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复习
船舶原理——精选推荐

船舶原理”复习大纲一、船舶基础知识1. 船体主要几何特征甲板——舷弧、粱拱主船体——主尺度、主尺度比、船体系数2. 船体几何外形的表示船体坐标系——基平面、中站面、中线面型线图——横剖线图、纵剖线图、半宽水线图3. 船体计算船体计算包括什么?近似积分计算方法——梯形法、辛氏第一和第二法则计算题1.船体基准面有:A.中横剖面,中纵剖面,设计水线面B.中线面,中站面,基平面C.中线面,中站面,设计水线面D.横中剖面,纵中剖面,基平面2.度量船体横向尺度的基准面是:A.中线面B.中站面C.基平面D.水平面3. 度量船体纵向尺度的基准面是:A.中线面B.中站面C.基平面D.水平面4.首垂线是指:A过船体最前端所做的垂线B过首柱前缘与夏季载重线的交点所做的垂线C 过首柱后缘与夏季载重线的交点所做的垂线D 过上甲板与首柱前缘的交点所做的垂线5.尾垂线是指:A.沿着舵柱前缘做的垂线B.沿着舵柱后缘做的垂线C.过上甲板与夏季载重线的交点所做的垂线D.过船尾端点做的垂线6.船体的三个主要剖面是:A.中线面,基平面,中横剖面B.中站面,中纵剖面,基线面C.设计水线面,基平面,中站面D.设计水线面,中纵剖面,中横剖面7.中横剖面是指:A.中站面与船体相截所得的剖面B.中线面与船体相截所得的截面C.水线面与船体相截所得的截面D.船体最大的横截面8.钢质船的船体型线图所表示的船体形状是:A.不包括船壳在内的船体图形B.已包括船壳在内的船体图形C.代表船体的真正外形D.大于船体的真正外形9 从船长的中点处向首尾两端逐渐升高称为:A.舷弧B.梁拱C.舭部升高D.干舷高度10.关于球鼻首作用的正确论述是:A.增加船首强度B.减少兴波阻力C.便于靠离码头D.建造方便11.与船舶快速性有密切关系的尺度比是:A.长吃水比B.宽吃水比C.长深比D.长宽比12.与船舶稳性有密切关系的主要尺度比是:A.长吃水比B.宽吃水比C.长深比D.长宽比13.船长100米,宽9.5米,吃水5米,水下体积2232.5米3,方型系数等于:A.2.13B.0.213C.4.7D.0.4714. Cb=0.5, L/B=6, B/d=3,平均吃水6米,则水下部分体积等于:A.5832m3B.58320m3C.583.2m3D.240m315. 已知某船半宽水线值为y0,y1,------ y9,y10,等间距为Δl,分别写出用梯形法和辛卜生法计算此时的水线面的面积Aw计算式。
船舶推进复习资料

儒科夫斯基公式L=ρVT
定义:
理想推进器的概念和力学模型:
1、理想推进器理论:满足以下假设
①推进器为一轴向尺度趋于零,水可自由通过的盘,此盘可以拨水向后,称为鼓动盘(具有吸收外来功率并推水向后的功能)
②水流速度和压力在盘面上均可分布
③水为不可压缩理想流体
2、何谓理想推进器:推进器为一直径为D的没有厚度的圆盘面,此盘面具有吸收外来功率兵推水使其获得轴向诱导速度的功能,这样一个被理想化的推进器称为理想推进器,又称为鼓动盘。
2、螺旋面及螺旋线(桨叶叶面通常是螺旋面的一部分)
①母线绕行一周在轴向前进的距离称为螺距P
②正螺旋面、斜螺旋面、扭曲的螺旋面
③共轴圆柱面与螺旋面相交得螺旋线,展成底为2πR。高P的矩形,则螺旋线变为节线,构成螺距三角形。节线与底线间夹角θ。tanθ=P/(2πR)
④螺距比P/D
3、面螺距:tanθ=P/(2πr)
3、有效推力TeR:阻力。自航船舶:Te=R,拖船:Te=R(拖船阻力)+F(驳船阻力)
有效功率、有效马力Pe=(TeV)/75 [hp] 1kgf =9.81N,Te:kgf;V:m/s1kgfm/s=1/75hp
4、机械功率Ps;推进器收到功率P0;有效功率PE;传送效率ηs;推进效率推进系数ηD;
展开面积AD:螺旋桨各叶伸张轮廓面积之总和
AD AE均可称为叶面积
桨叶平均宽度:bm=AE/[Z(R-α/2)]bm:平均宽度,d:毂径,z:叶数
第三章
一、早期推进器理论大致分为两派:动量理论和叶元体理论
螺旋桨环流理论:将流体力学中机翼理论应用于螺旋桨,解释叶元体受力与水之速度变更关系,将上述两派理论联系起来而发展成
船舶基础知识试题(交通执法)复习过程

《船舶基础知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按船舶用途,船舶一般分为( B )和民用船舶两大类。
A、客船B、军用C、民用D、货船2、民用船舶一般分为( B )、特种船、渔船、港务船等。
A、客船B、运输船C、拖船D、货船3、按船舶的航行状态通常可分为( C )船舶、滑行艇、水翼艇和气垫船。
A、特种船B、运输船C、排水型D、港务船4、船舶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按各部分的作用和用途,可综合归纳为船体、( D )、船舶舾装等三大部分。
A、船舶主机B、船舶辅机C、上层建筑D、船舶动力装置5、船体是船舶的基本部分,可分为( A )部分和上层建筑部分。
A、主体B、船舶辅机C、动力装置6、船舶主尺度是用以表示船舶大小和特征的几个典型尺度,包括有船长、( B )、船深(或船高)和吃水等。
A、型长B、船宽C、水线以上高度7、船舶主尺度按不同用途和丈量规则可分为最大尺度、( C )和船型尺度等三种。
A、登记长度B、登记宽度C、登记尺度8、丈量船舶、计算船舶吨位的尺度叫( A )。
A、登记尺度B、最大尺度C、船型尺度9、( C )也叫理论尺度或计算尺度。
船舶设计中主要是用船型尺度,它是计算船舶稳性、吃水差、干舷高度、船舶系数和水对船舶阻力时使用的尺度A、登记尺度B、最大尺度C、船型尺度10、船舶主尺度比是表示船体( B )特征的重要参数,其大小与船舶航海性能有密切关系。
A、体积B、几何形状C、面积11、表示船体水下部分几何形状、面积或体积肥瘦程度的各种无因次系数的统称叫( C )。
A、船型模数B、主尺度比C、船型系数12、船舶吨位是船舶大小的计量单位,有( A )吨位和容积吨位两种。
A、重量B、体积C、面积13、( B )是船舶在水中所排开水的吨数,也是船舶自身重量的吨数。
又可分为轻排水量、重排水量和实际排水量三种。
A、载重吨位B、排水量吨位C、容积吨位14、( A )表示船舶在营运中能够使用的载重能力。
可分为总载重吨和净载重吨。
船舶材料与焊接简答题复习题

船舶与海洋工程简答题1.C对钢铁性能有何影响?答:形成固溶体和渗碳体,强度增加,塑性、韧性降低,随着碳含量的增加,渗碳体呈粗大片状。
2. 根据相图,说明亚共析钢凝固后冷却时相的转变过程和常温组织。
答:当温度降至GS线以下,γ中析出α相,随着温度的降低,剩余γ碳含量沿GS 线增加;当温度达到PSK线或727℃时,剩余γ碳含量为共析点成分,发生共析反应,生成珠光体,γ→α+Fe3C,所以亚共析钢的常温组织为α+P。
3.相图上铸造工艺最好的合金是?锻造时加热温度在哪个相区?为什么?答:共晶合金,C%=4.3%,因为温度间隙和成分间隙最小,在奥氏体相区,因为奥氏体塑性好,强度底,易于锻造加工。
4. 碳含量0.3%的铁-碳合金,回答以下问题1)凝固为奥氏体后相变过程答:当温度降至GS线以下时,γ中析出α相,随着温度的降低,剩余γ碳含量沿GS线增加,当温度降至PSK线或727℃时,剩余γ碳含量为共析点成分,发生共析反应,生成珠光体,γ→α+Fe3C,所以碳含量0.3%的铁碳合金的常温组织为α+P。
2)常温组织有哪些相?质量百分比各是多少?答:α+P,P=3/8%3)一般强度船体结构用钢的碳含量为0.21%,其组成相与碳含量0.3%相比,第二相的质量百分数和分布有何变化?答:一般强度船体结构钢中,P=0.21/0.8%其中的渗碳体呈更细小的片状,更弥散地分布于显微组织中。
5.什么是调质处理?在船体结构用钢中是哪种供货状态的钢?其焊接性如何?答:淬火后高温回火,这个操作为调质处理。
船体结构用钢中是供货状态表明QT的钢材;淬火回火钢的显微组织是回火索氏体,焊后热影响区粗晶区多为马氏体、贝氏体、铁素体等混合组织。
6. 调质处理时需先经过淬火然后回火,为什么不直接回火?答:淬火后会形成晶粒细小的马氏体,回火时晶格尺寸不改变且位相基本不变,易于得到晶粒细小且没有脆性的组织。
8.如图示某亚共析钢的CCT图,说明冷却速度分别为1℃/s和100 ℃/s时,得到的显微组织是什么?各自的力学性能是多少?说明力学性能变化的机理。
船体结构复习材料

《船体结构》复习材料一、选择填空1璃钢船等。
通常一般是按船舶的用途来分类,可分为如下几种:运输船、工程船、渔业2对称时。
3、船体的四大板架:甲板板架、舷侧板架、船底板架和舱壁板架。
第二章1、通常在首尾端将外板板列数目减少,而把原有的两列板并成一列板。
2、并板的两种形式:双并板和齿形并板。
3、外板的端接缝应布置于1 /4或3/4肋距处。
4、钢板长边与长边之间的接缝称为边接缝:5、舷边连接的三类形式:舷边角钢铆接、圆弧舷板连接、舷边直角焊接。
6、角隅应做成圆形、椭圆形或抛物线形。
7、一般首舷弧是尾舷弧的2倍。
第三章船底结构1、内底边板的结构形式:水平式、下倾式(普通干货船)、上倾式(散货船)、折曲式。
2、箱型中底桁主要用于集中布置管系,避免管子穿过货舱而妨碍装货。
3、中底桁是水密的连续构件。
4、横骨架式单底结构由内龙骨与肋板组成。
5、横骨架式双层底结构肋板的三种形式:主肋板(实肋板)、水密肋板、框架肋板(组合肋板)。
6、内龙骨分为中内龙骨和旁内龙骨。
7、中底桁在中部0.75L区域范围内应连续,并尽可能向首尾柱延伸。
第四章舷侧结构1、多层甲板船上的肋骨有主肋骨和甲板间肋骨。
2、强肋骨每隔几档肋距设置一道,用于局部加强或支撑舷侧纵桁。
第五章甲板结构1、横骨架式甲板骨架由横梁和甲板纵桁等构件组成。
2、纵骨架式甲板骨架由甲板纵骨、甲板纵桁和强横梁等构件组成。
3、甲板纵桁的剖面尺寸较大,常用T型材制成,它作为横梁的支点,可以减小横梁的尺寸。
4、舱口前后、左右端的横梁名称分别为:舱口端横梁,舱口端纵桁。
5、支柱的作用是支撑甲板骨架,主要承受轴向的压缩力,但在特殊情况下,如液体深舱内的支柱也可能受到轴向拉伸力。
6、支柱的剖面形状:圆管剖面,方管剖面,工字型剖面。
7、在多层甲板上,支柱应尽可能设在同一垂线上,使甲板上的载荷通过支柱一直传到船底的刚性物体上。
8、普通横梁与甲板纵桁相遇时,纵桁腹板上开切口让横梁穿过,并且每隔2挡—4挡肋距设置防倾肘板。
船舶操纵复习2

•
风致偏转的规律
• 题干: 船舶在前进中如风从正横前吹来, 则: A. 风力中心在重心前,水力中心在重心后 B. 风力中心在重心后,水力中心在重心前 C. 风力中心和水力中心在同一点上 D. 船首偏转方向不定,要看风力与水阻力 的力矩大小而定 答案:D
•
风致偏转的规律
• 题干: 重载船在海上高速行驶时,正横前 来风,船舶受风影响出现的偏转情况是: A. 顺风偏转 B. 迎风偏转 C. 基本不偏转 D. 尾偏向上风 答案:B
•
答案:B
风力和水动压力的三要素
• 题干: 船舶的水动力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 有关? A. 漂角 B. 漂角和船体水下侧面积 C. 漂角和水深 D. 水深与海水密度 答案:C
•
风力和水动压力的三要素
• 题干: 船舶的水动力系数与漂角之间的关 系是? A. 随漂角增大而增大 B. 在漂角为30-40度和140-160度时存在 极大值 C. 在漂角为90度左右达到极大值 D. 漂角为零时,水动力系数为零 答案:C
操纵复习2
• 外界因素对操纵的影响
– 风、流对船舶操纵的影响
• 风致偏转和漂移的规律
– – – – 风动压力和水动压力的三要素 静止中、前进中和后退中的船舶风致偏转的规律 静止中船舶风致漂移速度 影响船舶风中保向的因素
• 流对旋回性、冲程及舵效的影响
– 流对旋回漂移距离的影响 – 流对冲程及舵效的影响
•
风力和水动压力的三要素
• 题干: 船舶受风时,其风力中心的位置将 随风舷角增大而: A. 由船中向船尾移动 B. 由后向前移动 C. 保持不变 D. 由前向后移动 答案:D
•
风力和水动压力的三要素
• 题干: 风对船舶作用力的方向: A. 决定于风级的大小 B. 较风向更偏于船舶正横方向 C. 较风向更偏于船舶首尾方向 D. 与风向一致
船舶概论复习参考资料

1.船舶的概念:航行或停泊于水域的运载、作战、作业工具,是各种船舰、艇、舢板以及水上作业平台的总称。
2.民用船舶包括哪些类型船舶:运输船舶(客船、货船、渡船、驳船等);工程船舶:挖泥船、起重船、打捞救助船、布缆船、敷管船、打桩船、浮船坞等;渔船:网类渔船、钓类渔船、渔业加工船、渔政船、渔业调查船、冷藏运输、特种渔船等;海洋开发船:海洋石油钻井装置、海洋地质勘探船、海洋调查船、海底采矿船、海洋能源开发船、生物资源开发船、地质勘探船、深潜器等;工作船:破冰船、引航船、消防船、港作拖船、助航工作船、带缆船、海关艇等;其它:农用船、供电船、环境保护船、游艇等3.军用船舶包括哪些分类:战斗舰艇:水面舰艇【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鱼雷艇、导弹艇、猎潜艇、登陆舰艇、两栖攻击舰、布雷舰、猎(扫)雷舰等】、水下潜艇【常规潜艇、攻击型核潜艇、弹道导弹核潜艇等】辅助舰船:运输舰、侦察舰、医院船、补给舰、修理舰、浮桥舟、供应舰、救生船、靶船、训练舰、交通船、研究试验船等4.船舶为什么要分为不同航区?船舶航区如何划分?不同航区的船舶结构和稳性等要求不同。
Ⅰ类航区即无限航区;Ⅱ类航区离海岸线200海里以内;Ⅲ类航区20海里以内;内河船: A、B、C 和急流航段5.何谓客船?设计客船有哪些要求?客船:载运旅客及其行李的船舶。
安全性:船体强度、完整稳性、破舱稳性、防火、消防、救生设备、通信等,必须满足有关的规范、公约、规则等。
较好的舒适性:耐波性、振动、噪声、温湿度有一定要求。
居住舱室(采光、通风、照明、空调、卫生等设施);宽敞的甲板和舒适的休闲、娱乐、就餐和健身等。
较高航速6.何谓散货船?散货船有什么特点?散货船和杂货船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散货船:专门运输各种谷物、矿砂、煤炭等大宗散装货的干货船散货船的船型特点:单层甲板、双层底、尾机型、方形系数较大,船速较低;舱口较大,装卸速度快。
(批量大)不设起货设备可用港口设备(通常有专用码头装卸,大型抓斗、机械传送机等设备);底边内底斜升使货物向中央集中;底压载水舱作用是空载航行时,加压载水,保证航行性能。
集美大学航海学院船舶概论复习知识点

1. 船是一个狭长和左右对称的几何体,它的上部、下部和两边分别为上甲板、船底和左右舷所包围。
2. 船体的几何要素包括船的大小和形状。
3. 中线面:通过船宽中点的纵向垂直平面,它把船体分为相互对称的左右舷,因此中线面是船体的对称面。
4. 舯站面:通过船长中点垂直于中线面的横向垂直平面,把船体分为首尾两部分。
5. 基平面:通过船长中点龙骨上缘的水平面,与中线面、舯站面相互垂直,三者组成主坐标平面。
6. 也有的用设计水线面代替基平面,它是通过设计水线处的水平面,把船体分为水上和水下两部分。
7. 船体型表面在三个基本投影面上的截面分别称为中纵剖面、舯剖面和水线面。
8. 甲板边线:甲板型表面在舷边的曲线。
9. 甲板中线:甲板型表面与中线面的交线。
10. 舷弧:甲板边线的纵向曲度。
11. 首舷弧:首垂线处的甲板边线比船舯处的甲板边线高处的距离。
12. 尾舷弧:尾垂线处的甲板边线比船舯处的甲板边线高处的距离。
13. 脊弧:甲板中线的纵向曲度。
14. 梁拱:为了排除积水,船的甲板是从中线向两舷逐渐下降,下降度FH 称为梁拱。
15. 船体可分为两部分,在最上层连续甲板以下的称为主船体,以上的称为上层建筑. 16. 船长(L)----通常选用的船长有三种,即总长、垂线间长和设计水线长。
17. 总长(L OA ):自船首最前端至船尾最后端平行于设计水线的最大距离。
18. 垂线间长(Lpp ):首垂线(F.P)与尾垂线(A.P)之间的水平距离。
19. 水线长(L WL ):平行于设计水线的任一水线与船体型表面首尾端交点间的水平距离。
20. 型宽(B )----指船舶型表面之间垂直于中线面方向度量的最大距离,一般指船长中点处的宽度。
21. 型深(D )----在船舶型表面的甲板边线最低点处,自龙骨板上表面至上甲板边板的下表面的垂直高度。
22. 吃水(d )----龙骨基线至设计水线的垂直高度。
23. 干舷(F )----自设计水线至上甲板边板上表面的垂直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