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制度史
西方政治制度史

西方政治制度史第一篇:西方政治制度史《西方政治制度史》英国议会形成及发展英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着“法律至上”的观念,进入中世纪以来,英国议会和议会制逐渐形成,历经了700多年的历史,演变成为现代社会资本主义代议民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度模式一脉相承,与同时代的西欧诸国相比,如法国的王权至高无上等,具有鲜明的特色。
被称为“议会之母”的英国议会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它的前身可追溯至中世纪初期的“闲人会议”。
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率军入侵不列颠。
征服不列颠后变其为罗马帝国的行省。
3~4世纪,随着奴隶反抗斗争的加剧,罗马帝国逐渐衰落。
4世纪中叶前后,不列颠反抗罗马统治的斗争也渐趋激化。
到407年,罗马驻军被迫全部撤离不列颠,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即告结束。
盎格鲁-撒克逊人入驻不列颠罗马人撤离后,居住在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麦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来自莱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从5世纪中叶起陆续侵入不列颠。
入侵过程延续约一个半世纪。
到7世纪初,入侵者先后建立起7个强国:东部和东北部盎格鲁人的麦西亚、诺森伯利亚和东盎格利亚,南部撒克逊人的威塞克斯、埃塞克斯和苏塞克斯,东南部朱特人的肯特。
这个时期史称“七国时代”。
那七个国家为了行使各自的权利,这些王国的国王与贵族代表组成“贤人会议”,共同治理国家。
贤人会议的主要职能就是根据世袭的原则选举王位继承人,辅助国王决定王国及其他内外大事。
以后,诺曼王朝在贤人会议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大会议”制度。
那时,一般情况下,王室的费用,无论是用于私人还是公务,都要从国王的收入中支付。
而国王征收封建捐税实际上是受限制的,其数量不得超过习惯所许可的限度。
如遇紧急情况比如战争需要额外的财源时,国王就得寻求封建贵族们的大笔捐赠,其渠道就是“大会议”。
到了13世纪,几代国王都感到税收和一般捐赠已不足以支付政府的开支,于是他们召集封建权贵以及各郡、城市、镇的代表开会,主要是为了让他们同意征收特别的税款。
西方政治制度史

西方政治制度史1.提秀斯的政治改革:(名词解释)时间:公元前8世纪左右背景(1)商品经济的发展(2)土地私有化(3)四大部落间交往频繁,但界限分明(4)部落内部贫富分化内容:(1)设立中央管理机关——雅典总议事会(2)将雅典氏族的所有成员分为三个等级,即贵族、农民、手工业者,赋予贵族担任公职的特权改革影响:统一的雅典城邦开始建立。
2.解负令:(名词解释)梭伦改革时提出的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债,取消以往一切公私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并由国家赎回因为负债而被卖到国外为奴的雅典人。
这一法案,以“解负令”闻名,即解除人民先前负债的意思。
3.梭伦改革内容:(1)解负令。
(2)把全体公民按财产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高级官职,第二三等级的可以担任一般官职,第四等级的不能担任官职,但可以参加公民大会。
第一二等级的公民担任骑兵,第三等级的公民担任重装步兵,第四等级的公民则担任轻装步兵。
(3)设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
四百人会议由四个部落各选100名代表组成(各部落中,除第四等级外,其他三个等级的公民均可以担任代表)。
陪审法庭四个等级的公民均可以当选为陪审员,参与各种案件的审理。
打破了贵族对立法、行政、司法的各种垄断,为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4)改革了格拉古严酷的法律,除杀人犯外,废除了其他罪犯的死刑。
4.克里斯提尼改革:(1)把全雅典划分为十个选区。
(2)建立五百人会议,为公民大会准备议案,负责执行公民大会的决议。
(3)建立十将军委员会,颁布贝壳放逐法。
影响:彻底清除了氏族制的残余,削弱了贵族的势力,使雅典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它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最后阶段。
5.贝壳放逐法:(名词解释)贝壳放逐法规定公民大会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放逐危害国家的分子,表决时,公民在贝壳或陶片上写上被放逐人的名字,如票数超过六千,此人即被放逐国外,十年之后方许回国。
6.伯利克里改革内容:(1)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西方政治制度史

《西方政治制度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西方政治制度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学时/学分:68学时,理论60学时、课内实践8学时/4学分开设学期:第二学期开设单位:政法学院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说明一、课程性质与说明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2.课程说明从政治学学科结构和综合发展来看,系统学习有关西方政治制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认识并理解其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了解政治制度发展过程中的共性与个性,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和理解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政治学、行政管理及其相关专业的研究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下要求:1.能对西方政治制度史的专业术语、主要概念准确掌握;2.能够理解西方政治制度史各个章节的基本原理;3.能够运用西方政治制度史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4.能够用西方政治制度史的视角审视社会生活;5.能够培养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学时分配表四、教学教法建议1.以课堂讲授为主。
课堂讲授主要完成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
2.结合学生实际,进行课堂讨论,并以案例分析与社会调查相结合。
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与社会调查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程考核及要求1.考核方式:考试(√);考查()2.成绩评定:计分制:百分制(√);五级分制();两级分制()成绩构成:总成绩=平时考核(10)%+中期考核(20)%+期末考核(70)%本文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政治制度史的产生、西方政治制度史在中国的发展;2.理解西方政治制度史的形成与发展、西方政治制度史的研究方法;3.掌握西方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明确西方政治制度史的功能和特点。
西方政治制度史第一章

也是我国城邦史研究的开山之作。通过对中希历史
的比较,对城邦的定义和特征、形成和发展、存在
的范围以及城邦制度的历史意义和评价等重大问题
都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参考书目
2.【英】基托:《希腊人》,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该书以地道的英国散文风格,讲述古希 腊文明,内容全面而不散乱,深入而不枯乏,有较 强的可读性。
前
言
1.制度一般指的是要求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 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 礼俗等规范。 2.从古至今,西方政治制度有很强的延续性,随着 时代的发展而不停变革。
3.在任何时候,西方政治制度都不是只有一种模式。
4.民主是复杂的和多变的,从来不存在完美的和唯 一的民主机制。
民主的词源
本次课结束,谢谢!
3.李天祜:《古代希腊史》,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该书图文并茂,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古希 腊各个城邦的历史,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史 料翔实,是极具开拓性的一部专著。
参考书目
4. 日知主编:《古代城邦史研究》,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讨论城邦史的总体性问题,如城 邦史的发现、城邦的起源、城邦的政治制度等。下编是 城邦史的若干个案研究。资料翔实,多有新见。 5. 顾思作:《国外研究古代城邦的一些情况》,《世界历 史》,1981年,第02期。 6. 王敦书、于可:《关于城邦研究的几个问题》,《世界 历史》,1982,第05期。 7. 廖学盛:《试论城邦的历史地位和结构》,《世界历史 》,1986,第06期。
1.只有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才能参加公民大会;只 有父母均为雅典公民,本人才能成为雅典公民;奴 隶和异邦人不能进入会场。 2.并非每种官职均在全体公民中自由抽签选出。
西方政治制度史

《西方政治制度史》古希腊1.梭伦改革(BC6C):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按财产多寡分为四个等级。
一方面,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削弱贵族会议的权力(元老院);另一方面设立四百人会议(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和陪审法庭(四个等级皆可以参加)打破贵族对司法、立法、行政的垄断。
评价:梭伦改革是雅典平民反对贵族寡头斗争的一次胜利,为奴隶城邦民主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但梭伦改革没能使贵族和平民都满意,虽然在经济上袒护平民,但政治上倾向贵族。
妥协是最大的特点。
2.克里斯提尼改革(BC6C):取消原有的部落,划分十个选区,从而消除了氏族贵族在部落中的传统势力,清除了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部落。
五百人会议取代梭伦的四百人会议,准备议案、执行公民大会决议,一定程度上担任政府的作用;十将军委员会,一年一人,负责统帅军队;贝壳放逐法。
评价:彻底清除氏族制的残余,削弱了贵族的势力,完善雅典民主政治,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最后阶段。
3.伯利克里民主政治时期(BC5C):第一、官吏向所有阶层开放;第二、剥夺战神山元老院权利,分别归属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
第三、抽签确定五百人会议议员,发放津贴。
第四、扩大陪审法庭的范围和权利。
第五、设立护法官。
第六、公民大会经常化。
评价: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达到顶峰。
古罗马1.王政时代:BC753—BC510实行军事民主制。
元老院,有权预先讨论向库里亚大会提出的重大问题;库里亚大会,罗马公民大会,主要解决公社中重大问题,如选举高级公职人员(包括王)、通过或否决一切法律、审判重大案件。
勒克斯,军事首长,身兼最高祭司和审理某些案件的审判长。
塞尔维.图里阿(第六个国王)改革措施:①打破氏族制度的限制,按地区划分为四个区域。
②按财产划分为五个等级,并规定相应的义务。
③建立森都里亚大会作为新的民众大会,贵族平民都可参加。
改革的意义: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平民和贵族间的斗争。
一个新的以地区划分和财产差别为基础的真正的国家制度建立起来了。
西方政治制度史

• 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或改良基础上建立的民主共和制或君 主立宪制,成为资本主义制度最基本的政体形式,都是比 较完整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度,其政体演变的民 主化趋势是毋庸置疑的。
• 政治制度既表现了统治阶级的根本意志,又规定了运用国 家机器的基本原则。因而从广义上说,政治制度包含了国 家政治生活的全部现实。 • 政治制度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是社会制度的一个组成部 分。 • 政治制度一经确立,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积极的能动性 和长期的稳定性。 • 2)西方政治制度史的概念 • 是指西方国家自产生以来的政治制度演变史。 • “西方” 不是以国家的地理位置来确定的,而是以政治意 义上的东西方来界定的,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 • 从政治制度的功能出发,去认识、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构 成、运作及其演变,是这门课的基本目的。
二、西方政治制度演变的大致脉络 西方政治制度,是人类政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西方政治 制度源于古代的希腊、罗马,历经3000年的沧桑变迁,演 化为现今西方国家的各种形态。追溯西方历史的长河,我 们们会发现,一个民族国家的政治制度,甚至一个地区的 政治制度,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政治制度不是一成不 变的,总是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发展演化着。 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一个明晰的脉络: 1)古代奴隶制社会政治制度 古代奴隶制社会,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多元的。 在1000多年的古代史里,既出现过民主共和制、贵族共和 制,也出现过君主专制。即便是同一种政治制度,也出现 过不同的构成和具体运作。从而成为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发 展演化的渊源,也为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政治文化遗产。
西方政治制度史简答、论述

西方政治制度史简答、论述1、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公民大会2、简述雅典民主制的内容和特点。
内容:1、官员向所有阶层开放2、剥夺元老院的权力,只保留关于凶杀的审判3、抽签选举500人会议议员,可领取生活津贴4、扩大了陪审法庭的范围和职权5、设立护法官6、公民大会经常化特点:1、实行直接民主制2、人民主权、轮番而治3、崇尚法治、禁绝人治4、男性公民民主3、分析雅典民主制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
原因:一、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伯罗奔尼撒半岛山地众多,适宜农耕的土地很少;港湾众多,促成海洋文明的发展。
因此,雅典民主制是海洋文明的产物。
二、政治条件:雅典是一个古代城市国家,城邦制度的小国寡民特征是雅典民主制存在的政治基础;同时,雅典民主制是是雅典志士仁人在平民支持下,经200多年颠簸曲折、不断创新的产物。
在平民和贵族斗争的推动下,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制。
三、经济条件:商品经济发达。
自然地理环境使航海业和海军发达,促使其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工商业商品经济发达。
四、阶级关系条件:在上述经济背景下,工商业奴隶主阶级与贵族斗争,力量得到发展。
工商业奴隶主阶级是雅典民主制建立的社会力量五、思想文化条件:经济自由推动雅典最早产生人文主义,民主、自由意识浓厚。
由此看出雅典民主制是特定历史条件和各方面具体国情的产物。
而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是最主要的社会条件。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雅典民主制产生是雅典公民伟大的创举。
意义:1、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4、结合史实,分析雅典民主制的局限性。
局限性:1、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利,被排除在民主之外。
2、一切公职由抽签与选举产生,这种轮番而治并不能使德才兼备的人稳固执政,易导致极端民主化,导致民主制的最终衰落与夭折。
5、斯巴达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斯巴达实行贵族民主政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①双王制。
《西方政治制度史》复习资料

《西方政治制度史》复习资料1一、名词解释1. 凡尔登和约2. 黄金诏书3. 亨利八世的政府革命4. 责任内阁制5. 塞尔维·图里阿改革6. 《独立宣言》二、简答题1.分析雅典民主制的内容和特征。
2. 古罗马先后经历了哪些政治体制?三、论述题论述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变革的特点及其成因。
答案一、名词解释1. 凡尔登和约:查理的儿子路易死后,843年,他的儿子们取得和解,签订了凡尔登和约,依据这一和约,长子罗退尔分得了法兰克中部包括今日意大利在内的广大地区,并继承了一段时期空有其名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
次子路易则分得了法兰克东部即莱茵河与易伯河之间的广大地区,幼子秃头查理则分得了法兰克西部的广大地区,奠定了后来的意、德、法三国的版图的基础。
2. 黄金诏书:1347年,查理四世选为帝国皇帝,于1356年颁布“黄金诏书”。
规定皇帝须由诸侯选举,选举会议由大主教主持,表决决定。
选侯会议每年一次,全国性问题由会议决定,诸侯在领地内享有独立权利,领地世袭。
诏书承认“私战”合法性。
诏书是对德国封建割据局面合法性的进一步肯定,是“德国多头政治的根本法”。
3. 亨利八世的政府革命:亨利八世的大臣托马斯·克伦威尔遵循其旨意所进行的政府机构的全面改革,在英国的政治制度史上意义深远,被英国历史学家称之为“政府革命”4. 责任内阁制:责任内阁制18世纪初乔治一世时期产生,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利:内阁由议会多数党组成,对议会负责,议会可以提出不信任案废除内阁.5. 塞尔维·图里阿改革:罗马王政时期的第六个国王即赛尔维·图里阿(前578至前534)为了缓和贵族与平民、被保护民的矛盾,进行了重大改革。
一是按财产划分五个等级。
二是按财产等级规定兵役义务。
三是创立森都利亚大会。
四是废除原来的三个血缘部落,划分四个区域。
标志着罗马国家出现。
6. 《独立宣言》1776年北美英属13个殖民地的代表,通过了宣布脱离英国统治而独立的《独立宣言》,是美国的第一个宪法性的正式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政治制度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西方政治制度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学时/学分:68学时,理论60学时、课内实践8学时/4学分开设学期:第二学期开设单位:政法学院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说明一、课程性质与说明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2.课程说明从政治学学科结构和综合发展来看,系统学习有关西方政治制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认识并理解其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了解政治制度发展过程中的共性与个性,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和理解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政治学、行政管理及其相关专业的研究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下要求:1.能对西方政治制度史的专业术语、主要概念准确掌握;2.能够理解西方政治制度史各个章节的基本原理;3.能够运用西方政治制度史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4.能够用西方政治制度史的视角审视社会生活;5.能够培养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学时分配表四、教学教法建议1.以课堂讲授为主。
课堂讲授主要完成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
2.结合学生实际,进行课堂讨论,并以案例分析与社会调查相结合。
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与社会调查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程考核及要求1.考核方式:考试(√);考查()2.成绩评定:计分制:百分制(√);五级分制();两级分制()成绩构成:总成绩=平时考核(10)%+中期考核(20)%+期末考核(70)%本文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政治制度史的产生、西方政治制度史在中国的发展;2.理解西方政治制度史的形成与发展、西方政治制度史的研究方法;3.掌握西方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明确西方政治制度史的功能和特点。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西方政治制度史的产生、形成和发展(4学时)西方政治制度史的产生。
西方政治制度史的形成和发展。
西方政治制度史在中国的发展。
第二节西方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2学时)西方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
西方政治制度史的研究领域与基本问题。
西方政治制度史的学科特点。
西方政治制度史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西方政治制度史的功能。
1.第节西方政治制度史研究方法(2学时)西方政治制度史研究的方法体系。
西方政治制度史主要研究方法。
西方政治制度史研究中的困难。
教法建议:讲授法考核要求:1.识记:西方政治制度史;实证主义;随机抽样。
2.理解: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社会行动;理解西方政治制度史;西方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基本问题;西方政治制度史的学科特点;西方政治制度史的功能。
3.运用:设计问卷并实施调查。
参考书目:1. 唐晓等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2. 吴大英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剖析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3. 董建萍西方政治制度史简编东方出版社19954. 董建萍西方政治制度:传承与变革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第二章西方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教学目标: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的功能、社会结构与社会运行、文化的类型;2.理解文化的含义、特征、结构、功能;3.掌握什么是社会、社会的特点、社会的构成要素。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古代雅典城邦民主制(2学时)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形成。
雅典民主制的内容和特征。
第二节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1学时)古罗马政治制度的发展。
古罗马政治制度的内容。
古罗马政治制度的意义。
第三节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君主制与自治城市(1学时)一、中世纪欧洲封建君主制的形成。
封建君主制的历史演变。
教法建议:讲授法结合讨论考核要求:1.识记:社会;社会唯名论;社会唯实论;文化;我族中心主义;文化相对主义。
2.理解:社会的特点;文化的结构层次;文化的功能;文化的特点;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
3.运用:举例说明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的表现,并分析评价。
参考书目:1. 高金海等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2. 赵玉霞等外国政治制度史青岛出版社19983. 李德志外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第三章西方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教学目标: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化的研究角度、角色类型。
2.理解西方西方政治制度史界的社会化理论、社会化的生物条件(可能性)、社会化的过程和途径、角色扮演过程及其问题。
3.掌握社会化的含义、社会角色的含义、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社会化的社会条件(现实性)。
教学时数:8学时,讲授6学时,实践2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政治权力来源的人民主权原则(4学时)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人民主权思想的提出和意义。
政府合法性的根据。
第二节人民行使权力的代议制原则(2学时)代议民主制的产生。
代议民主制理论。
代议制的历史意义和实现作用。
第三节民主制度权力机构中的分配制衡原则(2学时)从立宪君主制分权论到民主共和制分权论。
政治制度中的三种分权制衡模式。
教法建议:讲授法、模拟辩论赛法、案例法考核要求:1.识记:社会化;再社会化;社会角色。
2.理解:社会化的条件;社会化的内容;角色扮演过程;库利的“镜中我”理论;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
3.运用:能够对少年——青年社会化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参考书目:1. 米歇尔博得资本主义史1500-1980 东方出版社19862. 俞可平西方政治分析新方法论人民出版社19893. 余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4. 施治生郭方古代民主与共和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5.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6. 应克复西方民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第四章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教学目标:1.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互动的类型、意义和过程;2.理解社会互动的理论;3.掌握社会互动的含义。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议会的组成、职权和议事规则(1学时)议会的组成与内部组织。
议会的职权及议事规则。
第二节议会的地位和作用(1学时)议会在当代西方政治体制中的地位。
议会的构成。
议会的权利。
议会的职能。
教法建议:讲授法为主,结合讨论考核要求:1.识记:社会互动。
2.理解: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符号互动论;社会交换论;拟剧论。
3.运用:社会互动理论分析人际互动。
参考书目:(1)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2)董建萍:《西方政治制度传承与变革》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7月(3)李林:《立法机关比较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
(4)田穗生、高秉雄等著:《中外代议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0年6月版。
(5)韩大元主编:《外国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
(6)曹沛霖:《西方政治制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第五章西方国家行政制度教学目标: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网络的类型、社会群体的类型、初级社会群体的类型、家庭的变迁及人类结合成社会群体的原因;2.理解社会网络的功能、社会群体的含义特征、家庭的类型、明确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
3.掌握社会网络的含义、初级社会群体的含义特征、家庭的含义和功能。
教学时数:7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西方国家行政制度概述(1学时)政府起源的学说及其历史变迁。
行政制度在整个政治制度中的重要性。
行政制度的类型。
第二节西方国家政府制度比较(2学时)英国与日本的政府制度。
美国、法国和德国。
西方主要国家政府制度区别与联系。
第三节中国行政制度的独特性分析(2学时)中国现行的国家元首制度。
中国政府制度构成。
我国政府制度与西方国家主要政府制度的区别。
教法建议:讲授法为主,结合讨论考核要求:1.识记:社会网络;社会群体;初级社会群体;家庭。
2.理解:社会群体的特征;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和功能;家庭的功能。
3.运用:运用家庭的有关理论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的变迁。
参考书目:1.吴大英:《西方国家政府制度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2.吴大英主编:《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析》,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
3.李敬德主编:《当代政治体制比较》,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年版。
4.杨柏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年版。
5.沈宗灵:《比较宪法——对八国宪法的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胡锦光:《宪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7.周叶中:《宪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朱光磊:《政治学概要》,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0.宋玉波:《比较政治制度》,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1.周民峰:《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比较》,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六章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教学目标: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组织的类型、社会组织的结构、组织管理理论、组织的运行;2.理解社会组织的含义特征、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明确中国单位组织的特点。
3.掌握社会组织的含义特征、韦伯的科层制理论。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选举制度及其游戏规则(1学时)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形成。
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选举制度的游戏规则。
第二节选民(1学时)选民资格。
选民登记。
选民投票。
第三节西方国家选举制度比较分析(1学时)美国、英国和日本议会选举制度比较分析。
法国和德国议会选举制度比较分析。
美国和法国总统选举制度比较分析。
教法建议:讲授法为主,结合讨论考核要求:1.识记:社会组织;科层制。
2.理解:社会组织的特征;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中国单位组织的特点。
3.运用:运用有关家长制与科层制理论分析我国的社会组织。
参考书目:1. 曹沛霖徐宗士比较政府体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2. 曹沛霖制度纵横谈人民出版社20053. 杨百揆现代西方国家政治体制研究春秋出版社19884. 顾俊礼西欧政治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5. 罗豪才吴英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与政治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6. 赵向阳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纵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第七章西方国家的政党和政党制度教学目标: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分层制度、社会流动的类型、当前中国社会的分层。
2.理解马克思的阶级理论、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理论、社会分层的方法与标准、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我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3.掌握社会分化、社会分层、社会不平等、社会流动。
教学时数:7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政党的法律地位及其功能(3学时)政党的法律地位。
政党的功能。
第二节西方政党及政党制度的种类(2学时)西方政党的种类。