贬韶州长史,复拜给事中。

德宗将起卢杞为饶州刺史,高当草诏,见宰相卢翰、刘从一日:“杞当国,矫诬阴贼,斥忠谊,佻明德,反易天常,使宗祐失守,天下疣痢①。

朝廷不置以法,才示贬釉,今还授大州,天下其谓何?“翰等不悦,命舍人作诏。

诏出,高执不下,仍上奏日:“卢杞为政,穷极凶恶。

三军将校,愿食其肉;百辟卿士,嫉之若仇。

”遗补陈京、赵需、裴佶、宇文炫、卢景亮、张荐等上疏论奏。

次日,又上疏。

高又于正殿奏日:“陛下用杞为相,出入三年,附下用上,使陛下越②在草莽,群臣愿食其肉且不厌。

汉法,三光不明,雨早不时,皆宰相请罪,小者免,大者戮。

杞罪万诛,陛下赦不诛,止贬新州,俄又内移,今复拜刺史,诚失天下望。

”帝日:“杞不逮,是朕之过。

朕已再赦。

”答日:“杞天资诡险,非不逮,彼固所余。

赦者,止赦其罪,不宜授刺史。

愿问外廷并赦中人听于民若亿兆异臣之言臣请前死J谏官亦力争帝前。

帝日:“与上佐可乎?”群臣奉诏。

翌日,遣使慰高日:“朕惟卿言切至,已如奏。

”太子少保韦伦日:“高言劲挺,自是陛下一良臣,宜加优礼。

”贞元二年,帝以大盗后关辅百姓贫,田多荒芜,诏诸道上耕牛,委京兆府劝迷。

量地给牛,不满五十亩不给。

高以为圣心所忧,乃在穷乏。

今田不及五十亩即是穷人,请两户共给一牛。

从之。

卒,年六十,中外怅惜。

宪宗时,李吉甫言其忠塞③,特增礼部尚书。

(选自《新唐书•卷四十五》,有删改)[注]①疣瘠:疮痍。

②越:流亡。

③忠骞:忠诚正直。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愿A问外廷B并敕中人C听于民D若亿兆E异臣之言F臣请前G死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主持,与《兼爱》中“当察乱何自起”的“当”意思不同。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华谭,字令思,广陵人也。

父谞,吴黄门郎。

谭期岁而孤,母年十八,便守节鞠养,勤劳备至。

及长,好学不倦,爽慧有口辩,为邻里所重。

刺史周浚引为从事史,爱其才器,待以宾友之礼。

太康中,刺史嵇绍举谭秀才。

谭至洛阳,武帝亲策之。

时九州秀孝策无逮谭者。

谭素以才学为东土所推。

同郡刘颂时为廷尉,见之叹息曰:“不悟乡里乃有如此才也!”寻除郎中,迁太子舍人。

以母忧去职。

服阙,为鄄城令,过濮水,作(庄子赞》以示功曹。

而延掾张延为作答教,其文甚美。

谭异而荐之,遂见升擢。

及谭为庐江内史,延已为淮陵太宁。

又举寒族周访为孝廉,访果立功名,时以谭为知人。

永宁初,出为郏令。

于时兵乱之后,境内饥馑,谭倾心抚恤,甚有政绩。

迁绥远将军。

时石冰之党陆珪等屯据诸县,谭遣司马褚敦讨平之。

又遣别军击冰都督盂徐,荻其骁率。

以功封都亭候,食邑千户,赐绢千匹。

陈敏之乱,吴士多为其所遇。

顾荣先受敏官,而潜谋图之。

谭不悟荣旨,露檄运近,极言其非,由此为荣所怨。

又在郡政严,而与上司多忤。

扬州刺史刘陶素与谭不善,因法收谭,下寿阳狱。

周馥与谭素相亲善,理而出之。

建武初,授秘书监,固让不拜。

自负宿名,但怏怏不得志。

时晋陵朱凤、吴郡吴震并学行清修,老而未调,谭皆荐为著作佐郎。

或问谭曰:“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闻者称善。

卒于家。

赠光禄大夫,谥曰胡。

(节选自《晋书·华谭传》(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B.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C.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D.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秀孝:秀才与孝廉的并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袁甫,字广微,嘉定七年进士第一
....。

授秘书省正字。

入对,论:“君天下不可一日无惧心。

今之可惧者,端良者斥,谄谀者用,杜忠臣敢谏之门,可惧也;兵戈既兴,馈饷不继,根本一虛,则有萧墙之忧,可惧也。

”迁校书郎,转对,言“边事之病,不在外而在内”。

移提举江东常平。

适岁旱,亟发库庾之积,遣官分行振济,饥者予粟,病者予药,又告于朝曰:“江东或水而旱,或旱而水,重以雨雪连月,道殣相望,至有举家枕藉而死者。

此去麦熟尚赊,事势益急。

”行部问民疾苦,荐循良,劾奸贪,决滞狱。

诣学宫讲说,创书院贵溪之南,
祠先儒陆九渊。

岁大旱,疫疠大作,创药院疗之。

前后持节江东
....五年,所活殆不可数计。

时朝廷以边事为忧,史嵩之帅江西,力主和议。

甫奏曰:“抑朝廷亦未免易于用人也。

”疏入,不报。

遂乞归,不允。

未几,擢嵩之刑部尚书,复奏疏云:“臣于嵩之本无仇怨,但国事所系,谊难缄默。

”嵩之诰命,终不与书行。

喜熙元年,迁中书舍人。

入见,帝问边事,甫奏:“当以上流为急,议和恐误事。

”嵩之移京湖沿江制置使、知鄂州川,甫奏曰嵩之轻脱难信去年嵩之在淮西楫由淮西而来北军踵之今又并湖南付之臣恐其复以误淮西者误湖南疏留中
不行翼日,权吏部侍郎。

又奏边事,和议令边患踵至,疏留中不行。

引疾至八疏,赐告
..一月,
遂归。

从臣复合奏留之,寻命兼修玉牒官兼国子祭酒
....,皆辞不拜。

改知嘉兴府,知婺州,皆辞不拜。

迁兵部侍郎,奏:“危亡之祸,近在旦夕,乞秉一德,塞邪径。

”迁吏部侍郎。

时边
遽日至,甫条十事,至为详明。

权兵部尚书,暂兼吏部尚书
....。

卒,赠通奉大夫,谥正肃。

(节选自《宋史·袁甫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甫奏曰/嵩之轻脱难信/去年嵩之在淮/西楫由淮西而来/北军踵之/今又并湖南付之/恐其复/以误淮西者误湖南/疏留中不行/
B.甫奏曰/嵩之轻脱难信/去年嵩之在淮西/楫由淮西而来/北军踵之/今又并湖南付之/臣恐其复/以误淮西者误湖南/疏留中不行/
C.甫奏曰/嵩之轻脱难信/去年嵩之在淮西/楫由淮西而来/北军踵之/今又并湖南付之/臣恐其复以误淮西者误湖南/疏留中不行/
D.甫奏曰/嵩之轻脱难信/去年嵩之在淮/西楫由淮西而来/北军踵之/今又并湖南付之/臣恐其复以误淮西者误湖南/疏留中不行/
11.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3分)
A.进士第一:科举考试中殿试第一名,即状元。

元明清时,通过殿试者皆称进士,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土出身,三甲同进士出身。

B.持节江东:在江东任职。

汉代以后,掌管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的称号,持节可杀无官职的人。

江东一般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C.国子祭酒:我国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国子监作为最高学府,传授儒家思想,最重要礼仪是祭祀,所以国子监主管被称为祭酒。

D.吏部尚书:古代六部中吏部的最高长官。

吏部掌管天下文武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负责人有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甫心系国事,多次进言。

他关心国事,针对当朝实际情况,多次上奏论述个人治国理政的见解,即使不被回复或被搁置仍屡次进谏。

B.袁甫体恤百姓,兴利除弊。

调到江东常平时正逢大旱之年,他拿出府库的积蓄,及时向朝廷禀告,亲自巡查各地,多方解决民生疾苦。

C.袁甫反对议和,立场坚定。

当时边患严重,但议和之声不断,他接连上奏,反对任。

用议和派,为此还主动辞职,并多次拒绝朝廷的任命。

D.袁甫深谙时弊,思虑深远。

他提醒皇帝要有戒惧之心,边事弊病应重视整肃朝纲;
边关不断告急,他呼吁要革新,改变十大错误做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兵戈既兴,馈饷不继,根本一虛,则有萧墙之忧,可惧也。

(5分)
(2)道殣相望,至有举家枕藉而死者。

此去麦熟尚赊,事势益急。

(5分)
10.考点说明:考查理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

参考答案:C
详细解析:要从整体把握句子,分析句子结构,考虑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把握断句常见的切入点。

原文应为:甫奏曰:“嵩之轻脱难信。

去年嵩之在淮西,楫由淮
西而来,北军踵之。

今又并湖南付之,臣恐其复以误淮西者误湖南。

”疏留中
不行。

11.考点说明:考查理解文中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参考答案:D
详细解析:吏部掌管文官,兵部掌管武官。

12.考点说明: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
度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级。

参考答案:D
详细解析:“他呼吁要革新,改变十大错误做法”对原文理解错误。

13.考点说明: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C级。

(1)参考答案:战争发动以后,粮饷供应不上,国家基础一旦空虚,就会有内乱的忧患,值得戒惧。

(5分)
详细解析:译出大意给2分;兴、馈饷、萧墙,各1分。

共5分。

(2)参考答案:道路上饥饿的人互相望着(接连不断),甚至有全家互相叠压死去的。

这时节
距离麦子成熟还很远还有一段时间,形势(情况)更加紧急。

(5分) 详细解析:译出大意给2分;嫤、枕藉、赊,各1分,共5分。

注意:1.强调直译,字字落实。

2.“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大意”符合通顺即可,“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参考译文:
袁甫子广微,嘉定(1208年~1224年,南宋皇帝宋宁宗的最后一个年号,共计17年)七年进士第一名,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

入朝奏对,论述说:“君临天下不能一日没有戒惧的心理。

如今值得戒惧的是:端正贤良的人遭遇排斥,谄媚阿谀的人受任用,封闭了忠臣敢于进谏的门路,值得戒惧;战争发动以后,粮饷供应不上,国家基础一旦空虚,就会有内乱的忧患,值得戒惧。

”改任校书郎,轮流上殿指陈时政得失,他说:“边防事务的弊端,不在朝廷外面而在朝廷内部。

”袁甫被调任提举江东常平。

恰逢旱灾,他紧急拿出府库的积蓄,派官员分头救济,饥民给粟米,病人给药,又向朝廷报告说:“江东或者是大水之后干旱,或者干旱之后大水,加上连着几个月下雨雪,道路上饥饿的百姓接连不断,以至有全家互相叠压着死去的。

这时节距离麦子成熟还有一段时间,形势更加危急。

”袁甫巡行江东各地,访察百姓疾苦,推荐优秀官吏,弹劾邪恶贪贿的官吏,裁决积压的案件。

到学校讲述解说,在贵溪的南面创办书院,为前代大儒陆九渊设立祠堂。

那年大旱,疫病大量流行,袁甫设立医院治疗。

前后在江东任职五年,救活的人不计其数。

当时朝廷很担心边境事务,史嵩之任江西帅臣,极力主张议和。

袁甫上奏说:“或许朝廷用人也太轻率了吧?ˆ奏折送入后,没有回复。

袁甫于是请求归乡,没得到批准。

不久,朝廷提拔史嵩之担任刑部尚书,袁甫再次呈上奏章说:“我和史嵩之原本没有仇怨,但关系到国家大事,我在道义上难以保持沉默。

”史嵩之的任命,最终没能成文执行。

嘉熙元年,迁任中书舍人。

入朝觐见,皇帝询问边防事务,袁甫奏道“应当把长江上游的形势作为急事,议和恐怕会误事。

”史嵩之调任京湖沿江制置
使,管理鄂州,袁甫禀奏说:“史嵩之轻佻不稳难以信任,去年他在淮西,他的船只从淮西到来,北方的军队(金军)跟着到来。

现在又把湖南交给他,我担心他又要用耽误淮西的方式耽误湖南了。

”这个奏章被留在宫中没有答复。

第二天,史嵩之代理吏部侍郎。

袁甫八次告病辞官,皇帝赐给一个月假,于是袁甫回乡。

侍从官员联合上奏挽留他,不久袁甫被任命为兼修玉牒官兼国子祭酒,他一概推辞不接受。

皇帝改派他为嘉兴知府、婺州知府,他也都推辞不接受。

袁甫升任兵部侍郎,禀奏说:“国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间,请求保持始终如一的法令,堵塞邪门歪道。

”袁甫升任吏部侍郎。

当时边报急的传车每天到来(当时边防急报每天都有),袁甫条陈十件事,十分详细明白。

代理兵部尚书,暂时兼吏部尚书,去世,赠官通奉大夫,谥号正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